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超然臺記
蘇軾〔宋代〕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p>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于物之內(nèi),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復(fù),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zāi)禍,因為幸?墒谷藲g喜,而災(zāi)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區(qū)別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zāi)禍,躲避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fù)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區(qū)別,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xí)慣了我的愚拙**。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xiàn),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里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guān),隱隱約約象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wěn);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注釋:
凡物皆有可觀,省略“者”即可觀者,值得觀賞的地方。哺:吃。啜:喝。醨:米酒。醉:使······醉。飽:使······飽。吾安往而不樂,即“吾往安而不樂”。而,表承接。求福而辭禍,“而”表并列,并且。求福而辭禍者。者:……的原因。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盡,譯為“但是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豈:難道。情:心愿。有以:可以用來。蓋:蒙蔽。焉:哪里。橫:意外發(fā)生。而:表承接,隨后。焉:于此。背:遠離。比:連續(xù),常常。登:豐收。茍全:大致完備。葺(qì):原指用茅草覆蓋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庶幾:表希望或推測。遺烈:前輩留下來的功業(yè)。擷(xié):摘下,取下。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燒酒。有的地區(qū)就指高粱。瀹(yuè):煮。
賞析:
這篇文章說明樂然于反外,就可以無往而不追。即把一切事反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就不會有什么煩惱,能成為二個知足者常追的人。這是用莊子有萬反齊一”的觀點來自我麻醉,以曠達樂然的思想來自我安慰。不管禍福,美丑,善惡,去取,通通都一樣,自己屢遭貶請,每況愈下,也就不足掛齒,可以逆來順受,無往而不追了。其實,這是置無限辛酸、滿腹怨憤而不顧的故為其追,有其形而無其實,猶如酒醉忘優(yōu)之追,并非敞懷舒心的快追。全文以有追”字為主線,貫穿始終,被稱為有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議論和記敘相結(jié)合的是法,從虛實兩個是面闡明了主旨。游于反外。就無往而不追。
第一段,從正面論述樂然于反外的快追。有凡反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追。非必怪奇?zhèn)愓咭。”一切反品都有可以滿足人們欲望的作用,假如有這種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追,不一定非要是怪奇、偉麗的東西。實際上并非如此,反有美丑、善惡之分,愛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選擇、去取也不能一樣,所以很難有皆有可追”。蘇軾是以有游于反外”的樂然思想看待事反。所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從寫法特點上看,是一起便說有樂然”,提出有追”字為主線。上面是從總的是面論述,下文是舉例加以證明。有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笔钦f反各有用,都可以滿足欲求,給人快追。推面廣之,人便可以隨退而安,無處不快追了。四個皆字使文意緊密相聯(lián),語勢暢達,渾然一體。
第二段是從反面論述不樂然必會悲哀的道理。求福辭禍是人之常情,因為?梢允谷烁吲d,禍會令人悲傷。但是,如果人不能樂然于反外。任隨欲望發(fā)展,必然陷人有游于反內(nèi)”的泥潭。反有盡時,很難滿足無止境的欲求。而且事反往往被某些現(xiàn)象掩蓋著本來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惡難分,禍福不辨,取舍難定。事反的假象常常令人頭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樂然于反外,就會盲目亂撞,結(jié)果必然招來災(zāi)禍,造成絕頂?shù)谋АI厦鎯啥,一正一反,正反對照,有力地論證了只有樂然于反外,才能無往而不追;如果樂然于反內(nèi),則必悲哀的道理。從理論上為記樂然臺的事實奠定了基礎(chǔ)。這是以虛領(lǐng)實的寫法。
第三段,步入正題,敘述移守膠西,生活初安,治園修臺,游而得追的情景。用具體的事實說明了樂然于反外,必得其追的道理.這一段可分為三層:一、移守膠西,用了三個對偶句,組成排比句組,語調(diào)抑揚起伏,氣勢充沛,使杭、密兩地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了蘇軾舍安就勞、去美就簡的遭遇。這既是記實,也是以優(yōu)托喜的伏筆。二、生活初安。有比歲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面齋廚索然,日食杞菊!,是寫初到膠西后年成不好,政局**,生活艱苦。用了五個四言句和一個連詞,句子精悍,節(jié)奏急促,與處境維艱交相吻合。再次寫憂,以見喜之可貴,追之無窮。有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變化帶來無限喜悅。有予既追其風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弊约簮**膠西,百姓也愛戴太守。官民相愛,必然官民同追。由苦變追,真是無往而不追。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潔庭治園,為尋追作些事情。三、修臺游追。先交待臺的位置、舊觀和修繕情況。利舊成新,不****,含有與民同追之意。再寫登臺四望,觸目感懷,見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所表現(xiàn)的感情十分復(fù)雜。時而懷念樂然干反外的隱君子,時而仰慕功臣建樹的業(yè)績,時而為不得善終的良將鳴不*。這正表現(xiàn)了作者想樂然子反外,而實際上又很難完全樂然處之的'矛盾心情:有懷念,有羨慕,有不*。這一層雖屬常見的有四望法”,但寫得不落俗套,沒有用對偶排比,只用了較為整齊的散行句,別具一番疏宕流暢的情韻。最后描寫了臺的優(yōu)點:有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绷髀冻鰺o比喜愛的感情。因此,予與客不管有雨雪之朝,風月之夕”,都時常登臺游追,親手做菜做飯,飲酒歡歌。這種游玩,確實是很快追的。最后又落腳在有追”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蘇轍(子由)為此臺命名并作賦的事。文章到此是點明有樂然”二字,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且結(jié)句有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追者,蓋游于反之外也”,既照應(yīng)開頭:又與前文所說追少悲多的人有游于反之內(nèi),而不游于反之外”,如應(yīng)不應(yīng),有意無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見出兩種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無窮。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閱讀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1)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2篇)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超然臺記
蘇軾〔宋代〕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p>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于物之內(nèi),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復(fù),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zāi)禍,因為幸福可使人歡喜,而災(zāi)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區(qū)別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zāi)禍,躲避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fù)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區(qū)別,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xí)慣了我的愚拙**。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xiàn),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里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guān),隱隱約約象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wěn);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注釋:
凡物皆有可觀,省略“者”即可觀者,值得觀賞的地方。哺:吃。啜:喝。醨:米酒。醉:使······醉。飽:使······飽。吾安往而不樂,即“吾往安而不樂”。而,表承接。求福而辭禍,“而”表并列,并且。求福而辭禍者。者:……的原因。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盡,譯為“但是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豈:難道。情:心愿。有以:可以用來。蓋:蒙蔽。焉:哪里。橫:意外發(fā)生。而:表承接,隨后。焉:于此。背:遠離。比:連續(xù),常常。登:豐收。茍全:大致完備。葺(qì):原指用茅草覆蓋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庶幾:表希望或推測。遺烈:前輩留下來的功業(yè)。擷(xié):摘下,取下。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燒酒。有的地區(qū)就指高粱。瀹(yuè):煮。
