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
《大學》翻譯及原文1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 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 上自國家元首,下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 能的!
【注釋】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按髮W”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學,學 習倫理、**、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钡馈暗谋玖x是 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古代哲學、**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5)得:收獲。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
。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9) 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10)庶人:指*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 的卻加以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大學》翻譯及原文2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2),當其可之謂時(3),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4),相觀而善之謂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6);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7);燕辟廢其學(8)。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牽(10),強而弗抑(11),開而弗達(12)。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注釋]
①本節(jié)選自《學記》。②豫:同“預”,預防。③可:適當。時:及時。(4)陵:超過。節(jié):限度。孫:同“遜”,順。(5)摩;觀摩。(6)捍(han)格:抵觸。勝:克服。(7)燕朋: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8)燕辟:輕慢邪辟的言行。(9)喻:啟發(fā)誘導。(10)道:同“導”,引導。牽;強拉。(11)強(qiang):勉勵。抑:**。(12)開:啟發(fā)。達:通達。
《大學》翻譯及原文3
大學·**原文及翻譯
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⑤,百姓安樂。夫**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翻譯:
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剛剛*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內(nèi)心仍舊不滿足,不停地向民間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東討西伐,用盡兵力隨意發(fā)動戰(zhàn)爭,老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導致了**。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勤懇不息,只是希望不想東征西討,不貪美女珍玩,使天下**無事。于是就能不興起徭役,年年莊稼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那么枝繁葉茂。帝王能不想東征西討,不貪美女珍玩,百姓怎么會不安居樂業(yè)呢?”
注釋
1、*:*定
2、煬帝:即***,是隋朝末代**楊廣的謚號。
3、猶:仍舊。
4、征求:這里指搜刮。
5、已:停止。
6、窮:用盡。
7、不堪:不能忍受。
8、遂:就
9、目:親眼
10、夙夜:早晚
11、孜孜:勤懇不息
12、清凈:指不想東征西討,不貪美女珍寶。
13、豐稔(rěn):莊稼豐收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閱讀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1)
——《大學》第九章原文及翻譯3篇
《大學》第九章原文及翻譯1
原文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注釋
①之:即“于”,對于。辟:偏頗,偏向。
、诎я妫和,憐憫。
、郯,驕做。惰:怠慢。
、艽T:大,肥壯。
譯文
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yǎng)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yōu)點。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這就是不修養(yǎng)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簡介: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jīng)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jīng)、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安邦的“大學”。小學即:“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按髮W”是大人之學,古人十五歲入學,學習倫理、**和哲學等“窮理正心,修禮治人”的學問,實則是學習如何參與國家**。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jīng)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于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大學》寄托了古人內(nèi)圣外王的理想。
文中所引的康誥、帝典和大甲等文中的內(nèi)容基本非用其本意,體現(xiàn)了先秦人引用他文時“斷章取義”的特點。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2)
——大學之法翻譯及原文3篇
大學之法翻譯及原文1
大學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fā)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預先防備;在適當?shù)臅r候加以教導,叫做合乎時宜,不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導,叫做順應;使學生相互觀摩而得到好處,叫做切磋。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事情發(fā)生以后才禁止,就會遇到障礙而難以克服;過了適當時機才去學習,雖然勤勉努力,也難以有成就;雜亂施教而不按順序?qū)W習,就會使學生頭腦混亂而無法補救;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商量,就會孤陋寡聞;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會使人違背師長的.教導;輕慢邪僻的言行會使學生荒廢學業(yè)。這六點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獲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別人的老師。所以君子教育和誘導學生,靠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服從,是勉勵而不是**,是啟發(fā)而不是全部講解。引導而不是強迫,就會使師生關(guān)系**;勉勵而不是**,學習就容易成功;啟發(fā)而不是全部講解,學生就會善于思考。能使師生關(guān)系**,使學習容易成功,使學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說是善于誘導了。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3)
——大學節(jié)選翻譯及原文3篇
大學節(jié)選翻譯及原文1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詩云:“贍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澗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比缜腥绱枵撸缹W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澗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則,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于戲!前王不忘!本淤t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康誥曰:“克明德!贝蠹自唬骸邦櫴翘熘髅!钡鄣湓唬骸翱嗣骶隆!苯宰悦饕。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笨嫡a曰:“作新民。”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詩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詩云:“綿蠻黃鳥,止于丘隅!弊釉唬骸坝谥,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睘槿司褂谌,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嫡a曰:“如保赤子!毙恼\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賁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币似浼胰硕罂梢越虈恕T娫疲骸耙诵忠说。”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逼錇楦缸有值茏惴ǎ竺穹ㄖ。此謂**在齊其家。
