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人際關系論文1500字(5篇)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人際關系論文1500字篇一
引言: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強,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心理承受力和適應能力,產(chǎn)生了種種心理困擾。其主要群體是大學新生,剛剛進入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各種心理不適應的感覺和問題。如果不善于處理好人際關系,不僅自己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不了,而且難以承擔祖國所賦予的歷史責任。因此,得重視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個性品質(zhì)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強烈地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fā)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塑造健康的身心和形成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要條件。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際關系呢?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人際交往表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反映著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人際交往對大學生起著重要作用。在大學生之間有某些因素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它們一般是個體自身難以選擇和避免的,還有某些因素特異性地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即個體的心理感受起了決定性作用。
例如:需求互補:大學生的需求各有千秋,需求互補成為個體交往的動機,從而也成為個體相處的保障。需求互補使個體形成合作的人際關系。大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是由需求互補維持的。外表相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人際吸引的最初動力就是外表相悅。有些大學生相貌悅?cè)?使別人喜歡多看幾眼,首先在目光交流中接納了他們。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大家開始都非常喜歡長得優(yōu)秀的人。相貌平平的大學生,經(jīng)常被大家忽視,極易自卑而敏感于人際關系。另外時空接近、態(tài)度相似 、個性吸引等都是客觀的因素。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主觀因素:
1、人際安全:人際安全是指個體在人際相處和交往中對自身狀況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體驗。2、人際期望:人際期望就是個體對人際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心理、行為的預期和愿望。3.人際張力:人際張力是指個體在特定人際關系中所體驗到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tài)。4.人際報復:在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中,普遍存在一種微妙的人際報復現(xiàn)象。
上面是從客觀和主觀的角度來分析的,下面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成為人際關系障礙的直接原因有認知因素、情感因素、經(jīng)濟因素等。
首先:對于認知因素主要是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際認知而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主要方面,其內(nèi)在機制是人際期望。其次,造成
下面結合我的人際關系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雖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很相親相愛。家給了我無限的溫暖,是親人給了我親情,伴隨著我的長大,這種親情更是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在我心中,父母是最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他們生我養(yǎng)我把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傾注在我的身上,所以我對他們總是懷著感恩的心,人說,孝乃人之本,一個不懂得尊敬愛戴孝順父母的人,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功,他都是失敗的人。所以我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父母交流,對待家族里其他的長輩也是相當禮貌,所以從小到大他們對我一直有好評。
朋友不少,可是能夠講知心話的并不多。我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人少話多,人多話少,不喜歡熱鬧,也不喜歡與別人爭論,不是我不想說,而是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別人的話完美的接下去。說話也很直生活中要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在我看來處理好人際關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要遵循五個原則:正直原則、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和換位原則。首先,切勿以自我為中心。在做任何事情,任何決定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與需求,而不是我個人的需求和利益,善于在適當?shù)臅r候做出自我犧牲。要常替他人著想,在別人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在別人困難的時候幫一把,到時候自己遇到挫折了才會得到回報。其次,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善于表達和傾聽。常言道: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表達主要是指要善于表達自己觀點、看法和建議,在表達自己的時候需要注意用詞恰當,不可獨斷。傾聽別人可以使自己更好的了解對方,進一步與其交往和溝通,要善于接納別人的建議,適當?shù)淖晕曳词 R岷偷慕邮苁挛,作到堅定而不固?zhí),冷靜而不冷漠,穩(wěn)重而不失去激情。然后,要與人平等交往,尊重他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不能因同學的出身、家庭、經(jīng)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 而應該正確估價自己,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
[參考文獻]:
[3]張治庫《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障礙及對策》,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
[5]姚曉燕 《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問題研究》,甘肅高師學報 第8卷第1期(20xx)
[2]吳婭丹、賴素瑩.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的中國人際關系研究[j].蘭州學刊,20xx(3).
