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原文(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愚公移山原文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通假字,辨析一詞多義。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2、過程與方法: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yǎng)文言文自讀能力。把握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時代需要愚公精神,激發(fā)學生勇敢面對困難,挑戰(zhàn)自我,爭做時代的驕子。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
二、簡介作者及文體知識。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作品:《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學生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示例: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4、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學習小組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1)掌握下列實詞:
仞 冀 箕 畚 孀 齔 匱 亡 厝 雍 隴
(2)通假字:
指 反 惠 亡 厝
(3)文言句式: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4)習慣句式(如??何?)
(5)省略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6)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落實
年且九十(年紀將近九十歲)
懲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擋)
雜然相許(大家紛紛表示贊許)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還不能夠搬掉魁父這樣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夏去冬來,經過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不可變通的地步)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邊,沒有山嶺阻隔了)
5、疏通課文
(1)利用快速、連環(huán)朗誦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學生能較流利地讀準全文。
(2)教師劃出難解的單音節(jié)詞,引導學生在四人小組自學時,對照注解,自行解釋這些難詞。
(3)四人小組在掃清難詞障礙的基礎上,試著逐字落實翻譯全文,并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語句劃出來,以備全班討論。
(4)師生共同研討,解答疑難。
(5)學生朗讀一遍,自查是否還有疑難語句。
6、復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檢查課文復習情況
二、逐段朗讀課文
三、討論分析課文的結構
第一段:極言太行、王屋兩座山的高大,交代它們的位置。
第二段:具體寫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
第三段:寫愚公和智叟的對話。
第四段:寫愚公移山的勝利。
四、討論分析課文的內容
(一)整體分析
1、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哪句話寫了移山之利?(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4、愚公移山克服了哪些困難?
討論并歸納;
(l)土石工程艱巨: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切。
(2)勞力弱:“年且九十”“始齔”“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4)路程遠: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二)重點分析
1、請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2、不同的人物對待移山有不同的態(tài)度,愚公妻子與智叟的話差不多,他們的態(tài)度一樣嗎?孫子和“遺男”態(tài)度又怎樣?
討論明確:愚公妻子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辦呢?智叟則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可見,愚公妻子是懷疑中帶著擔心;智叟則是輕視和嘲笑的語氣。再則,“甚矣,汝之不惠。”這樣的話愚公妻子是不會說的,而“且焉置土石?”這樣的話智叟是不會說的,因為他根本反對移山,絕對不會關心如何處理土石的問題?傊薰拮邮恰矮I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態(tài)度迥然有別。“疑”是對愚公的關心和擔心,“笑”則是出于對愚公的輕視和嘲笑。而遺男是“跳往助之”,子孫是“雜然相許”,還獻計獻策,說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3、愚公是移山的積極倡導者,他對移山的態(tài)度自然很堅決,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觀點來看待移山這個問題?
點撥:智叟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認為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智叟只用短淺的停滯的觀點看待問題;愚公用長遠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4、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說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點撥: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則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見其做事有很明確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認為子子孫孫綿延不斷,他的志氣,他移山的決心,將會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就這樣一點點“啃”,終能將山移平,何況“山不加增”,這些足見其移山的行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盲目行動,可見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很聰明,因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卻還要移山,實乃造福子孫的聰明之舉。而智叟卻自作聰明,目光短淺,毫無遠見,只不過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罷了。
5、有人說這個故事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嗎?
