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一):
一、基本狀況:
姓名:金家迪性別:男年齡:11所屬班級:五(2)
家庭住址:
聯(lián)系電話
二、問題行為概述:在校經常打罵同學,暴躁傷人事件屢屢發(fā)生,嚴重違反行為規(guī)范,他的行為引起了班上同學的極大反感和很多家長的強烈不滿。
三、個案生活背景:自入學以來,暴躁傷人事件屢屢發(fā)作:經常無緣無故打同學,揪女同學的辮子,上課影響其他同學,簡直是一個“小惡霸”,嚴重違反了校園行為規(guī)范。在家里也很不聽父母的話,經常發(fā)脾氣,動輒摔東西,與父母吵鬧。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養(yǎng)不高,對孩子的管教較粗暴,一不聽話,就打就罵。我還了解到孩子個性喜歡愛攻擊性較強的漫畫、電視等,這又為他帶給了模仿攻擊行為的條件。
四、個案現(xiàn)狀分析:
從以上現(xiàn)象證明,陳晶的行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攻擊性行為不外乎三種:暴力攻擊,動作攻擊和言語攻擊,對于陳晶來說,這三種行為兼而有之。兒童具有任何一種不良行為,一般都具有必須的起因,要幫忙他們改正這些不良行為,首先應找到引起這一行為的原因。
五、輔導策略及過程:
。ㄒ唬└改傅呐浜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過和金家迪父母長時間的溝通,在如何教育陳晶的問題上,我們逐步達成了一致意見。我勸導金家迪的爸爸不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要多和兒子相處、交談,用溫情和兒子溝通。從那以后,我就很少聽到金家迪爸爸打兒子的事了。金家迪個性愛看打斗火暴的場面,還時不時地拳打腳踢進行模仿。對此,我與他父母交換意見后,在家長的引導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處,孩子又喜歡愛的書報、片子。當孩子的壞習慣逐漸改變時,我又要求他的家長即時給予表揚。激勵,并用獎勵的方法給孩子買些學習用具、玩具等,從正應對孩子的行為予以肯定。
。ǘ┙處煹慕逃
我用心地與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對他說:“你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對的,對別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學,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給別人帶來了多少痛苦,決能夠不再干!老師相信你會努力去改的!”
我還在班中要求同學要諒解金家迪,不與他“對著干”,而要采取冷卻、忍耐的方法。自我強化是指學生對到達某種成就的標準。我告訴他如果一周內沒有攻擊性行為發(fā)作或者沒有一節(jié)課影響課堂秩序,能夠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自己進行獎勵:如成為光榮的升旗手;在班上公開表揚等,讓他充分體驗成功的歡樂,不斷進步。
六、個案輔導成果
二年來,經過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忙,金家迪易怒、易暴的情緒逐步穩(wěn)定下來了,他臉上的怒氣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學的關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樂意為班級、同學做好事了,老師和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說:“金家迪的轉變可真大阿!”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二):
一、基本狀況
林XX,男,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頭腦聰明,語言表達潛力很好。但自制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亂說話就是做小動作,無法專心聽講,經常嚴重干擾上課秩序,行為上表現(xiàn)出多動的傾向:1、活動過度:(1)經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2)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3)很難安安靜靜地玩。(4)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2、注意力不集中:(1)學習、做事不注意細節(jié)、粗心大意。(2)做事時難以集中精力。(3)經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經常丟一些常用的東西。(5)經常容易因無關刺激而分心。(6)經常忘事。3、反應很慢:(1)考試經常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2)寫一個字要花別人兩三倍的時間.(3)課上被老師點名,要個三四秒的時間才會反應過來。
二、診斷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而當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這時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過高,期望透過一兩次的教育就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偏差。父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媽媽對他則比較溺愛,家庭教育觀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為習慣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來越難以改正。
三、教育和輔導過程
1、對校園環(huán)境的干預。
、僬{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視覺或聽覺的信號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選取了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同學坐在他的身旁和前后。并且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邊,這樣我能夠經常注意他并針對其不良的行為采取措施,當他分心時能夠及時提醒他。
、诟淖兘虒W方式。采用靈活、搞笑、快樂的教學方式授課,爭取每節(jié)課都能有讓他發(fā)言的機會,努力把他帶到課堂中來,不讓他的注意力游離于課堂之外。
、蹖W習的期望:選取適宜的學習目標,降低期望值,找出適合他的學習方法,盡量減輕他的作業(yè)量,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對其學習技能的培訓,如精確做作業(yè)的潛力、仔細檢查的潛力等。
2、對家庭管理的干預。我及時與其家長聯(lián)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討干預方案。要求家長要全面、客觀了解孩子的狀況,持續(xù)平常心,為孩子選取適宜的學習目標,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長帶給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幫忙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日復一日地陪在孩子身邊做作業(yè)。
、賻兔ζ浼彝ブ贫鞔_的規(guī)定,且具有必須的規(guī)律。這對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對注意力渙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動有規(guī)律,家長的規(guī)定要簡明扼要,規(guī)定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約束自己。
、谧晕铱刂茲摿τ柧:鼓勵家長幫忙他建立獨立學習、生活的自我管理潛力,自我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整理書包,學會記筆記,學會提高學習效率。
③家庭作業(yè)的管理:鼓勵家長運用一些方法,培養(yǎng)他獨立完成作業(yè)的潛力。認真記錄家庭作業(yè)的資料,適當輔導,規(guī)定時間按時完成,對完成的作業(yè)及時反饋等,并采取一些強化手段,對加速學習的正確行為進行表揚,增加適應行為,減少問題行為。
3、行為矯正。對于注意力個性不集中的孩子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針對其狀況對其行為進行矯正。對于董XX,我主要采用了兩種矯正方法。
①陽性強化法:其目的是透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xù),其適用于治療多動、學習困難等。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我首先確定要改變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將會導致其學習障礙。重點幫忙他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同時當他認真聽講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或給他一顆小星星。由于對他及時進行獎勵,讓他感到了愉快和滿足,每次上課他都會有所期盼,盡量克制自己,期望得到我的表揚。偶爾有分心的時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立刻會有所收斂。
、谧粉欇o導。每兩周作一次個別談話,鼓勵他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專心讀書,協(xié)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輔導效果
主要的變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動注意力改善,在上課時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顒恿亢托幼鳒p少,原先在課堂上進行的無關活動不見了,有效的聽課時間增多了。
五、總結
應對林xx同學的實例,讓我更加認識到中低段學生的激勵的作用。因而針對類似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我們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現(xiàn)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變,透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最終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三):
王滿,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1.衛(wèi)生習慣差,手臉總是有污穢;
2.人際關系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xiàn),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
3.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原因分析: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構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huán)境生活的影響)
2、之后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轉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由于該生自小過于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別人的意見,他并沒有認識到來校園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校園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于家庭的病癥,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
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1.攻擊性行為;2.人際關系;3.學習適應性。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取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后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xiàn),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構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能夠透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fā)出警示,以證明自己的強者姿態(tài)。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轉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就現(xiàn)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能夠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xiàn)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構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理解的。
3.學習適應性:
現(xiàn)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xiàn)。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xié)調外,還有對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用心的推薦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1、詢問基本狀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xiàn),證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樣想,想怎樣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能夠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繼續(xù)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潛力;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四):
案例介紹
藍某,女,9歲,小學三年級(4)班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不夠穩(wěn)定。性格內向,膽子小,害羞。在校園里,很少與老師、同學們交談,老師找她談話,她一聲不吭,面無表情。上課時無精打采,眼睛無神,對什么事情總是提不起興趣。平時獨來獨往,愛在一旁觀看別人的活動,自己很少參加。她家庭生活比較貧困,因而有點自卑。父母為個體戶,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不夠重視,父母忙著為生計奔波,而忽略了與孩子的內心交流,她終日悶悶不樂,從來沒有望見她臉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藍某性格內向,寡言少語,不愿主動與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因而覺得生活了無意趣,在情緒上以抑郁、悲傷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動上,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不想動,遇事從消極方面進行歸因,以悲觀的眼光看未來。其次,家庭環(huán)境不好,父母對她關心夠,不重視感情溝通,使她缺少親情。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現(xiàn)為自我評價低,對前途、期望看得十分悲觀,自卑感隨之產生。
輔導方法
1、經常會談。不定期地找藍某交談,對她表現(xiàn)出親切,關懷的態(tài)度,并誠懇地說明老師愿意幫忙她,使她產生信任感。
2、設計心理問卷測試。由于藍某不愿說話,一問三不答。根據其性格特征,從她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文娛活動等各方面設計有針對性的心理問答,讓她參與測試。透過分析測試結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3、開展“一幫一”活動。安排一個性格開朗,能說會道,樂于助人的同學與她同桌,給同桌布置任務,讓他每一天與藍某說五句話,話題隨意,并做好記錄,及時反饋。透過訓練逐漸激發(fā)藍某與人說話的欲望。
4、指導交友,多參加各項群眾活動。課外時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丟沙包、跳繩、邀請同學到家里參觀小動物等活動,讓藍某與大家一齊參加,增進交流,使之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并感覺生活完美,友誼可貴。
5、關注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課堂上,盡量給藍某表現(xiàn)的機會,對藍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進行夸張些表揚,使同學們羨慕她,接近她,讓藍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導掌握學習方法。經常給她講授解題思路,點撥難題,并做好方法的歸納、總結。讓她學得簡單,使之對學習逐步產生興趣。
7、持續(xù)書信聯(lián)系。與藍某通信,讓她把自己憂傷的事以文字形式發(fā)泄出來,以減輕心理壓力。并在回信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教會她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調節(jié),遇到不愉快的事,應多從好的、用心的方面著想,持續(xù)開朗的情懷。鼓勵藍某把自己高興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師、家長訴說,讓別人共享歡樂。透過通信,拉近與藍某的距離感,給她營造一個簡單、愉快、平等的扭轉。
8、開發(fā)家庭環(huán)境中的支持力量。與家長持續(xù)聯(lián)系,爭取得到家長配合,讓家長對藍某多施予愛心,從生活細節(jié)、學習方面入手,讓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濃濃暖意,體驗到親情的溫暖。
輔導效果:
透過一系列活動設計,藍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開朗了許多。找她來談話,已經有問必答。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并經常與她們一齊活動,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更為可喜的是,她會主動向老師問好,同學們還能常常望見她那盈盈的微笑。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五):
一、基本狀況
王XX,男,10歲,小學四年級生,獨子。父母均為農民,大專文化,家庭基本和睦,無老人同住。
二、主要問題
攻擊性行為表現(xiàn)明顯,伴交往不良,學習成績中下。父母主述:孩子在校園經常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而且時有動手發(fā)生,因此同學關系緊張,很少參加團體性活動,顯得不合群。與老師很疏遠,見到老師不會主動打招呼,并且對老師的.批評感到反感,會在課堂上與老師爭執(zhí)。回到家中,與父母話很少,并且愛發(fā)脾氣,不允許他人摸他的頭,即使是親戚們寵愛的表現(xiàn),也會生氣。因為經常慪氣,所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不喜歡的老師,更不要聽課。作業(yè)不會,也不會問老師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課。因此,學習成績逐日下降。
三、分析與診斷
。ㄒ唬┯嘘P測試結果
1.該兒童的確實存在攻擊性和交往不良傾向;
2.該兒童的個性偏外向,有"樂群外向"的特點,與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體分
析原因;
3.該兒童的智力與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學習潛力,成績下降,應著重思考非智力因素。
(二)成長過程
從小隨父母生活,在幼兒園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溫順,甚至比較膽小,對父母的話很聽。這與父母的性格特點很相似,他們的做人風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經常以息事寧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與小朋友團結,不能夠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開。甚至有時并不是孩子的錯,只要有老師說這天王XX與某個小朋友"搶"玩具(實際上是后者搶前者的,老師也只是習慣性描述罷了),父母就會再次教導:下次別與小朋友搶,給他算了,你再去玩別的。那時候,王XX基本上是個聽話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個小朋友拿繩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牽著他走。王想起媽媽說過:脖子
是不能夠被隨便勒的,很危險!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勁很大,一下子搶過了繩子。那個小朋友嚇得跑掉了。據父母稱,自那以后,他開始象變了個人,開始不斷"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學后,
逐漸轉成了老師眼里的"問題兒童"。
其實,就應說,比起同年齡的孩子,王XX還是讓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學習上;旧
這四年來,都是他自己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象整理書包之類別的孩子需要父母幫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響,父母都愛看書,所以王XX也十分愛看書,小小年紀,已經將《水滸》、《三國演義》等名著看過了。三年級前,雖然愛打架,但功課還是中上偏優(yōu),只是到了四年級,換了個班主任,比較嚴格,經常叫他到辦公室,于是開始反感,不大聽課,成績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節(jié)班主任課(數(shù)學課)上,明明是他身旁的中隊長叫他,他才說了一句話,但老師只批評了他,他感到憤憤不平,卻并沒告訴父母,還是父母聽別的同學說的。此刻,他脾氣很大,情緒經常很激動,父母問他多了,他就會發(fā)火,大喊大叫,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ㄈ┚C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1.攻擊性行為;2.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及親子關系);3.學習適應性。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取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傷害",怕小朋友用繩子勒壞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護性反應。當這種行為的結果滿足了個體"免受傷害"這一需要時,就已經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而后又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xiàn),比如:小朋友更厲害的攻擊,老師的不滿等,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的可行性。"勝利"的體驗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極反應所帶來的結果要開心得多。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嘗試,將在觀念中構成這樣的推理: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不必須要躲開,能夠透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自我保護"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信息過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對別人無意的碰撞,以為是故意的挑釁,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則是一種"攻擊性行為"。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轉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擊性人格,表現(xiàn)特點即:敏感、多疑、沖動、具破壞性。當然,就王XX的現(xiàn)狀及年齡階段,還根本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能夠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xiàn)率的提高,而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另外,王XX的"攻擊性行為"里,還有著他特定年齡的好處:一種對"權威"的不滿而發(fā)泄在非權威身上,比如:對老師不公正的不滿,不能或不敢直接沖老師宣泄,而指向同學;一種尋求關注的不當方式,因為"攻擊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擊性"尋求注意,尋求理睬。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也抱了老師處事不公的怨氣,甚至引起了同學的"注意",但這些行為卻也構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不尊重老師、不團結同學……我們說,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交往的基礎是"相互吸引",即喜歡與接納。而應對"攻擊性"的人,誰愿意或誰敢輕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理解的。
當然,王XX對班主任老師的不滿,有老師主觀臆斷的職責,需要進一步與老師溝通、澄清,而采取消極的敵對方式,只能更深地強化老師對他的"偏見",更充分地證明了他的"不好",反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至于與父母的關系,就應說小王之所以對父母話少,其一是因為他目前的狀況并不理想,學習、人際都存在問題,肯定父母批評、指責,誰喜歡總聽"壞話"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長經歷,大班前父母的處世教育與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結果幾乎相悖。只有孩子認同父母,覺得父母是對的,才會聽話;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推薦。而他們之間卻缺乏這種"溝通",孩子認為父母只會批評自己,并不能給自己"保護",父母則認為孩子不懂事,總出狀況。
3.學習適應性:
