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望洞庭》讀后感3篇

《望洞庭》讀后感1

  今天我在課本里讀了一首古詩《望洞庭》。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七言絕句,描寫的是秋夜的景色。

  《望洞庭》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這首詩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映月光,那么柔靜、**;無風的湖面,只有一點細微的水波,就像一面尚未磨*的銅鏡。月色中,這里的水更綠,山更青;最可愛的是山,遠遠望去,就像一只白銀盤里放著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詩人劉禹錫在秋天**途中經(jīng)洞庭湖時所作。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這首詩的意思是:清澈空明的洞庭湖水與皎潔的秋月交相輝映,湖面風*浪靜,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銅鏡。遠望洞庭湖中的山清水碧,就像一只剔透的白銀盤中放著一顆玲瓏的青螺。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當讀到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的時候,我的心里不禁感動起來,多么美的景色啊!

  多么值得夸贊的劉禹錫啊!這首詩贊美了洞庭湖的`秋色和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

  讀了這首詩,我仿佛來到了湖邊,親眼看到了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色迷蒙迷人。

《望洞庭》讀后感2

自從我讀了望洞庭以后,覺得作者劉禹錫寫的太好了,尤其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描寫的洞庭湖的樣子真是太好了,太美妙了。

  從我8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盼望,盼望有一天可以見到詩人劉禹錫,直到現(xiàn)在兩年都過去了,我依然沒有見到詩人劉禹錫,我感到很失望。

  他的每一首詩每句話都永記在心,一想到望洞庭這首詩我就想到我8歲時的一個心愿,如今這心愿我已無法實現(xiàn)了,我只想了解更多地劉禹錫的詩和詞,當然還有說過的每一句話。

  通過這首詩,我想告訴自己:詩中告訴人類應該知道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不應該做,望洞庭的風景和湖光還有秋月都隔為一體,讓人類好好地欣賞一番,湖面上海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低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我雖然沒有見過望洞庭的風景和詩上所說的那種美景,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美麗*靜的湖面,我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喜歡劉禹錫的詩,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總有一種喜悅,所以我就開始喜歡劉禹錫的詩和詞。

  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將會學習更多的劉禹錫的詩詞。

《望洞庭》讀后感3

  自從我讀了“望洞庭”以后,覺得作者劉禹錫寫的太好了,尤其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泵鑼懙亩赐ズ臉幼诱媸翘昧,太美妙了。

  從我8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盼望,盼望有一天可以見到詩人劉禹錫,直到現(xiàn)在兩年都過去了,我依然沒有見到詩人劉禹錫,我感到很失望。

  他的每一首詩每句話都永記在心,一想到“望洞庭”這首詩我就想到我8歲時的一個心愿,如今這心愿我已無法實現(xiàn)了,我只想了解更多地劉禹錫的.詩和詞,當然還有說過的每一句話。

  通過這首詩,我想告訴自己:“詩中告訴人類應該知道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不應該做,望洞庭的風景和湖光還有秋月都隔為一體,讓人類好好地欣賞一番,湖面上海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低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我雖然沒有見過望洞庭的風景和詩上所說的那種美景,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美麗*靜的湖面,我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喜歡劉禹錫的詩,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總有一種喜悅,所以我就開始喜歡劉禹錫的詩和詞。

  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將會學習更多的劉禹錫的詩詞。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閱讀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1)

——《望洞庭》教案10篇

《望洞庭》教案1

  【教材閱讀】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鏡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gòu)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教學理念】

 。薄盐蘸脙牲c:

 、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 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

  ⑵ 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

 、 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薄⒁詫W過的古詩導入。

 。病**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

  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lǐng)悟詩情;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

 。场⒋笾路侄n時。

  【教學過程預設(shè)】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后背《望洞庭》:

  1、解題,了解詩人:

  ⑴ 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guān)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

 。▽懙氖嵌赐,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 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2、初讀:

  **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场⒕x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

 。ㄇ锾斓囊雇恚呵镌拢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ê馀c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之美!

 、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浪靜。

 。ㄎ矗簺]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ㄒ皇窃鹿庀虏徽媲;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積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⑴ 朗讀、背誦。

 。ㄖ该懈星樽x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 課后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ㄕn上說課后寫)

  【作業(yè)設(shè)計】

  抄寫第3題詞語,并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望洞庭》教案2

  一、礎(chǔ)性診斷與矯治。

  1、復習背誦《峨眉山月歌》。

  2、介紹作者:劉禹錫。

  3、總結(jié)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1)自瀆全詩,初步體會全詩意境;

 。2)圖文對照,理解詞義;

 。3) 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4) 領(lǐng)會作者思想感情;

 。5) 熟讀成誦。

  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生根據(jù)學習方法自學古詩。

  2、學后小組交流體會。

  3、集體交流:(1)抓住“湖光”、“秋月”、“鏡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優(yōu)美的意境;(2)抓住“白銀盤”、“青螺”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和描寫的形象。(3)朗讀,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三、發(fā)展性練習。

  1、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種形式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3、練習說話:結(jié)合插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4、寫字指導,強調(diào)“螺”的結(jié)構(gòu)。

  四、拓展延伸。

  1、集體背誦兩首古詩。

  2、課后搜集描寫山水景色的古詩進行閱讀,開展古詩閱讀交流會。

《望洞庭》教案3

  【教材閱讀】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鏡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gòu)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教學理念】

 。、把握好兩點:

  ⑴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 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

 、 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

 、 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薄⒁詫W過的古詩導入。

 。、**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

  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lǐng)悟詩情;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

 。、大致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shè)】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后背《望洞庭》:

  1、解題,了解詩人:

 、 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guān)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

  (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 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2、初讀:

  **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

 。ㄇ锾斓囊雇恚呵镌拢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湖光與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之美!

  ⑵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浪靜。

 。ㄎ矗簺]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ㄒ皇窃鹿庀虏徽媲;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础⒎e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 朗讀、背誦。

 。ㄖ该懈星樽x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⑶ 課后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ㄕn上說課后寫)

  【作業(yè)設(shè)計】

  抄寫第3題詞語,并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望洞庭》教案4

  一、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第一首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解題。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jié)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圩约号欢牡胤胶蛣e人交流。

  2、檢查自學。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yè):熟背《獨坐敬亭山》。

  二、學習《望洞庭》

 。ㄒ唬⿲虢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jié):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ㄋ模┳鳂I(yè):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三、學習《憶江南》

  1、背誦前兩首詩。這一首描寫怎樣的景致呢?怎樣的心情呢?

  2、帶著問題讀詩、看圖理解意思。

  3、指讀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

  4、說詩意,并誦讀。

  5、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收獲。

  6、作業(yè):背誦《憶江南》

《望洞庭》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二)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三)簡單介紹作者: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一)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教師**: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二)學習一下生字詞: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三)再讀一讀,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四)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1.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注意:

 、 和的意思是指**。

  ② 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2.白銀盤里一青螺: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jié)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xiàn)實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yè)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案6

  教學任務(wù):

  1、理解《望洞庭》詩意,并寫出詩意。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誰能來述說詩意,并有感情地背誦?

  2、說說對劉禹錫的了解:劉禹錫,唐代詩人,洛陽人,其詩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1、3、介紹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湖中有君山,名勝很多。指名說。

  2、指名背。

  二、回憶學法,引導自學。

  1、指導回憶《峨眉山月歌》的學法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2、串講詩句的意思。

  3、看圖想象。

  朗讀體會。

  運用學法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自學情況。

  檢查生字:磨洞潭螺

  三、流匯報自學情況

  1、

  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銀光閃閃,湖水與月亮叫相互應的那么寧靜、**,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沒有磨拭過的銅鏡一樣。

  交流:1、字詞意思:相:相互

  和:**,協(xié)調(diào)

  鏡未磨:未曾擦拭過的鏡子。

  2、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3、

  三、四句的意思:遠遠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個白銀作成的盤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銀盤里的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

  遙望;遠望。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引導思考討論:1、詩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為什么會”兩相和“?3、文中的餓”鏡“、”白銀盤“、”青螺“分別指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

  1、看圖想象,思考討論。

  2、交流。

  四、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課文掛圖或幻燈。觀察,用文中的詞句來描繪圖意。

  2、觀察圖,朗讀詩句。

  指名描述意境。

  指導朗讀、背誦。

  1、師范讀

  2、評讀,指點停頓方法和重音。

  以贊美的語氣來讀。

  1、生聽讀。

  2、**練讀。

  指名讀、背。

  指導生字練寫生字。

  作業(yè):想象《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意境,并寫下來。

《望洞庭》教案7

  一、教材依據(jù)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3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途中經(jīng)洞庭時所作。

  二、設(shè)計思想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學生要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lǐng)悟內(nèi)容!敝心昙壍膶W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在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大學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完成了對傳統(tǒng)智力理論的批判與建設(shè),本節(jié)課將以此理論為支撐,通過有效的教學設(shè)計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優(yōu)勢智能的培養(yǎng),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六、教學準備

  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七、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guān)。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理解。

  (2)小組內(nèi)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jīng)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nèi)練說,讓*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