點撥: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正是恰恰表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五、總結。
1、分析愚公形象及寫法。
(1)正面描寫——愚公語言、行動
(2)鮮明對比——智叟(重點分析愚公與智叟的對話。)
(3)側面烘托——山高、路遠,操蛇之神懼、帝感其誠(體會作用)
學生概括愚公形象的特點。
2、概括故事的寓意: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3、概括《愚公移山》的主題。
教師點示: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道理。
六、拓展
辯論: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討論,小結: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萬萬人的子孫后代,他明知山高路遠,人老將少,工具簡陋,困難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謂站得高,看得遠,實則不愚。而今,我們仍可見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長江、嫩江洪水肆虐,處處告急。“洪水無情人有情”,正是廣大軍民手牽手,肩并肩,眾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而搬家或繞道似乎是明智之舉,實則是就事論事,從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自然不可改變,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駁斥下啞口無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潰堤面前人往高處走便是了,大可不必'嚴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難退卻,何來'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也永遠只能是詩人筆下的藍圖,更不要說如今的“南水北調”了。其實,今天我們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們今天學習的是這種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嘛!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列子》(寓言)
不怕困難
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原文篇二
重新解讀“愚公移山”之心得體會
韋創(chuàng)建
在重新解讀“愚公移山”的精神時,以海口的“雙創(chuàng)”活動為例,對海口全市上下以四種精神進行“雙創(chuàng)”工作,短時間內換來城市面貌大改觀的做法給予肯定和贊揚,并呼吁整個海南的在解決社會發(fā)展難題時,也要有這般愚公之志、移山之力去干事創(chuàng)業(yè)!
?诘某鞘泄芾泶嬖谳^多問題,對外來游客的旅游和本地居民的生活都有影響,在未摘雙牌的省會城市中榜上有名的尷尬,更讓?诩哟罅顺鞘泄芾淼臎Q心。但積累下來的諸多痼疾,并非一次動員大會、一場“雙創(chuàng)”活動就能立竿見影。“以‘愚公移山’”之志,努力奪取“雙創(chuàng)”工作的最終勝利”,市委書記孫新陽一語中的:?趧(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wèi)生城市的難度雖大,但若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愚公,以愚公之志不畏艱難、埋頭苦干,海口也能創(chuàng)造“移山”的奇跡!而海口在市委四套班子的領導下,一直在以釘釘子的精神攻堅克難,以“馬上辦”的精神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5+2”“白加黑”的精神奮發(fā)有為,以“拍拍看”的精神注重提高投資和營商環(huán)境!
最近在海南,愚公的名字又一次被人們提起。事情起緣于海口市的“雙創(chuàng)”(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活動。日前,省委常委、?谑形瘯泴O新陽看望慰問堅守該市“雙創(chuàng)”一線的干部職工時說,“雙創(chuàng)”任務艱巨,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把自己當成“愚公”,以“愚公移山”之志,努力奪取“雙創(chuàng)”工作的最終勝利。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于《列子·湯問》,說古代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為了搬走堵在他家門口的兩座大山,帶領一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覺得愚公的行為十分可笑,對他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兩座大山?愚公說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么搬不走山呢?最后,愚公的行為感動了天上的玉帝。