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精選5篇)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范文第1篇

一、降難減量――《必修一》教材的處理

《必修一》是高中化學的基礎和源頭,它涉及與后續(xù)學習密切相關的章節(jié)有:

1.物質的量:高中計算的基礎

2.離子反應:高中元素化合物學習的基石

3.氧化還原反應:高中元素化合物和物質結構學習的基石

4.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所有知識的載體,但選修中不再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系統(tǒng)學習

《必修一》每一個章節(jié)都直接決定以后的化學學習效果。但理論章節(jié)需要深層次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量大、零散,需要大量地梳理記憶,短時間高強度的教學,效果很難保證。因此,我們可以把非金屬中硫和氮等內容放到高一下期去處理,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石。

二、拋磚引玉――《必修二》教材的處理

《必修二》將高中化學的難點知識分散在必修和選修教學,因此,如何做好必修和選修教學內容的分割和銜接非常重要。筆者認為各章可作如下處理:

1.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三節(jié) 化學鍵

內容:在化學鍵基礎上補充分子極性、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相關知識。

目的:為有機化學及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做理論支撐。

2.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二節(jié) 化學能與電能

內容:將原電池和電解池內容分為必修二和選修四切割教學。原電池(除鹽橋)所有內容,及化學電源部分整合在必修二完整教學,而在選修四不在進行化學電源的教學,重點進行電解池的教學。

目的:保持知識完整性,避免重復教學,浪費時間。

3.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三節(jié)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

內容:必修二主要針對化學反應速率教學,而選修四主要進行化學平衡的教學。

目的:降低教學難度,減輕學生負擔。

4.第三章 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jié) 甲烷

內容:補充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適當拓展烷烴烯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目的:構建基本有機物研究框架,但不增加物質,為后續(xù)學習做鋪墊。

注意:教學分割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分階段有梯度地教學,盡量不重復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溫故而知新――選修教材的教學

選修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上的提升,教學時應密切聯(lián)系必修課程的知識,緊扣必修課程展開教學。

1.“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的教學

該書與必修的銜接教學非常重要。教師應在對必修教學內容適當復習的基礎上再進行新課教學。下面將必修二和選修四知識要求程度相關內容總結如下:

(1)化學反應與能量

《必修二》:能總結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能定性描述化學反應前后的能量變化關系。

《選修四》:會書寫熱化學方程式,能從化學鍵的角度對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進行計算。

(2)電化學基礎

《必修二》:掌握原電池的基本原理和常見的化學電源。

《選修四》:復雜原電池的理解,電解池的原理,電極方程式的書寫,原電池、電解池的綜合運用。

(3)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

《必修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和速率的計算,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知道化學反應有限度。

《選修四》:掌握化學平衡的相關復雜內容及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會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

2.“選修五――有機化學”的教學

在必修二的基礎上補充。

(1)命名:必修二補充烷烴的系統(tǒng)命名,選修五學習多類別同系物的系統(tǒng)命名。

(2)同分異構:必修二只要求烷烴,烯烴的同分異構,選修五拓展到所有同分異構。

(3)同系物:必修二只要求烷烴,烯烴同系物,選修五拓展到各類有機物。

目的:《必修二》讓學生形成基本的有機學習思路,在選修五教學中再逐步提升。

3.“選修三――物質結構”教材的處理――融合必修二,謹遵考綱。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化學;解題方法;知識要點

每年的11月份,學業(yè)水平測試便進入復習階段。如何把握復習內容和方法,使學生獲得A級水平,筆者認為,應著重在“三輪”上下功夫。

第一輪:對照考試說明,梳理知識要點

每年的考試說明,一般在年底(即12月份)才能分發(fā)到復習教師手中,而進入總復習一般又常在11月份。為了針對性地組織有效復習,此時可先參照去年的考試說明,對必修課本先行梳理。一輪復習一般安排在11月份至第一學期結束。

對必修1內容,主要從分類的角度去總結相關內容,其中包括:化學反應分類(包含四大基本反應類型、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化學物質分類(包含Na、Al、Fe、Si、Cl、N、S的單質與化合物及分散系等);化學實驗分類(包含物質的檢驗與鑒別、物質的制取裝置、物質的驗證裝置);化學計算分類(包含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化學方程式等方面的計算)。對必修2內容,主要從結構決定性質的角度去總結,其中包括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化學鍵的類型;物質的結構與能量變化、電子的轉移與原電池、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單質的結構及活潑性與金屬與非金屬冶煉方法的選擇。當復習選修內容時,新的考試說明一般已到學校。此時,則要求結合當年的考試說明及近三年的考試知識點,針對性地強化選修內容中的必考知識點,而不能像必修內容那樣面面俱到。一是分值不高,二是時間有限,三是考題知識點明顯。

