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先秦諸子散文(精選5篇)

先秦諸子散文范文第1篇

關(guān)鍵詞:先秦;諸子散文;莊子;文體

一、《論語》

它主要記載孔子的語錄,也是一部說理散文,相傳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編纂而成!墩撜Z》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記錄了孔子的許多名言,它反映了孔子的仁愛思想。比如,“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边@是孔子對子產(chǎn)的評價,從這個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作為政治家的政治主張!睹献印芬粫膯柺,標志著先秦諸子散文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相比于《論語》,它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文章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雖然還是以語錄體為主,但是卻減少使用三言兩語式的獨白,它從簡明扼要的語錄發(fā)展成了長篇大論,并且其中許多語錄體散文已經(jīng)具備了專題論文的性質(zhì)。在先秦諸子散文文體的發(fā)展演變中,《墨子》是一部重要的作品。與《孟子》比較,它表現(xiàn)出由“對話”向“專論”過渡的特征!赌印犯髌霈F(xiàn)了簡潔的標題,這些標題都是文章的中心論點。不僅如此,這些文章的謀篇布局也層次分明。當然,有些文章的語錄體特征還是比較明顯的,但與之前的相比,它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圍繞中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莊子》

它在我國散文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下邊重點來談一下《莊子》。先秦諸子散文發(fā)展到《莊子》的時候,已經(jīng)變化很大了!肚f子》給人的感覺人可謂是耳目一新。從文體上來說,《墨子》雖然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由“對話”為主轉(zhuǎn)向“專論”,但仍有語錄體的成分在內(nèi)。而《莊子》已經(jīng)擺脫了語錄體的形式,進入了專題性論說文階段,它用寓言的形式組成文章,與之前的《論語》《孟子》《墨子》以及后來的《荀子》《韓非子》有很大的不同!肚f子》里的寓言,達百篇之多,《內(nèi)篇》有將近有神話幻想故事,也有借物寓言故事篇――寓言故事,這些寓言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它們往往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成一個整體,共同表達一個主題。如《養(yǎng)生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這段文字表達了全文的中心,總述了養(yǎng)生之道,提出了“緣督以為經(jīng)”的觀點。但是莊子卻沒有用客觀事實來論述,而是講了庖丁解牛等寓言故事。表面看來,這幾則寓言故事好像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實際上都是為論點而服務,說明了養(yǎng)生的關(guān)鍵在于“依乎天理”。正因為《莊子》主要是寓言故事,這樣就決定了它的論述方法不是運用邏輯推理,而是運用比喻及形象思維來論述觀點,在故事情節(jié)中表達深刻的哲理。如,莊子的代表作《逍遙游》:“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睆闹形覀兛梢钥闯,作者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沒有使用抽象概念,而是展開想象,選取了一系列具體事務開始描寫。其中“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等都可以看出《莊子》馳騁的想象。莊子對具體的形象進行描述,說明世間萬物雖然各不相同,有大小之分,長短之別,但是它們的存在和運行都是“有所待”的。如果只看淺層的話,《莊子》里的許多文章似乎有些模糊,但如果仔細品讀的話又覺得有法可循。許多學者對此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學者將《莊子》的篇章之法歸納成游龍式、故事式和議論式。其中游龍式體現(xiàn)了《莊子》的風格,它包括《內(nèi)篇》和外篇的《秋水》等。這些文章由很多寓言故事組成,用議論連綴成篇。這些議論仿佛沒有聯(lián)系,但是其實貫穿于一個主旨之中。從論說文的角度來說,《莊子》這種光中引線的做法雖然不太合適,但對于論說文的寫作來說也是一種獨特的風格,在我國散文史上是輝煌的一個篇章。

三、《荀子》和《韓非子》

這時,先秦諸子散文已經(jīng)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它在論述方式和論證方法上與《墨子》和《莊子》有很大的不同,代表著我國論說文體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成熟的階段,為后世的論說文體建立了楷模,同時它也標志著我國論說文體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

綜上所述,先秦諸子散文的發(fā)展脈絡大致為:語錄體―對問體―專論體。先秦諸子散文文體的類型很復雜,大致呈直線發(fā)展而分為三階段,但諸子文體的演變必然是多元的,因此,我們在研究先秦諸子散文的文體方面,必須呈批判性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趙輝.先秦諸子散文的“史”體性質(zhì)及淵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民社會科學版,2023(01).

[2]董芬芬.論對春秋辭令進行文體研究的依據(jù)和價值[J].甘肅社會科學,2009(06).

