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精選5篇)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范文第1篇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能否積極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關系到本課程性質、目標的實現(xiàn),制約著課程實施的質量。有效地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標志和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途徑。”由此而知,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德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有效利用,不僅能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是學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
一、挖掘鄉(xiāng)土資源,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資源的_發(fā)與利用中強調: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我們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如果農村學校挖掘鄉(xiāng)土文化,從中探索鄉(xiāng)土化的課程體系,利用鄉(xiāng)土資源開展品德教育,這對于培養(yǎng)適合地區(qū)發(fā)展的合格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校所處楊屋村,大部分學生都是楊氏子孫,而楊氏文化歷史悠久,名人典故多,具有取之不盡的課程資源,我校結合所處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挖掘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開發(fā)了以“秉承楊氏優(yōu)良傳統(tǒng)(楊家祖訓――篤志博聞,清白傳家)”為主題的校本教材――《承前啟后,開拓創(chuàng)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道德人格教育。本套校本教材分三冊,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
二、依托校本課程,營造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
育人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為此,我校結合校本課程,充分挖掘楊氏祖訓文化,融合本校幾十年的辦學經驗,努力打造集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于一體的校園文化,讓校園體現(xiàn)“處處是德育之所,時時是德育之時”的育人功能。
1. 設計寓意深刻的校徽
“梅花香自苦寒來”,楊氏家族自古至今以梅為記。為此,我校以梅花為素材設計;眨阂园咨珵榈咨,由一朵紅梅和兩片綠葉組成。在色彩上,綠色充滿生機和活力,象征著學校健康向上,開拓創(chuàng)新,蓬勃發(fā)展;紅色寓示著楊屋一小如旭日初升,具有無限的上升潛力和發(fā)展空間;白色純潔,象征楊氏家族清白傳家,萬世流芳。在構圖上,梅花既象征楊氏家族高尚的品格,又如一輪紅日普照子孫后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以它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鞭策著后代人立志奮發(fā);綠葉則象征著學生勤奮學習,像幼苗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下,朝氣蓬勃,茁壯成長。
2. 營造主題鮮明的文化氛圍
我校一直致力于構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綠化好,富于教育性的育人環(huán)境,使校園內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讓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學校利用圍墻、走廊等設施,建成文化長廊、環(huán)保長廊、科普教育長廊、德育成果展覽室和榮譽室等,寓教育于環(huán)境之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主校道建有一個催人奮進的“希望之星”雕塑,在教學上的正面墻上壤著醒目的校訓“立志勤奮、開拓創(chuàng)新”;建有文化長廊及文化櫥窗多個,分別有“文明班評比”“五旗教育欄”“少先隊專欄”等專題宣傳櫥窗。學生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中,耳聞目染,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品行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
三、結合校本課程,開展主題鮮明的德育實踐活動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互動教學
在課堂互動的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⑴過分追求“動”的頻率,忽視了“動”的內在品質:⑵過分追求“動”的形式,忽視了“動”的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熱鬧不斷,學生一會兒表演,一會兒辯論,忙得團團轉,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卻被沖淡了。我們該如何把握互動有效性的尺度,真正實現(xiàn)互動的有效性呢?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有以下三項基本策略:
一、確立宏觀的教學思路,豐富互動的有效內容
常態(tài)教學的有效性具有三個特征:⑴知識信息的豐富、清晰、構筑特征,這是有效性的基礎性:⑵認知過程的質疑、誘導、釋惑特征,這是有效性的思維性:⑶能力轉化的遷移、裂變、知新特征,這是有效性的創(chuàng)新性。確立宏觀的教學思路,是基于教學有效性的三個基本特征的理論,推動互動教學的最優(yōu)化選擇。
宏觀的教學思路,是突破常態(tài)教學的知識傳授和練習落實的教學程式,以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的學情、學生互動中將出現(xiàn)的偶況、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影響力等,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
1、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的“整組設計”,豐富互動的容量。面對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要確定一個宏觀的教學思路,準備選取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按什么順序組織,哪些內容作為重點處理,哪些內容是學生參與,學生怎樣參與。例如講授“宗法制”,一般該知識的構成是:宗法制的目的、宗法制的內容、宗法制的作用。如果按此序列講授,學生的互動肯定達不到最有效的程度,也激發(fā)不了學生深入探求知識的興趣。宏觀的“整組設計”是:⑴縱向牽引:宗法制的起源、發(fā)展及終結,學生的認知就不會停留在宗法制只存在于奴隸社會中;⑵重點突破: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代替宗法制?(推出宗法制原因分析的互動)為什么非要“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引發(fā)宗法制內容、作用分析的互動);⑶現(xiàn)實尋痕:為什么我國當代很多游子回鄉(xiāng)尋根問祖,民間百姓慎終追遠?(學以致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互動);⑷中外聯(lián)通:中外都曾出現(xiàn)血緣世襲制,中國為何規(guī)定更嚴謹,而且長期延續(xù)?(探求中外政治文明的差異互動)“整組設計”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而那種追求成功的興奮會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師生的互動不僅動起來,而且還把有效的基礎性與思維性帶活了。這樣消除了學生思維上的依賴性和惰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
2、創(chuàng)設情境,尋找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讓師生樂于互動。教學情境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⑴選擇的教學情境必須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成為新知識生成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良性發(fā)展:⑵教學隋境盡可能地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因熟悉而備感親切;⑶教學情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他們就能放得開,暢所欲言。
例如宋明理學所說的“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到明清成為束縛女子的教條。如按常規(guī)方法去教,可能會讓學生誤解為:明清的所有女性都要遵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理學規(guī)范。但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就不同了,筆者用了遼寧省檔案館保存的一件清代自賣自身的執(zhí)照:
“立執(zhí)照:婚書人劉門楊氏,因丈夫亡故,并無家業(yè)、兒女,無依無靠,度日難過,親朋無有,每日哭哭啼啼,家人可嘆,因此自托冰人(即媒人)自賣自身,情愿賣與周鳳喜身旁為妻,度日遠年,三造說允同家言明,做身價錢壹佰伍拾元正,當交不欠,筆下交足。自交價后,永不反悔,此系兩家情愿;若有反悔者,有冰人執(zhí)照為證。媒人:李德功、老金太太,宣統(tǒng)元年九月十二日楊氏代字趙青山!