雖然學習退步了,但其有學習基礎,只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xiàn)。除了以上的行為與人際協(xié)調外,主要是對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干預。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將情緒與學知識分開,以及給予相應的注意力訓練,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齡越小,課堂學習越依靠于對老師的好惡,喜歡這個老師,可能會很專心地聽課,盡可能去表現(xiàn)良好,讓老師喜歡他;反之,則可能不屑一顧,甚至"惡作劇"。因此,務必在認知上明確來校園的目的,在行為上給予用心的推薦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能夠看到:攻擊性行為、人際問題、學習問題等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緊密關系,都有著共同的成長經歷等背景。
四、咨詢過程(平均1.5小時/次)
第一次
目的:1.了解基本狀況;2.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3.確定主要問題;4.探尋改變意愿;5.進行咨詢分析。
方法:晤談、心理測驗
過程:
1.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狀況;
2.兒童做CBCL及CPQ測驗,同時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確定咨詢主題;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5.將測驗結果反饋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讓父母與孩子理解"為什么會這樣"。
6.留相應咨詢作業(yè):(1)"再現(xiàn)"事件:父母與孩子重新討論"老師冤枉"事件,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樣想,想怎樣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能夠順勢引導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與老師去談一次,讓老師增加對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
第二次
目的:1.加深咨詢關系;2.突破"攻擊性"應對策略。
方法:晤談、仿同法
過程:
1.行為契約法反饋咨詢作業(yè):父母與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親與班主任老師談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動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課表現(xiàn)有進步;
2.與孩子就"最受歡迎的同學"談"人際交往"問題,找出差異,促進自我覺知;
3.初步制定"行為契約",以加強自我控制,并在咨詢室進行演練。
4.咨詢作業(yè):(1)父母繼續(xù)"特意"用心評價:只找孩子的優(yōu)點,并至少準備10句好話;
。2)孩子按"行為契約"行事,諸如:不主動打人、不主動罵人、每一天早上對著鏡子笑三下、上課"盯"老師、回到家說"我回來了",出門說"我走了"……
。3)制定反饋表,記錄行為。
第三次
目的:1.學會合理評價;2.提高自控力;3.加強親子交流。
方法:晤談、理情療法、代幣法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yè):"行為契約"完成順利,得到老師表揚,并在某天午餐時有個同學碰了他一下,他也沒有生氣;父母說孩子10好話,讓父母與孩子體驗感受;
2.進一步分析行為與情緒、人際的關系,強化"合理觀念",并引導對人對事的合理評價,練習評價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為契約法"為"代幣法",增強親子之間的聯(lián)系。
4.咨詢作業(yè):(1)找班主任老師的3個優(yōu)點;(2)執(zhí)行"代幣法",以"代幣"量贏得自己愿望的滿足,諸如:買某本書、去游樂場一次、零用錢等等。
第四次
目的:1.鞏固咨詢效果;2.發(fā)展學習策略;3.增強信心。
方法:晤談、心理測驗法、認知行為法
過程:
1.反饋作業(yè):完成順利,繼續(xù)執(zhí)行;
2.做學習適應性測驗及智商測驗,肯定其學習潛力,找出學習策略問題;
3.訓練"提問法",以提高課堂效率,將注意力集中在學業(yè)上。
4.咨詢作業(yè):(1)選一門課,每一天準備好一個問題,帶入課堂,在課上找答案;
。2)收集別人對他的"微笑"與"好話";(3)父母繼續(xù)"代幣"激勵。
第五次
目的:1.鞏固咨詢效果;2.收束咨詢。
方法:晤談
過程:
1.反饋作業(yè):評價"提問"應用,調整提問角度;
2.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3.基本結束咨詢。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潛力;
4.鞏固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
五、咨詢效果評價
基本到達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六):
一、問題行為概述
該生自入學起,便表現(xiàn)出必須程度的語言遲緩。具體表現(xiàn)為上課從不舉手發(fā)言,極少與同學交流。在回答問題和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常以身體語言如搖頭、點頭表示,并伴有吐字模糊,表達意思含混不清。說話時多為單音詞,極少說出完整句子,但能理解別人的意思。上課時表情木然,極少主動看書、做作業(yè)。課后能參與同學的活動,但脾氣較大,稍有不如意便生氣。
二、背景資料調查
1、身體發(fā)育健康,智力水平正常。
2、家庭背景:
其父為工人,初中畢業(yè);母親是商店售貨員,初中畢業(yè);爺爺是會計。祖孫三代同堂。由于是獨生子女,所以倍受寵愛。但由于父母工作比較忙,與孩子交流較少。在該生三歲時,語言表達潛力明顯低于同齡兒童,家長也有所發(fā)現(xiàn),但并未引起重視。
該生入幼兒園時,顯得比較孤僻,不愛與小朋友交談,幼兒園教師不太喜歡她,對其態(tài)度比較粗暴。但在家中,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能比較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換了新環(huán)境,或和不熟悉的人在一齊,就一言不發(fā)。其父母認為女孩子比較害羞,所以也沒有及時加以矯正,錯過了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期。
3、校園背景
該生每一天按時上學,參加群眾活動但顯得不用心。上課遵守紀律,發(fā)言時臉紅,吐字不清,音量低。不愿意寫作業(yè)。對學習有必須的對抗情緒。
案例分析
言語發(fā)育遲緩是指小兒言語的發(fā)育明顯地落后于同齡兒童的言語發(fā)育水平。表現(xiàn)為言語發(fā)育與年齡不相稱。該生到了適當年齡尚未能以言語方式表達,語言含混不清,不能說完整的句子,屬于兒童言語發(fā)育遲緩,并有較強的自卑感。其主要原因如下:
1、家庭教育不當:該生家人對其過于嬌縱,對其要求甚至是不合理要求都給予滿足,但是交流太少,養(yǎng)成孩子不愛說話的習慣。
2、性格弱點:該生父母對其溺愛,使其在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攻擊性行為,同時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進一步使其性格產生缺陷。
3、教師失誤:幼兒園教師因為其性格孤僻而對其態(tài)度粗暴,幼小的心靈在必須程度上受到挫傷,使其產生自卑心理。
4、該生的自卑心理使其產生掩蓋缺陷的行為,及表現(xiàn)為更不愛說話,不敢與他人交流,這些行為反過來進一步阻礙了其言語潛力的發(fā)展。
輔導方法
針對上述原因,對該生采取加強言語訓練,促進言語發(fā)展為主的策略。同時為其創(chuàng)造與他人和群眾的接觸機會,使其感受群眾的溫暖,也為其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矯正其自卑心理。
1、指導父母,改良教養(yǎng)方式。由于該生的言語潛力低與其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有較大關系,所以在對該生進行輔導之前,先進行家訪,幫忙其父母及老人了解孩子的缺陷與家庭的關系,并與之商討相應的解決辦法,提出后續(xù)教育的注意事項。如不可滿足無理要求,在滿足要求前盡量讓該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并及時給予強化,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等。
2、利用學生群眾對其進行幫忙。為了幫忙該生改變性格的缺陷,輔導教師專門暗地布置幾位同學主動接近該生,并將她的同桌換為一名性格開朗柔和,樂于助人的同學,幫忙她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3、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各種班級的活動中,教師特意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要求其參加,并針對該生上課遵守紀律,尊敬老師等優(yōu)點在全班進行表揚,使其逐漸消除自卑感。
4、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為了提高該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教師專門設計了一些行為訓練項目,如在放學的時候,要求每個學生在走出教室門的時候要向老師說一句話,在課余帶她到校園中進行觀察,并盡可能說出她所看到的景象。對絲毫的進步都給予及時的強化。輔導效果
該生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已能主動和同學教師打招呼,能比較準確的說出成句的話。表達的意思也基本清楚。在陌生的環(huán)境顯得不那么拘束,和同學之間關系比較融洽,學習成績有好轉。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七):
一.案例介紹
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級的女同學,她長著一對會說話的大眼睛,頭發(fā)黃黃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績上游,中等智商,十分靦腆,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fā)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聽不清,臉蛋漲得緋紅。下課除了上廁所外總是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發(fā)呆,老師叫她去和同學玩,她會沖你勉強笑一下,仍坐著不動。平時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里,不和同學玩。遇到節(jié)假日,父母叫她一齊玩、作客,她都不去,連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學在小學五年里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必須的實力和優(yōu)勢,應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走進六年級的學習,個性是參加畢業(yè)會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潛力,總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在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1.個人因素
透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她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潛力,一向懷疑自己的優(yōu)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家庭因素
此刻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長對孩子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導致許多的小學生肩負重擔,過重的壓力在學生未能到達父母期望時,便使學生構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安、煩惱、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母親對孩子的學習輔導力不從心,父親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爾才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況,對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達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師因素
在校園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后,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贊嘆,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潛力與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卻慢慢占了上風。另外,老師對少數(shù)心目中的優(yōu)等生日益產生的偏愛,對多數(shù)屬于中間狀態(tài)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普遍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師片面地認識學生,對優(yōu)等生日趨偏愛,更進一步加深小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卑心理日趨嚴重。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毛某同學出現(xiàn)這種狀況,極可能是因為她的心理有必須問題。如何幫忙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這個陰影呢?