先秦諸子散文范文第2篇

【關(guān)鍵詞】先秦諸子散文;人文精神;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在《先秦諸子散文》的閱讀欣賞中,在注意語言知識積累運用的同時,教師也要高度重視學生高尚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高中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既包括精神的充實,情感的豐富與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讀寫聽說能力的養(yǎng)成。

《先秦諸子散文》這本選修教材的宗旨在通過先秦諸子論著的學習,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行,提高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熱愛,發(fā)展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

二、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首先,要明確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guān)懷,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guān)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xiàn)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guān)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在本課程中,我們主要是學習儒、道、墨、法四家的一些重要典籍,作為教師要深挖先哲們的思想核心,對這些思想精髓了如指掌,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引導。

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禮”。他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面是“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動都符合禮的規(guī)定。在今天《中學生守則》、《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就是我們中學生的“禮”。我們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行都符合今天的“禮”才是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愛”或“兼相愛”,即不分等級、遠近、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首先,道是宇宙中的終極存在,它創(chuàng)造了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逼浯,道是一種規(guī)律性的東西。老子確立這一核心,是為了給現(xiàn)實人生確立一種根本法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最終要取法的是道。

孟子的思想有三個鮮明的要點:一、是性善說。他認為,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常之心,這四者分別是仁、義、禮、智的發(fā)端,擴充這四端就足以保四海,否則不足以事父母。人性中其余更多的部分跟禽獸沒什么差別。美德就來源于這一點不同于禽獸的東西,所以,保持和發(fā)揚的功夫至關(guān)重要。講到這一點學生都覺得很經(jīng)典,都愿意把自己和禽獸區(qū)別開來。我經(jīng)常給學生滲透的一個美學觀點是:“世界上最美的美是羞澀之美。”如果一個人連羞澀都不懂,那么他和禽獸也沒什么區(qū)別了。二是民本思想,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年學生要把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聯(lián)系起來,再過幾年大學畢業(yè)不少同學都將走入社會,成為國家各條戰(zhàn)線建設(shè)的中堅力量,不少同學參加公務員考試,成為一方官員,要永遠記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永遠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愛民,民才愛你。三是提倡仁政,仁政的基礎(chǔ)是“不忍人之心”。他認為實行仁政就容易成就王業(yè),具體措施就是發(fā)展生產(chǎn)使百姓有足夠的財產(chǎn)養(yǎng)生送死,而后推行教育,向百姓申明孝悌等倫理規(guī)范,使他們養(yǎng)成善德。孟子還是我國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今天我們提倡構(gòu)建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和諧社區(qū)、和諧社會實際上就是緣于孟子的“人和”思想。怎樣才能達到人和呢?就社會成員個體來說,給人以愛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皭廴苏,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比巳嘶ゾ椿郏痪瓦_到人和的境界了嗎?人和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不斷賦予新的內(nèi)涵。中華民族是最講究和的民族。在全世界我們追求“和平”、講究的是“和平共處”;在夫妻關(guān)系上,我們追求的是“和諧”;在家人之間,我們追求的是“和睦”、做生意的時候,我們講究的是“和氣生財”、面對困難我們選擇“和衷共濟”!昂汀笨梢允刮覀兠褡鍛(zhàn)勝一切困難,具有強勁持久的發(fā)展力量。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應該認識到:一個不和的集體即使無限龐大,也像一盤散沙一樣軟弱。一個不和群的個人即使能力卓越,也往往有失敗的結(jié)局。

荀子有極強的人文意識。他強調(diào)人和動物的根本差異。他認為人的高貴之處,在于能依據(jù)禮義,組成有序的社會群體。其他萬物都無法做到這一點,這是人可以征服自然的根本原因。

莊子安時處順的思想,蘊含著靈魂在現(xiàn)實壓迫下的掙扎;其以無用為大用的思想,回應著把生命當作工具的價值觀對生命尊嚴和價值的戕害。

先秦諸子散文范文第3篇

關(guān)鍵詞: 先秦諸子選讀 選修課程 教學方式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shè)計了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與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先秦諸子選讀”是“文化論著研讀”系列中的一個模塊,它不是一般的知識型課程,其宗旨是通過向?qū)W生講授先秦諸子的一些經(jīng)典散文,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提高學生對我國文化傳統(tǒng)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熱愛,增強學生閱讀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養(yǎng)學生把握社會人生問題的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室和北京大學中文系編著的《先秦諸子選讀》為普通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之一,所選材料采自《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這七部經(jīng)典。先秦諸子活躍于春秋戰(zhàn)國這樣一個風云激蕩的歷史舞臺上,其時政治制度、經(jīng)濟制度、社會組織皆有根本的改變,社會迅速劇烈的變化孕育了種種瑰偉思想者。諸子百家爭鳴,他們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藝術(shù)成就的高度成功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泉,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教材選取了先秦諸子散文一些重要的篇章,分為七個單元,組成系列專題。這些專題包含著深刻的社會人生智慧,是各家思想和智慧的結(jié)晶,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啟發(fā)意義。如何利用好這些專題,完成“課標”所規(guī)定的目標,是擺在廣大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全新的課題。

