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7篇
楊振寧是一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的一代物理學家重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重要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1
感動中國2021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么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tài)物理、粒子物理、統(tǒng)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lǐng)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shù)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yè)默默奉獻五十余載,他說,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著華人世界里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于中國的貢獻已經(jīng)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茖W家顏寧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恒質(zhì)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恒”,這是一個什么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著“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恒”的成就對于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說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說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恒”對于楊振寧來說,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lǐng)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恒”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2
楊振寧青年時期喜愛物理,而且想成為一位實驗物理學家。1943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時,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1946年,楊振寧進入芝加哥大學費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當時,費米正忙于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軍事技術(shù)研究。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實驗室的,于是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實驗則可以到艾里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里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里遜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fā)生爆炸,以至于當時實驗室里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一天,一直在關(guān)注著楊振寧、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關(guān)切地問楊振寧:“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對令人尊敬的前輩,楊振寧誠懇地說。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jīng)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碧├罩甭实貙钫駥幷f。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復雜。一方面,他從心底深處感到自己做實驗確實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輸,非常希望通過寫一篇實驗論文來彌補自己實驗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謝泰勒的關(guān)懷,但要他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后再告訴您!睏钫駥帒┣械卣f。
楊振寧認真思考了兩天。他想起在廈門上小學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xiàn),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
最終,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zhuǎn)至理論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聯(lián)手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舍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志向堅定固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無異于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放棄不切實際的追求目標,人生才會轉(zhuǎn)向真正的成功。楊振寧放棄物理實驗研究轉(zhuǎn)向理論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選擇是他的人生與事業(yè)的華麗轉(zhuǎn)身。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3
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都是頂尖中的頂尖,而頂尖之人的身邊必然也有十分優(yōu)秀的人,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曾經(jīng)還和鄧稼先是同學,兩個人無疑都是世界的頂尖人才,為中國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這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瀾曲折,這個人就是——楊振寧。
