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通用9篇)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通用9篇)
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人生才會更加健全與美好。心理健康不容忽視。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1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以及反映適度、人際關系協調、心理活動符合年齡特征的心理狀態(tài)。
二、常見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幾種:
1.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心因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沒有器質性病變,僅僅是功能的減低和失調。導致病因是大腦長期負擔過重、過度疲勞,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緒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所致。神經衰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長期刺激,引起大腦神經活動持續(xù)過度緊張,導致大腦興奮和抑制神經活動能力減弱的一種神經癥。主要特征是易興奮、易激動、易疲憊,并常常伴有各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癥。
大學生神經衰弱的發(fā)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學習壓力過大,過分緊張,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和良好的適應能力造成的。如學習負擔過重、人際關系緊張、家庭貧困所帶來的生存壓力、戀愛出現危機、就業(yè)壓力過大等都是發(fā)病的誘因。如果使神經處于持久的緊張狀態(tài),超過了個體所能忍受的限度,就會導致神經崩潰和失調。
2. 焦慮癥
焦慮癥是指持續(xù)性精神緊張或驚恐發(fā)作的狀態(tài)。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煩意亂,有的產生恐懼感。它與一般的焦慮情緒不同,一般的焦慮情緒是由具體對象具體事物引起的。而焦慮癥沒有引起焦慮的具體對象和理由;颊叱31憩F為無明顯原因和理由的緊張和不安;經常提心吊膽又沒有具體原因;或過分關心周圍的事物,難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煩意亂,沒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頭昏、惡心、手腳發(fā)冷等癥狀。
3.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它的主要癥狀包括失眠、心煩、反應遲鈍、易怒、易激動、處事不冷靜、憂郁、持久疲勞。據2004年中國健康協會調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個人被明確診斷為抑郁障礙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死于自殺。在自殺行為者中,70%患有憂郁癥。目前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變化的加劇、競爭的日益激烈、心理壓力的加大,抑郁問題變得越來越普遍。
4.恐怖癥
恐怖癥是對某種特定情景或物體產生強烈的恐懼,明知無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經癥。在大學生中比較常見的社交恐怖癥。它是指對某一特定的社交場所和對象產生的恐懼心理。如,有的學生不敢與他人目光相對,不敢和異性說話或交往,一看到對方就臉紅心跳。有的學生在求職面試時變的特別緊張,甚至盜汗、心跳過速。有的學生不敢和陌生人見面等。恐怖癥對人際交往、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良的影響。
5.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明顯癥狀是情緒紊亂,思維破裂,在感知、記憶、思維、情緒和人格方面都有嚴重障礙,思想和行為失去邏輯,脫離現實,哭笑無常;颊咝睦砘顒雍托袨榛顒痈叨炔粎f調,并常出現錯覺和幻覺。如時常能聽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事物等。
6.強迫癥
強迫癥的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抗強迫同時存在,二者沖突導致了病人緊張不安、痛苦難忍的情緒狀態(tài);颊咧缽娖劝Y狀是異常的,但無法擺脫。如屈從于強迫觀念的反復洗手、反復檢查、反復詢問及奇怪計數等。
其實大多數人都曾有過某些輕微的強迫觀念,如不停地考慮即將發(fā)生事情的對策。但正常人的這種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會對其它行為產生明顯的干擾;加袕娖劝Y狀的個體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識發(fā)展刻板、僵化、內疚傾向及容易感到威脅等性格特點。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還有許多,有的會直接表現在身體疾病中,如近年來在大學生中;加芯o張性頭痛、心率不齊、神經性皮炎、十二指腸潰瘍、月經不調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關。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2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zhí)、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wěn)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矗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chuàng)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fā)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fā)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方式、環(huán)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fā)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fā)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yōu)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fā)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jié)撃艿玫匠浞职l(fā)展。
三、關注心理健康
不久前,一名韓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承受不了失戀給他帶來的打擊,心理健康出現了危機,竟然在校園槍殺了31名同學,最后自殺身亡,這一事件轟動了世界。由此不難發(fā)現,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危害有時會遠遠超過一般的安全事故。
根據中國心理學會的研究表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因心理問題而喪失生命,自殺成為青少年人群的頭號死因。專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是造成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四、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賹ψ约河幸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谟凶孕抛粤⒕瘢凶晕野l(fā)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生活目標,有自我發(fā)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tài)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jié)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苤鲃舆m應環(huán)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huán)境的關系,不是環(huán)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huán)境。在任何復雜的環(huán)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huán)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huán)境中,都能很好地發(fā)展自己。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3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為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小學生的家庭交往環(huán)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yǎng)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fā)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小學生跳樓自殺、厭學、孤僻……許多極端的事例表明,現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之前,南京團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監(jiān)測中心,聯合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有關專家組織了一次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抽樣調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學。結果表明,大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小學生為17.92%,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占4.01%。
二、 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復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并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于要以人為本,對癥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為,可采取以下方法
1、 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默認。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tài)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盡量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系。
