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占林先進事跡(6篇)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李占林先進事跡篇一
以草代木解決“菌林矛盾”世界難題在國際上,菌草的英文名字就是漢語拼音“juncao”,因為菌草技術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chuàng)技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上香菇、木耳、靈芝等食用菌和藥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木材為原料,在我國每年僅栽培香菇一項就要砍伐闊葉林1000萬立方米以上,由此產生了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和“菌林矛盾”。為了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同時尋找到一條能讓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路,我國開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研究。1986年,終于成功培育出可做栽培食藥用菌培養(yǎng)基的草本植物——菌草,并逐漸摸索出一套運用菌草栽培食藥用菌和生產菌物飼料、菌物肥料的綜合技術。
菌草技術有效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在菌草技術研發(fā)之初,利用分布廣泛的芒萁、類蘆、斑茅、五節(jié)芒等野草作為培養(yǎng)料栽培食藥用菌。之后,經過30多年系統(tǒng)選育,已經篩選出高產優(yōu)質菌草草種49種,可栽培58種食藥用菌。菌草栽培食藥用菌周期短、效益高。菌草種植后3~6個月就可采收,3噸鮮草可以產1噸鮮平菇,成本比用木屑低10%~20%,而且栽培出來的食用菌營養(yǎng)豐富、品質好、風味佳,藥用菌有效藥用成分含量高。
綜合利用發(fā)展菌草循環(huán)產業(yè)
從最初的栽培食藥用菌,拓展到菌草飼料、菌草菌物飼料、菌草菌物肥料和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fā)等領域,圍繞“植物—菌物—動物”三物循環(huán)生產,我國開展了系列的研究與推廣應用。
菌草生長快、產量高、營養(yǎng)豐富、適口性好,可直接用作牛羊豬鵝鹿兔及魚類等的飼料,經發(fā)酵可生產優(yōu)質高蛋白飼料,解決畜牧業(yè)發(fā)展中飼料緊缺問題。
菌草在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fā)中也有用武之地。以草代煤發(fā)電,每公斤巨菌草熱值為3580大卡,碳排放與燃煤相比大大減少。菌草也可用于生產乙醇、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
今天,菌草技術已在31個省區(qū)市506個縣推廣應用,并傳播到全球100多個國家,為我國脫貧攻堅和國際減貧事業(yè)作出了積極貢獻。2023年5月,菌草技術被列為“中國—聯(lián)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重點推進項目向全球推廣。
改善生態(tài)成為生態(tài)治理的先鋒植物
菌草技術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發(fā)明,巨菌草、綠洲1號等優(yōu)良品種作為生態(tài)治理的先鋒植物,生長快、生物量大,而且根系發(fā)達,保水保土、防沙固沙效果好,適應性強,無生物侵害性。
其中巨菌草富含內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鹽堿地、貧瘠土地上快速生長。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布和沙漠實驗基地,2023年種植的巨菌草收割后,其根系至今已9年,仍有良好的固沙作用。種植巨菌草和綠洲1號后,沙地有機質含量分別增加了58.97%和197.43%。經研究,巨菌草等品種還有吸附重金屬、改良鹽堿地等功能,可有效改良土壤、凈化水質。
目前,我國已在沿黃河9個省份40多個縣市建立示范基地或產業(yè)園區(qū),形成了黃河上中下游不同類型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菌草生態(tài)治理的系列關鍵技術和多種產業(yè)發(fā)展模式,為建設黃河千里菌草生態(tài)安全屏障和菌草新型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菌草技術仍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中。
李占林先進事跡篇二
菌草,被寧夏群眾稱為閩寧協(xié)作的“幸福草”。菌草專家林占熺20多年來艱辛開拓,讓閩寧“幸福草”成為連接起“一帶一路”的“中國草”。在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qū)、寧夏和福建之間,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林占熺,是熱播電視劇《山海情》中農技專家凌一農的原型。1996年11月,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關系正式建立。1997年4月,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第二次聯(lián)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項目。時任福建省菌草研究所所長的林占熺和工作隊員一起跋涉千里,帶著6箱菌草草種,來到了固原市彭陽縣,開始了種菇、種草的扶貧之路。
