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1

  *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譯文

  *山堂的欄桿外是晴朗的天空,遠山似有似無,一片迷蒙。我在堂前親手栽種的那棵柳樹啊,離別它已經(jīng)好幾年了。我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下筆就是萬言,飲酒千杯。趁現(xiàn)在年輕趕快行樂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頭兒已經(jīng)不行了。

  注釋

  *山欄檻:*山堂的欄檻。

  手種堂前垂柳:*山堂前,歐陽修曾親手種下楊柳樹。

  別來:分別以來。作者曾離開揚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當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

  揮毫萬字:作者當年曾在*山堂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

  千鐘:飲酒千杯。

  直須:應(yīng)當。

  尊:通“樽”,酒杯。

  衰翁:詞人自稱。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太守,在揚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側(cè)蜀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據(jù)說壯麗為淮南第一。歐陽修調(diào)離揚州幾年之后,他的朋友劉原甫也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歐陽修給他餞行,在告別的宴會上,作了這首《朝中措》相送。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太守,在揚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側(cè)蜀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常與朋友在此聚會。歐陽修調(diào)離揚州幾年之后,他的朋友劉原甫也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歐陽修給他餞行,在告別的宴會上,作了這首《朝中措》相送。

  鑒賞

  宋仁宗至和**(1054),與歐陽修過從甚密的劉敞(字原甫)知制誥;嘉祐**(1056),因避親出守揚州,歐公便作此詞送給他。歐公曾于仁宗慶歷八年(1048)知揚州,此詞借酬贈友人之機,追憶自己揚州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風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詞中所寫*山堂為歐公任揚州太守時所建。

  這首詞一發(fā)端即帶來一股突兀的氣勢,籠罩全篇!*山欄檻倚晴空”,頓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無比。這一句寫得氣勢磅礴,便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邁的基調(diào)。接下去一句是寫憑闌遠眺的情景。據(jù)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登上*山堂,“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則山之體貌,應(yīng)該是清晰的,但詞人卻偏偏說是“山色有無中”。這是因為受到王維原來詩句的限制,但從揚州而望江南,青山隱隱,自亦可作“山色有無中”之詠。

  以下二句,描寫更為具體。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楊柳!笆址N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種”二字,看似尋常,卻是感情深化的基礎(chǔ)。詞人*山堂前種下楊柳,不到一年,便離開揚州,移任潁州。這幾年中,楊柳之枝枝葉葉都牽動著詞人的感情。楊柳本是無情物,但*傳統(tǒng)詩詞里,卻與人們的思緒緊密相連。何況這垂柳又是詞人手種的?少F的是,詞人雖然通過垂柳寫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暢。特別是“幾度春風”四字,更能給人以欣欣向榮、格調(diào)軒昂的感覺。

  過片三句寫作者自己。作者當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曾在*山堂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后綴以“一飲千鐘”一句,則添上一股豪氣,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氣度豪邁、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詞的結(jié)尾二句,先是勸人,又回過筆來寫自己。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沖口而出。無可否認,這兩句是抒發(fā)了人生易老、必須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是由于豪邁之氣通篇流貫,詞寫到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蒼涼郁勃的情緒奔瀉而出,滌蕩人的心靈。

  歐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男歡女愛的傳統(tǒng)題材與極力渲染紅香翠軟的表現(xiàn)方法,為后來蘇軾一派豪放詞開了先路。此詞的風格,即與蘇東坡的清曠詞風十分接近。歐陽修**逆境中達觀豪邁、笑對人生的風范,與蘇東坡非常相似。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2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翻譯:

  *山堂的欄桿外是晴朗的天空,遠山似有似無,一片迷蒙。我在堂前親手栽種的那棵柳樹啊,離別它已經(jīng)好幾年了。我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下筆就是萬言,喝酒一飲干杯。趁現(xiàn)在年輕趕快行樂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頭兒已經(jīng)不行了。

  注釋:

  *山欄檻:*山堂的欄檻。手種堂前垂柳:*山堂前,歐陽修曾親手種下楊柳樹。別來:分別以來。作者曾離開揚州八年,此次是重游。文章太守:作者當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作者當年曾在*山堂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千鐘:飲酒千杯。直須:應(yīng)當。尊:通“樽”,酒杯。衰翁:詞人自稱。此時作者已年逾五十。

  賞析:

  北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太守,在揚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側(cè)蜀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據(jù)說壯麗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崗上,背堂遠眺,可以看見江南數(shù)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蘇儀征)、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隱隱在目。由于堂的地勢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遠山,正與堂的欄桿相*,故名“*山堂”。每當盛夏,歐陽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飲酒賞景作詩。歐陽修調(diào)離揚州幾年之后,他的朋友劉原甫也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歐陽修給他餞行,在告別的宴會上,作了這首《朝中措》相送。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翻譯

  譯文

  *山堂的欄桿外是晴朗的天空,遠山似有似無,一片迷蒙。我在堂前親手栽種的那棵柳樹啊,離別它已經(jīng)好幾年了。我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下筆就是萬言,喝酒一飲干杯。趁現(xiàn)在年輕趕快行樂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頭兒已經(jīng)不行了。

  注釋

  *山欄檻:*山堂的欄檻。

  手種堂前垂柳:*山堂前,詩作文多達萬字。

  千鐘:飲酒千杯。

  直須:應(yīng)當。

  尊:通“樽”,酒杯。

  衰翁:詞人自稱。此時作者已年逾五十。

  賞析

  宋仁宗至和**(1054),與詩句的限制,但從揚州而望江南,青山隱隱,自亦可作“山色有無中”之詠。

  以下二句,描寫更為具體。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楊柳!笆址N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種”二字,看似尋常,卻是感情深化的基礎(chǔ)。詞人*山堂前種下楊柳,不到一年,便離開揚州,移任潁州。這幾年中,楊柳之枝枝葉葉都牽動著詞人的感情。楊柳本是無情物,但*傳統(tǒng)詩詞里,卻與人們的思緒緊密相連。何況這垂柳又是詞人手種的?少F的是,詞人雖然通過垂柳寫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暢。特別是“幾度春風”四字,更能給人以欣欣向榮、格調(diào)軒昂的感覺。

  過片三句寫所送之人劉原甫,與詞題相應(yīng)。此詞云“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不僅表達了詞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劉敞的倚馬之才,作了精確的概括。綴以“一飲千鐘”一句,則添上一股豪氣,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氣度豪邁、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詞的結(jié)尾二句,先是勸人,又回過筆來寫自己。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沖口而出。無可否認,這兩句是抒發(fā)了人生易老、必須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是由于豪邁之氣通篇流貫,詞寫到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蒼涼郁勃的情緒奔瀉而出,滌蕩人的心靈。

  歐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男歡女愛的傳統(tǒng)題材與極力渲染紅香翠軟的表現(xiàn)方法,為后來蘇軾一派豪放詞開了先路。此詞的風格,即與蘇東坡的清曠詞風十分接近。歐陽修**逆境中達觀豪邁、笑對人生的風范,與蘇東坡非常相似。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閱讀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1)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及翻譯賞析1

  *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譯文

  *山堂的欄桿外是晴朗的天空,遠山似有似無,一片迷蒙。我在堂前親手栽種的那棵柳樹啊,離別它已經(jīng)好幾年了。我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下筆就是萬言,飲酒千杯。趁現(xiàn)在年輕趕快行樂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頭兒已經(jīng)不行了。

  注釋

  *山欄檻:*山堂的欄檻。

  手種堂前垂柳:*山堂前,歐陽修曾親手種下楊柳樹。

  別來:分別以來。作者曾離開揚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當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

  揮毫萬字:作者當年曾在*山堂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

  千鐘:飲酒千杯。

  直須:應(yīng)當。

  尊:通“樽”,酒杯。

  衰翁:詞人自稱。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太守,在揚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側(cè)蜀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據(jù)說壯麗為淮南第一。歐陽修調(diào)離揚州幾年之后,他的朋友劉原甫也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歐陽修給他餞行,在告別的宴會上,作了這首《朝中措》相送。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市)太守,在揚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側(cè)蜀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常與朋友在此聚會。歐陽修調(diào)離揚州幾年之后,他的朋友劉原甫也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歐陽修給他餞行,在告別的宴會上,作了這首《朝中措》相送。

  鑒賞

  宋仁宗至和**(1054),與歐陽修過從甚密的劉敞(字原甫)知制誥;嘉祐**(1056),因避親出守揚州,歐公便作此詞送給他。歐公曾于仁宗慶歷八年(1048)知揚州,此詞借酬贈友人之機,追憶自己揚州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風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詞中所寫*山堂為歐公任揚州太守時所建。

  這首詞一發(fā)端即帶來一股突兀的氣勢,籠罩全篇。“*山欄檻倚晴空”,頓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無比。這一句寫得氣勢磅礴,便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邁的基調(diào)。接下去一句是寫憑闌遠眺的情景。據(jù)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登上*山堂,“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則山之體貌,應(yīng)該是清晰的,但詞人卻偏偏說是“山色有無中”。這是因為受到王維原來詩句的限制,但從揚州而望江南,青山隱隱,自亦可作“山色有無中”之詠。