選修課程是體現(xiàn)高中課程標準“共同基礎(chǔ),多樣選擇”這一理念的重要載體,是必修課程基礎(chǔ)上的拓展和提高,是學生自我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需要。比之于必修課程,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其鮮明的特征。因此,教學時應采取于必修課有別的方式方法。

一、體現(xiàn)專題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選修課都是專題學習,而選修課程的教科書也大都是一種專題式結(jié)構(gòu)!断惹刂T子選讀》選用的是儒、道、墨、法四家散文中重要的篇章,每個單元即為每家思想文化專題。我們也不必局限于此,根據(jù)單元內(nèi)選文內(nèi)容,還可自主組織新的學習專題。如:“孔子論學”“孔子論仁”“孟子論義與利”“《老子》中的矛盾觀”“《莊子》中的譬喻”“《韓非子》中的寓言”等。指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某方面思想內(nèi)涵,體會其精髓,寫作專題論文,進行專題辯論,積累含義深刻的名言警句,這樣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張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注重人文性

先秦諸子散文是各家及其成員思想的表現(xiàn),充滿了卓絕的智慧,他們都關(guān)注和思考著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提出了深刻的認識并為解決問題開出了方子。孔子針對現(xiàn)實社會秩序的紊亂及仁愛忠恕之心的缺失建立“禮”和“仁”的學說,孟子針對功利主義和君王暴政發(fā)出“仁義”“仁政”主張,墨子針對“虧人自利”的世風提出“相愛”“交相利”的思想,莊子“安時處順、以無用為大用、尊生”思想體現(xiàn)了對生命價值和尊嚴的尊重,對處于無路可走境遇人們的關(guān)懷……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材料,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然,諸子思想有些已不適應時展,如老莊的消極無為、順應天命,韓非子對人民的輕視等,教學中也應予以重視,可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讓學生展開討論,辨清真相,消除負面影響。

三、實現(xiàn)延伸性

選修課教學是以必修課為基礎(chǔ)的教學,要求應當更高一點。學生在必修課程以及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接觸過先秦諸子散文,但那是零星點滴的,《先秦諸子選讀》是專題課程,是對先秦諸子散文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它的容量大。教學中可以課內(nèi)外結(jié)合,處理文本前后貫通,精心整合,大膽取舍。教學節(jié)奏可適當加快,壓縮時間,為學生自主研習和探究留下更大的空間。在較為全面地領(lǐng)悟先秦諸子思想智慧的同時,注意與時代特點結(jié)合起來分析研究,欣賞總結(jié),交流論辯,在多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文化品位,提高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四、防止片面性

先秦諸子散文范文第4篇

[關(guān)鍵詞] 《晏子春敢》 “以人組事” “傳記之祖”

《晏子春秋》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間的作品,楊義先生說它的“命名很怪,‘晏子’是子書之名,‘春秋’是史書之名,來了一個子、史合壁的‘四不象’!盵1](p8)如果把它與先秦其它散文作一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上確實有自己的特點。

首先,《晏子春秋》和先秦諸子散文的區(qū)別十分明顯。諸子散文在闡述各自對自然、對社會的看法時,一般采用分析說理的形式,如要表現(xiàn)重民愛民,《孟子》是這樣說的:“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盵2](《離婁上》)。而《晏子春秋》在表述同樣的思想觀點時,卻是通過對晏子言行舉止的描繪表現(xiàn)出來的,如《諫下》第五章:“晏子使于魯,比其反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xiāng)有焉,國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復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枞铡裰匀眨骸皟鏊次遥糁?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終,喟然嘆而流涕。公就止之日:“夫子曷為至此?殆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晏子再拜!

