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
熙寧四年,會上元敕府市浙燈,且令損價。軾疏言:“陛下豈以燈為悅?此不過以奉二宮之歡耳。然百姓不可戶曉,皆謂以耳目不急之玩,奪其口體必用之資。此事至小,體則甚大,愿追還前命!奔丛t罷之。時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論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過,軾遂請外,通判杭州。
時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nóng)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蔽磶,朝廷知法害民,罷之。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甭势渫匠舟五氁猿,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復(fù)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庶有補于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語,并媒蘗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宋史蘇軾傳》
【注】二宮:指后宮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會上元敕府市浙燈市:購買
B.軾詣武衛(wèi)營詣:到……去
C.尾屬于城屬:隸屬
D.徙知密州徙:調(diào)任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軾廬于其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此不過以奉二宮之歡耳亦足以暢敘幽情
C.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過其孰能譏之乎?
D.朝廷從之不知東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夠表現(xiàn)蘇軾關(guān)愛百姓的一組是( )
①此不過以奉二宮之歡耳
、诿恳蚍ㄒ员忝
③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
、苈势渫匠舟五氁猿
、菀允虏槐忝裾卟桓已裕栽娡兄S
、尴鄰南介g,筑室于東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說,皇宮在元宵節(jié)舉辦燈會,無法讓老百姓家喻戶曉,應(yīng)該撤回詔令。
B.司農(nóng)擅造律法要處罰沒能按時執(zhí)行新**的人,蘇軾據(jù)理力爭制止了對百姓的處罰。
C.突發(fā)水災(zāi),蘇軾誓與城共存亡,穩(wěn)定民心,始終帶**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蘇軾因關(guān)注百姓的詩被奸臣誣蔑陷害,出獄后被貶黃州,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5:文言文翻譯(8分)
。1)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
。2)鍛煉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
參***:
1:C 應(yīng)為“連接”
2:B A 介詞,在/介詞,被;B 連詞,表目的,為了;C代詞,他的/語氣副詞,表反問,譯為難道;D代詞,他/結(jié)構(gòu)助詞,主謂之間取獨。
3:D ①表明蘇軾敢于直諫,⑥表明蘇軾心胸豁達,和題干“關(guān)愛百姓”無關(guān),排除這兩項可以得到答案。
4:A “然百姓不可戶曉”譯為“無法讓老百姓家喻戶曉”錯,應(yīng)為“老百姓卻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事件錯誤。
5:
。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會動搖,誰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這里,就不會讓決堤的水毀了城墻。
(2)案件審問了很久也沒有判決。神宗非常喜歡蘇軾的才學(xué),安排他擔(dān)任黃州團練副使。
【參考譯文】
熙寧四年,適逢元宵節(jié),**下令壓低價格為宮中購買花燈。蘇軾**說:“您哪里是自己喜歡看花燈呢?您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讓皇太后高興罷了。而老百姓卻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認(rèn)為您是為了滿足眼睛觀賞這樣小的需要,奪取了他們吃飯穿衣所必需的錢財。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響很大,希望您收回這個命令!**于是下詔停辦這件事。當(dāng)時王安石正在創(chuàng)行新法,蘇軾**談?wù)撔路ǖ谋撞。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面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于是請求出京任職,做了杭州通判。
這時新的**一天天下達,蘇軾在杭州任上總是利用新法中對百姓有利的內(nèi)容造福百姓,百姓們因此生活安定。調(diào)任密州。司農(nóng)下令實施新法,不按時施行的人按違反國家**判罪。軾對提舉官說:“違反**的判罰,如果是出自朝廷,誰敢不聽從?如今命令出自司農(nóng),這是擅自制定律法!碧崤e官害怕地說:“請您先不要追究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這個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廢除了它。
調(diào)任徐州。黃河在曹村附近決堤,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斷上漲不久就要泄進城里,城墻即將被沖毀,城里的富人爭著逃出城去避難。蘇軾說:“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會動搖,誰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這里,就不會讓決堤的水毀了城墻!庇谑菍⒏幻駛冓s回城中。蘇軾到武衛(wèi)營,把卒長叫出來說:“河水將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即使是禁軍也要暫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們這些小人應(yīng)該為您效力!庇谑锹暑I(lǐng)他的士兵拿著畚鍤出營,修筑東南方向的長堤,堤壩從戲馬臺起,末尾與城墻相連。雨日夜不停,沒有受損的城墻只有三版。蘇軾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經(jīng)過家門也不入,派官吏們分別在城墻各處守衛(wèi),最終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調(diào)來服役的人,加高修筑舊城墻,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備洪水再來。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
調(diào)任湖州,因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說,就寫詩暗示,希望對國家有所幫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從他的詩中挑出一些詞語,斷章取義牽強附會說蘇軾的詩是在朝廷,把他逮捕押赴臺獄,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審問了很久也沒有判決。神宗非常喜歡蘇軾的.才學(xué),安排他擔(dān)任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與黃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間,在東坡修筑房舍,自號“東坡居士”。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閱讀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1)
——《宋史岳飛傳》閱讀答案3篇
《宋史岳飛傳》閱讀答案1
或問:“天下何時太*?”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矣!”師每休舍①,俄而課②將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鎧以習(xí)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④者,立斬以徇⑤。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戍,飛遣妻問勞⑥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善以少擊眾。凡有所舉,盡召諸統(tǒng)制⑦與謀,謀定而后戰(zhàn),故有勝無敗。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泵空{(diào)軍食,必蹙額⑧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注釋①舍:駐扎休息。②課:督促。③注坡跳壕:從山坡上急馳而下,從壕溝低處向上跳。此處指練兵。④束芻: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眾。⑥勞:慰勞。 ⑦統(tǒng)制:武官名。⑧蹙額:皺眉,表示憂慮。
