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5篇)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23)22-215-01
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流信心,逐步引導學生練習和體驗,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對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幾點看法,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
孔老夫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惫胖畬W者,興趣為先。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部心理動因,是形成創(chuàng)新動力的重要基礎,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潛在動力,學生只有感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去探索,也只有當學生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后,才會學得更好。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同樣如此,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說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如實的根據小學生的愛好、性格等各方面特點,充分的結合教學內容,積極的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興趣,引導學生變“苦說”為“樂說”,變“要我說”為“我要說”,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口語興趣的方式方法有許多,教學中,教師善于利用周圍的一切,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樣的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使學生想說、能說、會說、善說。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插圖,插圖以簡單的圖畫形式,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插圖來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口語交際課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那些插圖,使學生充分理解插圖所要表達出的情境。然后,我們可從此情境入手,引導學生討論圖畫中的人物、情境等內容,學生紛紛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口語興趣得到激發(fā),積極性得到調動,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
現如今的很多小學生,他們作文會寫得很好,但是要他口頭陳述,很多都無從下口。在這些學生中,多數是緊張不敢說,一部分則是“啞巴”式的語文,對口語表達沒有信心。大膽地說話,這是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初要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大膽地、輕松地、無顧慮地說話,以逐漸養(yǎng)成說話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口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口語,激發(fā)學生口語興趣的同時,我們還有意識的去極的指導學生學習口語,引導學生會說、敢說,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信心,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多以鼓勵為主,不應盲目的打擊學生,逐步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隨意地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事,即使學生說錯了,也應該鼓勵、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學習了《誠實的孩子》一文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知錯就改,誠實不說謊的品質,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列寧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能主動向姑媽承認錯誤的故事,讓學生大膽發(fā)言,參與故事的講述過程,培養(yǎng)學生敢于開口的能力,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樣,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的參與,信心得到增強,口語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導學生積極互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學生的口語能力要想提高,光靠單方面的練習是不行的,需要多引導學生互動。口語交際要在雙向互動上下工夫,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種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 其中,在動態(tài)的交際中反復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谡Z交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所以它決定了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但也不是說教師就可以放任自流, 讓學生隨便怎樣說就怎樣說,如不注意引導或者引導不當,有時不但達不到活動的目的,甚至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口語的時,要注重從多方面的引導入手,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導學生互動,強化學生的口語能力。例如,教學《伸出我們的雙手》時,我讓學生分組協作,充分討論“如果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該怎 么辦呢”這個問題。學生將實際生活中各自遇到的情況展示出來,議一議,演一演,評一評,評議出最好的做法,然后再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樣就能使學生從小就有一顆愛心,樂于助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有效的避免了傳統(tǒng)機械式的枯燥訓練,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學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聯系生活,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生活是知識的源頭,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歸宿,特別是語文口語,學生只有真正的運用于生活,形成最終的交際能力,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因此,在小學口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同時,我們還應充分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其實踐,去有意識的學習和提高。為此,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的視角從課本中延伸出去,利用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為學生營造更多的口語交際情景。或是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到生活中去練習,去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交際,從而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口語教學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積極的探究教學策略,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名愿說、能說、會說、會聽、敢說的“小口才家”。