玉帝于是派遣兩名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教育、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但是,真正讓這個故事廣為人知、愚公移山精神廣為傳頌的是毛澤東同志。他在中共“七大”閉幕致詞時,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縱論時事。他在介紹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之后引伸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在這篇后來命名為《愚公移山》的報告中,毛澤東反復提到了愚公和愚公移山精神,為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注入了以奮斗為主題詞的精神新元素,總結出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核心內容。從此,愚公移山成為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堅韌不拔、不懈奮斗精神的典型用語和口號,成為持之以恒、艱苦奮斗的代名詞。
愚公移山精神,具有經久不衰的思想魅力,具有巨大的激勵力量。即使在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的當下,愚公移山精神仍不過時。遇到困難,自強的人總會以愚公移山的故事自勉,從而獲得向前的勇氣。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一是志向遠大、信念堅定,二是不畏困難、埋頭苦干。志向遠大、信念堅定,才會執(zhí)著堅持、持之以恒,一心一意為既定的理想、目標奮斗終身;不畏困難、埋頭苦干,才能直面困難、奮發(fā)有為,扎扎實實干事創(chuàng)業(yè),久久為功。這種精神,正是中國文化所尊崇的人的優(yōu)秀品格。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一往無前,千百年來,多少英雄都是這樣走過來、闖出來的。無論是老驥伏櫪的曹操,還是聞雞起舞的祖逖,無論是七出祁山北伐的諸葛亮,還是九死一生抗元的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杰出人物,都讓我們看到了愚公移山精神的閃光。
我們尊崇愚公移山精神,是因為生活中許多困難、問題不容回避,只能直面,只能沖過去,只能將它征服。海口市的“雙創(chuàng)”活動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眾所周知,近幾年?谑邪l(fā)展很快,城市面貌變化很大。但是,城市管理水平并沒有完全跟上城市發(fā)展的步伐,全市的規(guī)劃建設、交通秩序、衛(wèi)生狀況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臟亂差現象嚴重。這種現狀嚴重損害了?诘某鞘行蜗,不僅被外來游客時常詬病,即使是本地居民也頗有微詞。不久前,省委書記羅保銘到?谑姓{研時,對海口市提出了“發(fā)展與管理并重”的要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谑写髲埰旃拈_展“雙創(chuàng)”活動,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發(fā)揚“5+
2、白+黑”、“馬上就辦”、“釘釘子”、“拍拍看”四種精神,艱苦奮戰(zhàn),使城市面貌在短時間內就有了一定的改觀,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點贊。但是,城市管理的提升、秩序的好轉、環(huán)境的改觀,并非一場活動就能畢其功,它需要的是管理者長時間、持續(xù)性的關注,需要長效性制度的保障。實踐證明,那種短時間、運動式的整治活動,只能收一時之效,而不能長久保持。所以,要不斷提升?诔鞘泄芾硭剑鸵裼薰粕侥菢樱种院,埋頭苦干,積久為功。從這一點上說,?谑形瘯浱栒偃懈刹繉W習愚公移山精神,可謂抓準了“雙創(chuàng)”活動的命門!半p創(chuàng)”就是要具有搬山的韌性和實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當前,海南發(fā)展面臨不小的困難,前進道路上有重重“大山”阻攔。經濟發(fā)展方面,受各種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fā)展速度放緩;深化改革方面,“多規(guī)合一”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農墾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重點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改革的難度、深度加大;社會管理方面,城市管理、社區(qū)管理、農村管理等仍存在不少薄弱環(huán)節(jié),公眾對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要克服這些困難,亟需全省上下奮發(fā)有為、克盡其責,以嚴實作風埋頭苦干。
古人云:天下無難事,有志者成之;天下無易事,有恒者得之。在海南發(fā)展進入關鍵時刻之際,我們十分有必要像愚公那樣立下遠大的發(fā)展志向,像愚公移山那樣鍥而不舍埋頭苦干,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移山”奇跡!這也就是我們今天重讀愚公移山故事,再次呼喚愚公移山精神回歸的主要意義。
