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雜事四》的原文及譯文解析
第1篇:《新序雜事四》的原文及譯文解析
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shù)。梁之邊亭人劬②力數(shù)灌其瓜,瓜美;楚人??③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粱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因往夜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惡!是何可?構(gòu)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绷和つ嗣磕阂垢`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莧煥⒁砸庾悅鲆。告使曰:×T魃?險*?夢抻興?錆?此梁之*讓也!蹦酥x以重*,而請交于粱王。楚王時則稱悅,梁王以為信。故梁楚之歡,由宋就始。語曰:“轉(zhuǎn)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崩献釉唬骸皥笤挂缘!贝酥^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劉向《新序?雜事四》)
[注]①梁:即戰(zhàn)國時的魏國。②劬(qú):勞。③窳(yǔ):懶惰。④??nì):憂思。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往夜竊搔梁亭之瓜竊:偷偷地、暗中
b.楚亭怪而察之怪:感到奇怪
c.因具以聞楚王聞:聽說
d.梁王以為信信:信義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然愧以意/自閩也
b.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煥?以意自閩也
c.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愧以意自閩也
d.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煥?以意自閩也。
6.下列敘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宋就做邊區(qū)縣令,教導屬下的人不要破壞楚國人的瓜,使魏楚的關(guān)系得以重新修好,受到了世人稱贊。
b.楚國縣令對自己邊區(qū)人種的瓜不如魏國很不滿意,當魏國人澆灌楚國人種的瓜后,他又感到非常高興。
c.宋就不僅教導屬下的人為楚人澆灌瓜田,而且還叫他們在夜里偷偷地澆灌,不要讓楚國人知道。
d.本文通過魏人澆灌楚瓜的故事,贊美了以德報怨的美好情*。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
(2)征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讓也
參考*
4、c。聞:使……聽見。
5、b。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煥?(以意自閩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煥ⅲ?砸庾悅鲆。?/p>
6、a。(文中沒有兩國關(guān)系重新修好的意思,這件小事也不可能影響到兩國的關(guān)系。)
7、(1)人家做可惡的事,你也跟著做可惡的事,為什么心胸狹窄得這樣厲害呢?
(2)去調(diào)查那個破壞梁國瓜的人,莫非還有其它的過錯吧?這是梁國暗中禮讓。ɑ虬蛋档刎焸湮覀儼。。
參考譯文
梁國有個大夫叫宋就,曾經(jīng)擔任過邊區(qū)縣令,和楚國接壤。梁國和楚國的邊亭都種瓜,各有方法。梁國邊亭的人*苦努力,為瓜灌溉的次數(shù)多,瓜長得好;而楚國邊亭的人懶惰,為瓜灌溉的次數(shù)少,瓜長得差。楚國的縣令因為梁國的瓜長得好從而對楚國的瓜長得差很生氣。楚國邊亭的人嫉妒梁國邊亭的人比自己高明,于是夜里偷偷地去破壞梁亭的瓜,這樣梁亭的瓜有的都死了。梁亭的人覺察到這件事,就向縣尉請示,也想偷偷地去破壞楚亭的瓜以達到報復的目的?h尉向宋就請示,宋就說:“惡!這怎么可以?是結(jié)怨的根源!別人做壞事你也跟著做,為什么器量狹隘得這么厲害呢?如果我教你們,一定每晚派人去,在夜里偷偷地灌溉楚亭的瓜,不要讓他們知道!本瓦@樣,梁亭的人于是每晚夜里偷偷地去灌溉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去澆瓜,又都被灌溉了,瓜長得一天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對這感到奇怪,就仔細觀察,原來灌溉瓜的是梁亭的人。楚國的縣令聽說以后,非常高興,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聽說以后,覺得慚愧,不好意思。告訴使者說:“去調(diào)查那個破壞梁國瓜的人,莫非還有其它的過錯吧?這是梁國暗中禮讓啊。”于是用優(yōu)厚的禮物道歉,請求與梁王結(jié)交。楚王時常稱道這件事,梁王認為楚王講信用,所以梁國和楚國的友好關(guān)系從宋就開始。有這樣的話:“轉(zhuǎn)敗為勝,因禍得福!崩献右舱f:“以德報怨!闭f的就是這件事啊!別人做了壞事,你為什么要效仿呢?
