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5篇五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1
“一代巨匠,譜寫中國強國之夢。兩彈元勛,照亮世界歷史天空。”在慶祝黨的89歲生日之際,集團公司黨委組織觀看了愛國主義史詩獻禮片《鄧稼先》,廣大黨員共同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滌蕩。
影片借助簡潔的場景、樸實的語言、入微的細節(jié),真實還原出這位“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至愛真情。他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yè)貢獻了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從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出赤誠的愛國情感、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淡薄名利的無私奉獻和勇于創(chuàng)造的事業(yè)追求,實實在在打動了我們的心。
能夠成為大師,本身的經歷定是足以被稱之為“風云”或者“傳奇”的,鄧稼先就是這樣的傳奇。心懷強國夢想的他,早已將個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愿隱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一扎就是數十年,環(huán)境惡劣超出常人想象。但他為了神圣的事業(yè),義無反顧選擇了堅忍。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組織上嚴格要求他對外界甚至是自己至親的家人都不能透露半點風聲,他深知利害,忍了下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不能照相留下終身遺憾,不能發(fā)表研究成果,更無法與親朋好友分享喜悅,他嚴守秘密,忍了下來;明明是為國家立了大功的人,卻因為這不能說的秘密被抄家以致連累妻子兒女,他心痛且疚,還是忍了下來;美籍華僑楊振寧教授回國探親,他被點名參加接待,面對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熱情關切,他依然是恪守紀律,訥訥地推說“不知道”、“不方便”。昔日同窗好友,今日遭遇反差如此鮮明,旁人看著心酸,他仍舊可以淡然地搪塞過去?墒窃“中國的原子彈聽說有兩個美國人的幫助”這樣的問題上也不得不含糊其辭,卻讓他悶悶不樂,“感到不舒服”,因為這嚴重傷及的是他最珍視的民族精神和中國氣節(jié)!幸好周恩來總理及時作出了明確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制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餞行晚宴上,楊振寧看到這封特快專遞來的信,激動得泣不成聲。那一刻,我們讀懂了“中國心”的涵義,更為無數像鄧稼先這樣“中國的脊梁”式知識分子而揚眉吐氣。
心有大事業(yè),成就大目標。世人看見的多是壯麗輝煌的果實,又有幾個人能了解這過程的曲折艱辛。一個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朝著既定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歷經磨難終不改其志,無怨無悔奉獻畢生,又怎能成就這偉大神圣的事業(yè)呢?鄧稼先作為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雖然他經歷的時代已經過去,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與他的寬廣無私相比,當前倍受職場白領追捧的“杜拉拉”們內心里那點卑微的一己之私,恐怕是要自慚到塵埃里去的。浮華時代,我們更需要向鄧稼先學習,繼承發(fā)揚“兩彈一星”的精神財富,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的人受得起委屈?v然不能成就驚天偉業(yè),也要無愧于一個大寫。
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2
看完影片《鄧稼先》,我端坐良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是他的同學,但我覺得鄧稼先身上有比諾貝爾獎更沉重的東西在里面。鄧稼先先生走的太早了,他只有62歲,這正是一個科學家,尤其是對他這樣一位既有扎實理論功底,又有長期領導集體攻關經歷的科學家來講這正是一個黃金年齡段,但是他卻走了。他雖然走了,但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