這材料讓學生互動起來:在觀念嚴謹?shù)拿髑澹幼再u自身是否與理學相抵觸呢?學生互動的收獲很大,得到了許多結論:⑴楊氏女夫死貧困,不得已為之,情有可原;⑵楊氏女為了生計,得到家人同意,還有媒人引線,再嫁并不違犯理學,因為從程序上看符合理學禮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⑶楊氏女違犯了當時的理學基本原則“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無論情況如何特殊,都是不可原諒的。
總之,不斷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學生就會非常樂于參與互動,就能使互動的有效性不斷加強。
3、精心設計問題,圍繞教學的三維目標,激發(fā)互動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互動起源于問題,問題推動教學的互動。精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能使學生學習活動的品質產生質的飛躍,通過對問題討論的互動來達成教學目標。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范文第3篇
2008年6月20日上午11時,來自海內外的300多名陳氏太極拳弟子統(tǒng)一著裝,按順序走進拜師大廳。大廳內座無虛席,陳正雷大師夫婦端坐于拜師臺中央,面帶笑容接受弟子拜師行禮。300多名新老弟子中,既有金發(fā)碧眼的洋學生,也有鶴發(fā)童顏的中國老者,既有風華正茂的年輕后生,也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學員。此次收徒儀式不僅是陳氏太極拳第一次公開收徒,也是陳正雷首次正式確定18位入室弟子。
陳氏太極拳也稱陳式太極拳,起源于溫縣陳家溝,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隨著發(fā)展門派逐漸增大,目前已經衍變?yōu)殛愂、楊氏、孫氏、和氏、吳氏和武氏等幾大流派,而陳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始祖。近年來,陳氏太極拳的領軍人物陳正雷,依托文化資源優(yōu)勢,致力于弘揚民族文化精髓,在世界各國開設太極拳館。陳氏太極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練習太極拳的人數(shù)超過2.5億。
拜師大廳內,陳正雷大師率300多名弟子向太極拳祖師行禮匯報,大師宣讀弟子應遵守的門規(guī)戒律,要求弟子們內外兼修,把陳氏太極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以造福人類。300多名弟子在18位入室弟子的帶領下,向師傅師母三鞠躬并遞上拜師帖,弟子代表恭恭敬敬地奉上拜師茶。亞洲武聯(lián)名譽主席徐才親臨現(xiàn)場,海內外幾十位武術名家,包括楊式(氏)太極拳正宗傳人楊振鐸、孫式(氏)太極拳掌門人孫永田、吳式(氏)太極拳掌門人馬海龍,以及楊式(氏)太極拳名家崔仲三、陳龍驤、李政,吳式(氏)太極拳名家吳光宇,陳式(氏)太極拳名家蔣家俊,少林拳名家梁以全,八極拳名家吳連枝等,在現(xiàn)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整個拜師儀式在莊重嚴肅的氣氛中進行,既有中國傳統(tǒng)禮儀的特色,又彰顯了時代的風格。
傳統(tǒng)武術中的師徒關系,無法擺脫儒家禮教思想的教條影響,“師徒相互選擇幾乎是所有文化藝術門類傳承中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它的關鍵在于確定一種‘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下各自所承擔的義務。同時,師徒關系作為習武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存在方式,是與社會進步、文化發(fā)展、科學技術及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即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和教育條件之下,師徒關系有不同的存在形態(tài)”。傳統(tǒng)武術的傳承發(fā)展關鍵在于繼承人的選擇。學者周偉良研究指出:“拜師過程中首先需要介紹人,介紹人在北方的許多拳種中被稱之為‘引師’,或曰‘接引師’,又名‘引進師’,顧名思義是起到師徒關系的結識作用,一般需要1~2名。有些特別講究拜師儀式的拳種如梅花拳,還專門設有一個‘送師’,即負責把由‘引師’介紹來的弟子送到拜師場所。拜師時引師必須到場,有送師的送師也必須到場,這就是所謂的‘三師(引師、送師、師父)在位’。第二是拜師者在正式磕頭前必須寫有拜師帖子。按照習慣,這種拜師帖又叫‘門生帖’。拜師帖的內容簡繁不一,但格式大體相同,一般寫有拜師者的姓名、師父的姓名,有的還要寫上介紹人――‘引師’的姓名,以及拜師的日期?膸煟馑际窍蚶蠋熜羞殿^禮表示敬意?膸熓谴_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徒關系的最集中體現(xiàn),也是傳統(tǒng)社會中尊卑長幼倫理規(guī)定的折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上磕祖拜師的內容在各地已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但拜師程序中需要介紹人、遞帖和拜師的三個結構,至今或在觀念上或在實踐中被許多拳種普遍延續(xù)著!
