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蘇軾的故事(通用19篇)

蘇軾的故事(通用19篇)

  故事是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chǔ)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蘇軾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軾的故事 篇1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是翰林院學士,人們都稱他為蘇學士。蘇東坡才華橫溢,文章寫得好,詩詞也作得好。但知識再豐富的人也不可能會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時候也不免要出點差錯。

  有一天,蘇東坡拜見當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領(lǐng)進王安石的書房,說是宰相大人外出辦事,立刻回來,請?zhí)K學士用茶稍候。等了一會,主人還不回來,蘇東坡便信步走到書桌旁,見桌上攤著一首詠菊詩。這首詩沒有寫完,只寫了兩句: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來:“西風”明明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而菊花從來就敢于頂風傲霜,最能耐寒耐凍,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大錯特錯了?想到那里,蘇東坡詩興大發(fā),不能克制,就提筆蘸墨,信手續(xù)寫了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東坡擱下毛筆,又待了一會,見主人還不回來,便起身告辭了。再說王安石回家后,到書房見了蘇東坡的那兩句話,只是搖了搖頭,并不與蘇東坡計較。

  之后蘇東坡降到黃州去當團練副使。

  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陽天氣,連連刮了幾日大風。一天,風停歇后,蘇東坡邀請了幾個好友到郊外賞菊。只見菊園中落英繽紛,滿地鋪金,一派西風蕭瑟的景象。這時,蘇東坡猛然想起了給王安石續(xù)詩的事情來,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恍然悔悟到自己過去鬧了笑話,連忙提筆給王安石寫信認錯。

  蘇軾的故事 篇2

  相傳北宋著名詩人蘇軾、黃庭堅和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在一起評文論詩。蘇小妹說:“有這么兩句:“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如果當中各嵌一字,該填什么字才恰當呢?

  蘇軾經(jīng)過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搖”、“映”兩字,于是這兩句便成了“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黃庭堅改用“舞”和“隱”兩字,改成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他倆的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請?zhí)K小妹自己填字。蘇小妹說,前加“扶”,后增“失”,就成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淡雅而不俗。

  蘇、黃二人聽了,不覺撫掌叫好。

  蘇軾的故事 篇3

  古往今來,英雄豪士多善飲酒,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在政治上屢經(jīng)坎坷,卻能始終不改其樂,除了修養(yǎng)與文學造詣以外,據(jù)說也得益于“薄薄酒”。

  蘇東坡的薄薄酒就是“微醺”,即有必須的酒意,但決不是爛醉如泥,故有陶然之樂,而無昏狂之弊。這樣飲酒是能夠收到“行氣血、舒經(jīng)脈”效果的。

  蘇東坡飲酒雖然很少沉醉,但他卻掌握了極好的醒酒藥,準備隨時幫忙朋友!短K東坡集》中記載了一則故事,說明他醒酒藥的來歷:

  蘇東坡的同鄉(xiāng)揭穎臣得了一種飲食倍增、小便頻數(shù)的病,許多醫(yī)生都說是“消渴”(糖尿病),多年不能治愈,自認為沒有期望了。蘇東坡說一個名叫張肱的醫(yī)生替他治療,張肱認為揭患的不是消渴,而是慢性酒精中毒。酒性本熱,因此歡喜飲水,飲水多,癥狀似消渴而不是消渴。于是用醒酒藥治療,多年不愈的疾病竟就此痊愈了。從此,張肱的醒酒藥,也就成了蘇東坡的醒酒藥。

  蘇東坡的醒酒藥是什么呢?就是中藥枳椇子。

  蘇軾的故事 篇4

  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為大學士、才高八斗的蘇軾偏偏與“學富五車”的王安石狹路相逢,能夠說二人之間是“有緣無分”,一起共事,同在朝廷,但政見不一,王安石主張革新變法,要快變,以摧枯拉朽之勢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而蘇軾覺得時局需穩(wěn),改革要慢慢地來,二人引起了朝廷的政治分野。不巧的是,恰在這時蘇軾錯改了王安石的菊花詩。

  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記載了蘇東坡續(xù)錯王安石詩的故事,說的是蘇東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安石不在,卻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碧K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殘謝后不會凋落花瓣,因此才會有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于是他按照原韻,續(xù)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碧K東坡寫完等了一會兒,見王安石還沒回來就走了。王安石回到那里,看了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xù)句以后,覺得蘇東坡的觀察不夠全面。再加上二人政見不和,王安石占了上風,蘇軾敗北,皇上決定“左遷”蘇軾,往哪里貶呢?王安石推薦貶到黃州。蘇東坡到了黃州后,一個秋雨飄零的日子,風雨交加之時,蘇東坡與友人在菊園涼亭里飲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情景。這時才知道自己當初批錯了王安石,覺得自己見識不廣。從此,心里一向愧疚于王安石。