三.輔導策略
這半學期以來,我在班級里進行了“班級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動管理實踐,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毛某同學的狀況明顯好轉,她在班級各項活動的影響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態(tài)。此刻她不但喜歡與同學一道做游戲了,而且用心參加班級管理、年級管理?吹剿砩系淖兓@可謂是感受良多: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師愛是教育的基礎”,為了去除毛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余經常有意無意的找毛某閑談,午后她在校午睡時,幫她蓋好被子,讓她幫我拿作業(yè)、發(fā)作業(yè)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fā)現(xiàn)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我們的毛某這天坐得真端正!”“我們的毛某同學回答問題真響亮”“我們的……”在有意無意的語氣中,全班同學看成一個整體,毛某是我們整體中的一員。漸漸的,毛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還天真的問我:“老師,你是老師嗎?”“我不像老師嗎?”我反問。“不太像,你上課老愛笑,老師上課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著她的手說:“好孩子,這是因為你不明白,其實上課愛笑的老師多得很!”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記得有一次班級舉行小組間的演講比賽,作為膽小的毛某被所在小組選上了,我明白這是小組成員給她的機會,我就發(fā)動她的好朋友動員,并讓他們一齊上。開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長和老師的鼓勵,她上了。而且表現(xiàn)得還不錯。我和其他老師都在自己所任課上以她為典型進行了表揚。她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從此她變了好多。對好多課似乎也有了必須興趣。后經過不斷鼓勵,鞏固,她進步了。有一天她問我:"我能行嗎?"我說:"你這么棒,當然行。演講都說得那么好,還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動地不住點頭。從此,她真的十分努力,成績有了飛躍。
3.重視家庭,提高潛力。
毛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與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請來,詳細地分析了毛某在校的表現(xiàn)及原因,與他們交流,反饋狀況,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推薦家長選取適當?shù)慕逃绞,我們要為自卑的同學帶給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比如在家里:有客人來到家里,家長能夠讓她為客人遞茶、剝糖果等,也能夠讓她與客人玩一會兒,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同時,適當?shù)刈尯⒆幼黾覄,提高孩子的自理潛力,從家務勞動中鍛煉與家人交往的潛力。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表揚。
4.進行評價,促進自信.
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活動,用激勵的方式使其揚長避短,我們讓她自主設立了自己的成長檔案,每月評一次,讓她透過自評、小組評,把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記錄下來,在評價中毛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為了調動她的自我教育意識,每個月都給她以正確的評價,把毛某突出的個人事跡在班群眾中、家長會上群眾表揚。這樣充分調動了她的用心性,使他在評價中自我激勵,迸發(fā)個人力量,不斷自律、自信、自強。
5.參與管理,自信自強。
透過自主管理課題的深入,我們將更多自主的空間給了學生,在班級中,我們提倡"班干輪換制"、"組長負責制",在年級中我們推出了各項管理崗位,讓學生充分自主,不斷自律、自信、自強。在經過一番激勵之后,毛某也用心投入到各項自主管理中來,從班級的小組長開始,她對自己、對同學、對事情的看法有了明顯的變化,她不再沉淪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自信、自強。在管理中,毛某發(fā)現(xiàn)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透過與老師交流、與同學協(xié)作,她所在的小組不但各項評價合格,而且在班級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毛某臉上露出了笑容,從此她行為更自律,態(tài)度更用心,學習更自信。6.輔導效果
透過輔導,透過我們慢慢地去關心她幫忙她,她此刻有了很大的變化。毛某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校園模擬考試總分班級第六名,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游戲,上課能舉手發(fā)言且聲音較大聲。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樂于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會自卑,往往是因為缺少了自信,或對于自己的某個地方不滿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就應對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對自己一向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們要多關心她們,讓她們感到家的溫暖!
應對毛某的成功,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群眾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毛某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xiàn)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心緒,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己融入到群眾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透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老師,同伴上來,最終消除與所有人的隔閡,樂于理解教育者的教。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八):
一、家庭背景
xxx,男,六年級學生。其父親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而母親對他的教育簡單粗暴,母子間的交流很少,學習上對他的關心和督促更少。
二、平時表現(xiàn)
該生不適應校園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紀律較差,在校園里和老師、同學都很少溝通,不愿意交流。上課聽講極不專心,有時還會發(fā)出怪叫聲,故意破壞紀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具體事例
本學期開學后的某一天,黃文振沒有及時回家,一向到晚上7點多,他母親也沒等到他,就給我打了個電話,于是我們一齊去尋找他。透過與他母親的交談才明白,他這天空上學前因無理取鬧被他母親打了一頓,以前也發(fā)生過類似的狀況。于是我們到各處去尋找他的蹤影:校園里、同學家、網吧間……一向到9點半都沒找著。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我立刻把此事向校園領導匯報。校長冒雨趕過來,和我們一齊分析、尋找,并報了警。10點半時,最后在街上的一個角落里找到了這位不愿意回家的學生。
四、心理探因
黃文振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養(yǎng)成了自卑、散漫的個性。進入校園后,又因為學習成績、行為習慣較差,經常受到批評、指責,產生了逆反心理,變得性格孤僻,行為偏激,自暴自棄而甘居落后。
五、矯正措施
1、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
經常性與其家長交談,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內校外的表現(xiàn)狀況,并期望家長改變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導,逐漸使他走上正軌。
2、講究輔導的方式
平時我對他多加關注,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熱愛勞動,與同學能友好相處等后及時表揚。以平等、商討式的方式與其交流,培養(yǎng)他在校有事常與老師、同學交流的好習慣。課堂上,多加鼓勵和啟發(fā),引導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樹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惡意破壞紀律了。
3、幫忙制定近期目標
我?guī)兔λ贫總階段的近期目標,如有進步,立刻鼓勵,推動他養(yǎng)成愛學習、守紀律的好習慣,并不斷改正其不良的行為習慣。