所謂*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挈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裰鶒簮褐,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庇袊卟豢梢圆簧,辟則為天下戮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散,財散*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本朔冈唬骸巴鋈藷o以為寶,仁親為寶!鼻厥脑唬骸叭粲幸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家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4)
——賣炭翁原文及翻譯3篇
賣炭翁原文及翻譯1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原文及翻譯2
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元和初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但是,《賣炭翁》的意義,遠不止于對宮市的揭露。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地描繪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讀著這首詩,我們所看到的決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仿佛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漁的、織布的人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們雖然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但也各自帶著勞苦生活的標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損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顿u炭翁》這首詩不但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即使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中心思想 全詩通過賣炭翁辛勞燒炭、艱難運炭上市、炭被宮使掠奪的悲慘經(jīng)過。借賣炭翁的不幸遭遇,為百姓鳴不*,用賣炭翁的形象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擊中唐的弊政之一“宮市”,以及**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賣炭翁原文及翻譯3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剝削階級肆意剝削的現(xiàn)實,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同時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5)
——《揚州慢》原文及翻譯3篇
《揚州慢》原文及翻譯1
出處或作者:姜夔
淳熙丙辛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慢》原文及翻譯2
淳熙丙辛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序)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經(jīng)過春風吹遍了揚州十里,都是薺菜麥子一派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入黃昏,凄涼的畫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出深厚的感情。***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6)
——《牧童》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牧童》原文及翻譯賞析1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xù)續(xù)悠揚的笛聲。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注釋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鋪:鋪開。
橫野:遼闊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來遮風擋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xiàn)在詩人的視野里的;寫出了農(nóng)家田園生活的恬靜,也體現(xiàn)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勞,是一首贊美勞動的短曲。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讀者的心靈感到安寧。
“草鋪橫野六七里“描述了視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一個“鋪”字,表現(xiàn)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緩舒服的感覺。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
“笛弄晚風三四聲!泵枋隽寺犛X上的感受,側(cè)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xù)、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笛聲的悠揚悅耳,反映出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后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具有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shù)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xiāng)村傍晚的靜寂。
“歸來飽飯黃昏后”,詩人筆鋒一轉(zhuǎn),開始直接描寫牧童,牧童吃飽了飯,已經(jīng)是黃昏之后了。
“不脫蓑衣臥月明”描寫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詩人沒有描寫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賞月色。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牧童》一詩,不僅讓讀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讀者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松。該詩反映了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向往。詩中盡道牧童生活的閑逸與舒適。此詩委婉勸說鐘傅趁早離開那爾虞我詐、角名競利的官場,回歸田園,過牧童那樣無欲無求的生活。在此詩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現(xiàn)為迷失在宦途中的鐘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詩語言樸直清新,明白如話,表現(xiàn)出一種“由工入微,不犯痕跡”的'精湛功夫。
創(chuàng)作背景
鐘傅在鎮(zhèn)守*涼(今甘肅省*涼縣)的時候,曾經(jīng)與一位道士閑游,看見一個牧童牽著一頭大黃牛來到院子里。道人說此牧童會作詩,鐘傅不信。牧童應道人之請,即興作下此詩。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7)
——《玄鳥》原文及翻譯3篇
《玄鳥》原文及翻譯1
原文
《玄鳥》
先秦:佚名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譯文
天命玄鳥降人間,簡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廣又寬。當時天帝命成湯,征伐天下安四邊。
昭告部落各首領,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后繼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孫武丁最稱賢。武丁確是好裔孫,成湯遺業(yè)能承擔。
龍旗大車有十乘,貢獻糧食常載滿。國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處得**。
開拓疆域達四海,四夷小國來朝拜,車水馬龍各爭先。景山外圍黃河繞,殷受天命人稱善,百樣福祿都占全。
注釋
玄鳥:黑色燕子。傳說有娀氏之女簡狄吞燕卵而懷孕生契,契建商。
商:指商的始祖契。
宅:居住。芒芒:同“茫茫”,廣大的樣子。
古:從前。帝:天帝,上帝。武湯:即成湯,湯號曰武。
正(zhēng):同“征”。又,修正疆域。
方:遍,普。后:上古稱君主,此指各部落的酋長首領(諸侯)。
奄:擁有。
九有:九州。傳說禹劃天下為九州。有,“域”的借字,疆域。
先后:指先君,**。
命:天命。殆:通“怠”,懈怠。
武。杭匆蟾咦,湯的后代。
武王:即武湯,成湯。勝:勝任。
旂(qí):古時一種旗幟,上畫龍形,竿頭系銅鈴。
乘(shèng):四馬一車為乘。
糦(xī):同“饎”,酒食。賓語前置,“大糦”作“承”的前置賓語。承,捧,進獻。
邦畿(jī):封畿,疆界。
止:停留,居住。
肇域四海:始擁有四海之疆域。四海,《爾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為“四海”。或釋“肇”為“兆”,兆域,即疆域。開辟疆域以至于四海。
來假(gé):來朝。假,通“格”,到達。
祁祁:紛雜眾多之貌。
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稱亳,為商之都城所在。景:廣大。員:幅員。
咸宜:謂人們都認為適宜。
百祿:多福。
何(hè):通“荷”,承受,承擔。
鑒賞
