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漢魏六朝名言集錦

第1篇:漢魏六朝名言集錦

司馬遷《史記》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

2.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5.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

6.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7.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fù)還。

8.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0.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11.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班固《漢書》

1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稘h書董仲舒?zhèn)鳌?/p>

1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稘h枚乘上書諫吳王》

14.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1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

曹*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洱旊m壽》

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队^滄!

諸葛亮

18.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墩]子書》

19.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墩]子書》

20.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誡子書》

2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陳壽《三國志》

2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3.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4.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2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傅玄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陶淵明

2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峨s詩》

2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兑凭印

29.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峨s詩》

范曄《后漢書》

30.精誠所加,金石為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33.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34.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樂府名歌

35.*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南》

36.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段髦耷

37.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地見牛羊!峨防崭琛

38.獨木不成樹,獨樹不成林。《漢府詩集古樂橫吹曲紫騮馬歌》

雜家

39.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xì)w》

40.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缎挛宕窌x書》

41.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蕭鐸

42.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43.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鄒陽《獄中上書自明》

44.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稌x書》

第2篇:漢魏南北朝的名言名句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解讀]積累千千萬萬的家產(chǎn),比不上學(xué)會一種小小的技藝。這句話說明一個人不能靠家里的財產(chǎn)過日子,而應(yīng)該學(xué)會一些技能,掌握謀生的手段,能夠自食其力,這樣才靠得住。今天,我們講學(xué)會生活,學(xué)會學(xué)習(xí),學(xué)會做人,其中的學(xué)會生活是最起碼的。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來謙稱自己的技藝。

記人之善,忘人之過。??晉?陳壽《三國志?蜀書?秦宓傳》

[解讀]應(yīng)該記住別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別人的過錯,F(xiàn)實生活中,不少的人容易記住別人的過錯,記住別人對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別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解讀]真誠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堅如金石的東西,也要被打開。愚公移山,感動了玉帝;程門立雪,感動了老師;韋唯唱的一曲《愛的奉獻(xiàn)》,感動了無數(shù)的*人。程門立雪:指尊師重道。程:程頤,宋朝著名的學(xué)者。他本不愿收徒弟,一次,被兩位站立在雪中苦苦等待的求學(xué)者所感動而答應(yīng)受他們?yōu)橥健?/p>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解讀]以靜來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美德。學(xué)習(xí)、做學(xué)問,一定要靜下心來,聞一多先生研究學(xué)問,目不窺園,離不開一個靜字;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教學(xué)生練氣功,就是要讓學(xué)生能入靜。入靜則能放松,放松則能思考。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切美德都由節(jié)儉而來。一個人生活奢侈,揮霍無度,還能談得上對他人、對社會有什么好處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

[解讀]靠近朱砂的就會變紅,靠近墨汁的就會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環(huán)境可以影響、改變?nèi)说牧?xí)*。交一個壞朋友,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跟著變壞。所以古人注重居家必須選擇好的鄰居,交游必須選擇有德之士,這就是為了防止邪僻之氣,而接近正直之人。≈欤褐焐,紅*的顏料。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

[解讀]不辭勞苦的獻(xiàn)出自己的畢生精力,直到死才停止。后人評諸葛亮的《出師表》為至忠之文,李密的《陳情表》為至孝之文!爸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鞠躬:恭敬、謹(jǐn)慎。盡力:后人引用時引成“盡瘁”,竭盡勞苦的意思。已(yǐ):停止。

學(xué)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勸學(xué)》

[解讀]為學(xué)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一個好教師,勝過萬本書。尊師敬師,拜師求學(xué),是求知的捷徑。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zhàn)國策?秦策五》

[解讀]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這句話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階段越難完成。所以,無論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決不可以松氣,否則就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解讀]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yōu)柔寡斷,遭人鄙棄。果:堅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

[解讀]仰起頭來看看覺得自己對天無愧,低下頭去想想覺得自己不愧于別人。做人要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君子坦蕩蕩。仰:仰頭。怍(zu):慚愧。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孟于.盡心下》

[解讀]飽食傷心,欲多傷心。修養(yǎng)思想,培養(yǎng)高尚的情*,最好的辦法是減少私欲。欲:情欲,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讀]成語“一暴十寒”出自這句話,原文是:“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币馑际牵杭词褂刑煜伦钊菀咨L的植物,曬它一天,又涼它十天,沒有能夠長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沒有恒心,是不會成功的。雖:即使。暴(pù):通“曝”,曬。寒:凍。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勸學(xué)》

