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歐美幼兒童交在線(精選5篇)

歐美幼兒童交在線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民國; 歐美; 幼教思想; “教”功能理念; 學前教育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歐美近代幼教思想逐漸成形。相對于中世紀以來的歐洲傳統(tǒng)育兒理念,其明顯的進步即是對幼教思想中“教”(教育)功能理念的強調(diào)與認知,使之成為幼教思想中與“育”(保育)功能理念相并列的重要部分。雖然“教”功能理念較“育”功能理念的啟蒙相對滯后,但其理論更新快速,內(nèi)涵豐富。民國時期,西風東漸,歐美近代幼教思想逐漸浸染東亞,其中“教”功能理念的認知亦引發(fā)民國學者的關注,被引述入中國。

一、 對宏觀認知的引述

在民國學者的引述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早在17世紀中后期,歐美尤其是德國的學者就已經(jīng)認識到了幼教中“教”功能理念的重要性!白詮目酌啄崾浚–omenius)的時代以后,德國就有許多教育家認為學前兒童亦應有受適當教育的必要!笨酌啄崾浚–omenius)即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1]13但限于幼兒普遍應由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提供養(yǎng)護責任的傳統(tǒng)觀念,更限于專業(yè)幼教機構貧乏的現(xiàn)實,幼教的“教”功能未得到足夠重視,也無施展的可能。“直到阿布林(Oberlin)在華爾巴(Walbach)地方開始這種教育工作以后,才有人想到實行這種教育的理想!盵1]13無論是理論抑或?qū)嵺`層面,幼教“教”功能的研究興趣此時才被激發(fā)。作為其時一代歐教先行者的代表,德國學者韋德(Werder)的觀念具有奠基意義。“其所抱之教育思想,往往非常人所能理解!彼詾橛捉獭敖獭惫δ馨l(fā)揮的起點應為“兒童能注視一物或玩弄一物有興味時”[2]4。從此開始,“兒童對于某種物品以有感想時,吾人即當乘機說明其物品之功用性質(zhì)等,如是則兒童好學問之心油然而生”[2]4。這種觀點逐漸被歐美學者接受并推廣,直接將“教”功能理念推上了與幼教思想中“育”功能理念平起平坐的位置。

民國學者對歐美近代幼教學者對于幼教“教”功能龐雜論述的理解有全方位的引述。

首先是對幼教“教”功能理念的概念性理解。1923年,英國學者細拉(G.Shiller)所著《兒童之訓練》一書由陳鴻璧翻譯出版,其中提出:“凡已結婚之人,即當有所感覺,當預計將使其子女若何發(fā)展,當注意其教育,無使遲至嬰兒誕生之后也”[3]3。這種觀點認為幼教應盡早謀劃,在嬰兒誕生之前就應有所準備!八^教育者,以一定之目的理想,與影響于兒童總括一切有計劃的活動之名稱也!盵4]121923年,民國學者還翻譯了瑞典教育家愛倫凱(Ellen Key)的《兒童的教育》,介紹了愛倫凱關于幼教應有原理的理論!霸谶@實際上不曾有過嘗試的教育事業(yè)上,是和在數(shù)學上一樣,有幾條一定不易的原理的。”[5]88而要實現(xiàn)這些原理,就要研究教育對象的心理與建構適合這些原理的教育體制。“我們這時代中一件最最奇妙而不意的成就,便是兒童心理的研究和從這研究中所發(fā)展出來的教育制度!盵5]88這就促使幼教“教”功能理念的研究朝制度化與專業(yè)化的方向大大邁進。

在歐美近代幼教學者眼里,幼教“教”功能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這種教育功能并非兒童學齡階段教育功能的直線前溯與簡單復制。張濤援引美國學者薛斯兒(Seashare)的言論稱:“兒童頭五年的學識,比其他生平任何五年所得為多。”[6]1這是承認幼兒階段“教”功能的特殊性。羅素在《教育論》中指出,兒童出生之后每一年的教育都很重要,但他強調(diào)各個教育階段的關注內(nèi)容是不同的,這種教育應是一種涉及本能、習慣等方面的教育,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意義的教育”[1]21。

民國時國人對幼教“教”功能的對象與目標的認識過程是遞進性的。1932年,呂亦士翻譯了福祿培爾(Fredrich Froebel)的《兒童心理的研究》。該書認為:“在教育界里的人已經(jīng)知道那搖兒童的搖床的人,是真正管理領導全世界的人!盵7]引言,1這是一個相對于時展來說有些遲到但依舊睿智的認識。更進一層的認識是幼教“教”功能的對象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有德國學者就認為:“教育上的對象是在發(fā)展狀態(tài)中的各個人,這各個人是動的,而不是靜的!盵1]21這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變化需要幼教“教”功能具有近代生理學、物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體育學等諸方面知識的支撐,同時需運用藝術的技巧與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功能的基本目標。這個基本目標“是建立在哲學上的”[1]21,而非以前的經(jīng)驗主義。對此,民國學者王正國在《兒童教育應有之新認識》一文中對歐美近代學者的相關觀點有具體的表述,如杜威認為應“使兒童確切地達到一種健康的新的發(fā)展”,克泊屈(William H. Kilpatrick)則認為應使兒童有一個健康與愉快的幼稚期和兒童期[8]。這一切解讀都應該建立在尊重學前階段兒童的基礎上。恰如巴粹(Angelo Patti)所言:“如果兒童之身體,從頭至腳皆不合適,學校對于兒童是耗費的!盵8]28

19世紀末20世紀初,兒童學理論在歐教潮流中橫空出世,很快獲得世界性的關注并開始流行。兒童學理論的建構是歐美近代幼教思想發(fā)展的一個推動力,也加速了幼教“教”功能理念的發(fā)展。這個理論的建構者主要是研究幼兒生理與心理發(fā)育的學者們。其關注框架分為幼兒本能、幼兒環(huán)境與幼兒身心發(fā)展等三部分。因其研究的兒童大多以幼兒階段為主,故兒童學成為歐美近代幼教思想發(fā)展的一個推動力;又因其重點關注幼兒與環(huán)境、遺傳、發(fā)育等方面的內(nèi)容,故兒童學又成了幼教思想中“教”功能的實現(xiàn)依據(jù),對幼教“教”功能的近代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歐美很多國家都在20世紀形成了兒童學的研究熱潮蘇聯(lián)人曾在20世紀30年代對兒童學理論進行過反思。。

20世紀20年代初期,兒童學理論傳入中國,兩本以“兒童學”為名的著作為國人了解兒童學開辟了道路,也為國人理解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作了鋪墊。日本學者關寬之的《兒童學》于1922年由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在該書的中譯本序言中,姜琦介紹蘇聯(lián)政府通過兒童學理論“施以種種適當之教育,俾其將來皆有可以為‘社會之柱’之資格,以實現(xiàn)一切新理想焉”[9]2。同時表明譯介此書的目的是:“將斯學應用之于實際教育界,使吾國第二國民皆得有長足之進步,能與世界各國國民相抗衡也!盵9]3在這本《兒童學》中,關寬之通過大量引用歐美著作的相關理論,對兒童學的概念界定、理論框架、研究方法、學科史及其與生物學、醫(y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聯(lián)系作了介紹,而對于兒童的發(fā)育、本能、感覺知覺、思想與語言、感情與意志等方面更有詳細的闡述,可稱為民國時期介紹兒童學理論最完備的著作。其中大量的生理數(shù)據(jù)、實驗方法等與幼教“教”功能有密切聯(lián)系。同年,陶行知先生請蔣錫昌、施之勉兩人將時在南開大學任教的教育家凌冰教授前一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暑期學校講演的筆記進行了速記,后經(jīng)凌冰整理,冠名《兒童學概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分為“什么叫兒童學”、“兒童學的歷史”、“兒童學的方法”、“兒童學與遺傳”、“兒童身體的發(fā)達”、“兒童各種天性的發(fā)達”、“兒童知力的發(fā)達”與“兒童教育的目的”等八篇,詳細介紹了兒童學的發(fā)展歷史與主要內(nèi)容,可稱為民國時期中國學者對兒童學理論最詳盡的介紹著作。