8.⑴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俳灾劓z以習(xí)之( ) ②死國者,則育其孤( )
、郾M召諸統(tǒng)制與謀( ) ④恂恂如儒生( )
⑵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或王命急宣 / 或問:“天下何時太*?” B.為天下唱 / 躬為調(diào)藥
C.以咨諏善道 / 善以少擊眾 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9.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2分)
俄 而 課 將 士 注 坡 跳 壕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欧灿蓄C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
譯:
、期炝P臧否,不宜異同。(《出 師表》)
譯:
11.結(jié)合語段相關(guān)內(nèi)容,談?wù)勀銓υ里w其人的認(rèn)識。(4分)
參***:
8.⑴①穿上重重的鎧甲 ②為……而死 ③全,都 ④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 ⑵B
9.俄 而 / 課 / 將 士 注 坡 跳 壕
10.⑴凡是有犒賞,都分給**官吏,一點不占為己有。⑵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yīng)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
11.(1)治軍有方:嚴(yán)明軍紀(jì)(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愛護士卒:(遣妻問勞其家,凡有頒犒,均給軍吏。卒有疾,躬為調(diào)藥。)。軍事謀略:善以少擊眾。 謀而后戰(zhàn)。禮賢下士,謙虛,不居功自傲: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答到 2點即可,評價2分,依據(jù)2分)
參考譯文:
有人問:“天下什么時候太*?”岳飛說:“文臣不喜歡錢財,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了!”每當(dāng)**駐扎休整,不久他就督促將士練兵,都穿上重重的鎧甲來訓(xùn)練他們。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繩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斬首來示眾。士兵晚上住宿,百姓開門希望他們進屋,沒有人敢進去。** 號令“凍死不拆屋,**不擄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飛親自為他配藥。(對)遠離家鄉(xiāng)衛(wèi)戍邊疆的各位將領(lǐng),派他(指岳飛)妻子慰問他(指戍將)的家人;(對)為國而死的將領(lǐng),就養(yǎng)育他們的遺孤。凡是有犒賞,都分給**官吏,一點不占為己有。(岳飛)擅長以少擊多。凡是有進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一起謀劃,制定策略后再進攻,因此從未有過失敗。敵人因此議論說:“搖動山容易,搖動岳家軍難!泵看位I集軍糧,(他)一定皺著眉說:“東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飛)愛惜賢能,禮遇士人,謹(jǐn)慎謙和,極具儒將風(fēng)度,每次辭謝升官,必定說:“將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勞呢?”
《宋史岳飛傳》閱讀答案2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七年,入見,帝①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②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shù)升,而秣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踴疾驅(qū),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钡鄯Q善,曰:“卿今議論極進!
——節(jié)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①帝:宋高宗趙構(gòu),此次談話后就封岳飛為太尉。②介:備上鞍甲。③褫(chǐ):脫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奮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1)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然非精潔則不受
19.兩文都談馬,韓愈筆下的'千里馬本應(yīng)“ ”才能展現(xiàn)“千里之能”;被岳飛稱為“致遠之材”的良馬具有“ ”“ ”的特點。(用文中的語句填空)(3分)
20.韓愈和岳飛都是借論馬來表達對人才的看法,韓愈先從正面提出問題,然后從 展開議論,岳飛則通過 闡述,他們都希望 。(4分)
參***:
17 . (么分)( 1 )鞭打,鞭策。(2 )通曉,理解。(3 )等到。(4 )流汗。(各1 分)18 . ( 4 分)( l )章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夭下沒有千里馬!, ( 2 )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潔凈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各2 分,意思對即可)
19 . ( 3 分)一食或盡粟一石 受大而不茍取 力裕而不求逞(各l 分)
20 . ( 4 分)反面(1 分)正反對比(1 分)優(yōu)秀人才能夠被識別和重用(2 分)(意思對即可)三、《 55 分)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2)
——《宋史陳禾傳》閱讀及答案3篇
《宋史陳禾傳》閱讀及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元符三年進士。累遷辟雍①博士、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或指為生事,格不下。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
遷左正言,俄除給事中。時童貫權(quán)益張,與黃經(jīng)臣胥用事,御史中丞盧航表里為奸,搢紳側(cè)目。禾曰:“此國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責(zé),此而不言,一遷給舍,則非其職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貫。復(fù)劾經(jīng)臣:“怙寵弄權(quán),夸炫朝列。每云詔令皆出其手,言**用某人,舉某事,已而詔下,悉如其言。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②得與?臣之所憂,不獨經(jīng)臣,此途一開,類進者眾,國家之禍,有不可遏,愿亟竄之遠方。”
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焙萄裕骸氨菹虏幌橐,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毖杂,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fù)何憂?”內(nèi)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貫等相率前訴,謂國家極治,安得此不詳語。盧航奏禾狂妄,謫信州監(jiān)酒。遇赦,得自便還里。
初,陳瓘歸自嶺外,居于鄞,與禾相好,遣其子正匯從學(xué)。后正匯告蔡京罪,執(zhí)詣闕,瓘亦就逮。經(jīng)臣蒞其獄,檄禾取證,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蛑^其失對,禾曰:“禍福死生,命也,豈可以死易不義耶?愿得分賢者罪!彼熳*停官。
遇赦,復(fù)起知廣德軍,移知和州。尋遭內(nèi)艱,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門下?”力辭,改汝州。辭益堅,曰:“寧**。”黼聞而銜之。禾兄秉時為壽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適童貫領(lǐng)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譖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贈中大夫,謚文介。
。ü(jié)選自《宋史·陳禾傳》)
注 ①辟雍:太學(xué)名。②宦寺:宦官。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曹:一類人
B、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虞:預(yù)料
C、黼聞而銜之。銜:懷恨
D、安得此不詳語。詳:詳細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陳禾剛強正直的一組是( )(3分)
①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貫。
、壅撟辔唇K,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證,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蒉o益堅,曰:“寧**!雹迣ぴ鈨(nèi)艱,服除,知秀州。