[解讀]寶玉藏在山中,連山上的草木也顯得滋潤;珍珠產(chǎn)在深淵里,連涯岸也顯得不干枯。學(xué)問、韜略藏于胸中,自然會行為舉止不俗,氣魄風(fēng)格不凡。若無內(nèi)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個凡夫俗子。

欲速則不達(dá)。??《論語?子路》

[解讀]想要快反而達(dá)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事物發(fā)展有它的規(guī)律*,學(xué)習(xí)上也要循序漸進,不打好基礎(chǔ),就想攻克尖端科學(xué),快出成果,也是辦不到的。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解讀]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這句話說明了對真理的渴望。“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毙傺览娙伺岫喾频倪@首詩,正是表達(dá)了這種思想,對自由、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可以使人舍棄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戰(zhàn)不殆。??《孫子?謀攻》

[解讀]了解自己這方面的情況,也了解敵方的情況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沒有危險。這是春秋末期吳*事家孫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適用范圍不限于*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關(guān)的,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都有一個知己知彼的問題。殆(dài):危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解讀]知道的就承認(rèn)已經(jīng)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自作聰明的人總是把無知當(dāng)已知。最后一個“知”(zhì):聰明。

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解讀]沒有比父親更了解自己的兒子的了。知:熟悉。莫:沒有。若:像。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解讀]志士仁人不肯貪生怕死而傷害仁義,他們總是寧可犧牲*命以成全大義的。自古忠臣義士把仁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文天祥就是這樣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表明了他視死如歸,舍身成仁的心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解讀]我十五歲,有志于學(xué)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guī)矩。這是孔子晚年對自己一生學(xué)習(xí)修養(yǎng)的概括總結(jié),說明他一生從不間斷地學(xué)習(xí)修養(yǎng),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較大的進步,直至晚年達(dá)到最高境界。幾千年以來,無數(shù)的人都把這段話作為勉勵自己的座右銘。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順”也分別成了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的代名詞而廣泛流傳。

[漢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解讀]時間像*河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fù)返;人在年輕時不努力學(xué)習(xí),年齡大了一事無成,那就只好空留悲傷、后悔。人生積時為日,積日為月,積月為年,看似長久。年少的時候盼望著長大,常覺得日子過得很慢,來日方長。其實,光*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則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自甘暴棄,終于要后悔也來不及。

百聞不如一見。??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

[解讀]聽得再多,不如親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聽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曹植《七步詩》)

[解讀](豆萁與豆)本來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燒著)煎熬豆子,為什么這么緊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違背天理,為常情所不容。告誡人們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據(jù)《世說新語?文學(xué)》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成一首詩,如不做到,就將處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詩,后人稱為《七步詩》。廣泛流傳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萁(qí):指豆莖。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晉?傅玄《傅子?口銘》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解讀]不進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親身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經(jīng)實踐就難以獲得真知。不:亦作“焉”。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漢?無名氏《古詩?甘瓜抱苦蒂》

[解讀]瓜是甜的,卻有個苦的瓜蒂,棗是漂亮的,卻長在荊棘上。比喻世上萬物難以樣樣都好。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仇覽傳》

[解讀]一胎只生一個的牛仔子,吃奶時用力沖撞母牛的奶,嬌寵壞了的孩子會罵父母。小牛吃奶時用力沖撞母牛的奶,是為了汲取奶汁,并無故意頂撞母親的意思,由此聯(lián)想到驕子對父母的頂撞,說明了對獨生子過于溺愛,那只會助長其驕恣,結(jié)果反受其害的道理。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樂府詩集?君子行》

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漢?班固《漢書?賈誼傳》

[解讀]為了祖國利益忘記了自己的小家,為了公眾的利益忘了個人的利益。大禹治水,工作很忙,三次路過家門口都沒有進去看一看,被傳為佳話。*全心全意為*服務(wù),成為全國*學(xué)習(xí)的好榜樣。

過猶不及,有余猶不足也。??漢?賈誼《新書?容經(jīng)》

[解讀]凡事做過了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做過了頭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

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漢?無名氏《古詩?行行重行行》

[解讀]北方的馬依戀北風(fēng),南方的鳥巢于向南的樹枝。比喻人很難忘記故土。胡:我國古代西北部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越:百越,我國古代對南部和東南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解讀]為了挽救國家的危難,投身于鋒利的*刃中,把死亡看作如同回家一樣。捐軀:犧牲生命!栋遵R篇》是樂府歌辭,詩題又作《游俠篇》,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愛國壯士形象,歌頌了他的為國獻(xiàn)身,誓死如歸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漢?劉向《說苑?正諫》