  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zhì)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shù)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色,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里一青螺。白銀盤里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理解的基礎(chǔ)上,同位交流。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四)延伸讀,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君山題君山

  雍陶方干

  煙波不動影沉沉,曾于方外見麻姑,

  碧色全無翠色深。聞?wù)f君山自古無。

  疑是水仙梳洗處,元是昆侖山頂石,

  一螺青黛鏡中心。海風吹落洞庭湖。

  2、**練讀后,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君山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常被惡浪吞沒,當?shù)厝嗣窨嗖豢把浴_@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ぃY(jié)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后趕來,船被風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于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xiàn)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xiàn)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云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lián)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jù)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jù)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么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5、再讀兩首《題君山》,洞庭湖與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腦中升華。

  (五)多樣作業(yè),表現(xiàn)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xiàn)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望洞庭》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耪J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爬^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评斫庠娋涞囊馑迹胂笤姼璧囊饩。

  ⑶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guān)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wù)勛约旱竭^哪些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向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薄⒆x詩。

  2、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解詩句:

 、耪埓蠹易x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茖W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

 、且运娜诵〗M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饶銓W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砂颜自姷囊馑歼B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病⒆x著詩句讓你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jié)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望洞庭》教案9

  一、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第一首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解題。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僮x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诮Y(jié)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ㄋ模┎贾米鳂I(yè):熟背《獨坐敬亭山》。

  二、學習《望洞庭》

 。ㄒ唬⿲虢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ǘ┚x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ㄈ┛偨Y(jié):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ㄋ模┳鳂I(yè):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三、學習《憶江南》

  1、背誦前兩首詩。這一首描寫怎樣的景致呢?怎樣的心情呢?

  2、帶著問題讀詩、看圖理解意思。

  3、指讀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

  4、說詩意,并誦讀。

  5、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收獲。

  6、作業(yè):背誦《憶江南》

《望洞庭》教案10

  【教材閱讀】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R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鏡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gòu)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教學理念】

 。、把握好兩點:

 、砰喿x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崎喿x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抛プ盅郏褐荚诿鞔_詩的意思。

 、谱ハ胂螅褐荚陬I(lǐng)悟詩的意境。

 、亲ヒ髡b: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病**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

  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lǐng)悟詩情;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

  3、大致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shè)】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后背《望洞庭》:

 。、解題,了解詩人:

 、虐鍟n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guān)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

 。▽懙氖嵌赐,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初讀:

  **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场⒕x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ê馀c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之美!

  ⑵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浪靜。

  (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ò烟睹姹茸縻~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ㄒ皇窃鹿庀虏徽媲校欢呛崎熀,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沁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础⒎e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⑴朗讀、背誦。

 。ㄖ该懈星樽x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蒲由欤浩鋵崒懚赐ズ脑娺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R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钦n后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ㄕn上說課后寫)

  【作業(yè)設(shè)計】

  抄寫第3題詞語,并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2)

——《望洞庭》詩詞鑒賞3篇

《望洞庭》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

  劍舞轉(zhuǎn)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譯文翻譯

  九月九日又重陽,登高望遠,天空萬里無云。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長江把楚漢,界限分明。

  狂風鼓動著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龍形的`浪濤。

  傳說中,漢武帝在高大的樓船橫渡游覽汾河的時候曾經(jīng)大發(fā)感慨:氣勢何雄壯!

  如今的討伐悖逆的**樓船氣勢更為壯觀,旌旗飄揚。

  洞庭湖上水步騎三軍羅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間。

  戰(zhàn)鼓隆隆震天響,那有心情去采擷**花。

  舞動的劍氣要把落山的紅日重新托起,讓太陽重新發(fā)出燦爛的光芒。

  漢武帝說我給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暴徒氣勢。

  值此戰(zhàn)亂時期,我們可不能以陶淵明為榜樣,去東籬下采擷菊花。

  注釋解釋

  ⑴舊注:時賊逼華容縣。題注:《書經(jīng)集傳》:東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縣也!兜乩斫襻尅罚簴|陵,即巴丘山,一名天岳山,今湖廣岳州府城,是其遺址!兑唤y(tǒng)志》:巴丘山,在岳州府城南,一名巴蛇冢。羿屠巴蛇于洞庭,積骨為丘,故名。是巴陵即巴丘山也。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元和郡縣志》:岳州有華容縣,去州一百六十里。

 、瞥、漢,謂楚地之山及漢水也。

 、恰陡咛瀑x》:“長風至而波起!

 、取墩衙魑倪x》: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崩钌谱ⅲ骸白鞔蟠,上施樓,故號曰樓船。”

 、肾L鯢,大魚之惡者,以喻盜賊。

 、省都艺Z》: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繽紛,下盤于地。

 、恕皠ξ琛薄ⅰ巴j帧,用虞公揮戈回日事。謝宣遠詩:頹陽照通津。

 、獭赌鲜贰罚呵逖沼跒甘,滅沴氣于雩都。

 、汀妒酚洝めB生傳》:“皆握齱好苛禮!睉吭唬骸拔正w,急促之貌!表f昭曰:“握齱,小節(jié)也!碧諟Y明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笔捠口S曰:用武之時,儒士必輕。太白此言,其以淵明自況乎?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李白59歲時在湖南洞庭湖邊的巴陵觀看準備討伐作亂的叛軍演習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頹廢心情在這里一掃而光,又重新煥發(fā)出李白固有的光芒。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真是老而彌堅。

《望洞庭》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

  劍舞轉(zhuǎn)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譯文翻譯

  九月九日又重陽,登高望遠,天空萬里無云。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長江把楚漢,界限分明。

  狂風鼓動著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龍形的浪濤。

  傳說中,漢武帝在高大的樓船橫渡游覽汾河的時候曾經(jīng)大發(fā)感慨:氣勢何雄壯!

  如今的討伐悖逆的**樓船氣勢更為壯觀,旌旗飄揚。

  洞庭湖上水步騎三軍羅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間。

  戰(zhàn)鼓隆隆震天響,那有心情去采擷**花。

  舞動的劍氣要把落山的紅日重新托起,讓太陽重新發(fā)出燦爛的光芒。

  漢武帝說我給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暴徒氣勢。

  值此戰(zhàn)亂時期,我們可不能以陶淵明為榜樣,去東籬下采擷菊花。

  注釋解釋

 、排f注:時賊逼華容縣。題注:《書經(jīng)集傳》:東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縣也!兜乩斫襻尅罚簴|陵,即巴丘山,一名天岳山,今湖廣岳州府城,是其遺址!兑唤y(tǒng)志》:巴丘山,在岳州府城南,一名巴蛇冢。羿屠巴蛇于洞庭,積骨為丘,故名。是巴陵即巴丘山也。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对涂たh志》:岳州有華容縣,去州一百六十里。

 、瞥、漢,謂楚地之山及漢水也。

 、恰陡咛瀑x》:“長風至而波起!

 、取墩衙魑倪x》: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崩钌谱ⅲ骸白鞔蟠,上施樓,故號曰樓船!

 、肾L鯢,大魚之惡者,以喻盜賊。

  ⑹《家語》: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繽紛,下盤于地。

 、恕皠ξ琛、“停曛”,用虞公揮戈回日事。謝宣遠詩:頹陽照通津。

 、獭赌鲜贰罚呵逖沼跒甘,滅沴氣于雩都。

 、汀妒酚洝めB生傳》:“皆握齱好苛禮。”應劭曰:“握齱,急促之貌。”韋昭曰:“握齱,小節(jié)也!碧諟Y明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蕭士赟曰:用武之時,儒士必輕。太白此言,其以淵明自況乎?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李白59歲時在湖南洞庭湖邊的巴陵觀看準備討伐作亂的叛軍演習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頹廢心情在這里一掃而光,又重新煥發(fā)出李白固有的光芒。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真是老而彌堅啊!