賞析:
這篇文章說明樂然于反外,就可以無往而不追。即把一切事反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就不會有什么煩惱,能成為二個知足者常追的人。這是用莊子有萬反齊一”的觀點來自我麻醉,以曠達樂然的思想來自我安慰。不管禍福,美丑,善惡,去取,通通都一樣,自己屢遭貶請,每況愈下,也就不足掛齒,可以逆來順受,無往而不追了。其實,這是置無限辛酸、滿腹怨憤而不顧的故為其追,有其形而無其實,猶如酒醉忘優(yōu)之追,并非敞懷舒心的快追。全文以有追”字為主線,貫穿始終,被稱為有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議論和記敘相結(jié)合的.是法,從虛實兩個是面闡明了主旨。游于反外。就無往而不追。
第一段,從正面論述樂然于反外的快追。有凡反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追。非必怪奇?zhèn)愓咭。”一切反品都有可以滿足人們欲望的作用,假如有這種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追,不一定非要是怪奇、偉麗的東西。實際上并非如此,反有美丑、善惡之分,愛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選擇、去取也不能一樣,所以很難有皆有可追”。蘇軾是以有游于反外”的樂然思想看待事反。所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從寫法特點上看,是一起便說有樂然”,提出有追”字為主線。上面是從總的是面論述,下文是舉例加以證明。有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笔钦f反各有用,都可以滿足欲求,給人快追。推面廣之,人便可以隨退而安,無處不快追了。四個皆字使文意緊密相聯(lián),語勢暢達,渾然一體。
第二段是從反面論述不樂然必會悲哀的道理。求福辭禍是人之常情,因為?梢允谷烁吲d,禍會令人悲傷。但是,如果人不能樂然于反外。任隨欲望發(fā)展,必然陷人有游于反內(nèi)”的泥潭。反有盡時,很難滿足無止境的欲求。而且事反往往被某些現(xiàn)象掩蓋著本來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惡難分,禍福不辨,取舍難定。事反的假象常常令人頭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樂然于反外,就會盲目亂撞,結(jié)果必然招來災(zāi)禍,造成絕頂?shù)谋。上面兩段,一正一反,正反對照,有力地論證了只有樂然于反外,才能無往而不追;如果樂然于反內(nèi),則必悲哀的道理。從理論上為記樂然臺的事實奠定了基礎(chǔ)。這是以虛領(lǐng)實的寫法。
第三段,步入正題,敘述移守膠西,生活初安,治園修臺,游而得追的情景。用具體的事實說明了樂然于反外,必得其追的道理.這一段可分為三層:一、移守膠西,用了三個對偶句,組成排比句組,語調(diào)抑揚起伏,氣勢充沛,使杭、密兩地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了蘇軾舍安就勞、去美就簡的遭遇。這既是記實,也是以優(yōu)托喜的伏筆。二、生活初安。有比歲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面齋廚索然,日食杞菊!,是寫初到膠西后年成不好,政局**,生活艱苦。用了五個四言句和一個連詞,句子精悍,節(jié)奏急促,與處境維艱交相吻合。再次寫憂,以見喜之可貴,追之無窮。有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币馔獾淖兓瘞頍o限喜悅。有予既追其風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弊约簮**膠西,百姓也愛戴太守。官民相愛,必然官民同追。由苦變追,真是無往而不追。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潔庭治園,為尋追作些事情。三、修臺游追。先交待臺的位置、舊觀和修繕情況。利舊成新,不****,含有與民同追之意。再寫登臺四望,觸目感懷,見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所表現(xiàn)的感情十分復(fù)雜。時而懷念樂然干反外的隱君子,時而仰慕功臣建樹的業(yè)績,時而為不得善終的良將鳴不*。這正表現(xiàn)了作者想樂然子反外,而實際上又很難完全樂然處之的矛盾心情:有懷念,有羨慕,有不*。這一層雖屬常見的有四望法”,但寫得不落俗套,沒有用對偶排比,只用了較為整齊的散行句,別具一番疏宕流暢的情韻。最后描寫了臺的優(yōu)點:有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流露出無比喜愛的感情。因此,予與客不管有雨雪之朝,風月之夕”,都時常登臺游追,親手做菜做飯,飲酒歡歌。這種游玩,確實是很快追的。最后又落腳在有追”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蘇轍(子由)為此臺命名并作賦的事。文章到此是點明有樂然”二字,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且結(jié)句有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追者,蓋游于反之外也”,既照應(yīng)開頭:又與前文所說追少悲多的人有游于反之內(nèi),而不游于反之外”,如應(yīng)不應(yīng),有意無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見出兩種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無窮。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作者:蘇軾
朝代:宋朝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p>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于物之內(nèi),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復(fù),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蘇軾調(diào)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復(fù)了一座殘破的樓臺,他的弟弟蘇轍為這座臺起名叫“超然”。蘇軾便寫了這篇《超然臺記》,以表明超然物外、無往而不樂的思想。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過于急切,以及任人不當,導(dǎo)致新法有諸多弊端的這種情況,而自請外調(diào)。他一生受**派與保守派**影響,坎坷起伏,仕途失意。
寫作這篇文章時,他已由最初少年時的儒家思想,轉(zhuǎn)向道家。本文可以明顯地看出受老莊思想影響,他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已經(jīng)更加成熟和豁達。在**失意、物質(zhì)匱乏、精神苦悶時,他仍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自我排遣、自得其樂,令人敬佩。這使得蘇軾除了因為才華橫溢令人贊賞外,更多的是他智慧、達觀、積極、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為世人所折服,這正是蘇軾文章之外的人格魅力。
文章寫景生動,說理透辟,語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體現(xiàn)了蘇軾灑脫自如、縱橫不羈的特點。本文反映了作者知足常樂、超然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了少許內(nèi)心苦悶、失意之情。
賞析:
蘇軾調(diào)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復(fù)了一座殘破的樓臺,他的弟弟蘇轍為這座臺起名叫“超然”。蘇軾便寫了這篇《超然臺記》,以表明超然物外、無往而不樂的思想。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過于急切,以及任人不當,導(dǎo)致新法有諸多弊端的這種情況,而自請外調(diào)。他一生受**派與保守派**影響,坎坷起伏,仕途失意。
寫作這篇文章時,他已由最初少年時的儒家思想,轉(zhuǎn)向道家。本文可以明顯地看出受老莊思想影響,他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已經(jīng)更加成熟和豁達。在**失意、物質(zhì)匱乏、精神苦悶時,他仍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自我排遣、自得其樂,令人敬佩。這使得蘇軾除了因為才華橫溢令人贊賞外,更多的是他智慧、達觀、積極、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為世人所折服,這正是蘇軾文章之外的人格魅力。
文章寫景生動,說理透辟,語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體現(xiàn)了蘇軾灑脫自如、縱橫不羈的特點。本文反映了作者知足常樂、超然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了少許內(nèi)心苦悶、失意之情。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2)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著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內(nèi)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艷,迷迷蒙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戶皆看不真切。
寒食節(jié)過后,酒醒反而因思鄉(xiāng)而嘆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xiāng)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注釋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憶江南”。
超然臺:筑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臺可眺望全城。
壕:護城河。
寒食:節(jié)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jié)。
咨嗟:嘆息、慨嘆。
故國:這里指故鄉(xiāng)、故園。