[解讀]良*吃起來苦口卻有利于治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有些不順耳卻有利于辦事情。

前一句是喻體,本意落在后一句。從聽話的一方來看,要學(xué)會辨別說話人的動機,仔細(xì)考慮他說的話是否有利于事情的成功,而不是看人家的話是否中聽。從進言的一方來看,盡管是忠言,也還是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接受,要盡量提高自己說話的技巧。逆耳:不順耳,不中聽。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漢?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鳌?/p>

[解讀]站在水邊看見魚,心里想得到魚,不如回去織了網(wǎng)來捕捉更為現(xiàn)實。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治理國家不能空想而應(yīng)有實際行動。由此可知,光喜愛、羨慕美好的東西是沒用的,只有付出艱*的勞動才有成果。結(jié):織。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飛。??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

[解讀]羽毛未長成的鳥,不能夠飛得高遠(yuǎn)。喻指國家的實力不強大就不可以征服四方。也常用來比喻人的學(xué)識修養(yǎng)不夠,不可以擔(dān)當(dāng)起重任。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三國?魏?曹*《短歌行》

[解讀]山不厭煩高聳,土石越多越好;海不厭煩深,水量越多越好。這個比喻表達(dá)了曹*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求賢若渴的心情。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解讀]水太清凈了,沒有魚能夠生存;人過于苛察,對別人求全責(zé)備,就不會有朋友。徒:追隨者,朋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朗傳附王肅》裴松之注引《魏略》

[解讀]書讀上百遍,書中的意思自然能心領(lǐng)神會。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顯露。

千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共雷。??漢?王充《論衡?雷虛》

[解讀]相隔千里所刮的風(fēng)不一樣,百里內(nèi)所響的雷聲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風(fēng)俗各異。我們不要譏笑異地的風(fēng)俗,最好是入鄉(xiāng)隨俗。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漢?劉向《戰(zhàn)國策?趙策一》

[解讀]牢記前人的教訓(xùn),以后做事情就可從中取得教訓(xùn)了。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牛頓說過,我之所以比前人站得高一點,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師:借鑒,教訓(xùn)。

巧偽不如拙誠。??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名實》

[解讀]偽裝再巧妙,也比不上笨拙的誠實。假,往往與丑、惡聯(lián)系在一起;真,往往與善、美聯(lián)系在一起。考試舞弊,哪怕考的分?jǐn)?shù)再高,也比不上真實的成績,這里面蘊含了一個基本的美學(xué)原理。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解讀]親近賢臣,疏遠(yuǎn)小人,這就是前漢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yuǎn)賢臣,這就是后漢衰敗的原因。用人的原則應(yīng)是任人唯賢,任人唯親小人就會蜂擁而至。親;親近。遠(yuǎn):疏遠(yuǎn)。興。号d旺。傾頹:衰敗。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晉?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

[解讀]一個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fù)?dān)憂美名得不到顯揚呢?立志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chǔ),有志者,事竟成。有志不在年高。令:美好。彰:顯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解讀]每個人都難免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連一根鴻毛的價值也不如。死,是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但如何對待死卻是每個人都應(yīng)認(rèn)真對待的嚴(yán)肅的問題。有人受到一點小委屈,或是被老師、家長批評了幾句,就以死相威脅,值得嗎?固:本來;颍河械娜。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

[解讀]有個住在邊塞的老人的馬丟了,你怎么知道這就不是好事呢?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變?yōu)楹檬隆R粋人遭到暫時的挫折、或身處逆境時,不應(yīng)灰心喪氣。塞(sài):邊塞。翁:老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漢?司馬遷《史記?李將*列傳》。

[導(dǎo)讀]桃李有著*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它不必向人打招呼,人們也會在樹底下走來走去,欣賞它的花朵和果實,以至于走成一條路。比喻實至名歸,人應(yīng)注重實際,不要圖虛名。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