除了綜合性介紹兒童學的著作外,民國一些學者也對兒童學的理念進行介紹,其中涉及幼教“教”功能的闡述也十分豐富。以陳鶴琴譯的《研究兒童的歷史》[10]與林仲達的《新婦女與兒童研究》[11]兩文最有代表性。陳文摘譯自馬特科(Matcer)的著作《兒童行為》(Child Behavior)的第1章,對盧梭等人過于重視幼兒自然性而引發(fā)對于幼教“教”功能的批判進行了反思,提出“從盧梭以及到Necker所有的研究其焦點都是要謀教育兒童適當?shù)母鶕?jù),所有的發(fā)表,大抵缺乏科學的精神”[10]2。馬特科提出應大量運用相關醫(yī)學知識來輔助推動幼教“教”功能的發(fā)展。林文闡述了兒童研究從幼兒教育論轉(zhuǎn)向幼兒科學研究的過程!爸钡揭黄甙似吣甑聡B特曼(Tiedemann)的兒童精神發(fā)達的觀察那篇以后,兒童研究始由教育論副品時期而入于兒童之科學的研究時期!盵11]3林仲達認為兒童學的研究具有四種趨勢,即由玄想的教育理論到科學的實驗研究,由少數(shù)人對少數(shù)兒童的觀察到有組織的分工合作的研究,由精神意識之單獨的研究到身心發(fā)達的各方面或整個行為的觀察和實驗,由純理論研究的結果到實際的教養(yǎng)方法和制度的改進[11]89。其實這也是歐美近代幼教思想中“教”功能運用的逐漸具體化趨勢。

兒童學專注于幼兒心理與生理的研究,引發(fā)各種實驗的方法論,通過對幼兒生理及心理的實驗測量,規(guī)劃與設計針對幼兒“教”功能發(fā)揮的教育制度和具體教育方法,這也成為民國學者了解的目標。德國學者高五柏(R.Gaupp)稱:“有許多兒童心理學上的智識,我們都歸功于實驗,并且承認,非經(jīng)實驗,決不能得!盵12]13這也是兒童學于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的理論貢獻。但對于實驗結果的評價,也有歐美學者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關于兒童發(fā)展上的步驟的知識,不能從實驗方面得到的,只能由每日的游戲和作業(yè)的觀察方法中可知!盵1]21德國學者持這種觀點,蘇聯(lián)學者也曾一度強烈反對實驗法,甚至攻擊兒童學理論。但這些觀點并未影響民國學者對兒童學研究的熱誠。

其他流行思潮對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也有影響。啟蒙運動思想與近代心理科學的東漸是民國社會思潮的一部分。誠如時人評價:“近代西洋有兩種運動,一是‘仁道主義’的提倡,禁止殘害兒童和虐待兒童,并且對于孤苦殘廢的兒童特予以法律的保障;二是用科學方法研究兒童!盵6]7可見,啟蒙運動與近代心理科學的發(fā)展對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有巨大的影響。

18世紀席卷歐洲的啟蒙運動衍生出許多流行的思潮,在歐洲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有體現(xiàn),其中人道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潮對幼教“教”功能理念的影響最為重要。就近代偉大的幼教理論家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與福祿培爾來說,盡管兩者有各自不同的學說內(nèi)涵,所謂“在蒙特沙利與福洛培爾的方法中,總免不了有一種敵意的”[1]23,但他們的學說都建立在對幼兒個體權利尊重的支持基礎上。蒙臺梭利強調(diào)教育者必須信任幼兒內(nèi)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幼兒提供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讓他們自由活動。福祿培爾的“人性教育”也同樣堅持這種理念。朱鎮(zhèn)蓀曾描述過俄羅斯近代所受幼教思潮的影響。“第一個佛羅貝爾(Froebel)社于一八七一年開創(chuàng)于俄國。本世紀初大批的私人幼稚園出現(xiàn)于莫司科及圣彼得堡而同時于佛羅貝爾主義者的教條之外,又加上了蒙臺梭利主義,對自由主義的興趣,及其他許多運動。這時期中于特出的理論家中有這幾個領袖,如Shatzky,Shleger,Ventzel,Sventizkaia,Tichejev,F(xiàn)ansek,Morosova與Chulitzkaia等!盵1]23俄羅斯并非個例,這些由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人道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潮以及婦女解放運動對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的提升,表現(xiàn)在幼教必須尊重幼兒個性發(fā)展與自主地位,從幼兒自身出發(fā),制定與設計幼教的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

歐美近代心理科學的進步對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的提升作用也同樣明顯。歐美各種心理學流派對幼兒心理都有探索,其中“精神分析心理學,對于育嬰的影響,當然很大”[1]22。例如盛行于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對幼教的指導:“近代行為主義(Behaiorism)的心理學的領袖華生(J.B.Watson)在他所著《行為心理學大意》(The Ways of Behaviorism)中說:‘行為心理學者發(fā)現(xiàn)了初生的嬰孩是一團未成形的原生質(zhì),待家庭教養(yǎng)給之以形。’”[13]762這種學說用科學實驗方法和客觀態(tài)度觀察幼兒的行為,以其行為發(fā)展作為心理研究對象,充分肯定了幼教“教”功能的作用與價值。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甚至取消了一切心理學上的主觀名詞,如感覺、知覺、意像、欲望、目的、情緒等等;并謂人之初生,沒有先天遺傳之本能,如模仿、同情、好奇、羞怯、親愛、嫉妒等,只有數(shù)種非學習的反應,如呼吸、心跳、打噴嚏、啼哭、緊握等等,認為“其余一切動作的能力、嗜好的趨向、智愚賢不肖,均是在后學習而得的”[14]80。再如完形派心理學,高覺敷在《“基斯塔”說的兒童心理學》“基斯塔”系音譯德文“Gestal”,其含義甚多,有“形”、“整個”、“構造”、“組織”等意,現(xiàn)定名為“格式塔”。一文中引用朱光潛的“完形”概念來概括美籍德裔學者考夫卡(Kurt Koffka)的兒童心理學,認為這個學說所以為的幼教活動都是心理完形作用的表現(xiàn),可以通過一系列原則,用一種完形的結構建構幼兒的心理宇宙[15]。還有模式心理學(Typepsychelogy),即通過研究幼兒自發(fā)的不同欲望以分析幼教的不同作用,更是其時一種新穎的研究模式。這些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與模式都被“集中在整個的觀察兒童,視兒童為他的環(huán)境的一部分,承認兒童與他的發(fā)展步驟是有關系的,以及觀察他們的全型和各種主要的特性”[1]22,對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 對主要潮流的引述

歐美近代幼教思想中有幾個主流派別對“教”功能理念的提升有關鍵性的影響,如兒童中心論、兒童實在論、兒童行為主義、兒童獨立主義民國時期,兒童獨立主義曾被作為一種單獨的潮流而引介,但很快交融于兒童中心主義概念范疇內(nèi)。等。他們的觀點也被民國學者所引述。

(一) 兒童中心論

中世紀以來,“神的世紀”不斷面臨“人的世紀”的質(zhì)疑和挑戰(zhàn)。在盧梭等人的披荊斬棘下,歐美學者超越了神中心論,發(fā)現(xiàn)了兒童的新世紀。正如日本學者小西重直(Onishi Shigeno)所言:“盧騷高唱使兒童成為兒童的論調(diào),在這里就新發(fā)現(xiàn)了兒童的世界。像這種教育的方法,在中世紀是以超越的神作中心的,一切皆從神出發(fā),而他把她作一個哥白尼的轉(zhuǎn)換,是從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的自發(fā)活動出發(fā)了!盵16]11899年,瑞典學者愛倫凱著《兒童世紀》,認為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這句話被后人引為經(jīng)典,也為民國學者所知曉,是兒童中心論開始確定的一個標志性觀點。我們看顧兒童,應以兒童視兒童,不能視兒童為縮小或具體而微的成人。愛倫凱的這個觀點“已經(jīng)在一切人們的心靈中,發(fā)生了偉大的力量了”[8]24。