另外,諸子散文都是某一學派的代表性著作,在表述其觀點的過程中,往往建立起完整的哲學體系,如《莊子》的哲學體系是以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為核心的,等萬物,齊生死,無是非,表達其追求具有超越性和超脫性的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晏子春秋》也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當代學者們多認為其思想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但這是通過對晏子言行的記述表達的。《晏子春秋》雖然有子書之名。但它的表現(xiàn)重心不在思辨哲理而在敘事寫人,這與先奏其它諸子有明顯不同。

其次,《晏子春秋》與先秦歷史散文也有不同。《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先秦歷史散文的取材傾向往往偏重于“祀與戒”等“國之大事”(《左傳?成公十三年》)!蛾套哟呵铩穭t不然,往往從日常政務或?qū)儆谏铑I(lǐng)域的小細節(jié)著筆。如從齊景公的飲酒、畋獵、衣狐裘不知天寒等事情中,寫晏子的態(tài)度、言辭和行為表現(xiàn)。

《晏子春秋》雖然與上述歷史散文有所不同,但它卻有史書的特點。它約略按照晏子侍齊靈公、莊公、景公的順序從其生前寫到死后,以這一真實過程構(gòu)成本書的基本時間框架,以景公、莊公、崔慶、粱丘據(jù)等歷史人物構(gòu)成晏子活動的具體背景,從晏子的政務外交、生活細節(jié)等多種活動中記敘晏子的言行,展示了晏子愛民尚賢、忠君愛國、清正篤行、機智幽默這一歷史人物形象。盡管它沒有《左傳》那樣明確精細的紀年,但基本上寫出了一個歷史人物的一生。這與先秦其它史書亦有明顯的不同。

綜上所述,《晏子春秋》有子書之名,卻無諸子的思辨性、哲理性,它是寫一個人的言行事跡;有史書之名,卻不像其它史書那樣記述軍國大事,而是從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一個個片段敘述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以人物的活動反映了歷史的變化。

《晏子春秋》該如何歸類呢?《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及《郡齋讀書志》、《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等公私史志目錄皆列諸子部,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認為“案《晏子)一書,由后人摭其軼事為之,雖無傳記之名,實傳記之祖也,舊列子部,今移入于此!比绾握J識《提要》的論斷呢?

韓愈的《張中丞傳后敘>、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狀》、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歸有光的《先妣事略》等被公認為傳記名篇,僅以《段太尉逸事狀》為倒看它所體現(xiàn)的傳記文的基本特點。

柳宗元為了寫《段太尉逸事狀》親自到段秀實曾經(jīng)任職的地方采訪,再以“言信行直”的刺史崔公提供的事實“復校無疑”,才正式寫定。

在人物的塑造上,首先,作者精心選取誅殺暴卒、賣馬市谷、拒收賄賂等最能表現(xiàn)人物個性特征的事件來刻劃人物。其次,作者寫尹少榮大罵焦令諶,諶“一夕,自恨死”。據(jù)舊注,焦在大歷八年還活著,這“自恨死”以合理的夸張?zhí)摌?gòu)反襯出段人格力量的偉大。再次,調(diào)動各種藝術(shù)手段塑造人物。段秀實誅殺暴卒,“唏一營大噪,盡甲”,矛盾激化,段秀實只身人營,勇服郭唏。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了段秀實大智大勇、為民解憂的良吏形象:作者將白孝德的畏于權(quán)勢與段秀實不畏權(quán)勢對比,以段秀實之“仁”與焦令諶之“暴”對比,人物個性更加鮮明,段太尉賣馬代農(nóng)償租的細節(jié),多側(cè)面展示了人物為官清廉、真心助人、施恩不圖報的性格:焦令諶杖擊饑民,段太尉見之“大泣日:乃我困汝!币匝孕袑懗隽硕涡銓嵳痼@、同情、自責等復雜心理。

另外,《段太尉逸事狀》寓論斷于敘事之中,褒貶分明,愛憎強烈,“言近而旨遠”,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述特點,其他傳記文同樣具有?梢,除了人物與人物事跡的真實性外,形象的鮮活生動、藝術(shù)手段的豐寓多彩、寄意的深切遙深,構(gòu)成了作為歷史與文學聯(lián)姻產(chǎn)物的傳記文學的基本特征。所以。傳記文學是藝術(shù)性地再現(xiàn)一個歷史人物生平或生平片段的文學樣式。《晏子春秋》是否符合這一基本特征呢?