《望洞庭》詩詞鑒賞3

  《望洞庭》翻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天的月色相互融合,水面風*浪靜,好像一面銅鏡還沒有打磨。

  遠遠望去,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和湖水,就好像白銀盤子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望洞庭》原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jīng)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shù)張力和雄直氣勢。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3)

——《望洞庭》說課稿

《望洞庭》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洞庭》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望洞庭》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望洞庭》,下面我將從說目標、說過程、說教法、說學法四個方面做具體的闡述。

  一、說目標

  《望洞庭》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首古詩,本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劉禹錫選取了月夜遙望洞庭湖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獨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墩Z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目標中提出了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驗詩情,領(lǐng)悟內(nèi)容,感受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等要求,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我特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即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進行背誦;

  2、理解詩意及詩中描繪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豐富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辦;

  3、感悟詩歌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得重陶。

  說重點:因為*古詩詞言簡意豐,所以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理解詩意并感受詩中所描繪得景色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因為本詩的想象力豐富,但小學三年級學生大多只有在教師的啟發(fā)下

  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所以我將“欣賞本詩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豐富想象力”定為本點次過程課的難點。

  二、說過程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展開教學。

 。ㄒ唬┙翌}導入,激發(fā)興趣、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和學生交談引出課題,并交流洞庭湖的資料,使學生對洞庭湖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便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課堂基調(diào),課堂教學也因?qū)W生的入情入境而進入積極的狀態(tài)。

 。ǘ┤x古詩,品味意境,歌是唱出來的,詩只有用心朗誦,才能彰顯他的獨特韻味,在此,我采用了誦讀法,設(shè)計了“三讀”環(huán)節(jié)。一讀,字正腔圓,學生初讀本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讀寫“和”和“磨”來突破讀寫難關(guān)。二讀抑揚頓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chǔ)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jié)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三讀詩中意境,通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練讀,學生大多異能熟讀古詩,并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懂詩意,還要想象畫面。

  三讀古詩環(huán)節(jié)我力圖將學生置身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中,用不同形式的讀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

  (三)抓重點詞,想象詩境

  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詩中意境,抓住“和”字想象湖光和“秋月”相互映照下的洞庭湖并重點體會鏡未磨中洞庭湖的*靜,在后兩句的引導中我重點抓住“翠“”結(jié)合“青螺”來理解洞庭山的綠和潭面的*靜,至此本課的難點得以突破,洞庭湖的美景也在學生的腦海中得以形成。

  以上的教學設(shè)計,我避免了古詩教學中的串講串問,通過抓重點字詞剖析,品味其精妙之處,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真正學有收獲。

  三、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本詩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朗讀品悟法,以讀代講法,順勢而導等方法,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幼中來,在樂中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在學習中有所發(fā)展,通關(guān)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來發(fā)展學生得思維能力。

  四、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展開,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讀寬”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并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

《望洞庭》說課稿2

 。ㄒ唬┱w讀,感知美。

  1、激趣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地大物博、山青水秀,而且歷史悠久,唐詩宋詞更是我國文化藝術(shù)的瑰寶。今天,我們將借助唐詩《望洞庭》,來領(lǐng)略一代“詩豪”的絕世文采。

  2、解題,了解劉禹錫和洞庭湖的資料。

  3、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整體感知美。

  4、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目的。

 。ǘ├斫庾x,洞察美。精讀感情:

  1、抓住字眼“兩相和、鏡未磨、遙望、白銀盤、青螺”明確詩的意思;

  2、抓想象領(lǐng)悟詩的意境。詩中有畫,讀詩要想象重現(xiàn)詩中的畫面;畫中有詩,讀詩要欣賞詩中精妙語言對畫面的描述。賞析古詩。

  3、抓吟誦: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詩可言志,亦可傳情。古詩是語言的濃縮,而往往濃縮就是精華。作為*獨有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讓學生意識到古詩語言的精煉與美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熱愛。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出示兩首詩:

  2、比較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理解的基礎(chǔ)上,同位交流。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四)延伸讀,升華美。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痹偃缍鸥Φ摹皡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彼麄兊奶攸c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ㄎ澹┒鄻幼鳂I(yè),表現(xiàn)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xiàn)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學生的興趣是有差異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作業(yè)難以迎合所有學生的口胃,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

《望洞庭》說課稿3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望洞庭》。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chǔ),那么,在正式內(nèi)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望洞庭》選自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7課,《望洞庭》是一首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這首詩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chǔ),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求知欲強,本文是一首山水詩歌,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詩歌主要意象。

  2.通過小組討論、多**教學等方式,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

  3.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認知水*,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教學難點: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多**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nèi)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運用多**展示五張圖片,為學生介紹*五大淡水湖,重點介紹洞庭湖,進而引入文本。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介紹劉禹錫。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diào)、輕重音等,然后再播放音頻,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最后,我會引導學生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思考:通過題目中的“望”字,尋找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說出作者身處秋季夜晚的洞庭湖之中,看見了遠處的君山、看見了波*如鏡的湖面,天上明亮的秋月,繼而板書。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diào)之后,設(shè)置問題。我的問題是:仔細閱讀第一句,思考那個字用得好?學生經(jīng)過再次朗讀后回答。詩句的第一句“和”字用的好,將月光與湖面緊密的結(jié)合起來,即皎潔的月光與澄澈空明的湖水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畫卷。

  2.順勢我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問題:詩歌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學生展開討論,我將進行巡視給予一定的指導和點撥。討論結(jié)束后我會尋找小組**回答。經(jīng)過總結(jié),我們看到:詩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二句將潭面比作未經(jīng)打磨的鏡子,“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浪靜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

  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君山比作一顆小小的青螺,將湖面比作是一個**的銀盤,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diào)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3.接著,我會提出問題:朗讀詩歌,你看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經(jīng)過朗誦,結(jié)合我的引導和總結(jié)后,明確問題答案如下: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4.在以上分析之后,我會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情感?師生共同總結(jié)得出:整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的刻畫洞庭湖的山、水、月,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jié)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gòu)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為:

  教師運用多**呈現(xiàn)其他山水詩,進一步感受,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jié)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本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的刻畫洞庭湖的山、水、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最后,我的作業(yè)設(shè)計為:以“我心中的洞庭湖”為題準備演講稿,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七、說板書設(shè)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nèi)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xiàn)這一點: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謝謝各位考官。

《望洞庭》說課稿4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師板書課題),安排學生齊讀課題并說說課題的意思,(師指導:在洞庭湖岸邊遙望其美景)理解了課題再讀味道就不一樣了,來,一起讀。

  生:齊讀課題———望洞庭。

  一、讀通

  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朗讀古詩,關(guān)注其中的個別字詞,例如:兩相和、鏡未磨、一青螺等,必要的時候老師需要正音。

  1、找個別同學朗讀,并讓其他同學作出評價。從中明確部分字詞的讀音,反復讀,最終能夠讀的正確流利。

  2、分男女生讀,讀的時候老師適時評價,例如:男生讀的鏗鏘有力,女生讀的婉轉(zhuǎn)動聽。也可以兩句兩句的比賽讀。

  3、字詞解決后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好節(jié)奏,小組交流古詩詞朗讀的方法和技巧,教師進行范讀(最好能做到音斷氣連)

  4、學生能通過剛才的學習基本讀通本詩,并且在方法技巧方面有所收獲,例如:正音、節(jié)奏、音斷氣連等。

  課件展示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5、齊讀本詩,完成該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讀懂

  生能在讀通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讀課文,并且能借助資料、工具書、想象等方法大致理解本詩的意思,教師在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適時進行指導。(此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生**讀古詩,并借助課下注釋或者工具書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關(guān)注鏡未磨等字詞的含義,此處可以借助相關(guān)歷史知識。

  2、小組交流學習收獲,闡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通知相互學習,能有更多的收獲。

  3、全班交流學習收獲,老師指導點撥,生進行反復練習,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意思。(課件展示: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應,顯得多么**。無風的湖面*靜得如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銅鏡。從遠處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4、朗讀古詩,完成該教學環(huán)節(jié)。此處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讀,(齊讀、個別讀、集體讀、配上音樂讀)能形成背誦更好。

  三、讀情

  生能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討該詩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并能將此感情通過誦讀展現(xiàn)出來。

  1、**交流本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允許有不同的見解,有查閱資料的更要鼓勵表揚。

  2、教師補充相關(guān)的資料,生默讀資料并交流討論,形成自己的感受,并將感受通過朗讀進一步展示出來。

 。ㄎ⒄n展示:展示洞庭湖的美景,順便了解背景:詩人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間年去來洞庭湖,據(jù)文獻可靠的約有六次。說的是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劉禹錫經(jīng)過洞庭湖,寫下了所見的美景,作者觀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剛好把洞庭湖的美景盡收眼底,抓住了最美麗的湖光山色。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描寫了景物的特點,抒發(fā)了作者的真實情感。)

  3、學生展示朗讀,或者誦讀,老師也可以進行范讀,此處重點評價的是能否讀出對洞庭湖優(yōu)美景色的贊美之情。特別是最后兩句詩人的神奇想象一定把握好感覺。(對于學生朗讀的情感不做太高要求)

  (微課賞析望洞庭)

  4、齊讀,背誦。完成該教學環(huán)節(jié)。

  四、拓展

  課件展示劉禹錫其他的詩作:

  秋詞

  自古秋風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對于資料的補充,一般都是有老師直接展示在課件上,數(shù)量不要太多,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當堂背會最好。

  2、繼續(xù)搜集類似的古詩詞,進行誦讀,感受祖國經(jīng)典文化和古代詩詞的無窮魅力。

《望洞庭》說課稿5

  【說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性的湖光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獨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shù)功力,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制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技能目標)

  2、理解詞義句意,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描繪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3、感悟詩歌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標)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chǔ)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余地。

  【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略)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引出課題: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動聽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5、多**出示詩和音樂,師范讀。

  設(shè)計意圖:兒童的內(nèi)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

  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xiàn)實對話,為學生創(chuàng)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guān)洞庭湖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wǎng)絡(luò)等途徑獲得信息。

  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jù)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diào)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洞庭湖的圖片等。通過圖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風光,并配以**的音樂,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洞庭湖的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lǐng)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fā)展更協(xié)調(diào)。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多個學生讀,正音齊讀。(設(shè)計意圖: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做到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詞。

