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老師的古詩句(精選5篇)
贊美老師的古詩句范文第1篇
教學共性是指多數(shù)教師所共同具備的概括化了的教學傾向。它是教學個性(即教學風格)產(chǎn)生、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著名語文教師的教學共性經(jīng)歷了長期實踐的檢驗和理論的論證,是合乎科學的語文教育規(guī)律的體現(xiàn),筆者在關注語文名師教學課例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他們上課的風格雖各不相同,但對古詩文的理解及引導卻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一、重朗讀,訓語感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正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誦讀古詩,要讀出韻味,讀出情感,熟讀成誦,重視積累。經(jīng)典絕句,一經(jīng)背熟,便會終生不忘。重視朗讀、吟誦可以說是特級教師們在古詩詞教學中達成的最大共識。他們成功的課例都是伴隨著大量的誦讀,以致學生加深了對詩的語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戴建榮老師執(zhí)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別具一格。他把教學過程設計為:讀詩、唱詩、吟詩。
師:怎么讀?兩個字兩個字一讀。渭城連著讀,朝雨連著讀,浥單獨讀,輕塵連著讀。讀的時候按照一種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我們稱之為平仄的規(guī)律。(板書:平仄)
……
師:同學們,當詩人的感情——讀啊讀,讀到一定程度,他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的那一刻,讀已不足以表達他的這種感情,這時我們就要來唱了。
(第一遍學生先聽師和樂唱,第二遍可繼續(xù)聽唱或跟師唱,第三遍師邊做手勢邊唱,生小聲跟著唱。)
師:同學們,按平長仄短的規(guī)律我們來讀,(師讀)和著《陽關三疊》的曲調(diào)來唱,(師唱)把兩種混在一塊兒就叫做——
生:吟。(師板書:吟)
師:什么叫做吟?半讀半唱就是吟。吟是詩歌最好的體現(xiàn),吟是情感最豐富的體現(xiàn),吟詩是自我陶醉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古人這樣說——吟詩作畫,詩就是吟的。
課堂上用大量時間引導學生學會怎樣讀、怎樣唱、怎樣吟,特別是教師讀、唱、吟的示范,對學生起了很好的導向作用。隨著對詩句語言的理解,學生讀得有板有眼,讀出了節(jié)奏,讀出了語感,讀出了韻味。
很多老師在古詩詞教學時讀的量也很大,但就是讀不出味道來。關鍵在于對詩句的誦讀缺乏必要的引導,把誦讀和語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開來了。
再看汪秀梅老師執(zhí)教《憶江南》的教學片段:
師:詩人感慨:“能不憶江南?”這是什么句式?
生:反問句。
師:請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從這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詩人不能不憶的極度思念之情。
師:請你讀出不能不憶之情。
生:(讀)能不憶江南?
生:我體會到了詩人對江南美景的無限眷戀!
師:請你讀出無限的眷戀!
生:(讀)能不憶江南?(深情地)
生:我還體會到了詩人的贊嘆之情。
師:請你贊嘆!
生:(讀)能不憶江南。◤娏业兀
師:在思念中贊嘆!在贊嘆中思念!
師:我聽出詩的贊揚之意。還可以怎么讀?
生:江南好。ㄐ÷晣@)
師:我聽出詩人的向往之情。就這樣可以大聲贊,可以小聲嘆。把詩人的贊揚之意和向往之情盡寓其中!
