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潰瘍性結(jié)腸炎食療
潰瘍性結(jié)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專治潰瘍性結(jié)腸炎食療,希望大家喜歡。
專治潰瘍性結(jié)腸炎食療
老姜250克、紅糖250克,將生姜搗汁去渣,隔湯蒸10沸,將紅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中散寒。
蜂蜜、紅糖適量、紅花5克。將紅花放在保溫杯中,沸水沖泡,蓋上蓋,經(jīng)泡10分鐘后,隨即調(diào)入蜂蜜、紅糖,趁熱飲服。
功效:和胃利腸、止痛祛瘍。
干姜60克、炙附子40克。將干姜、炙附子共搗碎細(xì),置凈器中,然后放入黃酒500毫升,密封,經(jīng)7日后開取,去渣備用。每日飯前溫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溫中散寒
腸功能紊亂食療方
【四神腰花】
配方: 豬腰子或羊腰子1對,補(bǔ)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花椒10克,八角茴香10克。
制法: 將豬腰子去筋膜,切塊劃細(xì)花,與其余四味加水適量,煮半小時,再放食鹽少許,煮10分鐘即可。
功效: 溫腎壯陽,固腸止瀉。
用法: 每日1次,吃腰花,不喝湯。
【豆蔻饅頭】
配方: 白豆蔻15克,面粉1000克,酵面50克。
制法: 白豆蔻研細(xì)末。面粉加水發(fā)面,揉勻,待面發(fā)好后,加入堿水適量,撤入白豆蔻粉末,用力揉勻,做成饅頭蒸熟。
功效: 溫中健脾,理氣止痛。
用法: 可做早餐主食。
【芡實山藥粥】
配方: 芡實、干山藥片各30克,糯米50克,砂糖適量。
制法: 芡實、山藥、糯米同煮成粥,加糖調(diào)味。
功效: 補(bǔ)脾益氣,固腎止瀉。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荔枝粥】
配方: 干荔枝肉50克,山藥、蓮子各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將干荔枝肉、山藥、蓮子洗凈,加水適量共煮,至蓮子軟熟,再加入粳米,煮成粥。
功效: 健脾補(bǔ)腎。
用法: 每日1次,作晚餐食用。
【山藥粥】
配方: 山藥(研泥)100克,羊肉(煮熟取出研泥)100克,粳米250克,羊肉湯適量。
制法: 將粳米加羊肉湯、清水適量,煮成粥,再放入羊肉泥、山藥泥稍煮調(diào)味即可。
功效: 溫補(bǔ)脾腎,澀腸止瀉。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作點心食用。
【參棗米飯】
配方: 黨參10克,大棗20個,糯米250克,白糖50克。
制法: 將黨參、大棗泡發(fā)煮半小時,撈出,湯備用,糯米蒸熟,把棗擺在上面,再把湯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澆在棗飯上即可。
功效: 補(bǔ)氣健脾益胃。
用法: 作主食食用。
【益脾餅】
配方: 白術(shù)30克,干姜6克,紅棗250克,雞內(nèi)金細(xì)粉15克,面粉500克。
制法: 將白術(shù)、干姜用紗布包扎,與紅棗共煮1小時,去掉藥包,棗去皮、核,繼續(xù)以小火煎煮,并把棗肉壓成棗泥,放冷后與雞內(nèi)金粉、面粉混勻,加水適量,以常法烙成餅。
功效: 健脾溫中。
用法: 可作點心或早晚餐食用。
【羊肉大麥面片】
配方: 羊肉1000克,草果5克,生姜10克,大麥粉1000克,豆粉1000克。
制法: 羊肉切塊,草果切開,生姜拍碎,三者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熬湯。將大麥粉、豆粉加水,如常法制成面片。待羊肉煮熟后,加入大麥豆粉面片煮熟,調(diào)味即成。
功效: 溫中散寒。
用法: 可佐餐服食或作主食,一次服不宜過多,以防脹氣。
【黨參黃米茶】
配方: 黨參25克,粳米(炒焦黃)50克。
制法: 黨參、粳米加水10o0毫升煎至500毫升即成。
功效: 補(bǔ)中益氣,除煩止瀉。
用法: 隔日1次,代茶飲。
【烤五香鵝】
配方: 肥鵝肉750克,干姜6克,吳茱萸3克,肉豆蔻3克,肉桂2克,丁香1克。
制法: 鵝肉切塊,把干姜、吳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細(xì)面后與鵝肉和勻,加適量醬油、黃酒、糖、鹽、味精,腌漬2~3小時。將浸好的鵝塊放入烤箱內(nèi),文火烤15分鐘左右,翻面再烤15分鐘,待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 溫補(bǔ)脾腎,固澀止瀉。
用法: 佐餐食用。
【粟米山藥大棗粥】
配方: 粟米30克,山藥15克,大棗5枚。
制法: 上物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 健脾益胃。