25年間林占熺往返閩寧兩地上百次。今年4月,在林占熺的推動下,首個菌草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落戶寧夏石嘴山,畝產初步測產達到16噸。前不久,林占熺再次來寧夏石嘴山查看菌草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進展情況。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科技作為支撐,創(chuàng)新就是把已有的一些成果集中結合我們寧夏的實際情況再創(chuàng)新,持續(xù)發(fā)展。
菌草為我國脫貧攻堅和國際減貧事業(yè)作出了積極貢獻。2023年5月,菌草技術被列為“中國—聯(lián)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重點推進項目向全球推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落實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追隨著父親的腳步,如今,女兒林冬梅已經成長為林占熺的團隊主力,主要負責菌草援外項目工作。今年是菌草援外20周年,20年來,“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青年和婦女創(chuàng)造了數十萬個綠色就業(yè)機會,發(fā)揮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李占林先進事跡篇三
“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11月19日上午 ,___
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回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他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于是有了上述對話。林占熺是誰,《山海情》和他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聯(lián)系,引發(fā)熱議。
原來,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會見之前,正是在__
的推動下,菌草為“閩寧合作”打開了一扇門。那次會見之后,林占熺很快遠赴南太,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林占熺將國內扶貧經驗推廣到國外,先后承擔我國菌草技術援外培訓項目和菌草技術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萊索托、盧旺達、斐濟、中非等國項目,F在,菌草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chuàng)造了數十萬個就業(yè)機會。在巴新,菌草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呼為“中國草”。
“如果把菌草技術看作‘魚’,我們在援外中不僅給了‘魚’,還提供了養(yǎng)‘魚’、捕‘魚’、加工‘魚’的整個產業(yè)!绷终紵缭@樣評價。
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
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閩寧鎮(zhèn)還流行一首歌謠:“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
福建與寧夏,大海與高山,相隔千里的兩地,究竟是怎么被菌草神奇地連接在一起的呢?
故事要從1971年說起。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學習小組”報道,當年28歲的林占熺在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在一線調研中,他發(fā)現以樹木為主要原料的菌業(yè)生產消耗了大量林木資源,帶來難以化解的“菌林矛盾”。他思忖著,應該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種菌之路。
1983年,林占熺隨省農委科技扶貧考察團前往閩西,汀江上游的荒涼情景令他震驚!安宦勏x聲,不見鼠跡,不投棲息的飛鳥;只有凄愴的靜寂,永伴著被毀滅了的山靈!边@一段話,描述的是上世紀40年代福建閩西長汀地區(qū)的貧窮,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里貧瘠的景象仍讓人觸目驚心——“懸河”高出兩岸耕地一兩米,四周山丘荒禿、滿目瘡痍。
生態(tài)惡化和貧窮落后兩大難題糾纏不休,在林占熺心中,保護森林資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愈發(fā)強烈。
懷著這一想法,40歲的林占熺毅然放棄行政工作崗位來到福州,向福建農學院(原福建農林大學)工程隊借來5萬元,從零開始建設實驗室。三年夙夜攻關,用芒萁、五節(jié)芒等野草栽培食藥用菌最終成功,菌草技術從此誕生!爱敃r我熱淚盈眶!绷终紵缯f。自此,巨菌草以其產量高、品質好的特點,開啟全球旅程,也撒播了友誼的種子。
菌草技術研發(fā)成功后,林占熺手把手地教福州各地農民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藥用菌。菌草技術先在羅源扎根,隨后輻射閩侯、閩清、永泰等地,成為山區(q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yè)。閩清縣省璜鎮(zhèn)下坂村曾是“窮山村”,1992年至1994年間,農民利用芒萁、五節(jié)芒等栽培香菇,人均收入700多元,蓋新房、添輕騎、買彩電,生活越過越美。
自1986年起,菌草技術開始由福建向全國各地推廣。1991年,菌草技術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重中之重項目。1995年,菌草技術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__