  4、交流匯報,相機教學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合,潭面無風鏡未磨”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潭面:洞庭湖面鏡未磨:沒有磨拭的鏡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輝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沒有經(jīng)過磨拭的鏡子,迷迷蒙蒙。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師:誰能美美的把這兩句詩讀好呢?指名多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吟誦

  (設(shè)計意圖: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chǔ),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采用“扶放”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二)教學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還有一段距離,所以題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句意: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在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設(shè)置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見的大盤子,但它使用白銀做成的,銀光閃閃,隨后老師說:“我在盤中放**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你看到了嗎?這是你有什么感覺?”睜開眼睛把你想象的與書上的插圖比一比,像嗎?這里,詩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君山比作青螺)

  師:這么美好的意境,誰能把它讀出來?指名朗讀,指導吟誦。(設(shè)計意圖:朗讀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句式,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讓學生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為了使學生對古詩有更為具體的直觀感受,設(shè)置了一個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實質(zhì)是人為優(yōu)化了的環(huán)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huán)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fā)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guān)注的是兒童內(nèi)心的**、愉悅、**、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并運用多****展示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通過一讀再讀,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切實體會到這個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三、朗讀悟情

  讓學生連貫詩意,描繪意境。洞庭山水美,而這首詩寫得更美,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配樂指導吟誦。(設(shè)計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提高,在此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并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

  呢?我這樣設(shè)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并配以優(yōu)美**的古樂,更有韻味了。

  四、延伸拓展

  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都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這樣的美景又引來了一位大詩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懷,寫下了《望洞庭贈張丞相》,課后同學們可以自學一下。(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的情感體驗的程度,通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延伸,引領(lǐng)其向更遠更廣闊的境界提升,拓寬學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積累更多的語言資料。)

  五、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風光無限,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

  六、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一詩描繪的景色,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望洞庭說課稿的全部內(nèi)容,此分享對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望洞庭》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為大家試講的題目是劉禹錫的《望洞庭》,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美麗的名山大川,比如:我們**民族的象征——萬里長城;“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曲徑通幽,巧奪天工,使人嘆為觀止的蘇州園林。

  師:今天,老師同樣是要給大家介紹一處景點,它就是——洞庭湖,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入劉禹錫的《望洞庭》。(板書課題)

  二、初讀

  師:“望洞庭”,劉禹錫是怎樣望洞庭的?在望的過程中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師: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范讀這首詩,在老師朗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標記上你不認識的生字詞,并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師:好,老師開始了。

  師:望洞庭 劉禹錫

  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好,老師讀完了,現(xiàn)在,我們先找一位同學讀一讀多**上的生字詞。

  師:你的手舉得最高,就你吧。

  師:大家說,她讀得怎么樣?

  師:聲音洪亮,非常的有氣勢。

  師:現(xiàn)在,我們將大家分為兩組,女生為一組,男生為一組。我們比賽讀一讀,看看哪一組讀的更好。

  師:好,女生先來,嗯,聲音柔美,老師仿佛都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了。

  師:男生再來,哦,絲毫都不遜色,特別的有氣勢。

  師:那解決了朗讀的問題,現(xiàn)在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劉禹錫呢。

  師:你的眼神充滿了自信,就你吧。

  師:嗯,你說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磥砟愕恼n前預習做的很充分,老師給你點個贊。

  師:現(xiàn)在,老師再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找一找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師:大家討論的聲音漸漸小了,看來大家已經(jīng)解決的差不多了。

  師:第一組。

  師:哦,你們小組最喜歡的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你們覺得這里描繪了湖光與秋月**一致的美麗景色。

  師:哦,你說你好奇鏡未磨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鏡子呀,說的是我們古代的鏡子。大家都知道古人用的是銅鏡。如果不經(jīng)打磨的話,是無法照人的。那這里說無風的潭面是未打磨過的鏡子,是為了說明?

  師:嗯,洞庭湖的*靜,還有嗎?非常好,朦朧美。

  師:想象一下,每當清晨或是黃昏的時候,洞庭湖的水面上就會籠罩著一層水氣,那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畫面啊!

  師:第二組同學也有想說的。你們最喜歡的是?

  師:哦,你們說詩歌的后兩句是詩人遠眺的場景,他不僅看到了翠綠的洞庭山水,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洞庭山水相映的美景。

  師:你們分析的可真到位,一看就是認真進行了討論。

  師:那這里,老師也有一個疑問了,作者說“遙望洞庭山水翠”,意思很明顯就是——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水都是翠綠的。

  師:那既然是綠色的,作者為什么不直接說“遙望洞庭山水綠”呢?

  師:你的頭啊,都快搖成撥浪鼓了,快來說說你的理由吧。

  師:嗯,他說“翠”除了有“綠”的意思,還說明君山非常的美麗,更能體現(xiàn)詩人對洞庭山水的喜愛之情。

  師:哦,你說,你仿佛眼前都出現(xiàn)了一幅君山倒映在水中的美麗場景。

  師:那現(xiàn)在,老師就來給大家出示一幅圖片,這就是詩中的君山,這就是美麗的洞庭湖,怎么樣?

  師:是不是就像詩人的比喻一樣,遠遠地望去,就像在白銀盤里放著一只小小的青螺。

  師:那通過簡短的四句,你們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師:嗯,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師:嗯,詩人也一定像我們一樣陶醉在了洞庭湖的美麗景色之中。

  師: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愛與贊美之情,再來齊讀一遍整首詩。

  師:望洞庭,1、2,起。

  師: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讀的都不一樣了。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理解了詩意,了解詩人介紹,同時體會了詩人對于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其實,詩歌的魅力遠不止如此,課下就請同學們繼續(xù)朗讀這首詩,并嘗試進行背誦。

  師:同時,請同學們搜集相關(guān)資料,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可以是陽光下的洞庭湖,也可以是四季中的洞庭湖。

  師:好,同學們,下課。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4)

——《望洞庭》教學反思10篇

《望洞庭》教學反思1

  在教學《望洞庭》這首詩歌時,在讓學生聽完老師的范讀之后,我就引導學生**地讀詩歌,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我不是硬生生地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是將畫面和朗讀結(jié)合在一起,邊看圖邊說說畫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后再通過朗讀加深詩句的.理解。

  在教學“潭面無風鏡未磨”時,我引導學生先看圖,然后語言啟發(fā),這湖面怎么樣?這*靜的湖面就好像——鏡子,讓學生在看圖的基礎(chǔ)上感受湖面像鏡子。在理解“白銀盤”時,有孩子說:白銀盤是指月亮,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以前不是一直把月亮比作玉盤嗎?我沒有急于糾正而是請那位同學再讀詩句,看看插圖,他想了半天,說“白銀盤是指這個湖面,山就像放在里面的青螺”,我表揚了他并告訴孩子們:文中的插圖也會給我們理解詩句意思帶來幫助。這節(jié)課我給了孩子們較多自悟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也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望洞庭》教學反思2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guān)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雖短小,卻感情深刻。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讓學生充分閱讀古詩,自主理解古詩意思。我設(shè)計了五次讀詩:一讀、讀對古詩,讀準字音;二讀、讀好古詩,讀出節(jié)奏;三讀、讀懂古詩,理解詩意;四讀、讀美古詩,讀出感情;五讀、讀熟古詩,背誦古詩。

  在教學中我首先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查閱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這句詩意、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時,學生不能立刻理解、感悟到位,我雖然前期備課時有預設(shè),但是由于圖片選擇不夠精準給理解、體會、感悟帶來坎坷。這些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準備中需要更加細致、更加用心。

《望洞庭》教學反思3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關(guān)知識,并知道他寫本詩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涵虛、太清、徒等。

  2、要求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意和主題,體會詩歌的語言和節(jié)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詩,以此收集和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古詩詞。

  3、通過學習本詩,要求學生學習詩人的“自我推薦”的勇氣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并且培養(yǎng)學生欣賞、鑒賞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思路和方法指導:

  一、課前預習

 。ń處煵贾谜n前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wù))

  1、準確熟練地朗讀本詩,對照課文注釋或資料書疏通詩意。

  2、查找、收集相關(guān)資料: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解題。

  4、文言詞語解釋:涵虛、太清、濟、端居、恥、坐觀、徒有。

  二、課堂學習

  導入語設(shè)計:

  1、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后讓各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朗讀水*。(教師作評價和朗讀點撥),(多**播放朗讀錄音,學生欣賞)

 。2)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關(guān)文學知識?(讓學自薦發(fā)言,教師提供資料作補充)

  2、多**展示相關(guān)資料:

  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之一,與王維并稱“王孟”。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后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張九齡荊州幕。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隱逸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終老的詩人,但他不甘隱沒,常為得不到進仕的機會而苦惱。他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為主題,恬淡孤清。我們學過他的**作《過故人莊》。留給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為大家指出并解釋詩中重要的詞語?

 。ㄗ寣W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歸納、整理并補充解釋)

  3、多**展示相關(guān)詞語解釋:

  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騰。

  撼:撼動。濟:渡過。端居:閑居不仕。

  恥:有愧于。坐觀:旁觀。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解釋題意?