第二輪:對照歷年試卷,把握解題方法

第二輪復習一般安排在第二學期開始的前三周,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考試題型,歸納出解題方法。如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技巧為三看:即一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是否正確或拆分是否正確;二看方程式兩邊電荷是否守恒;三看方程式兩邊原子個數(shù)是否守恒;再如離子共存題分析技巧,先看共存條件,如,無色、強酸性、強堿性,后逐項分析。

一般來說,學業(yè)水平測試的題型具有連續(xù)性,復習迎考不在于猜題押寶,而在于把握解題的方法與技巧。有部分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如,考查選修1(化學與生活)內容的第24(A)題、考查物質用途的選擇題等。此類試題在復習時,教師必須將相關的知識總結出來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第三輪:對照學生弱點,加強針對訓練

第三輪復習一般為考前2~3周,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針對性訓練。此時訓練試題主要來自于一、二輪中的常見錯誤題型。為了讓學生準確認清易錯點,教師還應將相關知識歸類列出,逐點使學生弄清。

有關22.4 L方面的試題是學業(yè)水平測試的熱點題型,此時要

讓學生明確,當題中出現(xiàn)22.4 L時,其一要注意溫度、壓強(即是否為標準狀況);其二要注意物質的狀態(tài),對標準狀況下,22.4 L非氣體(如水、苯、SiO2、SO3等),其物質的量不是1 mol。又如,化學能與熱能,既要讓學生知道常見的吸熱反應:CO2+C 2CO(化合反應);

CaCO3 CaO+O2(分解反應);C+H2O(g) CO+H2(置換反應);2NH4Cl+Ba(OH)2?8H2O=BaCl2+2NH3+10H2O(復分解反應),也要知道任何化學反應均有能量變化。對于有機化合物,則要知道:(1)有機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2)乙醇的性質(與鈉反應生成乙醇鈉和氫氣;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3)CH2=CH2能使酸性KMnO4溶液及Br2水褪色,苯不能;(4)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均為混合物。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范文第3篇

今年的重慶高考理科綜合生物試題與往年相比保持了 相對穩(wěn)定性,從題型、分值、試題結構、各章分值分布、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的分布、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所占比例等都與近3年保持基本一致。今年的生物試題以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為考點,較好地體現(xiàn)了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特別是體現(xiàn)了高中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理念,對中學生物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一、試題考點分布

2023年重慶理綜生物試題為5個選擇題,2個非選擇題,共72分。非選擇題的分值與2009年、2023年分值相同,即30題26分,分為2個小題,31題16分。

分析試題考點可看出,必修本內容54分,占總分值的75%;選修本內容18分,占總分值的25%。必修本考查的主要內容是物質基礎、細胞、新陳代謝、生命活動調節(jié)、遺傳、生物與環(huán)境等;選修本考查的主要內容是免疫、基因工程、微生物代謝等。

二、試題主要特點

(一)難度適中

覆蓋面廣

今年的生物試題從“穩(wěn)中求變”的命題原則出發(fā),保持了與近幾年試題難度的穩(wěn)定。

今年的生物試題除必修第五章生殖發(fā)育,選修第二章光合作用與生物固氮、選修第四章細胞工程外,其他必修本和選修本各章都有試題分布,說明今年試題覆蓋面較廣。

(二)注重基礎

回歸教材

試題突出了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如選擇題第1題,突出了細胞結構的考查,此題選項所涉及到的圖形,基本上是教材中的原圖;選擇題第5題,考查的膝跳反射中突觸化學信息的傳遞,也是教材中敘述的基礎知識;31題中考查的有關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知識,也是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

(三)突出主干

體現(xiàn)綜合

理科綜合生物試題,雖然題量有限,但仍然突出了對主干知識的考查。試題考查的主干知識有新陳代謝占14分(30。1)(2),30ⅱ(1)第二步)、遺傳和變異占12分(31(1)(2)(3)①)、生命活動調節(jié)占6分(選擇題5)、生態(tài)占6分(選擇題4)。同時,試題也體現(xiàn)了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考查,主要表現(xiàn)在題干內容與答題落腳點涉及同一部分的多個知識點,形成了較大的知識覆蓋面,這樣將必修教材與選修教材的內容有機結合,充分體現(xiàn)出生物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如第5題,第31題。

