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后感
一座圍城,輕而易舉困住闖入的人兒!}記
錢鍾書先生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寫的長篇小說《圍城》,是一部暢銷的成功之作。其中一句著名的語錄廣為人知:“婚姻就像圍城,城內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边@句話是書名《圍城》的由來,一句話又精辟地概括了全書內容。
主人公方鴻漸,一個曾經赴洋留學的學生,花錢買了一個博士學位來“應付”家里人的期望。作為一個民國時期已出過國留過學的“有見識的人”,卻還帶著封建時代的落后思想,這恐怕與他帶有封建色彩的家庭教育和從小所受的傳統(tǒng)教育有關。書中描寫他還沒看過國外的好書,思想還停留在《水滸傳》時代,認為“女人如衣服”,他有了新衣服,還管什么那個相親無戲的某小姐呢!然而,既然是留學生,竟還沒有接受外國的先進思想,這不是很可笑很諷刺嗎?瞧這些“留學生”,空頂個名號,在國外學了些什么!回國后卻四處“炫耀”,諷刺意味不是很強嗎?
但綜合看來,方鴻漸對婚姻與愛情已經有了自由的思想?墒,他的軟弱與妥協(xié)使他得罪了蘇文紈,從而又錯過了唐曉芙——他的“白月光”,最后不得不與孫柔嘉結為夫妻。這段摩擦不斷的婚姻的結成,固然與方鴻漸自身的性格有關,同時也與孫柔嘉充滿心計的手段有關。然而,這段不匹配的婚姻,一開始就注定了會是悲劇:兩人家庭背景的懸殊、觀念的沖突,導致吵鬧一次又一次升級,最終總爆發(fā)。結婚前只有一個人,煩惱痛苦只能一人承擔;而結婚后,什么都可以往另一半身上傾泄。正是這種思想,讓這對夫婦成為了彼此的圍墻。愈痛苦,圍城愈高;圍城愈高,愈痛苦,只好發(fā)泄出來,兜轉的死循環(huán),使婚姻變成了困住闖入者的圍城,城里的人因痛苦纏身想出逃,城外的人因望不見城內覺幸福美滿想往里沖。此乃莫大嘲諷,的確可悲可嘆。
敢問圍城,修之者誰?圍城,修之者千萬。雖與主人公自身的軟弱不堪有很大關系,但其根本材料來源于社會。新舊社會的轉型渾水萬丈,看似光明大好,實則內部深不可測的黑暗還待一一鏟除。方鴻漸,是社會交替的混亂中的一個犧牲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