中世紀及以前,人們對幼兒的教誨是單向灌輸性的,缺乏對幼兒的誘導性及其自發(fā)性的嘗試與開發(fā)。兒童中心論則對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主被動性有辯證的研究與認識。歐美近代幼教學者對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幼教的“教”功能理念。他們認為在幼教實施過程中,誘導應成為一種原則而被遵守;诖死碚摶A,“人的精神,像這樣,自己實現(xiàn)著自己,而往各方面發(fā)展的,在兒童方面,這個作用更一層的鮮明,所以若不適應這個情況,教育是不可能的”[16]2。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兒童自發(fā)的活動,采取適當?shù)恼T導方法,不干涉亦不放任,絕對禁止體罰”[17]。通過誘導原則,喚醒幼兒自身探知世界的渴望,從而順利進入接受教育的程序中,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所謂使幼兒自我發(fā)動就是此意。在民國學者的譯著中,我們可以了解歐美近代幼教學者大多持此種觀點。朱鎮(zhèn)蓀轉(zhuǎn)述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的觀點稱:“人類的教育并非是教他們學習自助的唯一工具,并且還應喚醒大多數(shù)被疏忽的兒童之身體上、精神上和道德上力量的知覺,使他們能注意他們自己的需要!盵1]17英國學者細拉的《兒童之訓練》一書還對幼兒在教育過程中自主性的發(fā)揮提出了不干涉的建議!吧w吾人不可減削幼兒之天真,勿強制其活動也!盵3]3因為“以近代有經(jīng)驗值教法言之,吾人以婉辭懇求,而揭示其效果,反勝于嚴律厲禁也”[3]11。印度學者泰戈爾訪華期間曾接受采訪并提到幼教的兩個注意點:“其一,兒童生來具有一種感覺的潛意識心理,在其未屆成人以前,當與以自由發(fā)展的機會;其二,兒童對于所接觸的事物,常有無限的同情及愛戀,我們當與以自由,不可有所阻扼!盵18]這兩點恰恰說明泰戈爾也對幼兒接受教育的能動性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與肯定。這種建立在承認幼兒接受教育能動性基礎上的幼教觀念,對“教”功能的實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暗孟仁顾麄儛。為使他們知道工作的價值,第一先要使他們作工作。昔時希臘的蘇格拉底曾說過:要像產(chǎn)婦的助產(chǎn)婆那樣,他觸著兒童的心,來使兒童產(chǎn)生真理和藝術。作教育者的視野,這個時候雖像船上撐舵的人那樣,不要忘掉看取方向和不斷地朝向正當?shù)姆较蜃撸顒拥,仍須兒童自身!盵16]2或者更加直接地說,這種教育模式就是要“將兒童一切很好的,被束縛的沖動的愿望、恐懼、困難與理想,讓兒童嘗試他所想得出的,作成他所發(fā)現(xiàn)的”[8]30。

兒童中心論為幼教方法論創(chuàng)造了新的空間。首先是具體的幼教方法必須從幼兒生理角度出發(fā)進行改變!凹s翰遜(Marietta L. Johnson)說:‘兒童所需要的自由,第一為身體的自由。’”[8]29這種改變體現(xiàn)在有關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需要適應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形成新的尊重幼兒生理心理發(fā)育規(guī)律的教育方法。王正國援引美國學者卡羅琳·普拉特(Caroline Pratt)所說:“我們不愿為課程所統(tǒng)制,亦不愿兒童為功課所統(tǒng)制,我們希望他們形成親身探求的習慣與運用他們所尋找出來的知識;我們需要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具體事物中的關系,由于此,當他們討論到抽象的形式時,他們將要知道他們?nèi)耘f存在!盵8]33此類的教育方法多富創(chuàng)造性,諸如“蒙特梭利教學、設計教學、道爾頓制教學、德可樂利教學,吾人已耳之熟,近有文納特卡制,國人亦已開始探討”[19]19。這些方法名稱雖異,試驗結果或有不同,但其注重個性,皆以幼兒為中心。具體分析,其方式則有活動、自由、創(chuàng)造活動、社會活動等四種[19]19。

可以說,兒童中心論的誕生為歐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的實踐開辟了新的指導原則與方法論思路。

(二) 兒童實在論

所謂實在論(realism),其理論源流可上溯至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20世紀以來,英國學者羅素等人認為事實獨立于經(jīng)驗存在,無論人的感覺經(jīng)驗如何,這些事實都是獨立存在的。其后該理論不斷演繹,形成了諸多近代實在論的哲學派別,且對近代幼教思想有一定影響。

高覺敷曾作《兒童的實在論》一文,通過參考讓·皮亞杰(Jean Piaget)的《兒童的判斷與推理》(Judgment and Reasoning in the Child)、威廉·斯坦恩(William Stern)的《兒童語言》(Die Kindersprache)等著作,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近代實在論在歐美近代幼教領域的運用,成為其時國人了解兒童實在論的一個窗口。這一理論認為幼兒具有實在論的認識觀基礎,幼教必須從此角度出發(fā),幼兒不能以假設的前提為其推理的根據(jù)。在此方面,該文以“假定你能觸太陽以手,太陽有沒有感覺呢”這一問題舉例,談及幼兒不能理解“能觸太陽以手”這一假設前提,更無法進一步推理“太陽有沒有感覺”的問題,以為對具有實在論認識觀基礎的幼兒,必須采取實在論的教育模式。幼兒只有通過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與接觸,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獲得點滴與連續(xù)的經(jīng)驗,才能積累成知識,得到進步[20]。這種認識對于幼兒從小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具有積極的意義,也是近代科學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新形勢對人類再生產(chǎn)的時代要求。

幼兒雖然具有實在論的認識觀基礎,但這種實在論是以具象為認識對象的實在論。限于思維發(fā)育的階段性,幼兒尚不能辨別抽象的對象,往往以具體的物件代表抽象的東西,而一旦被抽象化后,則不能在頭腦中恢復原先具體的物件概念。高覺敷舉例說:“一個大學教授在埋頭工作,他的四歲的女孩子在房間內(nèi)跑來跑去。他受不住她的喧擾。因此,乃給她三條燒過的火柴,說:‘你拿這些去玩耍吧!桥⒆又鸢苍诘厣希媾侨鸩,呼其一為韓生,呼其二為格勒托,而呼其三為妖婦。過了些時之后,她忽大聲呼號,使其父驚起。其父問:‘為什么呢?’那孩子便跑至父親身旁,滿面懼容,說:‘爸爸把那妖婦拿去吧,我不敢動她呢!盵20]26這個孩子為什么不敢動她取名為“妖婦”的火柴呢?因為幼兒的實在性認識對象是軟性的,可以隨意改造的;而成人的實在性認識對象是硬性的,不能憑想象而改變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觀察,幼兒階段所教授的知識必須是客觀實在的,可具體認識的,才能被幼兒所接受與領會。

盡管兒童實在論的誕生與兒童中心論并無太多關系,但幼兒的實在論卻與兒童中心論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只有承認以幼兒為中心,才能更好地指導兒童實在論的實踐;也只有兒童實在論的實踐,才是真正以幼兒為中心的原則顯現(xiàn)。

(三) 兒童行為主義

作為對西方近代社會影響最大的心理派別之一,行為主義尤其是早期行為主義對近代幼教思想也有影響。以美國華生為首的早期兒童行為主義學者們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應該從人的意識轉(zhuǎn)移到人的行為中去。所謂行為,即有機體用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而反應來自于刺激,所以,研究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guī)律性,就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祝昌群在《兒童教育與行為主義》一文中談到了行為主義的來源,描述了華生在約翰霍布金醫(yī)院對數(shù)百個幼兒的觀察實驗工作。華生以為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行為,都是可以通過不同的刺激得以實現(xiàn),而其中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則可以無視。“行為主義者深信絕無什么自內(nèi)的發(fā)展,只要你的身體秉賦強健,四肢五官完全,幾種基本運動生而備具,此外并無一切條件,你便上而可以成一個才能之士,一個彬彬有禮的貴人,下而可以成一個光棍或賊徒。”[21]88行為主義的理論對幼教“教”功能實踐方面的促進體現(xiàn)在推崇以程序化、循序漸進的模式進行幼教;可以通過“刺激—反應—強化”的程序?qū)崿F(xiàn)知識的教授;通過一些教學工具的使用,提升教學效果;最主要的是將教學過程作為“教”功能實現(xiàn)的主要研究對象等。