 。ń處熞龑骄颗c提示):這是一個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短語,由“望洞庭湖”和“贈張丞相”兩個述賓短語構(gòu)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詩歌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著重于“望”,是以描寫景物為主。后半部分是“贈張丞相”,著重于“贈”,是以表達意愿為主。那么,詩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幫助整理并提供參考資料)

  4、多**展示相關(guān)資料:

  關(guān)于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干祿”詩。

  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講述詩歌大意?

 。ㄗ寣W生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展示詩歌大意:

  首聯(lián):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用寬廣的*面襯托湖的浩瀚]

  賞析: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水裝得滿滿的,水面與湖岸相*。[近看]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與天空相接,混而為一,是水?是天?已經(jīng)分不清了。開頭兩句,將洞庭湖描寫得極為雄渾,**浩淼,那潤澤萬物,容納百川的磅礴氣勢令人驚嘆,使人視野極為開闊。

  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用窄小的立體來突出湖水撼動天地的氣勢]

  賞析: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霸茐魸伞笔枪糯囊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波撼”襯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虛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為水面蒸發(fā)出來的水氣,將整個云夢澤都籠罩了,湖水豐厚的蘊積,使周圍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郁郁蔥蔥,草木繁茂。而搖撼動蕩的湖水極富氣勢,澎湃動蕩,波濤洶涌,撼天動地,震撼著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是觀賞洞庭湖的勝地],使這座湖濱城市瑟縮在自己的腳下,是何等的豪邁!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無邊,煙波浩淼,云氣繚繞,而且充滿活力,濤聲震天。[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

  頸聯(lián):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過渡]

  賞析:面對洞庭湖,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來做事,卻苦于無人推薦。[《書、說命上》中有“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對方]在太*圣世時,閑著不做事,有愧于*,對不起這個時代。表明雖然歸隱田園,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沒有機會,無人援引,對于出仕做官自己還是心所向往的。同時也有身在盛世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引用典故]

  賞析:表達自己空有羨魚的感情,只能坐觀“垂釣者”[當朝做官的人,這里指張丞相。]這兩句話,詩人巧妙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釣”與“湖水”照應。稱頌對方不留痕跡,有求與人,希望自己得到**者的賞識,卻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懷,含蓄委婉,不落俗套,與寫景中表達感情,恰倒好處[明明求人引薦,卻無一句求薦的話]表達出自己的感慨與渴望。[后來得到張九齡的賞識,收為幕僚但依舊沒有作官,最終依然失意而歸]。

  教師問題設(shè)置:這首詩中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贈”的目的是什么?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jié),給出參***)

  6、多**展示參***:

  詩人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教師問題設(shè)置: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都把詩歌背誦了嗎?誰來試試?(學生自薦背誦,教師適當表揚和鼓勵,并提出背誦要求)

  7、自主學習小結(jié):

  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更多的關(guān)于孟浩然的相關(guān)知識,并且大部分同學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詩歌,初步把握了詩歌的大意和主題。我們下一步的學習將是在品析詩歌的基礎(chǔ)上來欣賞、鑒賞詩歌。

  8、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詩

 。ń處熢O(shè)置學生探究的問題,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

  ①詩歌的前四句詩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練、簡潔的文字來概括這幅畫面嗎?

 、谡埬銓Α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這句話作簡要的賞析。

 、弁鴿L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請你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④詩歌的后四句中,詩人所要表達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嗎?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菰谌瞬艥鷿偁幖ち业慕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自我推薦的方式呢?

 、拚堈?wù)勀愕淖晕彝扑]的經(jīng)歷或者感受。

 。ㄗ寣W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見,后小組推薦或自愿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作引導、提示,最后歸納總結(jié),達成共識。)

  多**展示歸納總結(jié)的參考意見:

 、俸棋珶o邊,澎湃動蕩。

 、谶@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湖的豐厚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和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前面,襯托湖的'澎湃動蕩極為有力,氣勢磅礴。

 、鄱赐ズ懫鸱、動蕩廣闊,激發(fā)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jīng)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么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茉娙说男脑甘牵嚎释転槌⑿ЯΓM艿玫綇堌┫嗟馁p識和錄用。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薦的方式。

 、菸覀兂艘蕾p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還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在今天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社會里已不再那么合適。我們需要的是"毛遂自薦"的精神和勇氣,我們應該更直接、大膽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謂“亮劍”精神。請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隨時隨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華,你才能抓住機遇,高奏成功的凱歌。

 、蘼

  教學反思

  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的學習有如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課堂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聽眾”,他們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

  2、教師的教學重心由“教”轉(zhuǎn)變?yōu)槿绾我龑W生“學”,由傳統(tǒng)的“授之于魚”變?yōu)椤笆谥跐O”,教與學互利互惠。

  3、教學中,我設(shè)置了課堂“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法寶就是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通過練習和測評提高學生的學而致用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就會不斷得到肯定和加強。

《望洞庭》教學反思4

  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锻赐ァ肥窃娙嗽诳吹蕉赐ズ拿谰皶r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望洞庭》教學反思5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即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不*衡。所以,課前的預習,無論從質(zhì)還是從量,兩方面都存在著難以克服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掌握得多,學得好、快,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懂得的少,學得慢,這無疑給課堂閱讀的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該如何滿足不同發(fā)展水*的學生需求?該如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呢?我認為,既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前的自學目標應由學生自己擬訂,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的自己自學目標,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guān)系。

  例如:在教學《望洞庭》一詩時,為了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這樣引導學生自定自學目標:

  師問:“大家已預習了《望洞庭》一文,誰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同學們都爭著舉手。

  一生:“我很佩服劉禹錫能寫出這樣的詩。”

  一生:讀了這首詩,我覺得洞庭湖的景色很美!

  一生:“詩人的語言生動,用詞很講究!

  就這樣,一連四、五個同學談了自己的感受,緊接著,我又拋出了另一種誘餌:“這首詩,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用什么辦法來學習?”同學們又春筍般地舉起了手。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好好向劉禹錫學習寫詩,我的學習方法是認真學習詩中的詞句,并且再讀一些劉禹錫的詩!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學習作者寫詩的方法,比如講中的比喻手法很值得一學!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讓自己感受深刻!

  以上同學們自定的學習目標,我都──給予肯定,還請同學們用10分鐘的時間,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可以說,同學們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收效很大。

  我想,只要每位老師能根據(jù)教學實際,開動腦筋,定能創(chuàng)設(shè)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望洞庭》教學反思6

  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

  《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

  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

  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望洞庭》教學反思7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詩。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奇思異采。通過望洞庭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shè)計上出現(xiàn)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的提高累計經(jīng)驗。一起來看下吧!

  《望洞庭》這首詩中,用了三處比喻:“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逼渲,把無風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銅鏡,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敝劣诎丫奖茸髑嗦,原因為:“相傳君山為72位螺娘娘忍痛脫下的螺殼所化,使來往的船只有地方?,不會被惡浪吞沒。把山比作青螺,表達了詩人對這些救苦救難螺娘娘的贊美,也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教學時,我出示精美的圖片,并據(jù)此講解,使學生體會到古詩中多處設(shè)喻的恰當、美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課后的練習中,凡遇到“*靜的湖面(或河面)像什么?”這類問題,學生千篇一律都答“鏡子”。另外在*時的習作中,樂用比喻、善用比喻的學生也是少之又少。這說明我的'教學還是出了問題。

  問題一,沒有向?qū)W生強調(diào)古今詞義的變遷。想想看,現(xiàn)在的玻璃鏡既光且亮,用它來比喻“*而不滑、明而不亮”的水面,還是合適的嗎?

  問題二,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因某事物引起的想象是各不相同的。就說這君山,在唐代劉禹錫的眼里是螺娘娘的化身,顯得那么柔美。而到了清代,在曾、左、胡、彭四位詩人合詠的《詠凌云塔》(“洞庭秋水硯池波,且把君山當墨磨。寶塔倒懸權(quán)作筆,蒼天能寫幾行多!)中,它就成了一塊“青墨”,洞庭湖則是“硯池”,好一派磅礴的大氣。那么,我們在課上,僅僅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比喻的精妙,怎么夠呢?

