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冠巖導游詞(9篇)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冠巖導游詞篇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峰形狀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兩邊緊挨著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zhí)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zhí)法官,關(guān)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么一句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zhí)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斗,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制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xiàn)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征。
現(xiàn)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松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松亭”,還有“印松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萬壑松濤十里關(guān)”的崖刻。
品松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松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著一身脫俗超凡的感覺,繼續(xù)登山吧。
傳說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fā)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里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里的。這是圣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余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zhèn)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shù)千群眾,登山避難,最后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到達山頂了!站在這里眺望前方,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游冠豸山時,于“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游覽到這里告一段落,我們在這里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游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于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托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里。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筑南北塹關(guān)墻,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fā),元代辟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峰巖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峰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云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游,搖蕩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游湖,山環(huán)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云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于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干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qū)建設有了很大發(fā)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余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游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
冠巖導游詞篇二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游。我是旅行社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冠豸山景區(qū)。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峰形狀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兩邊緊挨著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zhí)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zhí)法官,關(guān)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么一句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zhí)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斗,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制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xiàn)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征。
現(xiàn)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松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松亭”,還有“印松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萬壑松濤十里關(guān)”的崖刻。
品松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松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著一身脫俗超凡的感覺,繼續(xù)登山吧。
傳說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fā)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里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里的。這是圣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余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zhèn)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shù)千群眾,登山避難,最后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到達山頂了!站在這里眺望前方,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游冠豸山時,于“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游覽到這里告一段落,我們在這里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游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于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托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里。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筑南北塹關(guān)墻,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fā),元代辟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峰巖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峰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云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游,搖蕩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游湖,山環(huán)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云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于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干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qū)建設有了很大發(fā)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余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游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