愚公移山原文篇三
看《愚公移山》課堂實錄后賞與思
盧氏縣官道口中學
張聰苗
今天看了錢夢龍先生執(zhí)教的《愚公移山》課堂實錄,感慨頗深,教了二十多年的書,講了不知幾遍的《愚公移山》,卻從沒達到過這樣的水平,名家就是名家呀,自愧弗如。錢先生這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兵教兵,師引導的方法讓整節(jié)課在一個十分融洽的氛圍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錢老的“導讀”講究“三主”——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具體到課堂,我以為,強烈的問題意識、靈動的發(fā)問技巧、務實的訓練方式是錢老語文教學的精華。錢老把自己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任務的獨到理解全方位地輻射和滲透在自己豐富多彩的“導讀”實踐中,從而使自己的教學特色鮮明,自成風格,常有讓人嘆為觀止之處。
錢老的《愚公移山》,在下面兩個方面給予了我很多啟示。首先,是對于文言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文言教學探索卻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迷魂陣。新課改前,我們往往“因言而廢文”,有大講古漢語知識的,想憑借文言“規(guī)律”一通百通;有大講文言寫作方法的,想憑借古代范文教會學生寫白話文。課改之后,又往往“因文而廢言”,文學鑒賞成了時尚,課堂上天花亂墜,美不勝收,卻單單忘記了“文言”課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打好文字方面的閱讀基礎。但錢老在《愚公移山》中用精彩的教學行為對文言教學的目標作出了明確回答:文言教學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文字方面的教學活動,乃是文學方面較高追求的基石;文字、文學方面的教學活動,又是文化傳承和立人方面的較高追求的基石。并且,這些教學活動和教學追求始終相互關照、呼應和融合。
文言教學“目標梯級”的清晰,使錢老的《愚公移山》上得靈動飛揚而又真實扎實,在“文字、文學、文化”的三個層面的呼應和融合做到了極致。
其次,透視《愚公移山》的教學,我們可以欣賞到執(zhí)著地追求“導讀”的錢老在文言文教學中精妙的“導”的藝術。
第一,巧設情景去導,讓文言字詞句的積累充滿情趣
《愚公移山》中錢老對“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這句話的經典提問廣為人知!熬┏鞘霞依锬莻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參加移山勞動,他的爸爸肯讓他去嗎?”這種從思維側翼尋找思維切入口的“曲問”不僅使學生迂回地找到了答案,理解了“孀妻”、“遺男”的含義,而且鍛煉了他們的思維,提升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品質。
這樣生動活潑地學習字詞句的例子在錢老的課中比比皆是。錢老總是在嘗試著突破傳統(tǒng)的文言文學習方法。他不是以字詞掌握促理解,而是以理解促字詞掌握。在質疑問難中,在思維交鋒中,隨著學生對人物形象、主題把握的漸趨準確和深刻,文言字詞的積累便被錢老化于無形之中了?磥,早在三十年前,錢老就已經在自覺地實踐現在劉占泉老師所總結的“仿真型”的文言教學的思路了!胺抡嫘汀蔽难越虒W,乃是將學生的文言活動設置在特定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里,通過使用文言來進行“聽說讀寫”,使學生能夠全面提高對“文言”的認識和把握程度,尤其是提高對“文言”應用細節(jié)方面的分辨率,加強積淀文言語感的有效性。
這樣的文言導學,把學生“導”向了一個主動求知的情景中去。文言字詞句的學習因此而有了“活”和“實”的雙重特點;钭之旑^,實在其中,文言學習自然就會呈現出生命活力。
第二,善立軸心去導,讓文言內涵的挖掘腳踏實地
文言文較之現代文,更加惜墨如金字少意豐,更需要反復揣摩咬文嚼字。葉圣陶先生說:“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要羅里羅嗦,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常這樣做,學生能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錢老深諳此理。因此他提倡為了使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學結束時均有達標感,所以教學要講求“設計”,要“定線”——也就是找到一條最少迂回、時間上最寶貴的捷徑。他提出,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做“減法”——盡量減少那些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每一個教學過程都能夠目標集中,環(huán)節(jié)簡明,路線清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善于挖掘焦點問題、妙點問題、熱點問題,并以此為主問題支撐文言課堂,使文言教學頭緒少,挖掘深是錢老文言課堂的另一個重要特色。
比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接下來讓我們根據這張人物表上出現的人物,來看看他們對待移山這件事的不同態(tài)度。文章里有兩個人講的話差不多,你們看是誰啊?