2、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chuàng)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yōu)點,正確做出評價,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 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yǎng)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yǎng)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后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yī)生)等。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4
人的一生,在不同時期,呈現有不同的矛盾,這些特殊矛盾的產生和解決,不僅推動了心理發(fā)展,還形成了不同時期本質的心理特征,這些不同質的心理特征就構成了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中國的教育和心理學工作者根據心理矛盾運動的特點,參照主導活動和學制,一般將個體出生至青年這一時期,分為六個階段。
。ㄒ唬⿱雰浩冢ǔ錾1歲,又稱乳兒期)
嬰兒期是個體感知覺和動作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嬰兒出生后兩、三周內?煽吹诫p眼不協調地運動,約在出生一個月前后,雙眼不協調活動消失,視覺集中現象出現。在出生1個月時,出現聽覺集中;在3個半月時,能聽見聲音找聲源;在9個半月,出現眼動作的協調現象。其他,如味覺、嗅覺、皮膚覺的發(fā)展更早,一般在一個月后已逐步完成。嬰兒約在出生后3個月,出現手的不隨意性的撫摸動作;約在5個月左右,由于手的撫摸動作的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學會了的撫摸動作。兒童這時開始把手作為認識事物的器官;約在半歲以后,手的動作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嬰兒能使自己的拇指與其余四指對立地抓握物體。
。ǘ┣坝變浩冢1~3歲,或稱先學前期,相當于托兒所階段)
首先是思維的發(fā)展。這時期兒童的思維和出聲言語相聯系,思維的主要特點是直覺行動性。就是說這時兒童的思維總是離不開具體事物、行動和言語的。他們常在玩弄物體中,用出聲的言語進行思考,離開了具體事物和自己的操弄或操作活動,思維就停止。他們談不上有行動的預見性和計劃性。
其次是言語的發(fā)展。經過嬰兒期言語的一年準備,就到了這個可稱為兒童“最初掌握言語的時期”。據研究,約在1.5歲前是兒童掌握單詞句的階段,1.5~3歲是兒童掌握多詞句時期,到3歲末已能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言語。
再次是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這時期兒童已基本具備各種形式的情緒、情感;兒童在成人對人對事的評價和教育下,開始運用“好”、“不好”、“好人”、“壞人”等詞來評價人和事,這說明他們形成了最初步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這時兒童由于動作的迅速發(fā)展,他們開始有了料理自己生活(如吃飯、穿衣等)的能力,開始表現出獨立行動的愿望,常要求“我自己來”,不要別人的幫助,這是意志自覺能動性的萌芽表現。
最后,自我意識也在這階段開始形成。約在生活的第一年前半年,兒童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他吸吮自己的手像吸吮別的東西一樣,在第一年末,兒童才開始把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對象區(qū)分開來;約在第二年,兒童開始能夠叫自己的名字,這是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一個飛躍;約在2~3歲時,兒童才開始掌握“我”這個代名詞,說明兒童能把自己由一個客體轉變?yōu)橹黧w來認識,這是自我意識形成的又一個新階段的表現。
。ㄈ┯變浩冢2~6歲,或稱學前期,相當于幼兒園階段)
幼兒期主要是思維發(fā)展的階段。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要特征。這時兒童的思維可以逐漸擺脫對動作的依賴,而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進行。兒童這種具體形象思維常常只能揭露事物的表面特點,不能理解事物的內部關系和本質特點。皮亞杰把幼兒階段的思維稱為“前運算階段”或“前邏輯思維階段”。他認為這階段兒童沒有物體的守恒概念并缺乏可逆推理。例如兒童明明知道形狀大小相等的兩杯等量的水,當其中一杯倒入不同形狀的玻璃杯中,由于倒后兩杯水面的高度不一樣,就認為這兩杯水變得不一樣多了。這現象和中國一些心理學家說的具體形象的特點相一致。但是兒童的具體形象思維,對他所熟悉的事物亦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在幼兒末期,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已開始逐漸發(fā)展。
同時,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識也在這一階段開始發(fā)展。幼兒的情感特點仍保留有前階段的一些特征,如易感性、不穩(wěn)定、易興奮、激動。但和上階段差別較大的是幼兒的社會情感開始發(fā)展。例如,幼兒的道德感在成人對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進行評價和教育下開始形成。兒童初步知道了一些行為規(guī)范。例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不說謊話"等等。并且對違反這些行為規(guī)范的兒童產生反感的情緒。幼兒還對未見過的事物,常會表現出好奇和好問的求知欲望。這是幼兒理智感的開始出現。他們還對顏色鮮艷的玩具和衣物表示喜愛,對音樂、詩歌等表現出愉快心情,這是美感的出現。
幼兒的各種意志品質,如堅持性和自持力,有所顯露,但由于抑制能力還很薄弱,這些意志品質還很差。幼兒的自我意識比較籠統(tǒng)、模糊,他們還不會觀察自己的內部世界,只能按照成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評價"自己。一般只能通過模仿成人對自己的外部行為所說的進行“評價”。
。ㄋ模┩昶冢7~12歲,又稱學齡初期,相當于小學階段)
在童年期,思維開始發(fā)展。童年思維主要的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這種過渡性就是說,兒童能對具體事物的變化進行抽象推理,并揭露其本質特點。但是兒童不能脫離具體事物的感知進行判斷推理。皮亞杰稱這時期兒童的思維為“具體運算”階段。這時兒童對原來相等量的兩杯水,不會因為所倒的容器形狀的不同,就認為水量會有變化(或多了或少了)。因此,皮亞杰認為這時兒童已具有了對物體的守恒概念。這和中國一些心理學家所說的這時兒童思維特點的意思相同。他們在實驗中還發(fā)現兒童在掌握物體守恒概念時,具有憑借感知、表象和概念進行的三級不同質的水平,以及不同年齡通過守恒實驗的人數百分數亦不相同。可見,兒童對物體守恒概念的獲得,無論在量上和質上都隨年齡增長而增長。
其次,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一般說來童年的情感比幼年和少年期的情感都要穩(wěn)定,他們能經常處于比較平靜、持久和穩(wěn)定的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他們的情感無論在質上和量上都較幼年期有所發(fā)展,尤其是社會情感的不斷擴大,豐富。兒童能從對具體個人的情感擴大到對整個集體的情感,他們不僅對物質生活中的事物產生情感,還會對精神生活中的事件產生情感。如由愛父母擴大到愛班級集體,由得到糖果而喜悅的情感擴大到為集體爭光、做了好事而高興的情感。此時,兒童的意志品質亦有提高。低年級兒童都在教師和父母的督導下完成一些作業(yè),隨著年級年齡的增長,意志的主動性、獨立性以及自持能力都比前有提高。
童年的自我意識是在教師和父母對兒童作出適當的評價中認識自己的,促使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開始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內容也由自己的外部行為而擴大到自己的道德品質,自我評價的批判性和獨立性也逐漸增長,但這時期評價的整個水平因抽象邏輯思維尚不占主要地位,所以還是低的。
。ㄎ澹┥倌昶冢11、12歲~14、15歲,或稱學齡中期,相當于初中階段)
少年期的思維發(fā)展的一個主要特點是抽象邏輯思維漸占主要地位,但是思維中的表象成分仍起著較大作用,這就是說少年的邏輯思維常需要感性經驗作支持,思維的形式還處于經驗的階段。
少年的自我意識和意志、情感的發(fā)展。少年主要的特點是一個半成熟、半幼稚、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目性錯綜復雜的矛盾時期。在這時期,少年的自我意識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少年由于自己身體的迅速發(fā)育,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出現了要求獨立、自主的意志行動的愿望,特別不滿成人對他們的處處管教,常因成人對他們的干涉,而產生執(zhí)拗和反感的消極情緒。其次,少年開始注意到自己內部的精神世界,漸漸產生了解自己和分析自己的心理品質的需要和興趣。再次,少年評價自己的品質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穩(wěn)定性,有時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忘掉優(yōu)點,有時又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抹煞缺點。因此,有時過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產生自負感,有時又低估自己,產生自卑感,常處于自我評價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
。┣嗄陼r期(14、15歲~17、18歲,或稱青春期,相當于高中階段)
青年時期思維的發(fā)展。青年初期學生的思維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邏輯思維由少年期的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的思維過渡。他們能從一般原則出發(fā),進行判斷、推理,作出論證;他們還能對各種經驗材料作出規(guī)律的說明。青年初期學生剛剛開始形成辯證的思維,在教學和生活實踐中,他們認識到特殊和一般,理論和實踐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皮亞杰所謂的“形式運算”階段類似這時期理論型的思維形式。
青年時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青年初期由于身體發(fā)育漸趨成熟,知識經驗的不斷累積,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接觸社會面擴大,以及面臨畢業(yè),即將走向社會。因此,他們的內心世界比少年豐富,他們的自我意識在少年基礎上有了新的發(fā)展。青年比少年更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活動,并能根據社會需要來分析自己、鍛煉自己,對政治道德品質的自我評價能力顯著提高。青年初期的學生富于理想,向往未來,積極上進,不甘落后,自尊心顯著發(fā)展起來。自尊心的發(fā)展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肯定態(tài)度的表現。
青年進入成年期和老年期后的心理發(fā)展,情況與上述不同。在此不做贅述。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5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huán)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tài),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態(tài)。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他們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二、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
2、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能彼此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三、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