(四)實驗探究

考查能力

試題堅持以能力立意的指導思想,全面考查了《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4項基本能力: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整卷以能力考查為著眼點,實現(xiàn)了能力考查與題型功能的有機統(tǒng)一。理解能力、綜合運用能力是科學素養(yǎng)最根本的核心要素,這種能力的考查在試卷中有突出體現(xiàn)。如選擇題的第1、4、5題,非選擇題30題ⅰ。實驗與探究能力是生物學科的最基本能力,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都有一道實驗題,今年的30題ⅱ是一道探究纖維素酶能否耐受80℃高溫的實驗題(10分),主要考查了實驗設計能力,此題是對教材還原糖鑒定實驗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是今年實驗考題的一大特點。

(五)聯(lián)系實際

綜合運用

試題注重與生活、生產、醫(yī)藥的聯(lián)系,注重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概念,考查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生物學問題。如選擇題3麻疹病毒減毒活疫苗接種免疫;選擇題5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生理現(xiàn)象(寒冷刺激、產生感覺、膝跳反射);30ⅰ熱帶植物長葉刺葵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31題通過育種和現(xiàn)代技術培育青蒿素含量高的植株。

三、試題分析

(一)選擇題分析

今年的選擇題15題,分別考查了細胞、微生物、免疫、生態(tài)、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內容,與前幾年的考查點非常相似。

選擇題1:以4個細胞結構圖的形式,考查了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考查了葉綠體、線粒體、中心體等細胞器在細菌細胞、藍藻細胞、高等植物細胞、動物細胞中的有無情況,以此來判斷哪一個圖是正確的。主要考查了識圖能力。

選擇題2:考查了病毒的結構,噬菌體的增殖過程。主要考查了理解能力。

選擇題3:以麻疹病毒減毒活疫苗(接種)為背景材料考查了免疫的相關知識,即抗原的特性,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主要考查了理解能力。

選擇題4:以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示意圖為材料,考查了種群增長率、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的應用、種群的性別比例對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主要考查了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選擇題5: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考查了激素分泌量的反饋調節(jié)、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類型判定、反射的概念、膝跳反射中當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進行傳遞時,突觸釋放神經遞質傳遞化學信號。主要考查了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非選擇題分析

30題ⅰ:此題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試題,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的主干知識。此題以觀測熱帶植物長葉刺葵在白天8:00~18:00(每間隔2小時觀測)得到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繪成的3條變化趨勢曲線圖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光合速率越大光合作用暗反應消耗atp也就越快,蒸騰作用越強根吸水能力越強,氣孔導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騰速率大小的變化,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co2濃度升高使生成c3增多會消耗更多的[h]用于暗反應對c3的還原,礦質元素(鈣)吸收進入植物細胞的利用,物種形成過程和生殖隔離概念。此題主要考查了從曲線圖中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30題ⅱ:此題是一道探究實驗的試題,探究80℃高溫對纖維素酶活性的影響。利用教材上的還原糖鑒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最關毽的是要知道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遇還原糖要產生磚紅色沉淀。在設計實驗步驟時要考慮到實驗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在預測實驗結果時要考慮到試管1和試管2的顏色變化,不要只考慮一支試管的顏色變化。此題主要考查了實驗與探究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用語言描述實驗結果的能力。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范文第4篇

一、重視物理必修模塊在高考及其它選修模塊中的地位

根據(jù)山東的物理考試說明可知,物理是理綜命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綜總成績240分中占89分。其中物理必修(1、2)及選修3-1、3-2作為必考內容,占73分,試題命制形式為7道選擇題與3道非選擇題;選修3-3、3-4、3-5三個選修模塊則作為選考內容,各為8分,但每個模塊只能命制1道非選擇題,供學生自由選擇其中2題來解答;選修1系列、選修2系列暫時不做考試要求。顯而易見,物理必修內容在高考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選修模塊的設計是建立在物理必修內容的基礎之上的,選修3系列是個綜合性的系列,課時比較多,它比較全面地介紹物理學的實驗基礎、邏輯關系、文化價值、技術應用。其內容是在必修基礎上進行的拓展和延伸,涉及的物理規(guī)律以及實驗原理很多是融合必修中的理論內容并行設計的。由此可見必修內容是其它模塊知識的基礎。因而加強必修模塊的教學與探究,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思維習慣,對于學生以后順利學習選修模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二、在必修模塊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幾個重要的關系