我的人際關系論文1500字篇二
摘 要: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增強團結,有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人們形成互補,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弘揚傳統(tǒng)美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措施
在新時期,人們不僅希望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真誠希望精神生活的充實和高尚,渴望人間充滿真情和愛心,渴望能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和諧人際關系的特點
人際關系,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以情感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內(nèi)容。有位心理學家說過,心理健康在貧困時代是奢侈品,在發(fā)展中國家是點綴品,在發(fā)達國家是必需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必將成為人們的必需品[1]2。和諧的人際關系,要求交際雙方在心理上應該是健康的,具有高尚的交際品德,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以誠相待。人是富有感情的,其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需要他人理解并與之共鳴。如果交際的雙方缺乏感情基礎,沒有健康的心理,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互不尊重,那么交際雙方就無法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也就無從建立。有的人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美滿;有的人遭遇了挫折,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造成了心理障礙,心情抑郁、冷漠、焦慮,在各種心理困境中不能解脫,最終迷失自我,喪失了事業(yè)追求和人生樂趣[1]1,有的甚至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2.語言健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人際關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美國人把“舌頭”、美元、計算機稱為當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武器,并且把“舌頭”排在首位,可見語言的重要。人們通過使用健康的語言來交流思想和感情,從而引起交際雙方心靈的共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會說話,言語得當,對人誠懇,人際關系可以和諧相處。如果對人冷漠,使用尖刻訓斥的口氣,冷嘲熱諷的語言,必定傷害對方的感情,使之反感,從而引起矛盾,使關系緊張、不和諧。有的人有時就是幾句話,造成了悲劇。如東南大學一位教授、博導因停車時發(fā)生口角,引發(fā)打架身亡。該教授生前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還不到50歲就死了,實在可惜。古人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這說明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語言的好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因此,人們一定要注意語言要健康、要美,不能使用帶有“暴力”的語言,因為它能輕而易舉地劃破人的心靈;“語言暴力”發(fā)于口,卻源于心,它折射出道德修養(yǎng)的缺失。只有飽含深情、真摯親切的話語才能讓人感到和藹可親,才能和諧相處。
3.行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要求人們的行為是健康的,也是美的;只有健康的、美的行為,才是人際關系建立過程中最能表現(xiàn)個性特征的東西,這也是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實質(zhì)所在。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人們行為的要求是:誠信友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如果交際雙方缺乏信任和理解,爾虞我詐、互相攻擊、互相拆臺,則只能惡化人們之間的關系。人們的相處,是門學問也是門藝術,只要保持友善、互助、寬容、和諧的交際心態(tài),就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團結同志,做好工作。
二、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功能
所謂功能,是指人們在活動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作用或影響。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的功能。
1.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增強團結、產(chǎn)生合力。合力是力學上的一個名詞,它指的是若干個力同時作用于一個物體所產(chǎn)生的總的作用。人們常說的“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人心齊,泰山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們之間的關系健康和諧,就會團結一條心,彼此協(xié)作,智慧就會多,力量就會大?梢哉f,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形成集體力量的黏合劑,領導、組織、群體的效能寓于和諧的人際關系之中。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建設者在不同的崗位上團結合作,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2.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這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一個人如果在交往中與他人關系不和諧,矛盾重重,心情就會郁悶,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嚴重的甚至造成心理失常和機體功能的失調(diào)。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qū)θ藗兊男睦砑扒榫w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讓人心情舒暢,熱愛學習、工作順利和生活愉快。我們知道,人生活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需要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得到別人的信任、鼓勵和支持,感受到愛的溫暖,感受到人格的尊重。這樣,心情就會舒暢,身心就會健康。
3.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人們形成互補;パa,是指人們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パa,有知識互補和性格互補兩種。知識互補主要是指不同學科、不同知識的互相補充。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就顯得太有限了。因而,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每個人都希望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合眾家之長,使各有專長的人之間產(chǎn)生知識互補行為,這樣,就能大大提高知識的利用率,充分實現(xiàn)人的價值。性格互補在現(xiàn)實生活中較為普遍,它能使人們和睦相處,關系密切。
4.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人們之間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增進友誼,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和工作效率。一個單位如果存在著拉山頭、鬧糾紛、“窩里斗”、互相推諉、互相猜疑、互相拆臺的不良現(xiàn)象,就會內(nèi)耗嚴重,人心渙散,這種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嚴重地影響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損害了集體利益。因此,必須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促成群體內(nèi)部的團結,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就能增強集體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措施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屬性,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搞好這項工作。
