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簡介
陸遜簡介
參考一:
陸遜簡介
陸遜(183-245),[1]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孫吳四英杰”之一,世代都是江東有名的大族。同時,也是孫權之兄孫策的女婿。公元222年,劉備兵討東吳。陸遜則誘敵深入,采用火攻,大破劉備,一戰(zhàn)成名,夷陵之戰(zhàn)也成為戰(zhàn)爭史上著名的用心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也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最有名的“攻心戰(zhàn)”。此后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之后,卷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于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參考二:
陸遜簡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zhàn)成名。夷陵之戰(zhàn)也成為戰(zhàn)爭史上著名的用心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以后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于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陸遜家世為為江東大族。其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陸遜十歲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后因袁術與陸康不和,唆使孫策攻陷廬江,一個多月后,陸康病死。在此之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江東。陸康子陸績尚幼,因此年僅十二歲的陸遜便承擔起支撐門戶的.職責。
青年陸遜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陸遜、張敦、卜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但歷史卻把陸遜推上了政治舞臺。孫策死后,孫權繼領其眾,為將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年僅二十一歲,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tǒng)治集團的幕僚。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chǎn)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參考三:
陸遜簡介
183年生于九江(今安徽壽春東)。
193年陸遜十歲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
195年于江東承擔起支撐門戶的職責。
204年陸遜年僅二十一歲,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tǒng)治集團的幕僚。
216年(建安二十一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shù)千。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陸遜針對山區(qū)越族居民據(jù)險自守,不服從孫權政權的統(tǒng)治,并不斷起事反吳提出政治推薦,孫權采納其推薦,任命他為右部督。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謀羽取荊。陸遜見破蜀時機已經(jīng)成熟,立即上報孫權,孫權即命呂蒙與陸遜同時分道攻取荊州。呂蒙率軍攻打公安、江陵。陸遜則長驅直入,十一月,陸遜率軍直下荊州公安、南郡,被孫權任命為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
陸遜
低調中爆發(fā)的陸遜
220年陸遜前后斬獲招納蜀軍數(shù)萬人,孫權即拜陸遜為右護軍、鎮(zhèn)西將軍,進封婁侯,鎮(zhèn)撫荊州。
222年(黃武二年),夷陵之戰(zhàn)破劉備。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候。
公元228年(黃武七年),石亭御魏國。
公元229年(黃龍元年),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同年孫權東巡建業(yè),留太子孫登、皇子及尚書九官等在武昌,讓陸遜輔佐太子,并掌管荊州及豫章三郡事務,主持吳軍國大事。
公元237年(嘉禾六年)二月,孫權遣陸遜督軍征討。雖遭義軍頑強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為陸遜所平。
公元244(赤烏七年)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后,任命陸遜為丞相。
晚年因卷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
赤烏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終年六十三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