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1
原文
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會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yè)。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長卿久宦游不遂,而來過我!庇谑窍嗳缤,舍都亭。臨邛令繆①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見之,后稱病,使從者謝吉,吉愈益謹肅。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二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數。至日中,謁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往,臨邛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強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愿以自娛!毕嗳甾o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比嘶蛑^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裈②,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卓王孫聞而恥之,為杜門不出。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有一男兩女,所不足者非財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馬長卿,長卿故倦游,雖貧,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獨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 ? ? ? ? ?(選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有刪改)
【注】①繆(miù):假裝。②裈(kūn):褲子。
翻譯
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他少年時喜歡讀書,也學習劍術,所以他父母給他取名犬子。司馬相如完成學業(yè)后,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憑借家中富有的資財而被授予郎官之職,侍衛(wèi)孝景帝,做了武騎常侍,但這并非他的愛好。正趕上漢景帝不喜歡辭賦,這時粱孝王前來京城朝見景帝,跟他來的善于游說的人,有齊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人莊忌先生等。相如見到這些人就喜歡**,就借生病為由辭掉官職,旅居粱國。粱孝王讓相如這些讀書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機會與讀書人和游說之士相處了好幾年,于是寫了《子虛賦》。
逢粱孝王去世,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沒有可以用來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yè)。相如一向同臨邛縣令王吉相處得很好,王吉說:“長卿,你長期離鄉(xiāng)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就來我這里看看吧。”于是,相如前往臨邛,住在城內的一座亭子里。臨邛縣令佯裝恭敬,天天都來拜訪相如。最初,相如還是以禮相見。后來,他就謊稱有病,讓隨從去拒絕王吉的拜訪。然而,王吉卻更加謹慎恭敬。臨邛縣里富人多,如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币徊芽h令也請來。當縣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辭有病,不肯前來。臨邛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酒興正濃時,臨邛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別喜歡彈琴,希望聆聽一曲,以助歡樂。”相如辭謝一番,便彈奏了一兩支曲子。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暗自誘發(fā)她的愛慕之情。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后,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里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別喜歡他,又怕配不上他。宴會完畢,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進家所見,空無一物,只有四面墻壁立在那里。卓王孫得知女兒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一文錢!庇械娜藙裾f卓王孫,但他始終不肯聽。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文君感到不快樂,說:“長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臨邛,向兄弟們借貸也完全可以維持生活,何至于讓自己困苦到這個樣子!”相如就同文君來到臨邛,把自己的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賣酒生意。并且讓文君站在壚前賣酒,而自己穿起犢鼻褲,與雇工們一起操作忙活,在鬧市中洗滌酒器。卓王孫聽到這件事后,感到很恥辱,因此閉門不出。一些兄弟和長輩交相勸說卓王孫,說:“你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錢財。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司馬長卿的妻子,長卿本來也已厭倦了離家奔波的生涯,雖然貧窮,但他確實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況且他又是縣令的貴客,為什么偏偏讓他們受這樣的委屈!”卓王孫不得已,只好分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以及她出嫁時的衣服被褥和各種財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地房屋,成為富有的人家。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閱讀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1)
——劉基論相文言文翻譯3篇
劉基論相文言文翻譯1
劉基論相
初,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向其數欲害君,君卻為之善耶!吾欲以君為相矣!被D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及善長罷,帝欲以楊憲為相。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憲有相才無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憲則不然!
