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簡譜樂理知識
第1篇:樂理基礎知識簡譜
樂理基礎知識簡譜篇一
音樂和語言一樣,不同民族都有過自己創(chuàng)立并傳承下來的記錄音樂的方式---記譜法。各民族的記譜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廣泛使用的是五線譜和簡譜(據說簡譜是由法國思想家盧梭于1742年發(fā)明的)。
簡譜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簡單易學的音樂記譜法。它的最大好處是僅用7個阿拉伯數字----1234567,就能將萬千變化的音樂曲子記錄并表示出來,并能使人很快記住而終身不忘;同時涉及其他的音樂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確顯示。簡譜雖然不是出現在*,但是好象只有在*得到非常廣泛的傳播。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
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住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3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
4音質:也可以稱音*。也就是發(fā)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聲唱就不一樣的音*;小提琴和鋼琴的音*就不一樣。
樂理基礎知識簡譜篇二
一、五線譜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
五線譜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紐姆記譜法及有量記譜法。紐姆譜以橫線為標準,用符號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長短。從7世紀起,這種記譜法出現于歐洲天主教堂內,最初只用1根線代表f音高,11世紀經阿雷佐的圭多逐步發(fā)展成4根線。規(guī)定音高為d、f、a、c,并將f線畫成紅*,c線畫成黃*(后成為五線譜中高音及低音譜號的起源)。13世紀有人使用第5根線,成為五線譜的前身。16世紀又有加線的辦法,使音高的記載更完備。
有量記譜法為13世紀科隆教士弗蘭科創(chuàng)始。這種記譜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記號嚴格規(guī)定了音的長短,是對紐姆譜的補充和豐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的,稱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稱為有量白符,這種記譜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紀左右。
五線譜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出現,到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節(jié)線原用于文字譜,17世紀末被五線譜所采用;升降記號通用于18世紀,表情記號取有量記譜法;裝飾音記號源于紐姆譜,17世紀系統化用于五線譜。
五線譜傳入*,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xù)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逐步流傳和使用,則于19世紀中葉以后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二、簡譜
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于五線譜的4分音符。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于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后用來教唱家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棱再加改進,大力倡導,并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xù)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于簡譜的記法與*的工尺譜(流行在*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就世界范圍而言,*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fā)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個國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于一譜提供了基礎
第2篇:簡譜的樂理基礎知識
簡譜是一個法國人在五線譜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記譜方法,它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教學,而不是為了演唱和演奏。簡譜樂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簡譜樂理基礎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簡譜樂理基礎知識
