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唐詩 陸龜蒙是哪代詩人
陸龜蒙唐詩
陸龜蒙唐詩1
《新沙》原文
唐代:陸龜蒙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yīng)亦年年稅紫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偏僻的渤海灣,隨著經(jīng)年的潮漲潮落,終于淤起了一處小小的沙洲。海鷗終日在海面上盤旋飛翔,可是最先發(fā)現(xiàn)這塊沙洲的卻是官府。
如果蓬萊仙島能有路可通的話,那么官家也會年年去向神仙們征收紫芝稅。
注釋
新沙:指海邊新漲成的沙洲。
渤澥(xiè):渤海的別稱,一本直作“渤!薄A碚f渤澥為象聲詞,海潮聲;第三解為海的別支。
官家:舊指官府,朝廷。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三座神山之一。
紫芝:神話中的仙草,紫色靈芝。
賞析
陸龜蒙是晚唐擅長諷刺詩和諷刺小品的能手,《新沙》為其諷刺詩的代表作。這首詩通過官府對海邊新淤沙地征稅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寫,尖銳地諷刺了當(dāng)時官府橫征暴斂的貪得無厭,無所不至。在寫作技巧上饒有特色。
此詩從立意到構(gòu)思,從遣詞到造句,都把極度的夸張和強烈的諷刺作為抨擊封建統(tǒng)治者的有力武器。
諷刺屬于喜劇的范疇,用魯迅的話說,就是要“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也就是對“公然的,也是常見的,平時誰都不以為奇的”那些“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惡”的事物,“有意的偏要提出”,給以嘲諷和鞭撻。諷刺的本領(lǐng)在于巧妙地運用“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夸張的筆墨”,抓住諷刺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訴之于可笑的形象,通過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現(xiàn)出隱而未顯的客觀事物的真相,從而收到引人發(fā)笑、發(fā)人深思的喜劇效果。這首《新沙》就是將封建吏治那黑暗的“無價值的”一角“撕破給人看”的。
開頭二句“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這是極度夸張的筆墨,這夸張既匪夷所思,卻又那樣合乎情理。海鷗是大海及海濱變化信息的知情者,他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這一帶水土之上,一直在大海上飛翔盤旋,對海邊的情況是最熟悉的;這片新沙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照理說必定是海鷗。然而海鷗的眼睛卻敵不過貪婪地注視著一切剝削機會的“官家”,他們竟搶在海鷗前面盯住了這片新沙。對于實際生活來說,官家不可能先海鷗而知新沙,這樣描寫就是夸張的;但從對象的本質(zhì)——官府搜刮地皮,無所不至,貪婪成性方面來說,它又是達到了高度的藝術(shù)真實的。這兩句的夸張和諷刺之處還在于:一堤新沙剛現(xiàn),老百姓們還未踏足其上,更無什么收成可言,官府就對它敲響了征稅的如意算盤。官府的這一心理是特別可笑的,諷刺也特別深刻。
詩的三、四句“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yīng)年年稅紫芝”,則把夸張與假想揉為一體,從虛擬的畫面中進一層鏤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貪婪本性。蓬萊仙山本為神仙所居的極樂去處,其間既無塵世之爭,更無苛捐雜稅之?dāng)_。但官府并非不想到仙境中以掠取其間的奇珍異寶,而只是由于蓬萊“煙濤微茫信難求”、無路可通罷了。這里,假設(shè)的畫面是可笑的,似乎純屬荒唐悠謬之談,但在這荒唐悠謬的外殼中卻包含著嚴(yán)峻的歷史真實──官家搜刮的觸須無處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賦稅的凈土樂園,從本質(zhì)上揭示了官府心靈最深處的秘密,從中也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的美好心靈。
陸龜蒙唐詩2
《懷宛陵舊游》原文
唐代:陸龜蒙
陵陽佳地昔年游,謝脁青山李白樓。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fēng)影落春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想當(dāng)年曾在宛陵城游覽勝地,謝玄暉與李太白都留下足跡。