這是殷商后代宋國祭祀其祖先武丁的樂歌!睹娦颉吩疲骸啊缎B》,祀高宗也!编嵐{云:“祀當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孫之孫也。有雊雉之異,又懼而修德,殷道復興,故亦表顯之,號為高宗云。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廟,歌是詩焉!编嵭囊馑际恰睹颉匪f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講到的“雊雉之異”,據(jù)《史記·殷本紀》記載,是這么一回事:“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雊)。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據(jù)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鳥為圖騰的民族,“雊雉之異”的傳說與“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不無相關(guān)。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則是關(guān)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貴的早期文獻資料。傳說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妒酚洝ひ蟊炯o》:“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诵性,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鄙瞎诺浼袑Υ藗髡f有相當多的記載!冻o·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P鳥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辭·**》:“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詒,如何喜?”《呂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嗌嗌。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fā)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贝送馊纭短*御覽》卷八二引《尚書中候》,《史記·三代世表》褚少孫補引《詩含神霧》等緯書也記錄了這同一傳說。更有意思的是:傳世的晚商青銅器《玄鳥婦壺》上有“玄鳥婦”三字合書的銘文,其含義表明作此壺者系以玄鳥為圖騰的婦人。玄鳥是商部族的崇拜圖騰,“天命玄鳥”的傳說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話。從文化人類學角度審視這一神話,可發(fā)現(xiàn)它作為一種原型,有其典型意義。有關(guān)鳥卵生子的傳說長期流傳于東北地區(qū),如《論衡·吉驗》:“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對曰:‘有氣大如雞子,從天而下,我故有娠!肚逄嫖**實錄》:“長白山,……有神鵲銜一朱果置佛古倫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备啕惱羁鼧O《李相國文集》中亦有鳥卵生子的傳說,與《魏書·高句麗傳》所記之事略同。而據(jù)***考證,商部族正是發(fā)跡于東北渤海地區(qū)。
由此可見,所謂的“雊雉之異”是為了顯示高宗武丁的中興而造出的神話,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鳥圖騰信仰。商至盤庚而遷殷,發(fā)展興旺,政局穩(wěn)定。盤庚死后,傳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傳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其時殷道又衰,小乙之子武丁立,用傅說為相,伐鬼方、大彭、豕韋,修政立德,終使國家大治。詩云:“龍旂十乘,大糦是乘!编嵭{曰:“交龍為旗,高宗之孫子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無所不勝服。乃有諸侯建龍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進之者,亦言得諸侯之歡心。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國與?”中原部族建立聯(lián)盟后,統(tǒng)以龍為標志,“龍以建旗”。商族在東北興起后,南下黃河流域,進而**諸夏。高宗武丁時,中原各部族以車載稻米進貢。詩云:“四海來假,來假祁祁”,則不但是中原諸夏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邊民族也紛紛進貢朝見。武丁功業(yè)之隆,于此可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殷商后代宋國祭祀其祖先武丁的樂歌。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8)
——《高唐賦》原文及翻譯3篇
《高唐賦》原文及翻譯1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蓖踉唬骸昂沃^朝云?”玉曰:“昔者**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跻蛐抑。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蓖踉唬骸肮讶朔浇窨梢杂魏?”玉曰:“可!蓖踉唬骸捌浜稳缫?”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ィ豢煞Q論!蓖踉唬骸霸嚍楣讶速x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⒈蛸,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zhàn)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jīng),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v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上至觀側(cè),地蓋底*;嗦埽疾萘_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絃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diào)謳,令人惏悽,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fā),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fā)。何節(jié)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風起云止,千里而逝。蓋發(fā)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9)
——勸農(nóng)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勸農(nóng)原文翻譯及賞析1
勸農(nóng)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靡因。
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其二
哲人伊何?時維后稷。
贍之伊何?實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穡。
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
卉木繁榮,和風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
桑婦宵興,農(nóng)夫野宿。
其四
氣節(jié)易過,和澤難久。
冀缺攜儷,沮溺結(jié)耦。
相彼賢達,猶勤隴畝。
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其五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宴安自逸,歲暮奚冀!
儋石不儲,饑寒交至。
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其六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
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
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古詩簡介
《勸農(nóng)》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潛的詩作。此詩勸勉人們重視和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共分六章:第一章寫上古先民的樸素生活;第二章寫古代圣君賢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勞動;第三章寫古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繁榮景象和勞作者勤苦而自逸的生活;第四章寫即使賢達之人也勤作于農(nóng)田之中,眾人更不可游手好閑;第五章旨在勸勤勉而戒懶惰;第六章說孔子、董仲舒專心學業(yè),不事農(nóng)耕的行為高不可攀,借以批評那些既不勞作又不進德修業(yè)的人。
翻譯/譯文
悠悠遙遠上古時,當初人類之先民;逍遙自在衣食足,襟懷樸素含性真。
狡詐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匱成艱辛。誰能供給使充裕?全靠賢達之哲人。
聰明賢人知為誰?是為農(nóng)圣曰后稷。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種谷米。
舜帝親自耕壟畝,大禹亦曾事農(nóng)藝。周代典籍早記載,八政排列食第一。
先民和樂美德崇,田園禾稼郁蔥蔥;ú輼淠窘悦,于時清*送和風。
男男女女趁農(nóng)時,你追我趕忙不停。養(yǎng)蠶農(nóng)婦夜半起,農(nóng)夫耕作宿田中。
時令節(jié)氣去匆匆,和風澤雨難留停。冀缺夫婦同勞作,長沮桀溺結(jié)伴耕。
看看這些賢達者,猶能辛勤在田壟。何況我等*常輩,焉能縮手入袖中。
人生在世須勤奮,勤奮衣食不乏匱。貪圖享樂自安逸,歲暮生計難維系。
家中若無儲備糧,饑餓寒冷交相至。看看身邊辛勤者,內(nèi)心怎能不羞愧!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視樊須問耕田。董氏仲舒樂琴書,三載不曾踐田園。
若能超脫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賢;怎敢對之不恭敬,當頌禮贊美德全。
注釋
。1)勸農(nóng):勉勵人們依據(jù)季節(jié),重視及時耕作。勸農(nóng),這是漢代之來地方**的職責。西漢司馬遷《史記·文帝紀》:“其于勸農(nóng)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晉代更是上級考察地方**政績的一項首要內(nèi)容。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職官志》:“郡國及縣,農(nóng)月皆隨所領戶多少為差,散吏為勸農(nóng)!**束皙《勸農(nóng)賦》:“惟百里之置吏,和區(qū)別有異曹;考治民之賤職,美莫當乎勸農(nóng)!