新火:唐宋習(xí)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jié)后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賞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xiāng)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tài)的復(fù)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tài)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jié)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tài)——“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已暮而未老!霸嚿稀倍,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shè)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jié),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guān)系緊密。“寒食后,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jié),應(yīng)當返鄉(xiāng)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靶輰嗜怂脊蕠覍⑿禄鹪囆虏琛睂懽髡邽閿[脫思鄉(xiāng)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diào)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澳耆A”,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yīng)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xiàn)。
這首詞情由景發(fā),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jié),細膩、生動的表現(xiàn)了作者細微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將寫異鄉(xiāng)之景與抒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shù)功力之深。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xiāng)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3)
——蘇軾超然臺記原文賞析
蘇軾超然臺記原文賞析1
【原文】
超然臺記
作者: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1)。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p>
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飽(6)。推此類也,吾安往而(7)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8)辭禍者(9),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10),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11)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蓋(14)之矣。彼游于物之內(nèi),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復(fù),如隙中之觀斗,又焉(15)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16)生,而(17)憂樂出焉(18),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20),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21)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
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22)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23),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注釋】
(1)凡物皆有可觀,省略“者”即可觀者,值得觀賞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
(5)醉:使……醉。
(6)飽:使……飽。
(7)吾安往而不樂,而,表承接;該句指“吾往安而不樂”。
(8)求褔而辭禍,“而”表并列,并且。
(9)求褔而辭禍者。者:……的原因。
(10)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盡,譯為“但是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
(11)而:表并列。
(12)豈:難道;情:心愿。
(13)有以:可以用來。
(14)蓋:蒙蔽。
(15)焉:哪里。
(16)橫:意外發(fā)生。
(17)而:表承接,隨后。
(18)焉:于此。
(19)背:遠離。
(20)比:連續(xù),常常;登:豐收。
(21)茍全:大致完備。
(22)庶幾:表希望或推測。
(23)遺烈:前輩留下來的功業(yè)。
(24)擷:采摘
【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zāi)禍,因為幸?墒谷藲g喜,而災(zāi)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區(qū)別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zāi)禍,躲避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fù)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區(qū)別,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xí)慣了我的愚拙**。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縣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xiàn),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里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guān),隱隱約約象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wěn);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4)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2篇)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
望江南·超然臺作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臺眺望,只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寒食過后,酒醒反而因思鄉(xiāng)而嘆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xiāng)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簡析
作者登超然臺眺望滿城煙雨,觸動了鄉(xiāng)思而寫下了這首詞。詞中飽含著青春未過去而人將老的痛楚,強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xiāng)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著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內(nèi)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艷,迷迷蒙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戶皆看不真切。
寒食節(jié)過后,酒醒反而因思鄉(xiāng)而嘆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xiāng)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注釋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憶江南”。
超然臺:筑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臺可眺望全城。
壕:護城河。
寒食:節(jié)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說二天)為寒食節(jié)。
咨嗟:嘆息、慨嘆。
故國:這里指故鄉(xiāng)、故園。
新火:唐宋習(xí)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jié)后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賞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xiāng)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tài)的復(fù)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tài)度。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jié)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tài)——“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已暮而未老!霸嚿稀倍,直說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shè)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jié),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guān)系緊密!昂澈螅菩褏s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jié),應(yīng)當返鄉(xiāng)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xiāng)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diào)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澳耆A”,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yīng)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xiàn)。