  蘇軾的故事 篇5

  蘇東坡在杭州,喜愛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闭l知佛印和尚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這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jié)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這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蘇軾的故事 篇6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蘇軾在黃州東坡種菜時寫下的對聯(lián),是寫給蘇小妹的。

  東坡上風光旖旎,遍布奇花異草,蘇軾自是情緒開朗,也變得更加浪漫。高興之中,蘇軾在房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看著自己的竹子雨后春筍,節(jié)節(jié)生長,自是怡然自得。但是生性刁蠻的蘇小妹見狀卻悶悶不樂,埋怨哥哥浪費地畝,只知道玩樂,不懂生活之艱辛。在他看來,就應多種一些值錢的草藥蔬菜,賣了錢,把生活過好,多買些魚肉吃。于是蘇軾就給妹妹寫了這副對聯(lián)規(guī)勸妹妹。在蘇軾眼里,人無論在什么狀況下都得活得藝術(shù)一些,作為“四君子”的梅蘭竹菊從不一樣方面解讀了人生,要勇敢頑強,一片芳心,活出氣節(jié),清心寡欲尤其竹子的氣節(jié)令蘇軾景仰。蘇軾嗜好畫竹,他對竹子的一枝一葉都有深深的感悟,都能夠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諦。

  蘇軾的故事 篇7

  蘇軾也叫蘇東坡。“東坡”一名是怎樣來的呢?宋徽宗年間,因蘇軾寫了“超多誣陷嘲諷朝廷的詩”,于是就有了喧囂一時的“烏臺詩案”,宣判結(jié)果是蘇軾被判入獄,后又被釋放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期間,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活困窘,但是他有一個好上司閭丘孝。閭丘孝心地善良,為人忠厚,又景仰蘇軾的為人和才華,就高看蘇軾一眼,把他視為知己朋友。黃州城外有一片地,草木豐茂,遍布奇花異草,山下不遠處就是滾滾的長江水,這個地方被稱為東坡。閭丘孝同情蘇軾的生活境況,就通融官府讓蘇軾到東坡種菜,補充生活。蘇軾欣然往之,在山上開墾荒地,種花種菜,消遣情緒,鍛煉體魄,陶陶然,并在那里蓋一草屋,在門匾上書有“東坡雪堂”。在蘇軾看來,這是他人生的理想驛站,于是之后就自號“東坡居士”,習慣之,人們就稱他蘇東坡。

  “東坡”還有一種說法,與唐朝詩人白居易有關(guān)。蘇軾和白居易雖然相距265年,但蘇軾從小就喜愛白居易的作品。蘇軾宦海沉浮、三起三落,“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覺得自己和白居易命運相似,同病相憐的景況大致和白居易相似,因此,常把白居易作為自己的前身。當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時,常在忠州城的東坡植樹,曾賦有“東坡向春暮,樹木今如何?”“朝上東坡走,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生樹”的詩句。為了表示對白居易的崇敬,蘇軾就取白居易詩中的“東坡”為號。

  蘇軾的故事 篇8

  我總是相信這個世上有天才的,比如蘇軾,他的才華、能力、詩詞文俱佳,品行人格均為上品。相比李白杜甫等,我還是更喜歡蘇軾的詩詞。

  兒童時,從外公那里知道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當然那時的我也許并不能完全讀懂其中的深情與思念。

  少年時特別喜歡他的定風波“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至今仍記得當初語文老師講他們讀大學時淋雨飲酒后對這首詞的欣賞。

  到杭州后,特別喜歡蘇堤,以及他關(guān)于西湖的“淡妝濃抹總相宜”。

  離開杭州時,特別喜歡他的“居杭積五載,自意為杭人”。

  在川內(nèi)讀書時,去了眉山三蘇祠,對一門三父子的才華甚是欽佩。

  出川讀書后,去了海南的五公祠,感嘆東坡先生千年前足跡之廣。

  先是覺得其詩詞佳,后來讀到”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更是佩服其胸懷;再讀其少年時做的”罪疑則輕,賞疑則重“,只能嘆一聲天才!

  到而今,特別喜歡他那首"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這本《蘇軾故事》講蘇軾生平一些經(jīng)歷和片段,做了一個整理串聯(lián),對于了解其一生,也算一本挺好的書。

  有點奇怪,為什么沒有編劇把東坡先生的生平編成電視劇,其實他的經(jīng)歷足夠奇,豐富,有趣,拍電視劇也可以是很好的題材了。

  四個兒子的名字,大概也反映是蘇東坡先生心境的變化,邁,迨,過,遁。日益內(nèi)斂,謙虛,律己。

  而與弟弟的兄弟情深,更是難得。其弟弟和他第一次封官之刻,弟弟變辭謝外派,留在京城照顧父親,了哥哥后顧之憂,如此弟弟,難得可貴。而一生中,兩人相互關(guān)心,照顧,詩詞唱和,更是人生中難得的溫暖。無論是“人生到處之何是,恰如飛鴻踏雪泥,鴻飛哪復計東西”,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讓人羨慕的兄弟情深。