冠巖導游詞篇三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0xx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xiàn)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筑也別具一格,現(xiàn)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xiàn)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xiàn)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后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jù)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云游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后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nèi)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diào)、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diào),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xiàn)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xiàn)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筑,綠瓦石柱,雕梁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lián)為證,“經(jīng)始溯唐朝與開元并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xiàn)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xiàn)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jù)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于四門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于是決心出家,以擺脫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jīng)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xiàn)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后面供奉著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后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nèi)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tài)安詳。其余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tài)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jié)構(gòu),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nèi)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于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nèi),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jīng)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筑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gòu),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jīng),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臺。這里面藏著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jīng)書,還有著名藝術(shù)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xiàn)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chuàng)辦于1920xx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xiàn)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nèi)的紫竹林寺內(nèi),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xiàn)任主持當任,所以現(xiàn)在的校長就是圣輝師。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制葷腥模樣的傳統(tǒng),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嘗素菜,他看過菜單后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面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冠巖導游詞篇四
尊敬的各位朋友:
我們美麗的冠豸山不僅自然景觀神奇獨特,人文景觀也同樣精彩動人,擁有“客家神山”的美譽,這其中就包含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傳說。古時民間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但九子是什么,說法不盡相同。那么,冠豸山景區(qū)龍之九子是哪九子呢,與這座名山又是什么淵源呢?我給大家作個簡介吧!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福建沿海經(jīng)常受到臺風襲擊,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氣沖天。久而久之,驚動上蒼。玉帝忙召來太白金星商量對策。太白金星說:“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從內(nèi)地移幾座山峰,在臺風經(jīng)常登陸之處立為屏障,便可削其鋒,弱其勢,減其害,乃至化害為利。老臣聽說老君門下有不少弟子,本領(lǐng)高強,移山之事若由他交給弟子去辦,應該比較穩(wěn)妥!笔虑榫瓦@樣定下來了。任務落到太上老君門下一個名叫呂純陽的弟子身上。
話說這個姓呂名純陽又稱呂洞賓的人,隨身帶著老君送給他的一條神鞭,日夜兼程,四處考察。不幾日,他來到了一個所在,只見方圓數(shù)十里地面有幾座山峰,巍然屹立于莽莽群山之中,氣勢非凡。他想,臺風再厲害,也無法穿越這些屏障呀!于是,他用力揮起了神鞭,這方圓數(shù)十里的群峰,好像輕得像一卷水墨畫,朝東南沿海飄了過去……
一天,呂純陽剛剛把群峰趕到連城地界,就覺得口干舌燥,有些體力不支了。他于是在這里收鞭歇息,那正在飄動的山峰便一下從云頭落了下來。呂洞賓舉目四顧,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幾間地板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竹籬茅舍,舍內(nèi)有一美麗的妙齡村姑正在釀酒。他來到村姑門前,向村姑討水解渴。這位客家村姑見有來客求助,非常爽快,馬上從酒缸中舀了滿滿一大瓢香甜可口的客家酒娘送到他手中。這酒實在太好喝了,他喝了一瓢又一瓢,不知不覺就醉倒睡熟了。待他一覺醒來,神鞭早已失去了威力,無論他怎么用力揮鞭,眼前的幾座山峰硬是紋絲不動!怎么辦呢,任務沒有完成,他回去如何交代?于是,他想起了老朋友東海龍王。龍王采納龜丞相的建議,派出了九個本領(lǐng)高強的兒子前去暗中幫忙呂洞賓。龍王派出的九個龍子分別是:螭(音chī)吻,麒麟,赑屃(音bì xǐ),椒(音jiāo)圖, 囚牛,鰲,狻猊(音suān ní), 貔貅(音pí xiū), 獬豸。
這九位龍子跟隨呂純陽,一路跋涉到了連城后,立即就被這里的如畫風光和香醇的美酒吸引了,它們覺得這里的風景比龍宮的更美麗,這里的飲食比龍宮的更可口,這里的客家百姓更需要它們,尤其是其間九條清流匯成一湖碧波,比龍宮更適合它們的脾性。它們更樂于在此間安居。于是,事情出現(xiàn)了逆轉(zhuǎn),它們再也不想幫父親的老朋友出力把這幾座山峰移往它處了。為了在這里立足,它們還各自拿出看家本領(lǐng),為當?shù)刈隽嗽S許多多好事。從此,連城便一直風調(diào)雨順,物阜民豐,宛如一處“世外桃源”。此事傳到玉帝耳中,他想這個結(jié)果也是出自天意,便將這件事“任其自然”了,就這樣,冠豸山永遠地留在了連城。連城人民感謝龍之九子造福一方的功績,也將它們永遠地留在了冠豸山景區(qū),供后人景仰。
這就是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由來。下面,我按先水后山安放九子的順序,將龍之九子的情況逐一作個介紹:
在石門湖畔映山亭前面的是龍子螭吻。高度2.36米。螭吻屬水性,開大口,口潤嗓粗喜歡吞火,是消災之神,專司救火滅災。又傳它喜歡四處眺望,因此常安放在古建筑檐角的前面,用它作鎮(zhèn)邪之物以避火。人們摸一摸它,或恭敬地朝它三鞠躬,就能保宅第平安、災星遠離、吉利永隨。朋友們,請吧!
這是龍子麒麟。高度2.16米!镑梓搿币浴奥埂睘槠裕f明是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是龍頭、麋身、牛尾、馬蹄、魚鱗皮,頭上一角,角端有肉。麒麟是幸運神,專司祥瑞吉慶。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光明、福祿與美好。
相傳麒麟能送子嗣。據(jù)說孔子將要出生的夜晚,有麒麟吐玉書到他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思說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圖”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lián)“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圣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冠豸山麒麟和 “觀音送子”峰相鄰,一定能給大家送來好運,庇護各位萬代興隆!
這是龍子赑屃。高度3.6米。赑屃又稱霸下、龜趺(fū),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傳說赑屃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后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赑屃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跡,叫它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赑屃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
赑屃是長壽神,安放在長壽亭下方,往東可見羅丹“人長壽”題字,往南可見一長壽老翁,往西可見“鱷魚上岸”景點,朝南朝下可見一龜形山峰和“生命之根”。大家摸一摸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和長壽神,便可長壽安康、力大無窮哦!
這是龍子椒圖。高度2.16米。它的形狀像螺蚌,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閉合,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以求安全。椒圖是平安神,專司一方安寧。它庇護著冠豸山下的連城人民平安吉祥,也護佑著各位游客朋友幸福安寧。我們一起祈禱吧!