自古以來,武術界都非常重視師承關系,強調“凡吾習武之徒,必須以賢為師,謙虛好學,尊敬師長,崇揚武德”!吧卸Y崇德”是古代俠士倫理道德的基礎,也成了習武人生活的基本準則,“武以德立”,“武以德先”。武術界歷代各門各派的武學大師都十分重視武德教育這一根本問題,結合實際制定了許多今天看來仍有指導意義的武術禮儀規(guī)范,以端正武風。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宗親會;性質;歷史淵源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8-0247-04
宗親,原則上是指同出于一個祖先、具有一定血緣關系的同姓之人!掇o!穼Α白谟H”有兩種解釋:一是“同母兄弟”,《史記?五宗世家》:“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為宗親!倍恰巴谟H屬”,《后漢書?梁冀傳》:“諸梁及孫氏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孫氏為冀之妻。亦專稱同一祖先所出的男系血統(tǒng)。《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盵1]由此,“宗親會”應是“建立在相同姓氏基礎上的血緣組織,是源自相同世系的同姓人聚在一起組成的姓氏團體!盵2]
中國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會組織和傳統(tǒng)社團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宗親會和同鄉(xiāng)會、商會、同業(yè)公會一樣,也是海外華人組成的社會團體種類,具有群眾性,其前身是同宗會、家族性的家族會。萌芽期的宗親會,是從19世紀初東南亞華人社會中的“館、堂、會、祠”發(fā)展起來的,以血緣和地緣相結合為特征,范圍小,規(guī)模也不大,并沒有固定的組織或制度,人員也較少,只是為了祭祀共同祖先、調解爭執(zhí)或籌集慈善救濟款而舉行聚會。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隨著人數(shù)的不斷增多,才逐漸有了固定的場所、財產、收入、組織、事務,社會地位也相應地提高,帶有更強的獨立性。其變化途徑可以簡化成以下公式:祠堂聯(lián)宗同宗會海外華人華僑社團宗親會。與同鄉(xiāng)會相比,宗親會帶有更多的獨立、封閉和等級性,并且劃清各族的分支。每個分支都嚴格按照家譜中記載的繼承性及有關規(guī)定,有各自的祠堂、財產和祭拜禮儀。
20世紀70年代末,宗親社團出現(xiàn)了聯(lián)合的總體趨勢,世界性宗親組織開始紛紛建立,現(xiàn)有26個世界性的宗親組織。如1977年世界至德宗親總會成立;1977年8月,世界各地區(qū)謝氏宗親會聯(lián)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了“世界謝氏宗親總會”[3]。1982年首屆世界賴羅傅宗親聯(lián)誼會在馬尼拉召開。1986年,新加坡185個宗親會和會館聯(lián)合起來,組建了“新加坡宗鄉(xiāng)會館聯(lián)合總會”(包括地域性的同鄉(xiāng)會、業(yè)緣性的行會和血緣性的宗親會)。1994年3月,全球蘇姓宗親代表在菲律賓馬尼拉,以“敦親睦族,聯(lián)絡宗誼,秉承血親關愛之精神,謀求世界宗族之團結,促進社會繁榮”為宗旨,成立了“世界蘇姓宗親總會” [4]。2003年11月29日,世界張氏總會在馬來西亞詩巫市成立 [5]。
宗親會和地域性的同鄉(xiāng)會是海外華人華僑社團性質的組織中最為重要的兩根支柱。但當代宗親會組織,尤其是海外宗親會,參加者實際上并不一定具有親屬血緣關系,也不可能維系真正的譜系血緣關系,而是借姓氏結成社會團體,以聯(lián)絡感情,求得團結,維護共同利益,共謀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團體。如加拿大的龍岡親義總會,就是由劉、關、張、趙四姓組成的宗親團體,聯(lián)系他們的紐帶是三國時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加上趙云四位著名歷史人物,其成員結盟為兄弟,宣誓永遠忠誠團結 [2]。宗親會分“單姓”、“兩姓”和“多姓”幾種形式。其中單姓的,包括李、梁、丘、呂、陳、林、馬、梅、許、童、鄭、潘、顏、伍等姓氏;兩姓、多姓的,如全球董楊宗親總會、世界濟陽柯蔡宗親總會、世界至孝篤親舜裔總會(含陳、姚、虞、胡、袁、田、王、陸、夏、車十姓)、世界至德宗親總會(含吳、洪、翁、龔、方、汪、蘇、周、連、辛、柯、蔡、曹、江十四姓)。也有聯(lián)宗的形式。聯(lián)宗即異姓人士通過追溯同源始祖,合成宗親關系,有二姓聯(lián)宗,也有數(shù)姓聯(lián)宗。
海外宗親會目前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日本、韓國、越南、緬甸、老撾、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哥倫比亞、古巴、秘魯、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南非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據(jù)臺灣宗親譜系學會1985年編印的《譜系與宗親組織》記載,新加坡有200個宗親會,菲律賓有110多個宗親會,馬來西亞有4 000個以上的華人宗祠和會館。