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誦讀,不同的誦讀,就表達出不同的感悟。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過程中,深入品味語言的內(nèi)涵、節(jié)奏、韻味、美感,以讀來檢驗對詩的語句理解,做到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二、抓語言,感意境
1.扣詩眼,促理解
對詩的語句理解是體會古詩的基礎。古詩短小精悍,每一個字都是作者經(jīng)過錘煉后敲定的,特別是其中一些關鍵性的字詞更是考究至極。我們在講解古詩文時應該重視字詞的教學,并通過理解關鍵字詞,引導學生體會意境。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楓橋夜泊》時把詩眼定位在“愁眠”上,不僅如此,在課堂上,王老師還要求學生給“愁眠”找近義詞,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則抓住“喜”字,支玉恒老師在教學《暮江吟》時則抓住了“暮”,于永正老師在上《草》一詩時,緊扣“燒不盡”來引導學生體會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
2.品寫法,領其妙
古詩詞短小簡練,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感彩、表現(xiàn)手法。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詩句語言的運用、表達上提出問題。千古傳頌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等,都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發(fā)現(xiàn)、細細品味。
如汪秀梅老師執(zhí)教《憶江南》的片段:
師:古典詩詞語言精美,我們學習古詩詞不僅僅要知道它的意思,還要懂得通過語言來品味、欣賞。那么你認為這首詞哪里寫得好?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寫得好。江南處處是美景,詩人抓住江花、江水這一江南美景,讓我們看到了江南的又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
師:請你讀出這種意境。(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現(xiàn)在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是何等的一種境界!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開,紅日普照,使鮮艷的紅花紅得更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
贊美老師的古詩句范文第2篇
一、松文化形成的過程
松樹是人們常見的樹種,它遍布世界各大洲,但是唯獨我們中華民族對松樹情有獨鐘,在千百年的歷史文化中,造就了深厚的松文化。
(一)古代典籍中的記載
相傳秦始皇到泰山去祭祀,忽然碰上大雨沒有雨具,只好躲避在一棵茂密的松樹之下,因為這棵松樹遮風避雨有功,所以秦始皇就封這棵松樹為五大夫。大夫是一種官職,在古代先秦的時候,卿、大夫這都是官職,都是臣子,卿是第一等的臣子,大夫是第二等的臣子,也就是第二等的官職,這是一個故事。
再一個故事,相傳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之前,曾到過靈巖寺,就是現(xiàn)在山東濟南所屬的長清縣靈巖寺院。在出發(fā)之前,他在寺院里邊,用手摸松樹,發(fā)了一個誓愿,說我到西天取經(jīng),時間很長,我走了以后,樹枝應該朝西生長;那么我要回來的時候,樹枝應該調(diào)換一個方向,朝東生長。唐僧取經(jīng)一去17年,他的弟子也記住了他這句話,果然過了十幾年以后,樹枝忽然轉(zhuǎn)了個方向,朝東生長了,他的弟子都紛紛議論說,師傅要回來了,果然不久唐僧就回來了。
(二)作家、藝術家筆下的松樹
1.散文和詩歌中的松樹
翻開我們的中國文學史和中國藝術史,以及作家、藝術家的集子,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散文和詩歌中,經(jīng)常有描繪松樹的專篇,或者時而有描繪松樹的詩句。而凡是提到松樹,總是流露出欣賞贊美的感情。
比如我們舉一些例子來看,像左思、陶淵明、王維、李白、劉禹錫、賈島、孟郊、柳宗元、皮日休、李商隱、杜牧、司馬光、蘇軾、孔平仲、戴復古等人,這些大家多數(shù)都熟悉,在他們的詩篇中就有這樣的詩句。
陶淵明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李商隱的“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還有孔平仲的“秀色媚山腹,孤標摩斗魁”,斗魁就是指天上的星星很高,這些詩句對松欣賞贊美之情是顯而易見的。
有關松樹的專篇,在南齊的時候,江夏王鋒就有《修柏賦》;唐代的李德裕有《金松賦》,王勃有《澗底寒松賦》;宋代一位無名氏作者有《幽松賦》;明代的劉基,著名的散文家,他有篇散文叫做《松風閣記》,專門寫松樹的形狀,和風吹來的時候松樹發(fā)出的那種微妙的聲音,這些文章都從不同的角度,以帶有鮮明感彩的辭藻,對松樹作了描繪和贊美。
2.畫家筆下的松樹