參考文獻: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法;問題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尚小,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因此教學中存在的難度較大,特別是對于語文學習,很多學生既覺得困難,也提不起興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就成為教學者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深刻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感情
小學語文課文主要是以趣味性為主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但是由于課堂教學的制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引進課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情感教學科研很巧妙地做到這一點,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文首先有一個深刻的解讀過程,在感情上和作者達成共識,然后在教學中和實際生活結合,引導學生準備把握文章感情,使得學生在感情上也可以達到共鳴,就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情感
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溝通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教師通過讓學生誦讀文章的形式實現,比如,課文中有涉及幾個人物關系時,分別指定幾個學生扮演課文任務,并指派旁白,在誦讀之前,教師進行指導,告訴學生要注意人物特點,把握誦讀時候的感情,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己體會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對于語文教學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三、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引發(fā)學生共鳴
小學生相對其他階段的學生來說,貪玩的特點還比較突出,以往的教學中一直是控制學生“想玩”的念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對課堂失去了興趣,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正好可以把握學生貪玩的這個特點,在課文講解的時候運用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增加學生的興趣,由教師組織,學生自由發(fā)揮,對課文內容進行情境再現,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增加生活例子,這樣一來,不僅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經過自身的實際體驗,對于課文的思想感情也會把握得更加準確,語文課堂也不再是枯燥的了。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應該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重視,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時候,可以深刻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感情;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引發(fā)學生共鳴等情感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語言能力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活動是借助語言材料進行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反映其思維發(fā)展的狀況。語言表達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表達情感的重要溝通手段。隨著現代社會人們交往合作的增多,語言表達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知識和才能的一個方面,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罢Z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的水平往往標志著思維的水平。皮亞杰理論認為:“思維的結構越精密,就越需要語言來完成這種精密,細致的工作!笨梢姡Z言發(fā)展水平如何是鑒別學生智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期是發(fā)展口語的最佳期。抓緊這個時期發(fā)展語言能力,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將受益終身。因此,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克服只重視傳授知識而不重視發(fā)展語言的缺點,從小學開始誘導學生敢說、樂說、會說。
一、語言訓練的現狀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語文教學在繁榮的背后出現了不少值得憂思的現象,其中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語言訓練的削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一些教師重視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等閱讀形式,語言訓練內容越來越少。我們很難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扎扎實實地學詞寫字,也很難看到老師切出大塊時間進行默讀、復述、背誦等訓練。即使有這樣的訓練,也因為過于強調自主而使得訓練不到位;過于強調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缺乏表達的規(guī)范性;說寫的交流只重視內容的反饋,忽略語言的形式,且經常得不到時間的保證;教學時逐漸淡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語言能力訓練探究
1.弱化漢語語法知識,強化綜合語言訓練。