  總之,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蕩然無存。

《望洞庭》教學反思8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guān)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雖短小,卻感情深刻。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讓學生充分閱讀古詩,自主理解古詩意思。我設(shè)計了五次讀詩:一讀、讀對古詩,讀準字音;二讀、讀好古詩,讀出節(jié)奏;三讀、讀懂古詩,理解詩意;四讀、讀美古詩,讀出感情;五讀、讀熟古詩,背誦古詩。

  在教學中我首先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查閱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這句詩意、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時,學生不能立刻理解、感悟到位,我雖然前期備課時有預設(shè),但是由于圖片選擇不夠精準給理解、體會、感悟帶來坎坷。這些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準備中需要更加細致、更加用心。

《望洞庭》教學反思9

  我周日準備了《望洞庭》,說是準備,實際上就是借鑒了一節(jié)名師課。早上本來覺得有些信心,可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兩位資深的組長很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自己沒有生本的意識,這可真是致命的缺點。其次,缺少語文味。

  一、改進教育理念。關(guān)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點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被動接受區(qū)別較大,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認知與知識點,?教師的引導點撥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語文課堂上,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個體引導,在學生合作學習時也給予引導,幫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而我恰恰忽視了個體引導,使得指導環(huán)節(jié)成了走過場。

  二、體現(xiàn)語文味道。如何將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融入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案褂性姇鴼庾匀A”。一個老師文化底蘊越深厚,語文素養(yǎng)越高,他的語言感染力越強,越會評價、鼓勵學生,越能激起童真童,他的課堂越有語文味。

  王崧舟曾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把生本放在第一位,竭力改進自身的不足。

《望洞庭》教學反思10

  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锻赐ァ肥窃娙嗽诳吹蕉赐ズ拿谰皶r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5)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翻譯賞析3篇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翻譯賞析1

  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憾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詩中對于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xiàn)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使此詩實際上已成為山水杰作。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度,婉轉(zhuǎn)地表達了想做官無人引薦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而深感慚愧的心情。

  【注釋】

 、哦赐ズ*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

 、坪摚喊炜眨柑炜盏褂吃谒。涵:包容。虛:虛空,空間;焯澹号c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菤庹粼茐魸桑ê吃狸柍牵涸茐舸鬂伤趄v,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云夢澤:古代云夢澤分為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洼地區(qū)。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群常阂蛔鳌皠印。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捎麧鸁o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劃船用具,船槳。

 、识司訍u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卻閑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閑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時認為**圣明社會就會安定。

 、俗^: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此詩當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游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后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fā)自己的**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昂,有包含的意思!疤摗,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xù)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云、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jù)說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霸狸柍恰保诙赐ズ䱷|北岸,即今湖南岳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云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于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皾,渡的意思!伴,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岸司印,閑居;“圣明”,圣明之時,這里指太*時代。最后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chǎn)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痹娙私枇诉@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作一番事業(yè)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干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一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臺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閱讀對象或為*顯貴、或為社會賢達,干謁詩大多表現(xiàn)出含蓄的美學特征,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皻庹簟本鋵懗龊呢S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qū)別:上句用寬廣的*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zhuǎn)入抒情!坝麧鸁o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岸司訍u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fā)出呼吁!按贯炚摺卑抵府敵**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shù)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舞臺。要想在**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quán)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于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愿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lǐng)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鞍嗽潞*,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jié),洞庭湖里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齊了,一眼看云,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痹谶@浩翰的湖面和云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yè)。這是寫景的妙用。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翻譯賞析2

  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憾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詩中對于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xiàn)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使此詩實際上已成為山水杰作。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度,婉轉(zhuǎn)地表達了想做官無人引薦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而深感慚愧的心情。

  【注釋】

 、哦赐ズ*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云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云夢澤:古代云夢澤分為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洼地區(qū)。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群常阂蛔鳌皠印薄T狸柍牵涸诙赐ズ䱷|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劃船用具,船槳。

 、识司訍u圣明:生在太*盛世自己卻閑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閑居。圣明:指太*盛世,古時認為**圣明社會就會安定。

 、俗^:一作“徒憐”。

 、掏剑褐荒堋R蛔鳌翱铡。

  【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此詩當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游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后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fā)自己的**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昂,有包含的意思!疤摗,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疤濉敝柑炜。“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xù)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云、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jù)說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昂场,搖動(動詞,生動形象)!霸狸柍恰保诙赐ズ䱷|北岸,即今湖南岳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云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于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皾,渡的意思!伴保系臉,這里也是借指船!岸司印,閑居;“圣明”,圣明之時,這里指太*時代。最后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chǎn)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痹娙私枇诉@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作一番事業(yè)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干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一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臺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閱讀對象或為*顯貴、或為社會賢達,干謁詩大多表現(xiàn)出含蓄的美學特征,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皻庹簟本鋵懗龊呢S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qū)別:上句用寬廣的*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zhuǎn)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fā)出呼吁!按贯炚摺卑抵府敵**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shù)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舞臺。要想在**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quán)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于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愿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lǐng)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鞍嗽潞*,涵虛混太清!焙摚翘炜辗从吃谒械幕镁。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jié),洞庭湖里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齊了,一眼看云,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皻庹粼茐魸桑ê吃狸柍。”在這浩翰的湖面和云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yè)。這是寫景的妙用。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6)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菁選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shè)計,編寫教學設(shè)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shè)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

  教材解讀:

  《望洞庭》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幻想和想象”這一單元的古詩。本詩描寫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夜游洞庭,對洞庭湖萬籟俱寂的夜色所發(fā)出的由衷感嘆。全詩四句,字字珠璣,生動地描繪出了洞庭湖那一幅安寧恬靜的畫面。作者始終以“遠望”的視角進行觀察,并且輔以大膽優(yōu)美的想象,讓我們從詩中處處體驗美,處處找尋美,把洞庭湖的美融入了每一筆,每一畫中。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自讀課文的能力。古詩雖短,但是充斥了很多文言氣息,因此在教授時,大部分時間可由學生進行自讀,從不斷的朗讀中去體會作者的深意,教師可從旁進行輔助,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相對困難的詞句,對全詩內(nèi)容進行適當提點,以便學生能盡可能領(lǐng)略詩中的美。

  教學目標:

  1、學習《望洞庭》,用正確的方法朗讀詩歌,讀出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韻味和含義,了解全詩的主要內(nèi)容。

  2、通過朗讀,升華至朗誦,在朗誦中去體會洞庭山水的美。

  3、抓住重點詞語“望”“和”“鏡”等進行重點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各中意境,促使學生升華品味全詩。

  重難點:

  1、如何讓學生在朗誦中去體會洞庭湖包含的那份大自然的美。

  2、如何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重點字詞大膽進行想象,通過自己的理解詮釋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讀通詩歌,通過各種方式自查生字,并朗讀熟練)

  教師所制作的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課前談話,背誦曾經(jīng)學過的古詩。

  2、進行和詩歌有關(guān)的自我介紹,并以一種游玩的方式導入課題。

  3、、從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中去進行觀察,并給出這些美麗景色的地點:洞庭。

 。ㄔO(shè)計意圖:游玩于山水之間的詩句,需要從*時的生活中去導入。而這樣導入,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方便學生盡快地進入詩歌環(huán)境。)

  二、朗讀詩歌,觀察美景。

  1、觀察洞庭的距離是遠還是近?(遠)

  2、從哪個字能看出來?(望)

  3、圍繞著圖畫,**讀全詩,讀出一定的節(jié)奏。**讀詩后,請個別學生單獨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齊讀全詩。

 。ㄔO(shè)計意圖:朗讀,尤其是掌握一定節(jié)奏的朗讀,對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尤為重要。因此在學習全詩之前,讓學生能通過朗讀初步建立一種詩歌的'音韻美。)

  三、通過美圖,理解全詩。

  1、通過夜間的洞庭湖美景,再次詢問學生能望見什么(在詢問的過程中對學生所說詞句進行適當補充完善)。

  2、由重點詞語“湖光”,“秋月”,品味當時洞庭湖上的那一片安靜的風光,理解“湖光”從何而來,“秋月”對我們在夜色中觀察洞庭湖起到了哪些作用。

  3、在洞庭湖中,能看見幾幅圖畫呢?分別在哪里?為什么你能夠望見?

 。ㄔO(shè)計意圖:此三問為第一句的重點,將重點詞語和“兩相和”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能從美景的欣賞中準確找出“兩相和”的原因)

  4、這么美麗的景色,我們?nèi)绦钠茐膯?所以我們要如何觀察?

 。ㄔO(shè)計意圖:緊緊圍繞著中心詞“望”,讓學生明白“望”能夠發(fā)現(xiàn)如此之多的美景)

  5、我們不忍心破壞,那大自然忍心破壞嗎?你從哪里能感覺出來?

 。ㄔO(shè)計意圖:通過感覺升華景物的觀察,由表及里,對美景進行層層遞進。)

  6、水面像什么?像一面什么樣子的鏡子?原因是什么?

  7、原來水面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難怪你能看見兩幅圖畫。再讀一二句。(通過“鏡未磨”很自然地聯(lián)系回第一句話的畫面,使兩句詩有機結(jié)合。)

  8、孩子們,大自然雖然不忍心去打擾洞庭湖的美夢,可它用自己的筆為洞庭湖添**大自然里最美麗的顏色。望一望,它都為哪些美麗景色畫**一層外衣呢?

  9,孩子們,原來大自然媽媽沒有打擾洞庭湖的美夢,是想送給她一件青蔥翠綠的外衣啊,讓我們再遠一點,讀——遙望洞庭山水翠。

 。ㄔO(shè)計意圖:以擬人的手法進行過渡,突出洞庭湖的顏色)

  10、*靜的水面裝下了洞庭湖的所有美景,這水可真像是一個——盤子。什么顏色的盤子?為什么是銀白色的?