1.必修內容與教學用時的關系

必修內容是命題考試的重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習慣和方法的主要載體,因而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必修內容處理的細致有效、科學系統(tǒng),并安排充足時間對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檢測,力爭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達到高考要求,但新課標對每個模塊的教學有明確要求,即每周安排2課時,36個課時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與學習,這就出現(xiàn)了課時緊張與知識掌握程度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必修1中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因為必修1內容基本上就是兩大物理過程(運動、受力)以及力與運動知識的濃縮,相當于原大綱版一年半的教學內容,況且學生又剛邁人高中階段,對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還不太適應,所以在36個課時中讓學生系統(tǒng)扎實地掌握這么多內容,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認真去研讀課標與考試要求,將教材內容重新組合,改變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大膽放手學生,才能正確處理好教學內容與課時的關系。

2.必修內容的寬度與深度關系

必修內容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學會思考、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因而必修內容涉及的知識繁多,寬度較大,給人以蜻蜓點水的感覺。感到任何一個知識點都需要講明但又害怕講太多、太深,導致學生產生恐懼物理、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這點在必修2中表現(xiàn)的特別明顯,如必修2中第1章就涉及了功和能、功能關系的應用、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識點,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不能靈活掌握知識的深度,那至少需半個學期才能完成本章的教學。所以我們在必修模塊教學時,一定要按照課標要求,千萬不要隨便拔高知識點的高度,要大膽取舍,該了解的就了解,該在選修中完成的知識點就放在選修中進行,避免不分層次、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熟練掌握本模塊與選修模塊之間的知識聯(lián)系或銜接,明確哪些內容需要細致講解、那些知識需要點到為止,且不可把選修內容的知識遷移到必修中來完成。

3.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教學工具的關系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而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切不可固定某一個方法或某種模式上,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興趣、愛好、個性存在差異的學生,班級建設思路、環(huán)境及本班其他老師又是不同的,學校的硬件設施也不相同,再者每個老師的喜好與擅長方面也不相同,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自己的優(yōu)勢與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方法就行,千萬不要認為實行了新課改,就把任何知識都設計成探究性教學、實驗性教學,徹底拋棄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方法,或者是認為多使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機)才能體現(xiàn)出新課改,如有的老師把太多時間用在課件制作上,添加了較多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一些無用插件,結果課堂上學生沒有來得及思考或整理課件內容就一晃而過,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除了大飽眼福之外而無任何知識、學法上的收獲。這不但背離了新課標的宗旨,而且也不司能完成最基本的知識目標。所以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使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能夠起到錦上添花之目的,否則是畫蛇添足。始終明確現(xiàn)代教學工具是為教學服務的,僅是教學的手段,它永遠不可能代替教師的講解、啟發(fā)、點撥與板書。

三、提高個人教學水平的幾點思考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理論修養(yǎng)

新課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對學生做了一個立體的綱要要求。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新要點,在以前的教育理念上盡管有所涉及,但更側重的是知識與技能方面,因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問題,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學觀念才行。我認為除經常研讀新課標綱要及相關新課改的理論文章或書籍之外,還應該要特別關注一下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等理論專著,仔細體會其理論內涵及應用技巧,為自己的課堂教學睿智與理論修養(yǎng)提供強大的理論后盾!白罱l(fā)展區(qū)”理論強調探究知識的遞進性,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本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先行組織者”理論則突出教師的調控和指導作用,對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如在《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中,教材上運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進行測量,得到至少六組(U,I)值,然后描點連線,用縱截距表示電動勢、斜率表示內阻。除教材詳細分析的這種方法外,還可以從物理儀器多用途使用、電路改進等角度進行分析,找出幾種簡單可行的測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方案,這就拓寬了實驗思路。又如電路設計經常要用到定值電阻,定值電阻如何使用往往不僅是學生最感困惑的地方,也是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還是高三復習教學的重點之一。鑒于此,教師的調控和指導作用就體現(xiàn)出來了,我是結合考題分析思路,歸納特點,總結出:(1)定值電阻用于改裝電表,擴大電表量;(2)定值電阻用來增大待測量;(3)定值電阻作為電表使用;(4)定值電阻用于改裝電表,擴大電表量等幾大常用用途。我想將這些模糊、易混點作為專題進行總結,都應歸功于“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

2.研讀教學用書,明晰教學思路

必修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教與學的理念,它更加關注當前社會普遍關心的社會經濟問題,如能源、環(huán)境等,使學生進一步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物理學的作用,并注意將相關的基礎規(guī)律進行綜合布局與整合,放在最能發(fā)揮其教育教學功能的地方來學習。從表面上看必修內容的知識較散亂、不成體系,但我們若認真研讀教學用書時,就會體會到該教材編寫的奧妙所在,知識體系也是很流暢的,只是與我們以前的思維方式不同而已。如我對必修1和必修2教材的編寫理解:共同必修是為全體學生設計的,旨在引導學生經歷對自然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本的物理知識,了解物理學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必修1的概念和規(guī)律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教材里的典型實驗有助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浩然研究方法,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2是物理學的核心內容,通過學習體會高中物理課的特點和學習方法,了解近代物理的內容,為學生進一步了解世界開啟一扇窗戶。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思路才清晰、有層次性、遞進性。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物質結構;教學難點;策略