語言是由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邏輯組成的,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和構成規(guī)律。蔣仲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引導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律并運用于語言實踐!币簿褪钦f,把現代漢語研究成果用于語言學習,以期掌握語言規(guī)律,在實踐中運用并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小學階段是基礎語言訓練階段,主要是讀準字音,寫清字形,辨析字義,組完整句,說普通話。引入哪些語法知識,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是教材編寫者應研究的問題。對于母語學習的學生來講,口語和書面語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在自然口語的學習中,語法知識已經滲透其中,語法的學習不能代替語言的學習,教學中過多地學習孤立的語法知識有害無益。在具體操作中,語法點的選擇,應以量少為宜,以規(guī)律性強、有助于提高語言能力為前提,可以選擇與學生的語言水平、語感程度相適應的語法知識,以便被學生理解接受并盡快轉化為能力,運用到語言實踐中,真正發(fā)揮用語法修正語言并使之規(guī)范的作用,從而提高語感的敏銳程度和語言能力。在小學階段,邏輯性強的關聯詞語組成的復句知識,如條件、假設復句,脫離上下文的析句,關聯詞語的填充等,與學生感性閱讀為主的知識儲備不相適應,成為教學難點。因此教材編寫中應弱化漢語知識,大力加強以課文為憑借的綜合語言的訓練,多讀多寫,這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
2.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訓練要科學化。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葉圣陶先生論述了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聽說讀寫并重,口語是書面語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已是小學語文教學界的共識。因此,教材編制應根據學生的語言發(fā)展特點,建立科學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訓練系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學前具有自然口語基礎,在學齡階段,應進一步訓練連貫口語和獨白口語,盡快完成對話語向獨白語的過渡,口頭語向書面語過渡。可以適當減少圖畫,提高說話要求,給學生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機會,有效提高語言能力。中高年級學生心理發(fā)展已由自我為中心言語特點向社會化言語轉向,應當適量減少復述和呆板的對話樣式,加強語言隨機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訓練,安排社會交際活動、生活內容的言語訓練,圍繞中心議題獨立發(fā)言,培養(yǎng)在一定的語境中應用語言的能力。在讀寫訓練中,讀寫知識、能力訓練點的安排要有科學性,確定學生必要的讀寫能力訓練系列及數量,安排上要少而精。還要注意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訓練中滲透方法,體現訓練的全過程。同時,要注重語言的表達訓練。優(yōu)質的語言訓練,可以把積累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并運用到實際生活情境中,表達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3.注重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語言的積累。課堂教學是語言積累的主渠道。只要我們抓住契機,就可讓學生感受到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及準確、精當,并通過造句、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內化這些語言,積累下來。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必須立足文本,讓學生多讀、多背文本的語言,增強語言的豐富性,認識更多的語言現象。閱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上,還要憑借文本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語言表達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結構特點等。也就是說,還要站在寫作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寫作。事實上,我們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
4.提供場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語言。
學生積累了豐富詞匯、多種句式后,若沒有機會運用這些詞匯與句式,他們就看不到學習語文的用處,高漲的學習熱情就會隨之下降。教師應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助推器,采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應用語言文字的場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驗到學習的甜美、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供新的興奮源,把學生推向新的學習高峰。提供運用語言文字的機會和方式方法隨處可見:口頭作文、即興演講、陳述事由、應用寫作、組織討論或辯論、開主題班會、提倡文明會話、命題作文等,只要廣大教師把它當做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留意日常生活和教學的具體細節(jié),挖掘更多可利用的機會與場合,把平日不起眼的機會變廢為寶,充分加以利用,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就會提到一個新的水平,語文教學也就上了新的臺階,教學目的也就日益接近。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應以比較新穎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且能貼近學生的心靈,走進他們的情感與精神世界。教師應運用多種策略,讓學生不覺得是在進行枯燥的訓練,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賀玲.小學語文的語言訓練及其改革.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9.10.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 教學方法
詩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瑰寶,從小學階段,學生就開始接觸中國文學中的精華――詩歌。但是,由于這些詩歌的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語言的運用也和現代漢語有差別,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增氧學生的詩詞修養(yǎng),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在現階段正在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于這個問題也總結了幾點建議,組織成文。
一、利用點滴時間對學生進行古詩教學
通常在學生早讀的前幾分鐘,安排學生背誦一首詩詞,首先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環(huán)節(jié)盡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其次,早上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好,好沒有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擾,記憶的效果比較明顯。利用早上的黃金時間段,利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一首新的古詩,既不會讓學生感覺到壓力,又讓學生盡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確實是一種一舉多得的做法。