松樹在古代的繪畫中就更為突出,在流傳至今的古畫中,五代的巨然,宋代的郭熙、宋徽宗、夏圭、李嵩、劉松年,元代的吳鎮(zhèn)、高克恭、黃縉、潤,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陸為、陸治、吳彬、王綦溪、董其昌,清代的王輝、惲壽平、張鵬沖等等,近當代的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何香凝、劉海粟、張大千、傅抱石、關山月等等,這些著名的畫家和國畫大師,他們的山水畫中,必然有蒼松出現(xiàn)。
我們可以來看幾幅畫,這一幅《廬山高圖》是明代早期著名的畫家沈周的山水畫,上邊這一顯著突出的部位描繪的是青松的形象,其他的山巒和山峰上,也有松樹在內(nèi),這是一幅。
這一位畫家,是清代的惲壽平,他的這幅《蒼松翠竹圖》里面,在山下是蒼松,在山頂上也是一棵蒼松。剛才說的這是專門擅長畫山水畫的畫家,他們的畫面上必然要出現(xiàn)蒼松。
明代唐伯虎本來是以畫仕女人物畫擅長,但是,他在一幅山水畫里畫了兩棵挺拔、直立、茂密的蒼松。
又比如齊白石,著名的國畫大師,大家都熟悉,他是以畫花卉魚蟲為擅長的。但是,他的一幅山水畫里面,最顯著的突出的位置,也畫了青松。
革命老人何香凝本來是擅長畫梅花、畫老虎的,她和她的兒子廖承志合作了一幅畫,廖承志畫了人物,何香凝畫了蒼松,送給了。
至于那些一般的畫家,無名氏的畫家,他們在山水畫里面,畫松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情況。對于中國古代的山水畫,我們甚至可以說,在畫面中,凡是有山有水,幾乎是達到了無山不有松,無松不畫山的地步。而且,松在畫面上,必然處于顯著而突出的位置,或者是松的形象的本身就是這個畫面的主體。
那么在非山水畫的繪畫中,比如,庭院生活的畫面中,是不是也有松樹,回答也是肯定的。
畫松在中國古代的畫中,特別是山水畫中,是有普遍性和突出性的。松不但在著名的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名不見經(jīng)傳的民間作家藝術家的筆下,同樣重要,而且更為普遍。比如在民間的雕刻之中,在故宮曾經(jīng)珍藏有一件民間雕刻的藝術品,上面是用玉石刻的,一個高僧在山洞里面壁修煉,洞門之外就是一棵高大的松樹。
二、松文化的內(nèi)涵
(一)松文化的精神實質(zhì)和內(nèi)核
那么這種松的情結、松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它的精神實質(zhì)和內(nèi)核是什么?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我國古代的先民在與大自然的共處共存中,接近觀察熟悉了松樹,發(fā)現(xiàn)了它的品格特性、審美價值,并且與自身的人文觀念結合起來,在千百年的歷史演進中,逐漸形成了松的情結和松的文化,表現(xiàn)個人乃至表現(xiàn)民族精神情操的松文化的靈魂核心,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談。
(二)松文化的審美內(nèi)涵
1.高大挺拔的崇高美
松文化的鮮明內(nèi)涵有這樣幾點,第一點是高大挺拔的崇高美。松柏那挺拔直立的樹身,那郁郁蔥蔥高聳入云的巨大的樹冠,顯示出它具有莊嚴崇高之美。
在距今3000年的《詩經(jīng)》中,就有“松柏丸丸”“松桷有梃”“松柏斯兌”等詩句,反復贊美松的端直高大。
在古今的繪畫中,畫面中的松樹或在山野、或在庭院,或是人在松下、或者是旁無人蹤,都被放在顯著突出的位置,都被描繪得高大雄偉、遮天蔽日,以顯示其崇高之美。松樹外觀的高大、端直和超群的實用價值構成了它的崇高美,與詩人的精神渴求交流在了一起。
2.凌霜傲雪的堅貞美
第二點,凌霜傲雪的堅貞美!扒Ю锉,萬里雪飄”,萬花紛謝,草木凋零,唯有松樹,枝葉青翠茂密不改,卓然挺立依舊,充分顯示出它耐得住酷寒、經(jīng)得起摧殘的凌霜傲雪的堅貞美。
孔子在《論語》中最早指出了松柏的這種品格和特性,他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睆闹参飳W的分類上來說,松柏不是同一個樹種,但是在中國古人的觀念中,松柏是并提并舉的,因此,孔子用這句對松柏的品格、特性的贊美之詞,來啟示他的門人弟子,這句話深含了與人的品德修養(yǎng)相聯(lián)系的潛臺詞。
在《莊子》這部書中曾經(jīng)記載,孔子周游列國,到了陳蔡兩個國家的時候,遇到了缺糧斷炊的困厄,他對弟子們說道:“內(nèi)省而不窮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笨鬃拥倪@段話,首次將松柏的品格特性,與人的艱難困苦的遭遇和品德修養(yǎng),明確地聯(lián)系了起來。
他以上的這兩段話,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松文化審美內(nèi)涵的源頭。
人們不僅以松的堅貞品格贊揚別人,也用來自我贊賞。南朝梁朝的文學家江淹,在《知己賦》中對朋友寫道:“我筠心而松性,君金采而玉相!斌奘侵钢褡樱约旱男南裰褡幽菢诱,而個性像松一樣那么堅強,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贊揚。作者認為,非松樹的堅貞美,無以形容自己的個性。
當然,不管是贊人還是自贊,都同時對松樹進行贊美,所以,自古至今有許多作家、詩人直接贊美松樹本身。
不同的朝代或者時代,不同的思想文化潮流中,作家詩人對松的堅貞美的表現(xiàn)側重點有所不同,或者境界有所不同。