。2)“悠悠”:遙遠,久遠。
。3)“厥初”句:最初時代(即“原始社會”)的先民。厥:其。生民:人民。春秋《詩經(jīng)·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實維姜嫄。”
。4)“傲然”句:傲:游戲,閑游,驕傲。自足:指衣食自給,豐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態(tài)。此句說,既然衣食自給,并且有自知之明,別無他求,便能堅強驕傲、逍遙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這是魏晉南北朝知識分子的一種人格理念與品德標準。**石祟《歸思引序》:“傲然有凌云之操!
(5)“抱樸”句:抱樸:襟懷質(zhì)樸、樸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虛偽。春秋李聃《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睉(zhàn)國河上公注:“見素者當抱樸守真,不尚文飾!碑敶婿短諟Y明集箋注》:“又,《老子》第三十二章:‘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痹婿短諟Y明集箋注》:“(戰(zhàn)國莊周《莊子·漁父》:‘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之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适ト朔ㄌ熨F真,不拘于俗!肚f子·秋水》:‘無以人滅天,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為反其真!瘻Y明認為上古生民保有人之樸素與真淳,最為可貴。”抱樸含真也是東晉士人的一種普遍的精神追求。謝靈運《過白岸亭》:“未若長疎散,萬事恒抱樸。”
。6)“智巧”句:智:智慧。巧:技藝高明、精巧。戰(zhàn)國莊周《莊子·天道》:“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敝乔桑簷C謀與巧詐。此處與上句的“樸”、“真”相對而言。戰(zhàn)國韓非子《韓非子·揚權(quán)》:“圣人之道,去智與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蹦铣畏稌稀兑菝駛髡摗罚骸叭欢s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qū)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唐李善注引《淮南子》:“古之人同氣于天地,與一世而優(yōu)游,及偽之生,飾智以驚愚,設詐以巧上。”智巧既萌:春秋李聃《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薄独献印返谑耪拢骸敖^圣棄智,民利百倍!薄敖^圣棄利,盜賊無有!
(7)“資待”句:資:本義錢財。戰(zhàn)國《易·旅》:“懷其資!弊鲃釉~用,轉(zhuǎn)義為:資給,給濟。戰(zhàn)國韓非子《韓非子·說疑》:“資之以幣帛!贝盒枰,需求。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不待告。”注:“須也!辟Y待:供給需求賴的生活資料。靡,mǐ,無,沒有。西周《爾雅》:“靡,無也!贝呵铩对姟ば⊙拧げ赊薄罚骸懊沂颐壹。”靡因:無來由,即沒有生活來源,沒有依靠。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智巧既萌,資待靡因:意謂上古生民抱樸含真之時,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廣用奢,反而無從供給矣!
(8)“誰其”句:其:語助詞。贍,shàn,供給,供養(yǎng),使之充裕。唐房玄齡等撰《晉書·羊祜傳》:“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
。9)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尋常的人。春秋《詩經(jīng)·大雅·抑》:“其維哲人,告之話言!比龂翰苤病锻踔傩C》:“皇穹神察,喆人是恃。”“喆”同“哲”。東晉慧遠《游石門詩并序》:“不有哲人,風跡誰存?”
(10)伊何:惟何。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西漢劉向編、戰(zhàn)國屈原等作《楚辭·**》:“其罪伊何?”東漢王逸注“其罪惟何乎?”
。11)“時惟”句: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春秋《詩經(jīng)·大雅·生民》:“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西漢毛亨《毛詩故訓傳》:“播百谷以利民。”時惟:是為。后稷:遠代堯舜時代農(nóng)官,周族的始祖。相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后稷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12)“贍之”句:如何使民富足呢?
。13)殖:同“植”,種植。
。14)“舜既”二句:舜、禹:遠古時的君主。躬耕:親自耕種。西漢《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奔冢翰シN五谷。穡(sè):收獲谷物。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戰(zhàn)國《論語·憲問》:“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15)周典:指夏、周《尚書》中的《周書》。
。16)“八政”句:《周書·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食列第一,故曰“始食”,以食開始。
。17)“熙熙”句:熙熙:春秋李聃《老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碑敶彵蟆短諟Y明集校箋》引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郊祀歌》:“眾庶熙熙!碧祁亷煿抛ⅲ骸拔跷酰蜆访惨!薄A畹拢1.美德。戰(zhàn)國《左傳·襄公***年》:“子產(chǎn)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東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兇丑之人?”