1、 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 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
4、 與現實環(huán)境能保持接觸。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 適度的情緒表達及控制。
9、 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情況下,能作有限度的個性發(fā)揮。
10、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 能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 能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我。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對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和體驗。
3、 能協調與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滿足的心情,善于從行動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穩(wěn)定性好。
4、 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
5、 能保持完整統(tǒng)一的人格品質。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yǎng)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構成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fā)展。
6、 能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huán)境及處理個人和環(huán)境的關系。
7、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地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五、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等級
從健康狀態(tài)到心理疾病狀態(tài)一般可分為4個等級:健康狀態(tài)、不良狀態(tài)、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狀態(tài)
心理健康狀態(tài)與非健康狀態(tài)的區(qū)分標準一直是心理學界討論的話題,不少國內外心理學學者根據自己研究調查的結果提出了多種心理健康標準。簡捷的評價方法。即:從本人評價,他人評價和社會功能狀況三方面分析:
、俦救瞬挥X得痛苦—即在一個時間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樂的感覺大于痛苦的感覺。
、谒瞬桓杏X到異常—即心理活動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調,不出現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久的現象。
、凵鐣δ芰己谩茨軇偃渭彝ズ蜕鐣巧,能在一般社會環(huán)境下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或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自我價值。
2、不良狀態(tài)
又稱第三狀態(tài),是界于健康狀態(tài)與疾病狀態(tài)之間的狀態(tài)。是正常人群組中常見的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它是由于個人心理素質(如過于好勝、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壓力大、晉升失敗、被上司批評、婚戀挫折等)、身體不良狀況(如長時間加班勞累、身體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點是:
、贂r間短暫—此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較短,一般在一周以內能得到緩解。
、趽p害輕微—此狀態(tài)對其社會功能影響比較小。處于此類狀態(tài)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是感覺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沒勁”、“不高興”、“應付”是他們常說的詞匯。
、勰茏砸颜{整—此狀態(tài)者大部分通過自我調整如休息、聊天、運動、釣魚、旅游、娛樂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狀態(tài)。這小部分人應該去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以盡快得到調整。
3、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因為個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狀態(tài)的某—方面(或幾方面)發(fā)展的超前、停滯、延遲、退縮或偏離。它的特點是:
①不協調性—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稱或反應方式與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現出幼稚狀態(tài)(停滯、延遲、退縮);兒童出現成人行為(不均衡的超前發(fā)展);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異常(偏離)等等。
、卺槍π浴幱诖祟悹顟B(tài)的人往往對障礙對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環(huán)境等)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包括思維、信維及動作行為),而對非障礙對象可能表現很正常。
③損害較大—此狀態(tài)對其社會功能影響較大。它可能使當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標準完成其某項(或某幾項)社會功。如:社交焦慮考(又名社交恐懼)不能完成社交活動,銳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礙者難以與異性正常交往。
、坌枨笾谛睦磲t(yī)生—此狀態(tài)者大部分不能通過自我調整和非專業(yè)人員的幫助而解決根本問題。心理醫(yī)生的指導是必須的。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個人及外界因素引起個體強烈的心理反應(思維、情感、動作行為、意志)并伴有明顯的軀體不適感。是大腦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其特點是:
①強烈的心理反應—可出現思維判斷上的失誤,思維敏捷性的下降,記憶力下降,頭腦粘滯感、空白感,強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緒低落成憂郁,緊張焦慮,行為失常(如重復動作,動作減少,退縮行為等),意志減退等等。
②明顯的軀體不適感—由于中樞控制系統(tǒng)功能失調可引起所控制人體各個系統(tǒng)功能失調:如影響消化系統(tǒng)則可出現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或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等癥狀;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則可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影響到內分泌系統(tǒng)可出現女性月經周期改變、男性性功能障礙……等等。
、蹞p害大—此狀態(tài)之患者不能或勉強完成其社會功能,缺乏輕松、愉快的體驗,痛苦感極為強烈,“哪里都不舒服”、“活著不如死了好”是他們真實的內心體驗。
、苄栊睦磲t(yī)生的治療—此狀態(tài)之患者一般不能通過自身調整和非心理科專業(yè)醫(yī)生的治療而康復。心理醫(yī)生對此類患者的治療一般采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手段。在治療早期通過情緒調節(jié)藥物快速調整情緒,中后期結合心理治療解除心理障礙并通過心理訓練達到社會功能的恢復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6
一、什么是心理學?
心理學一詞源于古希臘語,意即“靈魂之科學”。在漢語中,我們習慣于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條理和規(guī)則叫做“理”。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總稱,而心理學則是關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規(guī)律的學問。也就是說,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指人類探索自己的心理現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說它年輕,是指心理學最初包含在哲學中,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直到19世紀70年代末,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專門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盡管年輕,但科學的心理學有著巨大的生命力。當前,心理學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生活實踐的各個領域。
二、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是哪一天?
“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PA)在1992年發(fā)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
●1996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積極的形象,積極的行動
●1997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女性和精神衛(wèi)生
●1999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精神衛(wèi)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創(chuàng)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2003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抑郁影響每個人
●2004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2005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06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07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與和諧社會
●2008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同享奧運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09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10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
●2011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12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三、有人說身體健康不算真正的健康,對嗎?