1.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指出:“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fā)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2]要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褒榮貶辱的新的社會風尚。要加強社會公德和以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nèi)容的職業(yè)道德建設,自覺地以社會主義道德來調(diào)節(jié)、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以履行責任為動機,使自己的行為具有道德價值。要大力弘揚道德模范榜樣的先進事跡,中央電視臺每年推出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這些道德模范的故事讓人熱淚盈眶,震撼人們的心靈,使人們受到教育。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這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的一項基礎工程,也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途徑。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各種競爭非常激烈,精神壓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難免會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沖擊,并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糾葛和沖突,由此所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也逐漸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著心理疾病的煎熬。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有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者約占人口總數(shù)的20%。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一定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培養(yǎng)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有效調(diào)節(jié)人們的情感和心理,消除憂郁感、孤獨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緒[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3.弘揚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高尚情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道德中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禮儀的總和,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核心。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一定要弘揚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高尚情操。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誠實守信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誠信作為一個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華文化中已經(jīng)傳承了幾千年,以誠信立人,以誠信立國,以誠信求發(fā)展。和諧的人際關系應該是誠信友愛的關系,誠信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要求,是友愛的前提。沒有誠信,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信任和理解;沒有友好關愛,更無從談社會和諧。
4.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堅持真理,糾正錯誤,增強團結。恩格斯指出“團結并不排斥相互間的批評。沒有這種批評就不可能達到團結。沒有批評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談不到團結”[4]423。在人民內(nèi)部,要從團結、和諧的愿望出發(fā),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分清是非,消除隔閡,糾正錯誤,解決矛盾,從而達到新的團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5.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盵2]全國黨代會的報告里第一次出現(xiàn)“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字眼,這一亮點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的原則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避免不良心態(tài)積累惡變,引導社會心態(tài)良性變化,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心理和諧。要關注人們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導人們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3]153,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減少群眾的后顧之憂,充分調(diào)動群眾的積極性,以增強本單位、本部門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石磊.干部心理健康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xx-11-18,(1).
[3]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xx.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我的人際關系論文1500字篇三
【摘 要】大學生作為新世紀文化新生代,這個社會亞群體具有獨特的交往心態(tài)。探索與研究大學生交往心理,把握與遵循大學生交往心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之提高交往素質(zhì),增強交往藝術,是培養(yǎng)新世紀有用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新世紀大學生的交往心理在探索中推進,在互動中整合,在交往中和諧,在運作中成熟。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交往困境;交往原則
新世紀大學生要與人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需要對人際關系有一個比較健康的科學態(tài)度,自身也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交往科學素質(zhì)。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社會交往與人際交往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認識到它在自我內(nèi)在人格力量發(fā)揮中的作用。每個人的人格品質(zhì)和心理特征的陶冶、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必須借助于社交來實現(xiàn)。所以,作為現(xiàn)代人,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交友八方”。
一、人際關系的含義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一切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聯(lián)系,是通過交往形成的心里關系。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1]。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以后踏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成敗。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前進方向,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但在現(xiàn)實中,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不容樂觀,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影響著這一問題的形成,而這些因素是怎樣形成的?我們又怎樣對待這樣的問題?
