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與天津相聲文化
摘要:文化與方言是體現(xiàn)地域特征的兩個關鍵因素,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方言與文化的關系不容忽視,一方的變化常常會帶動另一方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從天津方言與天津相聲文化的關系,探討文化與方言的共生關系。
關鍵詞:文化與方言;天津方言;天津相聲;共生關系
一、方言與文化的關系
中國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語”的民諺,方言在地域上的區(qū)別往往能體現(xiàn)出文化發(fā)展在時代上的差異。方言與文化相輔相成,常常互伴共生,它們可以呈現(xiàn)出一個地區(qū)的獨特形象,從而使該地區(qū)具有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的獨特魅力。天津方言與天津相聲文化就是天津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號,天津話妙趣橫生,天津相聲精彩紛呈,它們共同折射著天津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天津社會生活的民俗風情、天津人的精神風貌、天津人的性格特征、天津人的語言風格等, 都可以借助相聲及其語言得到全景式的宏觀展示。
二、天津方言概況
天津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支,與以北京話為基礎語音的普通話差異并不大,很多詞匯、語法有共同之處,最大的差別在語音方面。
1.調值上:天津方言與普通話的語音特征上主要是調值不同,雖都有四個聲調,但天津方言調值比普通話要低,尤其是陰平這一聲調,普通話的陰平呈高平調,是四聲中的最高聲調,而天津話的陰平呈低而降的調值,音程短促。
例如:“書包(shu)”一詞中的“書”在普通話中讀作陰平,但出現(xiàn)在天津方言中出現(xiàn)調值的改變,讀音近似“熟”,但實際發(fā)音比陽平略低。
2.齒音字現(xiàn)象:天津話最突出的一個特征是齒音字明顯,尤其表現(xiàn)在“zh”“ch”“sh”,到了天津方言就變成“z”“c”“s”,例如“吃飯” 的“吃”(chi),天津人常卻讀為ci;“招考”的“招”(zhao),天津話卻讀為zao;“生產”(shengchan),天津話卻讀為sengcan;“上車”(shangche),天津人讀為sangce。
3.鼻化現(xiàn)象:天津話鼻化音重,有很多字有鼻化現(xiàn)象,且鼻化在前,就是在字的前面加“n”,比如“安靜”一詞中的“安”讀成nan ,“金額”一詞中的“額”讀成ne,“熬夜”一詞中的“熬”讀成nao,把“可愛”的“愛”讀成nai,把“棉襖”的“襖”讀成nao,把“海鷗”的“鷗”讀成nou,把“嘔吐”的“嘔”讀成nou,把“挨凍”的“挨”讀成nai。這都是鼻化現(xiàn)象。
4.零聲母現(xiàn)象:天津話有零聲母現(xiàn)象,普通話帶有r 聲母的音節(jié),在天津話里一般讀成零聲母,把輔音r 換成y,例如“人”(ren)讀成“yen”、“熱”(re)讀成ye、“肉”(rou)讀成you、“潤”(run)讀成yun,,“用”(yong)讀成rong,“讓”(rang)讀為yang。
5.異讀現(xiàn)象:天津話中還有很多異讀現(xiàn)象,所謂異讀,就是指一個字具有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這也是天津方言的一個特色,例如:“就(jiu)是(shi)”讀成“揍(zou)四(si)”,“洗衣服”的“洗(xi)”讀成“籌(chou)”,“棉花(mian hua)”讀成“苗活(miao huo)”,“勤儉(qin jian)”讀成“勤近(qin jin)”,“這個(zhe ge)”讀成“介個(jie ge)”,“后響(hou shang)”讀成“后灑(hou sa)”,“比劃”(bi hua)讀成“比乎”(bi hu)等。