晏子史有其人,《左傳》對晏子的19處記載有12篇與《晏子春秋》相同。就材料的取舍而言,論者認為它以“表現(xiàn)晏子的性格特征”[3]p245為自己的編撰標準,可是,書中的晏子“是晏子故事的作者和傳誦者擺脫歷史的摹寫和紀實,在歷史史實基礎(chǔ)上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盵4]所以,《墨子春秋》有明顯的想象和虛構(gòu)成分,如《雜上》第25章寫晏子御之妻的一節(jié),恐怕就是出于作者的“假之喉舌”:“二桃殺三士”、“晏子使楚”等就不能看作是信史。

就寫人手法而言,《雜上》第3章寫崔杼逼迫眾人發(fā)誓叛公室而順從自己。就是從人物與環(huán)境的矛盾沖突中揭示了晏子大智大勇的特點!蛾套哟呵>也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寫人!峨s上》第12章中的晏子與司馬穰苴,賢相與良將,互相襯托:齊景公與梁丘據(jù),昏君與佞臣也互相襯托。賢相良將與昏君佞臣又構(gòu)成對比,形象鮮明。《晏子春秋》也用言行寫人物心理。晏子接濟過北郭騷!瓣套右娨捎诰肮北黄瘸鲎,北郭騷僅以“夫子勉之矣”一語相送!瓣套由宪囂⒍鴩@日:嬰之亡豈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碑旉套印奥劚惫}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嘆日:‘嬰之亡,豈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5]p361前之嘆息含有失望、委曲、不被人理解等復雜心緒,后之嘆息更有意想不到、痛惜、自責、錯過知音等難言苦衷。

《晏子春秋》也同樣寄寓了編寫者對明君賢相忠臣義士美德懿行的呼喚,對昏君佞臣不恤民力濫施的貶斥,言近而旨遠,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性。

先秦諸子散文范文第5篇

在先秦文獻中,宋钘又被稱作宋子、宋脛、宋榮等,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其生卒年代,其生活背景和思想只散見于諸子書中。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將尹文與惠施、公孫龍并論為名家,將宋钘列為小說家,并說尹文“說齊宣王”,同時引劉向《別錄》:“與宋钘俱游稷下”。因此一般認為宋钘和尹文是同時代的人,宋钘長于尹文,且是尹文的老師。錢穆考證:“《孟子》書中有秦楚將權(quán)兵,孟子遇宋脛于石丘一節(jié)。張宗泰《孟子諸國年表》記曰:‘當孟子時,齊秦所爭惟魏。楚雖近秦,時方漸強盛,秦尚未敢與爭,惟梁襄王元年癸卯,有楚與五國共擊秦不勝之事,而獨與秦戰(zhàn),則在懷王十七年。孟子是年因燕叛去齊!睹献印肥瑁骸鹚蔚亍瑒t孟子去齊之宋而遇脛也。閻若璩云‘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稷下學士復盛,孟子當與宋脛有雅,故邂逅石丘,呼以先生!故稀墩x》則謂:‘脛蓋年長于孟子,固孟子以先生稱之,而自稱名。’”郭沫若也認為“宋钘、尹文都是齊國稷下學士,以年輩而言,宋钘在先,宋钘在《孟子》書中作宋脛,孟子稱之為‘先生’而自稱本名為‘軻’,足見宋長于孟,至少亦必上下年紀……大率宋、尹是師弟關(guān)系。宋在齊當在威王與宣王時代,尹則當在宣王與滑王時代!惫舾鶕(jù)孟子稱宋脛為“先生”而認定宋脛長于孟子,其實不然!跋壬允丘⑾聦W士先輩之統(tǒng)稱,孟子亦謙敬其人,故自稱名為謙耳!备鶕(jù)先秦文獻的記載,《荀子》《莊子》諸書中都提到過宋钘,我們只能姑且認定其生活年代當在齊威王與宣王之時,至于與尹文是什么關(guān)系,由于諸子書經(jīng)常只提宋钘而少有尹文,筆者認為,宋钘的思想與尹文并沒有什么師承關(guān)系,只是在班固對他們劃分派別后,學者們便陷于班固的圈子而不能自拔。下面我們便從其思想特征人手進行分析。

二、宋钘的思想特征

宋钘是稷下學宮的學士,齊國威王和宣王二世,為振興齊國,招攬?zhí)煜氯瞬,設(shè)立稷下學宮,一時間,齊國成為列國人才聚集的地方。稷下學宮成立之初,齊國便為居于學宮的學者們“設(shè)大夫之號”,即雖然沒有大夫的正式職務,沒有通常的政治權(quán)力,卻給與他們相應的稱號和地位,在經(jīng)濟上享有同等的優(yōu)待。在這個學術(shù)的天堂,來自各地的學者可以自由著書立說,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可以反復爭辯,出現(xiàn)了“各著書盲治亂”的氛圍。各派學者之間,同一學派之內(nèi),先生與先生之間,先生與學生之間,都在不斷進行論爭,其結(jié)果便如《史記集解》引劉向《別錄》所說“勝者不失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正是在這樣的學術(shù)氛圍中,誕生了宋{開的融合各家的學術(shù)思想。