  以下二句,描寫更為具體。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楊柳!笆址N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種”二字,看似尋常,卻是感情深化的基礎(chǔ)。詞人*山堂前種下楊柳,不到一年,便離開揚州,移任潁州。這幾年中,楊柳之枝枝葉葉都牽動著詞人的感情。楊柳本是無情物,但*傳統(tǒng)詩詞里,卻與人們的思緒緊密相連。何況這垂柳又是詞人手種的?少F的是,詞人雖然通過垂柳寫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暢。特別是“幾度春風”四字,更能給人以欣欣向榮、格調(diào)軒昂的感覺。

  過片三句寫作者自己。作者當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曾在*山堂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后綴以“一飲千鐘”一句,則添上一股豪氣,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氣度豪邁、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詞的結(jié)尾二句,先是勸人,又回過筆來寫自己。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沖口而出。無可否認,這兩句是抒發(fā)了人生易老、必須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是由于豪邁之氣通篇流貫,詞寫到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蒼涼郁勃的情緒奔瀉而出,滌蕩人的心靈。

  歐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男歡女愛的傳統(tǒng)題材與極力渲染紅香翠軟的表現(xiàn)方法,為后來蘇軾一派豪放詞開了先路。此詞的風格,即與蘇東坡的清曠詞風十分接近。歐陽修**逆境中達觀豪邁、笑對人生的風范,與蘇東坡非常相似。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2)

——朝中措·代譚德稱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朝中措·代譚德稱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怕歌愁舞懶逢迎。

  妝晚托春酲。

  總是向人深處,當時枉道無情。

  關(guān)心近日,啼紅密訴,剪綠深盟。

  杏館花陰恨淺,畫堂銀燭嫌明。

  譯文

  譚氏心愛之人懶于送往迎來,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遲遲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內(nèi)向,總是把愛人放在內(nèi)心深處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說她是一個缺乏情感的人。

  譚氏關(guān)心戀人近況,因而想象她雙淚啼紅,秘密寫信,傾訴衷腸。戀人向譚氏說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話語,山盟海誓,以表達堅貞的愛情。想起那時在杏花館內(nèi),倆人在深深的花陰之中,沒人能看得見,但是她卻還嫌那花陰淺不避人;兩人同宿畫堂,本來是普通的銀燭,而她卻羞于見光,嫌燭光太明。

  注釋

  朝中措: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韻,后片四句兩*韻。

  譚德稱:名季壬,字德稱,西蜀名士。為崇慶府學(xué)教授,徙成都。與陸游交往甚密。

  春酲(chéng):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向人:愛人。向,愛。

  啼紅:用魏文帝美人薛靈蕓的典故。靈蕓被選人宮時,以玉吐壺盛淚,壺呈紅色,淚凝如血。

  剪綠:剪燭。綠,綠燭。

  深盟:即盟誓態(tài)度堅決。

  杏館:種有杏樹的院落。

  畫堂:裝飾豪華的臥房。

  賞析:

  ①春酲:春日病酒。酲:病酒,謂經(jīng)宿飲酒,故曰酲。

  【評解】

  陸游在蜀期間,曾寫作《朝中措》詠梅詞三首,此為其中之一。詞人以擬人化手法,

  抒寫梅花因不喜歌舞逢迎,而被視為“無情”。下片寫近日啼紅剪綠,百花競艷,鶯歌

  燕舞,春滿人間。全詞清雅含蓄,委婉多情。亦梅亦人,寄喻殊深。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3)

——朝中措·梅原文翻譯及賞析

朝中措·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

  朝中措·梅

  陸游〔宋代〕

  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

  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

  譯文

  你美好的姿色得不到少年人的喜愛,默默無語只有孤獨和凄涼相伴。冬來春去身世飄零,品行清高不同于世俗。在江邊月下你寄托了我多少詩情夢境,四溢的清香引起我多少離愁別恨。即便是春風渾然不知,你也曾是最先報春的使者。

  注釋

  朝中措(cuò):詞牌名!端问贰分尽啡搿包S鐘宮”。又名為“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圓”。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韻,后片五句兩*韻。梅:梅花,它最高尚的品質(zhì),默默無聞、自強不息、堅強、剛毅,不向困難低頭,不夸耀自己。你雖不像卻敢于和凜冽的寒風、冰冷的大雪抗爭,直面險惡的環(huán)境,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幽姿(yōu zī):美好的姿色。不入:得不到,不入別人的眼。任:任憑。東皇:此指司春之神,即東君。

  賞析

  該詞雖通篇不見“梅”字,卻處處抓住梅花的特點著意描寫。詞人運用擬人化手法,借梅花以自喻,梅花與人熔為一體,把自己的身世之感,含蘊其中,寄托遙深。全詞寓意深婉含蓄,余味悠長。

  起句“幽姿不入少年場”,其意略同詞人《卜算子·詠梅》詞中的“無意苦爭春”。所以“不爭”、“不入”的人,為潔身自好。幽姿者,美姿也!坝摹弊钟谐领o淡泊意味,與歌舞喧鬧的“少年場”相對。此句看起來是直接書寫,其實是賦與興相結(jié)合,是贊梅,也是自賞。以下三句,轉(zhuǎn)為自憐自傷。

  “無語”二字是感慨當時自己的國事、身世都有不可說的地方。北方金、元厲兵秣馬、虎視耽耽,而南宋朝廷,主和議者多,主戰(zhàn)者少。一般**只知追名逐利,求田問舍。國事如此,夫復(fù)何言。從詞人身世來說,雖然具體背景不知道,但顯然未受重用。既肯定身為“幽姿”,理應(yīng)潔身自好,清貧且有自己的操守,和世俗之人不同,做一個佳人高士,大部分都是這樣。然而詞人用事心切,耐不住寂寞,既不愿意和奸詐小人所茍同,但是僻處一隅詞人又不免不了感傷一番,這種矛盾心情,詞人也說不出口。故才會說“飄零身世”、“冷淡心腸”。

  下片“江頭月底”三句是寫梅花風韻,也是詞人自我寫照。漫步于江邊月下,梅花疏影橫斜,****,是詩境,也是夢境。幾句把梅花與詞人清絕愁亦絕的況味傳出。結(jié)尾兩句,和前文相呼應(yīng),于是詞人作自賞之語,沖破了前邊凄涼感傷的情調(diào),以“光榮的過去”排遣內(nèi)心的矛盾!皷|皇”意味著梅花雖然沒有到開花的時節(jié),然而蒙受著花神眷顧,于是花神讓梅花先開放,早早的`占用一年最初的芳香。

  這篇詞中,詞人雖做出了一副自負自傲的姿態(tài),然而正如李廣罷官后過霸陵自稱“故李將軍”一樣,詞人的心情仍是悲涼的。全篇遣詞造句,意趣十足,梅話與人難以分辨。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4)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5篇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1

  朝代:唐代

  作者:賈島

  原文: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譯文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麗的風光就有離開我這位苦吟詩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覺了,在晨鐘響動之前,總算還是春天吧。

  注釋

 、呕奕眨合臍v每月的最后一天。評事:官名,掌管*決刑獄之事,屬大理寺。

 、普阂蛔鳌案。

  ⑶風:一作“春”。

 、人阂蛔鳌皩嫛。

 、蓵早姫q是春:一作“五更還是春”。

  賞析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詩人,長于五言律詩,集中五言律詩也最多。他的律詩,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尋味。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或氣象雄渾,或情景幽獨,頗為人們所稱誦。不過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寫得好的律詩并不多,這是由于他過于醉心詞句的琢磨,往往忽視了全詩的整體的藝術(shù)境界的創(chuàng)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詩,雖然對仗工整,卻有雕琢的痕跡,不夠自然,缺乏動人的情懷,使人讀后,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絕句,無意求工,寫得自然、樸素,別有情致。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較優(yōu)秀的作品。

  這是一首抒寫送春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極力抒寫的是“苦吟”詩人不忍送春歸去,但也無計可留,只有長坐不睡,與那即將逝去的春天共守殘夜,哪怕是一剎那時光,也是值是珍惜的。首句“三月正當三十日”,點明三月晦日,表達春天即將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后一個月,三十日又是這個月的最后一天,詩人此刻把春天的離去精確到了最后一天,讓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次句“風光別我苦吟身”,意思是說:春光雖然別我而逝,但我這個苦吟詩的人,怎忍別春。不說送春,而說“風光別我”,是虛寫“送”字。這句用的是擬人手法,顯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與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鼻熬鋵懥嗽娙伺c友人愿一夜不眠不寐,后句則寫了這樣做的目的,僅僅只是守住最后的一線春光。前兩句把春天精確到最后一天,這里卻精確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說雖然已到春盡之期,無計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鐘未動,明朝之夏未來,仍然還是春天。因此,當這最后一夜之時,愿與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飲酒,以表送別之情,這樣也還是能夠很好地享受這最后一夜的春光。“猶是春”三字,可如宋蘇軾所說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這首詩頗有古詩的“何不秉燭游”的意思。但二者旨趣并不相同。古詩的作者秉燭夜游,是由于感嘆人生短暫,韶華易逝,應(yīng)及時行樂;這首詩的作者良夜不眠,則是為了流連春光,愛惜韶華,并無傷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時光,刻苦吟詩,這就從惜別春光中,引出了“鍥而不舍”的精神。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因季節(jié)轉(zhuǎn)換惋惜春光難留而作并贈予友人的一首詩,作于某一年農(nóng)歷三月三十日,具體作年不詳。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2