二、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與特點和影響因素
大學生已進入青春發(fā)育的中后期,從其心里發(fā)展水平來說他們是正在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邊緣人”。這個階段是他們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其未來的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一方面,人際交往時他們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展現(xiàn)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另一方面,交往能力本身就是生存的智慧。良好的人際交往能滿足大學生交往、友誼、安全等的需要,增強價值和力量感,有助于降低大學生的挫折感,緩解內(nèi)心的沖突和苦悶,減少孤獨,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據(jù)我國有關研究報告:由于交往能力較差,交往方法不當,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63%的同學們感到“交往困難”、“知心朋友難覓”,只有25%的同學感到“有知心朋友”?梢,大學生整體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國內(nèi)心理學界在研究大學生人際交往時發(fā)現(xiàn)如下幾個特征:交往的盲目性和被動性的整體性特征;互動性與開放性的時代特征;交往需求迫切,但主動性不夠,以同齡人交往為主,如其同室、同班、同鄉(xiāng)的交往;發(fā)展的不平衡性,這種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是由大學生自身素質(zhì)的差異決定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大致分為三情況:其一,人緣型。這類學生與人交往積極主動,交際面較廣,大約占20%。其二:孤僻型。這類學生平日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在人際沖突中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差,大約占3%。其三:中間型。這類學生占大多數(shù),其特點是出于前兩者之間,一般表現(xiàn)不突出,人際交往范圍較窄,行為上隨大流,不愛顯露頭角[2]。
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但主要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其中客觀因素又分為學校、家庭、社會觀念以及信息網(wǎng)絡化等方面,而主觀方面也包括個體的認知、情緒、人格及個體能力等。首先,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看,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忽視了無法因分數(shù)衡量的內(nèi)在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其中就包括了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其次,家庭因素對于年輕一代成長的影響是很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人,幾乎都無法擺脫家庭對他的熏陶。理論上說,家庭的優(yōu)點會成為促進子女成才的積極因素;其缺點,則會成為子女成長的障礙。第三,依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43.6%的大學生人際沖突的原因在于經(jīng)濟,習慣等問題。激烈的社會競爭蔓延到大學校園,引起大學生之間的利益之爭,更加導致了大學生人際溝通網(wǎng)絡的狹窄與人交往的缺乏。目前大學就業(yè)形勢越發(fā)嚴峻,是否是學生干部,優(yōu)秀團員,黨員,是否獲得過各類獎學金是大學生參與就業(yè)競爭和繼續(xù)學習深造的重要資本,為此,很多大學生在暗地里展開各種較量。最后,有專家認為由于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側(cè)重于學業(yè)成績,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和心理壓力比較重,網(wǎng)絡極易成為許多人躲避負擔和壓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上網(wǎng)成癮不僅響學習,還會讓人缺少交往,忽略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同樣關系到人際關系能否順利進行。要走出對他人認知的心理誤區(qū),需注意克服以下幾方面:暈輪效應,首應效應,近因效應以及社會刻板效應等,另外,我們要全面審視自己,存在的不足,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
三、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現(xiàn)代社會,要建立一種和諧的于己于人均有良好效果的健康的人際關系,其關鍵要素是需要運用并發(fā)展人的交際魅力和人際生命力。每一個人都是通過自我和周圍世界的關系而生活的,不管大學生所尋求的是哪種需要,自我的意義都存在于人們與外圍世界的相互關系中。
我們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遵守以下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一)真誠原則。馬克思把人們之間真誠的友誼贊譽為“人生的無價之寶”。古語說“心誠則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边@些說法都是對真誠及其作用的高度評價。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形容詞,讓大學生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質(zh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性格是“真誠”,在八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竟有六個與真誠有關。真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二)信任原則。管理學家戈登?希爾曾說:“信任是無形資產(chǎn)中最重要的一種。它是沒有外形、沒有內(nèi)質(zhì),但卻指揮者我們的行為。而且其存在與否將決定我們的行動,仿佛它是一種有形的力量”。在人際關系中交往雙方彼此都要講求信用。人與人之間要是缺乏信任,生活也會處于無序與恐懼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關系式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秩序安定的重要保證。
(三)熱情原則。美國教育家卡耐基在《積極的人生》一書中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居于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熱情。沒有它,不論你有什么能力都發(fā)揮不出來!蔽覀儺敶髮W生正處在追求與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豐富、興趣廣泛,是建立良好個性品質(zhì)和交往心理的關鍵時期,學會以一種熱情直率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也必然會獲得“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從而將愉快與友情長久地系于身邊。
(四)理解原則。孟子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边@是至理名言。只有理解,才能消除人際關系發(fā)展中的某些隱蔽因素,如猜疑、嫉妒等,使人際關系不至于朝著惡化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收獲真心。
(五)尊重原則。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把“尊重”放在人們的高級需要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對所有人,都應該給予應有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個性、習慣和隱私。只有做到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起平等友好的人際關系,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六)交換原則。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的社會交換理論指出:社會是一種商品交換,不只是物質(zhì)商品的交換,而是諸如贊許、榮譽、聲望之類的非物質(zhì)交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基本上是一種交換過程。交往的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得到對方的回報,這樣雙方的關系才能繼續(xù)發(fā)展,在交換中互利性越高,雙方關系越穩(wěn)定、越密切。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如何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是每一位大學生必學的人生課程。作為一個具有卓越才能的新世紀優(yōu)秀大學生,不僅要德才兼?zhèn)洹⑸硇乃刭|(zhì)良好,而且必須具有一定的與人交往、待人處事的能力,這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未來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生存技巧與藝術。
【參考文獻】
[1]存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xx.