帶隊來到寧夏西海固,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作出頂層設計。他被這里貧困的現狀深深震撼了:“改革開放好多年了,我們還有這么窮的地方,我心里受到很大沖擊。”同年4月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第二次聯(lián)席會議上,林占熺的菌草技術被列入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項目。
寧夏荒蕪的戈壁灘連雨水都存不住,更別說莊稼。菌草不僅能代替樹木種植各種食用菌,而且根系發(fā)達,可以防風固沙,成為扶貧的最優(yōu)選擇。
林占熺和助手帶著6箱草種來到寧夏,選取彭陽縣的廢棄窯洞發(fā)展“窯洞種菇”!1999年,我們還在賀蘭山下的荒漠上種下了菌草!绷终紵缯f,在當時的閩寧鎮(zhèn),第一次種植菌草成功后進行測產,畝產鮮草12噸,是當地玉米產量的3倍。群眾種蘑菇的原料問題解決了,更重要的是為荒漠變成綠洲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2007年的數據顯示,寧夏有1.75萬戶百姓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菇農年均增收5000多元。十年時間,寫下了一串了不起的數字。
完成了閩寧鎮(zhèn)菌菇發(fā)展的任務,凌一農本計劃悄悄地離開。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推開大門他看到的是拎著東西、依依不舍成群送行的村民。
這一幕,在今年爆紅的扶貧劇《山海情》中,被稱為“最大淚點之一”。
“《山海情》是一部難得的扶貧劇,它真實還原了菌草技術助力脫貧的成功經驗。我們對當年的工作充滿了自豪感!绷终紵缯f。
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
2000年7月5日,林占熺由此贏得“全國扶貧狀元”、福建省政府記一等功等殊榮。在這個專門給他一個人頒獎的頒獎會上,__
指出,菌草這個優(yōu)勢在全國相當突出,要繼續(xù)讓它在扶貧致富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也是在那個時候,在__
的推動下,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菌草種植技術示范項目落地巴布亞新幾內亞,一直運作到現在,成就中國和巴新之間的一段扶貧佳話。作為傳統(tǒng)農業(yè)國,巴新全國有83%的人生活在農村。雖然氣候和土壤條件優(yōu)越,但農業(yè)技術落后。菌草,成為中國農業(yè)援助巴新的一個重要項目。
李占林先進事跡篇四
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創(chuàng)舉。從大寫意到工筆畫,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徐徐鋪展,就在短短8年間。“一帶一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改變了什么?無數的動人答案。對于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來說,它是水和電,是路和橋,是學校和醫(yī)院,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座談會上,___
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間,__
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拔蚁蛩榻B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山海情》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會見之前,菌草,正是在__
同志的推動下,為“閩寧合作”打開了一扇門。那次會見之后,很快,林占熺遠赴南太,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___說到這兒,頗為感慨:“我當國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繼續(xù)推廣菌草。現在這個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chuàng)造了數十萬個就業(yè)機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座談會上,___
叮囑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建設者算一算,項目里有多少直接體現了民生需求。__語重心長:“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的重要途徑,立竿見影啊。小而美的項目,是直接影響到民眾的。今后要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對外合作的優(yōu)先事項,加強統(tǒng)籌謀劃,發(fā)揮援外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項目!
宏大的“一帶一路”敘事中,太多值得講述的中國故事。篳路藍縷的駝鈴之路、驚濤駭浪的揚帆之路,植根于歷史,面向未來;源自中國,屬于世界。座談會上,來自部委、地方、企業(yè)、研究機構的7位發(fā)言者,從不同視角講述他們的所見所思。
有發(fā)言者說起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滄桑之變感慨萬千,并引用了__
兩年前參觀比港時的一句話:“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有位來自研究機構的發(fā)言者從宏闊歷史講起,引發(fā)很多共鳴:“歷史是合力,但歷史也需要杠桿,共建‘一帶一路’就是撬動歷史前行的杠桿!