  在事業(yè)和工作上,雖然因為直,因為官場迫害,受了很多苦,也曾入獄,算是酸甜苦辣都經(jīng)歷了。但為官一任,造福百姓,所到之處,做下實事,留下美譽,也算展了部分才華。俗氣點說,也還是做到京城三品大員,也曾為一方太守,也算是有建功立業(yè)之實。千載后人們走在蘇公堤上也會記得當年太守之功,算是流芳千古的人物。雖然其間貶謫,辛苦唯有自知,但先生的樂觀也是”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而且史家不幸詩家幸,杭州忙碌期間,作詩文甚少,而貶謫期間,卻是詩文甚多,為人們留在很多精神財富。以在黃州四年多期間為例,留下753篇文學遺產(chǎn)。也許就是塞翁失馬。

  只是以前我一直覺得蘇軾理想定居定可能會是杭州,看此書中說他曾想定居常州,卻是有些奇怪。

  不過無論如何,最終葬于河南,也算小峨眉山下安生了。病逝常州葬汝州,大概也是遂其生前愿了。只是身為女人,還是有些感嘆那獨自葬在南方的朝云有些可憐了,當然苦樂唯有自知,也許她會覺得能伴東坡先生二十余載,是自己之幸呢?

  臨終,蘇軾那句“吾生無惡,必死不墜,慎無哭泣以怛化”“著力即差”卻是深得佛心。想來有多少人能在臨終道一生“吾生無惡”呢?能做到此,已是人中龍鳳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無論天上人間。

  蘇軾的故事 篇9

  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他的好友秦觀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渡江趕到吳興去問訊。蘇軾被貶黃州,秦觀托人帶去書信及自己的詩作,蘇軾立即寫了回信。后來秦觀受蘇軾連累,也遭貶斥。兩人就在各自的貶地詩書往來,互相勸勉。

  這期間,兩人在?迪鄷^一次,秦觀拿出自作的挽詞給蘇軾看,蘇軾撫著秦觀的背,萬分感慨地說:“我常擔心你未能參盡生死之理,現(xiàn)在叫我怎么說呢?”秦觀拿出自作的挽詞,分明是說自己已經(jīng)作好了最壞的打算,看破了生死大關(guān),再沒有什么可畏懼的'了。對此,蘇軾怎能不感慨萬千。蘇軾告訴秦觀,自己也已寫好了墓志銘,交給隨從帶著,沒讓兒子知道。

  至此,兩人再結(jié)同心。當他們一起吟嘯歌詠、泰然作別的時候,他們在精神上,已共同經(jīng)歷了一次生死的洗禮,而能以最坦然的心境去面對一切厄難,他們的情感,也由患難之交而上升為生死之交。

  大詩人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但好友秦觀仍舊與他友好如初,并寧愿與他一起受罪。還詩書往來,互相勸勉。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生死之交不是甜如蜜的山盟海誓,也不是雙方取得成就時來錦上添花……而是在對方需要幫助時,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你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記得有人說過“只有可以為之而死的,才能藉之而生”。朋友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讓我們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吧。

  蘇軾的故事 篇10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自號東坡居士。他在詞方面的造詣很高,提起宋詞就絕對要提蘇軾。在蘇軾之前,宋詞的風格多為柔媚婉約的,但是蘇軾的出現(xiàn),將宋詞的抒情功能進一步的擴大,留下了許多的不朽詩篇。有才華的文人總是不缺乏愛慕者,蘇軾的一生中有三個女人,分別是王弗、王閏之和王朝云。

  王弗是蘇軾的第一任妻子,也是蘇軾終身難忘的一個女人。王弗和蘇軾生活了十一個年頭,在她死后,蘇軾仍舊常;貞浧鹚,他甚至在王弗墓穴所在的山頭種植了上萬顆松樹。松樹萬古長青,正如蘇軾對王弗的愛一樣,亙古不變,生生世世的陪伴著王弗。蘇軾有一首著名的詞《江城子》就是為王弗所做,至今仍被人們奉做悼亡詞的代表之作,而那時距離王弗去世已經(jīng)有了十年。

  生活不能總是一成不變,人都要朝前看。蘇軾在王弗去世后,娶了比自己小11歲的王閏之,而王閏之的另一層身份是王弗的堂妹。之后王閏之陪伴著蘇軾度過了十一年,陪伴蘇軾去往黃州惠州儋州,這其中的辛苦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蘇軾的第三個女人名叫王朝云,是被蘇軾從侍妾扶正的,蘇軾曾經(jīng)為王朝云寫了很多首詞;王朝云也陪伴蘇軾度過了他最倒霉的那段時間,足以看出她對蘇軾的深情厚誼。又是一個十一年后,王朝云也離蘇軾而去;自此,蘇軾再也沒有續(xù)弦。