值得強調的是,有不少世界性宗親會的總會會址都設在臺灣。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絕大多數(shù)臺灣人民都是從大陸遷移過去的,他們與大陸居民有著血濃于水的親緣關系,對大陸有著深厚的宗親感情和念祖情結,他們往往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祖籍祠堂、廟宇。近六十年來,海峽兩岸雖遭到人為的隔離,但在臺灣卻掀起了一股宗親、修譜、尋根的熱潮。20世紀70年代以后,臺灣的宗親活動進入一個活躍期,它直接地推動了世界性華人宗親活動的開展。據(jù)臺灣《新生報》統(tǒng)計,1979年全臺登記的宗親會達222個,其中單姓198個,聯(lián)宗24個。1977年,臺灣成立了“宗親譜系學會”,1978年在臺北舉辦了“宗親譜系資料展覽”,1982年起還到各地巡回展覽,并舉辦多次譜系研討會,1985年出版了《譜系與宗親組織》,全面介紹了19個世界宗親會,58個省市宗親會的情況,包括姓氏源流等內容[6]。20世紀80年代中葉有學者對臺北作的調查表明:“宗親組織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蓬勃而富朝氣的趨勢,至少在數(shù)量上遠比十五年前為多。此外,許多老的家廟重新翻修整建,有的遷往郊區(qū)山清水秀之處進行擴建,更有許多新設立的宗親組織,將其辦公室供奉先祖的神位,設置在公寓式建筑內,或店鋪的頂樓。此外,還有一些宗親組織熱切地討論興建祠堂或祖廟。這都是近年來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7]臺灣宗親會還積極、廣泛地聯(lián)絡世界各地的宗親,以臺灣為中心,分別組建各姓氏的世界性宗親組織。1987年至今,即臺灣當局開放探親之后,臺灣地區(qū)的各個宗親會多次組團回祖籍地尋根謁祖,撰寫族譜,支持家鄉(xiāng)經濟,建設公益事業(yè)。
臺灣宗親會大多是單姓宗親會,如林姓在臺灣是個大姓,渡臺的林姓人以縣市為單位,組成宗親會15個,地域性的宗親組織一個,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林氏宗親總會。此外,在臺灣還有不少聯(lián)宗的宗親會,如張廖簡、董楊、何麥等。張廖簡在臺灣很有勢力,張姓在臺灣是大姓,人口近150萬,向有“無張不成鄉(xiāng)”之說,加上廖姓和簡姓,人數(shù)超過200萬,差不多占全臺人口的10%。張廖簡宗親會全臺有25個,人數(shù)多的達8 000人,下面又設立20個分會,人數(shù)少的有50人[6]。鄭氏在臺灣為第十二大姓,目前總人口為31萬多,散居全島,共建有18個地方性的鄭氏宗親會和一個世界鄭氏宗親總會,F(xiàn)“世總”理事長就由中國中央常務委員鄭為之擔任。臺灣宗親會一般都建立祠堂,如林姓宗親會,先后建立的祠堂36座,其中以臺北“林氏祖廟”最為著名 [6]。位于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63號重南大樓的全球董楊宗親總會,成立于1973年10月8日,是海內外董楊二姓的全球性宗親組織。海內外董楊宗親團體組織除總會之外,達60多個,分布在臺灣、香港、日本、韓國、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文萊、緬甸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以臺灣地區(qū)最多。有臺灣地區(qū)董楊宗親聯(lián)誼會、臺北市楊姓宗親聯(lián)誼會、高雄市董楊宗親會、財團法人楊姓四知堂、桃園縣董楊童三姓宗親會、宜蘭縣楊姓宗親會、基隆董童宗親會、基隆楊姓宗親會、桃園縣董楊宗親會、桃園縣楊姓宗親會、新竹縣楊姓宗親會、新竹市楊姓宗親會、臺中楊氏宗親會、云林縣北港楊姓宗親會、臺南縣董楊宗親會、屏東縣楊氏宗親會、金門董楊宗親會等。海外知名的有菲律賓弘農楊氏宗親會、泰國楊氏宗親總會、新加坡楊氏總會、印度尼西亞楊氏宗親總會、馬來西來云龍楊氏公會、文萊楊氏宗親會、韓國中興宗親會、日本國董氏宗親會、緬甸仰光楊氏四知堂、美國董楊宗親聯(lián)誼會等 [8]。
宗親社團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產物,但也隨國際局勢及所在國政治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近二三十年來,海外華人宗親社團有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其特征也較為明顯。
首先,外部組織形式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宗親社團的組合由地域性向跨地域轉化,即由小地域的宗親會逐漸向大地域、跨地域的同姓總會轉化,也即是由過去的地緣與血緣關系的結合,轉化為單純的同姓同宗的血緣關系組合。宗親社團的組合由同姓向異姓同宗以及多姓聯(lián)合轉化。血緣關系的宗親會與地緣關系的同鄉(xiāng)會出現(xiàn)了聯(lián)合。
其次,內部組織結構出現(xiàn)了變化:(1)理事機構的分工逐漸嚴密。宗親會的組織機構主要有兩種形式:臨時性機構和長期性機構。臨時性宗親組織機構主要負責修膳祖厝、祖祠、“祭祖”、修族譜,任務完成后,便自行解散。長期性宗親組織機構比較完善,有固定活動場所,影響力較大。(2)教育基金和福利基金向有獨立的機構轉化,基金的籌集由會員中的富商捐贈為主向集資形式轉化。隨著海外華人各所在國經濟的發(fā)展,多數(shù)宗親會館都設立獎學助學基金機構,向宗親會成員子女提供獎學助學金,有的在理事機構中增設教育股,更多的則成立專門的機構,制定獎學助學章程,專門處理獎學助學事務。
此外,為避免海外宗親會發(fā)展出現(xiàn)衰退的趨勢,近年來,海外宗親會館領導對宗親會也大膽地進行了一些改革,如通過聯(lián)合擴大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性的組織。一些宗親會也依靠雄厚財力新建會館大廈,成立青年會、婦女會等團體,以吸引年輕的華人后裔參加。原新加坡黃鼎昌總統(tǒng)曾說:“20世紀80年代成立了宗鄉(xiāng)總會后,許多會館都積極致力于推動與發(fā)揚華族傳統(tǒng)文化,開展了許多宗鄉(xiāng)會館團體活動,吸引了一批批年輕人,也引來了不少年輕有為的才俊,為宗鄉(xiāng)團體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氣象!