A、②④⑤B、①②④C、③⑤⑥D(zhuǎn)、①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陳禾從長久太*的.局面中看出潛藏的危機,針對當(dāng)時軍備松弛,東南一帶尤其嚴(yán)重的情況,他上奏請求采取措施,起初不為人理解,后來事實證明他有先見之明。
B、童貫、黃經(jīng)臣、盧航狼狽為奸,權(quán)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陳禾挺身而出,先****童貫,又**黃經(jīng)臣,指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國家危害嚴(yán)重。
C、王黼剛剛執(zhí)掌大權(quán)時,陳禾對他十分鄙視,說,怎么能在王黼門下聽候調(diào)遣,于是一再堅決要求辭官。王黼聽說后對他懷恨在心。
D、陳禾冒死進諫,拉破了**的衣服,迫使**表面上贊同其意見,然而陳禾激怒了**,以致第二天當(dāng)童貫、盧航等人**他時,**就趁勢將他貶謫到外地。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②得與?(5分)
。2)適童貫領(lǐng)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譖之。(5分)
答案:
4、D
5、A
6、D
7、(1)那發(fā)號施令,是國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賢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權(quán),怎么能讓宦官參與其中?(判斷句2分;“陟”提拔、提升,1分;“奈何”怎么,1分;大意1分)
(2)恰逢童貫統(tǒng)領(lǐng)**路過壽春府,想要拜訪陳禾不能進門,送禮給陳禾也不接受。童貫惱怒,回到朝廷后就誣陷他。(“適”“道”“謁”“譖”各1分,大意1分)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3)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3篇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1
原文:
哲宗立,(蘇軾)復(fù)朝奉郎、七登州,召為禮部郎中。遷起居舍人。軾起于憂患不欲驟履要地辭于**蔡確確曰公徊翔久矣朝中無出公夸者。軾曰:“昔林希同在館中,年且長!贝_曰:“希固當(dāng)先公耶?”卒不許。二年,兼侍讀。每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失之際,未嘗不反復(fù)開導(dǎo),覬有所啟悟。哲宗雖恭默不言,輒首肯之。嘗讀祖宗《寶訓(xùn)》,因及時事,軾歷言:“今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又黃河勢方北流,而強之使東;復(fù)人入鎮(zhèn)戎,殺掠數(shù)萬人,帥臣不以聞。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亂之漸。”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dāng)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知杭州。未行,諫官言前相蔡確知安州,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太后。大臣議遷之嶺南。軾密疏:“朝廷若薄確之罪,則于**孝治為不足;若深罪確,則于**太后仁政為小累。謂宜**敕置獄逮治,**太后出手詔赦之,則于仁孝兩得矣。”宣仁后心善軾言而不能用。軾出郊,用前**恩例,遣內(nèi)侍賜龍茶、銀合,慰勞甚厚。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夸上供米三之一,復(fù)得賜度僧辦,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七年,徙揚州。舊發(fā)運司主東南漕法,聽操舟者私載物貨,故操舟者輒富厚,以官舟為家,補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載率皆速達無虞。近歲一切禁而不許,故舟弊人困,多盜所載以濟饑寒,公私皆病。軾請復(fù)舊,從之。未閱歲,以兵部尚書召兼侍讀。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列傳》)
譯文:
哲宗即位,(蘇軾被)授朝奉郎、登州知州,召他做禮部郎中。升為起居舍人。蘇軾從憂患中被起用,不想驟然間登上要職,向**蔡確推辭。蔡確說:“你徘徊不進已經(jīng)很久了,朝廷中沒有比你更合適的!碧K軾說:“從前林希和我同在館里,而且他年紀(jì)大!辈檀_說:“林希真應(yīng)當(dāng)比你先起用嗎?”終于沒有答應(yīng)。元祐二年,兼侍讀。每次在**面前誦讀到治亂興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時候,未曾不反復(fù)開導(dǎo),希望對**有所啟發(fā)。哲宗雖然恭敬沉默不說話,常常很贊成。曾經(jīng)讀到祖宗的《寶訓(xùn)》,因而講到時事,蘇軾一一地訴說:“現(xiàn)在賞賜處罰不分明,善沒有勉勵惡沒有禁止;又黃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東流;西夏攻入鎮(zhèn)戎軍,殺掠幾萬人,統(tǒng)帥不奏報。每每出現(xiàn)這類事情,恐怕漸漸會成為衰亡和**的開端!痹v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yán)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yīng)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qū)逐。元祐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dāng)權(quán)的人所恨。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請求調(diào)到外地,任杭州知州。尚未動身,諫官說前任**蔡確任安州知州,作詩借郝處俊的事譏諷**太后。大臣們建議把他流放嶺南。蘇軾上密奏說:“朝廷如果處分蔡確輕了,那對**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對**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認(rèn)為應(yīng)由**下敕書立案逮捕治罪,**太后就下手詔寬赦他,那就仁和孝兩方面都得當(dāng)了!毙屎笮睦镎J(rèn)為蘇軾的話好而不能實行。蘇軾出行外任時,朝廷使用過去**大臣的舊例,派宦官賞賜他龍茶、銀盒,慰勞很優(yōu)厚。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并發(fā)。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派人帶著醫(y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元祐七年,移揚州。以前發(fā)運司主管東南漕運法,允許駕船的人私自載運貨物。所以駕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當(dāng)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還救濟船夫們的困乏,所以所載貨物都很快到達而且沒有事故。**一切私載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舊人員貧困,多數(shù)人偷盜所運貨物來救饑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蘇軾請求恢復(fù)舊制,朝廷允準(zhǔn)。不滿一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4)
——《上梅直講書》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
《上梅直講書》閱讀答案及翻譯1
軾每讀《詩》至《鴟鸮》,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岬婪且?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不容然后見君子!狈蜃佑腿欢υ唬骸盎兀?fàn)柖嘭,吾為爾宰!狈蛱煜码m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后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xué)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祿,自度無以進見于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禮部,執(zhí)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zhí)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fēng);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余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茍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shù)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傳》曰:“不怨天,不尤人!鄙w“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ㄟx自《蘇軾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講,即梅堯臣,字圣俞,北宋詩人。他曾任國子監(jiān)直講。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回,使?fàn)柖嘭,吾為爾?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 游:出游
