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的意義和作用》班會教案
這是《主題班會的意義和作用》班會教案,是優(yōu)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什么叫主題班會課
主題班會是按照教育目的,任務的要求,在班主任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圍繞特定的主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綜合教育形式,也是中小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主題班會的意義和作用
1、提高覺悟學會做人
通過主題班會課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陶冶情操,鍛煉意志,指導學生的具體行動,使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學會怎樣做人。
2、獲取信息提高能力
主題班會比其他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時代性,學生在主題班會中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且主題班會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自己動腦、動手去琢磨,去思考,鍛煉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主題班會無論是準備過程還是實施過程都是鍛煉提高學生的過程,尤其是對后進生的轉化作用更大。
3、發(fā)揮特長發(fā)展個性
一般來說主題班會往往要利用學生的特長,有特長的學生也都會利用這個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所以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級同學的特長愛好,并予以安排角色,為同學們的個性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4、增強凝聚力優(yōu)化班集體
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來實現(xiàn)的,主題班會課是其中一條重要的實施途徑,每一次主題班會課的成功召開,都會使班級向它的總體目標跨進一步,所以,也可以說主題班會是班集體發(fā)展的基礎,同時它能使班風、班紀和班級的人際關系得到強化和鞏固,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三、主題班會應遵循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主題班會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目的就是教育學生。首先,在教育內容上,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覺悟;既開闊了視野,又陶冶了情操;既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又有美的享受。其次,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上,主題班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教育性。如準備過程,無論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還是編排演練都是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實施過程更是如此,它是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是更完整、更集中、更系統(tǒng)的教育。班會結束后,更要鞏固取得的成果,使學生在總結中受到教育,使教育得到繼續(xù)和升華。當然,在班會活動中,有些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有些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效果則是潛在的、隱形的教育。第三,體現(xiàn)在學生的內化上。一個主題班會教育性的高低,主要取決是否把教育內容真正讓學生接受,內化到學生心里,如果教師費了半天勁兒,學生無動于衷,臺上熱熱鬧鬧,臺下沒有共鳴,那么這節(jié)班會課則是失敗的,一節(jié)好的班會課應該是全體學生,全過程的受教育的過程。
2、針對性原則
組織主題班會必須具有針對性,決不能因活動而活動,每次確定什么主題,解決什么問題,采取什么形式等都要有針對性,否則收效不大,容易走過場,這就失去了教育意義。
首先主題班會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同,認知水平也不一樣,因此主題班會必須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選取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同一內容的主題在不同的年級召開,所選取的內容和形式也要有所區(qū)別。如小學形式可以活潑些,知識點可以少一些。高中則可以知識點多一些,思想性強一些。例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貫徹,小學要從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入手進行教育,初中則以社會公德教育為主,高中則要結合實際探討一下《綱要》頒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班級存在的問題。組織班會必須認真分析班級狀況,抓住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或是想而不清、思而不解的問題,提出帶有啟迪性的主題,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認識,從而改變他們的行為,也就是做到從要我做為我要做的轉變。
第三,針對社會現(xiàn)實,使班會賦予時代性。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上的一些積極、消極的影響,針對社會上的一些熱門話題,學生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召開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這樣的班會更具有時代的氣息,同時也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如:申奧成功、下崗問題、高消費、浪費問題等。
3、趣味性原則
班會設計的趣味橫生,就有極大的吸引力,會使學生自覺的參加班會活動,怎樣才能具有趣味性呢?
首先,班會的內容和形式要具有多樣性,學生因為年齡的原因,最討厭的就是單調重復,學生都有求新、求奇、求異、求變、求動的特點,只要班會有趣,學生往往會在班會前產生期待的心里,容易引發(fā)他們積極參與的動機,活動也會積極投入,盡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工作,活動后還會反復回味,留下很深的印象,起到自動鞏固和強化的教育效果。如果反反復復總是一個調子,學生很快就會厭煩。
其次,班會要講究“奇”“新”。班會從內容到形式的設計要盡量“出其不意”以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學生喜歡第一次,如果年年重復同樣的內容,學生就會乏味,班會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班會切忌程式化,成人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也就是說班會要經常創(chuàng)新。
4、主體性原則
在于班會重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整個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每一節(jié)班會都應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當然,教師有指導作用卻不能包辦代替。
首先,對學生要充分放手、充分信任,F(xiàn)在的學生獨立性比較強,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他們愿意在班會中大顯身手,老師應該給他們機會,特別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輔導,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自流,班會中應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一個好的班主任教師應該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圖轉變?yōu)閷W生的活動方針,把教師的教育內化為學生的行動。特別是在主題確定,方案實施上,教師要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第三,班會要盡量擴大參與面。學生在班會中的參與面往往與教育效果成正比,參與面越大受教育的學生越多。學生在班會中當演員和當觀眾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所有的人都有事做,讓所有的人都當演員,要徹底改變“教師芒的團團轉,學生干部靠邊站,一般同學沒事干”的現(xiàn)象。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手,親自參與,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才能。
5、整體性原則
人的認識總是遵循“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規(guī)律來發(fā)展的,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也要依照遠、中、近期目標,針對學生、班級的實際循序漸進,逐步加深,要有統(tǒng)一的連貫的計劃,通過圍繞階段目標設計系列活動,進而達到一個總的教育目標,也就是說整體性原則要求主題要有連續(xù)性。
6、實效性原則
主題班會要使學生入情入境,入心入腦,就必須本著“小、近、實”的原則,真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有所受益、有所進步,進而內化為學生的自己的行為,收到實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