  11、銀白色的盤子里裝了些什么呢?(學生可暢所欲言)

  12、再讀全詩,感受洞庭湖安靜祥和的意境。

  13、出示白天的洞庭湖,與夜晚的洞庭湖進行比較。

  14、揭示“望”在全詩中所蘊含的道理。

 。ㄔO(shè)計意圖:對詩歌的理解再次升華,從對美景的欣賞轉(zhuǎn)變?yōu)閷ι畹母形。?/p>

  15、配合音樂,再讀全詩。

  16、欣賞音樂,再次回憶。

  17、將剛才洞庭湖美景寫在紙上,并寫出你的感受。

 。ㄔO(shè)計意圖:再次升華,由讀到寫,讓學生寫出如同游記一般的幾句話或者一段話)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2、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獨坐敬庭寺》

 。薄⒈痴b。

 。、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xiāng)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1、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场⒔涣饔嘘P(guān)洞庭湖的資料。

 。础熜〗Y(jié):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無數(shù)名篇佳句。

 。、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jīng)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ò鍟河深}入手,了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ò鍟航柚匆,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薄⒑停**

 。病⑸剿哼@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3、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理解時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學生說。

 。ò鍟豪斫庾忠猓v詩意(想象))

 。病熜〗Y(jié):

  是!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么情感?

  3、贊美之情。

 。、練讀,感情讀。

 。ò鍟后w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薄⒍潭蹋玻競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讓我們試著把它背誦出來。

 。ò鍟罕痴b、默寫)

  七、小結(jié)古詩學法

 。、由題入手,了解背景。

 。病⒔柚匆,讀通讀順。

 。、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背誦、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薄R讀。

 。病⒄f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ㄇ镌、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么不同之處:

  小結(jié):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贊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凄涼、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nèi)パ凶x、去體會。

  九、作業(yè)

  默寫兩首詩

  十、家庭作業(yè)

  回家寫出第二首詩的意思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一片**。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扮R未磨”寫出了浩闊的湖面,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全詩構(gòu)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因此,我覺得教學詩歌應該抓好三點:抓字眼:明確詩的意思。抓想象:領(lǐng)悟詩的意境。抓吟誦: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chǔ)上,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思路:1、導入揭題。2、**教學,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lǐng)悟詩情。3、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大致分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wù)。

  接下來說說我預設(shè)的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后,解題,了解詩人。**讀詩,讀準字音。

  2、精讀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首先,指名學生讀好這句詩,指導學生從“和”中感受──**、協(xié)調(diào)。從“秋月”中讀出時間,即秋天的夜晚。結(jié)合看插圖,了解詩人當時看到的景物,明確“兩相和”的“兩”指的是湖光和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潭面無風鏡未磨”中的.“潭面”指的是洞庭湖面,“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這里隱藏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銅鏡。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詩:湖光/ 秋月/ 兩相和,潭面/ 無風/ 鏡未磨。

  ⑵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學生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指名讀,想象:白銀做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詩中的“白銀盤” 、“一青螺”指什么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通過朗讀,請學生說說這句詩中又把什么比作什么,這句詩中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山比作青螺。整句詩的意思就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詩:遙望/ 洞庭/ 山水色,白銀/ 盤里/ 一青螺。

  3、積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⑴ 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薄杜R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請學生讀讀比較一下。

  課后: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品讀詩句,體會意境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師生共同介紹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句

  3、觀察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師: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4、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

  教師范讀課文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ɡ、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1)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2)教學“潭面無風鏡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指導朗讀: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3)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

  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指導朗讀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4)指導朗讀

  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5)寫話

  秋天的一個夜晚,假如你來到洞庭湖邊,你看到什么美麗的景色?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和: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說一說。

  學生發(fā)揮想象,**描述。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范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yè)。

  1、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6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古詩,說出每首詩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三首詩。

  體會作者熱愛大好河山、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古詩。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指導學習《望洞庭》

  解題,了解詩人:

 、虐鍟n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guān)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平榻B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2、初讀:

  **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湖光與秋月)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之美!

  ⑵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浪靜。(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拓展延伸

  課后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山水詩背一背,并抄寫在積累本上。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7

  教學目標:

  1,背《望洞庭》,積累古詩,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閱讀短文《為銀杉保險》,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3,看圖作文.

  4,歡慶***,自辦小報.

  教學重點:

  閱讀短文《為銀杉保險》,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前準備:搜集,交流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背誦古詩《望洞庭》.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背一背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反復吟誦,讀出詩的`韻味.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下來.

  三,朗讀《為銀杉保險》,理解內(nèi)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還知道那些有關(guān)保險的事情

  (3)交流你搜集的資料,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看圖作文.

  教學重點:有順序地觀察圖畫.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過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看圖作文,作文要符合圖意.

  二,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nèi)容.

  三,再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學生可以寫從書中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寫從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有序觀察,看懂圖意;

  合理想象,豐富畫面;

  編寫故事,符合圖意.

  五,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六,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七,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習作,設(shè)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習作,設(shè)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篩選搜集到的資料,辦有特色的小報.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辦小報,迎國慶.引導學生關(guān)注祖國的發(fā)展變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指名讀《實踐活動》中的"辦小報,迎國慶".

  三,全班討論,明確辦特色小報活動的程序和方法.

  1,起報名.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觀大方,圖文并茂,錯落有致.

  3,書寫工整,盡量不寫錯別字.

  四,展示小報,互相學習.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8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

  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lǐng)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游覽一番(播放課件)。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一)知作者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簡介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作:《烏衣巷》、《陋室銘》。)

  (二)明詩意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xiàn)出一派**之美。“鏡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蒙之美!般y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ㄈ┪蛟娗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shù)。回家后,請感興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六、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充分還給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洞庭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和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筆下一瀉千里的廬山瀑布!八鉃囦偾绶胶茫缴彰捎暌嗥妗笔翘K軾眼中無論晴雨,依舊美麗動人的杭州西湖……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的美詩佳句。今天就讓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湖南的洞庭湖去看看。(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2讀詩要先學會讀題,你從題目了解了一些這首詩的什么信息?(“望”:遠遠地看)

  3、簡單介紹作者和洞庭湖

  二、讀準全詩

  1、**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師生共評)

  3、古詩啊光讀正確了還不夠,還要讀出它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

  4、指名讀,標停頓。

  5、有節(jié)奏地齊讀。

  6、哇!聽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可是,徐老師并不滿足于此,我還想走進古詩好好地享受一番,你們想嗎?

  三、詩中尋畫

  1、同學們,借助下面的注釋和課文中的插圖,你能讀出自己初步的感受嗎?試試看。

  2、誰來說說這首詩帶給你的初步感受?(寧靜、美、**……)

  3、小組合作:都說詩中有畫,你能夠在詩中讀出畫面嗎?請你們再讀一讀,看看我們能在詩中尋到怎樣的畫面。(板書:詩中尋畫)

  4、交流:“我從……這句詩中,看到了……的畫面!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a.“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鏡未磨”: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b.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洞庭湖湖面朦朧之美。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a.連用兩個比喻,將洞庭湖比喻成白銀盤,將君山比喻成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b.詩意: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讓生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

  5、秋夜的皎皎明月映照在澄澈的湖面上,澄澈的湖面反襯著嬌嬌明月,水天一色,玉宇無塵,而更加清澈、寧靜、**的是人的內(nèi)心。被放逐的詩人遠離了“紫陌紅塵”,卻親近了高曠清超,明月和清風陶冶著他的`襟懷的氣度,艱難困苦淬煉著他的境界與品格。怪不得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貶之后,內(nèi)心依舊能如這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一般寧靜**。

  6、配樂朗讀

  四、吟誦古詩(時間允許)

  1、孩子們,你們那投入認真的模樣,那字正腔圓的朗讀聲配上這柔美的音樂,真是一派**的景象,真讓人陶醉。

  2、那你們想聽聽古人是怎么讀這首古詩的嗎?

  3、師簡單介紹吟誦的方法(*長仄短,入短韻長,*低仄高,二四六位置上,*聲字要拖長)

  4、師帶讀,師生共吟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內(nèi)容】

  內(nèi)容一《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第一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詩。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詩先寫“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灑在湖面上,水*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沉靜、**、秀美的景色!疤睹鏌o風鏡未磨”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放眼遠望,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如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生動形象。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詩人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設(shè)計理念】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gòu)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忽視對意境的感悟。對于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

  《望洞庭》這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shè)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shù)品,玲瓏剔透。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力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shè)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diào)”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后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lǐng)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fā)誦讀經(jīng)典興趣,引導學生積累絕妙佳句。本節(jié)課設(shè)想做到三抓:⑴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⑵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⑶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緊扣我校經(jīng)典詩文誦讀實驗的課題”經(jīng)典詩文名句的教學研究”設(shè)計教學)【教學目標】

  1、學會《望洞庭》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義。

  2、通過品讀,想象《望洞庭》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3、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懷。背誦《望洞庭》。

  4、拓展吟誦洞庭美景的名句,達到深化和積累的目的。 【教學重點】理解“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二、讀準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要求:(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借助插圖、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ㄒ唬┰僮x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讀到有所感覺時把你的手舉起來。

 。ǘ┟雷x古詩,想象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ㄒ龑W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如: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師生評價)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一層薄薄的`輕紗——