三、天津話在天津相聲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說到天津的相聲,不得不提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他的相聲著力描摹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其中多用天津方言來表達,是人們了解天津文化的一扇窗,在相聲界獨樹一幟,其特點詼諧幽默、帶有諷刺意味,又帶有濃郁的市井氣息。例如馬先生的相聲《對對子》中,有一個詞叫“膀大力”,他相聲中夸耀本人的書法好時,說:“咱說膀大力的啊……”,意思就是“咱說實在的啊”,運用天津方言中獨有的詞語來展現(xiàn)相聲藝術,一下就會拉近與天津聽眾的距離,當然我們說文化與方言具有局限性,只有一個地區(qū)或了解一個地域文化的人們才能懂,但同時文化與方言沒有邊界,所謂沒有邊界,就是任何來到此地域的人都可以入鄉(xiāng)隨俗。馬三立的很多相聲段子都具有天津的地域特色,天津話最突出的一個特色就是“哏兒”,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而天津被稱為“哏都”!斑纭弊x成“gen”,聲調為陽平,意思可以解釋為好玩兒的、有趣的、幽默的等。天津話的輕聲變調與其他方言不一樣,在相聲的運用能讓觀眾產生語音聽覺上的新鮮感。當大家聽到馬三立先生使用家鄉(xiāng)話――天津話進行演繹時,尤其是把天津話與普通話穿插在相聲段子中進行模仿時,會讓聽眾備感親切,這樣縮短了同觀眾的心理距離。而且這種搞笑的演繹方式很容易被觀眾記住并模仿。
第二,方言可以突出相聲的諷刺意味。相聲雖詼諧幽默,但多以諷刺性出名,在諷刺、揭露、取笑某些人物的時候時常出現(xiàn)天津話,這種小段的方言出現(xiàn)可以立刻突出故事中人物的個性特征,與其他角色形成鮮明對比,引起聽眾的注意,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惹惹”,是典型的天津方言詞,天津相聲中常有出現(xiàn),它的意思就是不辦正事,亂起哄,瞎胡鬧。著名相聲家高英培在作品《釣魚》中,就反復說“摻乎摻乎”“惹惹,惹惹”,說的就是地道的天津話。普通話“惹”讀去聲(四聲),而天津話讀陽平(二聲)。天津作家寫本地界的小說時也喜歡用“惹惹”這個詞兒,如馮驥才《陰陽八卦》:“找他干嘛,瞎惹惹,亂摻和,再來個不干正事的,是添忙還是添亂?”“惹惹”這個詞能突出人物不務正業(yè)的形象,因此常被用在相聲中作為諷刺詞語出現(xiàn)。
第三,利用語碼轉換[1]表達感情,語碼轉換,是指在同一交際過程中,交際者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或語言變體。天津話與普通話整體差別較小,只是語音和部分詞匯不同,因此全國觀眾基本都能聽懂,這就為語碼轉換的進行提供了基本條件。我國著名語言學家陳原教授曾經(jīng)提出過一個“語言感情”的概念,他說:“一個民族、部落、地區(qū)、方言區(qū),一方面,‘在不流行他的父母語的社會環(huán)境中,強烈地感到要用他的父母語彼此交際’;另一方面,‘雖則掌握了另外一個社會集團所使用的語言,在一般情況下,他總認為只有使用他的父母語對話,最能表達感情’。相聲中的天津話作為語碼轉換項也有一部分感情因素在其中,只有天津的相聲演員才會有這種特殊的感情,語碼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到聽眾是否能接受,語碼轉換在語用功能方面上可以起到加重話語分量的作用,因此運用方言來表達感情也是天津話在相聲中得以運用的一個作用。
四、結語
文化與方言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眾所周知,相聲是“生”于北京,“長”于天津。用侯寶林的話說:“北京是出處,天津是聚處!瘪R三立的說法:“北京是發(fā)源地,天津是發(fā)祥地。”到底是天津話滋養(yǎng)了相聲藝術,還是相聲藝術文化擴大了天津話的影響。重視方言,保護方言,才能發(fā)揚傳承文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