宋研的思想與尹文稱為“宋尹學派”,散見于《韓非子》、《荀子》、《莊子》、《呂氏春秋》當中。劃分他們所屬的學派,歷來受到學者們的爭論,基本上有三種看法:其一,名家和小說家。班固首開先河,在班固那里,名家和小說家的評議較為接近!稘h書·藝文志》稱小說家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名家為“名家者流,大率取譬相喻,務在眾曉”。真正涉及名家的觀點,由于其所存“宋子十七篇”皆散軼,學者對這種看法評論較少;其二,墨家說!盾髯印芬阅运舞棽⒎Q,陶潛《圣賢群輔助錄》認為宋釬尹文為“三墨”之一,俞正燮《癸巳類稿·墨學論》亦以宋钘為墨徒;其三,道家說。班固《漢書·藝文志》云:“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睂W者大多持此觀點。

歷代學者根據(jù)先秦諸子書,把宋钘的思想劃分為不同的學派,雖各有所本,但考察了相關(guān)的文獻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當時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得很多的思想家都兼具幾種思想。作為當時重要的一支,宋钘的思想和著作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消亡了。目前了解宋钘的思想只能從《韓非子》、《莊子》、《荀子》及中國古代的其他文本中得知。宋钘的思想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吸收和發(fā)揮了墨家的思想!盾髯印穼⒛耘c宋钘并稱!肚f子·天下》篇說:“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余人,不歧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shù)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聞其風而悅之。”“見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寢兵,救世之戰(zhàn),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故日上下見厭而強見也。”宋钘認為,只有破除“見侮不辱”,以情為欲的偏見,才能認識事務的真相,并提出了“以禁攻寢兵為外,以寡淺為內(nèi)”的保持社會安定和提高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原則!八麄兞D從主觀上清楚榮辱、美惠的界線,要求做到‘定乎內(nèi)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雖然被辱,但不以為恥辱,這樣就不會互相爭斗,能夠‘救民之斗’,便可以使天下安分了。宋尹學派‘以寡為內(nèi)’,當受到儒家安貧樂道和墨家功利刻苦精神的影響,而其‘以禁攻寢兵為外’則是明顯對墨家‘非攻’的繼承!彼舞椀倪@種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爭頻仍,人們的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狀況引起思想家們的反思,各家提出各種政治主張時,都不忘把這個最需解決的問題放在首位。宋钘反對戰(zhàn)爭,不止一次提到!睹献印じ孀酉隆份d:宋脛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之何?”曰:“吾聞秦楚構(gòu)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曰:“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所指。說之將如何?”曰:“我將言其不利也!痹谶@里,我們看到,宋钘的思想包含了墨家的反對戰(zhàn)爭,以天下為大利的思想,美國學者史華茲評論到“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墨家的思想,暗示了新型的激進行動主義的模式,連在《墨子》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模式。宋釬準備繞過政治機構(gòu)而直接訴諸‘心靈中擁有這些目標的人民,他們走遍了整個世界,試圖說服那些處于上位的人,教育那些處于下位的人;并且,盡管這個世界拒絕傾聽他們,他們也不會放棄行動,仍然強迫其他的人接近他們’(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故日上下見厭而強見也)”。

摘要:關(guān)于先秦諸子所屬派別的劃分,自古以來就存在分歧。宋钘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他生活的年代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威王或齊宣王時代,通過對文獻資料的考證和總結(jié)前人的研究成果,宋钘既吸收和發(fā)揮了墨家的思想,又接納了道家的學說,這體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思想博采眾說的特征。

關(guān)鍵詞:宋钘學術(shù)派別派別劃分墨家思想道家學說

先秦諸子研究一直是古今中外學者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對諸子生卒年代、思想和派別劃分的探討。先秦諸子派別的劃分首推劉歆《七略》中的《諸子略》,班固《漢書·藝文志》中的《六藝略》。自此以后,學者思想的派別劃分成為官修史書的慣例。這種做法有助于后人了解各個時期的不同思想體系和某一時期社會的主流思想,但是思想派別的劃分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宋钘及其思想的研究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一、宋钘的生活年代