以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不同作用力作為線索,幫助學生們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和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由于該模塊的知識內容抽象、深奧,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就會很容易造成學生機械學習和記憶的情況。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一些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筆者淺薄的意見。

一、教學難點

1、教學模式陳舊

高中化學新課標課程的明顯標志就是通過構建理論教學模式的問題來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志趣和潛能不同的學生有自己選擇的機會,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礎。選修課程的定位最重要的特點是注重發(fā)展性和選擇性,這是與必修課程相區(qū)別的關鍵點。

《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的內容理論和概念繁多,相對來說比較抽象。這部分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要求教師通過對該模塊核心知識的分析和講解,結合原理的應用和實驗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打破傳統(tǒng)的學生聽老師講的教學模式,研究更科學的教學方法,構建不同的理論教學模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各種理論之間的整合

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下,《物質結構與性質》 模塊的內容不僅能夠全面而準確地概括出與物質結構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通過從原子和分子層面上呈現(xiàn)物質構成的規(guī)律和不同物質的有關性質。該模塊進一步豐富了學生頭腦中的物質結構的知識,并且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模塊主要包括四個主題: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化學鍵和物質性質、分子間作用力和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以及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

教師應該在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現(xiàn)代化學學科的發(fā)展的基礎上,結合初中化學和高中必修化學中關于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理論,進一步整合關于物質結構的概念和理論,使學生建立起與化學科學相適應的研究物質結構的微觀思想,并且在化學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該模塊教學中的另一個難點問題 。

二、應對教學難點的策略

1、由淺入深,逐層推進

由淺入深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還有助于打好進一步學習更難的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 其各個主題是相互獨立的,其知識點分散穿插其中,對于來龍去脈很難理解透徹,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講授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jù)該部分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認知理解水平,來確定教學時間和內容,“順藤摸瓜”似的由淺及深,逐層推進地來揭示此模塊的教學內容。

以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中的原子結構為例,首先,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能層”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能級”。然后,在能層和能級的基礎上,給出構造原理,并讓學生聯(lián)系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并且在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基態(tài)、激發(fā)態(tài)和光譜。最后,通過以上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學習電子云和原子軌道,并為以后的學習做鋪墊。

2、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疑問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探究情境,比如常見的分組討論,來讓學生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作出猜想與假設提出學生自己的想法,并通過實驗、查閱文獻、調查、制作模型、使用計算機化學作圖軟件、課堂討論及教師參觀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教師陪同驗證猜想和假設。最后通過師生共同交流及參考最終結果來進行反思和評價,以此來鍛煉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比如,老師拿出分子模型來講解分子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還可以加深印象,開發(fā)學生想象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習和探究問題。

3、理論結合生活,結構聯(lián)系性質

由于該模塊的內容抽象,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點知識聯(lián)系社會進步和生活實際等來輔助講解。 不僅要注重各部分知識體系的邏輯關系,更要注重具體結構和具體性質之間的關聯(lián),歸納總結不同的性質和結構。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對自然和社會的興趣來學習該部分知識,還可以拉近學科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來加強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并且形成最基本的化學視角。

例如,在講授分子結構時,可以結合范德華力和氫鍵,利用生活中的壁虎仿生膠帶,來討論水的特殊性質。講授極性時,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原子晶體時可以結合金剛石的形成、 生產與應用來聯(lián)系女生們喜愛的水晶來幫助學生理解?傊,教師在選擇切入點時應該注重本模塊知識與當代社會熱點問題和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化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

4、抓主線編網絡,系統(tǒng)教學

將現(xiàn)有的知識點轉化成知識網絡是教師教學常用的方法,對于《物質結構與性質》該部分內容更是適用。學生通過初中化和高中必修化學的學習, 已經認識了元素周期律并初步了解了原子的微觀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已經理解了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基本知識。因此,解決問題的重點就變成了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抓住知識的主線,將重點知識點編織成網絡,系統(tǒng)教學。

例如,對于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如果把每一節(jié)的內容分開獨立來看,會覺得知識點亂且雜,但是如果把整個“原子結構與性質”這一章作為一個整體,其實是一個非常完整且嚴謹?shù)幕瘜W知識體系,每一個理論都不是獨立的,都是為下一個知識點做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抓住這些聯(lián)系,將知識系統(tǒng)起來講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