東晉的陶淵明,憎惡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厭倦官場生活,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他在詩歌中,稱贊松樹說:“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逼鋵,是借松樹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自守的思想感情。他在《歸去來兮辭》中,回到家園看到“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時,就像見到老友那樣感到欣慰;他拄著拐杖,到家園外漫步的時候,“撫孤松而盤桓”,對松樹像對親人那樣,流露出親切之情。陶淵明這些詩句的意蘊,頗能代表當時歸隱風尚中,一些詩人們松文化情結的側重點。
在古代的畫家的筆下,也有與詩文作家相類似的情況。有的畫家描寫山上的老松“滿身斑鱗,疤結裂痕”,可依然呈現(xiàn)出枝葉并茂,昂首天外的姿態(tài)。又有的畫家描寫風雪嚴寒中,蒼松挺拔而立,郁郁蔥蔥,依然保持平日的本色。這些描寫都將松樹的耐得摧殘困厄,凌霜傲雪的堅貞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同樣,也有許多畫家以平遠山水疏淡林木(林木里邊包括松樹在內(nèi)),抒寫自己在遠離塵世喧囂的隱逸幽靜的山間林下的環(huán)境中,保持自己孤高雅潔的個性和志趣。
在古代作家中,南朝齊朝的江夏王鋒在《修柏賦》中有一段話極為精彩,這篇作品描寫柏的品格特性是“既殊祥而抗立,亦含貞而挺正。豈春日之自芳,在霜下而為盛。沖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性。雖坎壈于當年,庶后凋之可詠”。這段話雖然是對柏而言,可以說在松文化中,這篇賦中的這幾句話,是對松的堅貞美作出的最全面、最準確、最深刻的贊美和評價。
3.頑強不衰的生命美
第三點,頑強不衰的生命美。松樹遍及我國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它不擇地而生長,無論在山巔石縫、平原丘陵,它都能茁壯成長;它不擇時而發(fā)育,春夏秋冬、烈日酷寒,它都青蔥蒼翠、茂密如常;它不需要優(yōu)良的條件、精心的護理,干旱抗得住,不會枯萎;水淹受得了,無需排水,而且越貧瘠險惡的逆境,它越能顯出安身立命的本領,越顯出旺盛的生機。堅石裂縫中,很少有水分、營養(yǎng),但是,松樹能夠脫穎而出,生長得瀟灑自然;懸崖陡壁,一般的樹木無法生存,而松樹凌空橫斜而出,而且枝干生長得輕巧自然。這些品格和特質(zhì),造就了它頑強不衰的生命美,也是它成為長壽樹的內(nèi)在的源泉。
我國古今的文人畫士和民間無名作者,對松樹的這種生命美贊美不已。唐代的詩人孟郊稱贊“青松多壽色”;徐鉉稱贊青松“細韻風中遠,寒青雪后濃”,大雪之后濃郁的青翠之色,越加顯示出生命的旺盛;另一詩人稱贊松“葉勁髯須張,皮古鱗甲皺”,這樣的詩句贊譽松樹,蒼老的外表掩蓋不住它旺盛的生機。
東晉文人葛洪在其著作《抱樸子》這部書里邊,說“大嶺堰蓋之松,大谷倒掛之柏,皆與天齊其長,與地等其久”,這一段話對松柏持久不衰的生命美作了高度的贊揚。
在畫家的作品中,或者畫松孤生于山巔石縫;或者畫松斜長于峭壁懸崖;或者畫松長于平原山崗,參天而立,郁郁蔥蔥;或者如明代的一位畫家畫的滿身疤結裂痕的高大的老松。
在畫家的命意中都是既在贊美松的崇高美、堅貞美,也在贊美它的生命美。至于畫家將高標潔美的白鶴與蒼然老松聚于一圖,描繪的松鶴延年圖等,是屢見不鮮的。
民間常稱老當益壯之人為“不老松”,為人祝壽或者稱頌高齡老人,以松為祝詞更是必不可少。比如“松齡歲長春”“翠柏蒼松耐寒歲,人如松柏歲常新”等等,不一而足。至于“壽比南山松不老”這樣的句子更是普遍使用,盡人皆知。
贊美老師的古詩句范文第3篇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山行》
一、 說教材:
《山行》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第六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篇。詩里寫了石徑、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詩人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悲秋傷時,而是通過一片紅色展現(xiàn)出秋天楓林熱烈蓬勃的景象贊美楓葉的頑強,從而表現(xiàn)自己學習楓葉不屈不撓的精神的決心。教材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正是讓學生在讀詩中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從而學習這首詩中所贊嘆的楓葉的不屈不撓的頑強的精神。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課標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歌意境。