  蘇軾的故事 篇11

  吟詩赴宴:蘇軾在去京城赴考的時候,被幾個相同年紀的讀書人看不起。于是他們擺下酒宴,邀請?zhí)K軾來,打算借機戲弄一番。蘇軾受邀后,立刻動手前去赴宴。在宴會開始之時,有人提議用行酒令將餐桌上的食物單獨食之。意思就是引用歷史人物搭配相關(guān)事跡,還必須與菜的主材相呼應,這樣就能單獨吃一份菜。于是眾人紛紛出口成章,有人說“姜子牙渭水釣魚”,有人說“秦叔寶長安賣馬”,還有人說“諸葛亮隆中種菜”。六人先后將菜全部搶完之后,蘇軾說了一句:“秦始皇吞并六國”,將他們面前的菜全部端到了自己的面前,六人無言以對。

  出人頭地:蘇軾參加科舉開始時,書寫了一篇極為精彩的案卷。當時的主審官歐陽修對此十分欣賞,但當時案卷都是密封的,無人知道答題人是誰。歐陽修覺得這份答案的文風與自己的弟子曾鞏很像,為了避免他人說自己徇私舞弊,就將蘇軾的案卷排在第二。開榜后,知道作者是蘇軾的歐陽修悔恨不已,對蘇軾十分慚愧,而蘇軾的大度也十分對歐陽修的脾氣。于是歐陽修收蘇軾為弟子,并說了一句:“如此俊才,真應該出榜于人頭地”。

  蘇軾的故事 篇12

  蘇軾的《定風波》,大家都很熟悉了。還有一篇《游蘭溪》,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了: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奔灿c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是日劇飲而歸。

  大概就是說他前兩天因為去一個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買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個聾啞人看病如何如何,這件事發(fā)生于元豐五年三月。說到這里,可能有人已經(jīng)想起來了,《定風波》前面有一句說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當時上課看到這里,是真的笑,笑出聲。

  兩件事連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在三月七號去沙湖看地的時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沒傘,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的故事 篇13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歲當丙辰,這一年的中秋節(jié)是個很平凡的日子,但卻產(chǎn)生了一首在文學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詞章。

  這一年,蘇東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因為他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不同,被黜為密州知州。在重視京官輕視地方官的風習下,自然有被貶謫的感覺。

  這一年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被貶在外,頗為失意。父母都沒有了,兄弟倆仕途又都很坎坷,蘇東坡的心情有些壓抑。

  中秋夜晚,皓月當空,蘇東坡與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臺上賞月飲酒。歡樂之余,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頗深,即興寫成《水調(diào)歌頭》一首,道: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以明月為線索,隱顯明暗交錯,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筆突兀高遠,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沉思考。接著寫欲脫離塵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處不勝寒”,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世的熱愛與眷戀。表面是寫仙凡之念,實質(zhì)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現(xiàn)。下片從月亮的轉(zhuǎn)移變化,盈虧圓缺,聯(lián)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jié)論。全詞貫穿著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曠達的情懷收束,給人以鼓舞和啟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極強,是詠嘆中秋明月的千古名篇。

  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f得雖然有些過頭,其他的詞也在繼續(xù)流傳,并沒有作廢,只是有些相形見絀罷了。仿佛是群星燦爛的天空出現(xiàn)一輪明月,其他的星宿馬上就顯得黯淡無光了。也可看出這篇詞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一天,神宗問現(xiàn)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詞是什么,太監(jiān)便把這首詞抄給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等幾句時,深有感慨地說:“蘇軾終究是愛戴君王的。”于是下詔把遠在黃州的蘇軾調(diào)到離京師比較近的汝州。蘇軾因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而得到遷往內(nèi)地,也算是因詞得福吧!

  蘇軾的故事 篇14

  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因誹謗朝政被貶到汝州,任團練使。初到汝州,看到這里到處窮山惡水,蘇軾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員,經(jīng)常閉門謝客。

  一日,他在衙門里覺得悶,便獨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夢山。踏著兩山夾峙樹林生的林間小徑過了紫邏口,穿過水流嘩嘩的汝河橋,隨著熙熙攘攘笑語喧嘩的滾滾人流,蘇軾走到云夢山下。只見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鐘樓巍巍桃角飛檐,寶塔俏麗,屹立寺中,在綠樹掩映下,云夢寺深藏不露,古樸靜雅。蘇軾頓時悟道,這樣一個人間仙境,又是鬼谷講學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訪出來,也算是一個他鄉(xiāng)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銀樹枝當拐杖,化裝成一個土老冒兒走進寺院。這時已近中午,睛空萬里,驕陽似火,蘇軾走了半日口喝難耐,便走在寺內(nèi)討口茶喝。他看見寺內(nèi)一個小和尚手拿雞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給香案掃塵,蘇軾忽發(fā)異想,先試試這云夢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內(nèi)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嗎?于是,他大大洋洋踱進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還沒顧上說口渴,誰知那小和尚一看見他,忙停下手里活計,雙手一合施一禮說:“阿彌佗佛,請施主暫在殿內(nèi)消汗,貧僧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給施主送上您點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蘇軾坐在香案前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一壺泡得濃香撲鼻的杜仲茶獻了上來,蘇軾靜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蘇軾還敢去和云夢高僧高談闊論嗎?他頓時泄了氣,喝完茶以后,他連身份也沒敢亮出來,忙匆匆隨著進香的人流去觀黨云夢仙境,然后便直出云夢山去了。