C.非左右為之先容容:介紹,推薦
D.從車騎數(shù)十人 從:帶領(lǐng)
11.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選出判斷正確的一項( )
。1)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
。2)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
。3)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
(4)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12.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A.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B.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C.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D.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俜蜃又乐链,故天下莫能容。(4分)
、诜蛞哉俟t,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4分)
、廴瞬豢梢云埜毁F,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4分)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5)
——《墨池記》閱讀答案及注釋翻譯3篇
《墨池記》閱讀答案及注釋翻譯1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①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②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③《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④,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⑤?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xué)不如彼耶?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
注釋:①隱然:隱約之狀。②洼然:低深之狀。③荀伯子:南北朝時宋朝人,曾任臨川內(nèi)使。④張芝:東*,善草書,人稱“草圣”。⑤豈……耶:表揣測語氣。
1.解釋文中詞語的含義。
豈信然邪信 然:_________
羲之之書晚乃善 善:_________
2.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xué)不如彼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文中來看,王羲之能夠成為“一代書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墨池記》閱讀答案及注釋翻譯2
1.信然:確實如此。善:完美。
2.然而后世沒有人能趕上(王羲之)的,或許是他們在學(xué)**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意對即可)
3.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過勤學(xué)苦練才達到成熟的。(或“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墨池記》閱讀答案及注釋翻譯3
字詞注釋
(1)臨川:臨川:宋朝的撫州臨川郡(今江西省臨川市)。
(2)隱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隱然:不顯露的樣子。
(3)臨:從高處往低處看,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樣子。
(5)方以長:方而長,就是長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人,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稱王右軍。他是古代有名的大書法家,世稱“書圣”。茍伯子:南朝宋人,曾任臨川內(nèi)史。著有《臨川記》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嘗為臨川內(nèi)史,置宅于郡城東南高坡,名曰新城。旁臨回溪,特據(jù)層阜,其地爽塏(kǎi,地勢高而干燥),山川如畫。今舊井及墨池猶存!
(7)張芝:東漢末年書法家,善草書,世稱“草圣”。王羲之“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dān,酷愛)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晉書·王羲之傳》)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嗎,同“耶”。
(10)方:當(dāng)……時。
(11)強以仕:勉強要(他)作官。王羲之原與王述齊名,但他輕視王述,兩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會稽內(nèi)史時,朝廷任王述為揚州刺史,管轄會稽郡。羲之深以為恥,稱病去職,誓不再仕,從此“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薄
(12)極東方:游遍東方。極,窮盡。
(13)出滄海:出游東海。滄海,指東海。
(14)娛其意:使他的心情快樂。
(15)豈有:莫非。
(16)徜徉肆恣:盡情游覽。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盡情。
(17)休:停留。
(18)書:書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別好!稌x書·王羲之傳》:“羲之書初不勝(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嘆伏。”所能:能夠達到這步。
(20)蓋:大概,副詞。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趕上。
(23)豈其學(xué)不如彼邪:是不是他們學(xué)習(xí)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豈,是不是,表示揣測,副詞。學(xué),指勤學(xué)苦練。
(24)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那么學(xué)習(xí)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則,那么,連詞。固,原來,本。豈,難道,表示反問,副詞。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養(yǎng)上深造,指在道德修養(yǎng)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學(xué)舍:指撫州州學(xué)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學(xué)、府學(xué)、州學(xué)都置教授,主管學(xué)政和教育所屬生員。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顯著。
(30)楹間:指兩柱子之間的上方一般掛匾額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掛起,標(biāo)出。
(32)推:推測。
(33)一能:一技之長,指王羲之的書法。
(34)不以廢:不讓它埋沒。
(35)因以及乎其跡:因此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
(36)推:推廣。
(37)學(xué)者:求學(xué)的人。
(38)夫: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39)尚之如此:像這樣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莊士:指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
(41)遺風(fēng)余思: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fēng)范。余思,指后人的懷念。余,也是“遺”的意思。
(42)被于來世:對于后世的影響。被,影響。
(43)何如哉:會怎么樣呢?這里是“那就更不用說了”的意思。[1]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6)
——《報任安書》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