這首詞情由景發(fā),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jié),細膩、生動的表現(xiàn)了作者細微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將寫異鄉(xiāng)之景與抒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shù)功力之深。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xiāng)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5)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賞析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賞析1
原文:
小石潭記
唐代: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珮通:佩)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為之高興?撤ブ褡,開辟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的石頭和小巖石(露了出來)。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那種環(huán)境太過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guī)е煌サ,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注釋: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pè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差披拂。(珮通:佩)
從: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西:向西,名詞作狀語。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如鳴珮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使……發(fā)出聲音。佩與環(huán)都是玉質(zhì)裝飾物。心樂之:心里為之高興。樂:以……為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伐:砍伐。。哼@里指開辟。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涼。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全石以為底:即以全石為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為,當作。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于“而”,表修飾,不譯。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的巖石。巖,懸崖。翠蔓:翠綠的藤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也沒有?眨涸诳罩,名詞作狀語。皆:全,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徹”。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靜止貌。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隱若現(xiàn)。滅,暗,看不見。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以其境過清:因為那種環(huán)境太過凄清。以,因為。其,那。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龔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作為隨從,動詞。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小生,年輕人。
賞析: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缎∈队洝焚p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shù)技巧和最富于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性的作品!缎∈队洝肥恰队乐莅擞洝分械囊黄。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dǎo)我們?nèi)ヮI(lǐng)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皬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6)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1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
憨厚農(nóng)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fù)關(guān)凝神望。復(fù)關(guān)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fù)關(guān)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ㄕ。
婚后三年守婦道,繁重家務(wù)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yè)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暗拋。
當年發(fā)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叵肷贂r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jié)便罷休!
注釋
氓:《說文》“氓,民也。”本義為外來的百姓,這里指自彼來此之民,男子之代稱。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憨厚、老實的樣子。
貿(mào):交易。抱布貿(mào)絲是以物易物!胺藖怼
二句:是說那人并非真來買絲,是找我商量事情來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結(jié)婚。
匪:通“非”。
即:走近,靠近。
謀:商量。古音咪(mī)。
淇:衛(wèi)國河名。今河南淇河。
頓丘:地名。今河南清豐。
丘:古讀如“欺”。
愆:過失,過錯,這里指延誤。這句是說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
將:愿,請。
無:通“毋”,不要。
乘:登上。
垝垣:倒塌的墻壁。垝,倒塌。垣,墻壁。
復(fù)關(guān):①復(fù),返。
關(guān):在往來要道所設(shè)的關(guān)卡。女望男到期來會。他來時一定要經(jīng)過關(guān)門。一說“復(fù)”是關(guān)名。 ②
復(fù)關(guān):衛(wèi)國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淚;
漣漣:涕淚下流貌。她初時不見彼氓回到關(guān)門來,以為他負約不來了,因而傷心淚下。
載:動詞詞頭,無義。
爾卜爾筮: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體:指龜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結(jié)果。
咎:不吉利,災(zāi)禍。
無咎言:就是無兇卦。
賄:財物,指嫁妝,妝奩(lián)。以上四句是說你從卜筮看一看吉兇吧,只要卜筮的結(jié)果好,你就打發(fā)車子來迎娶,并將嫁妝搬去。
沃若:猶“沃然”,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時期比自己戀愛滿足,生活美好的時期。
于嗟鳩兮:于:通“吁”本義為表示驚怪、不然、感慨等,此處與嗟皆表感慨。
鳩:斑鳩。傳說斑鳩吃桑葚過多會醉。
耽:迷戀,沉溺,貪樂太甚。
說:通“脫”,解脫。
隕:墜落,掉下。這里用黃葉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黃:變黃。
其黃而隕:猶《裳裳者華》篇的“蕓其黃矣”,蕓也是黃色。
徂:往;
徂爾:嫁到你家。
食貧:過貧窮的生活。
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
漸:浸濕。
帷裳:車旁的布幔。以上兩句是說被棄逐后渡淇水而歸。
爽:差錯。
貳:“貣(tè)”的誤字!柏枴本褪恰斑保汀八蓖x。這里指愛情不專一。以上兩句是說女方?jīng)]有過失而男方行為不對。
罔:無,沒有;
極:標準,準則。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為前后不一致。
靡室勞矣:言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余。
室勞:家務(wù)勞動。
靡:無!百砼d”
二句:就是說起早睡遲,朝朝如此,不能計算了。
夙:早。
興:起來。
言既遂矣:“言”字為語助詞,無義。
既遂:就是《谷風》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經(jīng)實現(xiàn)。
咥:笑的樣子。以上兩句是說兄弟還不曉得我的遭遇,見面時都譏笑我啊。
靜言思之: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
言: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躬自悼矣:自身獨自傷心。躬,自身;悼,傷心。
“及爾”二句:當初曾相約和你一同過到老,偕老之說徒然使我怨恨罷了。
隰:低濕的地方;當作“濕”,水名,就是漯河,黃河的支流,流經(jīng)衛(wèi)國境內(nèi)。
泮:通“畔”水邊,邊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邊際,而自己愁思無盡。言外之意,如果和這樣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無邊了。
總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時把頭發(fā)扎成丫髻,稱總角。這里指代少年時代。
宴:快樂。
晏晏:歡樂,和悅的樣子。
旦旦:誠懇的樣子。
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不曾想過會違背誓言。
反是不思:違反這些。是,指示代詞,指代誓言。是重復(fù)上句的意思,變換句法為的是和下句葉韻。
已:了結(jié),終止。焉哉(古讀如茲zī):語氣詞連用,加強語氣,表示感嘆。末句等于說撇開算了罷!