盡管行為主義的影響很大,但民國時期行為主義在幼教思想領域的影響并不明顯。“盡管有一個華特遜(Watson)大倡其行為主義,而因襲的心理學仍援兵紛至,堅守其固有的壁壘。關于本能一層,糾紛更甚。”[22]1所以盡管20世紀30年代產(chǎn)生的新行為主義有了新的內(nèi)涵,但在歐美等國興盛起來并影響幼教已是20世紀60年代了。

(四) 兒童獨立主義

從兒童中心論出發(fā),對幼兒獨立性的認識與尊重也在歐美近代幼教思想中蔓延開來。這種對幼兒獨立性的尊重一方面來自于兒童中心論的影響,一方面也來自于近代歐戰(zhàn)的歷史實際。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導致歐洲諸國的幼兒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迫使這些幼兒在殘酷環(huán)境中盡早具有獨立的品性,也培養(yǎng)了人們對幼兒獨立性的期望。恰如朗懷在《蘇聯(lián)兒童教養(yǎng)的實際》中所說:“十月革命已使父母女子的關系發(fā)生劇烈的變化。父母是不再享有絕對的統(tǒng)制權了,而子女們也不再溫柔地接受命令。兒童們在批評其父母時,已不再感覺到約束。俄國之父子二代時代的分離是二個社會政治制度間的大罅隙。但當一個六歲的兒童在對木屋墻上的神像深思時,說:‘母親,這是你除去這些東西的時候了。’他并不有像他所持態(tài)度樣的極力反對其母親的!盵23]17

具體到幼教“教”功能的理念上,歐美近代幼教學者認為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由此出發(fā)考慮其教育方法則十分具有針對性。德國學者認為可以通過幼稚園的活動安排以實現(xiàn)這種教育目的!霸谟字蓤@中,應給兒童獨立的思考,做創(chuàng)造和自動發(fā)表的工作,參加團體工作的興趣,獲得日常生活的知識與經(jīng)驗,以及發(fā)展他的生活和經(jīng)驗的意識的各種機會!盵1]16蘇聯(lián)學者的觀點與其幾乎一致!巴袃核惺箖和瘋儚男【宛B(yǎng)成一種勞動的習慣。如果兒童能夠做的事情,保姆就不再去幫助他,用很多的方法去發(fā)展兒童的獨立性。”[24]15當然,對幼兒獨立性的尊重并非絕對的,在將獨立性作為一種幼教培養(yǎng)目標的同時,人們也關注到獨立性作為一種幼兒的人格屬性的特殊地位。尊重并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其間的平衡是實施“教”功能屬性的關鍵。

三、 對引述的思考

民國時期,在幼教思想的引介領域,歐美近代幼教思想成為繼日本幼教思想后的主要潮流。根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在民國時期有關幼教領域的三千余篇相關文論及數(shù)百部著作、譯著中,歐美近代幼教思想的引述占據(jù)了絕對的主流地位[25],而其中有關“教”功能理念的介紹成為這股潮流的精華部分?梢哉f,其引述路徑主要是通過民國本土學者對歐美文論的翻譯,其中具有留學經(jīng)歷的學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一些歐美著名學者,如羅素等人的訪華講學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歐美近代幼教思想中“教”功能理念在民國的引述,呼應了當時中國幼教面臨的三大客觀訴求:首先是呼應了近代體制轉(zhuǎn)型下社會經(jīng)濟及家庭模式變化帶來的育兒需求。在近代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經(jīng)濟的滲透下,傳統(tǒng)大家庭制逐漸瓦解,婦女參加工作,育兒勞動力銳減,政府及社會對育兒義務的主導權在逐漸上升,促使學界與政界更加關注借鑒歐美先進理論的指導,中國育兒自此開始脫離群體性單純經(jīng)驗育兒的歷史階段。其次是呼應了民初育兒方法論真空狀態(tài)的實踐需求。清末民初,日本育兒模式隨著日本幼教師資的進入而一度風行。但作為一種舶自歐美的二手教育理念,其適應力弱小,生命力如曇花一現(xiàn)。日本本身也面臨著向歐美學習的轉(zhuǎn)型,加之20世紀初歐教思想“教”功能理念的迸發(fā)式創(chuàng)新,使民國學者不再滿足于倒賣日本經(jīng)驗,而是直接向歐美學習。再次是呼應了中國育兒方向性的需求。20世紀20—30年代中國人文思想啟蒙解放的潮流盛行,歐美近代幼教思想“教”理念功能是解放人類、解放個性、解放婦女思想潮流的產(chǎn)物,也必然在此時的中國引發(fā)共鳴。

近代歐教思想“教”功能理念的民國引述具有階段性。20世紀20—30年代的民國教育發(fā)展“黃金期”為歐教思想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國人對近代歐教思想“教”功能理念的研究也十分開放自由?箲(zhàn)爆發(fā)后,在民族危亡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及挽救與培養(yǎng)次代國民的急迫要求下,“育”功能超越“教”功能成為育兒首位問題,這也是近代歐教思想“教”功能理念的引述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逐漸衰微的現(xiàn)實理由。

總之,通過民國學者的努力,對歐美近代幼教思想中“教”功能理念的引述,豐富了民國幼教思想的內(nèi)涵,促進了近代學前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朱鎮(zhèn)蓀: 《德國學前教育》,《東方雜志》1933年第12期,第1324頁。[Zhu Zhensun, ″Perschool Education of German,″ The Oriental Magazine,No.12(1933),pp.1324.]

[2]宗良: 《兒童與居室之關系(續(xù))》,《婦女雜志》1918年第3期,第16頁。[Zong Liang, ″The Relation of the Child and the Room(Continuous),″ The Women Magazine,No.3(1918),pp.16.]

[3][英]細拉: 《兒童之訓練》,陳鴻璧譯,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G.Shiller,Children Training,trans. by Chen Hongbi,Shanghai: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3.]

[4][日]松本亦太郎、[日]楢崎淺次郎: 《教育心理學》,朱兆萃、邱陵譯,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M.Taro & Z.Ajiro,Educational Psychology, trans. by Zhu Zhaocui & Qiu Ling,Shanghai: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3.]

[5][瑞典]愛倫凱: 《兒童的教育》,沈澤民譯,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E.Key,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trans. by Shen Zemin,Shanghai: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3.]

[6]張濤: 《五歲以前的兒童教育》,《安徽教育》1929年第4期,第17頁。[Zhang Tao,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before the Age of Five,″ The Education in Anhui,No.4(1929),pp.17.]

[7][法]福祿培爾: 《兒童心理的研究》,呂亦士譯,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F.Froebel,The Study to Physiology of Children, trans. by Lü Yishi,Shanghai:World Press,1932.]

[8]王正國: 《兒童教育應有之新認識》,《湖北教育月刊》1935年第8期,第2436頁。[Wang Zhengguo,″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 of Hubei,No.8(1935),pp.2436.]

[9][日]關寬之: 《兒童學》,朱孟遷、紹人模譯,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S.Hiroyuki, Discipline for Children, trans. by Zhu Mengqian & Shao Renmo,Shanghai: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2.]

[10][美]馬特科: 《研究兒童的歷史》,陳鶴琴譯,《心理》1922年第3期,第16頁。[Matcer,″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trans. by Chen Heqin,Psychology,No.3(1922),pp.16.]

[11]林仲達: 《新婦女與兒童研究》,《東方雜志》1933年第11期,第19頁。[Lin Zhongda,″The Study of New Women and Children,″ The Oriental Magazine,No.11(1933),pp.19.]