第2篇:新序雜事四原文以及翻譯
導語:《新序》,西漢劉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僅存十卷。后經(jīng)曾鞏搜輯整理,仍厘為十卷。內(nèi)《雜事》五卷,《刺奢》一卷,《節(jié)士》一卷,《義勇》一卷,《善謀》二卷。采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所記史事與《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等頗有出入。作者尚編有《說苑》一書,*質(zhì)與此類似!度~公好龍》就是出自此書。以下是小編整理新序雜事四原文以及翻譯,以供參考。
原文
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shù)。梁之邊亭人,劬①力數(shù)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
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因夜往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惡!是何可?構(gòu)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之為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廴煥ⅲ?砸庾糟梢玻?胬粼唬何⑸?險*?夢抻興?錆酰?肆褐?躒靡。恼b灰災乇遙??虢揮諏和酰??跏痹虺撲盜和躋暈?牛?柿撼??叮?傷尉褪。隅澔zQ?芏??Γ?蚧齠??。阔I釉唬罕ㄔ掛緣。此?揭。夫人既不善??閾г眨?/p>
習題
注:①劬:q勤勞;②窳:yǔ懶惰;③???憂思。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因夜往竊搔梁亭之瓜搔:通騷,擾亂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視
c.此梁之*讓也讓:謙讓d.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信:守信用
1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b.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因具以聞楚王因擊沛公于坐
d.謝以重*,而請交于梁王曹*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18、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成分,意思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邊縣令)與楚鄰界b.尉以(楚亭之瓜)請宋就
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則又皆以灌矣d.因具以(梁亭之為)聞楚王
19、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報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組是()(2分)
①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②楚王聞之,?┤煥ⅲ?砸庾糟梢?/p>
③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④乃謝以重*,而請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
20、下面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園搗亂,這反映了一種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實施報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讓梁亭人晚上暗中幫助楚亭人澆灌瓜地,表現(xiàn)了他大度寬容的胸懷。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為后,又憂愁又慚愧,拿出厚禮道歉,并請宋就把這些禮物轉(zhuǎn)交給梁王,顯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鄰國的誠意。
d.文章中引用古語和老子的話,啟示后人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乃至國與國之間關(guān)系時,可以從梁楚之歡中汲取有益的經(jīng)驗。
21、翻譯。(6分)
(1)構(gòu)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3分)
(2)微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讓也。(3分)
參考*:
16、c(讓:責備)
17、d(兩個于字都是介詞,介進動作行為的直接對象?勺g為和同跟等。其他三項,a項兩個以字,前一個是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因為;后一個也是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用、把。b項的兩個乃字都是副詞,前一個表示前后緊密相接,就;后一個表示轉(zhuǎn)折,竟然,卻。c項的兩個因字,前一個是連詞,于是;后一個是副詞,趁機。)
18、d(a項應是邊縣,b項應是梁亭人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的事,c項應是瓜)
19、b(楚王慚愧,請求與梁結(jié)交,稱說梁王,均因報怨以德而起。第一、五句是報怨以德的做法,第三句是報怨以德的想法。)
20、c(錯在請他把這些禮物轉(zhuǎn)交給梁王,望文生義。請交于梁王意思是請求與梁王結(jié)交。)
21、(1)結(jié)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苗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么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
(2)調(diào)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搗亂的人,他們莫非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梁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各3分,共6分)
參考譯文
梁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jīng)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梁國的邊境兵營和楚國的邊境兵營都種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國戍邊的人勤勞努力,經(jīng)常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長得很好;楚國士兵懶惰,很少去澆灌他們的瓜,所以瓜長得不好。楚國縣令就因為梁國的瓜好,怒責楚國士兵沒有把瓜種好。楚國士兵心里忌恨梁國士兵(瓜種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動他們的瓜,所以(梁國的)瓜總是枯死的。梁國士兵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于是請求縣尉,也想偷偷前去報復,翻動楚營的瓜田。縣尉拿這件事向宋就請示,宋就說:唉!這怎么行呢?結(jié)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苗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么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讓我救給你辦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里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園,不要讓他們知道。于是梁國士兵就在每天夜間偷偷地去澆灌楚兵的瓜園。楚國士兵早晨去瓜園巡視,就發(fā)現(xiàn)都已經(jīng)澆過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國士兵干的。楚國縣令聽說這件事很高興,于是詳細地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之后,又憂愁又慚愧,把這事當成自己的心。☉n慮)。于是告訴主管官吏說:調(diào)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搗亂的人,他們莫非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梁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于是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請求與梁王結(jié)交。楚王時常稱贊梁王,認為他能守信用。所以說,梁楚兩國的友好關(guān)系,是從宋就開始的。古語說:把失敗的情況轉(zhuǎn)向成功,把災禍轉(zhuǎn)變成幸福!独献印氛f:用恩惠來回報別人的仇怨。就是說的這類事情呀。別人已經(jīng)做錯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第3篇:《新五代史·馮道傳·序》的原文及譯文解析
傳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儀,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節(jié)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學古自名,,而享人之祿、任人之國者多矣,然使忠義之節(jié),獨出于武夫戰(zhàn)卒,豈于儒者果無其人哉?豈非高節(jié)之士惡時之亂,薄其世而不肯出歟?抑君天下者不足顧,而莫能致之歟?孔予以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o"豈虛言也哉!