在先秦文獻中,宋钘又被稱作宋子、宋脛、宋榮等,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其生卒年代,其生活背景和思想只散見于諸子書中。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將尹文與惠施、公孫龍并論為名家,將宋钘列為小說家,并說尹文“說齊宣王”,同時引劉向《別錄》:“與宋钘俱游稷下”。因此一般認為宋钘和尹文是同時代的人,宋钘長于尹文,且是尹文的老師。錢穆考證:“《孟子》書中有秦楚將權(quán)兵,孟子遇宋脛于石丘一節(jié)。張宗泰《孟子諸國年表》記曰:‘當孟子時,齊秦所爭惟魏。楚雖近秦,時方漸強盛,秦尚未敢與爭,惟梁襄王元年癸卯,有楚與五國共擊秦不勝之事,而獨與秦戰(zhàn),則在懷王十七年。孟子是年因燕叛去齊。’《孟子》疏:‘石丘宋地’,則孟子去齊之宋而遇脛也。閻若璩云‘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稷下學士復盛,孟子當與宋脛有雅,故邂逅石丘,呼以先生。’焦氏《正義》則謂:‘脛蓋年長于孟子,固孟子以先生稱之,而自稱名!惫粢舱J為“宋钘、尹文都是齊國稷下學士,以年輩而言,宋钘在先,宋钘在《孟子》書中作宋脛,孟子稱之為‘先生’而自稱本名為‘軻’,足見宋長于孟,至少亦必上下年紀……大率宋、尹是師弟關(guān)系。宋在齊當在威王與宣王時代,尹則當在宣王與滑王時代!惫舾鶕(jù)孟子稱宋脛為“先生”而認定宋脛長于孟子,其實不然!跋壬允丘⑾聦W士先輩之統(tǒng)稱,孟子亦謙敬其人,故自稱名為謙耳!备鶕(jù)先秦文獻的記載,《荀子》《莊子》諸書中都提到過宋钘,我們只能姑且認定其生活年代當在齊威王與宣王之時,至于與尹文是什么關(guān)系,由于諸子書經(jīng)常只提宋钘而少有尹文,筆者認為,宋钘的思想與尹文并沒有什么師承關(guān)系,只是在班固對他們劃分派別后,學者們便陷于班固的圈子而不能自拔。下面我們便從其思想特征人手進行分析。

二、宋钘的思想特征

宋钘是稷下學宮的學士,齊國威王和宣王二世,為振興齊國,招攬?zhí)煜氯瞬牛O(shè)立稷下學宮,一時間,齊國成為列國人才聚集的地方。稷下學宮成立之初,齊國便為居于學宮的學者們“設(shè)大夫之號”,即雖然沒有大夫的正式職務,沒有通常的政治權(quán)力,卻給與他們相應的稱號和地位,在經(jīng)濟上享有同等的優(yōu)待。在這個學術(shù)的天堂,來自各地的學者可以自由著書立說,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可以反復爭辯,出現(xiàn)了“各著書盲治亂”的氛圍。各派學者之間,同一學派之內(nèi),先生與先生之間,先生與學生之間,都在不斷進行論爭,其結(jié)果便如《史記集解》引劉向《別錄》所說“勝者不失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正是在這樣的學術(shù)氛圍中,誕生了宋{開的融合各家的學術(shù)思想。

宋研的思想與尹文稱為“宋尹學派”,散見于《韓非子》、《荀子》、《莊子》、《呂氏春秋》當中。劃分他們所屬的學派,歷來受到學者們的爭論,基本上有三種看法:其一,名家和小說家。班固首開先河,在班固那里,名家和小說家的評議較為接近!稘h書·藝文志》稱小說家為“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名家為“名家者流,大率取譬相喻,務在眾曉”。真正涉及名家的觀點,由于其所存“宋子十七篇”皆散軼,學者對這種看法評論較少;其二,墨家說!盾髯印芬阅运舞棽⒎Q,陶潛《圣賢群輔助錄》認為宋釬尹文為“三墨”之一,俞正燮《癸巳類稿·墨學論》亦以宋钘為墨徒;其三,道家說。班固《漢書·藝文志》云:“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睂W者大多持此觀點。