宗親會入會的條件和程序非常簡單,除了自愿加入組織和具有血緣關系、相同或相關的姓氏等基本條件,沒有對入會條件有過多的要求和限制。入會自愿,不分男女,也不強調籍貫和血緣上的親疏遠近。如澳門張氏宗親會章程規(guī)定:“凡持有有效證件居澳張氏居民,年滿十八周歲,同意并履行本會會章者,均可申請入會,成為個人會員。”[9] 世界許氏宗親總會章程規(guī)定:“世界各地凡屬許姓裔孫,年滿20歲,不分性別,愿遵守本會章程及決議者,可申請加入為個人會員!盵10]中華賓氏宗親會章程規(guī)定入會條件是:“擁護并遵守本會章程,有加入本會的意愿;愿按期交納會費,為本會發(fā)展提供幫助;積極支持本會工作,熱心賓氏文化研究,愿意參與家族活動!盵11]參加宗親會的成員往往要繳納一定數(shù)量的會費和捐款,捐款多少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捐獻多的人常常受到大多數(shù)宗親會成員的尊敬和贊揚,因而也掌握著宗親會的領導權。
在管理上,宗親會內部設有辦公性質的機構,專門負責組織活動,協(xié)調日常事務。如《世界謝氏總會章程》規(guī)定:“世界謝氏宗親總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代表大會。總會設理事會,由理事35人組成,為閉會期間最高執(zhí)行機構,設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若干人。理事會下設秘書處、總務處、財務處、公關處、服務處、康樂處、文宣處七個辦事機構! [3] 世界白氏宗親會下設辦公機構包括:總務部、組織部、教育部、青年部、婦女部、財務部、 監(jiān)察部、會刊編輯室[12]。宗親會內部設立的辦公性質的機構各司其職,或者負責會員之間的互助活動,包括慶典活動中的賀金及葬禮費用的支付等項目;或者負責對會員子弟及貧寒學子發(fā)放獎學金;或者負責各種組織活動的策劃和聯(lián)絡;或者負責整個宗親會的資金籌集、財務預算、財務支出和審核。較大的宗親會,例如世界林氏宗親總會、世界謝氏宗親總會等世界性宗親會通常表決通過本宗親會的組織章程,在組織章程里詳細地規(guī)定本宗親會的組織制度。但一些宗親會內設辦公機構和組織章程并不完備。各個宗親會的基本組織制度大致相同,差異不大。
縱觀現(xiàn)在世界上許多華人宗親社團的宗旨,多為弘揚祖德、敦親睦族、資助教育、獎掖后進、服務社會。其擔負的職能大體是以下這些內容:一是弄清本姓氏源流,籌備、撰寫、出版大族譜。這是所有宗親會共有的一個職能;二是調解糾紛、解決爭端、保護和支持同族成員,保持彼此間的融洽相處、精誠團結;三是濟貧恤寡、育幼養(yǎng)老、籌集慈善福利款項,幫助同族人渡過難關,主辦會員婚喪喜慶及各種聚會;四是完成祖墓的修葺,建立宗祠,定期組織祭祖儀式,尊祖祭祀,聯(lián)絡宗誼;五是定期舉行聚會活動,作為世界各地同姓氏族人的聯(lián)絡中心,商討宗親會物業(yè)、公產經營,以維系其運作和發(fā)展,普及華文、華族歷史的教育,保持文化的延續(xù)傳遞,開展音樂、戲劇、武術等文體活動,組織慶祝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六是回祖籍地尋根謁祖,省親觀光,辦廠經商,設立獎項資助獎掖英才,支援家鄉(xiāng)經濟、文化、教育事業(yè)。在改革開放之后,宗親會的這個職能得到了增強。
除此之外,歷史上有海外宗親會組織參加過政治斗爭,不過目前只有少數(shù)宗親組織表示關注政治,希望賦予政治使命,即政治職能?偟膩砜矗谟H會在政治方面的職能衰退較大,主要致力于祭祖、編族譜、建祠堂、調解、救濟、獎學等活動,其社會職能大大增強?傮w上,宗親會的主要職能是協(xié)調同宗同族人之間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關系,向著經濟―政治―社會多元功能全面發(fā)展。當前,隨著各國華僑、華人的不斷增多,華僑國籍的變化,華人與居住國人民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海外華人宗親社團的地位和作用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趨勢,正朝著本地化、權益化、集團化、國際化的方向發(fā)展。
當前,由宗親會牽頭的宗親活動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趨勢。許多海外、臺灣地區(qū)的宗親會陸續(xù)回大陸尋根謁祖和敦睦訪問,同時支持大陸的公益事業(yè)。這在大陸一些人中引起了反響,并激發(fā)了大陸對宗族――姓氏文化研究的熱情。隨著對外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大陸與海外、臺灣一些宗親會的聯(lián)系和交往趨于密切。
長期以來,國內僑界只重視做好傳統(tǒng)愛國社團的工作,而對海外宗親社團的聯(lián)誼交往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海外宗親會是“封建團體”,與國內的宗親祠堂等同看待,對社會無積極意義;蛘甙炎谟H會問題看做是政治問題,認為不宜過多參與。也有的人認為有著一兩百年歷史的宗親會已經過時,正逐步走向衰落,不必過于關注 [13]。其實,境外的宗親會雖然從外在來看是以宗親為聯(lián)系紐帶,但內在的卻是以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以利于團結當?shù)刈迦、凝聚旅外華人作為當?shù)厣贁?shù)族裔的一種有效手段,來達到保護自己、謀求族群權益,興辦族群福利為目的的。對此,由于國內與國外所處環(huán)境不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簡單地把境外宗親會等同于國內的宗親祠堂。