《報任安書》閱讀答案及翻譯1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為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其次易服**,其次關(guān)木索、被箠楚**,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其次毀肌膚、斷肢體**,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贝搜允抗(jié)不可不勉勵也。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于圜墻之中。當(dāng)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quán)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guān)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節(jié)選自《報任安書》)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B.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C.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D.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倡優(yōu),是古代稱以音樂歌舞或雜技戲謔娛人的藝人。
B.剔毛發(fā)、嬰金鐵,是指把頭發(fā)剃光,用鐵圈束頸。這是古代的兩種刑罰,前者稱髡刑,后者稱為鉗刑。
C.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五種**。歷史上的**還有湯鑊、炮烙、腰斬、杖百等。
D.《國語》記載春秋史的國別體史書,傳說為左丘明所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中列舉了“四不辱”和“六**”,運用鋪排把“六**”按程度由淺到深依次排開,最后點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待遇的悲慘處境和由此產(chǎn)生的巨大精神痛苦,感人至深。
B.第一段中作者拿“猛虎一旦落入檻阱之中也不得不搖尾乞食”作對比,渲染下獄**之恐怖,反襯自己忍辱受刑、忍痛著書的堅忍意志。
C.第二段先說一般人都怕死,但激于義理者不怕死,這是一層曲折。接著又說自己并非貪生惡死之輩,但又何至于**呢?這又是一層曲折。最后才揭開自己“不得已”而**的原因。這充分體現(xiàn)了本文在情感的表達上“曲折起伏、欲言又止”的特點。
D.第三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賢憤而著書的典故,表現(xiàn)作者隱忍的苦衷、堅強的意志和奮斗的決心。這些典故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偉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秷笕伟矔
(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都臼蠈⒎ヮ咊А
答案:
10.A
11.C
12.B
13.(1)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對大夫用刑,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緣故。(2)認(rèn)真從事學(xué)校的教育,把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fù)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在路上背負或頭頂重物行走了(3)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
【解析】
【分析】
10.
劃線句子的大意是: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雙親,又沒有兄弟互相愛護,獨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對妻室兒女又怎樣呢?況且一個勇敢的人不一定要為名節(jié)**,怯懦的人仰慕大義,又何處不勉勵自己呢?我雖然怯懦軟弱,想**在人世,但也頗能區(qū)分棄生就死的界限,哪會自甘沉溺于牢獄生活而忍受屈辱呢?
11.
C項,“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五種**”解說錯誤,五刑,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
故選C。
12.
B項,“反襯自己忍辱受刑、忍痛著書的堅忍意志”分析錯誤,以“猛虎一旦落入檻阱之中也不得不搖尾乞食”來類比“自己忍辱受刑、忍痛著書”,不是反襯。
故選B。
13.
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題要在準(zhǔn)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guān)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明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本題需要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的翻譯:
。1)所以,……的原因;重,慎重;殆,大概。
。2)庠序,學(xué)校教育;申,反復(fù)強調(diào);孝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3)疾,痛恨;舍曰,不肯說出來;辭,辯解的說法。
參考譯文:
我的祖先沒有剖符丹書的功勞,職掌文史星歷,地位接近于卜官和巫祝一類,本是**所戲弄并當(dāng)作倡優(yōu)來畜養(yǎng)的人,是世俗所輕視的。假如我伏法被殺,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螻蟻又有什么區(qū)別?世人又不會拿我之死與能殉節(jié)的人相比,只會認(rèn)為我是智盡**、罪大惡極,不能免于**,而終于走向死路的。槭裁磿@樣呢?這是我向來所從事的職業(yè)以及地位,使人們會這樣地認(rèn)為。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依靠的東西不同啊!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別人的臉色而**,再次是不因別人的言語而**,再次是被捆綁在地而**,再次是穿上囚服**,再次是戴上腳鐐手銬、被杖擊鞭笞而**,再次是被剃光頭發(fā)、頸戴枷鎖而**,再次是毀壞肌膚、斷肢截體而**,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極點。古書說“刑不上大夫”,這是說士人講節(jié)操而不能不加以自勉。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獸就都震恐,等到它落入陷阱和柵欄之中時,就只得搖著尾巴乞求食物,這是人不斷地使用威力和約束而逐漸使它馴服的。所以,士子看見畫地為牢而決不進入,面對削木而成的假獄吏也決不同他對答,這是由于早有主意,事先就態(tài)度鮮明,F(xiàn)在我的手**叉,被木枷鎖住、繩索捆綁,皮肉暴露在外,受著棍打和鞭笞,關(guān)在牢獄之中。在這種時候,看見獄吏就叩頭觸地,看見牢卒就恐懼喘息。這是為什么呢?是獄吏的威風(fēng)和禁約所造成的。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種地步,再談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厚臉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貴的呢?況且,像西伯姬昌,是諸侯的**,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也受盡了五刑;淮陰侯韓信,被封為王,卻在陳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張敖被誣告有**野心,被捕入獄并定下罪名;絳侯周勃,曾誅殺諸呂,一時間**大于春秋五霸,也被囚禁在請罪室中;魏其侯竇嬰,是一員大將,也穿*****囚衣,手、腳、頸項都套**刑具;季布以鐵圈束頸賣身紿朱家當(dāng)了**;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這些人的身分都到了王侯將相的地位,聲名傳揚到鄰國,等到犯了罪而法網(wǎng)加身的時候,不能引決自裁(**)。在社會上,古今都一樣,哪里有不**的呢?照這樣說來,勇敢或怯懦,乃是勢位所造成;強或弱,也是形勢所決定。確實是這樣,有什么奇怪的呢?況且人不能早早地**以逃脫于法網(wǎng)之外,而到了被摧殘和被杖打受刑的時候,才想到保全節(jié)操,這種愿望和現(xiàn)實不是相距太遠了嗎?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對大夫用刑,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人之常情,沒有誰不貪生怕死的',都掛念父母,顧慮妻室兒女。至于那些激憤于正義公理的人當(dāng)然不是這樣,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況。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雙親,又沒有兄弟互相愛護,獨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對妻室兒女又怎樣呢?況且一個勇敢的人不一定要為名節(jié)**,怯懦的人仰慕大義,又何處不勉勵自己呢?我雖然怯懦軟弱,想**在人世,但也頗能區(qū)分棄生就死的界限,哪會自甘沉溺于牢獄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說**婢妾尚且懂得**,何況像我到了這樣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著屈辱茍且活下來,陷在污濁的**之中卻不肯死的原因,是遺憾我內(nèi)心的志愿有未達到的,**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顯露。