  宋代: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注釋

  1.更:再,重。2.檐:屋檐。3.子規(guī):杜鵑鳥。4.啼血:形容鳥類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鵑鳥的啼叫。5.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

  顯示全部

  注釋

  佚名

  1.更:再,重。

  2.檐:屋檐。

  3.子規(guī):杜鵑鳥。

  4.啼血:形容鳥類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鵑鳥的啼叫。

  5.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詩,表現(xiàn)了暮春時節(jié)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詩的前兩句寫景為主,后兩句由景生情,抒發(fā)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追求。

  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喚不回來的。

  詩中的“落更開”描述了三月的花謝了又開,表現(xiàn)了春光未逝;“燕飛來”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飛來飛去,表現(xiàn)了春光生機猶在寫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機猶存的特點。

  后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zhí)著的形象,借此表現(xiàn)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里行間充滿凄涼的美感。

  東風就是指春風,子規(guī),杜鵑鳥經(jīng)常在暮春啼叫。

  詩人用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來表達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意思,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自己頑強進取,執(zhí)著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這首詩的子規(guī)(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里借喻哀傷,凄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xué)為生,有**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3

  名園花正好,嬌紅白,百態(tài)競春妝。笑痕添酒暈。豐臉凝脂,誰為試鋁霜。詩朋酒伴,趁此日流轉(zhuǎn)風光。盡夜游不妨秉燭,未覺是疏狂。

  茫茫。一年一度,爛漫離披,似長江去浪。但要教啼鶯語燕,不怨盧郎。問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飛過東墻。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陽。

  注釋

  嬌紅白:形容百花繁茂。

  疏狂:狂放不羈貌。

  離披:散亂貌。

  潘令河陽:晉潘岳,為河陽令。后世泛指婦女所愛之男子。

  賞析

  這首送春詞,雖對春光無限眷戀,卻無傷春情緒。上片寫名園百花盛開,嬌紅白,爭榮斗艷。詩朋酒伴,不負大好春光,秉燭夜游。下片寫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鶯燕不怨,任蜂蝶飛過東墻。結(jié)句新穎,情韻無限。通篇工麗典雅,和婉含蓄,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4

  宋代: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注釋

  1.更:再,重。2.檐:屋檐。3.子規(guī):杜鵑鳥。4.啼血:形容鳥類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鵑鳥的啼叫。5.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

  顯示全部

  注釋

  佚名

  1.更:再,重。

  2.檐:屋檐。

  3.子規(guī):杜鵑鳥。

  4.啼血:形容鳥類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鵑鳥的啼叫。

  5.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詩,表現(xiàn)了暮春時節(jié)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詩的前兩句寫景為主,后兩句由景生情,抒發(fā)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追求。

  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喚不回來的。

  詩中的“落更開”描述了三月的花謝了又開,表現(xiàn)了春光未逝;“燕飛來”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飛來飛去,表現(xiàn)了春光生機猶在寫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機猶存的特點。

  后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zhí)著的形象,借此表現(xiàn)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里行間充滿凄涼的美感。

  東風就是指春風,子規(guī),杜鵑鳥經(jīng)常在暮春啼叫。

  詩人用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來表達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意思,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自己頑強進取,執(zhí)著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這首詩的子規(guī)(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里借喻哀傷,凄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xué)為生,有**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5

  蝶戀花·送春 宋朝

  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蝶戀花·送春》譯文

  樓外垂楊千條萬縷,仿佛要拴住這大好的酒光,可是酒天卻只稍稍片留便離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風里飄飛,隨著酒風要看酒歸向何處?

  一片碧綠的山野間傳來一聲聲杜鵑的啼叫聲,杜鵑即使無情,凄厲的叫聲豈不也在為人愁苦。舉杯送別酒天,酒天沉默不語,黃昏時分忽然下起了瀟瀟細雨。

  《蝶戀花·送春》注釋

  系:拴住。

  青酒:大好酒光。隱指詞人青酒年華。

  少。荷陨云粢幌。

  猶自:依然。

  杜宇:杜鵑鳥。

  便作:即使。

  莫也:豈不也。

  “把酒”句:把酒,舉杯;把,持、拿。送酒,陰歷三月末是酒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澆愁以示送酒的習(xí)俗。此句與王灼《點絳唇》“試來把酒留酒住,問酒無語,席卷西山雨”寫法相似。

  瀟瀟雨:形容雨勢之疾。

  《蝶戀花·送春》賞析

  惜春傷春,留春送春,詞中常調(diào)。這首“送春”詞卻結(jié)具一份女詞人漾巧柳妙想與慧心深瀟。

  上片化景物為瀟柳,純從“樓外垂楊”著筆。從風飄柳絮漾景象看,詞中所寫,當是暮春煙柳,而非細葉新裁漾仲春嫩柳,這樣方與送春之旨吻合。楊柳依依漾形象和折柳送結(jié)漾風習(xí)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結(jié),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春”,卻是女詞人漾獨特感受。從“送”到“系”,雖只在一轉(zhuǎn)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漾跨越飛躍,進一步寫出了柳漾繾綣多瀟。那千萬縷隨風蕩漾漾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漾瀟柳,力圖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還去”,春畢竟是留不住漾。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飄蕩漾柳絮生出“隨春且看歸何處”漾奇柳妙想。柳絮漾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春愁,或狀漂蕩無依,即使無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漾靈心慧性和纏綿執(zhí)著,將它想象成一直深瀟地追隨著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歸于何處。由“系”到“隨”,進一步寫出了柳對春天漾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春歸”生出,轉(zhuǎn)從送春漾詞人方面著筆!熬G滿山川”正是暮春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漾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時傳來象征著春歸漾杜鵑鳥凄傷漾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春消逝漾景象即便是無瀟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從反面假設(shè),“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瀟懷酸楚。寫到這里,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瀟漾女主人公!跋荡骸辈蛔。半S春”難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边@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化出,但獨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漾春天,像是懷著無限結(jié)離漾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春漾詞人默然相對。時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雨。這“瀟瀟雨”,像是春天告結(jié)漾細語,又像是春天歸去漾嘆息。而女主公瀟懷漾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著一種似有若無漾對應(yīng)與無系,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漾“雨”仿佛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漾結(jié)語使詞在巧柳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漾瀟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gòu)成一副凄婉纏綿漾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漾女主人公漾形象活現(xiàn)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蝶戀花·送春》鑒賞

  朱淑真在少女時期也曾“天資秀發(fā),性靈鐘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斷腸詩詞序》),寫過歡快明麗的《春景》詩:“斗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覷閑針線,且滯春光伴酒卮!薄么汗饷髅亩皶r地去尋覓鮮花,去與女伴們斗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秾艷的春景不易常見(故而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喚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發(fā)了對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對春天倍感可親可愛),因而她不肯為閨中“女訓(xùn)”“女誡”所拘鉗去拿針縫線學(xué)什么無味的女紅,而要歡欣喜悅地舉起酒杯,邀請春天這少女般的伴侶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幾何時,在經(jīng)歷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傳說她“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朱淑真卻給后人送來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詞。掃視這前后的強烈反差,讀者既可感觸到舊時代的凄風苦雨,又可從女作家不同風貌的藝術(shù)描述中領(lǐng)略到不同的審美韻致,從而豐富自己的美感經(jīng)驗。

  這是一首惜春詞,詞的上片抒發(fā)對春天眷戀的感情,下片抒發(fā)傷春的感情,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gòu)成一副凄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xiàn)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詞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垂楊。“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于陰歷二月(即仲春時節(jié)),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別于“風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么借它來表現(xiàn)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gòu)造成似乎可以系留著事物的聯(lián)象!吧僮〈哼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只把春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經(jīng)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春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詩人們說:“飛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春聯(lián)系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詞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清*樂》)。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春歸”或“著人春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春”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春”同“隨春”聯(lián)系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shù)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春的標志。“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春殘時節(jié),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著這暮春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凄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春去”而愁苦,因而發(fā)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臺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內(nèi)張望;從“系春”“隨春”,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xiàn)出來的,F(xiàn)在則由側(cè)面烘托轉(zhuǎn)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春春不語”。系春既不可能,隨春又無結(jié)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鳥鳴,于是她只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陰歷三月末是春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春。唐末詩人韓偓《春盡日》詩有“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懨懨”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春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春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春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這首詞同黃庭堅的《清*樂》都將春擬人,抒惜春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春光著筆,朱詞從借垂柳系春、飛絮隨春到主人公送春,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于殘春的景色,帶有凄忱的情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guān)。

  《蝶戀花·送春》創(chuàng)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時有一段純美的愛情,但婚后生活卻十分不如意,最后憂郁而終。這首詞正是她對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復(fù)返的追戀哀傷不已的反映。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5)

——《登樂游原》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登樂游原》原文及翻譯賞析1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清時有味是**,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古詩簡介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這首詩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翻譯/譯文

  太*時有閑情逸興,是**之人;

  喜歡孤云悠閑,也喜歡僧人的清靜。

  我想手擎旌麾,遠去江海的吳興;

  再登上樂游原,遙望太宗的昭陵。

  注釋

  1、清時句:意謂當這清*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2、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3、一麾(huī):旌旗。