這是快樂神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高度2.16米。囚牛是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長大后精通宮商角徵羽,擅長五音和諧之術(shù),在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囚牛奏起天籟之音便風調(diào)雨順、百姓安樂,令天下太平、人心向善。
這是龍子鰲。高度2.82米。據(jù)說鰲是烏龜頭和鯉魚尾的合體魚龍,為指路神,熟悉天下道路,從不迷途,專司世人前程。我們經(jīng)常說的鰲頭,是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鰲在東山草堂與修竹書院之間的這塊開闊地,激勵著連城兒女勤學勵志,人才輩出。讀書人來此叩拜,加上勤奮努力,便能金榜題名,屢試屢中。
這是龍子狻猊。高度2.36米。狻猊形狀像獅子,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它是賜福神,專司人間福祉,能令人一生萬事如意、百福齊至。狻猊立于仰云亭北側(cè)這一片開闊地,將整個連城城關(guān)地區(qū)一覽無遺,這正是送福一方的意思吧!
這是龍子貔貅,口大,腹大,無肛門。高度2.16米。據(jù)說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吃啥補啥,它變得渾身也是珠光寶氣的,因此深得玉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帝生氣了,一巴掌打到屁股,屁股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后,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 , 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
古賢認為,命是注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那么,朋友們,上前摸三次吧!
雄踞于冠豸山正面廣場的是龍子獬豸。獬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fā)現(xiàn)奸邪的官員,就用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當人們發(fā)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養(yǎng)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全由獬豸裁決,都準確無誤。正是由于獬豸象征著正直公正,所以在古代,它就成了法律與正義的化身,御史等執(zhí)法官員所戴的帽子被稱為獬豸冠,有些朝代執(zhí)法官員的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冠豸山因山形主體像極了獬豸帽,又加上得力于龍子獬豸的長年守護,由此而得名“冠豸山”,成了正義之山的象征。
各位朋友,到了冠豸山,一定要和龍子獬豸、和啟功先生題寫的山名合個影,以留作永久的記念。愿美好的冠豸風景陪伴著你,帶上龍之九子的祝福,給你送去安康、吉祥和幸福!謝謝各位!
冠巖導游詞篇五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游。我是旅行社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冠豸山景區(qū)。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峰形狀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兩邊緊挨著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zhí)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zhí)法官,關(guān)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么一句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zhí)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斗,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制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xiàn)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征。
現(xiàn)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松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松亭”,還有印松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萬壑松濤十里關(guān)”的崖刻。
品松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松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著一身脫俗超凡的感覺,繼續(xù)登山吧。
傳說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fā)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里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里的。這是圣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余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zhèn)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shù)千群眾,登山避難,最后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到達山頂了!站在這里眺望前方,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游冠豸山時,于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游覽到這里告一段落,我們在這里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游覽。謝謝合作
冠巖導游詞篇六
各位團友,早上好。今天我們?nèi)ジ=L景“十佳”之一的集美游覽,集美是愛國華僑領(lǐng)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xiāng)。首先,讓我向各位介紹集美區(qū)。