譯文
以前,明太**為某事責怪 丞相李善長,劉基說:“善長是有功勛的老臣子,能協(xié)調各位將領!碧嬲f:“他以前有幾次要害君,君卻為他說好話。我想以君做丞相。”劉基磕頭作禮后說:“立相這件事就像更換房柱,必須有大木頭。如果只因為這小的美德就這樣做,房柱一立,房子就會會塌了。”等后來李善長被罷相,**相讓楊憲為相。楊憲和劉基關系素來很好,劉基卻極力說不能立楊憲為相,他說:“楊憲有丞相的才干,但沒有丞相的氣度。為相的人,處事的態(tài)度要像水一樣,要以義理來權衡,但楊憲不是這樣的!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2)
——屈原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屈原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
原文
屈原者,名*,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屈*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好色而不*,《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ィ瑲w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破家相隨屬,而圣君**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兑住吩唬骸熬筒皇常瑸槲倚膼,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鳎M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劣誚酰環(huán)⑿幸髟笈!。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馀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譯文
屈原名*,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習外交應對辭令。**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奪走它,屈原不肯給,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睉淹鹾苌鷼猓褪柽h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讓**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秶L》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缎⊙拧冯m然多譏諷指責,但并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它對遠古稱道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說到的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由于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所容。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背淹跗鹆素澬,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背䥽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出動**去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fā)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zhàn)于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睆垉x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覆考慮這一問題,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兑捉洝氛f:“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干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后,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3)
——田間列傳文言文翻譯
田間列傳文言文翻譯1
田單這人,齊王田氏宗室的遠房親屬(齊原為姜姓諸侯國,戰(zhàn)國初年齊相田和正式奪取*)。閔王時代,田單為臨淄(齊國都城)管理市場的輔助人員,不被人知曉。等到燕國派樂毅攻敗齊國,后來不久退守莒城。燕***迅速地長途進軍(指沒有遇到抵抗)*定齊國絕大部分地區(qū),而田單逃奔安*(城邑名),讓同一家族的人把軸兩頭的尖端部分鋸斷,再用鐵箍包住。待到燕***攻打安*,城墻倒塌,齊人奔逃,搶路逃跑,由于車軸頭被撞斷,車子也就毀壞了,被燕軍所俘虜。惟有田單宗族之人由于鐵帽包住了車軸的緣故,得以逃脫。往東逃到即墨,據城堅守。燕軍已經使齊國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沒有攻下。
燕軍聽說齊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齒(楚國派將軍淖齒救齊,他卻乘機殺掉閔王,與燕人分占齊國**和珍寶)已殺閔王于莒城,因為堅守抵抗燕軍,數年沒被攻下。燕國率軍向東圍困即墨。即墨的長官出城與燕軍作戰(zhàn),戰(zhàn)敗而死。城*同推舉田單,說:“安*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以保全,熟悉兵法。”擁戴他做將軍,憑即墨來抵抗燕軍。
過了不久,燕昭王死了;萃跫次唬c樂毅有隔閡。田單聽說它,對燕國施用反間計,揚言說:“齊王已死,城邑沒有攻下的城只有兩座了。樂毅害怕被殺而不敢回去,不過用繼續(xù)攻打齊國做**,實際是想聯合即墨和莒的守軍,自己來做齊王。齊人沒有歸附,所以暫且緩攻即墨以等待王齊之事。齊人所害怕的,是只怕別的將領來了,那樣即墨城就毀滅了。燕王以為這是對的,使騎劫代替樂毅。
樂毅被奪兵權,不敢回燕國,于是回到故國趙國,騎劫代樂毅,燕人士卒多不服,憤憤不*。于是田單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飯的時候必須在庭院中擺出飯菜來祭祀他們的祖先,飛鳥都吸引得在城內上空盤旋,并飛下來啄食物。燕人對此感到奇怪,田單因此揚言說:“這是有神人下來教導我。”于是命令城中人說:“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庇幸幻勘f:“我可以當老師嗎?”于是回身就跑。田單于是就起身,把那個士兵拉回來,請他面朝東坐著,以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來侍奉他。士兵說:“我欺騙您,實在沒有能力。”田單說:“你不要說破了!庇谑且运麨閹煛C慨敯l(fā)布約束軍民的命令,一定**是神師的旨意。于是揚言說:“我只害怕燕軍將所俘虜的齊國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們放在燕軍前面的.行列來同齊軍作戰(zhàn),即墨(會因此而)被攻下了!毖嗳寺犝f了它,按照田單散布的話去做。城中的人看見齊國那些投降燕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憤怒,堅守害怕被活捉。田單施用反間計說:“我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的墳墓,侮辱我們的祖先,當會為此感到痛心!毖嘬娡诰蛉康膲災,焚燒死尸。即墨人從城上望見,都流淚哭泣,都想出戰(zhàn),怒氣自然比原來大了十倍。