對。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成立時,在憲中就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乃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完滿的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tài)!笨茖W研究已經發(fā)現,在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類疾病被統(tǒng)稱為心身疾病。因此,現代醫(y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yī)學模式發(fā)展成為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四、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成立憲中,對健康下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梢姡睦斫】凳峭暾】蹈拍畹慕M成部分,人們不僅應關心自己的軀體健康,還應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與社會相融合的程度。
五、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是什么?
世界心理衛(wèi)生聯合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
2、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六、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為哪三個等級?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它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為一般常態(tài)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tài)心理三個等級。
一般常態(tài)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于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fā)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于一般常態(tài)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jié)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tài)。
嚴重病態(tài)心理。表現為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七、正常人會出現哪些異常心理現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著沒有一點問題,關鍵是這些癥狀的產生背景、持續(xù)時間、嚴重程度以及對個體和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異,F象,時間短、程度輕,尚不能貼上精神病的標簽。
1、疲勞感:通常有相應的原因,持續(xù)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良好的休息和適當的娛樂即可消除。
2、焦慮反應:焦慮反應是人們適應某種特定環(huán)境的一種反應方式。但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現實性焦慮)如面臨考試,并隨著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
3、強迫現象:有些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辦事認真的人反復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識到沒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個人,反復檢查門是否鎖好了等。但持續(xù)時間不長,不影響生活工作。
4、恐怖和對立: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也想到會不會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這種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糾正不再繼續(xù)思考,屬正,F象。
5、疑病現象: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復多次檢查,特別是當親友、鄰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現。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后能接受醫(yī)生的勸告,屬正,F象。
6、偏執(zhí)和自我牽掛: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傾向,即假設外界事物對自己影射著某種意義,特別是對自己有不利影響、如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談話,這時往往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這種現象經過片刻的疑慮之后就會省悟過來,其性質和內容與當時的處境聯系緊密。
7、錯覺: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tài)下可出現錯覺,但經重復驗證后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8、幻覺: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況下,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過確認后,自己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y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體驗,不能視為病態(tài)。
9、自笑、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制,屬正,F象。
八、什么叫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精神疾病的某種癥狀,如精神分裂癥患者常伴有思維障礙。另一層含義指輕微的心理失調,可以從一個人行為上的偏離程度來判斷這個人的“障礙”程度。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偏離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程度越厲害,那么他的“障礙”程度也就越深。常見的心理障礙有:
1、適應性障礙。由環(huán)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為失調,表現為不能正常地適應工作、生活和學習,不能正常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等。
2、焦慮性障礙。焦慮是一種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達到目標和不能克服障礙時表現的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憂心忡忡;并伴有身體不適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郁性障礙。主要表現是情緒持續(xù)低落,悲觀,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評價降低,自罪自責,內心體驗多不幸、苦悶、無助、無望,總感到活著沒有意思。
4、恐怖性障礙。對事實上對人沒有多大威脅的事物產生強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緊張、焦慮、眩暈等心理反應。如恐高癥、利器恐怖、動物恐怖、廣場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較為常見。
5、強迫性障礙。做事反復思考,猶豫不決,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復想,不該做的事仍反復做,因而感到緊張、痛苦。強迫性癥狀中常見的有:①強迫觀念,如強迫回憶、強迫懷疑等;②強迫意向或強迫沖動等;③強迫動作,如反復檢查門鎖等。強迫癥狀幾乎每個人都曾出現過,但只要不成為他們的精神負擔,不妨礙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應算作強迫性障礙。
6、疑病性障礙。主要表現為對自己健康狀態(tài)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經常訴述不適,頑固地懷疑、擔心自己有病,經實驗室檢查和醫(yī)生的多次解釋后仍不能接受,反復就醫(yī),甚至影響其社會功能。這種對自身健康過度擔憂的心理傾向就是疑病性障礙的表現。
九、怎樣正確對待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首先,要對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么思想問題或道德問題,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對待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同學要多關懷而不是回避和歧視。
其次,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識。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據三個標志:
一是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否與客觀現實相符合。也就是是否與周圍的環(huán)境一致。
二是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否協調一致。正常人的認知、情感、意志活動都是協調一致的,人的認知能有效地調節(jié)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調,不僅自己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雖經別人幫助和分析,仍堅持己見,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這人已患了某種心理疾病。
三是看一個人的個性特征是否相對穩(wěn)定。人的個性特征一經形成,就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如果一個人的某種個性特征突然變得異乎尋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態(tài)了。如,一個人本來很活潑,性格很開朗,突然莫名其妙地變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緒低落、郁郁寡歡、表情呆板、憂郁沮喪,甚至悲觀厭世。
第三、要堅信心理疾病是能夠治好的。盡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復雜,療效也比較緩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學,不要過分地懼怕、恐懼,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強信心,懂得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在心理醫(yī)生或專家的指導下,掌握并運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夠治好。
第四、要堅持心理咨詢和治療。一旦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為每個人都育可能受到心理障礙的困擾,不要覺得內疚或麻煩別人。及時尋求幫助和堅持心理治療和咨詢有助于盡快恢復健康。
十、如果你的同學出現心理異常的現象,怎樣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
(一)、如果有同學出現心理異,F象,你可以:
1、試著跟他溝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給他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陪伴他走出心理危機。
2、盡量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簡單地批評和教導他。
3、建議他去做心理咨詢和輔導,也可以陪伴他去。
(二)、如果是嚴重的心理異常,如:精神疾病發(fā)作、有自殺傾向等,要立即采取措施:
1、首先要盡可能安撫對方的情緒,試圖跟對方講話,了解原因,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2、避免自傷或傷害他人事件的發(fā)生。例如:清除對方身邊的刀、針、繩索等。
3、迅速跟輔導員老師、校醫(yī)院、保衛(wèi)處、心理咨詢中心聯系。
4、切忌激惹、嘲諷和冷漠的做法。
十一、什么是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學生個體內部促使其從事學習活動的驅力。學習動機一般表現為強烈的求知愿望,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興趣,認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等。根據不同的特點,學習動機也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學習動機的內容指向可分為直接學習動機和間接學習動機。直接學習動機直接指向學習活動本身,是由對學習的直接興趣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直接結果的追求所引起的;間接學習動機則是與社會意義相聯系的動機,是社會要求在學習上的反映。
2、根據學習動機在學習活動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將之區(qū)分為主導性學習動機和輔助性學習動機。主導性學習動機是指一個學生的幾種學習動機中起主導作用的學習動機;輔助性學習動機則是在幾種學習動機中不占主導地位的學習動機。輔助性學習動機有的能促進主導性學習動機,因而會與主導性學習動機同時并存;有的則不能促進主導性學習動機,因而會被抑制甚至完全克服掉。
3、根據學習動機的來源,又可將之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學習的內部動機來源于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等,它較為持久,且使學習者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活動狀態(tài)。學習的外部動機則是由外界的誘因所決定的,它往往較為短暫,被這種學習動機所推動的學習活動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
十二、什么是學習動機障礙?引起大學生學習動機障礙的原因有哪些?