過程方法目標:1、通過讓學生朗讀,能自主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通過了解詩意及我的補充材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詩的意境美,理解詩人的情感,感悟楓葉的精神,從而學習楓葉的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理解詩意,想象詩的意境美,理解詩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難點在于讓學理解詩人的情感及楓葉的精神。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復誦讀法、想象體驗法、品評賞析法,此外,我還通過適時的為學生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能對古詩有更深的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這首古詩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 介紹詩人,導入詩文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說出他們對詩人的認識,我再進行補充小結,以便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緊接著就可以導出詩文:同學們,我們了解了詩人杜牧,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詩《山行》,接著就可以解題: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
(二)初讀古詩,學會吟誦
在古詩學習中,吟誦是一個重點,而且五年級學生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學能力,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初讀我的要求是學生能讀準字音,有一定的節(jié)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分三步實現(xiàn)我的目標:
第一步、先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會以指名讀、學生評的方式檢查字音并糾正,還可以引出第二步:對,同學們覺得他讀得好是因為他注意了停頓節(jié)奏,以前我們也學過古詩的停頓節(jié)奏,那誰能來試試加上停頓符號,并讀出來?緊接著就可以以指名讀、齊讀的方式進行吟誦的初步教學。
(三)再讀想象,體會情感
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朱光潛也說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簡稱情,意象即是景。當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詩的意境。所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讓學生自己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導,從而讓學生悟出詩的意境。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又分為三個部分:
1、 想象整體畫面,理解詩意
在這一部分里,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詩意,想象整體畫面,我會先引導學生理解“寒山”、“霜葉”描述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因為“生”字是古今異義詞,所以我會直接告訴學生它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在學生理解字詞的基礎上,我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體會詩中的畫面,想象你看到了怎樣的美景?這個問題的設置,既是為了便于我檢查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情況,也是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
2、 體會前兩句詩,想象美景
在引導學生體會“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這兩句詩時,我重點通過抓寒、斜、生處等字詞來引導學生生體會意象美。
在理解“生處”時,我會設一問:同學們,有的版本印成“白云深處有人家”,你們覺得“生處”和“深處”哪個更好,為什么?可以先和周圍的同學討論看看。 之所以設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希望學生能通過自主對比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生處”所描繪出的動態(tài)美,從而能理解前兩句詩描繪的意象美的目的。
在同學們理解詩中意象美的基礎上,我將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欣賞著如此動人的景色,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詩呢? 然后就勢告訴學生讀詩的方法:我們在讀古詩時就應該這樣邊讀邊想象,讀出詩句中的畫面。
3、 學習后兩句詩,感悟情感。