[2]聶振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3]張生.大學生心理健康[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xx.
我的人際關系論文1500字篇四
【摘要】:人是社會性動物,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zhì)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贝髮W生的人際關系比較復雜,可以從大學生的整體來研究他們存在的種種問題,但是相對于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而言,他們對人際關系有不同的觀念與看法,影響人際交往的主要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有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經(jīng)濟因素,要解決這些障礙,就要從這幾個因素分析,另辟奚徑,,不僅有賴于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更依賴于教育教學活動模式的變革。還要加強人際關系的理論學習,轉(zhuǎn)變觀念;注重人際交往的技能培養(yǎng),重塑個性。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后事業(yè)發(fā)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人際關系 心理
引言: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強,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心理承受力和適應能力,產(chǎn)生了種種心理困擾。其主要群體是大學新生,剛剛進入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各種心理不適應的感覺和問題。根據(jù)近四年的工作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大約25%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或者一直在困擾和痛苦之中煎熬,大約15%的學生需要心理咨詢,或者是老師長輩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系、如何提高生活質(zhì)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大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重任。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他們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他們順利走入社會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奉獻力量。如果不善于處理好人際關系,不僅自己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不了,而且難以承擔祖國所賦予的歷史責任。因此,得重視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
一、人際交往的定義及其心理因素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人際交往表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反映著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從動態(tài)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一切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溝通與物質(zhì)交換的范圍;從靜態(tài)講,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聯(lián)系。據(jù)估計,大學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時間中有70%左右用于人際交往。有的人對成功人士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為85%的成功人士與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關。因此,人際交往對大學生起著重要作用。
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動機、情感、態(tài)度與行為等。認知是個體對人際關系的知覺狀態(tài),是人際關系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是感知、識別、理解開始的,彼此之間不相識、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際關系。認知包括個體對自己與他人、他人與自己關系的了解與把握,它使個體能夠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針對性的調(diào)節(jié)與他人的關系。動機在人際關系中有著引發(fā)、指向和強化功能。人與人的交往總是緣于某種需要,愿望與誘因。情感是人際關系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素,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如滿意與不滿意、喜愛與厭惡等,人們正是根據(jù)自身情感體驗不斷調(diào)整人際關系。情感直接關涉著交往雙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滿足程度,即心理距離?梢哉f,情感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當作判斷人際關系狀態(tài)的決定性指標。態(tài)度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變量,每時每刻都在表現(xiàn)某種態(tài)度,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形成與發(fā)展,例如態(tài)度與偏見、歧視的相關直接影響著人們的人際交往。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