學習動機障礙,主要是學習動力不足,有些學生甚至有厭學情緒。造成這種動機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剛入學的新生,經過艱苦的拼搏終于考上了大學,覺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可以松一口氣,因此沒有在中學時的那股學習勁頭;有些新生因對錄取的學校和專業(yè)不符合自己的志愿而不滿意,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不安心,缺少動力;有些學生受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覺得畢業(yè)后的出路主要靠“關系”,在校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能決定畢業(yè)后得到回報的大小,因而未把全部精神集中在學習上;有些學生自認為各方面的'條件不好,對畢業(yè)后的出路缺乏信心,因此在學習上也未能全力以赴。學習上的動力不足常常表現在學習懶散、無精打采、聽課時注意力分散、課后不愿復習、不愿做作業(yè),對學習成績產生了不良影響。
十三、什么是成就動機?高成就動機的人有哪些明顯的表現?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積極主動地從事某種自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達到完美境界的內在推動力,它是一種較高級的社會動機。高成就動機強者的心理行為表現為如下特點:
1、樂意選擇有難度、有把握的目標。對人人都能取勝的目標不屑為之。
2、有冒險精神,對學習、工作全力以赴,為了成功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希望得到公正的評價。
3、在失敗面前不低頭,樂觀地對待挫折,對未來充滿信心,對成功有自豪感。
4、工作效率高,能科學地運籌時間,不輕易浪費時間,珍惜時間。
5、能抓住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獲得成功。
十四、成就動機越高學習成績就越好嗎?
心理學家巴頓(K.Borton,1972)通過實驗發(fā)現,在一定范圍內,成就動機與學習成績有正相關關系。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條件下,成就動機和志向水平較高的學生,學習成績也比較好。
但是,需指出的是,動機水平與學習效率之間并非完全成正比例關系。這是因為,一方面,成就動機的強弱對學習效果有不同影響。過弱的成就動機當然無助于學習,但過強的成就動機也會造成大腦皮質的過度緊張,抑制大腦相應部位的活動,從而影響學習效率。所以,根據耶爾克斯一多德遜定律(Yerkes-Dodsonlaw),適度(中等強度)的成就動機對學習才是有益的。
十五、什么是學習疲勞?學習疲勞有哪些表現?
學習疲勞是因學習時間過長、學習強度過大而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的勞累感,使學習效率下降。學習疲勞最明顯的表現是腰酸背痛、肌肉痙攣、眼球發(fā)脹發(fā)疼、打瞌睡等。表現在心理上,感覺器官活動的機能降低、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情緒煩躁、易怒、憂郁等。學習疲勞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性抑制,它使大腦活動的機能降低。長期過度的疲勞可能造成神經衰弱,但一般的學習疲勞經過適當休息即可恢復。
十六、怎樣消除學習疲勞?
1、科學用腦。大腦有左右兩半球,兩半球的主要功能不同,左半球主要同抽象的智力活動如數學計算、語言分析等邏輯思維活動有關;右半球則主要同音樂、色彩、圖形、空間想象等形象化的思維活動有關。為了克服疲勞,就要使大腦左右兩半球交替使用,把數學、哲學等需要高度抽象思維的活動同音樂、繪畫、文娛體育活動交替進行,以利于克服疲勞。
2、勞逸結合。學習過程要有間隙的休息,特別要注意使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文娛體育活動結合起來交替進行,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習疲勞同時,應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3、順應生物鐘的節(jié)律。按照人體生物活動的規(guī)律,上午7—10時機體的生物機能處于上升的狀態(tài),10時左右精力最充沛,是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tài),此后逐漸下降,至下午5時后又再度上升,到晚上9時達到最佳狀態(tài)。因此,學習時間的安排應順應人體生物鐘的節(jié)律變化。但這一變化規(guī)律會因地區(qū)與個人而有所不同,應研究自己身體機能工作的規(guī)律以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4、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為了實現學習的目標而保持堅強的意志,有始有終、鍥而不舍、百折不撓、堅持到底、克服學習意志上的軟弱和動搖是保證學習獲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
十七、如何面對抑郁癥?
要預防情緒低落,陷入失控,最佳方法是及早認知初期的抑郁癥癥狀,加以提防。在有需要時,盡早尋求協助。倘若癥狀輕微,你可以嘗試以下的自救方法:
1、自覺努力學習心理衛(wèi)生知識?赏ㄟ^心理衛(wèi)生課或講座,通過閱讀心理衛(wèi)生書刊等途徑接受心理衛(wèi)生教育,并把知識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去。
2、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多參加社會勞動和各種社會活動,鍛煉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意志,豐富經驗,從而促進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包括加強體育鍛煉,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等。
3、增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自我心理調節(jié)包括調整認知結構,完善自我意識,塑造健全人格,學會情緒控制,提高適應能力,掌握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例如:寫日記、傾訴、哭泣、宣泄、轉移等。
4、及時尋求心理咨詢幫助。除了重視自我調節(jié)外,還應積極取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持,爭取親朋好友的幫助,心理負荷較重,自己不易調節(jié)時,應及時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請記著:當你苦惱不堪的時候,切勿壓抑自己的情緒,嘗試向別人表達你的感受。倘若你的情緒比平常低落,而且沒有好轉的跡象,便應向醫(yī)護人員或其他專業(yè)人士尋求援助。
十八、什么是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紊亂,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失眠癥的發(fā)生率有上升趨勢。據統(tǒng)計,約有45%的成人患有失眠。失眠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違反生物鐘引起失眠。這種失眠通常是短暫的狀態(tài)。
2、突然受到重大事件的沖擊造成情緒不穩(wěn)、失落、驚慌,以致夜夜難眠。但通常一兩個月就會恢復,是短期的失眠,但少數也會演變成慢性失眠。
3、原發(fā)性失眠。此類失眠者并無特殊內科疾病或精神疾病,平時有時睡眠質量也不好,遇到重大壓力、精神負荷增大時,就更睡不著。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
4、一些精神疾病如憂郁癥常伴有失眠,其它廣泛性焦慮癥、恐慌癥、精神分裂癥病人,都可能時常睡不著。
5、藥物作用。藥物如類固醇,有些人服少量會失眠,大量則精神異常。
6、刺激性飲料: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食品擾亂正常睡眠。
7、醫(yī)源性引起的失眠。醫(yī)生給病人安眠或病人自己服用安眠,日久成習,最后安眠也失效了,漸漸增加藥量或聯合幾種藥物服用也無法入睡,只好夜夜失眠。
十九、怎樣自我調節(jié)可以改善失眠?