六、輔導結果
透過一個階段的耐心幫忙,該生此刻在學習上樹立了自信心,能按時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作業(yè)的質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師、同學、家長平時對他的關愛,表示要做個禮貌、守紀的好學生。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九):
自控力差的男孩子
案例介紹
高某,男,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五官端正,樣貌長得很可愛,性格外向,對人有禮貌,與同學相處好,熱心幫忙他人,口頭表達潛力強,頭腦聰明,理解潛力強,但是做事有冷熱病,開始熱情,但總做不到底,好動,思想容易開小差,自我控制力差,寫字馬虎,動作拖拉,愛好看電視,足球和動畫片。
案例分析
該男生學習、思想容易開小差,做事缺乏恒心,依靠思想比較重,該生是個獨生子,父母對他的期望值很高,父親是個公務員,母親是個教師,外婆退休在家?guī)妥黾覄,爺爺、奶奶、姑姑等大人們對他很寵愛,要求很高,除了上學學習外,晚上、周末在家還把他關在房里做作業(yè)、看書,要不然就去參加社會上辦的各種學習班學習,因為在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學習時間占了多數(shù),而且父母工作又忙,往往很多時候讓他一個人獨自關門學習,事后檢查,當讀到二年級時,就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不專心,做作業(yè)磨磨蹭蹭,效果差,最大特點是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邊做作業(yè)邊東張西望。窗外,或什么地方稍有些聲音或動靜,他就會感興趣。別人說話,他愛插嘴,學習總是丟三拖四的,成績不大好,作業(yè)書寫馬虎。
輔導方法
1、引導將注意力集中在任何活動中最重要的事情上,經常有意地給他創(chuàng)設情景,在該生每一天放學晚上回到家,利用還未吃晚飯前的時間,針對他愛看6∶30分動畫片的表現(xiàn),讓他先學習10分鐘課本知識,讀書、寫作業(yè)、復習、預習等都可,完成了就能夠看電視,或做自己喜歡的活動,過了一段時間,又逐步把學習時間延長至15分鐘、20分鐘,再給他做自己喜歡的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慢慢地養(yǎng)成了。
2、引導注意力的持續(xù),由始至終,利用個人的意志和力量控制注意力,不斷地強化自己要做的事。比如聽課,要總是用“這堂課資料很重要,要注意聽”或“這次回答問題我必須要十分出色,聲音響亮”,并用心主動多發(fā)言,多爭取回答好老師的問題,控制并激發(fā)自己,這樣成功的期望是最大的。
3、引導排除失敗心理,人活動時,往往總是要擔心輸贏,其實不要擔心后果,只是一心一意地把要做的事進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當一個人到達這種境界時,往往效果最佳。這就是說,要引導該生相信自己,不要懷疑自我的潛力,自我懷疑幾乎總是把懷疑轉成現(xiàn)實,如考試時,老怕出錯,結果還是出錯,只有制止一味自我懷疑,擔心和亂發(fā)言,排除缺乏自信的心理,相信自我潛能的巨大,便會提高一切活動質量,集中注意力。
4、進行抗干擾的鍛煉。在自我控制力和集中注意力到達必須好轉程度時,要到達不斷鞏固與提高的目的,有意設計一些干擾對他進行測試。如在他學習時放些音樂、電視、談話、玩耍等。
輔導效果
透過輔導,高某的自我控制有了明顯增強,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了,學習節(jié)奏加快了,也掌握了必須的自學方法,作業(yè)書寫認真,個性是抗干擾潛力,已初步構成,學習也有了較大的進步,加上他原先口語表達潛力較強的特點,在參加全區(qū)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競賽中,他三次回答問題時精彩言語受到聽課者的贊揚。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
案例介紹
文某,男,12歲,某小校園學生,學習成績中上,五官端正,但性格內向。父母離異后,將文某寄托給姑姑撫養(yǎng)。姑姑本人也有一個比文某小兩歲的男孩,工作繁忙,于是請了一個小保姆做家務并兼顧管教文某。文某入學當初還挺聽從教育,但是上了三年級后學習不用功,放學不回家,流浪在外,獨來獨往,遠離人群,情緒不穩(wěn)定,有時做錯了事不敢承認,還用謊話為自己辯護。
案例分析
文某自從離開父母后,從小就失去父母的關懷,而寄養(yǎng)在姑姑家,姑姑對自己的親生孩子個性溺愛,對文某關懷不周。經常說文某是個沒爹沒娘的孤兒,把文某的言行舉止拘泥于層層的“清規(guī)戒律”之中,孩子一舉動,一投足都受到限制,這不許動,那也不許摸,弄壞了一件東西就受到呵斥,做錯了一件事就要打罵,這種專制式的做法,使文某缺乏應有的關懷和溫暖,對自己產生自卑,對姑姑感到害怕和失望,怨恨在心,心里時時處處受壓抑,產生兼逆反的心理,上學遲到、早退、缺課,怕學習,老師找他談心,精神不振,不敢說心里話,老師要求做到的事情,往往只答應卻做不到,并用假話來欺騙、不誠實。有時偷了家里的錢,放學不敢回家,到處躲避,逃避家長對他的懲罰,尋求精神解脫。
輔導方法
1、個別談心:老師經常與文某個別談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問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并與其共同制定計劃以及改善目前的狀況。
2、改善家庭教育方法:輔導家庭采取恰當?shù)慕逃绞,不要談論孩子有缺陷的地方或者感到痛苦的事情,批評孩子時不要算舊帳,揭傷疤。推薦家長每周星期天帶孩子上街逛逛,到公園玩玩,根據孩子的愛好讓其參加各種搞笑的活動,讓孩子擺脫自己感到痛苦自卑的心理狀況。
3、制作在校、在家表現(xiàn)卡,周五老師和家長互換,在卡上互相填寫意見,進行交換。
4、在校內要求其用心參加群眾活動,還根據其個人的愛好安排擔任必須的主角,讓他感到群眾的溫暖,增強群眾觀念,培養(yǎng)自尊自愛的潛力,使他感到自己真行。
輔導效果
透過教師,家長的密切配合教育,文某上學遲到、曠課逐漸減少。與同學和睦相處,學習有了進步。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一):
案例介紹
譚某,女,10歲,本市某小學三(1)班學生。性格外向,大膽、潑辣;長得濃眉大眼,剪一頭男孩式的短發(fā),從來沒穿過裙子,當陌生人向其詢問性別時,總以“我是男孩”自居,曾多次在家長與同學、老師面前流露過“要是我是男孩就好了!”的言行。平時不愛與女同學玩,喜歡男孩子的游戲和活動,如賽自行車、爬山、遠足、科技航模等競技類或刺激性較強的活動。譚某的父母均為個體戶,做生意小有所成,平時經常早出晚歸,對譚某的學習、生活無暇顧及,家中只有外婆照顧生活起居,由于外婆文化水平低,沒有辦法管教她,因此造成了譚某野性十足的“假小子”的模樣。
案例分析
1、譚某的父親封建思想意識較嚴重,期望妻子生男不生女,以續(xù)香火,繼承自己的生意。當?shù)弥T某為女孩時,感到十分失望,因此從小對譚某的關心、愛護也較忽視,極少表示對女兒的喜愛,有時也在言談中流露出譚某不是男孩的失望之情,父女之間缺乏交流。譚某期望得到父親的關心愛護,總是下意識地在語言行為方面模仿男孩,藉此引起父親的關注。
2、譚某的母親性格懦弱,對丈夫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生了譚某后,覺得對不起丈夫,因而有自怨自艾的情緒,母親的表現(xiàn)令譚某覺得女孩沒用,在家中沒地位,因而在潛意識中期望自己是一個男孩。
3、譚某所在的班級男孩多女孩少,譚某愛與男同學玩,不愿與女同學相處,久而久之,受到許多影響,也是構成其男孩性格的因素之一。
輔導方法
1、個別談心,教育引導。教師常利用課余時間或游戲活動時與譚某個別交談,以全面了解其目前的心理狀況及性格構成之原因,并向其介紹劉胡蘭、宋慶齡、南丁格爾等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告訴她,女性同樣也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同時請其觀察本班女同學的表現(xiàn),比較自己,指出女生男性化會給自己將來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后果,與譚某共同制定計劃以改善目前的狀況。
2、進行家訪,逐步轉變家長的思想。經常進行家訪,透過電話,到校、到家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間的聯(lián)系,與家長進行思想溝通,幫忙家長改變其父重男輕女的思想,與家長討論一些表達對女兒關心愛護的做法,讓他們在百忙中抽出空來關心女兒的學習,生活等行為習慣,以緩解譚某目前的不正常的心理狀況。
3、贈送禮物,引導學會自我接納。在譚某10歲生日那天,教師向其贈送一個蝴蝶結圖案的發(fā)夾,要求其每一天佩戴,佩戴時要照鏡子,說一、兩句稱贊自己的話,如“我是女孩,我真漂亮!”,“我的發(fā)夾真好看!”等,使其學會自我接納。
4、指導參加活動,培養(yǎng)正常的心理。平時請班上女同學協(xié)助,多與譚某接觸,使其了解女同學中也有許多搞笑的、有好處的活動,吸引其用心參與。同時,結合校園開展的藝術節(jié)活動,鼓勵其用心參加,女同學們邀請她參加一個舞蹈的排練,讓其在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中養(yǎng)成正常的心理。
輔導效果
透過一段時間的輔導,譚某的男孩性格已有所改變,平時樂于參加女同學之間的活動。藝術節(jié)表演的時候,她最后穿上了裙子,表演得十分精彩、到位,獲得師生們的一致好評,并留下了她穿裙子的照片以作紀念。家訪中還了解到,父母也能抽空關心、愛護她,家庭關系日漸良好;其母還透露,此刻她已提出購買色彩鮮艷的裙子及頭飾的要求。
他減少了上學遲到的行為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二):
案例介紹