  賞析/鑒賞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長于文學(xué),而且具有**、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huán)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于現(xiàn)實寫起,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正烈,宦官擅權(quán),**和藩鎮(zhèn)及*****之間都有戰(zhàn)斗,何嘗算得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zhuǎn)。漢代**,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唐時刺史略等于漢之太守。這句是說,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轉(zhuǎn)。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嵏山。古人離開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保ā顿洶遵R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之句。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杰出的**。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nèi)。寫得既深刻,又簡煉;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登樂游原》原文及翻譯賞析2

  原文: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清時有味是**,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譯文:

  太*時閑游有趣卻是**,閑愛天上孤云安靜愛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吳興**,樂游原上再望望風雨昭陵。

  注釋:

  ⑴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⑵“清時”句:意謂當這清*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且击猓╤uī):旌旗。

 、日蚜辏禾铺诘牧昴。

  賞析:

  情熱烈追求、對情人苦苦思念的感情潮水。

  吳曾《能改齋漫錄》載:“賀方回眷一姝,別久,姝寄詩云:‘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思縱似丁香結(jié),難展芭蕉一寸心!R演其詩為《石州引》詞。悼亡詩詞,不知即為此姬作否?”其中“賀方回眷一姝,別久”,與此詞正合。全詞的情感核心正是一個“眷”字。“姝”者,美女也,詞中所寫的“淡妝多態(tài)”、“輕顰淺笑嬌無奈”,正是“這一個”美女的獨特之美──“多態(tài)”:“淡妝”是多態(tài)的反襯;“輕顰淺笑”是多態(tài)之一斑;“嬌無奈”則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多態(tài)”。而這種形體之“多態(tài)”,正是她內(nèi)心多情而又嬌羞的復(fù)雜心態(tài)的自然流露。此詞下片所寫相思之苦,也正由“別久”引發(fā)。吳曾所引之“姝寄詩”,情思深婉,形象鮮麗,引喻貼切,又可見這位姑娘文才之美。所以作者眷戀不已。如果是這樣,這首《薄幸》詞當作于二人定情之后、愛人寄詩之前的一段相思時節(jié)。

  詞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態(tài)”、多情之外,尤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處在于主動。這與傳統(tǒng)“佳人”形象有質(zhì)的區(qū)別。試看,她對意中人“的的頻回眄睞”,令人銷魂;她一旦確認知音,便“琴心先許”、“綰合歡雙帶”、“把香羅偷解”,又是非常的果斷和痛快。在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窺見白樸《墻頭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的的”二字,頗值玩味;既表現(xiàn)了作者相思時回憶往事的真切情景,又生動傳神地托出了女子頻送秋波的明確信息。“的的”二字迭用,雖屬罕見,但用在這里卻非常明曉暢達,充溢著生活氣息,活現(xiàn)了出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這組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純用白描手法,恰與姑娘的“淡妝”相融諧。第二部“幽會”,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襯情,選用了“畫堂”、“風月”、“睡鴨”、“鴛屏”等典型事物來暗寫。第三部“相思”為全詞重點,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初次幽會之后再不見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沒有見面的機會。第二層寫多次托人傳書遞簡,但阻隔重重,音信難通。第三層寫后會無期,百無聊賴,度日如年。這三層步步遞進,逼出了一個“苦”字。于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幸”;于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復(fù)的“定情”與“幽會”,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當初的黃金細節(jié):“淡妝多態(tài)……”全詞就是這樣形成了一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循環(huán)往復(fù)的“情結(jié)”結(jié)構(gòu)。

  詞是一種抒情性很強的詩體。這首詞最本質(zhì)的方面當然也是抒情,表現(xiàn)男主人公對伊人、對燒燈前歡會的美好而甜蜜的印象和事后強烈的相思。但這種抒情在本篇中主要不是通過與描寫景物相結(jié)合來體現(xiàn)的,而是靠與敘事結(jié)合傳達出來的。從上片的兩人眉目傳情到幽會,以及下片的尋覓、寄意、相思,都包含著一系列情事和曲折。使人感到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隨著事情的發(fā)生而顯露出來,同時又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從該篇的抒情與敘事關(guān)系看,它是以抒情帶動敘事,全篇自始至終都出自主人公的主觀感受,見出主人公感情的流動,表現(xiàn)出濃厚的抒情氣氛。而有關(guān)事件,只是挑選那些最關(guān)鍵的細節(jié)或人物情態(tài),用極其精煉而富于暗示性的語言點出。而根據(jù)那些含蓄的提示,很可能輕松就復(fù)原出內(nèi)容更豐富的情節(jié)和場面。如從“更的的頻回眄睞”中,可以聯(lián)想到如《九歌·少司命》中所說的“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那種情節(jié)和場面;從“都不見踏青挑菜”中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到原頭陌上,士女群中,眼巴巴地“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情景。

  由于敘事因素加強了,詞中便可以通過不同的場面和情節(jié),從更多的側(cè)面對人物展開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如雙方初接觸時女子那種淡雅中顯風流的“淡妝多態(tài)”,那一雙“頻回眄睞”的會說話的眼睛,表現(xiàn)了這位女子美麗而富于風情。她鐘情于男子后,便“欲綰合歡雙帶”,幽會時“把香羅暗解”,表現(xiàn)了對于愛情生活追求的熱烈大膽。男主人公在對女子的追求過程中,則表現(xiàn)了他的一往情深。而從燒燈到挑菜節(jié),在很短時間內(nèi)因不見伊人,就形成沉重的思想負擔,在郊外尋覓,托梁燕寄意。至如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的感受,則更深入地體現(xiàn)了他的癡情。

  將敘事成分和抒情成分相融合,有一定的故事性,有較細致的人物描寫,是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拿它和柳永的長調(diào)相比,雖然兩者在鋪敘方面都顯得很有功力,但柳詞主要是抒情和鋪寫景物結(jié)合,敘事成分還是比較少的。在慢詞中織入精妙的故事情節(jié),且手法多樣,善于變化,以周邦彥較為突出。而賀鑄這首《薄幸》,似乎是柳詞和周詞之間具有過渡性的作品。

  有一位學(xué)者曾說:*古代文學(xué)中存在著一個愛情母題:有所愛,但不能得其所愛,而又不能忘其所愛。這首詞也是一個佐證。如果與那些汗牛充棟的才子佳**團圓的小說戲曲相比,賀鑄這首小詞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真實性和普遍性,無疑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登樂游原》原文及翻譯賞析3

  清時有味是**,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譯文

  天下太*之時,像我這般無大才的過得很有興味,閑時喜歡如孤云般逍遙悠閑,靜時就如老僧的靜空恬淡。

  我將手持符節(jié),遠去江海,臨去之前,到樂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時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釋

  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清時”句:意謂當這清*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賞析

  此詩先說自己才華*庸,喜歡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己般清凈,表達了一種閑適的生活意趣;然后寫自己臨**前對長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達了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東情。全詩以登樂游原表興,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東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長于文學(xué),而且具有**、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huán)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于現(xiàn)實寫表,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正烈,宦官擅權(quán),**和藩鎮(zhèn)及*****東間都有戰(zhàn)斗,根本算不上“清時”。詩的表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東“味”。而以愛孤云東閑見自己東閑,愛和己東靜見自己東靜,這就把閑靜東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zhuǎn)。漢代**,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東類。唐時刺史略等于漢東太守。這句是說,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了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轉(zhuǎn)。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嵏山。古人離開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绷恕顿洶遵R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绷恕吨恋露d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東句。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杰出的**。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東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表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東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表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nèi)。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6)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譯賞析1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注釋

  ①曉出:太陽剛剛升起。

 、趦舸人拢喝皟舸葓蠖鞴庑⒍U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④畢竟: 到底。

 、萘轮校毫碌臅r候。

 、匏臅r: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咄合嗤

  ⑧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釤o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⑩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創(chuàng)作背景

  林子方舉進士后,曾擔任直閣秘書(負責給**草擬詔書的文官,可以說是**的秘書)。時任秘書少監(jiān)、**侍讀的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jīng)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

  后來,林子方被調(diào)離**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里則不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譯賞析2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大不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注釋

  曉:太陽剛剛升起。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作品。

  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風光不與其他季節(jié)相同,這兩句質(zhì)樸無華的詩句,更加說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與眾不同。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爱吘埂倍,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lǐng)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shù)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zhuǎn)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此*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shù)境地。

  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于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從藝術(shù)上來說,除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jié)合,相得益彰。二是剛?cè)嵯酀:髢删渌鶎懙纳徣~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譯賞析3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大不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注釋

  曉:太陽剛剛升起。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作品。

  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風光不與其他季節(jié)相同,這兩句質(zhì)樸無華的詩句,更加說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與眾不同。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爱吘埂倍,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lǐng)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shù)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zhuǎn)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此*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shù)境地。

  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于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從藝術(shù)上來說,除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jié)合,相得益彰。二是剛?cè)嵯酀:髢删渌鶎懙纳徣~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7)

——《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1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盾嫦獫O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正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不遷”、“精色內(nèi)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jié)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情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并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贈此詩以勉勵之。

  賞析三

  此詩寫初冬。

  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zhì)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蓖鯂S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蘇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

  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zhuǎn)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tài)和貞亮之節(jié),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yīng)之勢;事實卻側(cè)重在“傲”字上!扒嬗辍敝吧w”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nèi)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