[解讀]我不能為那微薄的官俸彎腰行禮,侍奉鄉(xiāng)里的小人。陶淵明做彭澤縣令時,郡里派督郵(官名)前來巡視,縣里熟悉官場規(guī)矩的小官吏說,上司來巡視,縣令應(yīng)穿戴整齊地去拜見長官。陶淵明嘆息說“~,~!”于是留下官印,離開縣衙,回家種田,過起了隱居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腰行禮。拳拳;奉持之貌。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解讀]不要認(rèn)為小小的壞事,做了也沒關(guān)系;也不要認(rèn)為小小的好事,做了也沒用。這是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劉禪的話。人的修養(yǎng),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問題,量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產(chǎn)生質(zhì)變。小惡做多了,便成大惡;小善積多了,便成大善。勿:不要。

物盛而衰,樂極則悲。??漢?劉安《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

[解讀]事物發(fā)展到極點就轉(zhuǎn)向衰敗,歡樂之極就轉(zhuǎn)向悲哀。人逢喜事精神爽,但不可得意忘形,樂極生悲,好事變壞事。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班固《漢書?賈鄒枚路傳》

[解讀]除非自己不做壞事,做了壞事必定會有人知道。古人云:“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边@里引用這句話不是宣揚封建迷信,而是*戒世人莫做虧心事。

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鳥。??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xùn)》

[解讀]一個網(wǎng)眼的羅網(wǎng)是捕不到鳥的。比喻對賢人無禮,得不到賢者的支持,個人再能干也將一事無成。這句話也可以用在學(xué)習(xí)、考試方面,如果不多學(xué)點東西,只想抓幾道題目碰運氣,是不會有好成績的。目:網(wǎng)眼。羅:網(wǎng)。

[解讀]有堅定地志向的人,事情終究會成功。有志者會去拼搏,有拼搏終究會有成功。竟:終于。

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三國?蜀?諸葛亮《誡外甥書》

[解讀]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有遠(yuǎn)大的志向!耙粋人追求的目標(biāo)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揮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保ǜ郀柣墩撐膶W(xué)》)志:志向。

小時了了,大來必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讀]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以后不見得就有出息。聰明和有出息不能劃等號,生*聰明而沒有勤奮努力,也不可能做出成績來。了了:聰明。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梅經(jīng)>》

[解讀]刑天揮舞著盾牌和大斧,它勇猛的斗志永遠(yuǎn)不衰。贊揚刑天的勇猛,表現(xiàn)出陶淵明隱士*格的另一個方面??魯迅稱之為“金剛怒目”,即對當(dāng)時現(xiàn)實的極為不滿。刑天:神獸。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解讀]那小麻雀怎么能夠知道天鵝的志向呢?比喻胸?zé)o大志的人,不會理解志士的胸襟。安:怎能。

第3篇:漢魏六朝詩歌

漢魏六朝詩的用韻

漢魏六朝詩的韻例,繼承了詩騷的傳統(tǒng)。四言詩和五言詩一般是隔句為韻,也就是說偶句的末一字用韻。例如古詩《迢迢牽牛星》的韻腳是"女,杼,雨,許,語";左思《郁郁澗底松》的韻腳是"苗,條,僚,朝,貂,招"。偶然有一般押韻處而不用韻的,曹*《步出夏門行o觀滄!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這只是極其個別的情況,后人也沒有仿效的。

五言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也可以入韻。首句不入韻的情況比較常見,不必舉例。首句入韻的例如: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上山采蘼蕪)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曹植白馬篇)

五言詩以不換韻為比較常見,但也可以換韻。例如古詩《行行重行行》的韻腳是:|離,涯,知,枝‖遠(yuǎn),緩,返,晚,飯|,共用兩個韻。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的韻腳是:|窟,骨,卒‖程,聲,城‖里,婦‖舍,住‖子,鄙,子‖舉,脯,柱‖君,關(guān),全|,共用七個韻。換韻后的第一句有的入韻,有的不入韻。這里不再舉例。

七言詩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韻的,曹丕的《燕歌行》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后人把這種七言詩叫做"柏梁體",因為相傳漢武帝作柏梁臺,與君臣共賦七言聊句,就是句句入韻。其實句句入韻的七言詩,與其稱為柏梁體,不如稱為漢魏古體,因為漢魏時代就只有這一類七言詩。直到鮑照才寫了一些隔句為韻的七言詩。

來自民間的雜言樂府詩,在韻例方面,比五言詩、七言詩都要自由一些。試看《戰(zhàn)城南》: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