集美區(qū),位于廈門島的西北,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12萬,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和旅游風景區(qū),F(xiàn)在我們進入集美學村,集美,俗名“盡尾”,即大陸盡處;又名 “潯尾”,即潯江之尾。明末集美進士陳文瑞嫌“潯尾”不雅,改稱“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陳嘉庚先生1894年創(chuàng)辦惕齋學塾,1920xx年辦集美小學,1920xx年辦女子小學,1920xx年辦師范和中學,1920xx年辦幼稚園,1920xx年辦水產(chǎn)科和商科,1920xx年辦女師以后,于1920xx年2月將這些學校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學!笨傂C。因軍閥混戰(zhàn),給學校帶來嚴重滋擾,經(jīng)陳嘉庚先生和校長向南北軍政府呼吁保證學校的安全和寧靜,要求規(guī)定為“永久和平學村”。得到南北雙方承諾。1920xx年10月由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準“承認集美學校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并電令閩粵省長及統(tǒng)兵長官“特別保護”, “集美學村”才由此得名。陳嘉庚傾資興學舉世無雙,他為保證學校費用,把國外所有不動產(chǎn)7000畝橡膠園和店屋貨棧以及5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為集美學校的基金,他在廈門大學發(fā)起人會議上慷慨陳詞:“民心不死,國脈尚存,四萬萬人民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衛(wèi)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之目的之一日!1993年10月,農(nóng)業(yè)部、交通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籌辦集美大學,以廈門水產(chǎn)學院、集美航海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政?茖W校、集美師專為基礎,同時成立工商管理學院。
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鰲園參觀。鰲園是陳嘉庚先生年回鄉(xiāng)定居后花20xx年時間親自督建而成的,耗資65萬元,占地近9000平方米。鰲園原為海邊的一個小島,形如蟄伏的大鰲,護衛(wèi)著集美。1951年,陳嘉庚“不侵民田,辟置公園”,“于中立碑,紀念解放,名曰鰲園”。國中建筑和雕刻均體現(xiàn)陳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動物植物、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科技文化等,無所不有,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也是新評的廈門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鰲園春暉”。鰲園分為三部分,即門廊、解放紀念碑、陵墓。走進園門,就是50米的長廊,長廊兩側(cè)廂壁上鑲嵌著58幅歷史故事人物內(nèi)容的青石鏤雕,這是鰲園 653幅石雕的精華部分。左邊主要是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jù)陳嘉庚先生的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zhàn)爭以及毛澤東領(lǐng)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chǎn)黨、毛澤東的信賴和熱愛。這些圍墻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損壞嚴重,1991年春,集美學校委員會籌款百余萬元,以原水泥雕內(nèi)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藝術(shù)系的教師繪圖,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換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塊、沉雕42塊、影雕20塊。影雕是石雕藝術(shù)的新發(fā)明,使世界嘆服。法國等國家專門請惠安影雕師前去表演,傾倒了歐洲許多藝術(shù)家。
各位團友,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鰲園的主體建筑,是陳嘉庚先生親自精心設計的。紀念碑高28米,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20xx年的奮斗,終于取得勝利;正面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毛主席為一個鎮(zhèn)題寫解放紀念碑是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陳嘉庚先生撰寫并手書的碑文。紀念碑臺基的底層為13級,象征陳嘉庚事業(yè)順利發(fā)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層為10級,寓他的事業(yè)遇到困難,企業(yè)收盤的年月;再上面是8級和3級,象征8年抗戰(zhàn)、3年解放戰(zhàn)爭。碑座還刻滿了反映新中國建立的石雕。
紀念碑前有一高7米,寬30米的屏壁,正中刻著“博物觀”三字,左右各12塊浮雕,內(nèi)容大多為公共衛(wèi)生、體育運動;中間是地圖,特別突出了臺灣省地圖,反映了閩臺密切關(guān)系和陳先生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其下為托兒所到大學的類型和行為規(guī)范圖。
轉(zhuǎn)過屏壁就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了。墓坐子向午,呈壽龜形,墓蓋為13塊六角形青斗石鑲成,墓碑上刻有陳先生生卒年月和擔任過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僑聯(lián)主席等職務。墓壙為“鳳”字殼,周邊用15塊青斗石浮雕介紹陳先生前半生的主要經(jīng)歷。墓壙四周的石雕,記錄著他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光輝一生,可以說是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跡展覽。陳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歲。他身后備極哀榮,北京舉行了公祭,并由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領(lǐng)頭執(zhí)紼,覆蓋國旗的靈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舉行了國葬,最后安葬在鰲園。1988年,國務院將陳嘉庚陵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節(jié)、集美學校校慶日,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師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懷念。
各位團友,參觀鰲園,看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平凡業(yè)績,我們應該能夠感到陳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陳嘉庚生前曾經(jīng)說過,鰲園完工后,在其西北測要造一個公園。為完成他的遺愿,集美學校委員會經(jīng)過努力,于1992年9露工建設“嘉庚公園”,?994年10 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xx年之際全部竣工。
好了,現(xiàn)在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動,我們一個小時后在園口集合吧,謝謝合作!