因為中國機遇,因為中國行動,因為“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國方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中國同世界2/3的國家和1/3的主要國際組織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共識。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塑造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大格局,布局了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先手棋,探索了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新路子。___
在座談會上強調:“我說過,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再為中國這只大鵬插上兩只翅膀,建設好了,大鵬就可以飛得更高更遠。要鞏固合作基本盤,夯實發(fā)展根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在國外,根基在國內。世界“不想錯失可預見的未來”,也在看中國怎么走、怎么辦。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十四五’,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堅持系統(tǒng)觀念、堅持底線思維,以高標準、可持續(xù)、惠民生為目標。”__
娓娓道來:“在工作中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共建‘一帶一路’的總體要求,我看還是要堅持穩(wěn)中求進。穩(wěn)中求進要貫徹到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方方面面。我們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抓住戰(zhàn)略機遇,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統(tǒng)籌國內和國際、統(tǒng)籌合作和斗爭、統(tǒng)籌存量和增量、統(tǒng)籌整體和重點,積極應對挑戰(zhàn),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大國之所以成其大,乘大勢、走大道,步步堅實、行穩(wěn)致遠。
李占林先進事跡篇五
11月19日,中共中央___、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__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座談會上,_____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間,__
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拔蚁蛩榻B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電視劇《山海情》中的農技專家凌一農,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會見之前,菌草,正是在__
的推動下,為“閩寧合作”打開了一扇門。那次會見之后,林占熺很快遠赴南太,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__
___提到的林占熺是誰?電視劇《山海情》和他背后的故事有何聯(lián)系?從福建推廣到寧夏,從中國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一株小小的菌草,是如何走向世界,成為造福當地人的“幸福草”?“閩寧草”,點草成金的致富草
2023年10月,林占熺在寧夏石嘴山市寶豐村的豐收現場向老鄉(xiāng)介紹菌草。林良輝攝
“完成了閩寧鎮(zhèn)菌菇發(fā)展任務,凌一農計劃悄悄離開。但他推開大門,竟來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著東西,眼里飽含不舍!边@是電視劇《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是菌草技術的開創(chuàng)者,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長汀縣考察。當地民眾希望依靠香菇種植脫貧致富,但砍樹種香菇不僅沒有讓長汀人富起來,反而造成當地生態(tài)惡化、土地沙化、懸河高聳,進一步加劇了貧困;氐綄W校后,林占熺專心尋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1986年,林占熺成功發(fā)明了菌草技術。
隨后,菌草技術開始由福建向全國各地推廣,先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和國家級星火重中之重項目,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6年,福建和寧夏啟動對口扶貧協(xié)作。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第二次聯(lián)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項目。
林占熺和團隊一起跋涉千里,帶著6箱菌草草種,前往固原市彭陽縣。他在古城鎮(zhèn)小岔溝村挑選了27戶農戶,將廢棄的窯洞改造成簡易菇棚,用玉米稈和小麥稈栽培蘑菇。半年內,參加試驗的農戶,每戶收入達2000元。收入最高的農戶,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種平菇,純收入達1萬元,比種植27畝小麥的收入還高。
到2007年,寧夏已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創(chuàng)造產值近億元,種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業(yè)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的一個重要產業(yè),一大批農戶通過發(fā)展菌草生產告別貧困。
有位當地的老人編了一段順口溜,流傳至今——“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
1986年至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區(qū)、市)的506個縣,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戶脫貧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項,全國每年就可以少砍樹2000萬立方米。
“中國草”,扶貧援外的友誼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做菌草技術重演示范,村民喜獲豐收。圖片來源: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被當地老百姓稱作“林”草。因為林占熺姓“林”,這是他們對中國專家的一種感激之情。
2001年,菌草技術援助項目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地,掀開了菌草技術國際合作的序幕。20年來,林占熺秉持“發(fā)展菌草業(yè)、造福全人類”的堅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國外,傳授推廣菌草技術。
回憶起中國菌草推廣團隊剛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時的情形,林占熺感嘆道,“困難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但他們沒有退卻,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當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種食用菌。
宣告成功時,當地召開了五千多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國國歌。喜獲豐收的菌農歡樂地呼喊著“中國,菌草”!