。18)“猗猗”句:猗(yī)猗:春秋《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蔽鳚h毛亨《毛詩故訓傳》:“猗猗,美盛貌!边@里指禾苗茂盛的樣子。原陸:高而*之地,田野。東漢張衡《東京賦》:“乘輿巡乎岱岳,勸稼穡於原陸。”東晉葛洪《抱樸子·正郭》:“雖在原陸,猶恐滄海橫流,吾其魚也!
。19)卉(huì):草的總稱。
。20)清穆:穆:淳和,溫和。春秋《詩經(jīng)·大雅·蒸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東漢蔡邕《釋誨》:“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碧品啃g等撰《晉書·齊獻王攸傳》:“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nóng)業(yè)。”清穆:清和,亦為“穆清”,比喻清和*靜之時。
。21)“紛紛”句:紛紛:眾多的樣子。士女:男女。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春秋《詩經(jīng)·小雅·甫田》:“以榖我士女!爆F(xiàn)代王叔岷引《呂氏春秋·愛類》:“神農(nóng)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
。22)趨時:指搶趕農(nóng)時。競逐:你追我趕。當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東晉劉琨《答盧諶》詩:“群妖競逐!
。23)宵興: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當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東晉孫綽《游天臺山賦》:“晝詠宵興!
。24)野宿:夜宿于田野。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桑婦宵興,農(nóng)夫野宿:意指在哲人的感召下,農(nóng)夫桑婦亦勤于勞作!
。25)和:和風。澤:雨水。陶淵明《和郭主簿》(其二):“和澤周三春!睔夤(jié)易過,和澤難久:時令節(jié)氣容易過去,和風澤雨不會長久。意思是勸人抓緊農(nóng)時。
。26)“冀缺”句:冀缺,春秋時晉國貴族,父冀芮**死,冀缺降為民,安貧躬耕,后為晉卿,理國政。攜儷:事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是說冀缺在田里鋤草,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夫妻相待如賓。儷:配偶。
。27)“沮溺”句:沮溺:長沮、桀溺,春秋時的兩位隱士,他們結(jié)伴并耕。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苯Y(jié)耦:合作耕種。
(28)“相彼”句:相(xiàng):視,觀察。彼:他們,指冀缺、長沮、桀溺等人。賢達:指有才德、聲望的人。
。29)勤:指勤于耕作。
。30)“矧伊”句:矧(shěn):何況。伊:此,這些。眾庶:一般百姓。
。31)“曳裾”句:曳(yè):拖,拉。裾(jū):衣服的大襟。拱手:1.兩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漢戴德、戴圣選編戰(zhàn)國《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渭水三》:“此神嘗與魯班語,……班于是拱手與言!2.將雙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們懶惰、閑散的樣子。引深為無為而治。西漢劉向編《戰(zhàn)國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須,天下徧隨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3.夸張形容輕易而得!稇(zhàn)國策·秦策四》:“齊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蔽鳚h賈誼《過秦論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東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六》:“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得!碑敶彵蟆短諟Y明集校箋》引清蔣薰評《陶淵明詩集》卷一:“曳裾拱手,說惰農(nóng)趣甚!
。32)“民生”二句:戰(zhàn)國《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kuì)!泵裆喝松。匱:缺乏,不足。
。33)宴:1.請人吃飯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飯。戰(zhàn)國《易·需》:“君子以飲食宴樂!睎|漢鄭玄注:“宴,享宴也!2.安閑,安逸《漢書·賈誼傳》:“是與**宴者也。”注:“謂安居。”
。34)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35)儋石:儋,dàn,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量詞。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異寶》:‘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zhí)圭,祿萬檐。’”東漢高誘注:“萬檐,萬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36)交至:一齊來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林公云:‘見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
。37)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38)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戀,喜好過度。
(39)樊須是鄙:即鄙視樊須。樊須,即樊遲,孔子的學生。戰(zhàn)國《論語·子路》記載,有一次樊遲向孔子請教稼圃之事,待樊遲出,孔子便譏諷他:“小人哉,樊須也!北梢曀責o大志。
(40)董: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哲學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戰(zhàn)國《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134),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為漢武帝所采納。
。41)田園不履: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鳌氛f他專心讀書,“三年不窺園”,有三年沒到園中去。履,lǚ,踩踏。
。42)超然:猶超脫,高超脫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43)高軌:崇高的道路,指行事與道德。
。44)斂(liǎn)衽(rèn):如同“斂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漢劉向編、戰(zhàn)國《戰(zhàn)國策·楚策》:“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衽而拜,撫委而服。”
創(chuàng)作背景
晉安帝元興**(402年)陶淵明返歸上京里,次年開春移往懷古田舍務農(nóng),當時所作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詩云:“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nóng)人!薄秳褶r(nóng)》詩當作于同年,即元興二年(403年)。
賞析/鑒賞
此詩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時百姓的樸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給,舜禹躬耕稼穡,都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勞動。第三章寫古代士女競相耕作,時代清明,農(nóng)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寫古代賢達之人尚且躬耕,眾人庶士更當勤于耕種,以保自安。第五章談耕作的重要性!懊裆谇,勤則不匱”是勸農(nóng)的根本所在,否則便會斗米不儲,“饑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強調(diào)要重視農(nóng)耕,孔子、董仲舒專心學業(yè),不事農(nóng)耕的行為高不可攀,借以批評那些既不勞作又不進德修業(yè)的人。