在大學生之間有某些因素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它們一般是個體自身難以選擇和避免的,稱為客觀因素;還有某些因素特異性地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即個體的心理感受起了決定性作用,稱為主觀因素。
(一)客觀因素。
1.時空接近。大學生人際關系形成和存在的根本條件就是大學生個體的時空接近。只要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時空充分接近,他們之間就必然產(chǎn)生人際關系,那些時空接近而素無往來的大學生之間并非沒有人際關系,只是人際關系較為疏遠;少有交往卻相安無事,說明他們之間的人際相處很好。時空接近,是大學生彼此了解和認識的前提,也是人際吸引或人際互斥的基礎。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時空接近可能成為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必要條件,也可能成為產(chǎn)生人際關系障礙的客觀原因。
2.態(tài)度相似。雖然態(tài)度是個體內(nèi)部心理方面的,但個體之間的態(tài)度相似與否則是客觀的。態(tài)度相似,個體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觀念和意趣,容易相處和交流;態(tài)度迥異,個體之間難以找到共同的話題,相處、交往多有沖撞,如不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往往使人際關系失諧。
(二)主觀因素。
1.人際安全。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能否適應,關鍵在于個體感受到的人際安全的程度。所謂人際安全是指個體在人際相處和交往中對自身狀況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體驗。訴說人際關系不好的大學生往往人際安全得不到保證,感到自己被別人欺負、愚弄或嘲笑,也可能是擔心自己的弱點或劣勢會暴露出來,因此,在特定的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中條件性地局促不安,擔心別人詢問自己,也不敢主動與別人交往。大學生在感受不到人際安全的情境中,將會自我防御性地退縮或回避。
2.人際期望。人際期望就是個體對人際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心理、行為的預期和愿望。這些預期純粹是個體的主觀意愿,實際上是一種投射心理。人際情境制約人際期望的內(nèi)容,個體對老師的期望和對同學的期望是不一樣的;人際距離決定人際期望的價值,人際距離越近,個體的人際期望價值越高。大學生在不同的人際關系中有不同內(nèi)容、不同價值的期望,雖然人際期望常常是自發(fā)的、內(nèi)在的和無意識的。人際期望與個體的人際關系狀況密切相關,幾乎所有人際關系不良都是個體人際期望造成的。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障礙
人際交往障礙是指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與別人進行必要的交流與溝通,個體為此感到苦惱,明顯影響個體正常生活的一類現(xiàn)象。這種障礙不但影響個體的人際狀況,而且使個體的整個精神方面都受到消極影響,產(chǎn)生自卑、孤獨、自負等情感。交往障礙的不利后果是使個體形成條件性的交往不能。由于大學生個人心理健康不同,人際關系所受到的影響因素不同,從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障礙。
(一)、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突出而常見,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點所決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識迅速增強,開始了主動交往,但其社會閱歷有限,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夠全面接觸社會,了解人的整體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際交往中常又帶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據(jù)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知己,一旦理想與現(xiàn)實不符,則交往產(chǎn)生障礙,心理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另一個是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的目的在于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諒互讓,以誠相見的基礎上得以實現(xiàn)的。而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自吹自擂、裝腔作勢、盛氣凌人、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需要,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參考文獻]:
[1]趙德華.當代中國人際關系的文化嫂變[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xx(5).
[2]吳婭丹、賴素瑩.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的中國人際關系研究[j].蘭州學刊,20xx(3).