1、生活作息要規(guī)律,養(yǎng)成每天同一時間上床睡覺的習慣;
2、每天有規(guī)律的運動,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
3、避免在吵鬧環(huán)境中睡覺;
4、太冷、太熱的環(huán)境會影響入睡;
5、睡前勿喝酒、咖啡、茶、吃大餐等;
6、睡前避免觀看緊張刺激的電視、電影、報紙,如兇殺案、綁架案等,造成心理不安而影響入睡;
7、輾轉難眠幾刻后仍不能入睡,干脆起床做些輕松活動,繼續(xù)躺在床上只會使你更加緊張,更難入睡。
二十、什么是心理咨詢(或稱心理輔導)?
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咨詢員致力與來訪者建立一個具治療功能的關系,來協助其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以致可以克服成長的障礙,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潛能,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十一、需要心理咨詢的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嗎?
不全是。來訪者有兩大類:一類是心理健康的人,來訪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另一類是心理偏常的人,來訪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心理障礙。
二十二、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有差異嗎?
心理咨詢(Counseling)與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心理咨詢的對象一般是正常人或有輕度心理問題的人,而心理治療的對象卻是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非正常人。
二十三、心理咨詢對你有哪些幫助?
心理咨詢過程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是勸慰人或開導人,也非少數人理解的僅僅是處理心理障礙,心理咨詢過程,實際上是“人格重構”的過程,它所追求的目標是幫助你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任務。具體地講,心理咨詢可以在八個方面為你提供支持和幫助:
1、教會你管理自己的情緒,使你擁有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避免罹患各種情緒障礙,如抑郁癥、躁狂癥、歇斯底里癥等。
2、幫助你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和周圍世界,使你擁有完善的認知體系,避免因為錯誤歸因而導致種種失敗。
3、幫助你恢復愛的能力,使你學會幸福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去愛。
4、使你擁有健全的人格,擺脫自卑、自戀、自閉等不良心態(tài),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
5、幫助你擺脫因失業(yè)、失戀、離異造成的痛苦,教會你應付生活中種種挫折的方法。
6、矯治各種人格障礙和神經癥。
7、為你提供職業(yè)咨詢指導,幫助你在人生重大問題上正確獨立地抉擇。
8、幫助你度過人生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種種危機,平安地完成人生的發(fā)展任務。
二十四、心理咨詢是怎樣進行的?
心理咨詢主要是采取個別輔導的形式。在咨詢過程中,采用談話和討論的方式,心理咨詢員向來訪者就一般或特定的個人問題提供建議或輔導,即心理幫助。
二十五、心理咨詢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每次咨詢面談的時間約為50分鐘。要想取得較好的咨詢效果,必須以一定的咨詢次數作保證。就一般的心理問題而言,通常4—5的咨詢次數,較為有效果。
二十六、心理咨詢前你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1、勇敢地接受現實,面對自己的困難。
2、對自己充滿信心。愿意為自己的改變付出一定的代價,相信自己的不良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3、打消顧慮,對心理咨詢員要有充分的信任。心理咨詢員會對你的“泄密”給予絕對的保密。
4、預先理順自己的思路。將自己的心理困惑直截了當地提出來,認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5、傾訴要有所節(jié)制。因為一次咨詢時間為50分鐘左右,來詢者的傾訴在10至30分鐘即可。
6、你和心理咨詢員是平等關系。可將咨詢員看作是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盡可能地敞開心扉。
7、不必過分地關注自我的表現與形象。咨詢員不關心表層的東西,而是更注重解決心理問題。
8、不要希望心理咨詢員給你“決策”。心理咨詢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員幫助你看清問題,啟發(fā)、疏導你的癥結。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在你自己的手中。
9、不要對一次咨詢抱有太高的期望。大多數心理問題的解決往往要有一個過程,并且主要依靠來訪者心理和行為的不斷調整和自我激勵去解決。
10、對于有關“性”的問題,最好能找同性別的心理咨詢員。
此外,從效果出發(fā),一次咨詢,以面談一個問題為好。因此,在咨詢前,當事人可“梳理”一下自己的問題,找出一個問題作為首選咨詢目標。通常以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或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作為第一次咨詢的問題。
如果自己不能“梳理”問題,也可以在第一次咨詢時,和咨詢員一起探討,找出咨詢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7
一、 心理障礙
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最嚴重的要數抑郁癥。因此導致的自殺等現象給家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抑郁癥表現為:有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遲鈍,注意力減退,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么都無所謂,以及失眠、全身乏力,感到活著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應及時求教于心理醫(yī)生,以防不良后果的發(fā)生和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 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
對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壓力。因學習壓力而造成的心理疾病的少年屢見不鮮,這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于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過分注重結果和不恰當的比較分析現狀,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荚嚱箲],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等問題是青少年出現的常見問題,這些問題解決辦法是首先個人要自信,再者要有信心。下面我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國外某著名科學家一天到一個學校去講座,學校的老師說你是大科學家,也培養(yǎng)了不少人,你看我們這里的學生誰將來最有出息,大科學家就指了兩個孩子,若干年后,這兩個孩子果真在科學領域做出了貢獻,而那位老師再遇到那位科學家時,講起當年的往事,大科學家吃驚地說,我是隨便指的,真的是隨便指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這說明什么?就說明自信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多么重要,換了你,要是個大科學家說你將來肯定有出息,你肯定一下子就感到什么都有了希望,做什么事情都努力了、有信心了。再講一個故事,鄭淵潔是有名的現代作家,他當兵復員回家后在一家工廠當工人,覺得自己沒什么本事,但也想要過好日子啊,就想努力干點什么,想來想去,不花什么錢,成本又比較低,于是,就開始寫作,一開始寫詩、投稿,幾乎是投一篇退一篇,寫一百篇退一百篇。就是幾乎近一年時間,突然有一篇發(fā)表了,于是就又有了信心,又投了好多也沒有發(fā),信心慢慢又沒有了,突然,又發(fā)表了一篇,信心又來了,然后,發(fā)表得越來越多,后來他自己看了以前那些被退的詩看,發(fā)現以前的詩寫得真是很臭。但怎么會慢慢變好呢?就是靠了信心。我覺得只要有足夠的信心,你有50分的能力也許能發(fā)揮到80分或者更多。如果沒有信心,你有100分的能力也許只能發(fā)揮20分。這就是要求同學們平時要注意自信和信心的培養(yǎng)。
三、 不良習慣和不良嗜好給青少年帶來的心理問題
同學們雖然心身發(fā)展較快,但此時你們思想還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判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你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yǎng)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F在你們中的不少人迷戀電腦游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你們的身心健康,部分同學因交錯友,甚至吸煙、吸毒、偷竊等事(舉吸煙的例子)這當然與我們的環(huán)境即家庭、學校的教育、社會的風氣有必然的關系。但是只要同學們把住一點,我們思想上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行動上要提高素質、服務社會,以你身邊你喜歡的、崇拜的、敬佩的人為榜樣,去要求自己、去落實自己的行動,相信你會很成功。 五、 異性交往給同學們帶來的心理問題
這主要是心理和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矛盾所致。據調查,我國青少年目前生理成熟年齡普遍比上個世紀提前4至5歲。高中生絕大部分已屬于生理成熟的人,渴望異性交往,交友越迫切。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是你們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由于處理不當,出現早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腦子里盡想此亂七八糟的事情,那么怎么樣就能處理好這些事呢?我講三點:
1、 異性交往宜泛不宜專 -----即鼓勵多交,忌只交一個。異性同學的廣泛交往,對他們的自身的學習、思想有促進和幫助,也有利于情緒的振奮,而異性同學之間的單獨交往、言談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再加上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這樣會由本來正常的同學交往發(fā)展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相戀,廣泛的異性相往能避免異性們雙雙陷入早戀的識區(qū)。
2、 異性交往宜短不宜長
青少年中兩個異性同學的交往不宜過長,有的同學從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離,初中這沒有感覺,到了高中長此下去,從相聚到離不開,步入早戀,所以在異性同學的交往中注意接觸時間短些,范圍廣些,從而可經了解各種稟行、氣質的異性同學,這會使不同人有更多接觸機會。
3、 異性交往宜疏不宜密度。
異性同學間的交往是正,F象,但一定不要一門心思地鉆在里面,男女同學有性別之差,人的一些潛意識往往在異性單獨交往時發(fā)掘出來,過多頻繁地與異性交往會喚起人的熱情,激起人的沖動,所以男女同學的交往頻率要低一些,,這樣有利于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健康發(fā)展。
由于中學生生理意識的覺醒,他們對異性產生好奇、關心、愛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行為,都屬于正,F象,我們要正確對待“友情”和“愛情”,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間的友好往來,貴在一個“義”字;而愛情姓“愛”,是自覺、自愿的相愛,講求心心相印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默認。我們提醒大家,當你感到對方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產生愿意和對方在一起的熱望,就應該注意及時劃清界限避免跨入早戀的誤區(qū),避免讓心理上過早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 人際交往的壓力給同學們造成的心理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愿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伙伴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系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丟面子等。一方面他們要求獨立,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超出家庭,建立伙伴關系;另一方面又缺少經驗,很難面對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愛能力較弱,而自尊心又極強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體中感到壓抑感和孤獨感,不能自拔。那么我們要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我們要允許自己有缺點,有失敗,有可能丟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過分苛求自己,也不要對外界寄托過多過高的希望,用正常心態(tài)增強信心培養(yǎng)的技巧。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8
一、幼兒心理健康知識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wěn)定的。不經常發(fā)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wěn),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欲較強。喜歡提問題并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于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愿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贊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二、幼兒心理健康十項注意
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yǎng)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夸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夸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wěn),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huán)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三、幼兒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家庭是少年兒童發(fā)展的基礎和主要場所,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融洽與否是影響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F代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眾多父母的期望,這種期望致使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以下兩種態(tài)度:第一種態(tài)度是對子女要求過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時不分場合當面訓斥、打罵,要求絕對服從。這樣會使子女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壓力過大,最終形成憂郁、孤僻、退縮、逆反心理。第二種態(tài)度是對子女嬌慣溺愛,百依百順,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蠻橫、懶惰、依賴等不良心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少年兒童正常心理的發(fā)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和失落感。據研究表明: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愛或母愛,產生消極情緒,不愛學習,敵視同學等,由此可見,家庭破裂會使少年兒童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
2.少年兒童自身弱點的不良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種心理成分組成的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統(tǒng)一體。處在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期的少年兒童,獨立性與依賴性同在,自覺性與幼稚性并存,他們一方面發(fā)現新的自我,要求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現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情不穩(wěn)定,因此,此時期的孩子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在環(huán)境消極因素影響下,容易形成狹隘的意識,不良的心態(tài)。因此,少年兒童自身的人格弱點是其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
3.學校教育失誤的不良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致使許多學校只重視學生的智育,甚至以學生的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學生具有完美的個性和人格要比擁有智慧和能力更為重要。因為社會用人已不僅僅考核專業(yè)技能,卻越來越需要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才?梢,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造成了消極影響。而且,學校也存在教師的教育方法不正確的問題,有的教師挖苦、諷刺學生,更有甚者打罵學生,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對考分高的學生或家長有錢有地位的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習成績差或家庭貧困的學生當成另類看待,這也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正常心態(tài)的形成。除此,有些學校把素質教育掛在口頭上,口號喊的響,卻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
4.社會消極因素的不良影響
社會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因素是十分廣泛和復雜的。不良的社會輿論導向、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往往使少年兒童在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無所適從,這對他們人格的健康發(fā)展是非常有害的。社會風氣中的積極方面如新風尚對少年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進作用,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腐蝕少年兒童的心靈,有些少年兒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講究吃喝玩樂,說大話、假話騙人。
四、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的對策