全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強調(diào)農(nóng)耕對生計的重要意義,即便舜禹那樣的賢君,賢達的隱士,都躬耕自保,更何況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勸農(nóng)躬耕是其一意。詩人于勸農(nóng)耕作中呈現(xiàn)出的“卉木繁榮,和風清穆”的上古氣象,“傲然自足,抱樸含真”的淳樸民風,是其真正仰慕的對象。詩人寫景觀物,情致高遠,無不體現(xiàn)出曠遠的性情。
整首詩突出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農(nóng)本思想,這一點是值得贊揚的;但詩中以“哲人”為民之主宰的認識,則是陳舊落后的。
勸農(nóng)原文翻譯及賞析2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
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
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視樊須問耕田。
董氏仲舒樂琴書,三載不曾踐田園。
若能超脫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賢;
怎敢對之不恭敬,當頌禮贊美德全。
注釋
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戀,喜好過度。
樊須是鄙:即鄙視樊須。樊須,即樊遲,孔子的學生。
董: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哲學家。
履(lǚ):踩踏。
超然:猶超脫,高超脫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高軌:崇高的道路,指行事與道德。
斂(liǎn)衽(rèn):如同“斂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
賞析
晉安帝元興**(402年)陶淵明返歸上京里,次年開春移往懷古田舍務農(nóng),當時所作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詩云:“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nóng)人。”《勸農(nóng)》詩當作于同年,即元興二年(403年)。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勸農(nóng)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勸農(nóng)·其六
魏晉:陶淵明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
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
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譯文: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視樊須問耕田。
董氏仲舒樂琴書,三載不曾踐田園。
若能超脫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賢。
怎敢對之不恭敬,當頌禮贊美德全。
注釋:
孔耽(dān)道德,樊須是鄙。
孔耽:孔:孔子。
耽:沉溺,迷戀,喜好過度。
樊須是鄙:即鄙視樊須。樊須,即樊遲,孔子的學生。
董樂琴書,田園不履(lǚ)。
董: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哲學家。
履:踩踏。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
超然:猶超脫,高超脫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高軌:崇高的道路,指行事與道德。
敢不斂(liǎn )衽(rèn),敬贊德美。
斂衽:如同“斂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
賞析:
晉安帝元興**(402年)陶淵明返歸上京里,次年開春移往懷古田舍務農(nóng),當時所作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詩云:“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nóng)人!薄秳褶r(nóng)》詩當作于同年,即元興二年(403年)。
《大學》翻譯及原文3篇(擴展10)
——管子原文及翻譯
管子原文及翻譯1
1、形勢第二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沈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jié),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風雨無鄉(xiāng),而怨怒不及也。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徒歸也。
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名之鉉也。上無事,*自試。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檻鵠鏘鏘,唯民歌之。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紂之失也。飛蓬之問,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犧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主功有素,寶幣奚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shù),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與任大。譕臣者可以遠舉。顧憂者可與致道。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召也舉**可遠見也;裁大者眾之所比也。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于天地也。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神者在內(nèi),不及者在門,在內(nèi)者將假,在門者將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氣入內(nèi),正色乃衰。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jié)。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不行。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鄉(xiāng)者,一鄉(xiāng)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來;道來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設,身之化也。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失天之度,雖滿必涸。上下不和,雖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藏之無刑,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天道之極,遠者自親。人事之起,近親造怨。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兇,不可復振也。