片中有這樣一段鏡頭:鄧稼先對工作無疑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在一次航投試驗的事故中,鄧稼先獨自一人前去爆炸區(qū)檢查,到達投彈落點時,他發(fā)現(xiàn)原來是降落傘沒有打開,原子彈墜地被摔裂了。他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隨后又驚恐萬分地扔掉了碎片。作為核專家,他當然知道手捧原子彈碎片的危險性,那么強烈的核輻射,對身體會造成多大的危害。他敢于手捧原子彈碎片,解釋只有一種,那就是太投入了,他完全忘了這些基本常識。他又驚恐萬分,他知道,他的生命不長久矣。……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fā)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鄧稼先先生的成就,使他本可在美國享受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但1950年10月,他毅然決然放棄這些,懷揣報國之志,回到了百度待興的新中國,嘔心瀝血,殫精竭慮,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整整20年,鄧稼先指揮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試驗。他從1950年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鄧稼先,至1958年已成為嶄露頭角的優(yōu)秀青年物理學家,但為了研制原子彈這一艱巨、光榮、偉大的工作,他無比激動而又喜悅地走到了原子彈設計研制的第一線,從事鮮為人知的工作,并從此在公開場合銷聲匿跡……。
從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故事感受民族精神,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不求名利,甘當無名英雄,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信念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鄧稼先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無私奉獻。鄧稼先先生20多年來為發(fā)展中國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貢獻,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xiàn)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xiàn)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
作為一名普通基層工作者和普通黨員,我們充分享受著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來的新中國,充分享受著科學家們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帶給我們的巨大科學成就,充分享受著祖國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甘于奉獻的精神,做黨和人民放心、群眾貼心的普通工作者,為首都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3
“轟”,隨著一聲爆炸聲響起,羅布泊上空一團蘑菇云正冉冉升起,此時的中國正為了一件事舉國歡慶——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了!而這令人振奮的原子彈的每一個部件都造于一個人之手——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被授予兩彈元勛時已經去世13年了。”這句話所賦予的深刻含義不說自明,作為我國中科院院士的他竟然如此的默默無聞,甚至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當老百姓知道鄧稼先這個人時,她剛剛被授予兩彈元勛稱號。在鄧稼先活著的62年里,他總共指揮了大大小小近20次核試驗,而在這些有關核試驗的一切文件里面能看到鄧稼先名字的只有協(xié)議上實驗的總負責人署名。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常常說做好事不留名,而鄧稼先真正做到了這一點。
除了默默奉獻,鄧稼先的堅持也是原子彈的重要材料之一。赫魯曉夫上臺以后,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lián)的所有專家都撤走了,而造原子彈所用的數據還是遠遠不夠。美國算出原子彈的所有數據用了六年,蘇聯(lián)用了八年,而中國的科學家們在茫茫戈壁上用算盤打了兩年,打出了原子彈的所有數據。而只有這么簡單嗎?不是,比這個要復雜的多。在蘇聯(lián)專家撤走后,甚至連怎么計算都沒有說,鄧稼先通過整夜的思考和艱苦的學習才終于把目光鎖定在了正確的學科上,起碼明確了方向,而明確這個方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都要歸功于鄧稼先的堅持不懈和永不放棄。
在近20次實驗中,難免會有失敗的案例,而有一次,一顆原子彈掉了下來,卻沒爆炸。在眾人驚慌失措的時候,鄧稼先站了出來,并毅然決然地走了進去。至于理由,他就只說了一句話:“我是總指揮。”本來就被核輻射臨幸的他在這次走進核輻射高危區(qū)后徹底不行了,大量的核輻射造成了一個不可挽回的結果——直腸癌晚期!至此,60多歲的鄧稼先徹底住進了病房,再也沒有出來過,在他住院的這近一年以來,還完成了一份建議書。1968年7月29日,這個對中國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大師,不幸長眠于北京。
鄧稼先,在他生前沒人知道這個人,這個造出了原子彈,這個孤身一人走進了實驗失敗現(xiàn)場,這個在直腸癌晚期還一心只想著工作的人。但在今天,在中國上空一團團升起的蘑菇云中,我們能看到這位老人欣慰的微笑。讓我們?yōu)榇髱熤戮?