無論是華僑的血緣關系還是親戚關系,都為保存和發(fā)展中華文化本色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以工作關系與祖籍國與家鄉(xiāng)保持聯(lián)系:給親人匯款、向中國投資、貿易交流;而且還有親情文化的關系。很久以前,華僑的親緣組織已成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載體,是倡導和幫助與外界貿易和交流活動的基礎。按傳統(tǒng),宗親組織的財物不僅用于祭祖等活動,還用來發(fā)展教育、資助族人參加各種試舉、競爭社會地位等。目前許多海外華人的行業(yè)福利團體多數(shù)也是依靠宗鄉(xiāng)會館舉辦或支持的,如馬來西亞1 341所華文學校,多數(shù)是由宗鄉(xiāng)會館領導人擔任董事長,許多宗鄉(xiāng)會館都設有助學金和獎學金。
作為華人社會團體,海外宗親會是海外華人社會的主流之一。宗親會館在國外的社團中是最具有群眾性和實力的,他們應是我們僑務工作可以團結的海外有生力量。海外各行各業(yè)同宗名流大多是參加宗親會的領導層,或者受聘擔任名譽職務,其身份與社會職務是交錯多重的。如馬來西亞李氏宗親會會長是馬來西亞開國元勛前財政部部長李孝式,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席是澳門福建總會長顏延齡,泰國謝氏宗親總會會長謝慧如是泰國著名的慈善家、天華醫(yī)院董事長,新加坡宗鄉(xiāng)總會會長黃祖耀是著名的實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韓國梁氏宗親總會會長梁俊模是韓國法理學會會長等。由此可見海外宗親會是華僑華人社會知名人士云集之地,是華僑華人社團的主力之一,其作用和影響較之只能集一業(yè)名流的行業(yè)團體要大得多。
“如果把海外華僑華人社會比作一座大廈,社團就是華僑華人社會的支撐點。社團是一個個連結點,幾萬個社團聯(lián)系著幾千萬華僑華人,形成一個社會,形成一個網(wǎng)絡!盵14] 作為華僑社會團體的宗親會,同其他華僑社會團體一樣,具有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職能。不僅有利于促進海外各地區(qū)華僑華人溝通感情、聯(lián)絡鄉(xiāng)誼,增進親善團結;有利于增強和弘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與共識;而且有利于各地華僑華人工商業(yè)界之間的互惠互利和交流合作;有利于促進祖國統(tǒng)一事業(yè)和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有關部門不僅要提高對海外“宗親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還要加強對宗親社團的管理和引導、加強法制建設,為規(guī)范宗親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制度化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2288.
[2]梅顯仁.加拿大的華人宗親會[J].八桂僑史(季刊),1998,(1).
[3]謝秀宏,艾延丁.世界謝氏宗親總會[J].尋根,1994,(1).
[4]張新斌.世界蘇氏宗親總會[J].尋根,1995,(1).
[5]張德茂,李廣恩.姓氏文化龍鄉(xiāng)燦爛張氏宗親根在濮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03-12 .
[6]王鶴鳴.臺灣人的宗親情結[EB/OL].,2008-08-31.
[10]中國民國宗親譜系學會.譜系與宗親組織[M].北京:成文出版社,1985:702.
[11]中華賓氏宗親會章程[EB/OL].省略/huiyuan/zqhzc.htm.
[12]世界白氏宗親聯(lián)誼會章程[EB/OL].省略/wenzhang.asp?id+10.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范文第5篇
家譜,記錄了同宗共祖的血親集團世系及人物事跡的檔案,是家族的社會地位及歷史變遷的記錄和憑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譜發(fā)言,供大家參考學習。
家譜發(fā)言1各位來賓,各位宗親:
你們好!《邢氏宗譜》敬愛堂x版自x年3月8日開始編纂,歷經十五個月的緊張艱辛努力,經過上上下下反復核對,于x年7月付印。我們宗親迫切盼望早日看到新譜,今天盼來了新譜的隆重發(fā)行。四方宗親代表歡聚一堂,同賀新譜,共話親情。在此,我代表《邢氏宗譜》敬愛堂x年庚寅屆編纂委員會,熱烈歡迎大家前來參加《邢氏宗譜》敬愛堂x版隆重發(fā)行慶典。我代表陽新邢氏,熱烈歡迎外縣市邢氏宗親代表光臨陽新邢氏宗祠,歡慶新譜發(fā)行,密切增進兄弟情誼。在這熱情洋溢的慶典上,我激情滿懷,心中有幾多感謝道不盡,有幾多欽佩講不盡,有幾多喜愛說不盡,有幾多祝愿表不盡。幾多情感,幾多歡欣,匯成萬世祝福:宗族好,宗親好!
