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分蘋果》優(yōu)秀教案
第1篇:《分蘋果》數學教案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chuàng)造*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余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作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作活動,感知、體會有余數除法,發(fā)現可以放3盤,還余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xù)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不斷發(fā)現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作、觀察比較,對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yǎng)質疑、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第2篇:小學數學《分蘋果》優(yōu)秀教案
課標內容
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它是10以上數的認識和10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本節(jié)通過具體的*作活動,學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得數是10的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10的組合和分成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用具
學具,一盒乒乓球,10個一角硬*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貼,并且用1,2,3標出)8,9。這些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在貼上一個蘋果,它是多少?是怎樣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幾個數字進行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藏著10。(例如10個手指頭;一盒乒乓球有十個;一元錢有10個一角等。
4、揭示課題: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們就用10來分蘋果。
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動手*作,探究新知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10個蘋果,想把它分成兩堆,該怎樣分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分看。
(1)師生共同參與分蘋果,例如1個和9個?吹竭@兩堆蘋果,你能想到什么數學問題?(1+9=10/9+1=10)
(2)還可以怎樣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擺一擺,其中一同學把發(fā)現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數學問題,并把問題呈現在黑板上。
(4)看到這些加法題,小朋友們能想到相應的減法題嗎?開動腦筋,我們一起寫一寫。
2、小朋友還記得手指頭游戲嗎?老師出“1”,小朋友出?可以組成10?現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誰是我們班的小機靈,做的又對又快。
三,練習鞏固。
1、現在打開書本40頁,我們來連一連。
(第1題: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連一連)
2、爬臺階
師:看,小老鼠正拿著1塊大骨頭引機靈*上樓梯,總共有10級臺階,小*爬到第2級,還有幾級?.......你能用數學表示嗎?
(1)同桌互相完整說一說,帶上自己的描述*語言
(2)剛才你的同桌是怎樣說的?
3、說一說,填一填。
(1)師:小朋友看到右邊的表格沒,你會填嗎?
(2)同桌互相檢查
(3)你能用像“機靈*爬臺階”這樣的故事來說一說小貓釣魚嗎?回去向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嗎?
五、布置作業(yè)
練一練第2題
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并親手將學習成果展現出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數學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鞏固10的加減法。
初步學會*思考,學會傾聽和敘述。
第3篇:分蘋果二年級數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作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通過發(fā)散*、開放*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
[二]、學具準備
蘋果圖片、小棒、掛圖、寫著題目的小黑板
[三]、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掛圖,師:今天,小熊過生日想請小動物們吃蘋果,(出示蘋果圖片12個)小朋友們快來幫小熊分蘋果吧!
(二)、*作探索,體會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準備了四個盤子,想想平均每個盤子能放幾個?
1、學生*思考。
2、利用學具分一分,并匯報結果。
二、出示小黑板;
1、如果準備了三個盤子呢?
2、如果準備了六個盤子呢?
3、如果準備了二個盤子呢?
4、你還有其它的分法嗎?
以小組為單位,思考以上問題,并進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組派代表匯報結果,師生共同訂正。
三、交流探索
師:從幫小熊分蘋果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分的過程中你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
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習的方法。
{對于知識可以進行一定的概括,讓學生更一目了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更輕松,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動手嘗試,鞏固新知
一、個人嘗試(第34頁的"試一試"第1題)
1、學生看題,說題意。
2、利用學具分一分,*動手實踐。
3、交流訂正。
二、進一步深會(第35頁的"試一試"第2題)
1、學生看題,請個別學生說題意,并請個別學生嘗試分析題目。
2、不用學具,直接完成練習。
3、師適當引導,學生間交流好的練習方法。
三、嘗試探索(第35頁的"試一試"第3題)
1、學生看題,說說題意。
2、小組合作:編一題簡單的應用題。
3、小組展示應用題,集體修正,給予及時的評價(不要磨滅學生的那份熱情)
4、*完成應用題,集體交流。
四、靈活伸縮(第35頁的"試一試"第4題)
1、看圖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名學生?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列式計算)
2、與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思考:還可以怎么排?
3、匯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一、小結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分法,分得的結果每份同樣多。
二、延伸
數一數本班的同學一共有幾個,除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排法,還可以怎么排?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與*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通過具體*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的過程,感受合作與分享的愉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難點:進一步體驗平均分
四、教學策略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淘氣家里來客人啦,媽媽準備了一些蘋果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分一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幫淘氣分一分蘋果好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學內容,將問題形象化,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蘋果”情境圖
1.觀察情境圖
從這幅圖當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按份數分,每份有幾個
(1)布置任務活動
任務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圓圈代替蘋果,將蘋果公平的分給客人。
(2)學生活動,畫一畫
學生在算術本上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3)反饋交流
方法一:1個1個分,分了4次,最后每人分4個蘋果。
方法二:2個2個分,分了2次,最后每人分4個蘋果。
方法三: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后每人分4個蘋果。
3.按每份4個分,求份數
(1)問題情境
可是這些客人都吃飽了才過來,大家又不想浪費,打算把這些蘋果帶到福利院中去送給老爺爺老奶奶。
(2)分析數學關系
蘋果總共有12個,每4個裝一袋,需要幾個袋子?
(3)學生活動,分一分
學生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4)交流反饋
每4個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說明要3個袋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作和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過程、結果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比較,發(fā)現異同點
(1)相同點:都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每份4個。
(2)不同點:
①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個。
②總共12個蘋果,每份4個,可以分3份。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境,使學生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為以后的除法做鋪墊!
(三)鞏固與練習
1.小兔子搬蘿卜
2.圈一圈,填一填
(四)總結提升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七、板書設計
分蘋果
分成3堆,每堆4個
12個蘋果???????????????分的結果相同
每袋裝4個,需要3個袋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