生:愚公妻和智叟,他們兩人的態(tài)度差不多。
師:差不多吧。好,我們就先把他們兩個的話一起讀一遍吧,比較比較,看看兩人的態(tài)度究竟是不是一樣。
錢老師自評說“疑似之跡,不可不察”,教學中此類比較,最易激活學生的思維。認識人們不同的精神面貌,是“軸心”所在,也是整個教學設計的“主心骨”。
經過討論,最后錢老這樣總結:
師:對了。一個是“疑”,一個是“笑”。你們看,本來大家認為他們的態(tài)度差不多,但仔細比較、分析一下,就發(fā)現差別了。所以你們讀書要常把看起來差不多的詞句拿來比較比較。這個很重要。不要粗粗一看,哦,一樣的,就不看了。要動動腦筋,多想想。
新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其中一個表現是“預設”的傳統(tǒng)理念遭到嚴厲質疑和批判,“生成”之風越刮越猛。在這種背景下重溫錢老“教師是主導”的理念,倍覺體貼和溫馨。錢老是高度講究課堂設計的,他的“導”,不是逆其勢而“牽”,是因勢利導,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的知識、能力、智力、情感、興趣等等對教師的制約作用的前提下,順勢而“導”。他總是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設問把學生引導到最有利于他們的認識和發(fā)展的情景中去,從而使學生自奮其力,去求得認識和發(fā)展。所以,錢老的課堂,從整體上來看是大刀闊斧地改革,從細節(jié)來看,卻無不細膩、圓潤。體現在文言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既開闊,細微處字詞句的咀嚼又極精致深入,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因為導得巧,導得及時,導得到位,所以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深刻。錢老的導,來自于自己對教材獨到的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來自于導出潛能、導出規(guī)律、導出樂趣的追求,所以不管是字詞句的積累學習,還是文化的熏陶、思想的感染,都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也正是在錢老的啟發(fā)下,在文言教學中,我也把對文言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作為首要任務,然后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牽一發(fā)動全身的軸心問題,提挈起全篇教學,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思維,使教學的層面得以不斷翻新。
總之,以錢老的《愚公移山》為起點,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這樣的一種文言教學境界:在整體閱讀中培養(yǎng)情趣,以情趣帶字詞,以字詞促升華,情意趣智,聽說讀寫觀察辯論融為一體,讓學生瀟瀟灑灑走進文言文天地,痛痛快快的感受文言魅力。文言文的教學,也完全可以通過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情感熏陶和諧共振,以達到形成學生語文涵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人文精神,鑄造高尚人格的目的。也正是在這樣的理想的激勵下,這些年來,在文言教學中,我投入了較大的熱情和較多的精力,在文言情景化教學、誦讀教學、整合教學、仿真教學上都做了一些探索。
愚公移山原文篇四
《愚公移山》從中學課本移除一事的思辯
政治班同學微信群留言中,提及《愚公移山》從中學課本移除的文章,下面為轉發(fā)的文章及本人留言:
一、微信中轉發(fā)文
1、轉發(fā)者文
你是否同意《愚公移山》從中學課本移除?這個中學生的回答讓人看到民族希望 阿達
據說這是最近上海七寶中學的中考題目——請你談談對《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將它從中學課本移出?
然后呢,就有了這篇雄文。這是著名導演和作家彭小蓮轉發(fā)我的,文檔的題目是“15歲孩子的思考”。她說,這是她的一個學生的孩子去參加七寶中學考試,剛剛寫就的。彭小蓮的眼光何其之高,被她看上眼的人與文實在不多,她能夠把一個孩子的文章推薦于我,想必非同一般。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甚矣,汝之不惠!