[12][德]高五柏: 《兒童心理學》,陳大齊譯,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R.Gaupp,Children Psychology, trans. by Chen Daqi,Shanghai: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5.]

[13]熙素: 《兒童公育》,《新女性》1929年第6期,第759777頁。[Xi Su,″Public Rearing of Children,″ New Femininity,No.6(1929),pp.759777.]

[14]吳叔班: 《父母對于兒童將來人格修養(yǎng)上的影響》,《教育雜志》1936年第12期,第7781頁。[Wu Shuban, ″The Parents Influence to Childrens Future Personality,″ The Education Magazine,No.12(1936),pp.7781.]

[15] 高覺敷: 《“基斯塔”說的兒童心理學》,《教育雜志》1929年第4期,第61頁。[Gao Juefu, ″Gestals Children Psychology,″ The Education Magazine,No.4(1929),p.61.]

[16][日]小西重直: 《兒童教育與自由發(fā)動》,劉夢衡譯,《中華教育界》1930年第11期,第13頁。[O.Shigeno,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Free Engine,″ trans. by Liu Mengheng,The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s,No.11(1930),pp.13.]

[17]贛縣婦女指導處: 《贛縣農(nóng)忙托兒所計劃大綱》,《江西婦女》1937年第1期,第26頁。[The Department of Gan Countys Women, ″Plan Outline of Gan Countys Seasonal Creche,″ Women of Jiangxi,No.1(1937),p.26.]

[18]從子: 《太戈爾論兒童教育》,《東方雜志》1924年第10期,第41頁。[Cong Zi, ″Tagores Arguments about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 Oriental Magazine,No.10(1924),p.41.]

[19]雷澹天: 《兒童中心教育概要》,《中華教育界》1930年第11期,第1920頁。[Lei Dantian, ″The Outline of Childrencentered Educatio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Circles,No.11(1930),pp.1920.]

[20]高覺敷: 《兒童的實在論》,《東方雜志》1933年第18期,第1826頁。[Gao Juefu, ″Realism of Children,″ The Oriental Magazine,No.18(1933),pp.1826.]

[21]賀昌群: 《兒童教育與行為主義》,《教育雜志》1929年第1期,第85100頁。[He Changqun,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Behaviourism,″ The Education Magazine,No.1(1929),pp.85100.]

[22]高卓: 《本能與兒童心理》,《教育雜志》1926年第7期,第15頁。[Gao Zhuo, ″Instinct and Children Psychology,″ The Education Magazine,No.7(1926),pp.15.]

[23]朗懷: 《蘇聯(lián)兒童教養(yǎng)的實際》,《東方雜志》1934年第5期,第1620頁。[Lang Huai, ″Practice of the Soviet Unions Children Rearing,″ The Oriental Magazine,No.5(1934),pp.1620.]

歐美幼兒童交在線范文第2篇

一、幼兒游戲與智力的開發(fā)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好動而喜歡游戲,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在游戲中開發(fā)兒童的智力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最常用的思路。把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容入游戲之中,讓他們在游戲中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態(tài)、游戲心態(tài)、攀比心理和好勝心態(tài),設計利于智力開發(fā)的豐富多彩的游戲提供給他們玩樂,并從中引導兒童學會思考問題,認知事物,訓練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科學教育,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也不是成人愿望的執(zhí)行者,他們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來玩游戲的,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么、怎么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

平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qū)а萦變旱挠螒颍@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

三、具體指導幼兒游戲的幾個策略

1.對于不同年齡特征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fā)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

2.增強游戲的互動性。游戲的教育意義主要是通過“互動”來體驗和感悟;蛹劝恕敖换ァ,也包括了“活動”,有互動才能生動。

作為游戲規(guī)則的制訂者,教師要引導孩子樹立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與的意識。最大限度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性,提高幼兒活動的參與度,避免出現(xiàn)孩子被動參與、消極應付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孩子們“我的游戲我做主”的目標,體現(xiàn)游戲參與者的價值。

3.增強游戲的知識性。游戲的知識性主要是通過“新鮮”來激發(fā)和引導。知識性與游戲性的結合是幼兒游戲教育的難點。幼兒游戲只有!磅r”才能!百|(zhì)”!靶迈r”并不一定要體現(xiàn)在游戲的新穎上,而是讓每個游戲有新的內(nèi)容,新的形式,產(chǎn)生新的價值,讓幼兒在每次活動中,有新的知識、新的收獲。

4.增強游戲的發(fā)現(xiàn)性。在幼兒園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能力比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更為重要。在這個階段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現(xiàn)的本能,培養(yǎng)勤于發(fā)現(xiàn)、樂于發(fā)現(xiàn)的興趣。通過游戲有目的模仿和經(jīng)常性的模仿,能讓孩子體會到各種游戲的不同特點,體驗到同一種游戲不同的樂趣,激發(fā)孩子積極發(fā)現(xiàn)、勇于探索的意識,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就會逐漸地挖掘出來。

作為游戲氛圍的創(chuàng)設者,教師要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相對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創(chuàng)設開心、喜悅的活動氛圍,為幼兒個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提供必要的條件。要根據(jù)場地、玩具、幼兒年齡不同而隨時調(diào)整,隨時對內(nèi)容進行擴展、調(diào)整難易程度和過程控制,培養(yǎng)孩子游戲的興趣。教師要從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接觸比較多的用品入手,如器物的制作、模型的搭建等,形成小朋友直觀的視覺效果,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使游戲更有實現(xiàn)性和可及性。

(上接第137頁)內(nèi)容和性質(zhì)而定,以能促進每個學生的學習,使小組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活動為原則。用紙造型做墻面布置這塊內(nèi)容的教學中,我把教室的墻面分成幾個區(qū)塊,再把不同程度的學生混合編組,每組學生負責一個區(qū)塊墻面的紙工布置,最后給每個組做出評價。

3.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師因人而異地指導每個學生的學習。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區(qū)別地加以指導,而學生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掌握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四)注重輔助資源的運用,提高教學效率

瑞吉歐教育體系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教育空間,開設了工作坊,讓幼兒有大量的空間、設備運用他們的一百種語言發(fā)展學習。教育輔助資源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它的運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zhuǎn)為主動地爭取,從而更快捷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zhì)量。美術教學活動比其他學科更為特殊,所以,教學的輔助資源也更為多樣復雜。針對中職學校的教學空間設備的落后單一,我們在一線美術教學中,必須整合利用好以下一些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美術專用教室。美術專用教室應當大于普通教室的標準,一般應在九十平米以上。美術室里還應洋溢出濃郁的藝術氣息;教室內(nèi)各種設施的造型、色彩、布局也都可以更加活躍、新穎;可以開辟“美術墻”、“資料角”,供學生瀏覽、參考。美術專用教室的采光一般都應朝北,避免陽光直射,光線穩(wěn)定,分布均勻,還應備有人工照明的設施。以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審美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情緒,引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為學習的參考和創(chuàng)作的借鑒。這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大有裨益,是一種隱形教育。

2.美術作品陳列室。幼師學生平時積累了豐富的作品:圖案、構成、簡筆畫、水彩筆畫、刻紙、素描、色彩、版畫、布藝、紙工、拼貼、泥工、教玩具制作等。這些種類豐富的優(yōu)秀作品如若沒有專用的陳列室給予保存,則會遺失殆盡,造成資源流失。

3.多媒體等設備。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每一類課中都需要展示各種美術作品,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形式各異的藝術作品,開闊學生眼界,節(jié)省教師收集各種實物作品的時間和精力,使教師能更精心地設計每一節(jié)課。比如,泥工課上如果沒有多媒體,教師要花半天甚至更多的時間做一件泥工作品給學生學習參考,做好的泥工作品又很難保存,下一屆學生的泥工課時,又要重新制作。有了多媒體,教師可以上網(wǎng)搜索多幅泥工作品的圖片給學生觀看。

4.社會資源和大自然。近年來,利用好公園、建筑、民居和大自然等教學資源,充實課堂教學,已成為美術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一是因為自然和社會中處處可以見到美,學生對這些素材非常熟悉,他們隨時都能夠看得到;二是公園、建筑、民居和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朝霞落日、多姿群山、雄偉建筑、標志雕塑無不呈現(xiàn)出賞心悅目的美。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幼教專業(yè)美術教學是全方位和多元的,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以及高尚情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要切實把握學生認知規(guī)律、悉心研究教學教法、認真總結新經(jīng)驗,努力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質(zhì)的幼兒教師,服務于幼兒教育事業(yè),不斷推進幼兒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春燕.學習瑞吉歐重在把握其教育理念——瑞吉歐方案教學的教育精髓[J].學前教育研究,2002.

