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節(jié)舞龍的作文三篇
舞龍,俗稱耍龍燈,是起源于中國的漢族傳統(tǒng)民間文化活動之一。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描寫春節(jié)舞龍的作文的文章3篇 ,歡迎品鑒!
【篇一】描寫春節(jié)舞龍的作文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已經(jīng)敲響了鑼鼓,場地上正在迅速組建板龍。從龍頭起,一段龍身漸漸地接入,當接到龍尾時,一整條龍剛好繞了場地一周。此事鼓擊的愈烈,鑼敲的越響!一條巨龍緩緩的站起身子,圍著場地在跑。耳邊是喜慶的鞭炮聲,周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巨龍圍在中心。
人不斷的背著龍在跑,活動范圍越來越大!終于受不了這狹小的場所的限制,徑直往巷子里去,圍觀人立馬退避三舍。
龍尾剛進巷子,龍頭便從另一個地方露了出來,所到之處,無不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到處是人們的呼聲,到處有人們對來年的美好祝愿。
一不留神,巨龍便不知向哪邊去了,熙攘的人群也不知向那邊去了。只還記得印象中的板龍燈,白龍頭,紅眼珠,白身子,白尾巴,舞起來讓人震撼,讓人留戀。
穿過一條條巷子,終究找不著板龍的身影,只怕是早已結(jié)束了,或又是往更遠的地方去了。
【篇二】描寫春節(jié)舞龍的作文
每到春節(jié),就會看到各地都有很多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中都少不了有舞龍這一項。舞龍已經(jīng)是春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了。很多人喜歡看,但卻都不知道它的由來是什么。作為一個喜愛舞龍的人,是不是應(yīng)該了解它的由來呢?一起來看看吧!
燈節(jié)中的花燈種類繁多,諸如花卉、蟲鳥、百獸,應(yīng)有盡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則數(shù)“龍燈”。
今俗新年有“鬧龍燈”之戲。鬧龍燈就是“掉龍燈”,因龍燈長巨且重,鑼鼓聲中昂首擺尾,蜿蜒游走,非數(shù)十多壯漢,舉竿來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搖擺,作動詞解,也就是“舞龍”。
舞龍的“龍”,通常都安置在當?shù)氐凝埻鯊R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dǎo),將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頭龍尾,舉行點睛儀式。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jié)節(jié)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shù)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lǐng)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dǎo)。舞時,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游走飛動。
舞龍是個大節(jié)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
等到舞龍完畢,就將首尾燒掉,龍身送回廟內(nèi),明年再用。
燈節(jié)雖始于漢初,盛于唐宋,但“舞龍”的習(xí)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xiàn)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開,大概由于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nóng)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谷物是維——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xiàn)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篇三】描寫春節(jié)舞龍的作文
大年初二的清晨,雖然天氣寒冷,但人們的心卻熱乎乎的。小區(qū)門口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我透過窗戶向外看,小區(qū)廣場上、大路邊、樓道旁,站滿了老人、孩子……個個笑盈盈的。
我擠進人群仔細看,小區(qū)門口寬闊的廣場上兩條龍燈精彩的舞動著。前面的一條龍是紅藍相間,紅色的龍鱗在陽光中光彩奪目,龍身上鑲嵌著許多銀光閃閃的鏡子,像寶石一樣閃著光輝。
舞龍的人身穿金色綢緞,頭纏金色頭巾,顯得十分神氣。另一條龍渾身是金黃與銀白交錯,閃閃發(fā)光。舞龍的身穿紅色衣服,頭裹紅色頭巾,顯得很有精神。龍的后面是兩個大頭娃娃,他們憨厚的笑容,顯得十分可愛。
龍的周圍是紅綠相間的花船和挑著花籃的'花童,像傳統(tǒng)年畫中的頑童,蹦著,跳著,一會兒進,一會兒退,一會兒唱,一會道福,給新年的人們送來吉祥。
最精彩的是舞龍了。一顆龍珠上下舞動,兩條龍自然地左右擺開陣勢,頭對著頭表演起來了“二龍戲珠”,只見兩條龍跟著龍珠,時而上,時而下,時而左,時而右,時而前,時而后,有時撲,有時跳,有時沖高,有時臥倒,第一個舞龍人跟著龍珠跑,后面舞龍人舉著龍身隨龍頭纏繞舞動,龍尾隨著龍身擺動。
突然,兩條龍騰空而起,龍頭抬得高高的,對著周圍的人們左右晃動,并張開嘴,金龍的口中落下了“新年快樂”,而紅藍相間的龍口中落下了“萬事如意”,引來觀眾們陣陣喝彩,聲聲叫好。
掌聲、歡呼聲-----聲聲鼓勁,連煙火似乎也為他們打氣。舞龍的人們更歡了,他們一會兒舞大龍卷小龍,一會兒舞雙龍盤旋;它們分分合合,卻一點兒不會打結(jié),我真佩服他們的高超技藝。
龍燈走了,孩子們還跟著跑。我目送龍燈遠去的背影,仍沉浸在這喜悅之中,老人們站在那里,陶醉了,流連忘返。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