這一段前兩句不押韻,后三句句句押韻!队兴肌返捻嵗犹厥猓捌呔涞捻嵞_,"乃在大海南"、"雙珠毒瑁簪"、"聞君有他心"三句相押;"用玉紹繚之"、"拉雜摧燒之"兩句;"繚"和"燒"押韻。后九句的韻腳則是"之灰思之涼之";其中"兄嫂當(dāng)知之"和"東方須臾高知之"的"知"也可以認(rèn)為押韻。《有所思》押韻的情況畢竟是個別的,雜言樂府詩主要還是隔句韻和句句韻。

有一點值得提一提,漢魏六朝的文人詩一般是避免重韻的,樂府詩卻不避重韻,例如《上山采蘼蕪》既有"新人復(fù)何如",又有"手爪不相如"。著名的《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也有類似的情況。

以上談的是韻例。至於漢魏六朝詩的韻部系統(tǒng),由於這一時期沒有韻書留傳於世,而作品的地域分布又比《詩經(jīng)》時代廣闊,所以還不容易弄清楚。大致說來,漢魏古詩的用韻接近先秦韻部,晉以后的詩韻,越到后來越接近隋唐韻部。依照一般的看法,漢魏詩的用韻是比較寬的。我們可以用合韻的眼光來了解漢魏時代的寬韻。例如曹*《步出夏門行o觀滄海》的韻腳是"海,峙,茂,起,里,志",就是之幽合韻,其中的"茂"字是幽部字。合韻不是漫無標(biāo)準(zhǔn)的,必須鄰韻才能通押。

曹植《漢二祖優(yōu)劣論》

有客問余曰:“夫漢二帝,高祖、光武,俱為受命撥亂之君,此時事之難易,論其人之優(yōu)劣,孰者為先?”余應(yīng)之曰:“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亡徒召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yè)流后嗣。誠帝王之元勛,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身沒之后,崩亡之際,果令兇婦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云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quán),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然彼之雄材大略,倜儻之節(jié),信當(dāng)世至豪健壯杰士也。又其梟將畫臣,皆古今之鮮有,歷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有帝位,流巨勛,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于閭閻之人,當(dāng)世之匹夫也。

世祖體乾靈之休德,稟貞和之純精,通黃中之妙理,韜亞圣之懿才。其為德也,聰達(dá)而多識,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樂施而愛人。值陽九無妄之世,遭炎光厄會之運。殷爾雷發(fā),赫然神舉。用武略以攘暴,興義兵以掃殘,神光前驅(qū),威風(fēng)先游。*未出于南京,莽已斃于西都。破二公于昆陽,斬阜、賜于漢津。當(dāng)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咸鴟視狼顧,虎超龍驤。光武秉朱光之巨鉞,震赫斯之隆怒。夫其蕩滌兇穢,剿除丑類,若順迅風(fēng)而縱烈火,曬白日而掃朝云也。若克東齊難勝之寇,降赤眉不計之虜,彭寵以望異內(nèi)隕,龐萌以叛主取誅,隗戎以背信軀斃,公孫以離心授首。爾乃廟謀而后動眾,計定而后行師,故攻無不陷之壘,戰(zhàn)無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歸心圣德,宣仁以和眾,邁德以來遠(yuǎn)。于時戰(zhàn)克之將,籌畫之臣,承詔奉令者獲寵,違命犯旨者顛危。故曰:建武之行師也,計出于主心,勝決于廟堂。故竇融聞聲而影附,馬援一見而嘆息。股肱有濟濟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稱;高尚純樸,有羲皇之素;謙虛納下,有吐握之勞;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規(guī)弘跡而造皇極,創(chuàng)帝道而立德基。

是以計功則業(yè)殊,比隆則事異,旌德則靡愆,言行則無穢,量力則勢微,論輔則力劣。卒能握乾圖之休征,應(yīng)五百之顯期,立不刊之遐跡,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詩書載其勛懿。故曰:“光武其優(yōu)也!

漢魏六朝散文之《恨賦》欣賞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guī)。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斷,宮車晚出。若乃趙王既虜,遷于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yuǎn),關(guān)山無極。搖風(fēng)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代云寡*。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里。閉關(guān)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顧弄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沒地,長懷無已。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云無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d。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此人但聞悲風(fēng)汩起,血下沾衿。亦復(fù)含*茹嘆,銷落湮沈。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康兀?璐**。无仓e潭匣鵓??展僑?鎩?/p>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風(fēng)驚,秋風(fēng)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漢魏六朝詩的各特點