冠巖導游詞篇七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游。我是旅行社導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冠豸山景區(qū)。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峰形狀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兩邊緊挨著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zhí)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zhí)法官,關(guān)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么一句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zhí)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斗,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制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xiàn)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征。
現(xiàn)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松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松亭”,還有“印松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萬壑松濤十里關(guān)”的崖刻。
品松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松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著一身脫俗超凡的感覺,繼續(xù)登山吧。
傳說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fā)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里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里的。這是圣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余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zhèn)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shù)千群眾,登山避難,最后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眾慘死。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群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到達山頂了!站在這里眺望前方,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游冠豸山時,于“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游覽到這里告一段落,我們在這里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游覽。謝謝合作
冠巖導游詞篇八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0xx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xiàn)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筑也別具一格,現(xiàn)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xiàn)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xiàn)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后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jù)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云游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后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nèi)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diào)、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diào),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xiàn)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xiàn)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筑,綠瓦石柱,雕梁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lián)為證,“經(jīng)始溯唐朝與開元并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xiàn)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xiàn)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jù)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于四門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于是決心出家,以擺脫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jīng)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xiàn)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后面供奉著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后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nèi)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tài)安詳。其余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tài)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jié)構(gòu),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nèi)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于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nèi),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jīng)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筑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gòu),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jīng),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臺。這里面藏著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jīng)書,還有著名藝術(shù)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xiàn)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chuàng)辦于1920xx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xiàn)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nèi)的紫竹林寺內(nèi),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xiàn)任主持當任,所以現(xiàn)在的校長就是圣輝師。
*廈門火燒嶼導游詞 ·日光巖導游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游詞 ·永定土樓導游詞-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制葷腥模樣的傳統(tǒng),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嘗素菜,他看過菜單后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面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冠巖導游詞篇九
尊敬的各位朋友:
我們美麗的冠豸山不僅自然景觀神奇獨特,人文景觀也同樣精彩動人,擁有“客家神山”的美譽,這其中就包含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傳說。古時民間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但九子是什么,說法不盡相同。那么,冠豸山景區(qū)龍之九子是哪九子呢,與這座名山又是什么淵源呢?我給大家作個簡介吧!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福建沿海經(jīng)常受到臺風襲擊,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氣沖天。久而久之,驚動上蒼。玉帝忙召來太白金星商量對策。太白金星說:“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從內(nèi)地移幾座山峰,在臺風經(jīng)常登陸之處立為屏障,便可削其鋒,弱其勢,減其害,乃至化害為利。老臣聽說老君門下有不少弟子,本領(lǐng)高強,移山之事若由他交給弟子去辦,應該比較穩(wěn)妥!笔虑榫瓦@樣定下來了。任務落到太上老君門下一個名叫呂純陽的弟子身上。
話說這個姓呂名純陽又稱呂洞賓的人,隨身帶著老君送給他的一條神鞭,日夜兼程,四處考察。不幾日,他來到了一個所在,只見方圓數(shù)十里地面有幾座山峰,巍然屹立于莽莽群山之中,氣勢非凡。他想,臺風再厲害,也無法穿越這些屏障呀!于是,他用力揮起了神鞭,這方圓數(shù)十里的群峰,好像輕得像一卷水墨畫,朝東南沿海飄了過去……
一天,呂純陽剛剛把群峰趕到連城地界,就覺得口干舌燥,有些體力不支了。他于是在這里收鞭歇息,那正在飄動的山峰便一下從云頭落了下來。呂洞賓舉目四顧,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幾間地板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竹籬茅舍,舍內(nèi)有一美麗的妙齡村姑正在釀酒。他來到村姑門前,向村姑討水解渴。這位客家村姑見有來客求助,非常爽快,馬上從酒缸中舀了滿滿一大瓢香甜可口的客家酒娘送到他手中。這酒實在太好喝了,他喝了一瓢又一瓢,不知不覺就醉倒睡熟了。待他一覺醒來,神鞭早已失去了威力,無論他怎么用力揮鞭,眼前的幾座山峰硬是紋絲不動!怎么辦呢,任務沒有完成,他回去如何交代?于是,他想起了老朋友東海龍王。龍王采納龜丞相的建議,派出了九個本領(lǐng)高強的兒子前去暗中幫忙呂洞賓。龍王派出的九個龍子分別是:螭(音chī)吻,麒麟,赑屃(音bì xǐ),椒(音jiāo)圖, 囚牛,鰲,狻猊(音suān ní), 貔貅(音pí xiū), 獬豸。
這九位龍子跟隨呂純陽,一路跋涉到了連城后,立即就被這里的如畫風光和香醇的美酒吸引了,它們覺得這里的風景比龍宮的更美麗,這里的飲食比龍宮的更可口,這里的客家百姓更需要它們,尤其是其間九條清流匯成一湖碧波,比龍宮更適合它們的脾性。它們更樂于在此間安居。于是,事情出現(xiàn)了逆轉(zhuǎn),它們再也不想幫父親的老朋友出力把這幾座山峰移往它處了。為了在這里立足,它們還各自拿出看家本領(lǐng),為當?shù)刈隽嗽S許多多好事。從此,連城便一直風調(diào)雨順,物阜民豐,宛如一處“世外桃源”。此事傳到玉帝耳中,他想這個結(jié)果也是出自天意,便將這件事“任其自然”了,就這樣,冠豸山永遠地留在了連城。連城人民感謝龍之九子造福一方的功績,也將它們永遠地留在了冠豸山景區(qū),供后人景仰。
這就是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由來。下面,我按先水后山安放九子的順序,將龍之九子的情況逐一作個介紹:
在石門湖畔映山亭前面的是龍子螭吻。高度2.36米。螭吻屬水性,開大口,口潤嗓粗喜歡吞火,是消災之神,專司救火滅災。又傳它喜歡四處眺望,因此常安放在古建筑檐角的前面,用它作鎮(zhèn)邪之物以避火。人們摸一摸它,或恭敬地朝它三鞠躬,就能保宅第平安、災星遠離、吉利永隨。朋友們,請吧!