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shù)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賢們抒發(fā)憤懣而寫作的。這些都是人們感情有壓抑郁結(jié)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xiàn)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讓將來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fā)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7)
——《明史·宋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
《明史·宋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
宋濂,字景濂,洪武二年詔修元史,命充總裁官。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議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討論達旦,歷據(jù)漢、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車駕祀方丘,患心不寧,濂從容言曰:“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審能行之,則心清而身泰矣!钡鄯Q善者良久。濂性誠謹(jǐn),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敝魇氯闾**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眴栧,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奔榷塾[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選自《明史·宋濂傳》)
(1)宿大本堂,討論達旦,歷據(jù)漢、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達旦地研究討論,一一依據(jù)漢、唐前例,衡量其中適合的部分奏報**。
得分點 “據(jù)”“量”及大意正確。
(2)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審能行之,則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答案 (**)把大臣全部召來詰**備,并且大聲叫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的話我?guī)缀蹙鸵e怪進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點 “悉”、“微”、“罪”、省主語及大意正確。
(4)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從少到老,宋濂沒有一天離開過書籍,登門索要詩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點 “去”、“造”、定語后置句。
參考譯文
宋濂,字景濂,洪武二年,太祖下詔修《元史》,宋濂被任命為總裁官。太祖剖符封功臣,召宋濂前來商議怎樣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達旦地研究討論,一一依據(jù)漢、唐前例,衡量其中適合的部分奏報**。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緒不寧,宋濂從容說道:“修養(yǎng)身心沒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如能慎重并為之行動,那么就會心靈清靜,身體漸漸安康!碧媛牶蠓Q贊良久。宋濂性情誠懇謹(jǐn)慎,有一次(在家中)與賓客一起飲酒,太祖派人暗中觀察。第二天,太祖便問宋濂昨天喝酒沒有,請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實回答。太祖笑道:“說得對,你沒有欺騙我!敝魇氯闾**一萬多字,太祖大怒,詢問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著茹太素的**說:“這是不敬,!碧鎲査五ィ五フf:“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現(xiàn)在剛敞開言路,怎么能給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閱茹太素的**,有不少可取之處。把大臣全部召來詰**備,并且大聲叫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的話我?guī)缀蹙鸵e怪進言冒犯(我)的人了。”從少到老,宋濂沒有一天離開過書籍,登門索要詩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宋濂死在夔州,享年72歲。
《明史·宋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2
宋濂①,字景濂。性誠謹(jǐn),官內(nèi)延久,未嘗訐②人過。(帝③)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敝魇氯闾**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④可深罪!奔榷塾[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庇谑堑弁⒆u之曰:“朕聞太上為圣,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⑤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
。ㄥィ┳陨僦晾,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xué)無所不通,屢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高麗、安南、**至出兼金購文集。四方學(xué)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 (節(jié)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學(xué)家。②訐(jié):攻擊。③帝:指明太祖朱**。④惡:同“勿”。⑤誚(qiào):譏諷。
8.用斜 線(∕)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2分)
于 是 帝 廷 譽 之 曰
9.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間召問群臣臧否( ) (2)或指其書曰( )
。3)既而帝覽其書( )(4)四方學(xué)者悉稱為“太史公”( )
1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橫線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11.文中劃浪線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閱讀選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較兩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點與不同點。(3分)
【鏈接】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則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參***:
8.(共2分)于是/帝/廷譽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沒有景濂,我?guī)缀蹙鸵e誤地加罪于進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運用側(cè)面描寫(1分),襯托出宋濂學(xué)術(shù)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點:都表現(xiàn)出宋濂的勤奮好學(xué)(1分);不同點:選文側(cè)重于表現(xiàn)宋濂誠實、正直的品格,《送東陽馬生序》還表現(xiàn)出宋濂守信、尊重師長的品格。(各1分)
【參考譯文】
宋濂,字景濂。性情誠懇謹(jǐn)慎,長期在宮中為官,卻從不攻擊他人過失。太祖閑時召宋濂詢問群臣的善惡優(yōu)劣,宋濂只是列舉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大臣,并說:“ 善良的人與我交朋友,我了解他們,而對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們!”主事茹太素**萬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詢問廷臣的看法。有的指著茹太素的**說:“ 這是不敬,是違法!碧鎲査五,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盡忠于陛下的,陛下現(xiàn)在剛敞開言路,怎么能給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閱茹太素的**,覺得有不少可取之處,于是便將廷臣全部召來責(zé)問,并直呼宋濂的字說道:“ 如果沒有景濂,我?guī)缀蹙鸵e誤地加罪于進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當(dāng)場稱贊宋濂說“: 我聽說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賢人,再次為君子。宋景濂為朕效力十九年,從未說過一句假話,也從未譏諷別人的短處,始終如一,他豈只是君子,還真可以說是賢人了!