  蘇軾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氣,難道這汝州還真是個藏龍臥虎之地,還真有文比孔丘、武賽子龍的能人,他遍覽群書熟知云夢古今,又搜腸刮肚擬出《詠云夢》詩八道,便再赴云夢山想與云夢僧一決高低。

  這天,蘇軾穿戴整齊官袍官衣,領(lǐng)著大小隨從12人,前夾后擁又赴云夢山。走到寺院門前,只見一座云夢寺張燈結(jié)彩,十幾個僧人分列寺門兩旁,兩幅長幡由兩個小僧人舉著列在隊前,蘇軾抬頭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學士游云夢鬼谷生輝,

  練使賦佳作汝河增光!

  蘇軾大吃一驚,急步上前與云夢眾僧一陣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見殿內(nèi)一張八仙桌上擺著十二只茶杯,還為他另備一張香案,放著文房四寶,很明顯,云夢寺早有準備等待他來揮筆賦詩呢?

  蘇軾十分吃驚,當云夢寺主持請?zhí)K軾揮毫命筆的時候,蘇軾一定要讓云夢僧說出他們神算的奧秘,小和尚笑著說:“那天你手柱拐杖為木,風塵仆仆為土,就是一個仁字;你頭頂草帽,兩手甩開,兩腿夾杖巍巍而立不是一個“茶”字嗎?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蘇軾說:“那么今天呢?”

  云夢寺主持說:“今天知曉你要登云夢山就更沒有什么秘密了。云夢山之顛有御藥園,御藥園上有觀天臺,在臺上天尚可觀,練使官樣打扮而來,我遠遠已從觀天鏡里看見了你,并且山上早有傳聞,蘇學士榮任汝州團練使,我們自然應有所準備,為練使接風了。”

  蘇軾聞聽后驚愕不已,他想,自己飽讀詩書,在當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夢山里竟被一個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觀天臺窺視知我要來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對我這么了解,早有所備不得不使蘇軾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蘇軾頓時詩興大發(fā),揮筆寫道:“汝河河清清,云夢夢長長,鬼谷谷淵淵,古今難思量!”

  從此以后,蘇軾知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學問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讀萬卷書,認真做學問,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的故事 篇15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其父蘇洵是當時的散文大家;母親程氏出身于一個有文化的官宦家庭,是一位明大義、有才學的女子。蘇家藏書甚豐,父母對蘇軾有著良好的影響和教育,加上他聰敏好學,7歲知書,10歲能文,出口成章,所以親友夸獎,遠近聞名。

  有一天,蘇軾和弟弟蘇轍跟同鄉(xiāng)程建用、楊咨在草堂一邊游戲,一邊吃著饅頭。突然,天空烏云密布,大雨滂沱。四人商量聯(lián)句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程建用先出第一句:“庭松偃蓋如醉!币鉃樘们皾饷苜扰P的松樹在風雨中像喝醉了酒一樣不住搖動。楊咨接著說:“夏雨初涼似秋!币馑际窍娜盏挠暌粊黻幇灯鄾、烏云壓頂,好像是秋天。蘇軾緊跟著楊咨吟道:“有客高吟擁鼻。”這一句寫的最為典雅,用晉朝大臣謝安的典故。意思是此時此地,有幾個文人用雅音拖長聲調(diào)吟詩作賦。幾個人一聽齊聲叫好,說這句詩有聲有色高雅含蓄,這時蘇轍看見大家都只顧品詩顧不上吃饅頭,于是又聯(lián)了一句最俏皮的話:“無人共吃饅頭!甭犃T三人都哈哈大笑。

  蘇軾稍大一點,就到四川峨嵋山下眉山城西面的壽昌書院里讀書。書院的教師叫劉微之,他既精通經(jīng)史又會寫詩作文,是位學識淵博的學者。

  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吟誦了自己新近創(chuàng)作的一首《鷺鷥》詩。老師吟罷,傳來了學生的一片贊揚聲,老師看看學生們的反映,然后說:“大家不能都一味夸好,還要大膽提意見!闭n堂上一片沉寂,老師用鼓勵的眼光望著大家,看到有一位學生開始用手指輕輕敲著桌子,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漁人忽驚起,雪片隨風斜”,從他的神態(tài)看,老師知道這位學生對詩似乎有點看法,他就問:“蘇軾,你對這首詩有什么看法?”

