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驢看唱本的歇后語
“騎驢看唱本”是北方的歇后語。但為什么是騎驢,為什么要看唱本而不是賬本,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關(guān)于“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的故事吧!
張果老騎驢看唱本故事
張果老原名張果,號通玄先生,因無人知其真實(shí)年齡,被尊稱為張果老。張果的籍貫、生平均不可考!杜f唐書》說他“不知何許人也。”《全唐詩》所收其詩前的小序則言其為“兩當(dāng)人”。此記不知所據(jù),故不為世人所認(rèn)同。張果老養(yǎng)生修煉的功力深厚,年壽很高是可以相信的。但張果到底有多老?誰也說不清。開始他說自己得長生之術(shù),已經(jīng)“數(shù)百歲矣”。唐玄宗慕名請他相見,又說自己生于“堯丙子歲’,由此推算,從堯至李隆基時,足有三千來年!此事到了當(dāng)時被玄宗十分寵幸的高道葉法善口里,說得更古遠(yuǎn)了,張果老被說成是“混沌初分白蝙蝠精”所變。“混沌”,是指世界還未開辟以前的狀態(tài)。這個牛皮更邪乎,因?yàn)檎账恼f法,張果也不知有多少億萬歲了。
唐初,張果隱居恒州中條山,此山位于山西省永濟(jì)縣東南,山狹而長,東是太行,西為華岳,此山居中,故名“中條”。張果主要活動于山西汾州、晉州一帶。現(xiàn)在中條山還有張果老的遺跡,有“登真洞”、“果老嶺”,“驢跡”等!度圃姟肥沼袕埞兜钦娑础吩,詩云:“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閑花長對白云新。風(fēng)搖翠筿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唐代詩人邢云路的《果老嶺》詩云:“縹紗仙人御紫氛,蹇驢踏破嶺頭云。至今瑤草琪花發(fā)發(fā),猶是當(dāng)年瑞靄薰。”王綸的《果老嶺》詩云:“悟入元機(jī)變化多,蹇驢幾度踏云過。分明嶺上留仙跡,千載寧知真贗何。”
唐太宗、高宗聽說張果的大名,想請他去,結(jié)果張果拿架子,不去。武則天上臺,又派人請他,張果走到半路,裝死還是沒有去成。據(jù)說到玄宗時,專門派使臣裴晤到中條山請他。裴晤看張果齒落發(fā)白,分明是個糟老頭,哪像得道的神仙?心里就有幾分看不起,態(tài)度傲慢。張果表面不動聲色,心里卻很明白,心想:“看不起我?哼,變個招數(shù)逗你玩!”突然,兩眼翻白,口吐白沫,一頭栽在地上,來了個氣絕身亡。裴晤這下嚇得不輕,忙不迭地焚香誦念天子求道之意。一會張果醒來,裴晤不敢再提相請之事,趕快回去向玄宗報告。玄宗聽說請不來張果,大罵裴晤不會辦事,又命中書舍人徐嶠帶著蓋有玉璽的親筆信,才恭恭敬敬地把張果給迎了過來。
玄宗本來對張果仰慕已久,及至見面,也有些疑惑,就問:“先生是得道之人,何以容顏如此衰老?”張果答:“不幸得很,貧道大器晚成,得道時牙齒就掉得差不多了。如果陛下不喜歡,我干脆把它們?nèi)舻昧恕?rdquo;說完,用手把頭上剩不了幾根的頭發(fā)全拔光,又將余下的幾顆牙齒全都敲掉,搞得滿口是血。玄宗一看大驚,趕快讓人扶他進(jìn)去休息。過了一會,張果搖搖擺擺走了出來,相貌雖然沒變,但滿頭黑發(fā),一口整齊雪白的牙齒,把玄宗都看呆了,留下于內(nèi)殿賜酒。酒過三巡,張果說:“貧道量淺,不勝酒力,至多只能飲二升。我有個弟子酒量好生了得,能飲一斗。”玄宗讓張果把弟子召來。只見張果念念有詞,剎那間,便有—小道士從殿檐上飛了下來,十六七歲的樣子,人也長得十分精神。玄宗賜他喝酒,小道士也不客氣,來者不拒,飲過一斗,還無推辭之意,倒是張果說話了:“陛下,不能再讓他喝了,喝多了失禮,讓陛下笑話。”玄宗說:“不妨,朕不怪罪就是了。”說完又讓他喝。不過再喝時,酒卻從小道士頭頂冒出,把帽子都沖掉了,帽子掉在地上,化為金樽。玄宗及眾妃子大吃一驚,接著哄堂大笑起來,再一看,小道士不見了,地上的金樽上寫著“集賢院用品”字樣,而且正好能裝一斗酒。