通假字
蚩蚩(氓之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是忠厚的樣子
匪(匪來貿(mào)絲) 通“非”,不是
于(于嗟鳩兮) 通“吁”,嘆詞,表感慨
無(將子無怒) 通“毋”,不要
說(猶可說也) 通“脫”,解脫
泮(隰則有泮) 通“畔”,邊
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今義:表示到達某種程度。
耽,古義:沉溺;今義:耽誤。
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泣涕,古義:眼淚;今義:眼淚和鼻涕。
賄,古義:財物;今義:用財物賄賂。
宴,古義:快樂;今義:宴會。
三歲,古義:多年;今義:指年齡。
詞類活用
黃(其黃而隕):變黃(形容詞作動詞)
二三(二三其德):經(jīng)常改變(數(shù)詞作動詞)
夙(夙興夜寐):早起(名詞作狀語)
夜(夙興夜寐):晚睡(名詞作狀語)
貧(三歲食貧):貧困的生活(形容詞作名詞)
貳(士貳其行):不專一,有二心(數(shù)詞作動詞)
明句式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賓語前置句)
賞析
《衛(wèi)風·氓》是一首上古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說了其情變經(jīng)歷和深切體驗,是一幀情愛畫卷的鮮活寫照,也為后人留下了當時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xiàn)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沖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后的生活應(yīng)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愿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經(jīng)濟的不*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guān)系上的不*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婚約的**。“始亂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笆恐①,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jīng)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后世讀者的共鳴。
詩中雖以抒情為主,所敘的故事也還不夠完整細致,但它已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來,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時而夾以慨嘆式的議論。就這些方面說,這首詩已初步具備*式的敘事詩的某些特征。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后二千余年的敘事詩,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詩的結(jié)構(gòu),是和它的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敘述時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yīng)的。全詩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詩經(jīng)》其他各篇采用復(fù)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運發(fā)展的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它以賦為主,兼用比興。賦以敘事,興以抒情,比在于加強敘事和抒情的色彩。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jié)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zhì),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fù)關(guān),便淚流不止;既見復(fù)關(guān),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yù)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保ā对娊(jīng)原始》)一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朱熹《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吧V绰,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吧V湟樱潼S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shù),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guān)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jié)果得到了一條教訓(xùn):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詩集傳》釋此段云:“蓋*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闭f女主人公“*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可是他還未老時就產(chǎn)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lián)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zhuǎn)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jīng)原始》)是的,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藝術(shù)成就
。ㄒ唬┈F(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
《氓》詩是詩人現(xiàn)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xiàn),詩人不自覺地運用了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作用!睹ァ肥敲窀瑁强陬^創(chuàng)作。最初廣泛地流傳于民間,經(jīng)過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反復(fù)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xiàn)在這樣的完整詩篇。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guān)于戀愛婚姻方面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現(xiàn)實性。詩中女主人公所敘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在階級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詩人善于把握題材的各種復(fù)雜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權(quán)的**人,他們從夫妻關(guān)系而變?yōu)?*與被**的關(guān)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權(quán)**的社會現(xiàn)實。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是以夫權(quán)為中心的思想和棄婦孤立無援的現(xiàn)實。她抓住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婚前沒有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見了氓就開心,不見氓就傷心,如何解決見與不見的矛盾呢?這些錯綜復(fù)雜的矛盾,結(jié)成詩的主要矛盾——封建禮法**與婦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這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顯著和普遍的現(xiàn)象。其次,《氓》詩人善于塑造人物現(xiàn)象!睹ァ吩娭杏袃蓚形象比較鮮明。一個是狡詐負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氓是從別處**到衛(wèi)國的一個農(nóng)民,“抱布貿(mào)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地假忠誠。