  蘇軾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說:“這首詩從整體來看寫得很好,但有一點學生不清楚,想請教老師,這后兩句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鷺鷥受驚時一瞬間掉落下來的羽毛?”“正是,正是!崩蠋熯B連點頭!皩W生前幾天在江邊玩,親眼目睹鷺鷥受驚時,一瞬間掉落下來的羽毛,離地面很近,并不是隨風斜飄的!

  “詩首先要真,既然不合乎事理,就請你改一改吧。”老師用真誠的眼光看著蘇軾,然后又轉(zhuǎn)向?qū)W生,“大家都試試看吧!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一句話。蘇軾也沉吟了一下,然后說:“我看可以改為‘雪片落蘆葦!

  劉老師是位謙虛好學的人。他凝思片刻,稱贊說:“改得好,改得好!

  這‘落’字讀起來聲音鏗鏘有力,合乎事理,使人們仿佛看到鷺鷥驚飛時掉羽毛的生動情景,這樣詩的意境就比原來清新優(yōu)美得多了!

  從此以后劉老師經(jīng)常和蘇軾一起切磋詩文,常常告誡別的學生要好好向蘇軾學習。

  蘇軾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他博覽群書,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他21歲考中進士,在詩、詞、散文、書法諸領(lǐng)域里都有巨大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豪放派詞宗;書法方面,他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他的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樹一幟。

  蘇軾的故事 篇16

  蘇軾的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多舛。他一再被貶謫,甚至下獄。然而,豁達的蘇軾無論在什么樣的逆境下,都不悲聲嘆氣、怨天尤人。無論處在何時何地,他總是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覽勝,臨淵賦詩,總是努力尋找人生的快樂,尋找人生的休閑感,而這種尋找反過來又提升了他詩詞文章乃至做人的境界,很多流芳百世的詩詞都是他在逆境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蘇軾受“烏臺詩案”之累,首次被貶黃州。陰歷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溫柔的月光灑進蘇軾棲身的屋舍,還在療傷的蘇軾不能拒絕月光的邀請,披衣起床,走入月光的懷抱,接受月光的撫摸,“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柔美的月光,撫平了蘇軾的所有傷痛。享受當下的月色才是最真實的,蘇軾的痛苦升華了,他因此感到了快樂。而快樂的進一步延伸就是分享。他想到了在承天寺的朋友張懷民,也貶謫在此地,于是,他把這位朋友喊了來,兩人一起在庭園中,在月色中散步賞月,并給我們留下了最美的月色描繪:“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痹鹿庀袼粯映纬,庭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投射下來,好像水草交錯。于是,兩位文壇巨子在人生境界的澄澈度上,有了交集。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58歲的蘇軾被流放到廣東惠陽,職務是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境況是“惠州安置”。蘇軾被貶謫至惠陽后,一間小小的寺廟,一片平凡的森林,居然讓他醍醐灌頂,豁然醒悟:快樂就在當下!

  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讀書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愛好山水,無論在什么樣的境況中,總要在山水中寄寓感情,抒發(fā)情懷,蘇軾在惠州,自然也忘不了游賞山水。當時,他沒有專門的官邸,寄居在惠州嘉佑寺,聽說東彌陀寺后面有座松風亭,風景不錯,就準備去游玩一番。這松風亭在一處高地上,亭子周邊種了二十多種松樹,清風一過,松濤陣陣,十分賞心悅目。

  蘇軾因年近六旬,體力不支,走著走著就有點走不動了,“足力疲乏”,就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原想能在松風亭歇腳最好。可是一眼望去,松風亭還在遠遠的樹林末端,“望亭宇尚在林末”。蘇軾猶豫良久:繼續(xù)走?體力不支;留下來休息?沒有場地。正當蘇軾進退維谷時,忽然醒過神來:憑什么就不能在此處休息?大宋王法又沒規(guī)定這里不能休息,這兒的地上也沒長蒺藜,憑什么不能就地休息呢?于是,蘇軾“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就在停留的地方一屁股坐下來。就在坐下的那一刻,蘇軾開悟了:休閑就在當下。

  這就是蘇軾的名篇《記游松風亭》的由來。記游雖是蘇軾記“足力疲乏”時決定就地休息的一樁小事。但蘇軾寫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后的自得心情。其實,他的自得,是對隨遇而安人生態(tài)度的肯定。而他安居廣東惠州、海南儋州,凡百粗遣,不嬰于心,正是對“此問有甚么歇不得處”要義深有領(lǐng)悟的實踐。《記游松風亭》是蘇軾思之所至,筆亦隨之。雖然出語平淡、通俗卻意味深永,能真實展現(xiàn)蘇軾為人坦誠、天真、達觀、有趣的一面。