1.漢魏六朝詩的句式

漢魏六朝詩的句式,上承詩騷,下啟唐宋。現(xiàn)代民歌的句式,和漢魏六朝詩也有一定的繼承關(guān)系。

句式和字?jǐn)?shù)是有密切關(guān)系的。偶字句和奇字句是顯然不同的兩個類型。所謂偶字句,主要是四言和六言;所謂奇字句,主要是五言和七言。

《詩經(jīng)》和《楚辭》的《離騷》《九章》等是偶字句的一類!对娊(jīng)》以四字句為主要形式;《楚辭》以六字句為主要形式,兮字不算在六字之內(nèi),例如《離騷》的"帝高陽之苗裔(兮),聯(lián)皇考曰伯庸";《哀郢》的"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詩騷的偶字句發(fā)展為漢賦、六朝賦以及駢體文的句式。

《詩經(jīng)》和《楚辭》也有一些奇字句。例如《靜女》:"俟我于城隅","匪女之為美";《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這是五字句。又如《七月》:"二之日盤*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離騷》:"謠諑謂余以善淫","夫孰共道而相安"。這是七字句。但是我們一般不說五言詩和七言詩始于詩騷,因為詩騷中沒有全篇都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的,而且真正五言詩和七言詩的一般句式也和詩騷中的五字句七字句不同,這一點下文還要談到。

真正的五言詩起源于西漢的民謠,文人寫的五言詩則是到東漢才出現(xiàn)的。七言詩又比五言詩出現(xiàn)得晚些。曹丕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

現(xiàn)在討論偶字句和奇字句的句式。

四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二,這就是說全句的節(jié)奏是二字加二字,意義單位和節(jié)奏單位是一致的,這種句式繼承了《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試舉曹*《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里的幾句為例: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五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三,這就是說全句的節(jié)奏是二字加三字。這種句式是四言的擴展。在二二的當(dāng)中*入一個音,或在后面加添一個音,就成為五言。這樣,二三可以細(xì)分為二一二或二二一。例如: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古詩行行重行行)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曹植白馬篇)

金張--籍舊業(yè)七葉--珥漢貂(左思郁郁澗底松)

(以上各例可以細(xì)分為二一二)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迢迢牽牛星)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曹植白馬篇)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左思郁郁澗底松)

(以上各例可以細(xì)分為二二一)

七言詩的一般句式是四三。這是五言的擴展,因此細(xì)分起來是二二三。試舉曹丕的《燕歌行》為例: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慊慊思?xì)w--戀故鄉(xiāng)何為淹留--寄他方

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全篇詩的句式都是四三,這里只摘引了八句。每句前四字又可以細(xì)分為二二,后三字可以細(xì)分為一二或二一。

由此可見,五言詩七言詩的一般句式和上文所引的《詩經(jīng)》《楚辭》里的五字句七字句是不完全相同的。

當(dāng)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詩句都是依照這種句式寫成的。例如曹*《步出夏門行觀滄!返"以觀滄海"、"若出其里"、"水何澹澹"等是一三;古詩《行行重行行》的"各在天一涯",陶淵明《飲酒》第五首的"而無車馬喧",第九首的"且共歡此飲"是一四;第九首的"問子為誰歟"是一三一。但是這些比較特別的句式不是詩句的主要形式,對后代的影響不大。

以上所述的一般句式,是就文人的作品來說的。至于來自民間的樂府,句式就比較自由了。

2.漢魏六朝詩的用韻

漢魏六朝詩的韻例,繼承了詩騷的傳統(tǒng)。四言詩和五言詩一般是隔句為韻,也就是說偶句的末一字用韻。例如古詩《迢迢牽牛星》的韻腳是"女,杼,雨,許,語";左思《郁郁澗底松》的韻腳是"苗,條,僚,朝,貂,招"。偶然有一般押韻處而不用韻的,曹*《步出夏門行o觀滄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這只是極其個別的情況,后人也沒有仿效的。

五言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也可以入韻。首句不入韻的情況比較常見,不必舉例。首句入韻的例如: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上山采蘼蕪)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曹植白馬篇)

五言詩以不換韻為比較常見,但也可以換韻。

例如古詩《行行重行行》的韻腳是:|離,涯,知,枝‖遠(yuǎn),緩,返,晚,飯|,共用兩個韻。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的韻腳是:|窟,骨,卒‖程,聲,城‖里,婦‖舍,住‖子,鄙,子‖舉,脯,柱‖君,關(guān),全|,共用七個韻。換韻后的第一句有的入韻,有的不入韻。這里不再舉例。