而且對于詩詞的選擇也要盡量的選擇一些有經典性的篇目,通常我會選擇唐詩宋詞三百首中的篇目和一些主要詩人的重要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等的詩詞,還有李煜和李清照的詩詞,而且在最初的階段,對于詩詞的選擇往往是比較容易理解而語言韻律也相對比較優(yōu)美的詩詞,用來提升學生對于詩詞朗讀和背誦的興趣。
二、古詩學習要有一定的目標性
具體說來,這個目標性就是指為學生規(guī)定古詩背誦的任務,而且要求學生按質按量完成,不能只求數量而不求甚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老師雖然也為學生制定背誦的任務,但是缺少監(jiān)督性,背過的篇目不檢查,也不復查,因此很多學生雖然背了很多的詩詞,但是記憶效果往往不高,這也是一個需要注意,并且要加以避免的主要問題。
比如,上面說的我們要求學生每天背誦一首古詩,但是,并不是說今天背過的就再也不檢查,而是要定期對學生的記憶效果進行一個評估。這個評估即使對上一階段學習的總結,也是加強重復記憶,讓背過的詩詞在頭腦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七天為一個周期,每周的周一要總結上一周的背誦情況,以督促學生復習背誦為目的,還要進行一些相關的測試,不僅要涉及到默寫,還要設計關于詩詞含義和中心思想。然后再以兩個或者三個星期為另一個階段,深化復習的內容,這樣不停地向前"倒帶",就能很好的督促學生對于已經學過的詩詞進行一個總結和不停復習,最終將詩歌記牢。
而且這種背誦的任務還要落實在筆頭上,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下來一遍比單純的朗讀記憶加深效果更加的明顯。而且將詩詞寫下來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水平的一個主要的方法。老師定期抽查學生的詩詞背誦作業(yè)也在無形中加強了對于學生詩詞學習的監(jiān)督作用。
三、引起學生的課堂興趣
老調長談的一句話就是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這句話應用在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正確,如果老師可以引發(fā)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興趣,那么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能更加順利的完成,課堂的氛圍也會非常的積極和活躍。如果老師缺乏必要的教學手段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學生的聽課效果不佳,教師的教課過程也會痛苦萬分。因此,精心的設置課堂,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主要的課堂教學策略。對于古詩的教學來說,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就是,詩詞的寫作往往都有一個"背景",以講故事的形式將這個寫作背景講給學生,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樂趣,而且還是一種文化知識積累有效方法。
比如,在學習《靜夜思》的過程中,我就向學生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作者的相關寫作背景,一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再者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的思想感情: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歷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xù)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四、保持課堂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開始階段調動學生的興趣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課堂學習不是幾分鐘而是四十分鐘,怎樣在這四十分鐘內保持住學生的興趣,才是對于教師的一個重要的考驗。
為了堅持不斷的的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在詩歌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利用詩歌的內容或者詩歌營造的情境來做文章。
比如在學習孟郊的《慈母吟》時,我首先讓學生集體將詩歌朗讀了一遍。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詩歌的大意,當然這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從題目學生對于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就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就是對于母親慈愛的一種歌頌。然后根據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詩歌內涵,我提問學生在自己的詩歌積累中還有沒有類似歌頌親情的作品。學生會想起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然后組織學生集體背誦這首詩歌。
針對這個主要的詩歌中心我還會提到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讓學生體會詩人對家中親人的思念和牽掛。然后讓學生將這首詩和《慈母吟》一起進行背誦記憶。
總之,小學語文詩歌的教學就是要求我們充分的小學生對于詩歌學習的興趣和利用學生的記憶特點,合理的運用教學的手段,穿心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詩歌的記憶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單永貴.淺談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23(9).
[2]邵俠.視聽覺媒體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魅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28).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文本;法律;口語交際;習作;開放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3)05-0147-01
教育的目的是伴隨著時代的需要而不斷更新的,目前來說,經濟及其社會的迅速變革對人才的教育目標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學校教育不能只盯著知識的獲得及累積,學習也不只是對結論的死記硬背或具備一點讀寫、計算能力。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是高素質、高起點的,他們應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也曾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語文作為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課時分配比例大,更應該注意滲透法制教育。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1.利用文本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文本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利用文本內容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必須充分探索并利用小學語文課中的有利的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及時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在教學《去年的樹》時,提前指導學生速讀、細讀相結合地閱讀課文,然后借助問題創(chuàng)造思考的機會,讓學生探究:"你認為伐木人的做法對嗎?