1.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多年形成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應作為教育的實實在在的行動。長期以來,不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認為學生只有上大學才是惟一的出路,致使我國從小學教育就只強調考分,而不顧個性、人格的完美成長。為了考高分,家長不顧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讓孩子有一時休閑的時光,無休止地補各種文化課,使孩子四體不勤,性格冷漠自私,追求考試名次,一旦考試失利,便哭鬧不休,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因此,現代教育必須認真實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少年兒童積極樂觀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態(tài)度,讓他們懂得,無論將來做什么,只要對社會有用,就是成才。
2.面向全體、正確引導。
堅持正確引導,是少年兒童心理特點所需求的。首先,針對少年兒童共有的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及少年兒童迫切需要解決的或潛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引導,培養(yǎng)和提高少年兒童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質,預防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產生。其次,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類型以及不同環(huán)境中的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偏差進行正確指導。如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尊心、上進心,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條件優(yōu)越學生的自立意識,培養(yǎng)家庭條件差的學生的自信心,以塑造各種少年兒童的健康人格品質。這里所說的面向全體,就是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個性的心理指導相結合,使每個少年兒童都得到健康發(fā)展。
3.優(yōu)化校園的心理環(huán)境,加強心理指點。
少年兒童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變化,困惑會越來越多,因此他們希望得到指點,或老師、同學、家長的指點,或通過各種報刊、圖書的指點。但從一定意義上講,少年兒童心理素質還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fā)展的。所以,學校應該重視校園心理環(huán)境建設,在學校中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讓每一位少年兒童都能自由健康地交往,從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發(fā)揮、完善少年兒童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他們自我管理能力。對他們遇到的心理疑惑,學校、社會各方面都來關心他們,通過心理輔導,教會他們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指導他們正確看待現實,處理好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父(母)子(女)關系,培養(yǎng)樂觀的進取心,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4.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家庭氣氛。
家庭是少年兒童成長的第一驛站。事實證明: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能促進少年兒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鬧鬧的家庭氣氛或父母各奔東西的家庭,由于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致使他們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為子女著想,給子女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氣氛,讓他們在有愛的家庭氣氛影響下,身心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篇9
女性心理特征
1、恩格斯曾把人的心理活動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女性的心理活動則是花中之冠。女性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現是比男性富于感情。這是因為女性的神經系統(tǒng)具有較大的興奮性,對任何刺激反應都比較敏感,無論是愉快的,或是厭煩的,都會通過表情和姿態(tài)表達出來,如臉紅、哭、笑、發(fā)怒、喊叫等等。
2、女性的弱點是脆弱、膽小,做事不敢冒險,好背后議論人。由于女性生理和心理特點,犯罪明顯少于男性,一般估計為1:6。但有時婦女一旦成為罪犯,其情節(jié)往往極為兇惡、殘忍。
3、女性最容易接受暗示,各種形式的催眠術對她們容易成功,因此女性常被迷信活動所迷惑。女性因其母性本能,多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憐憫心和愛心。她們往往在慈善事業(yè)的和人道主義活動中做出卓越的貢獻。
4、愛美是婦女的天性。她們舉止文雅、嬌柔,在社交活動中最受人愛慕。她們的形象思維強于男性,適于從事音樂、戲劇、美術、舞蹈,唱歌等藝術工作。
5、女性的虛榮心和自尊心較強,不愿意別人說她的短處,對傷害過自已的人往往耿耿于懷。一旦做了傷害別人的事,心中后悔,但不愿意公開道歉,F代化的家庭,不少女性由從屬地位變?yōu)橹鳈嗾,丈夫對她言聽計從,往往使一些女性產生自我優(yōu)越感。如果她們自不量力,對丈夫求全責備,勢必影響夫妻感情。因此,現代女性更就注意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質。
現代女性面臨的壓力
女人的一生,從結婚、生子到養(yǎng)育,是人生中最繁忙最美好的時光,女性不僅要身體健康,更要擁有健康的心理,這樣人生才會美麗。
1、圍城內的壓力
美滿的婚姻是女性心靈的港灣。一般來說,女性比較感性,感情也較脆弱,經營一個美滿的婚姻是她們一生的追求。但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使圍城里有了許多不安定因素。
2、職場上的壓力
現代女性,不僅要溫柔懂生活,還要在工作中獨攬一面,職場中的許多職業(yè)女性跟男性一樣打拼天下,但女性往往要付出比男性多幾倍的努力,女性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男性多得多。
3、冷暴力帶來的壓力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更需要精神的交流,親情的撫慰。那種冷漠、形同路人的情感忽視比家庭暴力更可怕,對女性的身心健康傷害也更大,這種冷暴力帶來的壓力在許多家庭中存在。
4、自我評價的壓力
女性到了35-45歲,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她們對自己的外貌特別不自信。一方面孩子長大了,撫育的事情輕了,內心寄托的東西少了,另一方面感到青春不再,不免傷感。為此對外表更加注重,買高檔化妝品、服裝,以此彌補自己的不足。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說她年輕漂亮比什么都高興。
女性心理壓力化解妙法
1、哭出來
醫(yī)學心理學家認為,哭能緩解壓力。心理學家曾給一些成年人測驗血壓,然后按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編成二組,分別詢問他們是否哭泣過,結果87%的血壓正常的人都說他們偶爾有過哭泣,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大多數回答說從不流淚。由此看來,讓人類情感抒發(fā)出來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2、說出來
找個人傾訴,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在傾訴過程中,傾聽者的情感支持對心理有很好的安撫作用。
3、寫下來
把事情經過、委屈和憤怒等不滿的情緒都寫下來,這樣做一方面能起到宣泄情緒情感的作用,一方面能幫助自己理清事情真相,讓自己冷靜下來,以便更好的面對現實。
4、轉移注意力
先放下煩惱和問題,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如看看書,購物,看電影,唱歌跳舞,旅游,約上朋友喝喝茶,或者干脆一個人穿著打扮成自己從來沒有過的樣子去咖啡廳坐坐或者走走。當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愿以后,心情會特別好,心理學上說到人在心情愉悅時候,看事情更傾向于積極樂觀,對他人對世界更包容和親和!皢栴}”會變得不那么糟糕,這樣的知覺會提高我們的自我效能感,更有力量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5、換個角度看問題
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問題,問題也許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站在更遠的地方看問題,問題是那么渺小,或者從他人角度,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問題也許不是問題。在人生長河里,很多問題都不足掛齒。
6、內觀冥想
安靜的一個人盤腿坐著冥想下,保持情緒的相對平穩(wěn),內心平靜,調節(jié)身心。
7、嘆息法
把內心郁結的不良情緒情感,通過發(fā)出聲音呼吸的方式宣泄出來。
8、接納現實
接納現實,是平衡內心最好的方式,嫉妒,抱怨只會讓我們的生命更悲催,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接納吧。
9、享受當下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沒有更好的選擇,就在當下生活中努力去尋找樂趣,在工作生活中尋找樂趣,盡力把生命歷程當成享受而不是勞役。行走在人生路上不要只是盯著那個目的地,還要在行走過程中,去享受路邊的風景,去享受行走過程中閑庭閑步的愜意或者大汗淋漓的酣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