  蘇軾這種看好當下的態(tài)度,一直伴隨著他走向生命的盡頭,在游覽松風亭之后的第三年,公元1097年,62歲的蘇軾遠謫海南儋州。海南在北宋時期還是窮山惡水,連廟也沒有。年過六旬還被貶往那里,簡直是滅頂之災,可能再也回不來了。蘇軾卻能在大樹底下刨一個坑住下來,依然十分樂觀。當時的海南什么都沒有,肉沒有,鹽也沒有,藥更沒有,有的時候臺風來了,連吃的也沒有,只有挨餓。

  但是,盡管環(huán)境這樣艱苦,蘇軾依然很豁達樂觀,他在海南還教了一個姓江的學生,并為這個學生作了半首詩,說等這學生金榜題名后,再續(xù)上后半首。結(jié)果,那個姓江的學生果然金榜題名了。但海南的生活讓蘇軾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傷害,雖然最后徽宗上臺把他招回來。他也堅信自己一定能回來,但是,回來才三天,就去世了。而他那個學生沒有辜負他,成了海南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士。蘇軾留下那后半首詩,江進士找到蘇軾的弟弟蘇轍最后寫完。

  遠謫海南儋州時,蘇軾說:“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我本來就是海南儋州人,只不過以前寄居在四川。把當下所處的儋州當成家鄉(xiāng),反而把自己出生的家鄉(xiāng)當成他鄉(xiāng),這是一種四海為家的情懷。真是:四海為家不是無家,隨遇而安不是茍安,蘇軾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改造當下的心態(tài),用一種積極樂觀的眼光看待當下的環(huán)境。由此,我們想起中國古代詩人以豁達灑脫塑造了一個個快樂當下。李白遭遇永王之災,卻把災難的當下轉(zhuǎn)化為“朝辭白帝彩云間”的瀟灑;杜甫流離西南,卻把流離失所的當下轉(zhuǎn)化為“黃四娘家花滿蹊”的清新;劉禹錫屢次被貶謫,卻把宦海失意的當下轉(zhuǎn)化為“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豪邁!

  蘇軾的故事 篇17

  眾所周知,蘇軾是我國宋朝的著名文學大家。深得皇帝賞識。1057年,宋神宗時,蘇軾做官,深得賞識,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職。后來卻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了宋哲宗時期,蘇軾曾任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潁州等地。晚年時期再次被貶,宋徽宗時才被特赦北還。

  在蘇軾做官期間,發(fā)生了許多趣事。傳聞說蘇軾雖然為官多年,但是并沒有像其他官員的豪宅,在京城更沒有自己的宅子。在開封做官期間,兒子大婚,無奈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卻沒法為兒子購置一套新房。波折之下,蘇軾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這才把兒子的大事給辦了。雖然只是為官期間的一件小趣事,但是類似的事情可不少,由此可見,蘇軾的這些官做的是有多清廉。

  其實,縱觀史書,蘇軾一再被委以重任,一再被貶,無非就是因為朝廷有所顧忌,還有黨派之爭的種種因素。但這些絲毫不能影響蘇軾。無論做官還是被貶,他仍然有著自己的原則。在位時,一心為百姓著想,為官清廉,整頓吏治,務實為民。作為一名文人,他有著自己的報國大志,想要國家富國強兵。所以在職期間,一直踏踏實實,關(guān)心人民的切實利益,關(guān)心大眾疾苦。雖然屢次被貶,但是他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兩袖清風,深得人民喜愛。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官,蘇軾都始終干實事,不空談。

  蘇軾的故事 篇18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不僅僅在文學和藝術(shù)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政績的官員,蘇軾的為官之路可以說一波三折,曾經(jīng)幾次被發(fā)配到離京城很多的蠻荒之地,蘇軾抗洪講述的就是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帶領(lǐng)士兵與群眾抗擊洪水的故事,在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為官的恪盡職守。

  史書記載,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遇到了洪水,洪水決堤了,要淹沒曹村,由于洪水難以泄出,水匯集到了城下,城墻馬上就要被沖垮了,于是富民們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災,蘇軾下令說,富民們?nèi)绻幼吡,就會動搖民心,那么我還領(lǐng)帶誰來抗擊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會讓洪水沖垮家園。于是讓士兵將想要逃走的富民們趕回去,蘇軾穿著粗布鞋拄著木棍親自來到了武衛(wèi)營,將卒長找來,號召卒長帶領(lǐng)士卒去抗擊洪水,卒長看到蘇軾還在堅守崗位,非常的感動,于是帶領(lǐng)著士卒們穿著短衣,光著腳,拿著箕畚鐵鍬出城抗擊洪水,筑成了一道長堤,長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進入城內(nèi)了,這樣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還在日夜不停的下,為了守住城池,蘇軾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過家門也不回家,并且讓各級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最終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來蘇軾還將那里的情況向上級匯報,并且申請增調(diào)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來。朝廷聽從了蘇軾的建議,并且表彰了蘇軾,到現(xiàn)在徐州的人民還在懷念蘇軾。

