圣嚴法師佛語心經絡 圣嚴法師佛語(精選45句)
本文為您分享圣空法師講心經視頻,般若波羅蜜心經完整版,圣空法師開示心經,佛經《心經》,圣空法師念心經108遍,心經圣空法師21遍,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有些人想要,但是能力不足,買不起自己想要的,因而動起歪腦筋,走邪路.走旁門,用各種不正當?shù)姆椒M足欲望。這不是刺激社會經濟的動力。
2、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可要。
3、欲和愛本來并沒有什么不好,只是它們常常容易引起人們貪的欲望,而欲和愛一旦和貪連在一起,就變成煩惱的名詞。
4、凡是想要的超過自己的需要時,就叫作貪。但是,人常常不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而且也很難將需要和想要兩者的差別分得很清楚,總是感覺還不夠.還沒有滿足。
5、我曾在臺北出席一項重要的會議,與會的人士都是有錢的商人及有地位的官員。開完會之后,服務人員來問我:請問法師,您的車子停在哪兒?我們代您把司機請來!
6、雖然,一切事,一切現(xiàn)象,一切人有不同的位置.立場和不同的環(huán)境,但對自己的感覺而言,不要當作是和自己有沖突或無沖突。這種感覺愈減少,見到的世界愈和諧。
7、又該如何取得內心的安定呢?
8、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物質文明發(fā)達之后,刺激每個人希望擁有
9、以個人立場來看,這樣無窮的欲望,是一種負擔.一種貪求。如果是為了家族.為了社會謀福而追求,不是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貪求,就會是好事了。
10、如果人在滿足欲望時,沒有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要.是不是應該要,就容易犯錯。甚至有的人在欲望之下,連犯法都不怕了。
11、對于不喜歡的人.物或環(huán)境等,欲離不能離,想要而得不到,就有嗔心。這和身體與觀念有很大的關系。身體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對生活有利的就貪,貪不到就嗔。
12、境隨心轉是另一個方向。這世界雖非凈土,雖不像阿彌陀佛般的凈土,可是若靠自己的努力,在未達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所見到的世界,也是比較清凈的。
13、我說:這是不可能的。當下的你問我答,你我之間無分別嗎?
14、我說:不一樣,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15、這是他有能力要的,這些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大家要的。他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計劃,得到了好結果,就是他該要的。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16、所謂心不動或心不污染,不在于我們對環(huán)境的接觸.
17、有人問我:佛經說無執(zhí)著就是無分別.無煩惱,我們是否可以無分別?
18、般人貪五欲,修行的人,即使修苦行不貪求五欲,也有貪,貪的是圣果.圣位。得解脫,才真不貪。
19、能要的意思是說,在個人能力范圍許可下,以努力付出而獲得所需要的東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該讓賢,不應強求。
20、而在于我們放不下.丟不開。
21、而且現(xiàn)代人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不應該要的也要,不能夠要的也要。如果想要的得不到,便會導致內心不安定,社會問題叢生。
22、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可要。轉貪心為愿心佛法說貪為苦本,想解決苦的問題,就要先從知貪開始。人的需求有兩種,一個是需要,一個是想要。
23、若以圣人的尺度期許是對的,卻不必要求他人或自己都是圣人。
24、般勸人不要貪.不要嗔的人,若要他本身完全不貪不嗔,是很不可能的。若能完全不貪不嗔,就是圣人。
25、如果用自己的智慧.勞力,努力工作,滿足自己想要的欲望,雖然自己飯已夠吃,房子已可遮風避雨了,是不是還需要努力再追求
26、若能慢慢地練習,不為過去的事煩惱.
27、但是,法身應依色身修,要以血肉之軀的色身修行佛道,才有可能開悟.解脫.成佛,所以身體是很重要的,它是修行的工具,也是煩惱的淵藪。
28、需要不多,知足常樂現(xiàn)代人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生活環(huán)境卻因此而變得極為復雜。因為物質愈豐富,人類的欲望就愈強烈,見到人家有的,自己也希望擁有;已經便利的,希望更便利。
29、這也是我說的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30、所有的宗教都一樣,只是用不同的名詞而已,有的稱佛,有的稱耶穌.上帝.神。
31、貪.嗔.癡是你.我.他的具體表現(xiàn)。所謂你.我.他,其實就是我執(zhí)。有我才知道有你.他.我希望…….我不希望……等念頭。
32、對自己身體有利的,不希望離開,強迫離開,便起嗔心。
33、也不為未來的事煩惱,心就漸漸地與清凈的境界接近了。
34、由于這些欲望,使得我們的生活被物質所引誘,而喪失獨立自主的判斷力和自信心。
35、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并不多,想要的東西卻非常多;需要的東西應該要,想要的東西不重要。但是在這紛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如何平衡這四要?
36、若能慢慢地練習,不為過去的事煩惱,也不為未來的事煩惱,心就漸漸地與清凈的境界接近了。
37、從佛學的立場來看,頭腦細胞的意根加上意識才是心。人死后,頭腦雖在,但是已經沒有感情.思想。計算機可以記憶,錄音帶可以記憶,但是它們沒有思想,有生命.有精神的頭腦才是心。
38、但是,這位母親認為他并未修好,所以拿起掃帚便將他趕走,并放一把火把供給修行人居住的草寮也燒了。
39、當時如果我真的認為參加這樣的會議,非要有一輛自己的車子不可,豈不就是受了環(huán)境影響,而失去自我了嗎?
40、誤解佛法或不會修行的人,很可能與現(xiàn)實的世界產生隔閡.討厭.逃避的現(xiàn)象。因此,再以一則故事
41、祖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認為菩提本來沒有樹,心也沒有鏡,既無樹也無鏡,不會有塵埃,也不必拂拭,這種境界更高。
42、與自己的名利起沖突,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生不歡喜心,也是嗔。
43、凡人即使不貪財,也貪名.利;不貪名.利,也貪五欲,身體是依五欲而生存,既然生在欲界,未真正入定或解脫時,對于色.聲.香.味.觸任何一樣,無不是貪。
44、般人認為能對美色不動心,已是很有修行的人了。
45、精神的心,包括感情.理性.思想.觀念等。這些雖然和頭腦都有關聯(lián),但頭腦卻不等于精神,頭腦是精神所依,精神是頭腦產生的功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