七言詩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韻的,曹丕的《燕歌行》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后人把這種七言詩叫做"柏梁體",因為相傳漢武帝作柏梁臺,與君臣共賦七言聊句,就是句句入韻。其實句句入韻的七言詩,與其稱為柏梁體,不如稱為漢魏古體,因為漢魏時代就只有這一類七言詩。直到鮑照才寫了一些隔句為韻的七言詩。

來自民間的雜言樂府詩,在韻例方面,比五言詩、七言詩都要自由一些。試看《戰(zhàn)城南》: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

這一段前兩句不押韻,后三句句句押韻!队兴肌返捻嵗犹厥猓捌呔涞捻嵞_,"乃在大海南"、"雙珠毒瑁簪"、"聞君有他心"三句相押;"用玉紹繚之"、"拉雜摧燒之"兩句;"繚"和"燒"押韻。后九句的韻腳則是"之灰思之涼之";其中"兄嫂當(dāng)知之"和"東方須臾高知之"的"知"也可以認(rèn)為押韻。《有所思》押韻的情況畢竟是個別的,雜言樂府詩主要還是隔句韻和句句韻。

有一點值得提一提,漢魏六朝的文人詩一般是避免重韻的,樂府詩卻不避重韻,例如《上山采蘼蕪》既有"新人復(fù)何如",又有"手爪不相如"。著名的《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也有類似的情況。

以上談的是韻例。至于漢魏六朝詩的韻部系統(tǒng),由于這一時期沒有韻書留傳于世,而作品的地域分布又比《詩經(jīng)》時代廣闊,所以還不容易弄清楚。大致說來,漢魏古詩的用韻接近先秦韻部,晉以后的詩韻,越到后來越接近隋唐韻部。依照一般的看法,漢魏詩的用韻是比較寬的。我們可以用合韻的眼光來了解漢魏時代的寬韻。例如曹*《步出夏門行o觀滄!返捻嵞_是"海,峙,茂,起,里,志",就是之幽合韻,其中的"茂"字是幽部字。合韻不是漫無標(biāo)準(zhǔn)的,必須鄰韻才能通押。

3.漢魏六朝詩的語言特點

漢魏六朝詩以五言詩為主,此外,也有四言詩、六言詩、七言詩等。五言詩可舉古詩十九首為例。四言詩如曹*的《步出夏門行?觀滄!罚哐栽娙绮茇У摹堆喔栊小,六言詩非常少見,不舉例。樂府又有雜言詩。所謂雜言,是說詩句的字?jǐn)?shù)多寡不等,如《有所思》、《上邪》等。雜言的樂府詩是很常見的。這對后人的古風(fēng)有相當(dāng)大的影響。例如李白,他就很喜歡寫雜言的古風(fēng)。

就語言的形式說,漢魏六朝詩和散文的區(qū)別并不很大。五言詩(或四言詩、七言詩)只有兩點不同于散文:(一)每句字?jǐn)?shù)一定;(二)押韻。至于雜言詩就更和散文近似,因為除了有韻以外,和散文就沒有什么顯著的差別了。當(dāng)然,雜言詩的句子一般要比散文的句子短些,但是那很難說就是雜言詩的語言特點。隨著駢體文的寫起,魏晉以后的詩比較多用對仗。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二十句中竟有*句用了對仗。但是這也不成為這個時期的詩歌語言特點,因為當(dāng)時一般的散文,由于受到駢體文的影響,也喜用對仗。再說這個時期詩用對仗是帶有很大的隨意*的;用對仗,只是一種修辭手段,不是形式格律上的固定要求。

從另一方面說,多用口語詞匯卻是漢魏六朝詩的特點。樂府歌辭多數(shù)來自民間,口語詞匯固然非常顯著。

例如:

何用問遺君?雙珠毒瑁簪。(有所思)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同上)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fù)何如?(上山采蘼蕪)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同上)

就是當(dāng)時文人的作品,也是比較接近口語的。例如:

何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古詩迢迢牽牛星)

男兒寧當(dāng)格門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作書與內(nèi)舍,便嫁莫留。。ㄍ希

報書與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同上)

詩歌口語化,這是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唐詩宋詞都是循著這條道路發(fā)展的。至于元曲,那就更加口語化了。