[2]王大根.美術教學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8.

歐美幼兒童交在線范文第3篇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jīng)》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于此。詞語解釋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huán)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xiàn)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yǎng)孩子。幼兒教育和父母們對兒童教育重視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兒童受教育的環(huán)境,這就是兒童生活空間設計。

歐洲和日本的兒童生活空間設計為例,他們是教育遠景指導兒童生活空間設計。所以我們經(jīng)?吹綒W洲和日本的兒童生活空間設計一般都是采用簡單的原木家具,極少的運用具象卡通圖形,往往以簡單幾何形為主;而在材質(zhì)的選擇上更傾向于能讓兒童觸摸并感知的自然材料。國外幼兒園的室內(nèi)環(huán)境,有著足夠?qū)掗煹目臻g,沒有模式化的裝飾,但確有著自我的特點,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通過一種顏色和形式語言而與兒童產(chǎn)生共鳴,當孩子們隨處走動的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從表面上讀懂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尤其對于不識字的幼兒,也就意味著,生活環(huán)境已成為孩子們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習過程還只是一個平穩(wěn)、簡單自然的過程,即從視覺、觸覺和嗅覺等去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過程。

國內(nèi)兒童生活空間設計對于具象卡通圖形的一味追求,缺乏想象力創(chuàng)造;國內(nèi)兒童生活空間設計色彩使用面積大、色彩混亂,缺乏對兒童心理學的分析,同時也缺少平面語言的思考;平面語言單一,僅僅通過色彩和圖形,對于平面語言中的點、線、形態(tài)、紋理、面積、空間、光線、抽象等這些平面語言根本不會在國內(nèi)兒童生活空間設計有所運用。

對空間形態(tài)的平面化分析,要從最基本的點、線、面元素來解讀。如同保羅.克利所講的一樣,空間的設計,最初以點的移動產(chǎn)生。點移動形成線,線形成面。雖然以最基本的幾何形態(tài)出現(xiàn),但它們充滿了在新的構成組合上的可能性,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組合能力;同樣也給兒童生活空間設計上不僅僅局限于二維平面表達上,還衍生到三維空間上的表達。

形態(tài),由形和態(tài)組成。從兒童生活空間設計角度來看,“形”體現(xiàn)的是空間的輪廓和樣式,而“態(tài)”是由兒童所反映,是精神層面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境。幾何形態(tài)作為文化的一部分進行傳承,它具有活潑、秩序、理性的特質(zhì);幾何形態(tài)在空間是信息的載體。人的需求決定了空間設計形態(tài),因此兒童生活空間設計與兒童的生理、心理密切相關。在形態(tài)與兒童的生理方面,一切設計的最終目標都是為兒童服務,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空間設計及表達時充分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物質(zhì)和精神功能。在空間形態(tài)設計中,要合理、科學地運用人機工程學,恰當?shù)剡\用幾何形態(tài)設計中的語義。解決空間形態(tài)設計與兒童成長生活的各種要求相適應,同時還要研究兒童的生活、交流、學習方式,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生理及心理對行為方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紋理,是指材料的質(zhì)地、肌理,也是平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達空間形態(tài)的另一種風格。兒童生活空間設計中,材料的質(zhì)感、紋理表達,通過直接材質(zhì)的本身是一種形式,我們可以在日本及北歐幼兒園設計中經(jīng)?吹竭@樣成功的作品。讓兒童設身處地的感受木材帶來的質(zhì)感與溫度,從生理上的視覺、觸覺、嗅覺感官以及心理上的對木材質(zhì)感的樸素、溫暖的感受,讓兒童通過質(zhì)感表現(xiàn)來理解整個空間表達的視覺效果及心理感受。所以,對于材料紋理的設計運用,不僅僅是美化兒童生活空間的作用,還關系到兒童對材料、紋理的識別度和兒童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兒童早期的學習過程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事物就可以了解,通過感官體驗,對外界物體的各種觸摸、感受都會引起兒童不同程度的反應,進而影響兒童心理的發(fā)展。觸覺體驗會引導兒童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趨利避害的反應,這也大大增加了兒童生活空間的可讀性、體驗性及探索性。

空間是一種領域,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就每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而言,空間是一種以物質(zhì)界面或構件圍合而成的三維領域,空間設計是整個室內(nèi)設計的核心。而在這里提到的空間則重點討論兒童生活空間。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由不同的階段組成。根據(jù)兒童這些時期的不同特點及行為方式,以及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不同,對生活空間的營造與設計都有著不同的要求與規(guī)劃。以3-6歲的兒童處于先童年時期的幼兒為例,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的心理認知還基本以具體的形象性為主要特征,對周圍事物進行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脫離不開對事物的接觸,憑借對事物的觀察、觸摸甚至嗅覺、聽覺來全面感知。根據(jù)兒童不同的情況去設計兒童的生活空間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空間設計的時候時刻以兒童現(xiàn)階段心理生理特征、性別、地域不同為基準,去營造一個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變化的空間。

“光線是建筑的靈魂!笔覂(nèi)空間所有物象都是通過光線反射作用才可以看見的。在兒童生活空間里,人造光線和自然光線的設計都是需要精心考慮的,自然光線是兒童生活空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兒童的健康成長除了恰當?shù)娘嬍碃I養(yǎng)及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之外,自然光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照亮室內(nèi)空間環(huán)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能消除兒童心理的一些恐懼、封閉的因素,還能殺菌環(huán)保,給室內(nèi)帶來溫暖;在兒童身體發(fā)育的時候,自然光線的照射,還能有利于兒童骨骼健康發(fā)育,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多變的自然光線及其投影形成的效果,自然光線隨著時間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自然光影變化,使得空間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更具有靈動性,也更符合成長時期兒童多變的性格,對發(fā)現(xiàn)探索自然的變化,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

結語

基于使用平面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作手段與空間環(huán)境的元素結合可以形成更加豐富多彩的空間,讓空間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兒童生活空間設計遵循以兒童為對象的設計前提,以符合兒童成長需要的空間形式展現(xiàn)給人們,以平面語言表達的視覺感受形式,是對空間環(huán)境設計的延展、完善和再創(chuàng)造;讓空間環(huán)境以多層次、多變化出現(xiàn),促進了平面語言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讓兒童生活空間環(huán)境設計更加關注于創(chuàng)造一個有人情味、成長性、教育性、體驗性、個性化的空間環(huán)境。

歐美幼兒童交在線范文第4篇

關鍵詞:美;早期教育;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5-0189-02

孩子早期教育最近幾年越發(fā)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家長們一致同意: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早期教育給孩子灌輸什么內(nèi)容,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沒有明確的定論。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古希臘一部驚鴻大作,無論是對當時,還是現(xiàn)世都有著深遠影響。它不僅涉及哲學,書中的教育內(nèi)容對當今社會依然有啟發(fā),本文試圖就人類的初等教育進行研究,期望探索出早期教育應該給孩子的內(nèi)容。