宋濂屢次被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門索要詩文者,接踵而至。甚至外國前來進貢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聲,多次問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體安康否。高麗、安南、**甚至出雙倍價收購宋濂文集。四方學(xué)者都稱宋濂為“ 太史公”,而不稱其姓氏。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8)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答案3篇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答案1
蘇軾私識范仲淹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①,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xí)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②,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祜③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④。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選自宋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
、倏偨。它指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少年。②韓、范、富、歐陽:分別指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③嘉祜:宋仁宗的另一個**。④歿(mò):死。
1.解釋下列加點字意思。(3分)
(1)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 (2)嘉祜二年,始舉進士 (3)既葬,而墓碑出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3.文中表達了蘇軾對范仲淹怎樣的感情?(2分)
參***:
1.(1)認(rèn)為奇特(2)才(3)已經(jīng)
2.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范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3.英雄間的惺惺相惜;敬佩,也有不得見面的遺憾。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答案2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①,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②,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xí)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③,此四人者,人杰也!睍r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④。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鄙w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注釋]①總角:代指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少年。②鄉(xiāng)先生:鄉(xiāng)里的私塾先生。③韓、范、富、歐陽:分別指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④歿:去世。
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
、佥Y從旁竊觀:_______
、谑寂e進士:________
、奂仍幔篲___________
、茏x之至流涕:______
2.下面各句中句式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此四人者,人杰也。
A.陳勝者,陽城人也。
B.士卒多為用者。
C.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D.蓮,花之君子者也。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蘇軾對范仲淹有著怎樣的感情?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
1.①竊:偷偷的,暗中
、谂e:考中
、奂龋阂呀(jīng)
④涕:眼淚
2.B
3.先生認(rèn)為我說的話奇特,就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
4.欽佩、仰慕;從他讀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對自己不能認(rèn)識范仲淹十分遺憾等可以看出。
。ㄒ鈱纯桑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答案3
蘇軾私識范仲淹
慶歷①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②,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xí)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③,此四人者,人杰也!睍r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祜④二年,始舉進士⑤,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選自宋·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
【注釋】①慶歷:宋仁宋**。②鄉(xiāng)先生:鄉(xiāng)里的私塾先生。③韓、范、富、歐陽:分別指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個**。⑤舉進士:考中進士。
12.請用“/”給下面的文字?jǐn)嗑。(限斷二處?/p>
吾 得 其 為 人 蓋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見 其 面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魯人石守道作/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記》)
B.先生奇軾言/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魏學(xué)洢《核舟記》)
C.則已私識之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D.既葬,而墓碑出/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童子何用知之?
(2)此四人者,人杰也。
15.蘇軾對范仲淹有著怎樣的感情?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16.下列對文化常識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垂髫、總角、加冠、豆蔻”四個表示年齡稱謂的詞是按年齡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B.“一門父子三詞客”指北宋文學(xué)家蘇洵、蘇軾、蘇轍,三人并稱“三蘇”,蘇軾為“大蘇”。
C.蘇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二人同處“唐宋八大家”之列。
D.“嘉祜二年,始舉進士”中的`“進士”,在宋代是指參加科舉考試通過了由**主持“殿試”的人;明清時期,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三名分別稱為榜眼、探花。
【答案】12.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13.D
14.(1)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2)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
15.欽佩、仰慕;從他讀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對自己不能認(rèn)識范仲淹十分遺憾等可以看出。16.A
【解析】
【12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句子“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的意思是:我知道他的為人,大概已經(jīng)十五年了,卻沒有見到他一面。據(jù)此,正確的句讀是: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
【13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選項中“以”分別為“拿,用”和“因為”;B.選項中的“奇”的意思分別為“認(rèn)為……奇”和“余數(shù)”;C.選項中的“私”分別是“私自”和“偏愛”;D.選項中的“既”都是“已經(jīng)”的意思。故選D。
【1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句中的“童子(小孩子)、何(什么)、知(知道)”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此(這)、者……也(表判斷)”幾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體味作者的情感。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作答。從“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和“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可以看出,蘇軾從小就對范仲淹欽佩和仰慕,為自己不能認(rèn)識范仲淹而感到遺憾。據(jù)此理解作答。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對*古代文化常識知識的考查。在古代,對年齡的稱謂有: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歲。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古稀之年: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據(jù)此可知,A項的“‘垂髫、總角、加冠、豆蔻’四個表示年齡稱謂的詞是按年齡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的說法是錯誤的。故答案為A。