楊振寧是一位物理學家,可以說他是為物理學而生的,這一生也都在追隨著物理學的腳步,要知道沒有幾個人的學時理論能夠和牛頓以及愛因斯坦等轟動世界的科學家相提并論,楊振寧就是其中一個,在物理學上面的突破絕對有楊振寧的參與,在美國的時候曾經(jīng)和米爾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論,名為楊.米爾斯理論,而這一理論在諾貝爾獎的項目之中,就有7個都是因此而得的獎。
守恒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楊振寧和李政道完成的,他們鉆研在物理學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們對于守恒定理的傳統(tǒng)性認知,直接發(fā)表了論文,這一偉大的一步也讓兩個人獲得了了諾貝爾獎,這不止是將中國人的名字帶到了世界,更是為世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記。
只是現(xiàn)在看到楊振寧所獲得的一切會覺得楊振寧真是厲害,卻不知道楊振寧求學路上的艱辛。
求學之路
楊振寧的童年是在戰(zhàn)火之中度過的,當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楊振寧的父親知道戰(zhàn)爭一旦爆發(fā),后果不堪設(shè)想,自己的家里面還有妻兒,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只能將孩子先一起送走,當時的合肥老家還算是安全,楊振寧就被送到了那里。
戰(zhàn)爭瞬間蔓延開來,整個中國都被包裹在戰(zhàn)爭之中,楊家人頂著戰(zhàn)火終于一家團圓,但是顛沛流離的生活也隨之而來,伴隨著危險,最后抵達昆明,才能過上安穩(wěn)一些的日子。
那個時候的楊振寧盡管受著戰(zhàn)爭的影響,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yè),到了昆明之后又轉(zhuǎn)到了當?shù)氐囊粋中學,只是一個忽然的教育政策讓楊振寧痛苦不堪,那個時候的楊振寧還沒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學又成了一大難點,家人們對于楊振寧還是十分的支持的,所以堅定了楊振寧升學的決心,買了教材自學理化知識。
別看楊振寧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賦使然,自學之下的楊振寧最后還能以一個極好的成績考到了西南聯(lián)大化學系。命運的指引告訴楊振寧,化學并不是他的歸宿,物理才是,所以楊振寧毅然決然地轉(zhuǎn)到了物理系。
剛邁入大學,楊振寧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學校里面學習更多的知識,當時的西南聯(lián)大師資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楊振寧很快就融入了大學生活,在物理的海洋里面暢游,他與生俱來的天賦也讓他的進步十分的快。
只是戰(zhàn)爭還沒有結(jié)束,炮火依然在繼續(xù),為了這些莘莘學子,就算是頂著炮火,學校里面的課程都沒有間斷過。最后在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楊振寧發(fā)表了論文,這一篇論文更是開創(chuàng)了先河,將物理和數(shù)學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
畢業(yè)后的楊振寧繼續(xù)研讀,在西南聯(lián)大念研究生,后來又獲得了碩士學位,可是這些知識遠遠不夠,楊振寧知道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闖蕩和學習,他的學習之路沒有停止,之后便去了美國進行求學。
留學生涯
美國是第一大國,學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識也是精之又精,楊振寧到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那里有他最喜歡的一位老師費米,只是天意注定,那個時候的費米教授正在秘密的研究核武器,楊振寧也只能抱憾而歸,輾轉(zhuǎn)多次,也因為楊振寧對物理熱切的內(nèi)心,終于楊振寧還是見到了費米教授,又在費米教授的幫助下認識了另外一位良師愛德華泰勒教授。
對于華裔的歧視也在這里顯現(xiàn),楊振寧在物理上面的進步十分的快,但是動手能力卻要差很多,他很想進行實驗,但是實驗室卻只能美國人才可以進,在缺乏動手能力的情況下,還成為了一眾同學的笑柄。
可是盡管如此,楊振寧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物理夢,他最后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獲得了獎項,成為了轟動世界的物理學家。
不只是在學習上面,楊振寧在愛情上面也十分的轟動。楊振寧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和以前大學任教時期的一個學生在一起,這個學生名字叫做杜致禮。
杜致禮的父親是國民黨的將軍,和蔣介石的關(guān)系非常的好,當年的杜致禮翩翩少女,在學校里面也是個風云人物,只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太快了,她的父親也正好在那個時候患了腎病,想要前往美國進行治療,誰知道蔣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動身前往美國的時候?qū)⒍胖露Y的父親扣下,強行前往戰(zhàn)場。
那個時候的杜致禮才18歲,沒有親人的陪伴她一個人到了美國,一個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國,日子十分的不好過,尤其之后家道中落,就連家里人的消息她都收不到了,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她最后到了免費的圣文森學院。
命運總是如此的有趣,楊振寧和杜致禮兩個人都沒有想到,居然會在美國再一次見到。楊振寧在美國十分的照顧杜致禮,一來二去兩個人就墜入了愛河,最后在第二年的8月26日舉行了婚禮,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楊振寧和杜致禮又何嘗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國內(nèi),而他們心系祖國和家人,無數(shù)次地想要回到祖國,但是都遭到了阻攔。終于國內(nèi)的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在美國的兩人也終于得到了家人的消息。在1971年,中美關(guān)系緩和,兩人才終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楊振寧無疑是緊張的,原本塞在口邊的岳父大人最后居然成了一句先生,這讓在場的周總理笑話起他來。一家人能夠團聚實在是難得,楊振寧的一生都在努力發(fā)出自己的光芒,他堅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面對困難不放求學之心,也實在令人敬佩。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4
楊振寧于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母親是名門閨秀,他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無疑幸運的,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楊振寧4歲時,母親教他讀書認字,家庭氛圍濃厚,為楊振寧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在1928年,父親學成歸國,任教于廈門大學數(shù)學系,楊振寧隨父進入廈門大學讀小學二年級。后來父親轉(zhuǎn)入清華大學任教,他們?nèi)野徇w至北平,在北京讀完小學到初中。