田單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戰(zhàn)了,就親身拿著筑板和鐵鍬參加修建防御工事,和士兵分擔辛勞。把妻妾編在**里服役,要他們把飲食全都拿來犒勞將士。令披甲的士兵埋伏,使老弱婦幼登城,派遣使者向燕約定投降,燕軍都高呼**。田單又收集百姓的黃金得到千鎰,命令即墨的富豪贈給騎劫,說:“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擄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們安居!彬T劫非常高興,答應他。燕軍由此而更加松懈。
田單于是在城內收集到一千多頭牛,叫人做了深紅色綢衣給牛穿上,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龍形花紋,把鋒利的尖刀綁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蘆葦扎在牛尾上,再給蘆葦梢點火燃燒。在城墻上挖數十個洞,夜晚放開牛,壯士五千人跟隨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熱,憤怒地沖向燕軍。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軍看見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龍紋,被它沖撞的不是死就是傷。五千人因含著枚攻擊燕軍,而城中擂鼓吶喊追擊燕軍,老弱都擊打家中各種銅制器具制造聲響,聲音震天動地。燕軍非常驚懼,失敗逃走。齊人接著誅殺對方的將領騎劫。燕軍混亂奔走,齊人追殺逃跑敗北的人,都脫離燕國的**,復歸齊國。
田單的兵力一天比一天更加多了,乘著勝利的威勢,燕軍天天敗逃,終于退到了黃河北岸燕國的境內(河上:指齊國的西北界),而齊國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為齊國**。于是迎接襄王(閔王子,名法章)到莒城,進入臨淄處理政事。襄王封賞田單,號稱安*君。
太史公說:“戰(zhàn)爭是用正面的**同敵人交戰(zhàn),用出敵不意的奇兵取勝。會用兵的人能出奇謀而變化無窮;奇正相互轉化,就像玉環(huán)一樣,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用兵開始時要像柔弱安靜的少女,使敵人輕慢疏忽,大開營門(不作防備)(適:通“敵”);后來敵人中計,自己就要像狡兔脫逃那樣快速進擊,使敵人來不及抵擋(距:通“拒”),這是田單所說的啊! [4]
當初,在淖齒殺死齊湣王的時候,莒城人訪求齊湣王的兒子法章,在太史嬓(jiǎo皎)的家里找到了他,他正在替人家種地澆田。太史嬓的女兒喜歡他并對他很好。后來法章就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她,她就和法章私通了。等到莒城人共同擁立法章為齊王,以莒城抗擊燕軍,太史嬓的女兒就被立為王后,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君王后”。
燕軍在開始攻入齊國的時候,聽說畫邑人王蠋有才有德,就命令**說:“在畫邑周圍三十里之內不許進入!边@是因為王蠋是畫邑人的緣故。不久,燕國又派人對王蠋說:“齊國有許多人都稱頌您的高尚品德,我們要任用您為將軍,還封賞給您一萬戶的食邑!蓖跸巿詻Q推辭,不肯接受。燕國人說:“您若不肯接受的話,我們就要帶領大軍,屠*畫邑!”王蠋說:“盡忠的臣子不能侍奉兩個君主,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個丈夫。齊王不聽從我的勸諫,所以我才隱居在鄉(xiāng)間種田。齊國已經破亡,我不能使它復存,現在你們又用武力劫持我當你們的將領,我若是答應了,就是幫助壞人干壞事。與其活著干這不義之事,還不如受烹刑死了更好!”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樹枝上,奮力掙扎,扭斷脖子死去。齊國那些四散奔逃的**們聽到這件事,說:“王蠋只是一個*民百姓,尚且能堅守節(jié)操,不向燕人屈服稱臣,更何況我們這些享受國家俸祿的在職**了!”于是他們就聚集在一起,趕赴莒城,尋求齊湣王的兒子,擁立他為齊襄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4)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3篇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1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自己量好腳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帶尺碼)就對賣鞋的人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本头祷丶胰ト×亢玫某叽a。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買到鞋。有人問他說:“為什么不用你的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斷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5)
——歐陽苦讀文言文翻譯
歐陽苦讀文言文翻譯1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的水*,那樣高了。
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于教育,嚴格要求。
【閱讀訓練】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贇W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答案】
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讀書
3、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于教育,嚴格要求。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言文翻譯3篇(擴展6)
——觀奕文言文翻譯
觀奕文言文翻譯1
予觀奕于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臵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奕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奕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奕者之不若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