陳某,男,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父親是汽車司機,母親為個體戶,開發(fā)廊。陳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階段就比其他孩子明顯表現(xiàn)出多動行為。而且狀況有增無減。主要表此刻:上課時不遵守紀律、愛動手摸同學、扯前面同學的頭發(fā),東張西望,轉身拉別的同學和他講話,好晃椅子、東摸西摸、玩小東西。經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師批評或暗示后有必須效果,但持續(xù)時間不長,好搞“惡作劇”,有時故意推別人,又滿不在乎。家里表現(xiàn):任性、沖動,遇到想辦的事情,父母不能滿足時,便火氣沖天,大喊大叫,甚至離家出走。此外精力個性充沛,看武打片電視節(jié)目,連看兩個小時,興趣很濃。作業(yè)不認真完成、不主動去完成。作業(yè)邊做邊玩,注意力難以集中。據家長和老師觀察,陳某腦子不笨,學習認真起來比一般同學理解還快。但因為好動分心,在班里成績排在倒數(shù)第五左右,出現(xiàn)不及格現(xiàn)象。
家庭教育方式:陳某的父親比較粗暴,看到孩子好動,不聽話,煩了就罵、急了就打。只要老師告知家長上課不聽課好動或惹同學;丶铱隙òぷ帷D赣H則過于寵愛,孩子想買什么都滿足他。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不在乎買東西花的那幾個錢。有時孩子發(fā)脾氣,摔壞東西,母親只是嘆息,可舍不得管孩子。
案例分析
陳某具有較多的多動癥表現(xiàn),如上課不集中注意力,課余活動愛搞“惡作劇”,好沖動,精力個性旺盛,但陳某在以下幾方面又與多動癥有著明顯區(qū)別:①在課堂上受到教師批評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而患多動動癥的兒童是不能做的。他們往往不聽成人規(guī)勸。②陳某對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能夠持續(xù)觀看較長時間,說明他的注意力無障礙,是由于多動的特點而影響了注意效果,而多動癥的兒童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顯的缺陷。個性是不能持續(xù)地將一項活動進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堅持力很差。③陳某專心聽課的狀況下,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學習上沒有其它障礙,多動癥兒童除了注意障礙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學習障礙。陳某屬于一般性的多動行為。
輔導方法
1、校園教育相互配合,教師和家長應關心、體諒陳某,不能因其好動而感到厭倦、心煩,也不能因其多動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壓力。
2、從培養(yǎng)良好習慣入手,耐心地矯正陳某的多動行為。堅持正面鼓勵,用心強化,針對他尚能理解教師暗示的特點,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利用目光暗示、點頭暗示等手段,及時提醒他遵守課堂紀律,逐步養(yǎng)成上課專心聽課的習慣。
3、指導家庭教育,推薦其父母教育孩子要求一致。父親糾正急躁、粗暴的缺點,不能動不動就打小孩,要多看到小孩的優(yōu)點和長處。母親克服對小孩寵愛、嬌慣的弱點,做到愛孩子與嚴要求相結合,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持續(xù)一致。
輔導效果
經過采取以上措施,家長與校園相配合,陳某的多動行為得到逐步改善。學習時注意力集中時間較以往延長。一年的輔導教育,陳某在畢業(yè)測試中,語、數(shù)超過80分。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三):
案例:
基本狀況:心心,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
家庭狀況:
1、家庭條件十分好,物質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2、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比較多,但方法存在問題,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比較粗暴,說服引導少,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親對孩子比較溺愛,母親管教的時候,父親總是護著。
4、父親節(jié)約意識比較強,在這方應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多。個性特征:
1、極端厭學。上課什么也不學,玩東西,啃手指,左右亂轉,要么去招惹別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動作。
2、學習成績差。除了英語以外,其他學科全部不及格,學習成績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業(yè)。只寫英語作業(yè),其他學科作業(yè)全不完成,數(shù)學是不會,語文不愿寫。
4、沒有朋友,同學們都不愿跟她玩,誰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5、嚴重缺乏自信。和她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似乎總有什么事情怕你明白,感覺她的心靈被蒙上了陰影,結成了冰,任憑陽光多么強烈,也別想照進來。
6、情緒變化無常。時而個性興奮,大聲尖叫,時而郁郁寡歡,獨自一個人呆在角落里。
7、行為懶散,做事拖拉。寫字很慢,但比較認真。
8、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如:筆、本子、錢等。如果是在地上撿到的東西,就偷偷地據為己有。
9、經常用偷拿到的錢買很多東西,送給別人,期望有人能喜歡她,跟她玩。
10、英語成績十分好,每次考試不是滿分,也很優(yōu)秀。
11、對自己的學習用品或其他物品個性珍惜,很少弄丟或損壞,如果丟了她會到處找,找不到會很悲哀。
以上是我對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點和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在諸多的缺點和問題中,以偷拿別人的東西尤為突出,這也是引發(fā)眾多問題的根源。但也不乏優(yōu)點的存在,如:英語成績個性優(yōu)秀,寫字認真,愛惜物品等。每當應對這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她的將來會是什么樣貌教師的愛心和職責感都告訴我,這個孩子需要幫忙。我決定從
“偷拿東西”這個根源入手,揭開孩子心頭上那層陰暗的面紗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經過和心心媽媽及以前教過她的老師交流,了解到一些狀況:
1、小學一、二年級時她就經常從校園拿一些小東西回家,如:橡皮、鉛筆、粉筆豆。當時父母也對此教育過她,之后就沒有太在意。
2、一、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經常被老師留下補課,學習興趣不高。
3、三年級時,由于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級連續(xù)換了好幾個老師,她的學習成績更差了,之后干脆伸腿不干了,據說她當時是被“槍斃”了(老師不管了)。我看過她三年級數(shù)學書和快樂園,上面全是空白。
4、心心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課回家輔導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會做的地方,家長的態(tài)度很粗暴,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以至于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媽媽讓她做什么,她偏不做,讓她往東,她偏朝西,對她表示關心的時候,孩子卻漠然視之,理解不了家長的良苦用心,家長和孩子之間構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綜合她的行為表現(xiàn),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學習成績差,在校園她擔心同學們瞧不起她,感到孤立無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學們交流,一個朋友也沒有。因為心思不用在學習上,就總是琢磨著怎樣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慢慢愈演愈烈。
2、在家里跟家長不溝通,感到媽媽對她的愛護是剩余的,父親的溺愛,也是她構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僅沒有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強這種心理的發(fā)展。時間一常,對她成長產生更多不良影響。
4、由于做了錯事,害怕身邊的人明白,擔心被拆穿,所以情緒總是很郁悶。當發(fā)現(xiàn)沒有被發(fā)現(xiàn)時,又個性興奮,滋長了下次犯錯誤的心理。
當問她為什么要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媽媽不給你買嗎她的回答很讓我吃驚:媽媽給我買,但用著別人的東西,我心里個性舒服、開心。問她知不明白這樣做不對時,她說:明白,但控制不了自己,望見了就想拿。害怕嗎她禁不住哭了:怕,怕極了小小女孩的心里,竟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矛盾。
二、共同商討,擺脫心理困擾。