可奈何在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北平也不安定。他們一家逃難至昆明,北大、清華與南開為躲避戰(zhàn)火,南遷至昆明組成西南聯(lián)大。它是一所特殊而傳奇的大學,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科學家,楊振寧、鄧稼先則出自該校。
1938年,在昆明讀高二的楊振寧,為早日實現(xiàn)兒時當科學家的夢想,他參加了西南聯(lián)大的招生考試,沒想到竟然考上了。父親感到很欣慰,因為他的父親也在這所大學任教,并且這所大學是當時最好的大學。[由整理] 在西南聯(lián)大求學的6年間,是楊振寧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直接影響他后來的成就。這所大學大師云集,他就讀物理系,本科畢業(yè)論文導師是北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在1945年,楊振寧考上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yè)后,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有幸與愛因斯坦成為同事,愛因斯坦對這位來自于中國的年輕人很是贊賞,兩人常常在一起進行學術(shù)討論。
楊振寧在這里遇到了同樣來自中國的李政道,他們兩人攜手研究。在1954年,兩人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打破了物理學上的“鐵律”——宇稱守恒理論,這一觀點一經(jīng)發(fā)表引起世界物理界的轟動,很多科學家對這兩位來自中國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很不屑,但是他們用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理論,并在1957年,兩人因此獲得諾貝爾獎,楊振寧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這理論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很抽象,講得通俗點就是:物體中基本粒子與它的鏡像粒子是不對稱的,運動軌跡是不一樣的,就好比我們?nèi)苏甄R子,鏡子里面的人像和本人有所細微差別,而楊振寧提出這一理論,是重新定義了宇宙的含義,你說他偉不偉大啊?
這還不是最偉大的成就,最偉大還是他的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將宇宙中已知的四種基本力,除引力之外,直接統(tǒng)一了其他三種,朝著“大統(tǒng)一理論”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們知道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地之間的作用力,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統(tǒng)一電磁學,他們都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他們窮盡一生,也沒有找到“大一統(tǒng)理論”將兩者聯(lián)合起來,愛因斯坦也曾試過用“相對論”來解釋,但卻似乎有些矛盾,且多出了兩種力:強力與弱力,物理學的發(fā)展陷入迷霧中。
這時楊振寧拔開迷霧,提出這“大一統(tǒng)理論”,奠定了半個世紀以來物界學的發(fā)展。楊老在其他領(lǐng)域如凝聚態(tài)物理、冷原子物理等都有著突出的貢獻。世界各地在楊老的理論基礎(chǔ)上,有7人獲得諾貝爾獎,可以說楊老是“開山鼻祖”,是當今在世是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這是一點不為過的。
這些都是楊老對世界的貢獻,那么對中國有哪些貢獻呢?也許有人會說楊振寧對中國好像沒什么貢獻吧,不像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給中國搞出了原子彈,讓我們不再受外國人的欺負。因為楊老搞的是理論物理研究,在當時的中國存在感極低,并且他的理論比較抽象,一般人看不懂,這也導致一些國民對他的一些誤解。
其實楊老以自己的實踐行動,為中國的科學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美國石溪分校設(shè)立了CEEC獎金,從美國和香港募集資金,專門支持中國各大學、各研究所人員到石溪做訪問學者,到90年代初,共有80余名中國學者得到此獎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絕大部分按時回國到原單位服務(wù)。
1983年,楊振寧在香港發(fā)起創(chuàng)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shù)研究中心基金會,基金會從成立到2007年結(jié)束的24年中,資助金額累計達2000多萬元港幣,資助基礎(chǔ)研究項目數(shù)百個,使一批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同時還為中山大學建成一座研究大樓。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shù)研究中心基金會,是在香港立法注冊的非牟利性機構(gòu)。
1997年,在清華大學建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他捐出在美國的豪宅售賣的600萬美元,還捐出他在清華大學的工資,捐資助研。楊振寧利用自己的人脈及社會影響力,多方面籌集資金,促進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中國拉回了計算機頂尖專家姚期智、林家翹,助飛中國計算機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他參與許多重大科研實驗室的建設(shè),促進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貢獻。他不僅捐錢,創(chuàng)立各種科研基金組織,還親自培養(yǎng)科學人才,在2004年,親自上清華大學本科普通物理的課。
楊老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助力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卻還有人說他沒有為國家作貢獻,有些人只盯著楊老娶了一位小54歲的嬌妻,而忽略了他的貢獻。
受人詬病最大的是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沒有家國情懷,這是我們對他最大的誤解。楊振寧在1957年獲得諾獎時,在頒獎臺上他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chǎn)物,又是雙方?jīng)_突的產(chǎn)物,我愿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tǒng)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于現(xiàn)代科學。”