【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慶歷三年,蘇軾正是十二三歲的年齡,進入鄉(xiāng)下的私塾學(xué)習(xí),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shù)厝耸氐缹懙摹稇c歷圣德詩》給私塾的老師看。蘇軾在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蘇軾問先生其中贊頌的那十一個人都是誰,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么用?"蘇軾說:"(如果)他們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對蘇軾說的話感到驚奇,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蘇軾,并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杰。"當(dāng)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jīng)私下記住他們了。嘉祐二年,蘇軾中了進士,到了京城,正趕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蘇軾讀碑文以至于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已經(jīng)十五年了,卻沒有見到他一面,難道是命中注定的嗎?"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9)
——《越王勾踐世家》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
《越王勾踐世家》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翻譯1
越王勾踐世家
司馬遷
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于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留守。勾踐復(fù)問范蠡,蠡曰“可矣”。乃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①。
其后四年,越復(fù)伐吳。吳士民罷②弊,輕銳盡死于齊、晉。吳師敗,越遂復(fù)棲吳王于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勾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今天以吳賜越,其越可逆天乎?且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勾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狈扼荒斯倪M兵,曰:“王已屬政于執(zhí)事③,使者去,不④者且得罪!眳鞘拐咂。勾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⑤百家!眳峭踔x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
勾踐已*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⑥,命為伯。勾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dāng)是時,**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注】①〔*〕講和。②〔罷〕通“疲”。③〔執(zhí)事〕范蠡自謂。④〔不〕通“否”。⑤〔君〕**。⑥
〔甬東〕地名。⑦〔君〕**。⑧〔胙〕祭祀用的肉。
1.下列加點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吳國精兵從王,兵革非不堅利也
B.越自度亦未能滅吳,度已失期
C.吳師敗,齊師伐我
D.吳使者泣而去,去國懷鄉(xiāng)
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勾踐不忍,欲許之。許:
。2)范蠡乃鼓進兵。鼓:
3.請依據(jù)畫線句的內(nèi)容,用現(xiàn)代漢語寫一組符合情境的勾踐與吳王的對話。(4分)
勾踐派人對吳王說:①
吳王回答說:②
4.請簡述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不超過40字)。(3分)
參***
1.答案:A(評分標(biāo)準(zhǔn):2分)
2.答案:(1)答應(yīng)。(2)擊鼓。(評分標(biāo)準(zhǔn):共2分。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可)
3.答案要點:
①我可以把你安排到甬東,讓你**一百家。
②我已經(jīng)老了,不能侍奉您了!
。ㄔu分標(biāo)準(zhǔn):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4.答案要點:
①第一次伐吳,吳敗講和。②第二次伐吳,滅吳。③稱霸。(評分標(biāo)準(zhǔn):3分)
參考譯文
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留守吳都。勾踐又問范蠡是否可以進攻吳國。范蠡說:“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戰(zhàn)的士兵兩千人,訓(xùn)練有素的士兵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地位較高的近衛(wèi)軍六千人,各類管理技術(shù)軍官一千人,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吳國的**。吳國使者趕快向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消息,就堅守秘密。吳王已經(jīng)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就派人帶上厚禮請求與越國求和。越王估計自己也不能**吳國,就與吳國講和了。
這以后四年,越國又攻打吳國。吳**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在與齊、晉之戰(zhàn)中**。所以越國大敗了吳軍,因而包圍吳都三年,吳軍失敗,越國就又把吳王圍困在姑蘇山上。吳王派公孫雄脫去上衣露出胳膊跪著向前行,請求與越王講和說:“孤立無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從前我曾在會稽得罪您,我不敢違背您的命令,如能夠與您講和,就撤軍回國了。今天您投玉足前來懲罰孤臣,我對您將唯命是聽,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會稽山對您那樣赦免我夫差的罪過吧!”勾踐不忍心,想答應(yīng)吳王。范蠡說:“會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了,越**道可以違背天命嗎?再說君王早上朝晚罷朝,不是因為吳國嗎?謀劃伐吳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棄,行嗎?且上天賜予您卻不要,那反而要受到處罰。‘用斧頭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樣子就在身邊!洉目嚯y了嗎?”勾踐說:“我想聽從您的建議,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狈扼痪网Q鼓進軍,說:“君王已經(jīng)把政務(wù)委托給我了,吳國使者趕快離去,否則將要對不起你了!眳菄拐邆牡乜拗吡恕9篡`憐憫他,就派人對吳王說:“我安置您到甬東!**一百家!眳峭跬妻o說:“我已經(jīng)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說完便**身亡。
勾踐*定了吳國后,就**向北渡過黃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伯”。勾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當(dāng)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
《越王勾踐世家》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翻譯2
閱讀下文,完成17—21題。(16分)
①范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余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于淮以臨齊、晉,號令*,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范蠡稱**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為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惫篡`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于子!狈扼辉唬骸熬辛,臣行意!蹦搜b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于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诜扼桓『3鳊R,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chǎn)。居無幾何,致產(chǎn)數(shù)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xiāng)*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謂陶朱公。復(fù)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zhuǎn)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節(jié)選自《越王勾踐世家》)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范蠡事越王勾踐
。2)北渡兵于淮以臨齊、晉
(3)臣請從會稽之誅
。4)于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18.選出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2分)
A.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
B.逐什一之利
C.復(fù)約要父子耕畜
D.則致貲累巨萬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君行令,臣行意。
。2)候時轉(zhuǎn)物,逐什一之利。
20.第②段畫線句的句中應(yīng)有兩處停頓,請用“/”加以標(biāo)出。(2分)
21.請概括選文中范蠡形象的主要特點(不超過10字)。(4分)
答案:
17.(4分)(1)為……效力(2)逼近(3)(接受)懲罰(4)作標(biāo)記)
18.C(2分)
19.(4分)(1)君王所依從的是律令,我所依從的是志趣。
(2)等待時機,專賣貨物,謀求十分之一的利潤。
20.(2分)以分與知友鄉(xiāng)*∕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
21.(4分)急流勇退或功成身退;經(jīng)營有方或生財有道。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3篇(擴展10)
——論語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
論語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1
1.孔子說:"學(xué)習(xí)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xí)(溫習(xí))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xí)過呢"
3.孔子說:"在溫習(xí)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xué)習(xí),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