烏鳥之狡,雖善不親。不重之結(jié),雖固必解;道之用也,貴其重也。毋與不可,毋強不能,毋告不知;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見與之交,幾于不親;見哀之役,幾于不結(jié);見施之德,幾于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獨王之國,勞而多禍;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復,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
【譯文參考】
山高而不崩頹,就有人烹羊設祭;淵深而不枯竭,就有人投玉求神。天不改變它的常規(guī),地不改變它的法則,春秋冬夏不改變它的節(jié)令,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蛟龍得水,才可以樹立神靈;虎豹憑借深山幽谷,才可以保持威力。風雨沒有既定的方向,誰也不會埋怨它。位高的人發(fā)號施令,位低的人忘掉卑賤,長壽、短命、貧窮、富有等等,都不是無因而至的。
臣下能奉行命令,是由于君主地位的尊嚴;臣下能接受指示,是由于君臣名分的作用。君主不親自過問,人民就會自己去做事;手執(zhí)祭器不說話,朝政也會普遍地修明。天鵝發(fā)出動聽的聲音,人們會齊聲贊美;西周人材濟濟,殷遺民也會被感化。對于沒有根據(jù)的**,不必聽從;對于燕雀聚集的小事,行道者不屑一顧。用牛羊玉器來供奉鬼神,不一定得到鬼神的保佑,只要君主的功業(yè)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貴的祭品!后羿射箭的功夫,不在射箭的表面動作;造父駕車的技術(shù),不在駕車的表面動作;奚仲的技巧,也不在木材的砍削上。召徠遠方的人,單靠使者是沒有用的;親近**的人,光說空話也無濟于事。只有內(nèi)心里認真行德的君主,才能夠獨得**的功效。
*原上的小坡,怎么能夠算作高?大山上的小溝,怎么能夠算作深?專挑好人毛病專說壞人好話的人,是不能委之以重任的。謀慮遠大的人,可以同他共圖大事;見識高超的人,可以同他共行****。但是,對于那種貪圖速效而只顧眼前利害的人,走開了就不要召他回來;注重長遠利益的人,影響也就深遠;材器偉大的人,會得到眾人的依賴;要人們感懷自己,一定要行德而不可厭倦。不應得而求必得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不應承諾而完全承諾的語言,是信不得的。謹小慎微也不能成大事,就好比挑揀食物不能使身體胖起來一樣。能夠不放棄以上這些格言的,就能與天地媲美了。從三仍高的崖岸上跳下來,人是很難做到的,但猴子卻毫不在乎地跳下來喝水。所以說,驕傲自大,獨斷專行,乃是行事的禍患。雖不到野外跑路,也不要把馬丟掉。能夠做到只給人們好處而不向人們索取報酬的,那就同天地一樣偉大了。
懶惰的人總是落后,勤奮的人總是辦事神速有效。如果說,辦事神速的已經(jīng)進入室內(nèi),那么,落后的還在門外。進入室內(nèi)的可以從容不迫,在門外的必將疲憊不堪。所以,黎明時玩忽怠惰,日暮時就要遭殃。早上忘掉了應作的事情,晚上就什么成果也沒有。一個人邪氣侵襲到體內(nèi),正色就要衰退。君主不像君主的樣子,臣子當然就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的樣子,兒子當然就不像兒子。君主不按照他的身份辦事,臣子就會超越應守的規(guī)范。上下不和,**就無法推行。君主的衣冠不端正,禮賓的官吏就不會嚴肅。君主的舉動不合乎儀式,**法令就不容易貫徹。一方面關(guān)懷臣民,另方面再有威嚴,為君之道,才算完備。君主不能使臣民安樂,臣民也就不會為君主分憂;君主不能使臣民生長繁息,臣民也就不會為君主**生命。君主給予臣民的,不確實兌現(xiàn);臣民對待君主,也是不會全力以赴的。
關(guān)于“道”,它的理論是一致的,但運用起來則各有不同。有的人懂得道而能**,他便是**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鄉(xiāng),他便是一鄉(xiāng)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他便是一國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天下,他便是天下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使萬物各得其所,那便和天地一樣偉大了。失道者,人民不肯來投;得道者,人民不肯離去。道之所在,自身就應該與之同化。’凡是始終保持強盛的,就因為順從天道;凡是能安危存亡的,就因為順從人心。違背天的法則,雖然暫時豐滿,最終必然枯竭;上下不和,雖然暫時安定,最終也必然危亡。想要**天下而違背天道,天下就不可能被他**起來。掌握了天道,成事就很自然;違背了天道,雖然成功也不能保持。已經(jīng)得道的,往往不覺察自己是怎樣做的;已經(jīng)成功了,往往又不覺察道是怎樣離開的。就好像隱藏起來而沒有形體,這就是“天道”。但是,對當今有懷疑則可以考察古代,對未來不了解,則可以查閱歷史。萬事的本性,內(nèi)容雖有不同,但總是同歸一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用新伐的木材做屋柱而房子倒坍,誰也不怨恨木材;小孩子把屋瓦拆下來,慈母也會打棍子。順天道去做,遠者都會來親近;事起于人為,近親也要怨恨。萬物之于人,是沒有遠近親疏之分的。高明的人用起來就有余,愚笨的人用起來就不足。順乎天道去做,天就幫助他;反乎天道去做,天就違背他。天之所助,弱小可以變得強大;天之所棄,成功可以變?yōu)槭 m槕斓赖目梢缘闷涑尚,違背天道的就要招致災禍,且無可挽救。
烏鴉般的交誼,看著友善,其實并不親密;不重合的繩結(jié),即使堅固,也一定松脫開解。所以,道在實際運用的時候,貴在慎重。不要交與不可靠的人,不要強給做不到的人,不要告知不明事理的人。交與不可靠的、強予做不到的、告知不明事理的人,就叫作勞而無功。表面上顯示友好的朋友,也就接近于不親密了;表面上顯示親愛的交誼,也就接近于不結(jié)好了;表面上顯示慷慨的恩賜,也就接近于不得所報了。只有內(nèi)心里認真行德,四面八方才會歸附。獨斷專橫的國家,必然疲于奔命而禍事多端;獨斷專橫國家的君主,必然卑鄙而沒有威望。這就好比獨自議定婚姻的婦女,一定名聲不好而沒有信譽。但對于尚未見面就令人仰慕的君主,應該去投奔;對于久別而令人難忘的君主,應該來輔佐。日月有不明的時候,但天不會變;山高有看不見的時候,但地不會變。說起話來,那種只說一次而不可再說的錯話,人君就不應該說;做起事來,那種只做一次而不可再做的錯事,人君就不應該做。凡是重復那些不可再說的**和那些不可再做的事情,都是一國之君的.最大禁忌。
2、牧民第一
國頌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jīng),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野蕪曠,*乃菅,上無量,*乃妄。文巧不禁,*乃*,不璋兩原,則刑乃繁。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國乃**。
四維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砂惨,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jié),則**安;不自進,*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四順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我生育之。能佚樂之,*為之憂勞。能富貴之,*為之貧賤。能存安之,*為之危墜。能生育之,*為之**。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十一經(jīng)
錯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于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yǎng)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于不爭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強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五谷,則食足;養(yǎng)桑麻,育六畜,*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遠邪;信慶賞,*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強民以其所惡,則軸偽不生;不偷取一世,*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注:“十一經(jīng)”另本作“士經(jīng)”,當為“十一”豎排粘連之誤〕
六親五法