溪水倒映針陽實在令人遐想,迎風(fēng)飄揚的酒幌也映入小溪。
注釋
宛陵:古縣名,漢初置,不久改為丹陽郡治所,西晉時改為宜城郡治所,南朝梁、陳時為南豫州治所,隋時又改為縣,其地在今安徽省宣城。舊游:此處指舊日游覽之地。
陵陽:山名,舊傳因陵陽子明于此山成仙而得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北,這里用作宛隴的代稱。佳地:勝地。
謝朓(tiǎo):字玄暉,南齊詩人。青山:泛指此處群山,此處的“青山’與“樓”為互文,不是分屬于謝朓和李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詩人。
日斜溪上:溪水倒映著斜陽。思:想,遐想。
酒旗:酒家的酒幌。
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詩,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詩人對往年游歷的懷念。宛陵三面為陵陽山環(huán)抱,前臨句溪、宛溪二水,綠水青山,風(fēng)景佳麗。南齊詩人謝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樓一座,世稱謝公樓,唐代又名疊嶂樓。盛唐詩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屢登謝公樓暢飲賦詩。大概是太白遺風(fēng)所致,謝公樓遂成酒樓。陸龜蒙所懷念的便是有著這些名勝古跡的江南小城。
這首詩的佳處不止在描摹山水如畫,更在于溶化著詩人深沉的感慨。通觀全詩,前二句是平敘宛陵舊游的懷念,說自己從前曾到陵陽山的`那個好地方游歷,那里有謝朓、李白的游蹤遺跡。后二句是回憶當(dāng)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傍晚,在句溪、宛溪旁緩步獨行,夕陽斜照水面,那疊嶂樓的倒影映在水中,它那酒旗仿佛飄落在春天流水中。那情景,最惹人思緒了。惹起的思緒是什么,惹起思緒的原因是什么,詩人沒有說,也無須說破。前二句既已點出了詩人仰慕的謝朓、李白,后二句描摹的這幀山水圖所蘊含的思緒感慨,不言而喻,是與他們的事跡相聯(lián)系的。
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時,很不得意,“江海雖未從,山林于此始”(《始之宣城郡》)。李白客游宣城,也是牢騷滿腹,“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然而謝朓畢竟還有逸興,李白更往往是豪游,青青的陵陽山上,那幢謝朓所筑、李白酣飲的高樓,確令人思慕向往。而自己一介布衣,沒沒無聞,雖然也游過這陵陽佳地,卻不能為它再增添一分風(fēng)韻雅勝。于個人,他愧對前賢;于時世,他深感沒落。因此,回想當(dāng)年舊游,只有那充滿迷惘的時逝世衰的情景,給他難忘的深刻印象。這就是西斜的落日,流去的春水,晚風(fēng)中飄搖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構(gòu)成一幅詩意的畫境,惹引無限感慨的思緒。由此可見,這首懷念舊游的山水詩,實質(zhì)上是詠懷古跡、感時傷世之作。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顯然在于煉詞鑄句,熔情入景,因而風(fēng)物如畫,含蓄不盡。前二句點出時間、地點,顯出名勝、古跡,抒發(fā)了懷念、思慕之情,語言省凈,含意豐滿,形象鮮明,已充分顯示詩人老到的藝術(shù)才能。后二句深入主題,突出印象,描寫生動,以實見虛,在形似中傳神,堪稱“畫本”,而重在寫意。李商隱《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的那種無望的迷惘,在陸龜蒙這首詩里得到了十分相似的表露。也許這正是本詩的時代特色。詩歌藝術(shù)朝著形象地表現(xiàn)某種印象、情緒的方向發(fā)展,在晚唐是一種相當(dāng)普遍的趨勢,這詩即其一例。
陸龜蒙唐詩3
《和襲美春夕酒醒》原文
唐代:陸龜蒙
幾年無事傍江湖,醉倒黃公舊酒壚。
覺后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幾年來無所事事漂泊于江湖,這一次又醉倒在黃公的酒壚。
酒醒后才發(fā)現(xiàn)月亮掛在天上,花影映滿全身需要有人來扶。
注釋
襲(xí)美: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晚唐詩人,今湖北天門人。
傍江湖:江湖漂泊,此處指隱居。
黃公酒壚(lú):原指竹林七賢飲酒之處,此詩指自己的飲酒場所。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濬沖乘軺車經(jīng)黃公酒壚,顧謂后車客曰:‘吾昔與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此坊!