用法: 作早晚餐食用。
【扁豆山藥粥】
配方: 配方:扁豆、淮山藥各60克,粳米50克。
制法: 制法:上三味同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
功效: 功效:健脾益胃止瀉。
用法: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或作點心食用。
【薏仁芡實酒】
配方: 薏苡仁25克,芡實2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薏苡仁、芡實放入酒壇,倒入酒攪勻,蓋上蓋封嚴(yán),隔2日攪拌1次,浸泡15日即成。
功效: 健脾利濕止瀉。
用法: 扁豆山藥粥
【薏苡仁粥】
配方: 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
制法: 薏苡仁、粳米加清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 健脾利濕。
用法: 每日2次,溫服。
【焦米粥】
配方: 白粳米100克。
制法: 將粳米炒焦,然后加水適量,煮成稀粥。
功效: 健脾祛濕。
用法: 每日2~3次溫服。
【車前子茶】
配方: 炒車前子10克,紅茶3克。
制法: 上二味以沸水沖泡濃汁,加蓋燜10分鐘即可,或上二味水煎成濃汁。
功效: 健脾利水,化濕止瀉。
用法: 每日1~2劑,分2次溫服。
【鯽魚梗米粥】
配方: 鯽魚1條,粳米50克。
制法: 鯽魚煮湯備用。將粳米煮成稀粥,將成時加入鯽魚湯再煮10~15分鐘,食時調(diào)味。
功效: 益氣健脾。
用法: 作早晚餐食用,同時可食魚肉。
【橘皮內(nèi)金散】
配方: 橘皮100克,雞內(nèi)金20克。
制法: 上二味共焙干研末,貯瓶備用。
功效: 理氣消脹。
用法: 每日2次,每次5克,溫開水化服。
【梅花扁豆粥】
配方: 粳米60克,扁豆(白扁豆尤佳)60克,梅花3~5克。
制法: 粳米、扁豆加清水煮成粥,加梅花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氣,健脾開胃,堅腸止瀉。
用法: 每日1次,空腹溫服。
【佛手蛋】
配方: 佛手15克,茉莉花10克,雞蛋2個。
制法: 先用清水煮雞蛋一沸,撈出將蛋殼打破,再與佛手、茉莉花同煮15分鐘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氣,醒脾固腸。
用法: 吃雞蛋,每日1次。
【九制陳皮黃魚】
配方: 黃魚1條(約250克),九制陳皮1袋,蔥4根,姜4片,鹽、味精適量。
制法: 黃魚洗凈,加九制陳皮、蔥、姜、鹽、味精、料酒等蒸熟。
功效: 疏肝理氣,健脾止瀉。
用法: 佐餐食用。
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本癥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1.大腸濕熱型癥狀:腹痛、下痢膿血,肛門灼熱,瀉而不爽。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導(dǎo)滯,調(diào)氣行血。
方藥:芍藥湯加白頭翁湯加減:白頭翁20克、黃柏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大黃5克、檳榔10克、當(dāng)歸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2.寒濕凝滯型癥狀:痢下白多赤少,或純?yōu)榘變,伴腹痛,里急后重。苔白膩,舌質(zhì)淡,脈滑或濡。
治法:溫化寒濕。
方藥:胃苓湯加減:蒼術(shù)10克、白術(shù)15克、厚樸10克、陳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3.脾胃虛弱型癥狀: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進(jìn)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xì)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黨參10克、茯苓15克、白術(shù)15克、扁豆10克、山藥15克、陳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4.腎陽虛衰證癥狀:晨起腹瀉、腹痛、腸鳴,便急,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xì)。
治法:溫腎固腸。
方藥:四神丸加減:補(bǔ)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吳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訶子肉10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