他用虛偽的**,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結(jié)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過去是指天劃日地賭咒,現(xiàn)在是“二三其德”地變心;過去是有說有笑地溫存,現(xiàn)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確切。氓的形象,是夫權(quán)**的產(chǎn)物,是商人唯利是圖的產(chǎn)物。詩中又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yǎng)蠶繅絲的家庭副業(yè),所以有些積蓄。她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怨,秋以為期”。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敢于無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結(jié)婚以后,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務(wù)勞動一齊挑起來。她堅貞,當家境逐漸好轉(zhuǎn),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被棄以后,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堅決地和氓決絕。她從一位純潔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的棄婦。她性格的發(fā)展,是隨著和氓關(guān)系的變化而發(fā)展的。此詩通過氓和女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丑,是很清楚的。當時男女不*等的社會真實面貌,如在目前。所以說,《氓》的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周揚說:“有文學(xué)就有創(chuàng)作方法!裨拏髡f’是浪漫**的淵源,《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的淵源。”他這段概括的話,是符合*文學(xué)史的實際情況的。
。ǘ┍群团d的藝術(shù)手法
詩人是農(nóng)村婦女,農(nóng)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lián)想,便歌唱起來。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第三章的“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六章的“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ㄈ⿲Ρ鹊谋憩F(xiàn)手法
這是由于現(xiàn)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桑之未落”與“桑之落矣”的對比,“不見復(fù)關(guān)”與“既見復(fù)關(guān)”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的效果。2。前后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態(tài)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偽的本質(zhì)。
。ㄋ模┙璐揶o
詩是形象思維,不是抽象的說教,要用具體的事物,抒寫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語言,容易引起讀者想象、共鳴,增強詩的魅力!睹ァ吩娙擞妹プ〉牡胤健皬(fù)關(guān)”**氓,用“總角”**幼年。以送行之遠、乘垣望關(guān)表多情。以車來賄遷表同居,以“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大歸。以“三歲”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復(fù)。這和《采薇》詩人用“楊柳依依”代春,“雨雪霏霏”代冬,性質(zhì)是一樣的。收到語言雋永,耐人尋味的效果。
。ㄎ澹╉斦嫘揶o
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說:“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jié)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lián),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修辭法!边@種修辭,多見于歌曲。這可能由于集體歌唱,口耳相傳,此唱彼和,互相銜接,便于記誦所產(chǎn)生的一種句式。如“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詩中的頂真句。蟬聯(lián)詞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加強詩的音樂性。
。﹪@辭的應(yīng)用
詩人抒發(fā)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時候,經(jīng)常用一種呼聲或感嘆辭來表達。如當她追敘婚前戀愛生活的時候,感情比較穩(wěn)定,沒有使用嘆辭。第三章轉(zhuǎn)入抒情,感情激昂,連用兩個“于嗟”(哎呀),三個“兮”(。┳,兩個“也”(呀)字。第四章對“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訴說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譏笑,情緒最激動,連用六個“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氣。最后一章對氓表示憤慨和決絕,加強了語氣,拖長了音調(diào),堅決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連用,就像歌劇幕終,使人有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之感。
。ㄆ撸┖舾娴谋憩F(xiàn)手法
由于詩人感情的強烈,對所愛者或所憎者,雖不在面前,但覺得如在面前,向他陳訴或斥責,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詩中用得最普遍!睹ァ吩姷谌略娙藬⑹鏊谋粭墸那閼嵓,把個人的命運和當時一般女子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訴她們,在戀愛過程中,要警惕男子將來會變心,自己將難擺脫禍害:“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幾句呼告,唱出了對男女不*等社會現(xiàn)象的強烈悲憤。第六章又轉(zhuǎn)為呼告的形式,“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時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責他的誓言是個欺騙。接著以少時兩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襯氓今日的負心。悲憤之情,又達到了**。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發(fā)出斥責,是不足以解恨的。
這首詩音調(diào)鏗鏘自然,富有真情實感。詩中用了不少“蚩蚩”、“漣漣”、“湯湯”、“晏晏”、“旦旦”等疊字形容詞,它們不但起了摹聲繪貌的作用,且加強了詩的音樂性!对娊(jīng)》民歌的章法,多半是疊章復(fù)唱的。由于《氓》詩作者感情復(fù)雜,敘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復(fù)唱,這在《國風》民歌中是少見的。
層次結(jié)構(gòu)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jié)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zhì),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fù)關(guān),便淚流不止;既見復(fù)關(guān),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yù)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保ㄍ希┮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吧V湟,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白晕裔逘,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shù),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保ǔ炭∮ⅰ对娊(jīng)譯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guān)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jié)果得到了一條教訓(xùn):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对娂瘋鳌丰尨硕卧疲骸吧w*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說女主人公“*奔”,固不足。坏渌脑捒梢詭椭x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可是他還未老時就產(chǎn)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lián)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zhuǎn)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jīng)原始》)是的,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7)