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共同努力,幫忙打開孩子的心結。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這樣在家里父母就能協(xié)助老師做好課后輔助的工作。心心不良的行為習慣的構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推薦心心媽媽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如:每一天都爭取和孩子聊天,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最關心自己的人還是父母。因為這個孩子比較厭學,剛開始聊的資料盡量不要談學習,就隨便聊,孩子想說什么,就跟她聊什么,等過一段時間,父母跟孩子的關系緩和了,再慢慢往學習上靠,問問這天學的什么,在校園有什么開心的事,老師是否有表揚等。孩子哪怕有點滴進步,家長必須要抓緊時機狠狠的表揚她,讓她品嘗成功的甜頭,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動力。
2、架起溝通的橋梁,用愛關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復自信。最初我們溝通時,心心并不誠實,經常編造一些幼稚的謊言,想欺騙我,蒙混過關。當謊話一次次被拆穿,老師仍然不言放棄時,孩子心頭的冰開始融化了。隨著時光的推移,我贏得了她的信任,從我經常找她談話過渡到她會主動跟我交流,有時分享快樂,也有時傾訴苦惱。她開始愿意聽取我的推薦,并努力的配合。例如,她問我自己心里個性想改掉以前的壞毛病,但有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該怎樣辦我告訴她,要想改掉壞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堅強的毅力,更需要堅持,老師對你很有信心。還教給她一種心理戰(zhàn)術,以后再控制不住自己時,就把它當成一次考驗,看看你能不能戰(zhàn)勝自己,順利過關,每戰(zhàn)勝自己一次,就在心里表揚自己一次。她笑著點頭,表示理解。以后我隔三差五就悄悄的問她,怎樣樣笑容告訴我她成功了。
3、打造機會,增進和同學之間的溝通。
我還特意在班隊會上為心心打造了一次和同學溝通的良機,(我提前讓心心媽媽準備好了很多筆),首先她誠心誠意的向同學們道歉,并保證以后努力改掉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請同學們幫忙和監(jiān)督。之后心心將神秘禮物送給同學們,(禮物就是那些以前被偷拿走的筆,)當心心把禮物一一送還到同學們手中,說對不起,請原諒的時候,有的同學不好意思,有的同學驚呆了,還有的落淚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個以前為同學們厭惡、老師頭痛的心心能做出如此的舉動,真的很意外。我也備受感動,就趁熱打鐵,真誠的呼吁全班同學都來幫忙她,讓同學們明白了“錯誤難以改變,但可貴的是知錯
能改”的道理,期望心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現(xiàn)。有幾個熱心的同學提出愿意和她交朋友,幫忙她學習,真是求之不得!相信這些同學必須能以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她,讓她慢慢走出心靈的陰影地帶。
3、咨詢心理專家,尋求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對癥下藥。
在我和心心媽媽雙方共同努力幫忙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擔心決定失誤或方法不對頭,怕適得其反。于是,我們聯(lián)系了市立醫(yī)院的心理專家,進行咨詢。當我們把孩子的種種表現(xiàn)反映給心理醫(yī)生后,初步被診斷為“兒童行為障礙”,而且從此刻孩子的各種表現(xiàn)來看,所患的心理疾病比較嚴重。
透過咨詢,我們對這種疾病有了更多地了解,原先心理治療不是單方面的,雖然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是孩子,但是父母的心理也有需要調適和改變的地方。有些家長帶孩子來,認為只要孩子改變就好,不認為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需要調整,通常這種的治療效果有限,孩子或許治療期間有些進步,但治療關系結束后,沒幾個月就復發(fā)的機會很大。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老師用心參與治療的過程,同時把在醫(yī)院所學到的行為改變技巧,和心理調適的方法,在家里、校園實行看看,若做起來有問題,下次來醫(yī)院時,再和治療師好好的討論。等到方法學習得差不多了,孩子的狀況進步到令人滿意時,便可暫時中止治療關系,或拉長治療期間。行為障礙的孩子,雖然難以處理,但是耐心地配合治療,總是有慢慢改善的機會。
有了心理醫(yī)生的指導,我們對治療充滿了期望。
4、幫忙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心心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由于成績差,所以對自己的評價太低,以為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自己,心里產生孤立,缺乏自信。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險的。怎樣才能幫忙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呢首先對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歡,告訴孩子老師不會因為你的學習成績差就不喜歡你,老師十分愿意幫忙你。其次,把孩子的優(yōu)點羅列一下,讓孩子看到原先自己不是一無是處。如:英語個性優(yōu)秀,說明你很聰明,其他學科只要努力學習,必須會趕上其他同學的。第三,生活中和學習上需要什么東西,跟家長講明,家長必須會滿足你,不能再拿別人的東西。
5、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習興趣,擺脫厭學情緒。學習上嚴格要求,如:上課時,多提醒她認真聽講,鼓勵她大膽回答問題,用眼神肯定她的做法,抓住她英語成績個性優(yōu)秀這一點大力表揚等,都有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課余時間幫她補課,慢慢的她在學習上嘗到了甜頭,有了干勁,期中考試之前制定目標時,心心定的目標是:數(shù)學60分,這對她來說但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她考了67分,到達并超出了目標,真是令人欣喜!全班同學、老師和家長都為她高興。她又有了一個新的目標:80分,而且在為到達目標不斷努力。
三、初步結果:
1、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明顯改善。此刻的心心和她媽媽,那才叫一個親,母女倆別提多開心了。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念叨一句話:要是沒遇到孫老師,我會是什么樣貌
2、在配合心理醫(yī)生治療的過程中,心心也有幾次反復的現(xiàn)象。在孩子又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沒有責備孩子,有的只是理解和信任,給孩子不斷鼓勁加油,反復周期不斷在加長,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
3、學習興趣明顯提高,每一天都能按完成作業(yè),新學的知識掌握的也不錯。最近,心心正忙著向目標沖刺呢,再也沒有時間去想怎樣才能趁人不備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三、從此案例中引發(fā)的幾點思考:
1、心理問題別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yōu)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yǎng)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用心的態(tài)度。
2、以對學生終身發(fā)展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有很多小孩子望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悄悄地拿走,在他們的內心的用意是很單純的,他們沒有社會上的道德觀的約束,自己想做就做了,對于這樣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會慢慢認識到這種做法是不好的,逐漸改掉不良習慣,但如果我們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惡果,甚至誘發(fā)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給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社會發(fā)展日趨多元化的這天,人們也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現(xiàn)實的嚴重性,我們不能等閑視之。我們要以對學生終身發(fā)展高度負責
的精神來重視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就應明確自己是學生的心理顧問及心理保健醫(yī)生這一特殊主角,應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心理問題,利用班群眾的優(yōu)勢和特點,向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滿足其心理需求,使他們的生活、學習有目標,充滿期望,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各種心理危機的潛力,提高心理素質,以迎接未來社會的嚴峻挑戰(zhàn)。
3、應對問題,除了傾注愛心,高度負責以外,還要持有一種研究的心態(tài).