[3]黃希庭.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4]張治庫《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障礙及對策》,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
[5]羅建華、梁斌《試析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羅建華梁斌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xx年第3期
[6]姚曉燕 《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問題研究》,甘肅高師學報 第8卷第1期(20xx)
我的人際關系論文1500字篇五
摘要總結小學生心理咨詢56份案例發(fā)現(xiàn),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在于人際關系。本文總結了小學生三種主要人際關系(包括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及其不良的表現(xiàn),而不適應的人際關系容易引發(fā)小學生的負性情緒,進而影響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學校、家庭都應致力于營造一種促進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發(fā)展的環(huán)境氛圍,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咨詢案例
小學生心理問題是指小學生在身心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內(nèi)心沖突、困惑、挫折、煩惱、學習與人際關系不適應等心理失調(diào)現(xiàn)象?豍。筆者通過56份咨詢案例發(fā)現(xiàn),引發(fā)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多,但人際關系不良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國著名醫(y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認為,人類心理的問題,最主要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問題。
案例表明,小學生的人際關系中,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是構成小學生最主要的三種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緊張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負面的影響。
一、親子關系問題
親子關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人際關系。由于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學校,與學前相比,由學前階段父母單向的付出轉(zhuǎn)向雙向交流,由單純情感轉(zhuǎn)變?yōu)槎嘣枨,往往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親子關系的這種變化,所以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緊張,主要表現(xiàn)為:(1)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尤其是在對待孩子學習方面,每當孩子考試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時候,分母就會對孩子謾罵,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施行暴力。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多么大的傷害!使他們失去信心,自暴自棄。(2)父母間關系緊張,如經(jīng)常吵架等,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每天都恐懼回家,想到回家就會緊張,他們時刻擔心父母拋棄自己。(3)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常常更少體會到父愛或者母愛,他們更缺少安全感,表現(xiàn)得很敏感。(4)在發(fā)生某些有沖突的事情時,父母往往不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以家長的權威自居,而他們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鼓勵。因此,我們認為,和諧的親子關系是保證個體積極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師生關系問題
師生關系,嚴格來講是指學生與教師在校園情境下的一種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具有互動性,這種人際關系是以教育為中介因素貫穿于學生的學業(yè)以及教師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過程。教師與學生這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在校園里有特殊的含義,對學生的身心影響深遠。
在小學心理咨詢實踐過程中,師生關系問題也相當突出。如,“我們老師好兇啊,我們班上同學都怕他,但大家的成績卻沒多大提高”等,這些都是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的言行起著主導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話就是“圣旨”?偨Y心理咨詢的案例發(fā)現(xiàn),師生關系失調(diào)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關系緊張,另一種是關系淡漠?豎。
師生關系緊張,一方面是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專斷或者要求過于嚴格;另一方面是迫于教學成果的壓力,教師“唯分數(shù)說話”,給學生施以較大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敵對等情緒,行為上常常表現(xiàn)出逃學、裝病、說謊、口吃等現(xiàn)象。
師生關系的另一個方面表現(xiàn)為師生關系淡漠,有的學生說:“我們的老師根本不管我們,什么事情都是隨我們,上課紀律很差”等,這會使其他學生產(chǎn)生失望、煩躁等負性情緒,學生容易失去班級歸屬感,而且將其歸因為老師的管理問題,導致師生情感淡漠,學生的學業(yè)及集體榮譽感較差。
從教師反饋的信息發(fā)現(xiàn),并不是教師不想管好一個班級,而是有的教師課時多,工作繁忙;有的教師由于中間接的“二手班”,先前的老師沒管理好班級,所以遺留下“歷史問題”,盡管也努力了,想轉(zhuǎn)換管理模式,但學生情緒很大,不適應新的管理模式,而習慣于以前的“自由”模式,教師的努力無效,所以也就“隨他們?nèi)ァ薄?/p>
但是,從心理健康與教育目的角度來看,教師應多從學生發(fā)展階段的心理特點來開展班級工作,處理好班級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以及教師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都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同學關系問題
欺負行為有直接欺負與間接欺負,但在小學生中主要表現(xiàn)為直接欺負,包括直接的身體欺負和直接的言語欺負,如給同學身上灑水;給同學起外號,扮鬼臉,散布同學的謠言等等。欺負行為主要發(fā)生在學校教室里,從空間距離上來講,座位靠近的同學間更容易發(fā)生欺負行為。欺負者多為男生,被欺負者多為內(nèi)向的女生。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焦慮、憂愁、孤獨的情緒,而且上課時容易走神,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經(jīng)常欺負別人的同學如果沒有老師、家長方面的管教,長此以往,則容易形成攻擊性的性格。
鑒于在心理咨詢中的成功經(jīng)驗,建議加強心理輔導老師與各班主任、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通過心理輔導老師的橋梁作用,可以協(xié)調(diào)小學生與父母、教師的關系。另外,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家長會的方式,加強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以上是從咨詢案例反映的角度分別對小學生不良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進行的初步分析,對小學階段的教育以及今后的實證研究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注釋:
?豍朱桃英,張桂蘭.中小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xx.9,44-46.
?豎宮立波.談談中小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青年與未來,1994.2,19-21.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