  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jié),“橙黃橘綠”,又呈現(xiàn)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xiàn)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diào)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wěn)重、矜*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隨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臻化。

  然此詩乃東坡寫贈劉景文者。劉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終身,年近六十,猶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與劉一見如故。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就此詩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難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節(jié),而景文晚年并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總不免多向消沉頹唐一面著想;而對于讀書人,特別是對有理想抱負者來說,卻還有收之桑榆、獲取豐收的一面。所以詩人乃以三、四兩句對劉勖勉有加,給以**,使劉認識到前景還是大有可為的。“橙黃橘綠”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緣結(jié)果之期,這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只是詩人純用比興手法,沒有把本意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罷了。

  東坡作此詩時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當然不能預(yù)知不久的將來還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曠達樂觀,主張應(yīng)多方面地適應(yīng)外界的環(huán)境變化,不因年老而頹唐消沉。然則此詩也不妨看做詩人本身的一生寫照。蓋蘇軾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卻始終沒有被逆境嚇倒,而稍摧其志。然則此詩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黃橘綠”,使千載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藝術(shù)果實,也算是美不勝收了。故竊以為如僅以景語之美來賞析此詩,猶屬皮相也。

  賞析二

  詩中所詠為初冬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jīng)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傲霜,依然勁節(jié)。自然界千姿萬態(tài),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lǐng)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杰,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jié)的枝干;埩,枝還能傲霜**,才能充分體現(xiàn)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nèi)容相連,是謂“流水對”!耙褵o”、“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后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于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jié)!這里橙橘并提,實則偏重于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jīng)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后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2

  贈劉景文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一作:正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耙褵o”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盾嫦獫O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正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不遷”、“精色內(nèi)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jié)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情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并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贈此詩以勉勵之。

  此詩寫初冬。

  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zhì)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蓖鯂S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碧K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

  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zhuǎn)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tài)和貞亮之節(jié),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yīng)之勢;事實卻側(cè)重在“傲”字上!扒嬗辍敝吧w”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nèi)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

  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jié),“橙黃橘綠”,又呈現(xiàn)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xiàn)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diào)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wěn)重、矜*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隨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臻化。

  然此詩乃東坡寫贈劉景文者。劉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終身,年近六十,猶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與劉一見如故。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就此詩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難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節(jié),而景文晚年并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總不免多向消沉頹唐一面著想;而對于讀書人,特別是對有理想抱負者來說,卻還有收之桑榆、獲取豐收的一面。所以詩人乃以三、四兩句對劉勖勉有加,給以**,使劉認識到前景還是大有可為的。“橙黃橘綠”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緣結(jié)果之期,這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只是詩人純用比興手法,沒有把本意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罷了。

  東坡作此詩時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當然不能預(yù)知不久的將來還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曠達樂觀,主張應(yīng)多方面地適應(yīng)外界的環(huán)境變化,不因年老而頹唐消沉。然則此詩也不妨看做詩人本身的一生寫照。蓋蘇軾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卻始終沒有被逆境嚇倒,而稍摧其志。然則此詩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黃橘綠”,使千載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藝術(shù)果實,也算是美不勝收了。故竊以為如僅以景語之美來賞析此詩,猶屬皮相也。

  詩中所詠為初冬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jīng)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傲霜,依然勁節(jié)。自然界千姿萬態(tài),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lǐng)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杰,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jié)的枝干;埩,枝還能傲霜**,才能充分體現(xiàn)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nèi)容相連,是謂“流水對”!耙褵o”、“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后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于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jié)!這里橙橘并提,實則偏重于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jīng)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熬諝埅q有傲霜枝”,后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3

  贈劉景文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一作:正是)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啊。

  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nóng)歷秋末冬初。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耙褵o”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盾嫦獫O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正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不遷”、“精色內(nèi)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jié)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情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并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贈此詩以勉勵之。

  此詩寫初冬。

  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zhì)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銷翠葉殘!蓖鯂S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碧K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

  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zhuǎn)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tài)和貞亮之節(jié),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yīng)之勢;事實卻側(cè)重在“傲”字上!扒嬗辍敝吧w”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nèi)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

  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jié),“橙黃橘綠”,又呈現(xiàn)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xiàn)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diào)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wěn)重、矜*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隨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臻化。

  然此詩乃東坡寫贈劉景文者。劉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終身,年近六十,猶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與劉一見如故。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就此詩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難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節(jié),而景文晚年并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總不免多向消沉頹唐一面著想;而對于讀書人,特別是對有理想抱負者來說,卻還有收之桑榆、獲取豐收的一面。所以詩人乃以三、四兩句對劉勖勉有加,給以**,使劉認識到前景還是大有可為的!俺赛S橘綠”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緣結(jié)果之期,這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只是詩人純用比興手法,沒有把本意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罷了。

  東坡作此詩時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當然不能預(yù)知不久的將來還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曠達樂觀,主張應(yīng)多方面地適應(yīng)外界的環(huán)境變化,不因年老而頹唐消沉。然則此詩也不妨看做詩人本身的一生寫照。蓋蘇軾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卻始終沒有被逆境嚇倒,而稍摧其志。然則此詩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黃橘綠”,使千載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藝術(shù)果實,也算是美不勝收了。故竊以為如僅以景語之美來賞析此詩,猶屬皮相也。

  詩中所詠為初冬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jīng)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余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傲霜,依然勁節(jié)。自然界千姿萬態(tài),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里,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lǐng)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于,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凈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杰,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jié)的枝干。花殘了,枝還能傲霜**,才能充分體現(xiàn)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致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nèi)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后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于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jié)!這里橙橘并提,實則偏重于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jīng)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熬諝埅q有傲霜枝”,后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8)

——燕詩示劉叟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燕詩示劉叟原文翻譯及賞析1

  燕詩示劉叟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

  古詩簡介

  《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它還強調(diào):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yīng)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詩人寫雙燕的筑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

  翻譯/譯文

  一戶人家的梁上有兩只燕子,一雄一雌,他們銜泥在梁間筑巢,他們生下了四只小燕子,這四只小燕子日日夜夜在長大,向父母的求食聲響個不停,青蟲不容易捕到,小燕子的黃嘴沒有吃飽的時候,雖然燕媽媽燕爸爸的嘴爪都裂開了,但還是不感到疲倦,一會就飛了十幾個來回,就怕小燕子餓了,辛苦了三十日,燕媽媽瘦了,可是小燕子卻長肥了,燕媽媽有喃喃的教小燕子說話,一一的為他們刷毛,有一天小燕子的羽毛豐滿了,飛**樹枝,展開翅膀不回頭的隨風四散的隨風飛走了,燕媽媽燕爸爸在空中急切的鳴叫,叫沙了嗓子也沒有把小燕子給呼喚回來,燕媽媽燕爸爸回到了空巢里,整夜的哀鳴,燕子啊你們先不要悲傷,你們應(yīng)當想一想,自己小時候,高飛不在回望母親的時候,當時父母的掛念,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知道!

  賞析/鑒賞

  賞析此詩的內(nèi)容,要能夠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jīng)過,深刻體會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借鑒此詩的表達技巧,要準確知道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比如,繪聲——索食聲孜孜,借代——黃口,對比——母瘦雛漸肥,對偶——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擬人——聲盡呼不歸,呼告——燕燕爾勿悲。

  雌與雄為叟,四兒為愛子。

燕詩示劉叟原文翻譯及賞析2

  燕詩示劉叟

  白居易〔唐代〕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

  譯文及注釋

  譯文屋梁上來了一雙燕子,翩翩飛舞,一雄一雌。銜泥在椽條間壘窩,一窩生下乳燕四只。四只乳燕日夜成長,求食的叫聲喳喳不住。青蟲不容易抓到,黃口小燕似乎從來沒吃飽飯。雙燕用爪抓,用嘴銜,氣力用盡,不知疲倦。不一會兒往返十來轉(zhuǎn),還怕餓著窩里的小燕。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斷教小燕發(fā)音,一一為它們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長得豐滿,引**庭院里的樹枝,再不回頭,隨著風兒四下飛散。雌雄雙燕,空中叫喊,聲嘶力竭,也喚不回還。只好回到空窩里面,悲鳴通宵不斷!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yīng)當回想從前:想想你們是乳燕的時代,也同樣遠走高飛,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么掛念,今天你們應(yīng)有體驗!

  注釋翩翩(piān):鳥飛輕疾的樣子。椽(chuán):裝于屋頂以**屋頂蓋材料的木桿。索食:求食。孜(zī):勤勉、努力不懈的樣子。黃口:小兒!痘茨献印ゃ嵴撚(xùn)》:“古之伐國,不殺黃口!备哒T注:“黃口,幼也!滨▃ī):觜爪指鳥類的爪和嘴。敝(bì):這里指疲憊,困乏,衰敗。心力:指精神與體力。須臾(yú):頃刻;瞬間。雛(chú):幼小的鳥。刷毛:整理羽毛。庭樹枝:庭院里的樹枝!芭e翅”句: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頭看。啁啾(zhōu jiū):形容鳥叫聲、奏樂聲等。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燕詩示劉叟原文翻譯及賞析3

  燕詩示劉叟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

  古詩簡介

  《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它還強調(diào):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yīng)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詩人寫雙燕的筑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

  翻譯/譯文

  一戶人家的梁上有兩只燕子,一雄一雌,他們銜泥在梁間筑巢,他們生下了四只小燕子,這四只小燕子日日夜夜在長大,向父母的求食聲響個不停,青蟲不容易捕到,小燕子的黃嘴沒有吃飽的時候,雖然燕媽媽燕爸爸的嘴爪都裂開了,但還是不感到疲倦,一會就飛了十幾個來回,就怕小燕子餓了,辛苦了三十日,燕媽媽瘦了,可是小燕子卻長肥了,燕媽媽有喃喃的教小燕子說話,一一的為他們刷毛,有一天小燕子的羽毛豐滿了,飛**樹枝,展開翅膀不回頭的隨風四散的隨風飛走了,燕媽媽燕爸爸在空中急切的鳴叫,叫沙了嗓子也沒有把小燕子給呼喚回來,燕媽媽燕爸爸回到了空巢里,整夜的哀鳴,燕子啊你們先不要悲傷,你們應(yīng)當想一想,自己小時候,高飛不在回望母親的時候,當時父母的掛念,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知道!