還有一次,玄宗見張果倒騎的白驢十分神駿,邀請他騎驢在御花園內(nèi)游馳。張果入園,騎驢游了一大圈。天子賜宴,命將驢系于園內(nèi),喂以食料。張果道:“臣驢向來不用食料,一杯水足矣!”天子就叫內(nèi)侍牽去飲水,后玄宗命群臣陪張果喝酒,自己悄悄去看那驢子。內(nèi)侍奏稱:“驢子飲了一杯水,便不肯喝了。”玄宗便命給驢喝酒。內(nèi)侍扛了一大壇子陳酒,驢子喝了一口,便不肯再喝。玄宗道:“它不渴,就將他砍了!”驢子聞訊,不要內(nèi)侍強(qiáng)灌,竟自己抬起頭來,兩足捧壇,一壇好酒喝了個精光。又跪著,舉起兩只前腿,向天子作拜謝狀。天子大喜,正要夸獎幾句,不料驢子酒性發(fā)作,身子一軟倒了下去,兩眼白瞪,氣息奄奄。玄宗道:“你們看看有無辦法醫(yī)好,若無救,就快些埋了,老道問起來,便說逃了。”一語未了,一內(nèi)侍已將驢子一手拉起,大叫起來:“這驢子是假的,是一頭紙驢子!”玄宗大驚,仔細(xì)一瞧,果真是一頭紙驢子。他便去問張果:“你這老道,好會哄人,怎把一頭紙驢騎進(jìn)朕宮中來!”張果慌忙俯身奏道:“臣所騎本系紙驢,賴臣有些小技能,混充作驢。陛下用酒灌醉,酒醉則真相畢露。猶如世人所稱‘紙老虎’,望之若真,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但決不能持之久遠(yuǎn)。所以天下事唯真唯貴,虛偽之事不足道也。”
據(jù)民間傳言,張果在長安時,玄宗曾想將玉真公主下嫁給他,張果聽到這個消息,掏出漁陽簡板邊打邊唱:“娶婦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為可喜,我以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從懷中掏出紙驢,噴口水,騎上走了。由于張果不同意玄宗把玉真公主嫁給他,就懇辭還出,回山修煉。玄宗應(yīng)允,賜帛三百尺,侍從二人,并授予他青光祿大夫,號通元先生。天寶年,玄宗又派遣使臣召見張果老。張果老知道后,沒多久就尸解成仙了。玄宗聽說后,就在當(dāng)?shù)貫樗?ldquo;棲霞觀”。后人作詩:“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閑花長對白云新。風(fēng)搖翠筿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
關(guān)于張果老的倒騎驢,還有許多有趣的詩話,蜀中一位老儒,題《張果老倒騎驢圖》,詩云:“世間多少人,誰似這老漢。不是倒騎驢,凡事回頭看。”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也錄有一首題《騎驢圖》的詩:“張果倒騎驢,不知是何故。惟恐向前看, 忘卻來時路。”直到今日,張果倒騎驢的故事還在民間廣泛流傳,并家喻戶曉,還有兩句歇后語:張果老倒騎驢——往后瞧,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此后:張果倒騎白驢,云游四方,敲打著漁陽簡板,在民間傳唱道情,勸化世人。后來人們也學(xué)張果的樣子,手拿簡板唱起道情來。因?yàn)檫@個緣故,唱道情的尊張果為祖師爺。所謂的道情,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為題材,宣揚(yáng)出世思想。后用簡板和漁鼓伴奏,故又稱“漁鼓”。明清流傳甚廣,題材也很廣泛,后與各地的民間歌謠結(jié)合而發(fā)展成多種曲藝。如陜北道情,義烏道情,湖北漁鼓,山東漁鼓、四川竹琴等。
名師點(diǎn)評:文章很有說服力,也發(fā)人深思。從寫作上來說,文章融情于景,邊繪景邊抒情,主題凝煉、集中,議論深刻、有力,讀起來深受教益。 全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語言華麗而不失韻味,行文流暢,將秋葉與黃昏人生巧妙的結(jié)合起來,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詠志,很有特色。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