以家為鄉(xiāng),鄉(xiāng)不可為也。以鄉(xiāng)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xiāng),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jié)。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圣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于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緩者后于事。吝于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譯文參考】
國頌
凡是一個國家的君主,必須致力于四時農(nóng)事,確保糧食貯備。國家財力充足,遠方的人們就能自動遷來,荒地開發(fā)得好,本國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糧食富裕,人們就知道禮節(jié);衣食豐足,人們就懂得**。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親就可以相安無事;四維發(fā)揚,君令就可以貫徹推行。因此,減少刑罰的關(guān)鍵,在于禁止奢侈;鞏固國家的準則,在于整飾四維;教訓人民的根本辦法,則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親故舊。不注意天時,財富就不能增長;不注意地利,糧食就不會充足。田野荒蕪廢棄,人民也將由此而惰怠;君主揮霍無度,則人民胡作妄為;不注意禁止奢侈,則人民放縱;不堵塞這兩個根源;**者就會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遠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會犯上;不尊重宗親故舊,孝悌就不完備。四維不發(fā)揚,國家就會**。
四維
國有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傾斜可以扶正,危險可以挽救,傾覆可以再起,只有**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維呢?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guī)范;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guī)范,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fā)生了。
四順
**所以能推行,在于順應民心;**所以廢弛,在于違背民心。人民怕憂勞,我便使他安樂;人民怕貧賤,我便使他富貴;人民怕危難,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為我能使人民安樂,他們就可以為我承受憂勞;我能使人民富貴,他們就可以為我忍受貧賤;我能使人民安定,他們就可以為我承擔危難;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們也就不惜為我而**了。單靠刑罰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殺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悅誠服。刑罰繁重而人心不懼,法令就無法推行了;殺戮多行而人心不服,為君者的地位就危險了。因此,滿足上述四種人民的愿望,疏遠的自會親近;強行上述四種人民厭惡的事情,親近的也會叛離。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這個原則,是**的法寶。
十一經(jīng)
把國家建立在穩(wěn)固的基礎上。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里。把財貨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里。把**下達在流水源頭上。把人民使用在無所爭議的崗位上。向人們指出**必死的道路。向人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不強干辦不到的事。不追求得不到的利。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所謂把國家建立在穩(wěn)固的基礎上,就是把*交給有道德的人。所謂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里,就是要努力從事糧食生產(chǎn)。所謂把財富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里,就是要種植桑麻、飼養(yǎng)六畜。所謂把**下達在流水源頭上,就是要令順民心。所謂把人民使用在無所爭議的崗位上,就是要盡其所長。所謂向人民指出**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罰嚴厲。所謂向人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就是獎賞信實。所謂不強干辦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所謂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強迫人民去做他們厭惡的事情。所謂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貪圖一時僥幸。所謂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騙人民。這樣,把*交給有道德的人,國家就能安定。努力從事糧食生產(chǎn),民食就會充足。種植桑麻、飼養(yǎng)六畜,人民就可以富裕。能作到令順民心,威令就可以貫徹。使人民各盡所長,用品就能齊備。刑罰嚴厲,人民就不去干壞事。獎賞信實,人民就不怕死難。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無不成。不強使人民干他們厭惡的事情,欺詐作假的行為就不會發(fā)生。不貪圖一時僥幸,人民就不會抱怨。不欺騙人民,人民就擁戴君上。
六親五法
按照**的要求治理鄉(xiāng),鄉(xiāng)不能治好;按照治鄉(xiāng)的要求治理國,國不能治好;按照**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應該按照**的要求**,按照治鄉(xiāng)的要求治鄉(xiāng),按照**的要求**,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不要因為不同姓,不聽取外姓人的意見;不要因為不同鄉(xiāng),不采納外鄉(xiāng)入的辦法;諸候國不要因為不同國,而不聽從別國人的主張。象天地對待萬物,沒有什么偏私偏愛;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氣度。
駕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視什么;引導人民走什么門路,看君主提倡什么;號召人民走什么途徑,看君主的好惡是什么。君主追求的東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愛吃的東西,臣下就想嘗試;君主喜歡的事情,臣下就想實行;君主厭惡的事情,臣下就想規(guī)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過錯,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則,賢者將無法對你幫助。在室內(nèi)講話,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講話,要使?jié)M堂的人知道。這樣開誠布公,才稱得上圣明的君主。單靠城郭溝渠,不一定能固守;僅有強大的武力和裝備,不一定能御敵;地大物博,群眾不一定就擁護。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災禍的發(fā)生。
天下不怕沒有能臣,怕的是沒有君主去使用他們;天下不怕沒有財貨,怕的是無人去管理它們。所以,通曉天時的,可以任用為官長;沒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曉天時,善于用財,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為君主了。處事遲鈍的人,總是落后于形勢;吝嗇財物的人,總是無人親近;偏信小人的人,總是失掉賢能的人材。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