我們這天怎樣做教師一言以蔽之:應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真正的專業(yè)水平,科學的思維方式。
此刻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只忙于總結停留于事物表面的膚淺,蜻蜓點水多,理論論證少。案例研究則是“就事論理”。因為它“就事”,從案例出發(fā),所以它不脫離實際,看起來親切;又因為它要“論理”,它務必從案例中抽出理性的結論,所以它不至成為單純描述性的文字。談的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結論卻往往與教師通常的想法相距甚遠,震撼之余,就會有所啟發(fā)。愿案例研究能構成一種風氣,成為老師們的習慣思維。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四):
小學心理輔導案例:用“激勵法”矯正不良行為習慣
一、輔導對象的基本狀況
張華,男,7歲,一年級的一名學生。5歲時,爸爸、媽媽因犯毒被送進監(jiān)獄,現(xiàn)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都是退休工人,工資較少,生活較為艱苦,加上爺爺、奶奶年紀較大,只能照顧他的生活,無力輔導他的學習。家住在井口,離校園較遠。
二、問題的表現(xiàn)與原因分析
因為小小年紀父母就不在自己身邊,因此存在著較強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同學,在同學面前自慚形穢。同時,又存在著較強的求好心理,為了向同學們證明他很行,他經常招惹同學,搶走同學的東西,防礙同學的正;顒。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在學習上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作業(yè)經常不能按時的完成,作業(yè)質量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較少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三、輔導對策及詳細過程
對策:透過觀察、分析以后,我發(fā)現(xiàn)張華的問題主要出在自卑心理和行為習慣上,因為他自卑,所以不想去學習,不想做作業(yè),上課不聽講,因此成績不好,但他又十分的好強,在好的方面他比但是其他同學,因此他選取在差的方面去超過其他同學,在行為習慣上也就表現(xiàn)得差,其實他十分想成績好、表現(xiàn)好。所以我采用激勵的強化訓練方式對他加以矯正,同時,注意改變他的認知水平,調動其情感因素,以鞏固輔導效果。在整個輔導過程中,應個性重視培養(yǎng)其自信心、
自尊心、職責感和成就感。
輔導過程:
、宄C正他的錯誤想法,消除他的戒備心理
我在張華又一次招惹同學后,與他談了一次,告訴了他我對他的想法,“覺得他十分聰明、有潛力學好、做事用心等。”并告訴了他周圍同學對他的評價,使他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鼓勵他以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忙下從新開始。
㈡幫忙他矯正行為習慣上的問題
、倍ǔC正目標
、挪辉僬腥峭瑢W,與同學融洽相處
、聘恼f臟話的習慣
、渤C正準備
、盼褰切——用吹塑紙制作
、茝娀——選取張華喜歡的東西作為強化物。換取這些強化物所需的五角星是根據張華對強化物的喜歡程度來決定的,有必須的層次性。
⑶交換系統(tǒng)——制定逐步達成矯正目標的子目標,根據其完成狀況進行獎懲,
、硨嵤╇A段
第一階段(第一周)
、沤淮o導的目的,教師、家長雙方與張華簽定協(xié)議,此協(xié)議是獎勵制實施的保障。
⑵取得同學(班干部)、科任老師的支持,請他們幫忙記錄張華的表現(xiàn)。
、浅C正目標的子目標可依據狀況進行修改和補充。初次實施此方案,可適當降低要求,以使學生有個適應的過程。
、仍诔C正期間,張華每一天得到多少五角星,扣除多少五角星,張華和老師都要記錄。
第二階段(第二、三周)
提高要求,每一天招惹同學次數(shù)控制在2次以內,說臟話次數(shù)控制在1次以內,上課基本能專心聽講。
第三階段(第四、五周)
再次提高要求,全天不招惹同學,不講臟話,上課能認真聽講。
第四階段(第六、七周)
鞏固前三個階段的成果,鼓勵張華主動幫忙同學,進行測驗,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
四、輔導的初步效果
矯正前,張華每一天招惹同學在3次以上,甚至出現(xiàn)打架現(xiàn)象。矯正后,張華沒有了打架行為,不再故意捉弄同學,還主動幫老師做事,用心參加勞動,幫同學掃嘔吐物,成績明顯有提高等,表現(xiàn)較以前有了很大進步。
老師們看在眼里,都說張華確實變了;同學們也不再害怕、厭惡他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他的喜愛。有一次吃午飯,一位同學沒帶飯盒,張華主動將自己的飯盒借給了他:有一次一位同學將買本子的10元
錢掉了,正在他焦急之時,張華將錢遞給了他;還有一次,一位同學生病在教室里吐了,其他同學有的在埋怨,有的捂著鼻子,只有張華主動去拿掃把將嘔吐物掃走;在運動會上,張華發(fā)揮了他的特長,取得了低段100米第一名,為班級爭得榮譽。
家長告訴我,在雙休日里,張華不再到處惹禍,而是安安分分在家做作業(yè)、看電視、看書。而且還主動幫年邁的爺爺、奶奶做家務。
此刻張華已到達了自己的近期目標——當上了一名小組長,正在朝下一個目標——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做沖刺。
五、反思與討論
㈠做學生的心理導師
當發(fā)現(xiàn)張華的問題在于自卑心理造成行為習慣差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矯正他的不正常的想法,因此我與他進行了一次交談,從關心、愛護他入手,幫忙他敞開閉鎖的心扉,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并鼓勵他改善自己。
、妾剟罘ㄒc其他教育手段結合
在工作中,我注意透過表揚和獎勵來激發(fā)張華的自信與自尊。如:當他在運動會上表現(xiàn)出頑強拼搏精神時,我就號召同學向他學習;當他幫同學們掃嘔吐物,主動幫老師做事時,我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
、绐剟罘ú荒芗惫ΡM力
張華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構成的,因此,要讓他改掉這些壞毛病,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到的,要一步一步的來,并且在實施
過程中要不斷表揚他所取得的進步,并不時的給他點出錯誤,提出新的要求。第一周,要求他能清楚明白我們所簽協(xié)議的資料;第二、三周,要求他能不做錯事;第四、五周,要求他能做一些簡單的好事;第六、七周,他能基本不犯錯,而且還能主動去做好事。如果不按照這個規(guī)律進行,將事倍功半。
㈣在實施時要多方配合
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與家長和校園其他老師緊密配合,達成共識,構成合力。如果缺乏一方面的配合,這個工作將難以開展,或者效果不好。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五):
小學心理健康案例
一、學生的基本狀況:
四年級學生,男11歲。
二、家庭狀況: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識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要求要求個性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時母親平時又愛嘮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母親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每一天穿哪件衣服都要聽家長的。上了四年紀后該生認為,他很不自由,干這不行,干哪媽媽還是不讓,他覺得自己沒有活動的空間,看到與自己同嶺的孩子能夠騎自行車上學,能夠自己去公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在心里產生了怨氣。
三、個性特征:
該生雖很然聰明,學習成績好,但是性格很怪,不愛幫忙他人,很貪玩,個性是內心思想活動與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時還表現(xiàn)出一些過激的言行。
1.該生穿戴整齊,衛(wèi)生好,但卻很少關心他人。
2.學習成績好,但思維總愛走極端,看不到生活中到處都充滿關愛。記得有一次在心哩課上,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平時在家里誰最關心你,最愛你?他舉手回答說;“沒有”,我之后說:你的父母不關心你`不愛你?他卻說:“他們對我太嚴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阿!”
3.有時在班級還拉幫結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由于父母都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當人期望自己記的兒子也象他們一樣出人頭地,所以在平時十分溺愛,沒有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只叢生體貼是不夠的。
2、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也會產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要從多方面去指導他們的行為和學習習慣,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不然就會與父母產生隔閡隱瞞內心世界。
3、上四年紀后他認為自己長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說了算,所以在班級就有一幫小哥們。
4、他還覺得四年級后生活中不單純是學習,也要交朋友也要學會自己就應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體措施:
1、我發(fā)現(xiàn)了這名學生的心理變化,首先與班主任進行了溝通,班主任也有同感,發(fā)現(xiàn)了他的思想變化,認為要引起重視。
2、與家長溝通,了解狀況指出要改變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進行包辦就是一種溺愛。該大膽放手時就就應相信他,給他鍛煉的機會,指導他掌握各種技能,對孩子要求過嚴,更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他有什么事,有什么心理話都不敢和家長說,有時還可能使孩子撒謊來欺騙家長。
3、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培養(yǎng)自立潛力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告訴他思考問題要多從正面去想不要總有怨言。
4、要學會感激,利用各種節(jié)假日為姑母做事,讓父母意識到自
己長大了,能做事了,這樣父母也就會給你一些自由的空間。
5、改善同學關系,把在小幫派里發(fā)揮的作用引導為班級群眾作貢獻上來,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出他的用心性。
六、初步結果:
透過一學期的努力工作,該生改變了對待家人的態(tài)度,也改變了自己的心態(tài),個性是在看待事物時他的思維方式改變了,怨言少了,行為上有了很大改變,他明白了要學會感激,要學會關心他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關愛阿!
小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十六):
分析
王滿,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1、衛(wèi)生習慣差,手臉總是有污穢;
2、人際關系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xiàn),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
3、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原因分析:
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構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huán)境生活的影響)
2、之后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轉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由于該生自小過于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別人的意見,他并沒有認識到來校園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校園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于家庭的病癥,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
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
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1.攻擊性行為;2.人際關系;3.學習適應性。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取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后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xiàn),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構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能夠透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fā)出警示,以證明自己的強者姿態(tài)。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轉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就現(xiàn)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能夠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xiàn)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
就構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理解的。
3.學習適應性:
現(xiàn)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xiàn)。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xié)調外,還有對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用心的推薦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1、詢問基本狀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xiàn),證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樣想,想怎樣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能夠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繼續(xù)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潛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