這是龍子麒麟。高度2.16米!镑梓搿币浴奥埂睘槠,說明是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是龍頭、麋身、牛尾、馬蹄、魚鱗皮,頭上一角,角端有肉。麒麟是幸運神,專司祥瑞吉慶。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光明、福祿與美好。
相傳麒麟能送子嗣。據(jù)說孔子將要出生的夜晚,有麒麟吐玉書到他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思說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圖”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lián)“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圣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冠豸山麒麟和 “觀音送子”峰相鄰,一定能給大家送來好運,庇護各位萬代興隆!
這是龍子赑屃。高度3.6米。赑屃又稱霸下、龜趺(fū),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傳說赑屃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后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赑屃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跡,叫它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赑屃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
赑屃是長壽神,安放在長壽亭下方,往東可見羅丹“人長壽”題字,往南可見一長壽老翁,往西可見“鱷魚上岸”景點,朝南朝下可見一龜形山峰和“生命之根”。大家摸一摸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和長壽神,便可長壽安康、力大無窮哦!
這是龍子椒圖。高度2.16米。它的形狀像螺蚌,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閉合,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以求安全。椒圖是平安神,專司一方安寧。它庇護著冠豸山下的連城人民平安吉祥,也護佑著各位游客朋友幸福安寧。我們一起祈禱吧!
這是快樂神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高度2.16米。囚牛是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長大后精通宮商角徵羽,擅長五音和諧之術(shù),在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囚牛奏起天籟之音便風調(diào)雨順、百姓安樂,令天下太平、人心向善。
這是龍子鰲。高度2.82米。據(jù)說鰲是烏龜頭和鯉魚尾的合體魚龍,為指路神,熟悉天下道路,從不迷途,專司世人前程。我們經(jīng)常說的鰲頭,是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鰲在東山草堂與修竹書院之間的這塊開闊地,激勵著連城兒女勤學勵志,人才輩出。讀書人來此叩拜,加上勤奮努力,便能金榜題名,屢試屢中。
這是龍子狻猊。高度2.36米。狻猊形狀像獅子,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xiàn)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它是賜福神,專司人間福祉,能令人一生萬事如意、百福齊至。狻猊立于仰云亭北側(cè)這一片開闊地,將整個連城城關(guān)地區(qū)一覽無遺,這正是送福一方的意思吧!
這是龍子貔貅,口大,腹大,無肛門。高度2.16米。據(jù)說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吃啥補啥,它變得渾身也是珠光寶氣的,因此深得玉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帝生氣了,一巴掌打到屁股,屁股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后,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 , 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
古賢認為,命是注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那么,朋友們,上前摸三次吧!
雄踞于冠豸山正面廣場的是龍子獬豸。獬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fā)現(xiàn)奸邪的官員,就用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當人們發(fā)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養(yǎng)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全由獬豸裁決,都準確無誤。正是由于獬豸象征著正直公正,所以在古代,它就成了法律與正義的化身,御史等執(zhí)法官員所戴的帽子被稱為獬豸冠,有些朝代執(zhí)法官員的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冠豸山因山形主體像極了獬豸帽,又加上得力于龍子獬豸的長年守護,由此而得名“冠豸山”,成了正義之山的象征。
各位朋友,到了冠豸山,一定要和龍子獬豸、和啟功先生題寫的山名合個影,以留作永久的記念。愿美好的冠豸風景陪伴著你,帶上龍之九子的祝福,給你送去安康、吉祥和幸福!謝謝各位!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