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4
黃沙漫天,飛沙走石,數不盡的戈壁灘接連成片,腳下是一望無垠的大沙漠。他獨自一人遙望遠方,在這空曠的世界中顯得那樣渺小。剎那間,天邊升起一團黑色的蘑菇云,接著一束耀眼的火光突破黑煙的重圍,把天空染成一片深紅色。他興奮地跳了起來,又像是被原子彈擊中了似的,向后退幾步坐倒在沙灘上……
這便是這部影片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鏡頭。每當想起這一幕,一種由衷的敬佩之情從我心里油然而生。當時的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的核事業(yè)剛剛起步,鄧稼先毅然承擔起祖國的重托,從此走上了研發(fā)核武器的道路。心懷強國夢想的他,早已將個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愿隱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一扎就是數十年。這里的條件簡陋、環(huán)境惡劣,自主研發(fā)的道路上布滿荊棘,面對重重困難,他從未后悔、從未放棄,而是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yè),直至生命的終結。
世人看到的只是輝煌奪目的成果,然而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在那成功背后的艱辛。為了國家核事業(yè)的發(fā)展,他不得不告別妻子兒女,去核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過他那長達二十余年的單身漢生活。辭別家人的那一刻,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舍與歉意。然而當妻子問及要去何處時,他毫不猶豫,“不知道,也不能說。”神秘的九院,多少回,周遭樹林里舊葉換了新葉,他的青絲亦染成了白發(fā)。多年以后,當他再一次見到女兒時,一雙粗糙有力的手緊緊抱著已經長大的女兒,他的眼里噙滿了淚水。是的,歲月見證了鄧稼先的成就,見證了中國核事業(yè)的進步。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氫彈爆炸試驗成功。這中間的寂寞與艱辛,鄧稼先和他的研究員們默默咀嚼著。后來當楊振寧問及中國兩彈的研制是否有美國人幫助時,鄧稼先多么想親口告訴他,這完全是中國人自己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國家紀律,他始終沒有說出口。后來經周總理指示,他才親筆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完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制的,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影片沒有華麗的對白,然而有一句話我卻記憶猶新,那是在他接受研制原子彈任務后對妻子說的話:“做好這件事,我的一生就會很有意義,甚至可以說為它死了,也是值得的。”誰曾想到,鄧稼先是在用他的一生踐行自己的諾言。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他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為科學攻關,為核事業(yè)奉獻。在重病期間,他仍然堅持工作,向同事講述我國核事業(yè)發(fā)展的藍圖;在彌留之際,他吃力地吐出臨終的遺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這一刻,面對這樣一位舍身忘我、心懷祖國的科學家,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我們內心的感情。大漠的孤煙,試驗的鐵塔,黑色的蘑菇云,炫目的火光即是對他一生最好的寫照。這不僅折射出鄧稼先追求科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精神,更讓我們更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那顆赤誠深沉的愛國心。
鄧稼先為科學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熾熱的愛國情感、堅忍不拔的的奮斗精神、淡薄名利的高尚品質。作為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雖然他經歷的時代已經過去,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向鄧稼先學習,繼承發(fā)揚“兩彈一星”的精神財富,腳踏實地,勤奮刻苦,向著自己的夢想邁出堅實的步伐。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5
絲盡蠶亡,畢生奉獻;燭淚成灰,不言回報;忤視冷風,初心依舊;視死如歸,心系祖國……
——致鄧稼先
一個人的價值體現(xiàn)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財、權、勢。而在于他對于國家,對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犧牲和貢獻。而鄧稼先正如其言所說……
鄧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美國留學,1950年8月回國,回國后1956年加入共產黨,1980年當上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專修物理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鄧稼先一邁入核彈所,那就成了他單身二十幾年的,絕對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幾年的風霜雨雪,二十幾年的苦苦追尋,二十幾年的不卑不亢,在他們眼里,仿若一夜幻夢;而在常人眼里,確實難以想象的遙不可及。也許這就是科學家們那種令人敬畏的堅韌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志向小,見識短淺的人很容易得到滿足,而滿足后容易死人產生一種惰性,有了這種惰性就失去了繼續(xù)努力前進的理由,而鄧稼先不著眼于現(xiàn)在,更放手于未來,遠行于世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才有了今日的豐功偉績,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鄧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責任很大,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一心懷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定的意志,時刻緊繃著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為更美好的自己。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當時的社會,中國因閉關鎖國而落后于其它的國度,他始終告誡自己,不能落后人家太遠,始終在奮斗,始終在努力,一次核彈試驗,因許久未見有反應,鄧稼先不顧萬人阻擋,只身一人去檢查,因為發(fā)生了核泄漏,鄧稼先的身體狀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身體越來越差,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與世長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鄧稼先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而死的,他畢生為國家做出了數不盡的貢獻,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鄧稼先觀后感作文600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