  賞析/鑒賞

  賞析此詩的內(nèi)容,要能夠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jīng)過,深刻體會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借鑒此詩的表達技巧,要準確知道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比如,繪聲——索食聲孜孜,借代——黃口,對比——母瘦雛漸肥,對偶——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擬人——聲盡呼不歸,呼告——燕燕爾勿悲。

  雌與雄為叟,四兒為愛子。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9)

——甫田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甫田翻譯及賞析1

  甫田原文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偨莵O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甫田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釋

 、贌o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谳▂ǒu 有):雜草;狗尾草。驕驕:猶“喬喬”,高大貌。

 、垅徕幔╠āo 刀):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

 、荑铊睿航枳鳌敖医摇保叽竺。

 、葩蜮颍╠á 達):悲傷。

 、尥瘛D:毛傳:“婉孌,少好貌!

 、呖偨牵汗糯泻㈩^發(fā)梳成兩個髻。丱(ɡuàn 貫):形容總角翹起之狀。

  ⑧弁(biàn 辨):**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甫田賞析

  對這首詩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較流行的舊說有:刺齊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保、刺齊景公(豐坊《詩說》:“齊景公急于圖霸,大夫諷之!保、刺魯莊公(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莊公生而蒙非種之譏,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閑其母之誚,且與其母更道入于齊國,……詩人代為之愧……”)、刺奇童無成(牟庭《詩切》:“詩人有所識童子美質(zhì)者,已而離遠不相見,常思念之,……及長而復(fù)見之,則庸人矣,故悔思之也。”)、戒厭小務(wù)大(朱熹《詩集傳》:“田甫田而力不給,則草盛矣;思遠人而人不至,則心勞矣。以戒時人厭小而務(wù)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保、戒學(xué)者及時進修(劉沅《詩經(jīng)恒解》:“蓋當時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漸進者,故詩人戒之!保,今人新說則有:初耕種時的禱神歌、勸慰離人不須徒勞多思的詩、婦人思念征夫之詞、少女戀慕少男的詩,等等。各家之說都有其理由,不過比較各家之說,相對而言,寫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說,較為符合詩篇的文本意義。

  這首詩頭兩章是寫實,采用重疊形式,只換了四個字,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首兩句直賦其事,意在引出下兩句。因丈夫去了遠方,家中沒有勞力,耕作粗放,本來長著綠油油莊稼的大田,如今全長著深深的野草,見不著一棵小苗,詩人面對如此荒蕪的大田,憂心忡忡,感慨萬千,不覺脫口說出“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桀桀)”。目有所見,心有所感,自傷自憐,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氣,不禁講出了氣話:“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怛怛)!”實際這不過是思極的反語、傷心語,說“無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為她無法擺脫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現(xiàn)了幻覺,由實轉(zhuǎn)虛,詩人似乎覺得丈夫突然歸來,想像他見到離家時還是扎著丫角的小兒子,忽然間已經(jīng)長大**了,他驚喜不已:“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边@一自我構(gòu)造的虛幻境界,既是對丈夫早日**歸來的渴望,又是對孩子快快長大的期盼。此詩的含蓄美盡在這一虛境之中。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末章前兩句云:“換筆頓挫,與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評后兩句云:“奇文妙義,與上四‘無’字神回氣合!

  此詩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錯押韻,即田、人屬上古真部韻,驕、忉屬上古宵部韻,桀、怛?qū)偕?*部韻。第三章四句連韻,屬上古元部韻,并皆有“兮”字收尾。譯文盡量保留原詩韻式及疊詞的運用。

甫田翻譯及賞析2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偨莵O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翻譯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釋

  無田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治理。甫田,大田。

  莠:雜草;狗尾草。

  驕驕:猶“喬喬”,高大貌。

  忉忉: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

  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怛怛:悲傷。

  婉、孌:毛傳:“婉孌,少好貌。”

  總角:古代男孩將頭發(fā)梳成兩個髻。

  丱:形容總角翹起之狀。

  弁:**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鑒賞

  對這首詩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較流行的舊說有:刺齊襄公(《毛序》:“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保、刺齊景公(豐坊《詩說》:“齊景公急于圖霸,大夫諷之。”)、刺魯莊公(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莊公生而蒙非種之譏,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閑其母之誚,且與其母更道入于齊國,……詩人代為之愧……”)、刺奇童無成(牟庭《詩切》:“詩人有所識童子美質(zhì)者,已而離遠不相見,常思念之,……及長而復(fù)見之,則庸人矣,故悔思之也!保、戒厭小務(wù)大(朱熹《詩集傳》:“田甫田而力不給,則草盛矣;思遠人而人不至,則心勞矣。以戒時人厭小而務(wù)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保、戒學(xué)者及時進修(劉沅《詩經(jīng)恒解》:“蓋當時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漸進者,故詩人戒之!保袢诵抡f則有:初耕種時的禱神歌、勸慰離人不須徒勞多思的詩、婦人思念征夫之詞、少女戀慕少男的詩,等等。各家之說都有其理由,不過比較各家之說,相對而言,寫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之說,較為符合詩篇的文本意義。

  這首詩頭兩章是寫實,采用重疊形式,只換了四個字,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首兩句直賦其事,意在引出下兩句。因丈夫去了遠方,家中沒有勞力,耕作粗放,本來長著綠油油莊稼的大田,如今全長著深深的野草,見不著一棵小苗,詩人面對如此荒蕪的大田,憂心忡忡,感慨萬千,不覺脫口說出“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桀桀)”。目有所見,心有所感,自傷自憐,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氣,不禁講出了氣話:“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怛怛)!”實際這不過是思極的反語、傷心語,說“無思”,恰是刻骨相思。正因為她無法擺脫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現(xiàn)了幻覺,由實轉(zhuǎn)虛,詩人似乎覺得丈夫突然歸來,想像他見到離家時還是扎著丫角的小兒子,忽然間已經(jīng)長大**了,他驚喜不已:“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边@一自我構(gòu)造的虛幻境界,既是對丈夫早日**歸來的渴望,又是對孩子快快長大的期盼。此詩的含蓄美盡在這一虛境之中。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末章前兩句云:“換筆頓挫,與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評后兩句云:“奇文妙義,與上四‘無’字神回氣合!

  此詩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錯押韻,即田、人屬上古真部韻,驕、忉屬上古宵部韻,桀、怛?qū)偕?*部韻。第三章四句連韻,屬上古元部韻,并皆有“兮”字收尾。譯文盡量保留原詩韻式及疊詞的運用。

甫田翻譯及賞析3

  小雅·甫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nóng)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nóng)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nóng)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那片田地多么寬廣,每年能收千萬擔糧。我拿出其中的陳谷,來把我的農(nóng)夫供養(yǎng)。遇上古來少見的好年成,快去南畝走一趟。只見有的鋤草有的培土,密麻麻的小米和高粱。等到長大成熟后,田官向我來獻上。

  為我備好祭祀用的谷物,還有那毛色純一的羔羊,請土地和四方神靈來分享。我的莊稼既獲豐收,就是農(nóng)夫的喜慶和報償。大家彈起琴瑟敲起鼓,迎來神農(nóng)表述愿望,祈求上蒼普降甘霖,使我的作物豐茂茁壯,讓老爺**們溫飽永昌。

  曾孫興致勃勃地來到田間,帶著妻子和兒女,把飯菜親自送到南畝旁。田官見了格外高興,特意叫來左右農(nóng)人,一起把滋味細細品嘗。壯實的禾谷覆蓋著長隴,長得又好又多豐收在望。曾孫見了非常滿意,不時將農(nóng)夫的勤勉夸獎。

  曾孫的莊稼堆得高高,就像屋頂和橋梁。曾孫的糧倉裝得滿滿,就像小丘和山岡?炜熘鸸榷谇ё,快快造好車馬萬輛。把收下的谷物全都裝上,農(nóng)夫們相互慶賀喜氣洋洋。這是神靈回報曾孫的大福,祝愿他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注釋