覺(jiào):酒醒。
倩(qìng):請。
賞析
這是一首閑適詩!伴e適詩”的特點,向例是以自然閑散的筆調(diào)寫出人們無牽無的悠然心情,寫意清淡,但也反映了生活的一個方面。同時,有些佳作,在藝術(shù)上不乏可資借鑒之處。此詩是寫詩人酒醉月下花叢的閑適之情。
起句“幾年無事傍江湖”,無所事事,浪跡江湖,在時間和空間方面反映了“泛若不系之舟”(《莊子·列御寇》)的無限自在。第二句中的“黃公舊酒壚”,典出《世說新語》,詩人借此表達自己放達縱飲的生活態(tài)度,從而標(biāo)榜襟懷的高遠。
“覺后不知明月上”,是承前啟后的轉(zhuǎn)接,即前承“醉倒”,后啟歸去倩人攙扶的醉態(tài)。此處所云“不知”,情態(tài)十分灑脫;下句“滿身花影倩人扶”是全篇中傳神妙筆,寫出了月光皎潔、花影錯落的迷人景色。一個“滿”字,自有無限情趣在其中。融“花”、融“月”、融“影”、融“醉人”于渾然一體,化合成了春意、美景、詩情、高士的翩翩韻致。
這首詩著意寫醉酒之樂,寫得瀟灑自如,情趣盎然。詩人極力以自然閑散的筆調(diào)抒寫自己無牽無掛、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以詩人冠絕一時的才華,而終身沉淪,只得“無事傍江湖”,像阮籍、嵇康那樣“醉倒黃公舊酒壚”,字里行間似仍不免透露出一點內(nèi)心深處的憂憤之情。
陸龜蒙唐詩4
《吳宮懷古》原文
唐代:陸龜蒙
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fēng)。
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通往長洲的香徑已經(jīng)長滿了荊棘,當(dāng)年吳王射獵的地方到處是荒丘蔓草。當(dāng)年奢云艷雨,紙醉金迷的吳宮如今已不再繁華,只有陣陣悲風(fēng)在這廢墟故址徘徊。吳王夫差在位期間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舉措都足以使國家滅亡,這和西施并無關(guān)系,后宮佳麗如云,一個西施又怎么能取代所有的后宮佳麗呢?
注釋
、畔銖剑褐复呵飼r吳國館娃宮美人采香處。故址在今蘇州西南香山旁。長洲:即長洲苑,吳王游獵之處。在今蘇州西南、太湖北。
⑵奢云艷雨:指當(dāng)年吳王奢華綺麗迷戀女色的生活。
、菂峭酰褐竻峭醴虿睢
、任魇罕臼窃絿琅,被越王勾踐送給吳國,成為吳王夫差的寵姬。六宮: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共六宮。這里指后妃。
賞析
《吳宮懷古》是一首七絕。前兩句詩言窮奢極欲必然導(dǎo)致覆滅——吳國的館娃宮和長洲苑,如今都是荊棘叢生;吳王宮中當(dāng)日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現(xiàn)在只留下一股悲風(fēng)在吹拂。意在說荒淫腐化生活是吳王亡國的根本原因。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懷古喻今,蘊含深遠。
后兩句與羅隱的詩句“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旨意相近。意思是,吳王夫差亡國是因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國的禍根。是他無道,并非因為西施生得格外美麗,比六宮后妃更能蠱惑夫差而導(dǎo)致亡國。亡國的罪魁禍?zhǔn)资堑弁,后妃僅推波助瀾而已。這兩句詩講清了吳國亡國的因果關(guān)系,抨擊了“女禍亡國”的論調(diào)。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