予嘗得五代時小說一篇,載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婦人猶能如此,則知世固嘗有甚人而不得見也。凝家青、齊之間,為虢州司戶參*,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貧,一子尚幼,李氏攜其子,負其遺骸以歸。東過開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見其婦人獨攜一子而疑之,不許其宿。李氏顧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牽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長慟日:“我為婦人,不能守節(jié),而此手為人執(zhí)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斷其臂。路人見者環(huán)聚而嗟之,或為*指,,或為之泣下。開封尹聞之,白其事于朝,官為賜*封瘡,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嗚呼,士不自愛其身而忍恥以偷生者,聞李氏之風宜少知愧哉!
(選自《新五代史·馮道傳·序》)
8.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維:法度
b.薄其世而不肯出歟。浩冉
c.凝家青、齊之間家:安家
d.聞李氏之風宜少知愧哉宜:應當
9.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學古自名b.豈于儒者果無其人哉
夫晉,何厭之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c.以疾卒于官d.路人見者環(huán)聚而嗟之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0.把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抑君天下者不足顧,而莫能致之歟?(4分)
(2)以一婦人猶能如此,則知世固嘗有其人而不得見也。(4分)
11.請概括作者在文中引用五代小說的目的。(3分)
參考*
8.b(。罕杀。
9.b(介詞,在。a.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c.連詞,因為介詞,用;d.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
10.(8分)
(1)或者是統(tǒng)治天下的君主不值得顧念,因而沒有人能夠招引他們出來嗎?
(4分。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
(2)憑一個婦人尚且能這樣,就可推知世上本來曾有這樣的人而沒有被發(fā)現(xiàn)。
(4分。畫線處各1分,大意1分)
11.(3分)
在對比中諷刺馮道以及當時社會上寡廉鮮恥的讀書人。(3分。畫線處各1分)
參考譯文
傳曰:禮義廉恥,是國家的四個重要法度;這四個法度沒有確立,國家就會滅亡。管仲善于立論真是好。《Y、儀(義)是統(tǒng)治*的根本法則,廉、恥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節(jié)*。大凡無廉潔之德,人們就沒什么不索取的;無羞恥之心,就沒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到了這種地步,那么災禍、逆亂、失敗、滅亡,也就都隨之而來了,何況身為大臣卻無所不取、無所不為,那天下哪有不亂、國家哪有不亡的呢?我讀馮道的《長樂老敘》,見他自述不講禮義廉恥反以為榮,真可說是毫無廉恥的人了,那么天下國家的命運也就由此可知了。
我在五代史中發(fā)現(xiàn)了三位保全節(jié)*的士人,十五位為國事而死的臣子,卻深感奇怪:那些身穿儒服的士人,以學古自稱,而且有很多人享受俸祿,在國家任職,但忠義的節(jié)*,只是出自于武夫士兵,難道在儒士中果真就沒有這樣的人嗎?莫非是節(jié)*高尚的士人憎惡時勢的濁亂,鄙薄這樣的世道而不肯出來?或者是統(tǒng)治天下的君主不值得顧念,因而沒有人能夠招引他們出來嗎?孔子認為:“十戶人家的城邑,也必定有忠信之人存在!彪y道是沒有根據(jù)的空話嗎!
我曾經(jīng)讀到五代時的一篇小說,記載王凝的妻子李氏的事情。憑一個婦人尚且能這樣,就可推知世上本來曾有這樣的人而沒能被發(fā)現(xiàn)。王凝住在青州、齊州之間,擔任虢州司戶參*,因為疾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中素來貧寒,一個兒子還年幼,李氏帶著孩子,背著王凝的遺骸回老家。向東經(jīng)過開封時,在旅舍停下,店主見這個婦人獨自帶著一個孩子因而懷疑她,不準她留宿。李氏眼看天*已晚,不愿離去,店主就拉著她的胳膊讓她出去。李氏仰天痛哭說:“我是個婦人,難道不能守節(jié),而讓這只手臂被人拉扯嗎?不能因這只手臂而一并沾污了我的身子!”就拿來斧頭砍斷了那條胳膊。看到此事的過路人都圍聚在一起為她感嘆,有的情緒激動,有的悲泣落淚。開封尹獲知這事后,向朝廷報告,官府為她賜*治傷,優(yōu)厚地周濟李氏,而鞭打了那個旅舍主人。唉,不珍愛自身的名節(jié)而忍辱偷生的士人,聽說李氏的風范后應當稍微知道羞愧了吧!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