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的簡介及個人資料及作品
史鐵生 – 生平經歷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是著名小說家,散文家。1958年入北京東城區(qū)王大人胡同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附中初中。
1969年去陜西延安插隊。1972年因雙腿癱瘓返回北京醫(yī)療。1974年到北京北新橋地區(qū)街道工廠工作。病后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1979年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1981年病情加重,遂回家養(yǎng)病。1983年加入中國作協(xié)。
著有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稱》《別人》《老屋小記》;中篇小說《關于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小說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運設計》《我與地壇》《墻下短記》《足球內外》;長篇小說《務虛筆記》《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曾先后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2023年12月30日下午16點史鐵生突發(fā)腦溢血,之后經搶救無效,于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
史鐵生 – 主要作品
《活著的事》
這是一本思想隨筆集。中國當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難再找出第二個人像史鐵生這樣愛好玄思并且擅長此道的了。所謂擅長,是指他能夠從現(xiàn)實的瑣事里擷取那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達得優(yōu)美、機智、引人入勝,讓人不忍釋卷。這是一個文學家所表達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學專著。當然,更不是膚淺的廉價文學。
《寫作的事》
在這本書里收錄的大多是史鐵生關于文學的思考。作家談文學往往比專門研究文學的學者談起來更好,有時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創(chuàng)作還要讓讀者激動。一個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讀者、好的文學理論家和文學史家。史鐵生在這本書里向我們展示了他豐富的文學知識,以及作家獨有的敏銳。
《以前的事》
本書集中收錄了史鐵生的回憶性散文。久病的史鐵生在寂寞的輪椅中一次次回憶的往事,由他一貫沉穩(wěn)而有力量的語言娓娓道來,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些往事有的溫暖,有的苦澀,而往往從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為之爽凈的玄思。我們能從這些文字中看到命運是怎樣無常地折磨一個凡人,而這個人及他周圍的人怎樣不懈地和命運斗爭,從而變得不同凡響。
《病隙碎筆:人生的追問》
把身體比作一架飛機,要是兩條腿(起落架)和兩個腎(發(fā)動機)一起失靈,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機長就會走出來,請大家留些遺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從我的身體里出來,再回到我的身體里去,那時,我常仿佛聽見飛機在天上掙扎的聲音,猜想上帝的劇本里這一幕是如何編排。
《靈魂的事》
《靈魂的事》囊括了作者對于生命、愛情和信仰的沉思。有一回記者問到史鐵生的職業(yè),他說是生病,業(yè)余寫一點東西。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并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史鐵生 – 所獲榮譽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他創(chuàng)作的電影劇本: 《死神與少女》以其對人生價值的探索于1989年獲保加利亞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與健康電影節(jié)榮譽獎; 《多夢時節(jié)》以其新穎的視角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電部1988年優(yōu)秀影片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
1996年11月,史鐵生的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浙江《東!肺膶W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五萬元),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2002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
史鐵生 – 作品評論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史鐵生初期有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征。發(fā)表于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也是當時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么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并且怎么去”。關于后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后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xiàn)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并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執(zhí)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于“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xù)關注,使他的散文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于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于荒誕和宿命的抗爭!睹羟傧摇肪褪且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史鐵生 – 人物語錄
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心里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后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huán)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huán)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當幸福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被幸福的旋渦淹沒,從幸福的顛峰上跌落下來。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對一壇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咂,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有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當然,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xiàn)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夢”,“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xiàn)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我可以把我的友誼在水彩畫幅創(chuàng)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義。也許有一天,當時間流逝,早已不小心掉進了遺忘的心湖。記憶的湖水沖淡了美麗的色彩,淡卻了當年的鐵膽錚錚之情,笑傲江湖,乘風破浪。那幅畫早已變的卻是齷齪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也許是女媧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甜美彩畫,怕人類不珍惜,加點神水的斑跡,希望給人類帶來多姿多彩的畫面,在坎坷中鍛造人類的靈性吧。
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無論你在空間的哪一個角落,在時間的哪一個時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現(xiàn)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人生如畫,生活本身是一副畫,但在涉世未深時,我們都是閱讀觀畫的讀者,而經過了風雨,辯別了事物,我們又變成書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譯著精彩.幸福更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縷花香,當花開放在心靈深處,只需微風輕輕吹動,便能散發(fā)出悠悠的,讓人陶醉的芳香。我們!都有責任!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
我們生來孤單,無數的歷史和無限的時間因而破碎成片斷。
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
在奧運口號“更快、更高、更強”之后,應該再加上“更美”。
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史鐵生 – 人物評價
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蔣子丹
在紅衛(wèi)兵一代中,史鐵生也許是極少數能夠超越自身,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作家。――許紀霖
鐵生對生命的解讀,對宗教精神的闡釋,對文學和自然的感悟,構成了真正的哲學。
他幻想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的感覺,踢一顆路邊的石子的感覺。――賈平凹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