 。1)倬:廣闊。甫:大。

 。2)十千:言其多。

  (3)有年:豐收年。

  (4)適:去,至。

 。5)耘:鋤草。耔(zǐ):培土。

 。6)黍稷:谷類作物。薿(nǐ)薿:茂盛的樣子。

 。7)攸:乃,就。介:長大。止:至。

  (8)烝:進呈。髦士:英俊人士。

 。9)齊(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10)犧:祭祀用的純毛牲口。

 。11)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12)臧:好,此指豐收。

  (13)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指神農(nóng)氏。

 。14)祈:祈禱求告。

  (15)谷:養(yǎng)活。士女:貴族男女。

  (16)曾孫:周王自稱,相對神靈和祖先而言。止:語助詞。

 。17)馌(yè):送飯。

  (18)田畯:農(nóng)官。

 。19)旨:美味。

 。20)易:治理。

 。21)終:既。有:富足。

 。22)克:能。敏:勤快。

  (23)茨:茅屋頂。粱:橋梁。

  (24)庾:糧倉。

  (25)坻(chí):小丘。京:岡巒。

 。26)箱:車箱。

 。27)介福:大福。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詩之作,《毛詩序》說:“刺幽王也。君子傷今思古焉!编嵭{說:“刺者刺其倉廩空虛,政煩賦重,農(nóng)人失職!彼稳酥祆涫紫葘Υ苏f表示異議,他認為“此詩述公卿有田祿者,力于農(nóng)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詩集傳》),F(xiàn)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朱熹的看法比較符合實際;但詩中自稱“曾孫”,按周代君王對祖先和神靈的稱呼習(xí)慣,則作者當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這應(yīng)是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農(nóng)神)的祈年樂歌。

  樂歌共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農(nóng)事。這是一片廣袤肥沃的農(nóng)田,每年都能收獲上萬擔米糧?恐鴥Υ嬖趥}內(nèi)的谷物,養(yǎng)活了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農(nóng)人,并取得了自古以來年復(fù)一年的好收成。這天土地的擁有者興致勃勃地來到南畝巡視,只見那里的農(nóng)人有的在鋤草,有的在為禾苗培土,田里的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長滿了。他心里一高興,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莊稼成熟后由田官獻上時的情景。這一章鋪述事實,在整首樂歌中為以下幾章的展開祭祀作鋪墊。

  第二章即寫為了祈盼豐收,虔誠地舉行了祭神儀式。周王派人取來祭祀用的碗盆,恭恭敬敬地裝**精選的谷物,又讓人供上肥美的牛羊,開始了對土地神和四方神的隆重祭祀。農(nóng)人們也因田里的莊稼長得異常的好,個個喜笑顏開地彈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農(nóng)神的光臨。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禱: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的莊稼能得到豐厚的收獲,讓男男女女豐衣足食。從這章的描寫中,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的先民,對于土地是懷著怎樣一種崇敬的心情;而那種古老的祭祀儀式,也反映出當時民風的粗獷和熱烈。

  第三章進一步寫主祭者,也就是周王在儀式之后的親自督耕。和他一起來到田間的,還有他的妻子兒女。他們?yōu)樾燎趧谧鞯霓r(nóng)人帶來了親手做的飯菜。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見了欣喜異常,連忙叫來身邊的農(nóng)人,一起來嘗嘗飯菜的滋味。周王這時望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景象,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不斷稱贊農(nóng)人的辛勞勤勉。與前章相比,這章的內(nèi)容頗有生活氣息;周王的馌田,亦為后來歷代帝王勸農(nóng)所效法,被稱為德政。

  末章則專記豐收景象及對周王的美好祝愿。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地里的莊稼果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不但場院上的糧食堆積如屋,而且倉中的谷物也裝得滿滿的,就像一座座小山岡。于是農(nóng)人們?yōu)橼s造糧倉和車輛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為豐收而慶賀,心中感激神靈的賜福,祝愿周王萬壽無疆。這一章的特點是充滿了豐收后的喜悅,讓人不覺沉醉在一種滿足和歡樂之中。

  以往的研究總認為《小雅》多刺幽、厲,而思文、武,這一般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這首《甫田》詩來說,則有些牽強。讀者從中讀到的,分明是上古時代先民對于農(nóng)業(yè)的重視,在“民以食為天”的**里對與農(nóng)業(yè)相關(guān)的神靈的無限崇拜;而其中夾雜對農(nóng)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寫,正反映了農(nóng)業(yè)古國的原始風貌。因此這首樂歌的價值,與其說是在文學(xué)方面,倒不如說更多地體現(xiàn)在史學(xué)方面。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擴展10)

——送王郎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送王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贈君以黟川點漆之墨,送君以陽關(guān)墮淚之聲。

  酒澆胸次之磊塊,菊制短世之頹齡。

  墨以傳**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

  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遠別音書少。

  炒沙作縻終不飽,縷冰文章費工巧。

  要須心地收汗馬,孔孟行世目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婦能養(yǎng)姑供珍鮭。

  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譯文

  請你喝蒲城產(chǎn)的桑落美酒,再在酒杯里浮上幾片屈原曾經(jīng)吃過的菊花。

  送給你黟川出產(chǎn)的亮黑如漆的名墨,又送上曲凄涼動情的陽關(guān)曲催人淚下。

  美酒使你胸中郁塞的磊塊盡化,秋菊使你停止衰老壽數(shù)無涯。

  名墨讓你寫下流傳**的佳作,歌曲使你感受到兄弟間情義無價。

  我們都已頭發(fā)斑白流落天涯,十年來骨肉情誼,青眼相加。

  今天我們睡在一起徹夜長談,不覺雞已報曉;你滿腹詩書,口若懸河,說個不了。

  學(xué)問精進到了這個地步,怎能為遠別后音書難通抱恨怨惱?

  把沙石炒熱終究不能當飯謀求一飽,在冰塊上雕花只是白白地追求工巧。

  請你收斂心神沉潛道義,定能體會出孔孟學(xué)術(shù)的精要。

  你有弟弟能夠勤儉持家,妻子又賢惠孝敬婆婆從不怠懈。

  兒子長大了能讀詩書,女兒能干勤紡絲麻。你呢,只要安心地享樂,讀書之余,品味新茶。

  注釋

  王郎:黃庭堅的妹夫王純亮,字世弼。

  蒲城:即蒲坂,今山西永濟縣。

  桑落酒:蒲城所產(chǎn)的名酒!端(jīng)注》說蒲城民劉白墮,擅釀酒,在桑落時酒開始釀。后世因以其時釀的酒名桑落。

  湘累:屈原自沉于湘地之水,非罪而死稱累,后世因稱屈原為湘累。

  秋菊之英:菊花!峨x騷》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黟川:漢縣名,即今安徽歙縣,以產(chǎn)墨出名。

  點漆:指上等好墨。蕭子良《答王僧虔書》:“仲將之墨,一點如漆!

  陽關(guān):指王維所作《陽關(guān)曲》,一名《送元二使安西》,后人譜以樂,用作送別曲。

  磊塊:胸中郁結(jié)與不*!妒勒f新語·任誕》有“阮籍胸中磊塊,故須酒澆之”語。

  制:制止,延緩。

  短世:短暫的人生。

  頹齡:衰老之年。陶淵明《九日閑居》:“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

  。汉圹E。

  眼青:即青眼,有好感,相契合!稌x書·阮籍傳》云,阮籍不拘禮法,凡俗士來訪,以白眼對之,嵇康來,大悅,乃對以青眼。

  連床夜語:狀親密相處情景。

  炒沙作糜:炒沙成粥,比喻不可能的事!独銍澜(jīng)》:“若不斷*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飯,經(jīng)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故。”

  鏤冰文章:在冰上雕鏤,喻勞而無功。語出《鹽鐵論·殊路》:“內(nèi)無其質(zhì)而外學(xué)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心地收汗馬:指內(nèi)心有實在的收獲。黃庭堅在《與王子予書》中曾說:“想以道義敵紛華之兵,戰(zhàn)勝久矣。古人云:并敵一向,千里殺將。要須心地收汗馬之功,讀書乃有味!

  日杲杲(gǎo):如紅日一般光亮。

  珍鮭:對魚菜美稱。

  賞析

  這首詩自起句至“骨肉十年終眼青”為第一段,寫送別。它不轉(zhuǎn)韻,穿插四句七言之外,連用六句九言長句,用排比法一口氣傾瀉而出;九言長句,音調(diào)鏗鏘,詞藻富麗:這在黃庭堅詩中是很少見的“別調(diào)”。這種機調(diào)和詞藻,頗為讀者所喜愛,所以此詩傳誦較廣,用陳衍評黃庭堅《寄黃幾復(fù)》詩的話來說,是“此老最合時宜語”。但此段前面八句,內(nèi)容比較一般:說要用蒲城的美酒請王純亮喝,在酒中浮上幾片屈原喜歡吞嚼的“秋菊之落英”,酒可用來澆消王郎胸中的不*“磊塊”,菊可以像陶淵明所說的,用來**人世因年齡增而早衰;要用歙州黟縣所產(chǎn)的好墨送王,用王維《渭城曲》那樣“陽關(guān)墮淚”的歌聲來餞別,墨好才能讓王郎傳寫“**文章”的“心印”(古今作家心心相印的妙諦),歌聲以表“兄弟”般的“一家”親戚之情。此外,這個調(diào)子,也非作者首創(chuàng),從遠處說來自鮑照《擬行路難》第一首“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等句;從近處說,來自歐陽修的《奉送原甫侍讀出守永嘉》起四句:“酌君以荊州魚枕之蕉,贈君以宣城鼠鬂之管。酒如長虹飲滄海,筆若駿***!彪m有發(fā)展,仍屬鋪張,不能**黃庭堅寫詩的功力。到了這一段最后兩句“江山千里俱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才見黃詩功力,用陳衍評《寄黃幾復(fù)》詩的話來說,就是露出“狂奴故態(tài)”。這兩句詩,從杜甫詩“別來頭并白,相對眼終青”化出,作者還有類似句子,但以用在這里的兩句為最好。它突以峭硬矗立之筆,煞住前面詩句的傾瀉之勢、**之調(diào),有如黃河中流的“砥柱”一樣有力。從前面寫一時的送別,忽轉(zhuǎn)入寫彼此長期的關(guān)系,急轉(zhuǎn)硬煞,此其一;兩句中寫了十年之間,彼此奔波千里,到了頭發(fā)發(fā)白,逼近衰老,變化很大,不變的只是親如“骨肉”和“青眼”相看的感情,內(nèi)容很廣,高度壓縮于句內(nèi),此其二;詞藻仍然俏麗,筆力變?yōu)殄賱徘陀玻似淙。這種地方,最見黃詩本領(lǐng)。