在學習“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兩句詩時,我主要是要讓學生體會出詩人對楓林的喜愛。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首先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剛才,同學們說出了看到的美景,老師也覺得美,可是,最令詩人心動的是這幅美景嗎?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仔細讀后兩句,思考這個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重點抓“晚”、“坐愛”、“紅于”這些關鍵字詞體會楓林風景之美及詩人的喜愛之情。在學生理解詩人對楓林美景的喜愛之后,我在指導朗讀:作者是如此的喜愛這片楓林,那他會如何吟誦這兩句詩呢? 順勢可以交給學生吟詩的另一要點:不僅要讀出我們看到的畫面,還要讀出我們的感情。
(四)品讀末句,升華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理解詩人喜愛楓葉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美,更在于詩人敬佩它頑強的精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是通過設問引導,材料補充的方法來達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
首先,我問學生:讀完《山行》,我們感受到了寒山、石徑的美,也看到了白云人家的美,可是人都不曾停留;二月花也很美,可詩人獨愛霜葉,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 然后,我通過讓學生想象對比普通霜葉和楓霜葉的不同,問學生:你覺得詩人在贊美一種什么精神?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能自主思考,并且對楓葉的頑強有更深的理解。
在學生得出楓葉頑強的結論后,我會補充一段詩人的材料,然后問學生,你認為詩人僅僅是在贊美霜葉嗎?從而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的寫詩意圖不僅是為了贊美霜葉,也是為了激勵自己。
(五)小結拓展,學習楓葉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總結了這首詩的,并聯(lián)系生活,希望學生能喝楓葉一樣頑強,面對困難不低頭。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是按讓學生從理解景到理解情逐步拓展的順序來開展的,所以我的板書也同樣是體現(xiàn)這樣的思想。
山行
——杜牧 唐
眼中景 心中情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感覺美
贊美老師的古詩句范文第4篇
我讓豆豆教我詩詞,常常是豆豆念一句,我念一句。受到豆豆的影響,我也漸漸成為了“別人家的小孩”。好幾次在老爸老媽單位的年會上,我都登臺背誦詩詞,得到了不少掌聲和巧克力呢!這也愈發(fā)讓我喜愛讀詩背詩。上小學一年級時,唐詩三百首中一半以上的作品我都知曉,很多古詩詞我都能脫口而出,流利背誦。
但事實上,那時的我雖然可以很“臭屁”地背誦很多詩詞,但對于這些詩詞的內(nèi)容精髓卻知之甚少。后來有幸得到老們的指點,從詩經(jīng)樂府到唐詩宋詞,從清麗婉約到豪放悲壯,我的詩詞學習之路越行越寬――之前只是局限于背誦許多詩詞,當我重新審視觀照時,卻發(fā)現(xiàn)了全然不同的新意。
還記得初二上古箏課時,我正在練習老師教的曲子。突然兩句詩“啪”地就在腦海中閃現(xiàn):“一曲廣陵散,絕世不可寫!边?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又有兩句詩映照了進來:“歸鷺追波齊大海,落霞逐日共長天!蔽业难矍胺路鹂梢钥吹揭环^美的自然畫,而在山之對側,正有兩位世外高人撫琴對吟。那天古箏老師笑說,在我的琴聲里聽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不一樣的東西”呢?我想了很久,突然明白了,是詩意。
其實,詩詞和音樂一樣,是語言、心靈和超越時空的永恒意義共同鑄就的。每到三四月,杭州高級中學校園里的櫻花便會悉數(shù)盛開,燦爛無比。別的同學可能會說:“哇,這花真漂亮。”而我則會贊嘆:“雪夜千卷,華時一尊!蓖瑯邮潜磉_對美的贊揚,后者卻增添了無窮意蘊。在春風蕩漾里,我想象著歲月長河里那些詠詩的文人,他們非凡的氣質(zhì)不就在這些鏗鏘有力的詩句中透露出來了嗎?腹有詩書氣自華,借由詩詞,能讓人養(yǎng)成溫和灑脫的詩性氣質(zhì)。
贊美老師的古詩句范文第5篇
1.重點句子,精讀指導。
師:剛才是同桌之間的交流,現(xiàn)在是全班交流的時間。請把你找到的句子大聲告訴大家。(隨著學生的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句子)
A.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師:這句好像和王勃一點關系都沒有,怎能說明他有才氣呢?
生:別人不敢,而王勃卻敢,而且還寫得那么好,是他的才氣讓他那么有勇氣。
師:(點撥)你的發(fā)現(xiàn)真不簡單,這是同他人比著夸。你們能讀出當時的樣子嗎?
師:比一比,覺得王勃真是不同于一般人,只有才氣非凡的人才敢當眾表現(xiàn)。
B.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師:你從哪些詞看出他有才氣?
生:從“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看出他有才氣。
師:(點撥)這段文字在直接夸我們的少年王勃呢。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的意思嗎?