一、《理想國》給孩童界定的美好初等教育

《理想國》中,柏拉圖首先對當時世俗的三種不正義觀進行反駁:克法洛斯認為正義就是言行誠信;波勒馬霍斯認為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加害敵人;色拉敘馬霍斯認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接著,最具挑戰(zhàn)性的觀點是社會契約論的代表人物格勞孔提出的:正義是社會約定的產(chǎn)物,并不具有社會必然性。柏拉圖針對這個問題,企圖通過以大見小的方式來回答:通過探索城邦的正義,從而得出個人的正義。一個城邦的構建,起初是應該有商品交換的,有了商品交換,就有了商店,有了市場,這樣一個完整的城邦慢慢的成型。人們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足,逐漸欲望越來越大,不滿足于當前的現(xiàn)狀,開始想要搶奪別人的利益,這個時候就有了戰(zhàn)爭,就需要有衛(wèi)士來保衛(wèi)國家的安全,而一個好的衛(wèi)士應該具備勇敢、智慧、敏捷和有力等品質(zhì),那么應該怎么選拔這些衛(wèi)士呢?首先對公民進行教育,然后從中選拔合格的衛(wèi)士。這時候就有了本文要探索的初等教育問題。柏拉圖在對公民的初等教育中做了如下闡述:

首先進行智力教育,而孩子的智力教育主要是通過講故事來進行的,那么,應該給兒童講哪些故事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故事進行篩選,用篩選好的故事塑造兒童的心性。我們應該摒棄赫西俄德和荷馬的史詩,因為他們的故事是虛假的,是對神的一種污蔑,例如:赫西奧德講的關于烏拉諾斯的錯誤事件和克法洛斯復仇的錯誤傳說,這段故事常被引用說明子女虐待父母是公正的。我們的故事的內(nèi)容應該這樣描寫:關于神的看法,我們應該描述神原本的樣子,因為神的本性是善的。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神永遠只有一種形式,而并不會轉(zhuǎn)化成其他的狀態(tài);為了培養(yǎng)兒童勇敢自由的品質(zhì),應該稱贊地獄生活,而不要信口雌黃,把它說的一無是處。這些兒童和成年人應該要自由,應該怕做奴隸,而不應該怕死[1];為了培養(yǎng)自我節(jié)制的品質(zhì),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飲食等肉體上的欲望。

故事的形式應該是這樣的:它的體裁一種是模仿,一種是表達詩人感情的抒情詩體。我們不應該模仿女人、奴隸、壞人、鄙夫等一切不好的人,我們,為了對自己有益,要任用較為嚴肅較為正派的詩人或講故事的人,模仿好人的語言,按照我們開始立法時所定的規(guī)范來說唱故事以教育戰(zhàn)士們[2]。

在音樂教育方面,我們應該選擇能夠激發(fā)兒童勇敢節(jié)制的曲調(diào),而不應該選擇復雜的節(jié)奏。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對美的愛。

在體育教育方面,作者認為,衛(wèi)士應該戒酒、嗜睡、不吃肉和甜食、混雜的飲食。書中有一句非常有意義的話:我覺得憑一個好的身體,不一定就能造就好的心靈好的品格。相反,有了好的心靈和品格就能使天賦的體質(zhì)達到最好[3]。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孩子的教育中,無論是智力教育還是其他教育,都主張摒棄一切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的不好的東西,企圖培養(yǎng)孩子勇敢、節(jié)制、虔誠、自由的品質(zhì)。而他也強調(diào)心靈塑造的關鍵作用,就好像一棵美麗的參天大樹,里面有了蛀蟲,總是不好的,總會影響樹的發(fā)展。對于一個人來說,內(nèi)心精神的美好可以通過外在的氣質(zhì)表現(xiàn)出來,一個外表有缺陷的人,我們可以接受,但是一個內(nèi)心窮兇極惡的人,我們就無比反感。所以,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提供一切美好的東西,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塑造美的、善的心靈,讓其在早期教育中就有一個好的開始,才能更好的發(fā)展。談到這里,就會有爭議的疑問出現(xiàn):孩子的教育內(nèi)容是美好的,但是這個社會并沒有像早期教育內(nèi)容一樣美好,只是給孩子灌輸一切好的東西,會不會將他們困在一個童話般的井底,而不能看見外面的世界。這樣的爭論看似有理,究竟是不是符合科學依據(jù)呢,我查閱了最近幾年相關內(nèi)容,試圖對此作一個很好的推論。

二、當代科學論美的初等教育

(一)《從神經(jīng)細胞到社會成員:兒童早期發(fā)展的科學》中良好的養(yǎng)育關系

此書中提出,在現(xiàn)在遺傳和教育對孩子影響孰輕孰重爭論很多,討論這個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怎么樣讓遺傳因素在后期的教育中得到持續(xù)有效的發(fā)展。用遺傳學的話講,就是表型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互作產(chǎn)生的。兒童早期教育主要受到養(yǎng)育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養(yǎng)育關系、政府干預等因素的影響。經(jīng)濟困難的家庭、家庭暴力、一個道德敗壞和充滿暴力的社區(qū)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不能提供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很可能造成孩子不好的心理問題。從行為科學和神經(jīng)生物科學的研究中都已得到豐富的證據(jù)充分證明:眾多環(huán)境因素都會威脅兒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例如:營養(yǎng)不良、某些傳染病、環(huán)境中的毒素和藥物的使用,以及來自虐待或忽視的長期壓力等。這些因素從胎兒期開始,在整個早期甚至以后,如同幽靈一般始終徘徊在兒童的身邊[4]。

書中更提到,古典音樂能促進孩子智力發(fā)展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用于提高 兒童的基本讀寫能力和數(shù)的能力的資源,應該改其方向,用在將關于幼兒的情緒、調(diào)節(jié)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礎知識轉(zhuǎn)化為培養(yǎng)兒童下列能力的有效策略上來: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好奇心、自我導向和堅持性的發(fā)展;與他人合作,關愛他人和解決與同伴的沖突的能力;帶著自信和被愛的感覺增強并體驗自己的動力的能力[5]。

從上述可以看出,良好的養(yǎng)育關系是核心,過多的讓孩子接觸現(xiàn)實的不美好,是不利于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只有良好的教育才會讓孩子有驚人的發(fā)展能力,為以后的成功埋下堅實的基礎。

(二)《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給孩子和諧的環(huán)境

瑞吉歐?艾蜜莉亞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市,但是,卻因為其優(yōu)秀的幼兒教育聞名于世,《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就是將發(fā)生在瑞吉歐學校和課堂上的一些小故事,組合成一本書,整個課程開展的方式和老師愛護學生的精神,對當今學前教育仍有著深刻的啟發(fā)。

整個學校的教育模式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這樣一個充滿智慧、溫馨的學校群中,參與有趣的課程項目活動。瑞吉歐?艾蜜莉亞教育課程創(chuàng)辦人羅里斯?馬拉古奇認為最純真的幼兒教師應該來自未受大城市道德敗壞污染的少女?梢娫谠缙诮逃薪o孩子一個美好的內(nèi)容是多么重要的啊。

但是,它并沒有完全讓孩子置身于完美的童話世界中,他們希望幼兒能夠?qū)W會與人相處之道,過度采取溫和的態(tài)度,可能會讓孩子因為擁有不同的觀點二進行爭辯的機會。而孩子只有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才能更好的進步。瑞吉歐?艾蜜莉亞的課程示范了教師如何透過記錄與團隊工作,準備學校的環(huán)境以及活動,以喚起幼兒的感覺、研究,以及呈現(xiàn)周遭自然與文化美好和具有規(guī)律的世界的能力。幼兒通過理性的引導,才能以喝水的方式認識成人實際中重要的象征符號和知識體系,才能為以后更好的融于社會打下基礎。

(三)《活動中的幼兒―幼兒認知發(fā)展課程》與現(xiàn)實的主動相互作用

這本書是美國海伊斯科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寫和出版的一本幼兒教師工作手冊,以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為基礎,吸取現(xiàn)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建立起了一種頗具特色的幼兒認知發(fā)展課程,其主導思想是讓幼兒在主動的活動中學習并獲得發(fā)展。

書中提到,通過嚴厲的懲罰來規(guī)范兒童的行為,并不利于兒童發(fā)展的需要。班納特曾經(jīng)寫道:“皮亞杰的認識論觀點在于兒童通過與現(xiàn)實的主動相互作用,而不是通過與發(fā)生認識論家的主動相互作業(yè)來概括出潛在的真理!盵7]兒童要對自己的活動負責人,這樣才能加強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和獨立性,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四)其他相關論述