  第二段八句,轉(zhuǎn)押仄韻,承上段結(jié)聯(lián),贊美王郎,并作臨別贈言!斑B床夜語”四句,說王郎來探,彼此連床夜話,常談到雞聲報曉的時候,王郎學(xué)問淵博,像“無底”的“書囊”,談話的資料沒完沒了;欣喜王郎讀書有得,功深如此,別后必然繼續(xù)猛進,就不用怨恨書信不能常通了。由來會寫到深談,由深談寫到欽佩王郎的學(xué)問和對別后的設(shè)想,筆調(diào)轉(zhuǎn)為順遂暢適,又一變。“炒沙作縻”四句,承上讀書、治學(xué)而來,發(fā)為議論,以作贈言,突兀遒勁,筆調(diào)又再變而與“江山”兩句相接應(yīng)。這四句的意思是:追求寫“工巧”的文章,像“炒沙作縻”,無法填飽肚子,像鏤刻冰塊,不能持久;應(yīng)該收斂心神,潛心道義,戰(zhàn)勝虛華,才能體會出孔子、孟子之道如日月經(jīng)天。黃庭堅致力于詞章,力求“工巧”,但又有文章要為“道”服務(wù)的觀念,所以認為讀書治學(xué),要以身體力行孔、孟之道為主。實際上黃庭堅本身是詩人,不可能真正輕棄詞章,這里只是表現(xiàn)他把儒家的修身、濟世之道放在第一位而已。

  最后四句為第三段。說王郎的弟弟能替他管理家事,妻子能烹制美餐孝敬婆婆,兒子能讀詩書,女兒能織絲麻,家中無內(nèi)顧之憂,可以好好烹茶讀書,安居自適。王郎曾經(jīng)考進士不第,這時又沒有做官,閑居家中,所以結(jié)尾用這四句話勸慰他。情調(diào)趨于閑適,組句仍求精煉,表現(xiàn)了黃詩所追求的“理趣”。

  這首詩多數(shù)人喜歡它的前半,其實功力見于“江山千里”以下的后半。方東樹《昭昧詹言》說:“入思深,造句奇崛,筆勢健,足以藥熟滑,山谷之長也!币w會這種長處,主要在后半。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084年(元豐七年),當時黃庭堅四十歲,從知太和縣(今屬江西)調(diào)監(jiān)德州德*鎮(zhèn)(今山東德*)。王郎,即王純亮,字世粥,是作者的妹夫,亦能詩,作者集中和他唱和的詩頗多。這時黃庭堅初到德州,王純亮去看他,臨別之前,作此送王純亮。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送王郎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譯文

  金秋季節(jié)蕭瑟寒風初起,白露時分開始發(fā)兵征討。

  朝海**并非愛好戰(zhàn)爭,你們用兵時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氣席卷南國,邊風掃蕩北地所向披靡。

  要學(xué)習(xí)田疇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揚名麒麟閣。

  注釋

  著作佐郎:官名,屬中書指,為編修國史之任。崔融:作者好友,當時崔融以著作佐郎的官銜掌*,隨軍東征。梁王:即武三思,武則天之侄。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屬金,金色白又為白帝,萬物收藏主肅殺。肅殺:使萬物凋萎。

  白露:節(jié)氣名。是秋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專征:指將帥受**之命全權(quán)指揮**進行討伐。

  王師:王者之師,對本國*軍的美稱。樂戰(zhàn):好戰(zhàn)。

  之子:指崔融!对娊(jīng)·小雅·鴻雁》:“之子于征”。佳兵:本指銳利的武器,這里指樂戰(zhàn)好殺。

  海氣:指渤海的寒氣。南時:這里指東北契丹族**南侵的時落。

  邊風:北方邊境的寒風。北*:北*郡,這里指北方邊疆地區(qū)。

  盧龍塞:即今河北指遵化縣內(nèi)的喜峰口,是當時北*郡的邊境要塞。

  歸邀:回來后邀取、希圖。麟(lín)閣:麒麟閣。漢宣帝時曾畫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閣中,以表彰他們的功績。這里借指對功勛的表彰。

  賞析:

  這首詩作于武則天**通天**(696)五月,這一年,由于唐朝將帥對邊事處置失宜,契丹孫萬榮、李盡忠發(fā)動**,攻陷營州。唐**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為榆關(guān)道安撫大使,以備契丹。崔融時任著作佐郎,以掌*身份隨武三思出征。陳子昂寫下此詩,對崔融進行勸誡。

送王郎原文翻譯及賞析3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翻譯

  金秋季節(jié)蕭瑟寒風初起,白露時分開始發(fā)兵征討。

  朝廷**并非愛好戰(zhàn)爭,你們用兵時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氣席卷南國,邊風掃蕩北地所向披靡。

  要學(xué)習(xí)田疇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揚名麒麟閣。

  注釋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屬金,金色白又為白帝,萬物收藏主肅殺。

  肅殺:使萬物凋萎。

  白露:節(jié)氣名。是秋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

  專征:指將帥受**之命全權(quán)指揮**進行討伐。

  王師:王者之師,對本國*軍的美稱。

  樂戰(zhàn):好戰(zhàn)。

  之子:指崔融。

  佳兵:本指銳利的武器,這里指樂戰(zhàn)好殺。

  海氣:指渤海的寒氣。

  南部:這里指東北契丹族**南侵的部落。

  邊風:北方邊境的寒風。

  北*:北*郡,這里指北方邊疆地區(qū)。

  盧龍塞:即今河北省遵化縣內(nèi)的喜峰口,是當時北*郡的`邊境要塞。

  歸邀:回來后邀取、希圖。麟(lín)

  閣:麒麟閣。漢宣帝時曾畫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閣中,以表彰他們的功績。這里借指對功勛的表彰。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武則天**通天**(696)五月,這一年,由于唐朝將帥對邊事處置失宜,契丹孫萬榮、李盡忠發(fā)動**,攻陷營州。唐**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為榆關(guān)道安撫大使,以備契丹。崔融時任著作佐郎,以掌*身份隨武三思出征。陳子昂寫下此詩,對崔融進行勸誡。

  賞析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首聯(lián)點明出征送別的時間。大唐**這次東征*叛,選擇在秋氣肅殺的時候,正是為了“昭我王師,恭天討”。這兩句暗示唐軍乃正義之師,討伐不義,告捷指日可待!懊C殺”、“白露”勾劃出送別時的氣氛,使出征者那種莊重嚴肅的神情躍然紙上。

  “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者當垂恤生靈,“偃兵天下”,因此王師不喜戰(zhàn)伐,以仁義為本。這里用“慎佳兵”來勸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殺戮。兩句表面歌頌王師,實則規(guī)諫崔融,顯得委婉含蓄。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五、六兩句借表現(xiàn)河北戰(zhàn)場的環(huán)境,來盛贊唐軍的兵威。梁王大軍兵多將良,軍容整肅,這次東征定能擊敗叛軍,大獲全勝!昂狻、“邊風”都是帶殺氣的物象,“侵”、“掃”來表現(xiàn)東征的氣勢。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末二句進一步以古人的高風節(jié)義期許友人,呼應(yīng)三、四兩句。詩人用盧龍塞和麟閣這兩個典故是有針對性的。武后臨朝稱制時,輕啟戰(zhàn)爭。垂拱三年(687),鑿山開道,**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給中原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zāi)難。眼下,孫、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舉**,燒殺擄掠,貽害河北人民。因此,陳子昂一方面力主*叛,在詩序中稱贊崔融等出征時“酒中樂酣,拔劍起舞”、“氣橫遼碣,志掃獯戎”的豪氣,后來自己也親隨武攸宜出征,參謀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對窮兵黷武,反對將領(lǐng)們?yōu)榱素澒ρp,迎得武則天的歡心而擴大戰(zhàn)事,希望他們能像田疇那樣淡泊明志,以國家大義為重。這兩句實際上是希望友人能在這方面做出表率,表現(xiàn)了詩人出語堅決,正氣凜然。

  全詩質(zhì)樸自然,寫景議論不事雕琢,詞句鏗鏘,撼動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評陳子昂的律詩:“天下皆知其能為古詩,一掃南北綺靡,殊不知律詩極佳!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