誰為鳥兒負責?"在同學們討論激烈時啟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通過想象體會鳥兒與樹親密、和諧的美好生活以及朋友離別的依依惜別情境,再經過對話感受鳥兒與朋友的離別之苦,助由文本前后的比較,完全感受朋友間的誠信以及環(huán)境保護的嚴重性,借機靈巧的透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使同學們了解法律,加強意識。在給學生講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引導,一是讓其了解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地球的美麗與奉獻,二是要讓學生知道地球母親也有其脆弱的一面,需要人類的細心保護,如果毫無節(jié)制的向地球索取,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最后表示"我們該如何進行地球保護?"的問題進行探討,由此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第二、六、十九等條例:所有單位及個人都應具備保護環(huán)境的義務。并有權利對于污染及破壞環(huán)境的單位、個人實行揭發(fā)與控訴;開展自然資源,務必采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后總結:珍愛地球,善待地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都可以與法律聯系在一起。比如,《絲綢之路》匹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草原》匹配《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等,如果在教學時有足夠的耐心、細心、用心,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點都可以與現實生活的法律法規(guī)相聯系。
2.在語言交流里貫穿法制教育
口語是交流的關鍵,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通過語言交流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夠引發(fā)思考,加深對某一事件或現象的認知。口語交際使學生更易由表及里的認識事物,更易形成強烈的心理意識。在激發(fā)學生發(fā)言積方面,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fā)揮各種切身想象,如把自己當成動物或植物或自然現象,模擬這些生物在實際中是如何生存的,并以它們的眼睛觀察世界,使學生更加熱愛自然、珍惜自然,這在教授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教授時就可以嘗試。同時還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因為這些最能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和交流的熱情。如今由于電腦的普及,很多青少年缺少自控能力,過度癡迷于網絡,為了索要錢上網,他們甚至對父母進行威脅。含辛茹苦的父母,所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結果。教育者適當指導學生探討: 如何可以撫平淚水漣漣的父母心靈的創(chuàng)傷。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上網不學習的不對,報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學習,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避免因為年幼無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3.在習作中滲透法制教育
習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目標,學生要寫好文章就需要許多來自生活中的素材。這些素材許多都是與 實際生活中的法制史相關的,那么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就可引進這些法律知識,寫進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一些法律知識來組織語言,寫案例說明與論文時,以法律條文的準確性和嚴謹性來做為基礎。在國內教育法當中就有明確規(guī)定,老師應公平對待每個同學,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不能帶有色眼光對待學生不能對學生的人格及尊嚴上進行羞辱,不得對學生有人身傷害即體罰。利用啟發(fā)誘導、自主探究等教學方式,是國家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而極力倡導的,依據這一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鉆研其中"應當"、"不得"、"鼓勵"等在文中的意義及用法,進而獲得寫說明文的用詞必須客觀、嚴謹,并思考遣詞造句的方法。最后,可指導學生寫一些有關的法律方面的應用文,如如何寫訴狀等。通過寫作一樣的可讓學生學到法律知識。
4.開放練習,巧妙滲透
開發(fā)必要練習題擁有多樣性和顯著的層次性,不只能穩(wěn)固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而且在解答的過程中會出現極強的探究性。 有必要加入開放性練習題,這樣,能夠加強學生應用法律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去年的樹》這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練習題,當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對砍樹人和大樹以及鳥有什么想法?同學們熱烈討論:對砍樹的人說:"如果不是你這樣濫砍濫伐,小鳥也至于和朋友走散,你不能繼續(xù)再砍了。"對砍樹的人說:"你再亂砍樹木,就會破壞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 對小鳥說:"你的品德特別優(yōu)秀,誠實守信,使我受到了感動,你是我學習的榜樣。"對大樹說:"你別傷心,你看你的好朋友小鳥飛回來看啦!" 經過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拓寬和延伸,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讓他們學習環(huán)境保護法。
總之,在對他們法制教育中,不光要向他們講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概念,因此在教學這個主陣地上滲入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格外重要。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當在日常的教學中開動思想,積極探究,滲入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制涵養(yǎng),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根底。在進行語文教育時將法制教育摻入,訓練同學們良好學習與生活的習慣,提升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以及法制理念,讓其成為學、知、守、用等法律的合格公民,未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人以及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恩琴.對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回顧[J].考試周刊.2023,(23)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