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黎錦暉的音樂作品中,愛和美是非常突出的主題。順應愛美天性,以美的藝術形式進一步促發(fā)兒童的愛美之心,便成為了他歌舞創(chuàng)作的另一大原則[8]。他的音樂中的美多是指培養(yǎng)孩子的品行美,對于如一張白紙一樣的兒童,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愛美之心,不應該用社會的規(guī)矩束縛他們,否則就會阻礙他們個性自由地、健康地發(fā)展。他關注人性,熱愛人性,主張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導演尹永斌曾經(jīng)說過:“做兒童電視節(jié)目跟別的行業(yè)、別的節(jié)目不一樣,它應該歸類于藝術教育活動,藝術教育里蘊含著陽光、希望和美―對于一個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很深刻的看法:教師在“把科學知識傳授給兒童時,切切不可破壞兒童的情感、理智和美感等領域之間的和諧,務必使兒童明白,除了有益與有害的概念之外,還存在美與丑的概念!盵9]

如前所述可知:過早的關注孩子的教育,并沒有錯,也不是沒有順應孩子的發(fā)展,但是怎樣進行早期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于幼兒來說,選擇一種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會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加適應孩童的天性,比如:乘法口訣的學習,不應該讓他們背下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卻可以用一種繪圖的方式,首先將自己喜愛的蘋果進行分堆,然后讓他們自己畫出來,最后就可以很容易算出總共有多少個蘋果,而且,做的非常棒的孩子還可以得到自己的喜愛的蘋果,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增加他們的興趣,更加有利于以后的發(fā)展。所以,教給孩子美好的東西,也可以以一種與社會接觸的方式進行,這樣才有利于未來自身的發(fā)展和更好的融入社會。只要懷著正義的價值觀,才不會走偏路。也希望未來的學前教育能更好的適應孩童的天性,不磨滅孩子的天真爛漫。

參考文獻:

〔1〕〔2〕〔3〕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83, 104,113.

〔4〕〔5〕(美)杰克?肖克夫,(美)黛博拉?菲利普斯.從神經(jīng)細胞到社會成員:兒童早期發(fā)展的科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335,366.

〔6〕卡洛琳?愛德華茲,萊拉?甘第尼.兒童的一百種語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0.

〔7〕[美]瑪麗?霍曼,伯納德?班納特,戴維?P?韋卡特.活動中的幼兒―幼兒認知發(fā)展課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8.

歐美幼兒童交在線范文第5篇

全國202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398

請考生按規(guī)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現(xiàn)代學前教育的最重要實施形式是

A.社區(qū)學前教育 B.托幼機構教育

C.家庭學前教育 D.大眾傳媒教育

2.學前教育具有“公有公育”特點的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是

A.現(xiàn)代社會 B.工業(yè)社會

C.原始社會 D.農(nóng)業(yè)社會

3.羅伯特·歐文于1809年開辦的專門招收1~6歲貧窮兒童的教育機構,名為

A.人格形成學園 B.品格形成學園

C.體格形成學園 D.性格形成學園

4.兒童最早的社會交往對象,也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是

A.幼兒園教師 B.產(chǎn)院的護士

C.幼兒的父母 D.幼兒的保姆

5.把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過程概括為新手、進步的新手、勝任型、能手、專家五個階段的是

A.布魯納 B.伯林納

C.貝爾納 D.加德納

6.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5—6歲是幼兒

A.口語學習的敏感期 B.掌握詞匯最快的時期

C.語言學習的敏感期 D.掌握數(shù)概念的期

7.人生的第一階段,也是人生中發(fā)展變化最為迅速的時期是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學前期

8.托幼機構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內(nèi)涵是

A.托幼機構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 B.托幼機構中受教幼兒的數(shù)量

C.托幼機構經(jīng)濟效益的提高 D.托幼機構辦園成本的降低

9.現(xiàn)代(當前)我國的托幼機構一般包括

A.托兒所、幼兒園 B.托兒所、幼兒班

C.托兒所、幼兒園和學前班 D.托兒所、幼兒班和學前班

10.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家庭教育主要對象是初生到

A.10歲的孩子 B.14歲的孩子

C.16歲的孩子 D.18歲的孩子

11.兒童最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

A.大自然 B.家庭

C.社區(qū) D.托幼機構

12.我國托幼機構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諸多問題中最明顯的是

A.小學化、成人化 B.小學化、專業(yè)化

C.貴族化、專業(yè)化 D.貴族化、成人化

13.決定幼兒園班級活動運行特征的主要是

A.幼兒的游戲活動 B.幼兒園領導的指示和計劃

C.幼兒教師的活動 D.幼兒的興趣活動

14.我國幼兒教育被納入國家規(guī)劃發(fā)展始于

A.唐朝末年 B.明末清初

C.清朝末年 D.民國初年

15.解放戰(zhàn)爭期間,陜甘寧邊區(qū)等解放區(qū)創(chuàng)辦的一種新型的幼兒教育機構,名為

A.育嬰堂 B.保育院

C.幼稚園 D.保養(yǎng)所

16.幼兒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尚的動機是

A.對幼兒有愛心 B.喜歡在幼兒園工作

C.對教師職業(yè)向往 D.忠誠于人民的幼兒教育事業(yè)

17.“全納式教育”的興起始于

A.20世紀6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18.教師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的目標是

A.經(jīng)驗型教師 B.專家型教師

C.家長型教師 D.知識型教師

19.我國《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每班的游戲場地面積不應小于

A.40平方米 B.50平方米

C.60平方米 D.80平方米

20.教師對幼兒影響的是在

A.師幼互動的教學活動中 B.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C.幼兒的游戲活動中 D.幼兒的體育活動中

21.目前,從多數(shù)國家來看,幼兒班級的編班基本上是

A.按興趣編班 B.按年齡編班

C.按能力編班 D.按性別編班

22.以分組活動為主,滿足不同年齡幼兒活動和發(fā)展的需要,這種生活指導方法適合于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3.現(xiàn)代的行為輔導觀點認為,幼兒行為輔導應當是一種

A.矯正性教育 B.治療性教育

C.發(fā)展性教育 D.干預性教育

24.幼兒園課程這個詞,被我國幼教界普遍使用的時間是

A.20世紀上半葉 B.本世紀初

C.20世紀下半葉 D.上世紀末

25.建國以來影響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一種關于幼兒園課程的一般看法是

A.幼兒園課程即教學科目 B.幼兒園課程即教育計劃

C.幼兒園課程即教學進度 D.幼兒園課程即學習經(jīng)驗

26.20世紀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協(xié)會提出的0—8歲兒童教育方案,即

A.“皮亞杰課程模式”方案 B.瑞吉歐幼兒教育方案

C.確保“提前開端”計劃方案 D.早期教育適宜發(fā)展性方案

27.創(chuàng)辦燕子磯幼稚園、著有《幼稚園之新大陸》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陳鶴琴

C.張宗麟 D.張雪門

28.因人施教的理論基礎是

A.“個別差異” B.“智力差異”

C.“興趣差異” D.“氣質(zhì)差異”

29.在獲得師幼交往、教育活動、物質(zhì)環(huán)境的使用情況等資料的最基本方法是

A.與幼教人員交談 B.向幼教人員發(fā)放問卷

C.在活動室進行觀察 D.查閱托幼機構保存的材料

30.整個托幼機構教育質(zhì)量評價程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A.評價組織準備 B.評價方案準備

C.評價實施 D.評價結果的分析處理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幼兒教育觀

32.幼兒園物質(zhì)環(huán)境

33.整個教學法

34.小組教學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5.簡述家庭與托幼機構合作的主要內(nèi)容。

36.簡述專業(yè)化幼兒教師的特征。

37.簡述幼兒園教學活動組織的實踐要點。

38.簡述我國托幼機構教育質(zhì)量評價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集中點。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9.論述大班幼兒班級生活的年齡特點與指導。

40.評述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思想體系。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0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