漢魏六朝散文之《雪賦》欣賞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fēng)積,愁云繁。梁王不悅,游于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未至,居客之右。俄而未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fēng)于衛(wèi)詩,詠南山于周雅。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俟*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城。岐昌發(fā)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fēng)以麻衣比*,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于豐年,袤丈則表于*德。雪之時義遠(yuǎn)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yán)氣升。焦溪涸,湯谷凝;鹁疁,溫泉*。沸潭無涌,炎風(fēng)不興。北戶扉,裸壤垂。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弈弈。聯(lián)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廡,未縈盈于惟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于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失素,紈袖冶,玉顏掩。

若乃積素未方,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山。爾其流滴垂*,緣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繳之儀;厣⒖M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zhuǎn)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fēng)觸楹而轉(zhuǎn)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之雙舞,瞻云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歸。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

歌曰縮: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燎熏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又續(xù)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兮思自親。愿低帷以昵枕,念解而褫紳。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之無因。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解耀于陽春。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

亂曰:白羽雖白,質(zhì)以輕兮,白天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凝不昧其潔,太陽耀不固其節(jié)。節(jié)豈我名,節(jié)豈我貞。憑云升降,從風(fēng)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漢魏六朝詩的句式

漢魏六朝詩的句式,上承詩騷,下啟唐宋。現(xiàn)代民歌的句式,和漢魏六朝詩也有一定的繼承關(guān)系。

句式和字?jǐn)?shù)是有密切關(guān)系的。偶字句和奇字句是顯然不同的兩個類型。所謂偶字句,主要是四言和六言;所謂奇字句,主要是五言和七言。

《詩經(jīng)》和《楚辭》的《離騷》《九章》等是偶字句的一類。《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要形式;《楚辭》以六字句為主要形式,兮字不算在六字之內(nèi),例如《離騷》的"帝高陽之苗裔(兮),聯(lián)皇考曰伯庸";《哀郢》的"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詩騷的偶字句發(fā)展為漢賦、六朝賦以及駢體文的句式。

《詩經(jīng)》和《楚辭》也有一些奇字句。例如《靜女》:"俟我於城隅","匪女之為美";《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這是五字句。又如《七月》:"二之日盤*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離騷》:"謠諑謂余以善淫","夫孰共道而相安"。這是七字句。但是我們一般不說五言詩和七言詩始於詩騷,因為詩騷中沒有全篇都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的,而且真正五言詩和七言詩的一般句式也和詩騷中的五字句七字句不同,這一點下文還要談到。

真正的五言詩起源於西漢的民謠,文人寫的五言詩則是到東漢才出現(xiàn)的。七言詩又比五言詩出現(xiàn)得晚些。曹丕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

現(xiàn)在討論偶字句和奇字句的句式。

四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二,這就是說全句的節(jié)奏是二字加二字,意義單位和節(jié)奏單位是一致的,這種句式繼承了《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試舉曹*《步出夏門行觀滄!防锏膸拙錇槔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五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三,這就是說全句的節(jié)奏是二字加三字。這種句式是四言的擴展。在二二的當(dāng)中*入一個音,或在后面加添一個音,就成為五言。這樣,二三可以細(xì)分為二一二或二二一。例如: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古詩行行重行行)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曹植白馬篇)

金張--籍舊業(yè)七葉--珥漢貂(左思郁郁澗底松)

(以上各例可以細(xì)分為二一二)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迢迢牽牛星)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曹植白馬篇)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左思郁郁澗底松)

(以上各例可以細(xì)分為二二一)

七言詩的一般句式是四三。這是五言的擴展,因此細(xì)分起來是二二三。試舉曹丕的《燕歌行》為例: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慊慊思?xì)w--戀故鄉(xiāng)何為淹留--寄他方

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全篇詩的句式都是四三,這里只摘引了八句。每句前四字又可以細(xì)分為二二,后三字可以細(xì)分為一二或二一。

由此可見,五言詩七言詩的一般句式和上文所引的《詩經(jīng)》《楚辭》里的五字句七字句是不完全相同的。

當(dāng)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詩句都是依照這種句式寫成的。例如曹*《步出夏門行觀滄!返"以觀滄海"、"若出其里"、"水何澹澹"等是一三;古詩《行行重行行》的"各在天一涯",陶淵明《飲酒》第五首的"而無車馬喧",第九首的"且共歡此飲"是一四;第九首的"問子為誰歟"是一三一。但是這些比較特別的句式不是詩句的主要形式,對后代的影響不大。

以上所述的一般句式,是就文人的作品來說的。至於來自民間的樂府,句式就比較自由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