  從以上的講述可以知道,蘇軾作為一個官員是盡職盡責的,不僅僅以身作則,還帶動了一大批的官吏堅持自己的崗位,所以說蘇軾不僅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個好官。

  蘇軾的故事 篇19

  北宋嘉祐三年,歐陽修受命主持禮部貢舉。他深知當時官場腐敗風氣盛行,于是,決心借用科舉取士的機會,狠剎這股邪風。這年,正逢京城會試,舉子們打聽到主考官是歐陽修,便想方設(shè)法找路子、托人情、送禮物、拉關(guān)系。誰知,歐陽修早已吩咐隨從,對來訪的舉子,一概謝絕入門,如有不聽勸阻者,可以"酌情訓斥"。弄得許多辛苦登門拉關(guān)系的舉子,只好悻悻而去。

  一天下午,一位身材瘦弱的青年文人,來到歐陽修的府第門前,一見門衛(wèi)便說:"我是四川的蘇軾,要拜見歐陽大人。"他一再請求,門衛(wèi)仍不讓進,歐陽修的隨從張旺,從里面走出來說:"歐陽大人已有明令:"來訪舉子一概不見,你還不快走?"蘇軾本是個清高之人,雖有朝廷大官的推薦信,但他不肯輕易拿出來,現(xiàn)事已至此,他只好掏出來,請求張旺轉(zhuǎn)呈歐陽修。誰料,張旺沒看信件還算客氣,一看信封見是張方平所托,竟火冒三丈,跳起腳吼道:"滾,快滾?"

  原來,歐陽修是慶歷新政的熱心促成者和積極參與者,而張方平卻是守舊派的重要頭目之一,兩人從來水火不容。如今蘇軾帶了張方平的信來,張旺怎能不火冒三丈?

  蘇軾也不示弱,用四川話不客氣地回敬了幾句。張旺被火上加油,一手便將蘇軾推倒在地上。蘇軾忍痛爬了起來,氣得大罵:"你狗仗人勢,天將滅你......"罵完又想:一個下人竟如此粗野無禮,他的主人定不是正直廉明之人,由這樣的人主考,我考有何用,不考了?蘇軾昂首走了。

  歐陽修聽到門外的吵鬧聲,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背著手走出來問原因。張旺躬著腰笑嘻嘻地說:"嘿嘿,大人,小的趕走了一個張方平的同黨。"歐陽修一聽,不由得沉思起來:張方平早已回鄉(xiāng),病得奄奄一息,誰還能與他同黨......張旺見歐陽修沉默不語,立即呈上那封信,說:"大人,您看。"歐陽修仔細看完,兩道濃眉一豎,沉重地說:"唉?你誤事不淺?"他問清了蘇軾去的方向,拔腿就追。張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愣愣地站在門口,好一陣子回不過神來。

  原來,張方平在信中說,蘇軾乃四川才子,文章超群,只是看破紅塵,無意功名;經(jīng)他苦苦勸說,才肯出山。他自己已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萬望歐陽修不計私怨,選拔賢才......歐陽修本是愛才如命的人,看了信怎能不激動?他想張方平在臨終前,竟能不計前嫌,向我推薦人才,我歐陽修絕不能讓蘇軾再度看破紅塵隱入深山。所以也就顧不得自己年過半百和主考官的體面,看完信就急起直追。

  蘇軾邊走邊想:如今哪有識賢之人,還是回峨嵋山隱居為好......忽然間,只聽身后傳來一陣呼喊:"蘇學士留步?蘇學士留步?"蘇軾轉(zhuǎn)頭一看,只見一位衣冠不整、胡子花白的老人,手提厚底官鞋,一瘸一拐地跑了過來,一見蘇軾便喜得哈哈大笑。蘇軾嚇了一跳:"嗚呼哀哉?我碰上瘋子了?"他立刻飛快奔跑。還沒有跑上一箭地,又聽得后面遠處一陣馬蹄聲響,緊接著便有人大聲喊叫:"歐陽大人--歐陽大人--小心摔跤?"蘇軾心里一震,啊?那提鞋追趕自己的老人竟是歐陽修?他立刻轉(zhuǎn)身停住腳步,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

  原來,當時歐陽修一激動,哪里還記得叫張旺備馬,后在路上跑時,厚底官鞋又扭了腳,為了爭取時間,他干脆脫鞋去追。張旺在門口好一陣才回過神來,悟出歐陽大人定是去追趕蘇軾?伤咽俏迨畾q的老人,怎能走得過年輕后生,于是張旺趕快備馬追來。

  蘇軾歉疚地走到歐陽修面前,納頭便拜:"歐陽大人,請原諒小生失禮?"歐陽修拉著他的手,親切地說:"蘇學士千里迢迢而來,一路多有辛苦,快請起?快請起?老夫差點誤了大事。"

  不久,蘇軾果然高中。后歷經(jīng)滄桑,終成國家的棟梁之才。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