歷代學者根據(jù)先秦諸子書,把宋钘的思想劃分為不同的學派,雖各有所本,但考察了相關(guān)的文獻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當時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得很多的思想家都兼具幾種思想。作為當時重要的一支,宋钘的思想和著作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消亡了。目前了解宋钘的思想只能從《韓非子》、《莊子》、《荀子》及中國古代的其他文本中得知。宋钘的思想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吸收和發(fā)揮了墨家的思想。《荀子》將墨翟與宋钘并稱!肚f子·天下》篇說:“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余人,不歧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shù)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聞其風而悅之。”“見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寢兵,救世之戰(zhàn),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故日上下見厭而強見也!彼舞椪J為,只有破除“見侮不辱”,以情為欲的偏見,才能認識事務的真相,并提出了“以禁攻寢兵為外,以寡淺為內(nèi)”的保持社會安定和提高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原則!八麄兞D從主觀上清楚榮辱、美惠的界線,要求做到‘定乎內(nèi)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雖然被辱,但不以為恥辱,這樣就不會互相爭斗,能夠‘救民之斗’,便可以使天下安分了。宋尹學派‘以寡為內(nèi)’,當受到儒家安貧樂道和墨家功利刻苦精神的影響,而其‘以禁攻寢兵為外’則是明顯對墨家‘非攻’的繼承。”宋钘的這種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爭頻仍,人們的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狀況引起思想家們的反思,各家提出各種政治主張時,都不忘把這個最需解決的問題放在首位。宋钘反對戰(zhàn)爭,不止一次提到!睹献印じ孀酉隆份d:宋脛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之何?”曰:“吾聞秦楚構(gòu)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痹唬骸拜V也請無問其詳,愿聞所指。說之將如何?”曰:“我將言其不利也!痹谶@里,我們看到,宋钘的思想包含了墨家的反對戰(zhàn)爭,以天下為大利的思想,美國學者史華茲評論到“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墨家的思想,暗示了新型的激進行動主義的模式,連在《墨子》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模式。宋釬準備繞過政治機構(gòu)而直接訴諸‘心靈中擁有這些目標的人民,他們走遍了整個世界,試圖說服那些處于上位的人,教育那些處于下位的人;并且,盡管這個世界拒絕傾聽他們,他們也不會放棄行動,仍然強迫其他的人接近他們’(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故日上下見厭而強見也)”。

第二,接納了道家的學說!盾髯印分T篇中載:“子宋子日:人之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子宋子曰:明見侮不辱,使人不斗”,“宋子有見于少,無見于多!痹凇俄n非子·顯學篇》中韓非子說:“宋榮子之議設(shè)不斗爭,取不隨仇,不羞囹囫,見侮不辱,世主以為寬而禮之。”另外在《莊子·天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各篇中論及的宋钘的思想與道家《老子》中的“少私寡欲,絕學無憂”、“小則得,多則損”、“為道日損”等思想接近。宋钘主張以“寬”“恕”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總原則,“設(shè)不爭斗,取不隨仇”。為了達到利天下的目的,在內(nèi)心修養(yǎng)方面,他提倡“以寡淺為內(nèi)”,認為人類的本性就是欲寡而不欲多,“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五升之飯足矣”!盾髯印放u他是“有見于少,無見于多”,并說“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即知道人應該少私寡欲,但不知滿足人的合理欲求!盾髯印分刑岬降年P(guān)于宋钘的一些言論,一直是學者們研究宋钘的重要文本,我們可以看出,宋钘思想中諸多的道家思想成分。本杰明·史華茲評論到:“他們包含著這個世界強加給他們的一切侮辱和謾罵,因為他們心里知道,這些侮辱并不能玷污他們真正的尊嚴,儒家式的君子就不能獲得這種程度的寧靜,因為他們必須為他的人格尊嚴所受到的冒犯而焦慮,這是由于‘禮’的整個結(jié)構(gòu)取決于對君子人格的保持。孔子也許會對人們并不理解他這一事實保持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然而,作為一位君子,他不能對他的人格受到侮辱無動于衷。然而,宋钘卻能避免一切憤怒與好戰(zhàn)之心。因而,在他內(nèi)在的對于世界的冷漠無情中,他的確和老子及莊子一樣具有深刻的精神獨立性!

綜合《荀子》、《莊子》、《韓非子》諸書,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宋钘言論的評論和引用,既包含了墨家的思想,又包含了道家的思想甚至還有儒家的思想,這給后人透露了一個信息,在“百家爭鳴”時代,各種思想之間是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錢穆在《宋钘考》一文中曾說:“余嘗謂黃老起于晚周,興于齊,又謂道源于墨。若宋子,宗墨氏之風,設(shè)教稷下,其殆黃老道德之開先耶?”另外,郭沫若把《管子》中的《心術(shù)》、《內(nèi)業(yè)》、《白心》和《樞言》歸于宋钘和尹文的遺著,并說明其中包含的道家思想。我們知道,《管子》一書是雜糅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的思想,在這本兼收并蓄的書中,“我感覺著我是把先秦諸子中的一個重要的學派發(fā)現(xiàn)了,有了這一發(fā)現(xiàn),就如像重新找到了一節(jié)脫了節(jié)的連環(huán)扣一樣,道家本身的發(fā)展,以及它和儒墨兩間的相互關(guān)系,才容易求得出他們的條貫,宋钘這一派,無疑是戰(zhàn)國時代得道家學派的前驅(qū),而它的主要動向是調(diào)和儒墨。”

三、結(jié)論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