在《邢氏宗譜》敬愛堂x版隆重發(fā)行慶典上,我衷心感謝大家的同心協(xié)力支持。首先感謝上譜宗親慷慨出資修譜的敬祖孝宗之心,是他們增強了編纂新譜的前動力。從中,能人名人熱情捐資,楷模后進;工人農人熱情籌資,報本崇先。他們出一分功德錢,譜出十分的;蓦p修;他們出一分功名錢,譜出十分的錦上添花。更要感謝編纂人員嘔心瀝血的敬業(yè)負責之情,是他們增強了編纂新譜的主動力。從中,外局者認真收集資料,無微不至;依規(guī)收集資金,不厭其煩。內局者革故鼎新,創(chuàng)意獨特;精致編輯,任勞任怨。同時要感謝兄弟分支合派統(tǒng)序的敬族聯(lián)宗之義,是他們增強了編纂新譜的聯(lián)動力。從中,武穴邢氏最先響應我們“認祖聯(lián)宗,合派統(tǒng)序”的倡議。接著,黃梅邢氏、淅川邢氏、內鄉(xiāng)邢氏、浠水邢氏、新洲邢氏、廣水邢氏、黃州邢氏、漢川邢氏先后與我們簽訂了合派協(xié)議,為我們邢氏派序大同先行一步,打下了區(qū)域性的基礎。今天我們將向與我們聯(lián)宗合派的宗支贈送新譜譜首和紀念品,聊表我們的感謝之情。
在《邢氏宗譜》敬愛堂x版隆重發(fā)行慶典上,我衷心敬佩宗族文化的絢麗多彩。我們邢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是一個古老文明的望族。前有開姓祖的雄姿英發(fā),有王之爪牙的仁威春秋,有德行堂堂的和雅信厚,有國子監(jiān)的南院家聲,有論語疏的忠孝世家,有西坑世澤的望煙樓,有艾水澤長的進士第??說不盡的人文典故激勵了后人,贊不盡的先輩輝煌榮耀了族史。今有莘莘學子的博士桂冠,有任重道遠的社會精英,有勤勤懇懇的孺子牛,有春風得意的千里馬??數(shù)不盡的風流人物各領風騷,喜不盡的繁榮族群日新月異。是我們宗族文化,濃墨重彩地渲染了我們宗族的燦爛文明。
在《邢氏宗譜》敬愛堂x版隆重發(fā)行慶典上,我衷心喜愛新型宗譜的精美神韻。本屆宗譜是渙然一新的宗譜,令人賞心悅目。紅版金字暗畫的封面,莊重典雅;圖文并茂的篇章,雅俗共賞;史料翔實的內容,千古流芳;圓背壓膜的裝訂,耐看耐用。本屆宗譜是科學設計的宗譜,令人得心應手。世系網(wǎng)絡圖縱貫輩行,橫連輩流,讓人一目了然蕃衍傳承;世裔簡況男女并重記述,逐系順、逐家明排列條塊分明,一家人彩照相連,親情躍然影集;總目錄、分索引,查找內容直通快捷。本屆宗譜是用存方便的宗譜,令人愛不釋手。全譜分譜首和一至十卷,各分卷既獨立又統(tǒng)一,看古今在譜人的世系簡況不須越卷。裝譜的紅漆木盒工藝精巧,古色古香,便于攜帶和收藏。本屆宗譜是聯(lián)誼洽情的宗譜,令人注目關心。我們在編譜過程中,開通了“邢氏宗親網(wǎng)”,將新譜資料在網(wǎng)上,讓邢氏各支宗親了解邢氏根本源泉,了解邢氏蕃衍變遷,了解邢氏人文典故,了解邢氏現(xiàn)代信息,為邢氏合派統(tǒng)序大造輿論,廣泛宣傳。
在《邢氏宗譜》敬愛堂x版隆重發(fā)行慶典上,我衷心祝愿新譜發(fā)行的好時好運。新譜發(fā)行是我族的又一大喜事,是我族欣欣向榮的標志,是我族蒸蒸日上的展現(xiàn)。我衷心祝愿新譜發(fā)行為我族的科學發(fā)展帶來新契機,讓各行各業(yè)奔向新的里程碑;我衷心祝愿新譜發(fā)行為我族的追遠祖聯(lián)大誼帶來新動力,讓合派統(tǒng)序之舉幅射九州;我衷心祝愿新譜發(fā)行為我族宗親帶來新福祉,讓家家戶戶人興財旺,吉祥如意!
親愛的來賓,親愛的宗親,好時好運發(fā)新譜,新譜發(fā)行運更好!
謝謝!
家譜發(fā)言2各位來賓、各位宗親: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輩第33世孫陳凱,在33世孫中本算不上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成,讓我發(fā)言確實誠惶誠恐。
編修家譜是家族發(fā)展歷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譜已有兩年有余,編委會的長輩做了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編委會的前輩和倡議、關心、支持修譜工作的所有宗親致以崇高的敬意!
隨著歷史變遷、時展,我們敦行堂陳氏宗親流動性非常大,有些宗親可能已遷徙至千里、萬里之外了,編修家譜意義重大。
家譜具有傳承文明、正史補正、宣揚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觀本族,一世祖請于朝而作家譜,宋高宗賜金錢譜,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動。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譜序中寫到“家聲四銳,赫赫播揚,世不乏人”使我等眾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讀了,總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孫中山先生說過:“由于家族的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的傳統(tǒng)觀念,應當加以發(fā)揚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這種情懷,陳氏族人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祖祖輩輩將家譜的繕修工作延續(xù)到了今天,并以此來教育后代銘記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親緣?樧V、修譜、續(xù)譜,彰顯的正是不忘歷史、頌揚祖先、傳承族風、激勵后人的思想和精神。這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凝聚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家族振興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堅強基石。作為陳氏后輩和所有前輩一樣,我熱切期望全族宗親共同努力,把我們的家譜、家族發(fā)揚光大,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族人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大的動力。有宗親曾提議修建陳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贊成,并愿力盡所能予以支持。為了更好地推動今后宗祠修建、宗親聯(lián)系及與其它堂號陳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議本次會議就成立“敦行堂宗親聯(lián)席會秘書處”予以討論。希望各地敦行堂陳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強聯(lián)系、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為弘揚陳氏家族的優(yōu)良族風不斷努力,為當?shù)睾图亦l(xiāng)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榮富強,各位來賓、各位宗親幸福安康! 謝謝!