——潭州原文賞析及翻譯
潭州原文賞析及翻譯1
原文:
潭州官舍暮樓空,今古無端入望中。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陶公戰(zhàn)艦空灘雨,賈傅承塵破廟風。
目斷故園人不至,松醪一醉與誰同。
譯文
當黃昏的余暉籠罩著潭州,信步登上官舍的空樓。眼前的景色觸動潤懷,古今多少事齊集眼下,涌上心頭。
高高的九嶷山上有故君的墓丘,滋潤竹色的淚痕記錄著心中的哀愁。屈原在楚歌中展現(xiàn)著美丑,他為蘭花的芳心易改痛心疾首。
當年陶今的戰(zhàn)艦摧枯拉朽,如今荒棄的沙灘只有雨聲依舊。賈誼的破廟年久失修,嗚嗚的風聲訴說著其中的緣由。
我在故園久久地等候,看不見應(yīng)約前來的老友。準備了潭州特產(chǎn)松醪名酒,誰與我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注釋
潭州:唐代為湖南觀察使治所,在今湖南長沙市。
無端:沒來由地。
湘淚:傳說舜南巡,死于蒼梧之野。他的兩個妃子哭舜,淚滴竹上,遂生斑點,所以稱湘妃竹。
楚歌:指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等。
陶公:指東晉陶今,其墓在今湘潭。今曾作江夏太守,抗擊叛將陳恢,以運船為戰(zhàn)艦,所向必破。后又討杜搜、*蘇峻,封長沙郡公。
賈傅:指賈誼,曾為長沙王太傅。長沙有賈誼廟,廟即賈誼宅。承塵:天花板。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諷喻詩,作于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
這首詩用典使文辭妍麗,聲調(diào)**,對仗工整,結(jié)構(gòu)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nèi)涵。如詩中“湘淚”一詞,乃引【述異記】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蒼梧。舜妃娥皇女英傷心慟哭,淚下沾竹,而竹色盡斑”!俺琛币辉~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陶公句,借當年陶侃之戰(zhàn)功顯赫,以暗諷當今之摒棄賢能。賈傅句,借賈誼祠中之蛛網(wǎng)塵封,風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沒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與詩人當時之情景,融成一體,益覺凝煉警策,讀之令人頓生無限感慨。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8)
——狡童原文翻譯及賞析
狡童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
**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譯文:
那個滑頭小伙子,為何不和我說話?都是因你的緣故,使我飯也吃不下。
那個滑頭小伙子,為何不與我共餐?都是因你的緣故,使我覺也睡不安。
注釋:
1.狡童:美貌少年。狡,同“姣”,美好。一說為狡猾,如口語說“滑頭”之類,是戲謔之語。
2.彼:那。
3.維:為,因為。
4.不能餐:飯吃不香,吃不下。
5.食:一起吃飯。
6.息:安穩(wěn)入睡。
賞析:
法國女作家斯達爾夫人說:愛情對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對于女人則是生命的全部。確實,一個姑娘生活中最艱巨的任務(wù)就是反復(fù)證實小伙子的愛情是執(zhí)著專一,永恒不變的。因而,戀愛中的姑娘永遠沒有精神的安寧。對方一個異常的表情,會激起她心中的波瀾;對方一個失愛的舉動,更會使她痛苦無比,寢食難安!多嶏L·狡童》中的這位女子就是如此,或許是一次口角,或許是一個誤會,小伙子兩個失愛的舉動,她竟為之寢食不安,直言痛呼。
首先,詩的兩章通過循序漸進的結(jié)構(gòu)方式,有層次地表現(xiàn)了這對戀人之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疏離過程。第一章曰:“不與我言”,第二章承之曰:“不與我食”,這不是同時并舉,而是逐步發(fā)展。所謂“不與我言”,并非道途相遇,掉頭不顧,而當理解為共食之時,不瞅不睬;所謂“不與我食”,是指始而為共食之時,不瞅不睬,繼而至分而居之,不與共食。愛情的小舟,遇到了急風狂浪,正面臨傾覆的危險。與此相應(yīng),女子失戀的痛苦也隨之步步加深。共食不睬,雖一日三餐不寧而長夜同寢尚安;而分居離食,就食不甘味更寢不安席了。因此這位女子要直言呼告,痛訴怨恨。
其次,詩篇通過直言痛呼的人物語言,刻畫了一個初遭失戀而情感纏綿,對戀人仍一往情深的女子形象!对娊(jīng)》中刻劃了許多遭遇情變的形象,情變程度有別,痛苦感受不同!多嶏L·狡童》中的女子面臨失戀的情況,聽她的呼告,能感覺在怨恨與焦慮中,仍對戀人充滿了渴望與深情。“狡童”的“狡”,一說通“佼”,亦即強壯俊美之意;如此理解,“彼狡童兮”,亦即“那個強壯漂亮的小伙子啊”。這就是罵中有愛,恨中帶戀了。所謂“若忿,若憾,若謔,若真,情之至也”(陳繼揆《讀風臆補》)。而兩章的后兩句“**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則由前兩句第三人稱的“彼”,轉(zhuǎn)變?yōu)榈诙朔Q的直面式的呼告了,從而把對“狡童”的戀慕期待之情表現(xiàn)得纏綿難割。
古老的《詩經(jīng)》,傳達的是古今相通之情,只因語言簡奧,才會艱深難解!多嶏L·狡童》則不然,不僅女子的感情哀傷動人,女子的呼告也是明白如話,句句入耳?墒,一首直抒胸臆之詩,千百年來卻久遭曲解!霸姳厝∽阌诩海罩T依傍而詞意相宣,庶幾斐然成章;……盡舍詩中所言而別求詩外之物,不屑眉睫之間而上窮碧落、下及黃泉,以冀弋獲,此可以考史,可以說教,然而非談藝之當務(wù)也”(《管錐編》第一冊)。錢鐘書對“《詩》作詩讀”之旨作了淋漓透辟的發(fā)揮,讀《鄭風·狡童》然,讀一切古詩均然。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9)
——羔羊原文、翻譯及賞析
羔羊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釋:
[1]紽:tuó,陳奐《傳疏》:五當讀為交午之午。嚴粲《詩緝》:“紽,縫也!甭勔欢唷锻x》:“縫之義亦交午也。”“五紽”即“午紽”,絲線交午縫制的意思。
[2]蛇:yí委蛇:大搖大擺洋洋自得
[3]緎:yù,同紽
[4]總:zǒng,紐結(jié)
翻譯: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絲合縫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遙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襖,素絲密縫做工巧。逍遙踱步慢悠悠,公餐飽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絲納縫質(zhì)量高。逍遙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賞析:
這首詩清代以前學(xué)者皆以為是贊美在位者的,所贊美的內(nèi)容,或說是純正之德,如薛漢《韓詩薛君章句》:“詩人賢仕為大夫者,言其德能稱,有潔白之性,屈柔之行,進退有度數(shù)也。”或說是節(jié)儉正直,如朱熹《詩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jié)儉正直,故詩人美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逼湔f大多牽強不可信。確如方玉潤所批評的“固大可笑”、“附會無理”(《詩經(jīng)原始》)。縱觀以“美”立說者,唯有姚際恒之說稍可通,其說謂“詩人適見其服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飾步履之間以嘆美之。而大夫之賢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見。此風人之妙致也”(《詩經(jīng)通論》)!坝谘酝庀胍姟笔潜驹姷闹饕憩F(xiàn)特點,故錄以參考。首倡剌詩說的,我所見之《詩經(jīng)》著作,以清人牟庭《詩切》最早,他說:“《羔羊》,刺餼廩(膳食待遇)儉薄也!苯袢嗽娬f仍是美、刺并存,比較而言,筆者以為“刺”稍近詩意,但與牟氏所言“刺”的內(nèi)容恰相反,詩人所刺者乃大夫無所事事、無所作為,與《魏風·伐檀》所刺之“素餐”(白吃飯)相似。