2、學生讀后感 牛瑞騏
相信很多同學讀完《愚公移山》后,一定和我一樣有個疑惑:愚公為什么不搬家呢?不過我知道,中考命題組一定認為此文贊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我們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既然有這個機會,我就來談談我的真實想法。
第一,愚公有了想法就堅定不移地去實行,真的是一件值得贊美的事嗎?當年法國世博會征集建筑方案時有這么一個提議:用石頭建造一個三百米高的石塔,因為石材美觀,同時石料作為一種傳統(tǒng)建材也體現了法國悠久的歷史。但如果法國當時真的采納了這個建議,著名的埃菲爾鐵塔便不會被建造,當年的世博會也會因此而成為永遠的笑話。因為稍加計算便可知,石料達到幾十米,底層便會開始碎裂,想要造一個三百米的石塔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樣,把山從家門口移開與建造石塔一樣是個誘人的想法,但愚公稍微動動腦筋便會發(fā)現(古人是會乘法的),他那一家人要把山挖完,一千年都不止啊!這樣也許他就會放棄這個念頭。由此觀之,周密的計劃比堅定的信念更為重要!第二,我認為此文部分反映了為何工業(yè)革命后我國會遠遠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當面對巨大的工程,愚公想到的是多生孩子,而不是改善工具(愚公仍然是“箕畚運于渤海”),否則中國很可能會是挖掘機的發(fā)明國。其實類似的思想還存在于大多數國人的頭腦里:當我們?yōu)間dp世界第二而歡呼時,卻 忘了我們的鄰國日本,gdp僅次于我們,位列世界第三,人口卻不到我們的十分之一;當我們的農民仍然手工為農作物施肥、噴撒農藥時,德國的農藥無人機呼嘯而過,工作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感動中國”中那位航天工人冒著生命危險為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燃料手工塑形(因為機器塑形會帶來火花,造成極大的危險)的時候,美國的機器人操著不會起火花的銅鈹合金工具自如地為燃料塑形……我們有太多繁榮是靠著人海戰(zhàn)術和有著不可思議堅忍心的人民的血肉換來的。這是一個用“人均數”來競爭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科學技術空前發(fā)展的時代,如果我們還在用《愚公移山》這樣的課文來教導下一代,認為依靠著“人多”以及“堅定的信念”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這將是我們最大的悲哀。所以,我支持從課本中移出《愚公移山》一文。
3、彭小蓮文
好吧,說說我的“讀后感”。我得承認,我是完完全全被這個15歲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辨能力所懾服。文中所說的“周密的計劃比堅定的信念更為重要”以及“為何工業(yè)革命后我國會遠遠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的思考,是切中肯綮、一針見血的。尤其可喜的是,其論證的文字流暢而嚴密,儼然可以拿到正規(guī)媒體發(fā)表。
假如我們的孩子,都具有這樣的思考能力,都具備這樣的現代觀念,那是非常值得欣悅的。如今的一些學校,包括大學,有時存在著一個誤區(qū),認為“培養(yǎng)共產主義接班人”,就是要把孩子們的頭腦簡單化,“灌輸”多于“啟智”,長此以往,孩子們在慣性下,就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又何談陳寅恪先生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是非常危險的。
我的欣慰還在于,這所中學能夠出這樣的題目,不但技高一籌,而且思想解放。選用什么樣的文章做課文,確乎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關乎下一代價值觀、世界觀的型塑。以往的課本,有些地方存在“意識形態(tài)思維”的痕跡,囿于簡單的“政治正確”,而忽略了對學生現代觀念的培養(yǎng)和樹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有些課文需要作出調整,這是不可繞過的題中之義。
所以,不管是什么樣的名人和權威,哪怕像毛澤東這樣的政治偉人或魯迅這樣的文化偉人,哪些文章合適入課文,還是可以討論和論證的,這與簡單的“肯定”或“反對”完全無涉。很多好作家的文章,并不適合做課文,但絕不意味著其文學價值不高。這個淺顯的道理,還不應有“異議”吧?