2001年至2023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組織實施菌草技術項目。如今,菌草、旱稻技術已推廣到巴布亞新幾內亞8個省16個地區(qū)累計8600多農戶,3萬多民眾因此受益,還創(chuàng)造了巨菌草產量每公頃853噸的世界紀錄。
建設示范基地、開展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實施培訓推廣、推進商業(yè)合作與組織會議參觀……以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為發(fā)端,從南太到非洲,從南亞到拉美,再到聯(lián)合國舞臺,菌草帶著中國人民的大愛和友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2023年,林占熺在盧旺達指導當地農戶菌草種菇。圖片來源: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菌草技術是一項著重扶貧、保護生態(tài)和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性技術。如果說把菌草技術看成是‘魚’的話,我們在援外中不僅給魚,還提供了養(yǎng)魚、捕魚、加工魚的一整個產業(yè)!绷终紵缯f。
至今,菌草技術已傳播至世界106個國家,還被列為“中國—聯(lián)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重要項目。中國先后舉辦了270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在國內外培訓了1萬余名學員。為培養(yǎng)菌草技術專業(yè)人才,中國政府還資助11個國家的留學生在福建農林大學完成菌草技術專業(yè)學習。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開始不久,在主辦方的隆重介紹下,與會人員用熱烈的掌聲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當天的論壇上,已是78歲高齡的林占熺對菌草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我會為了菌草事業(yè)繼續(xù)奮斗下去,為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和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
李占林先進事跡篇六
“完成了閩寧鎮(zhèn)菌菇發(fā)展任務,凌一農計劃悄悄離開。但他推開大門,竟來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著東西,眼里飽含不舍!边@是電視劇《山海情》中的一幕。林占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是菌草技術的開創(chuàng)者,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長汀縣考察。當地民眾希望依靠香菇種植脫貧致富,但砍樹種香菇不僅沒有讓長汀人富起來,反而造成當地生態(tài)惡化、土地沙化、懸河高聳,進一步加劇了貧困;氐綄W校后,林占熺專心尋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
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奮戰(zhàn),1986年,林占熺成功發(fā)明了菌草技術。
隨后,菌草技術開始由福建向全國各地推廣,先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和國家級星火重中之重項目,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6年,福建和寧夏啟動對口扶貧協(xié)作。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第二次聯(lián)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項目。
林占熺和團隊一起跋涉千里,帶著6箱菌草草種,前往固原市彭陽縣。他在古城鎮(zhèn)小岔溝村挑選了27戶農戶,將廢棄的窯洞改造成簡易菇棚,用玉米稈和小麥稈栽培蘑菇。半年內,參加試驗的農戶每戶收入達2000元。收入最高的農戶,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種平菇,純收入達1萬元,比種植27畝小麥的收入還高。
到2007年,寧夏已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創(chuàng)造產值近億元,種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業(yè)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的一個重要產業(yè),一大批農戶通過發(fā)展菌草生產告別貧困。
2023年7月,林占熺在寧夏菌草種植地向來賓介紹菌草技術
有位當地的老人編了一段順口溜,流傳至今——“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
1986年至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區(qū)、市)的506個縣,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戶脫貧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項,全國每年就可以少砍樹2000萬立方米。
03
“中國草”,扶貧援外的友誼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做菌草技術重演示范,村民喜獲豐收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被當地老百姓稱作“林”草。因為林占熺姓“林”,這是他們對中國專家的一種感激之情。
2001年,菌草技術援助項目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地,掀開了菌草技術國際合作的序幕。20年來,林占熺秉持“發(fā)展菌草業(yè)、造福全人類”的堅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國外,傳授推廣菌草技術。
回憶起中國菌草推廣團隊剛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時的情形,林占熺感嘆道,“困難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但他們沒有退卻,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當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種食用菌。
宣告成功時,當地召開了五千多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國國歌。喜獲豐收的菌農歡樂地呼喊著“中國,菌草”!
2001年至2023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組織實施菌草技術項目。如今,菌草、旱稻技術已推廣到巴布亞新幾內亞8個省16個地區(qū)累計8600多農戶,3萬多民眾因此受益,還創(chuàng)造了巨菌草產量每公頃853噸的世界紀錄。
建設示范基地、開展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實施培訓推廣、推進商業(yè)合作與組織會議參觀……以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為發(fā)端,從南太到非洲,從南亞到拉美,再到聯(lián)合國舞臺,菌草帶著中國人民的大愛和友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2023年,林占熺在盧旺達指導當地農戶菌草種菇
“菌草技術是一項著重扶貧、保護生態(tài)和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性技術。如果說把菌草技術看成是‘魚’的話,我們在援外中不僅給‘魚’,還提供了‘養(yǎng)魚’、‘捕魚’、‘加工魚’的一整個產業(yè)!绷终紵缯f。
至今,菌草技術已傳播至世界106個國家,還被列為“中國—聯(lián)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重要項目。中國先后舉辦了270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在國內外培訓了1萬余名學員。為培養(yǎng)菌草技術專業(yè)人才,中國政府還資助11個國家的留學生在福建農林大學完成菌草技術專業(yè)學習。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開始不久,在主辦方的隆重介紹下,與會人員用熱烈的掌聲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當天的論壇上,已是78歲高齡的林占熺對菌草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我會為了菌草事業(yè)繼續(xù)奮斗下去,為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和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