1、簡譜音高
簡譜用七個阿拉伯數字表示調式中的七個自然音級,即用1、2、3、4、5、6、7來代表do、re、mi、fa、so、la、si,這七個數字就是簡譜中的音符。在音符的上方加一個圓點(叫做高音點)表示高一個八度,在音符下方加一個圓點(叫做低音點)則表示低一個八度。若在上方加兩個圓點,即表示高兩個八度,在下方亦是如此,依此類推。
不帶點的音符稱為“中音”,帶高音點的音符稱為“高音”,帶低音點的音符稱為“低音”。為了演奏(演唱)的方便,一般將樂曲音域的中音區(qū)記成不帶點的音符(中音),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記譜符號,看得更清楚。
do、re、mi、fa、so、la、si只說明了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并沒有規(guī)定每個音的絕對音高,所以在樂曲開頭的地方(和轉調的地方)要用調號標明某一個音的高度,以便據此推斷其它所有音的音高。調號的形式是“1=C”、“6=A”、“2=D”等;用作調號的音是調式主音,“1=C”就意味著這首樂曲是C大調(或C宮調式,關于民族調式的概念,下面將會介紹),“6=A”意為A小調(或A羽調式),2=D意為D商調式。不過,近來更常見的標記方法是無論什么調式都用“1”來作為調號的基準音,即“1=C”、“1=D”、“1=E”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一目了然,人們常說一首歌是“C調”、“D調”,就是指“1”的高度;其主要的缺點是不能反映樂曲的調式,容易在說法上和概念上造成混亂。例如,一首“1=C”的小調歌曲,其調*是a小調(因為主音的高度是A);
臨時變化音記號(升、降號)的寫法和用法與五線譜完全相伺,可參見前面的章節(jié)。
2、簡譜時值
簡譜以四分音符作為基本音符,通常將四分音符稱作“一拍”。在基本音符的后面或是下面的小橫線起到改變時值的作用;在基本音符后面的小橫線稱作“增時線”,每一個增時線代表一個基本音符的時值單位(即一拍),下例分別為一拍、二拍、三拍和四拍:
其中的a對應于五線譜的四分音符,b對應于二分音符,c對應于附點二分音符,d對應于全音符。
在基本音符下面的小橫線稱作“減時線”,每一條減時線將基本音符的時值減少一半;下例為半拍(即八分音符)和四分之一拍(即十六分音符)的寫法:
同五線譜完全一樣,簡譜也可以用附點來改變基本音符的時值,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簡譜沒有全音符和二分音符(這兩種音符是用增時線來表示的),所以附點只用在四分音符和小于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上;附點音符的寫法和名稱與五線譜是一樣的,不必贅述。
3、簡譜體止符
簡譜用“0”表示休止,0的時值相當于一個四分音符(即一拍)。改變基本音符時值的三種方法,即增時線、減時線和附點,同樣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4、簡譜五聲調式
顧名思義,五聲調式就是由五個音(而不是七個)構成的調式。五聲調式廣泛存在于*古代和民間音樂中,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民族調式的種種變化和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因此,盡管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傳統音樂中都可見到五聲調式,它還是常被稱為“*調式”或“民族調式”。
五聲調式中的五個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關系得出的;假定從do開始,即為:
do→so→re→la→mi,為了方便起見,下面我們用簡譜來敘述(所以將這部分內容放在“簡譜知識”這一章中)。
將這五個音順序排列起來,便得到一個五聲音階,音階內部的音程結構是固定不變的,并且其中的每個音都有一個名稱:
五個音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是調式的主音,由此產生了五種調式:
宮調式:12356(1)
商調式:23561(2)
角調式:35612(3)
徵調式:56123(5)
羽調式:61235(6)
在調式名稱的前面再加上調高,就構成了完整的調*名稱。例如宮調式,1=C對稱為“C宮調”,1=D時稱為“D宮調”,1=E時稱為“E宮調”……;又如徵調式,5=C時稱“C徵調”,5=D時稱“D徵調”,5=E時稱“E徵調”……;其它調式依此類推。以五聲調式為核心,還有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即由六個音或七個音構成的調式。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五個音稱作“正聲”(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稱作“偏聲”(或偏音)。偏聲分為四種:
變宮: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宮,變宮為7;如果4是宮,變宮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為4;如果6是角的話,清角就是b7。
變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變徵為#4。