就《愚公移山》而言,作為一則寓言,它有其啟迪意義。寓言的特性往往是“究其一點不及其余”,讓人們在某個點上得到啟示,我們當然承認它的價值。但是當“寓言”所承載的“寓義”與現代觀念抵御時,我們何妨讓它留在歷史中,發(fā)揮其歷史認識價值即可。即便它有部分“現實意義”,但如果有可能負面超過正面,也不妨指出它的局限性。
一所中學的質量如何,從這樣的考題中,就能看到它的品性。而如果考生中蟄伏著無數牛瑞騏們,我將充滿希望:一個現代大國要成為真正的強國,需要多少胸懷廣闊的生力軍啊!“民族希望”之謂不是空洞之言,它是由踏踏實實的未來人才鋪就的。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在這篇中考作文里,看到了耀眼的曙光……
二、本人文
略議“15歲孩子的思考”文及議
可看作近些年來頗引人關注的東西方文化之爭的縮影;蚩捎袔讉思辯點:
1.愚公移山做為行為事件無評價意義,意義在背后的精神文化及文化價值。2.故事體現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某些特質,一種價值取向。3.考察文化,因注意其區(qū)域性、時代性、民族性。4.中華文化是否遇到了時代性的價值危機?題甚大。
5.面對社會價值觀存在某些渾沌現象時,讀書人,站在東西方文化沖突的角度,應如何思考? 上述幾點,學友們如有興趣,愿共爭鳴。再說兩句:
1.不同的社會經濟基礎,產生不同的社會文化:農耕文明,就會安土重遷;工業(yè)文明,必“時間就是金錢”。
由此,移山這一行為,兩種價值觀的結論必相去甚遠。
2.更感嘆的是:世界文化的東移及向中國集結,打亂了中國文化的結構秩序和穩(wěn)定狀態(tài),造成了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失重及感性上的痛苦。再嘆一聲:我們老了,再去行再說兩句:
1.不同的社會經濟基礎,產生不同的社會文化:農耕文明,就會安土重遷;工業(yè)文明,必“時間就是金錢”。
由此,移山這一行為,兩種價值觀的結論必相去甚遠。
2.更感嘆的是:世界文化的東移及向中國集結,打亂了中國文化的結構秩序和穩(wěn)定狀態(tài),造成了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失重及感性上的痛苦。
再嘆一聲:我們老了,再去行社會文化的新的教化,太痛苦了,又不甘落伍,奈何?奈何?
愚公移山原文篇五
愚公移山
人物
愚公、愚公妻子、大兒子、二兒子、小兒子。時間
一個美麗的早晨。
地點
被太行、王屋兩座山阻擋的小山村里。
[幕啟:公雞在村頭報曉,村民們伴隨著雞鳴聲紛紛起了床。勤勞的愚公一家早早地起了床,在院里吃飯。
愚
公(剛喝完一口粥)唉!俺說這太行、王屋兩座山咋就這么礙事呢!咱得想個招兒解決它。(說完又接著喝粥)
大兒子(打了個飽嗝)爹呀!俺覺著吧,從太行山打個窟窿給它通到縣城,不就行了唄!
愚
公(有些生氣)你咋就這么笨呢!打個窟窿,那山還不得塌嘍!這沒有打通就壓死你嘍!
二兒子(邊吃著饃邊說)就是!大哥這辦法不行,依俺看來咱們修條山路,從這邊兒走上山頂,從山頂再下山到縣城,多方便呀!(得意地笑著)
小兒子
二哥這辦法也不咋地,咱聽聽老爹的吧!
愚
公(捋了捋胡須)咱們一起盡力把這兩座山給鏟平了,使這路直接通到豫州南邊兒,到達漢水兩岸,咋樣?(昂著頭有些得意)
眾
子
老爹這招高。⌒,就這么辦!
[這時愚公的妻子從灶房里出來了,聽見愚公談話。
愚公妻(半信半疑)老頭子!靠你這點兒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給削平嘍? 愚
公
咱家這么多人還怕鏟不平它,就算俺鏟不平,還有子孫唄。ㄈ齻兒子應和著點頭)
愚公妻(持懷疑態(tài)度)就算你給鏟平了,那挖出來的土石又放哪兒。浚ǹ粗薰,似乎以為愚公沒轍了)
[三個兒子和愚公商量了一會兒
眾
人
把它扔到渤海的邊兒上和隱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帶著三個兒子,鑿石頭挖土。用箕和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