從這些話中,我們感受到楊老的拳拳愛國之心。后來,由于歷史原因及兩國的關(guān)系,在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但始終心系祖國。
在1971年中美關(guān)系有些松動時,楊振寧頂著巨大的壓力第一個訪問中國,受到當時國家領(lǐng)導人周總理的親切接待。他還促成了中美建交正常化,成為促成中美文化、科學交流的橋梁。在美國到處演講,宣傳新中國的發(fā)展,讓更多的海外學子回到國內(nèi)。
在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5
一曲道德禮贊,一篇精神史詩,一年一度的"心靈收成"。在這個簡單卻又內(nèi)涵豐富的舞臺上,閃現(xiàn)出這么多感人的事跡和值得感動的人。這些感動,不是因為脆弱,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感動”激發(fā)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空談?wù)`國,實干興邦”,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天檢查檢查自己”,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都在傳遞著和發(fā)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一起高舉正義之旗,讓這種“正能量”灑遍整個神州大地。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6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緣于愛。
《感動中國》節(jié)目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扎根并奉獻農(nóng)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yè),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zhàn)線的“良心醫(y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yè),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yǎng),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媽媽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xiàn)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guān)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跡觀后感篇7
楊振寧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淵源深厚,結(jié)下了幾十年的良緣,多年來對大學的學術(shù)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楊振寧長期為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講課,2006年和2007年開設(shè)的課程是“二十世紀理論物理的主旋律”,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有修讀。
廣東省科協(xié)黨組書記、副主席何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經(jīng)常參加國內(nèi)的學術(shù)交流,國內(nèi)已有不少地方通過楊振寧教授引進了不少‘少壯派’高端人才,這其中包括楊振寧教授的弟子!
1986年,楊振寧創(chuàng)建南開大學數(shù)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本著“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開放精神,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83]楊振寧創(chuàng)建后親自指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數(shù)學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應(yīng)用,包括量子可積系統(tǒng),楊—Mills場,楊—Baxter系統(tǒng),量子群,關(guān)聯(lián)體系的代數(shù)結(jié)構(gòu),Yangian,紐結(jié)理論等。
楊振寧創(chuàng)建的理論物理研究室,已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培養(yǎng)的博士中,有人當選院士,有人成為大學副校長,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終身教職。用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的話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畢業(yè)了一批人、做出點事”。
據(jù)葛墨林院士回憶,楊振寧“管”得很細。從1988年開始,南開的理論物理室辦過7次講習班,邀請的都是各個方向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科學家。因經(jīng)費匱乏,要靠楊振寧從香港募捐講課費。
1992年,為了南開主辦的一場國際會議,楊振寧籌集了兩萬美元?紤]到大陸不易換開百元大鈔,他特地換成20元、50元的鈔票,捆在一個包里帶來。南開數(shù)學所的第一臺計算機和激光打印機也是楊振寧當時購自香港,運到天津的,他還派自己的秘書負責打字。他甚至考慮到了外賓喝咖啡的習慣,打算自帶咖啡壺。
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早期畢業(yè)生,包括吉林省政協(xié)副主席、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薛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都曾受楊振寧的資助到他任教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訪問一年。他們當時并不知道,楊振寧為了籌錢,曾發(fā)著高燒去唐人街演講。
20__年6月18日,南開大學以理論物理前沿討論的方式慶祝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25周年和楊振寧先生89華誕。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說,在慶祝之際,我們更要記住陳省身先生和楊振寧先生。正值陳省身先生誕辰100周年、楊振寧先生89華誕,他們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有超過70年的學術(shù)合作與深厚友誼,理論物理研究室則是他們晚年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25年來,理論物理研究室做出了突出成績,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