閏: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宮,閏就是b7。
五個正音和七個偏音的關系是:
123(4)(#4)56(b7)(7)
宮商角清變徵羽閏變
角徵宮
這四個偏音加入之后,產生了大量的調式,例如:加清
角和變宮的七聲宮調式:12345671
加變宮的六聲羽調式:6712356
加變宮的六聲徵調式:5671235
加清角和閏的七聲徵調式:56b7123#45
加變宮和變徵的七聲徵調式:567123#45
不同的調式會產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時多留心,從聽覺上判斷調式并不困難。如果我們要從理論上分析、確定一首音樂作品(這里指的是*民歌或是用民族調式寫成的作品,用大、小調體系或其它歐洲調式寫的作品不在此列)的調式,應該做的事情是(1)找出調式主音:大多數情況下,樂曲是結束在主音上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看結束音是什么,再將旋律唱一遍,看看調式是不是圍繞這個音進行的,如果不是例外的話,主音就可以確定了;(2)列出調式音階:將樂曲中出現的所有的音從主音開始向上排列,直到高八度的主音為止,這樣就列出了這個調式的音階;(3)確定宮音: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調式的主音,但是仍然不知道調式的名稱,這就需要先知道宮音的位置(從而知道其余各音的名稱)。五聲調式有一個特點,主音上方、宮音和角音之間有一個大三度音程,由于這個“宮—角大三度”是五聲*調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所以很容易判斷,可以據此找出宮音的位置。也就是說,在列出調式的音階之后,如果其中只有一個大三度,那么它肯定是宮—角大三度,下方的音就是宮音。如果在音階中發(fā)現兩個大三度,其中一定有一個是由偏音(相對不穩(wěn)定的音)構成的,需要找出這個偏音,排除一個“虛假”的大三度,再確定宮音的位置;(4)明確了主音、音階、宮音、調高四個因素之后,就可以說出樂曲的調*了。下面是山西民歌《交城山》,我們用它做例子來看一看分析的步驟:
(1)找出主音在這個例子中,開始的音和結束的音都是“5”,主音是毫無疑問的;
(2)列出音階樂曲中所有的音按照出現的順序為:5,#4,3,6,2,1,7,共七個音;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來,其音階為:5,6,7,1,2,3,#4,5;(3)確定宮音在這個音階中有三個大三度,5—7、1—3和2—#4,分析一下旋律,我們可以看出#4只出現了一次,能夠肯定不是正音,7雖然出現了三次,但是都不在強拍位置,只是作為經過音使用,也不是正音,因此5—7和2—#4是“虛假”的,1—3是宮角大三度,1為宮音;各音的名稱為:
567123#45
徵羽變宮商角變徵
宮徵
(4)根據調號“1=G”,可知主音5的音高為D,所以這首曲子是D徵調式,完整地講,是加變宮和變徵的七聲D徵調式。
第3篇:簡譜樂理基礎入門知識
導語:我們不管學習任何一門樂器都離不開一樣東西就是譜子,不同的樂器需要不同類型的譜子,一般古典樂器比如鋼琴,薩克斯等用的都是五線譜,而我們吹口琴需要學習的另一種譜子——簡譜。下面是簡譜樂理基礎入門知識,一起來學習下吧:
音符
在簡譜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及相互關系的基本符號為七個阿拉伯數字,即1、2、3、4、5、6、7,唱作do、re、mi、fa、sol、la、si,稱為唱名。
音符:1234567唱名:doremifasollasi
漢字:多來米發(fā)梭拉西
顯然,單用以上七個音是無法表現眾多的音樂形象的。在實際作品中,還有一些更高或更低的音,如在基本音符上方加記一個"·",表示該音升高一個八度,稱為高音;加記兩個":",則表示該音升高兩個八度,稱為倍高音。在基本音符下方加記一個"·",表示該音降低一個八度,稱為低音;加記兩個":",則表示該音降低兩個八度,稱為倍低音。
在一般歌曲中,無論是在基本音符上方或下方加記兩個以上的"·"的音符都是很少見的。
音長
在這里輸入你的內容,注意不要用刪除鍵把所有文字刪除,請保留一個或者用鼠標選取后直接輸入,防止格式錯亂。說完音調我們再來講一下簡譜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音長。常見的單純音符的名稱、寫法及時值長短列表如下:
(音長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要牢記。)
節(jié)奏與節(jié)拍
節(jié)奏是音樂的靈魂,初學者想要找我好節(jié)奏可不是一件易事,
節(jié)奏不準,要練習打拍子,先從跟著秒針或節(jié)拍器打拍子開始。多聽歌,邊聽邊打拍子,從仔細聽前奏就開始確定節(jié)拍,旋律怎么變拍子和速度都是穩(wěn)定不變的。
節(jié)拍的形式,是有強有弱的相同的時間片斷,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環(huán)重復著。這時我們便需要一件神器——節(jié)拍器,放心,小編不是來給大家推銷節(jié)拍器的,其實,我們的手機就完全可以代替節(jié)拍器,我們只需在應用商店查找關鍵字“節(jié)拍器”便可以下載app,讓手機秒變節(jié)拍器了!
想要學好口琴不僅要記住各種樂理知識,最重要的還是勤奮練習,尤其是節(jié)奏,初學時一定要聽著節(jié)拍器的節(jié)奏,慢慢的就可以自己掌握節(jié)奏,吹自己喜歡的曲子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