家譜發(fā)言3各位來賓、各位長輩、各位族親:
大家好!
今天,我們舉行盛大儀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為x支脈重修族譜。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樹高萬丈不離其根。我x氏家族源遠流長,歷史上出了不少成功人士。飲水思源,葉落歸根,尋根訪祖,承繼發(fā)揚祖業(yè),是我x氏后裔之傳統(tǒng)美德。修族譜、立排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長幼有序、尊卑有份;是為了追念先人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弘揚先人優(yōu)秀文化和精神傳承,加強道德教育,建設和諧家園;是為了加強族人間的聯(lián)系溝通,增進情誼,增強團結,共同發(fā)展;更是為了使我x氏家族更加興旺發(fā)達、枝繁葉茂!
借此機會,我謹代表我自己,向倡導發(fā)起重修族譜事宜并付出辛勤勞動的會長x,副會長x、x、x及理事會各成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誠的感謝!對社會賢達及各位師傅的指導幫助,表示真誠的感謝!向關心理解和大力支持這項工作的各位族親表示忠心的感謝!
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是子子孫孫的根系所在,是維系家族和睦的紐帶。本次我族重修族譜,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大家通過這次大團圓、大聚會,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進一步唇齒相依、水乳交融,在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強交流,促進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同心同德,精誠協(xié)作,續(xù)寫我族的綿繡篇章,共創(chuàng)x氏后裔的現(xiàn)代輝煌。我堅信,全體族親有志氣、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必將大有作為!
在此,我們祈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祈愿我們x氏家族人丁興旺、英才輩出!祈愿各族親全家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
家譜發(fā)言4尊敬的各位宗長、宗親,各位來賓:
你們好!
清明時節(jié)雨綿綿,楊氏家族敬祖先;肇公后裔續(xù)修譜,爆樂齊慶合成天。在這山花爛漫、春意盎然、萬物生輝的陽春三月,在這風光優(yōu)美、人杰地靈、生機勃勃的老家——下楊,參加楊氏六修族譜峻工慶典活動,本人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景聰房遷出的楊氏宗親對六修族譜的園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宗長、宗親致以崇高的敬意。對熱心于修譜事宜并為修譜事宜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各位宗親表示由衷的感謝。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繞山之水,必有其源。各位宗親:盡管歷史的歲月無情地把我們分開在各個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和山村角落,但永遠都隔不斷我們同一個祖宗,同一脈相存的親情,我們都是懷著一個共同的心愿和共同的夢想相聚在一起,來參加這個隆重的族譜峻工慶典,這既是對我們祖人深切的緬懷,也是構建和諧家族的美好開端。續(xù)修族譜的完成,能使更多的族人對楊氏家族歷史和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更是為楊氏家族搭建一個交流合作、溝通情感、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平臺。使我們增進了友誼,溝通了感情。共同構建了一個團結友愛、無私奉獻、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楊氏大家庭。
翻開楊氏家譜、家史,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家族有兩大特點:
其一,楊氏族人耿直厚道,清清白白,不會獻媚取寵,鄙視拍馬奉承,行賄受賄,只會老老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這正是我們楊氏家族代代相傳的門風。其二,楊氏族人素來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尚文習武,具有忠君愛國的高尚品格,并享有廣泛的社會美譽。
歷史上,楊氏家族代出名人,楊姓稱帝者有十幾人,如楊堅建立隋朝,歷任二帝,五代時,楊行密創(chuàng)建吳國,歷任四帝等等,除了稱帝稱王者外,歷史上還在文化、科技、軍事、政治上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杰出的人才。如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楊朱、楊修等,東漢末有文學家楊修,特別是唐、宋朝時期。我們的祖先更為輝煌過、顯赫過。如唐代楊氏任宰相者就有11人,宋代以楊繼業(yè)為首的楊家將,忠君報國,楊延昭、楊文廣等三代均為北宋名將,楊家將的故事現(xiàn)已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們的祖先楊震公,是名聲最大的古代楊姓名宦。勤奮好學,博覽群經,東漢時有“關西孔子”的稱譽。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賄成名言佳句。這也是我們楊氏清白堂的堂名的由來。至今共和國時代也出過不少名人,如共和國開國上將楊勇、楊至成、楊成武、楊得志等4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楊尚昆,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楊振寧,中國第一個搭乘神舟五號飛船上天的楊利偉,還有很多很多,為此,我們楊氏后人應感到由衷自豪和驕傲!
今天我們楊氏后裔都在以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懷祖之情繕譜、修譜、續(xù)譜,這一壯舉它體現(xiàn)的是不忘歷史、頌揚祖先、傳承家族良風、激勵后人、奮發(fā)努力的思想和精神。毫無疑問,這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凝聚人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完全吻合的。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
在此,我提議,不論是哪一支楊氏家族的后裔,今后一定要加強聯(lián)系、交流溝通,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為弘揚楊氏家族的優(yōu)良族風奮發(fā)努力。相信我們楊氏家族一定會再振雄風,不久的將來,政界要員一定會有我們肇基公的后裔,兩院院士一定有我們肇基公的后裔,乃至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可能有我們肇基公的后裔,亦一定會出千千萬萬個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
楊氏家族的后裔們,讓我們共同勉勵吧!
最后,祝愿楊氏家族興旺發(fā)達,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萬歲、萬歲、萬萬歲!祝愿各位宗長、宗親,各位來賓身體健康,事業(yè)大發(fā),合家歡樂、萬事勝意。
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