(答案略)
師:是呀,才氣就在三個成語中流淌。這三個成語是對王勃的最高贊賞,讓我們自豪地讀一讀這三個成語吧。(生讀)
師:雖然他沒有桌子高,雖然還是一臉的孩子氣,卻在眾人面前筆走如飛,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讀出王勃的自信和瀟灑。(生有感情地朗讀)
C.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師:找這一句的同學很多,說說你的見解。
生:有膽量不一定有才氣,寫得快不一定寫得好,都督的評價充分證明了王勃的才氣。
師:(點撥)這是借著別人的口夸我們的少年王勃呢。
師:“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誰來學學拍案叫絕的樣子來讀讀都督的話?(指名讀,比賽讀,齊讀)
師:其他在座的各位又會怎么夸呢?
生:一個小小的毛孩子,真的不簡單,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生: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還比不上一個孩子,真是慚愧呀。
生: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師:當時一定是像你們剛才說的那樣,贊嘆聲一大片。文章中沒有寫的,你們卻能想到,把短短的文章讀長了,那是讀書的一種本領。
D.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師:這句話說明王勃的才氣早已經(jīng)怎么樣了?可以用你知道的詞語表達一下。
生:遠近聞名、聲名遠揚、名聲在外……
師:讀作者的文章,想自己的感受,這才是會讀書。(點撥)這是從側面夸獎我們的少年王勃呢。
E.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師:什么叫“千古傳誦”?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
生:只有大家都說好,那才是真好。這么短的時間里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有才氣的人才能做到。
師:(點撥)王勃的當場文章卻能千古傳誦,這是用他的成績夸。王勃是我們少年兒童的驕傲,讓我們驕傲地讀一讀他那永久的輝煌成績。(學生朗讀)
2.學以致用,指導說話。
師:讀了這么多夸王勃的句子,說說有哪幾種夸獎方法?
生:與他人比著夸,寫表現(xiàn)直接夸,借著別人的口夸,用成績夸。
師:我們也來學一學,夸夸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打個頭,來個總起句,你們來接力。聽好了!申奧是我們班的跑步高手,在學校的一次運動會上,發(fā)令槍一響——,接下來你們怎么夸?
生:他就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
師:這是直接夸,而且用了比喻。
生:才跑了十幾秒,就把其他選手甩在了后面。
師:這是比著夸。
生:周圍的同學都忍不住嘖嘖贊嘆:“申奧真是好樣的!
師:這是借著別人的口夸。
生:只一會兒工夫,申奧就獲得了第一名。
師:這是用他的成績夸。
師:(小結)咱們也會夸獎了,還夸得申奧心里美美的。讀進去欣賞一番,跳出來學習一招,讀書就要這樣才能學有所得。老師請同學們把文中夸獎王勃的句子再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多角度夸獎人的力量。(師出示組合后的句子,學生練讀)
3.欣賞詩句,感悟意境。
師:(過渡)申奧跑步棒,王勃的詩寫得絕,令都督拍案叫絕的是哪一句呢?
生(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師:一句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文章有一節(jié)描述的就是這句詩的景色,誰能找出來讀一讀?(生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短短兩個自然段,卻包含了那一刻太多的美景,你能把那種美麗找出來嗎?
生:燦爛的云霞很美。
生:云霞緩緩地飄動很美。
生:野鴨慢慢地飛很美。
生:天空很美,秋水很美。
生:水天一色很美,野鴨披著云霞很美。
師:這樣的美,美在廣闊;這樣的美,美在寧靜;廣闊的水天無言,燦爛的落霞無聲,水天之間只有一只野鴨輕輕地飛,能讀出那份美麗嗎?(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朗讀也是一種美,聲音同樣可以展現(xiàn)美好的畫面。只有感染自己的聲音才能感染別人。
師: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課文寫得更美,讓我們美美地背一背,把美麗留在心中。(生跟隨音樂、動畫練習背誦文字)
二、片段點評
1.精選探究話題,有一條學“寫”的主線。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個很有才氣的人?”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但只是抓住這個問題,顯然沒有懸念,也就沒有什么深度探究的價值。金老師對教材的解讀和處理很獨到,抓住文章在表達方面的特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從文中表現(xiàn)王勃有才氣的句子中學習多角度夸別人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贊美他人,同時,在練習背誦精彩片段中學習景物描寫。這就把認識人物和景物特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同學習表達緊密結合在一起了。
2.正確處理“讀”“寫”,選擇合適的訓練時機。
首先,注重歸納“寫”法,引導讀中學“寫”。抓住重點句子交流的時機,及時點撥夸贊方法,還通過及時的小結讓學生懂得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夸獎王勃有才氣,使學生了解、掌握了“寫”的基本技巧。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