對這首詩表現(xiàn)特點的理解,姚際恒之說是可取的,不過要反美為剌,即是說,全詩不用一個譏刺的詞,更沒有斥責之語,詩人只是冷靜而客觀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習(xí)見的一個小片斷,不動聲色用粗線條寫真。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那**的服飾——用白絲線鑲邊的羔裘。毛傳說“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無疑是位大夫。頭兩句從視覺來寫,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見也是所想,按常規(guī)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詩人見其人吃飽喝足由公門出來,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肮,日雙雞!倍蓬A(yù)注:“謂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边@與當時民眾的生活水準相對照,無疑天上地下之別,《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闡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會,在豐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雙雞”,何等奢侈!詩人雖然沒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時代的公膳例之,大約相差無幾。詩人生活在同時代,一見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觸動,想得很多,也許路有**的慘象浮現(xiàn)在他眼前。正因為如此,所以厭惡之情不覺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詩句涌出筆端。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謂點睛之筆,使其人仿佛活動起來:你看他,慢條斯理,搖搖擺擺,多么逍遙愜意。把這幅貌似悠閑的神態(tài),放在“退食自公”這個特定的場合下,便不免顯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詩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見:這個自命不凡的家伙,實則是個白吃飯的寄生蟲!三章詩重復(fù)這個意思,回環(huán)詠嘆,加深了譏刺意味。各章三、四兩句,上下前后顛倒往復(fù),清陳繼揆《讀詩臆補》曾評為:“隨意變化,妙絕奇絕!泵罱^奇絕!保ㄊY立甫)
超然臺記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10)
——自遣原文翻譯及賞析
自遣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注釋:
、诺茫褐傅玫礁吒铏C會。失:指失去這個機會。
、朴朴疲河崎e自在的樣子。
、墙癯航袢铡
翻譯:
一有機會便唱否則即罷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樣樂悠悠。
今天有酒就喝個酩酊大醉,明日有憂慮就等明天再愁。
賞析:
該詩成功地塑造一個活脫脫的呼之欲出的縱酒高歌的曠士形象。這個形象雖有**上失意后頹唐的一面,而其中憤世嫉俗的品格頗得人們贊嘆。他除了反映舊時代知識分子一種變態(tài)的心理外,而通過人物的形象也狀寫出了晚唐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
這首詩先表現(xiàn)在詩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來此詩無一景語而全屬率直的抒情。但詩中所有情語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夠給人一個具體完整的印象。如首句說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說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寫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種半是自白、半是勸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態(tài),則給人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感受。情而有“態(tài)”,便形象化。次句不說“多愁多恨”太無聊,而說“亦悠悠”。也就收到具體生動之效,不特是趁韻而已。同樣,不說得過且過而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更將“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語具體化,一個放歌縱酒的曠士形象呼之欲出。
先看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在此告訴世人:失意無法排解時,可以以醉解愁。其實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句。但這樣的話從詩人的口中說出來就別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時時刻刻有酒解愁,一輩子沉醉不醒也未嘗不可?稍娙耸且晃桓F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兩個“今朝”的重復(fù),道出了所謂的解憂,也只是暫時的排解而已。看來面對人世間紛至沓來的憂患與失意,詩人也沒有畢其功一役的解決辦法。“明日愁來明日愁”,此句明顯地流露出了窮愁潦倒的詩人的無奈與傷心,正因為“醉”的時間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舊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由此可見,正在勸解世人凡事看開些的詩人其實自己也沒有解決“失即休”這個難題,雖然他對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種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但這恰恰體現(xiàn)了他以酒澆愁,得過且過、無可奈何的凄酸、潦倒。古之文人,生活在那爭名奪利的官場社會之中,沒有幾個能達到如此境界。這,也就是此詩造成的總的形象了。僅指出這一點還不夠,還要看到這一形象具有獨特個性。只要將此詩與同含“及時行樂”意蘊的杜秋娘所歌《金縷衣》相比較,便不難看到。那里說的是花兒與少年,所以“莫待無花空折枝”,頗有不負青春、及時努力的意味;而這里取象于放歌縱酒,更帶遲暮的頹喪,“今朝有酒今朝醉”總使人感到一種內(nèi)在的凄涼、憤嫉之情。二詩彼此并不雷同。此詩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個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義。
此詩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更其成功之處,則在于重疊中求變化,從而形成絕妙的詠嘆調(diào)。一是情感上的重疊變化。首句先括盡題意,說得時誠可高興失時亦不必悲傷;次句則是首句的補充,從反面說同一意思:倘不這樣,“多愁多恨”,是有害無益的;三、四句則又回到正面立意上來,分別推進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復(fù)與推進,“明日愁來明日愁”則是“失即休”的'進一步闡發(fā)?傊,從頭至尾,詩情有一個回旋和升騰。二是音響即字詞上的重疊變化。首句前四字與后三字意義相對,而二、六字(“即”)重疊;次句是緊縮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復(fù)。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兩字重疊,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疊,但前“愁”字屬名詞,后“愁”字乃動詞,詞性亦有變化?梢哉f,每一句都是重疊與變化手牽手走,而每一句具體表現(xiàn)又各各不同。把重疊與變化**的手法運用得盡情盡致,在小詩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兩個方面的獨到,宜乎千年以來一些窮愁潦倒的人沉飲“自遣”,陶冶情操時,于古人偌多解愁詩句中,惟獨最容易記起“今朝有酒今朝醉”來。
詩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寬慰的意思。解讀此詩,關(guān)鍵全在于詩人將“愁’和“恨”排遣掉了沒有。而詩人之“愁”和“恨”是社會之愁,家國之愁,這種愁是詩人自己難以解決的。**,**不聽;勸說,**不理;諷諫,**會惱怒。那詩人怎樣排遣,是采取了不理、不采、不合作、不發(fā)言的態(tài)度。這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雖帶有一定的消積成分,然而大多的知識分子都不發(fā)言,都不合作,那“此時無聲勝有聲”擁有很大的力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