  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小結(jié):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2、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只要學生講出讀的理由符合詩意即可,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或驚訝或贊嘆等,讓學生練習讀互相聽,聽出什么感覺,告訴同學。)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zhì)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通過對比,欣賞比喻的巧妙(1)談話引出詩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2)學生自讀,感悟詩意,品味語言的形象生動。(3)師讀,要求同學閉上眼睛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復引讀這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的比喻生動和所描繪的美。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詩人不由贊嘆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女,楚楚動人如——

  4、配樂朗讀古詩一和補充材料

  5、體會詩人寬廣、豁達的胸懷。(八百里洞庭在詩人的眼中是——

  6、背誦古詩。

  四、欣賞名句積累名句(10分鐘)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

  1還記得我們學習〈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2、出示6個名句,提出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并品味詩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并想詩句的意思,品味詩句。

  4、集體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詩,采用指名講,講后讀,同學補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齊讀。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總結(jié)

  六、作業(yè)

  背誦剩下的名句,默寫《望洞庭》。板書設(shè)計:望洞庭

  光、色

  和(柔)形

  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教師相機評價)

  2、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3、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2、學習一下生字詞:

  正音:和 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3、再讀一讀,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4、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 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 和的意思是指**。

 、 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 白銀盤里一青螺: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jié)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xiàn)實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yè)】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2

  課文內(nèi)容分析:

  《古詩三首》一課由《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詩組成,都是描繪祖國山河美好,贊美大自然美麗風光的古詩。《望天門山》寫的是天門山與江**,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飲湖上初晴后雨》通過描寫西湖在不同氣候下顯現(xiàn)的不同風姿,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望洞庭》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三首詩都是寫景的,有共同之處,可以重點教學第一首古詩,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另外兩首。

  學情分析:

  第二學段的孩子對古詩的學習有興趣,也有初步的方法積累。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古詩學習時提出的要求是不做過多的解釋,了解詩意為主。所以,指導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想象與聯(lián)系生活場景中理解詩的內(nèi)涵、感受語言文字背后優(yōu)美的畫面,由景入情,由情促讀是古詩教學的重點。本單元提出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guān)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圖文對照等多種方式理解詩句中關(guān)鍵詞的意思,從而達到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楚、斷”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

  3.能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教學重點:

  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感悟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孩子抓住關(guān)鍵字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感受詩歌的意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第1首古詩《望天門山》,借助抓關(guān)鍵字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2.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讀、背誦、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詩文。

  (一)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齊背。

  (二)唐玄宗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他乘船順著長江東下,被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天門山》。

  (三)齊讀課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二、抓關(guān)鍵字,了解詩題。

  (一)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

  方法引導:抓住關(guān)鍵字,理解題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

  2.地點——天門山:長江上;

  3.誰——誰乘船順著長江東下:李白。

  (二)現(xiàn)在誰能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三)李白常常在寫詩題的時候會告訴我們一些寫詩時的背景,帶著理解再讀詩題。

  (四)小結(jié):了解詩題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讓我們——熟讀古詩。

  三、讀熟詩文,想象畫面。

  (一)學習第一句詩——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讀第一句,這句詩里,寫到了兩個景,分別是什么?

  (板書:天門楚江)

  2.結(jié)合插圖、字理理解“斷”“開”

  (1)出示“斷”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講解斷的意思。指導書寫“斷”

  (2)結(jié)合詩句,插圖,“斷”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句意,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洶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門山**,現(xiàn)在天門一開,就像萬馬奔騰一樣,一起噴涌而出。

  4.小結(jié):這一句看是寫山,實際上是借山勢寫出了浩蕩東流的楚江勇往直前,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指名讀,齊讀第一句。)

  (二)學習第二句詩——感受水的壯闊。

  1.繼續(xù)讀詩,指名讀第二句。

  2.想象畫面:第一句中的“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斷的壯麗畫面,那么,這一句中的哪一個字也向我們展示了獨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聯(lián)想:讀到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3.交流畫面,讀悟結(jié)合。

  這一句主要寫什么?(長江水)什么樣的水?借水又襯托什么?(天門山)什么樣的山?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來,盡管能夠?qū)⒋笊經(jīng)_開,但是它卻不得不在天門山腳下放慢了腳步,被迫回旋,在山腳下發(fā)出了震天的響聲,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這一句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4.小結(jié):古詩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是一副優(yōu)美的畫面,我們這樣邊讀邊想象畫面,你就能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再現(xiàn)詩的意境。現(xiàn)在讓我們走入詩的境界,通過誦讀再現(xiàn)這“山阻水回”的畫面吧。

  5.齊讀一、二兩句。

  (三)學習三、四兩句——品味“出”的靈巧。

  1.出示三、四兩句,**誦讀。

  2.圈畫景物,交流并板書:青山孤帆紅日

  3.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4.辯一辯:“出”字用得對嗎?

  (1)小組討論:天門山會動嗎?不動的話應該是“立”的,應該是“**青山相對立,孤帆一片日邊來!弊髡邊s用“出”對嗎?

  (2)交流,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看到原本靜立的事物會“出”?

  (3)想象“日邊來”:詩人感覺自己不是乘著帆船而來,而是駕著云朵從天邊而來,在這無比壯觀的自然景象面前,詩人全然不覺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們相提并論了,這就是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李白。

  5.出示李白資料,你感受到什么?讀出把李白內(nèi)心的激動讀出來,聲音高昂一些。

  四、小結(jié)寫法,誦讀積累

  1.回顧全詩,小結(jié)學法:

  讀——讀準,讀通;看——插圖,注釋;想——詞意,句意;說——詩意,作者情感。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誦讀古詩。

  3.總結(jié):剛才我們細細品味,大膽想象就欣賞到了李白的作品,我們古代還有許多詩人對祖國山水也情有獨鐘,本課的第2、3首古詩給我們展現(xiàn)的就是另一番別樣的美景。請大家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預習,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去感受吧。

  五、書寫生字,默寫古詩。

  “斷、楚、至、孤、帆”。

  板書設(shè)計

  (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用上節(jié)課學的古詩學習方法繼續(xù)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兩首古詩。

  2.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詩句中重點字詞意思,理解詩句,想象畫面。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背誦《望天門山》

  2.回憶學法

  3.揭示課題,正確朗讀詩題。

  4.抓關(guān)鍵字,解詩題。

  (1)題目告訴我們詩寫了祖國哪里的河山?(西湖和洞庭湖)

  (2)題目還告訴我們什么?(飲:喝酒,初晴后雨:天氣變化)

  5.出示背景資料

  二、運用學法,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要求:

  1.**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準節(jié)奏;

  2.作者在西湖和洞庭湖看到哪些景物呢?用“ ”劃出,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用圈圈出;

  3.運用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生活、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詩中美景,描述詩中描寫的畫面。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多音字:淡妝濃抹鏡未磨

  2.認讀:瀲滟亦洞庭白銀盤

  3.分小組匯報交流兩首詩意。

  三、抓重點字詞,品味美景

  (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過渡:如果想把古詩讀得更有韻味,我們還需好好地品讀詩句的意思。

  1.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風景之美

  找一找:哪一句寫的是“初晴”,哪一句寫的是“后雨”。(板書:晴、雨)

  (1)走進晴日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樣的?你是通過哪個詞讀懂的?

 、俪鍪驹~語“瀲滟”,根據(jù)注釋理解: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趫D片欣賞(出示西湖晴日美景圖片)。說話練習:

  中午,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____________。

  傍晚,夕陽西下,西湖睡眠金光閃閃,又像________________。

 、鄞υ娙诵木。猜猜,詩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會說些什么呢?

  詩中蘇軾只用了3個字就道出了這層意思——晴方好。(換詞理解“方”:正)

  (2)走進雨日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儋p圖讀詞。圖文一起出示:朦朦朧朧、山色蒙蒙、云霧彌漫、煙雨蒙蒙

  ②看著這些景,讀著這些詞,雨中的西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說說?

  理解“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出示注釋)

  ③**:置身在這樣煙雨朦朧的西湖之上,你會有怎樣奇妙的感覺?帶著這感覺再讀。

 、芾斫狻耙唷保耗阒涝娋渲小耙唷钡囊馑紗?(也)結(jié)合《三字經(jīng)》“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孔子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詞語“人云亦云”加深理解。

 、葜笇Ρ壤首x:下面,我們也來一次人云亦云,讓我們用上這個“亦”字一起來夸夸晴雨西湖。(師:水光美!生:山色亦美!師:水光瀲滟妙!生:山色空蒙亦妙!師:我看,晴是景。生:我看,雨亦是景。師:我看,水光瀲滟晴方好。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2.探究比喻之巧,感受西湖風韻之妙

  ①過渡質(zhì)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鏡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則像一幅圖畫。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讓我們來猜一猜,但猜要猜得有理有據(jù)。

  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請你美美地讀一讀。)

  理由二:它們的名字里都有一個“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施,西湖,好巧啊,被蘇軾這么一比喻,西湖從此就多了一個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書:西子湖。)

  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妝濃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

  ②引導對話,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師:如果說,晴天的西湖是濃妝;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妝。師:如果說,冬天的西湖是淡妝;那么——生:夏天的西湖是濃抹……)

 、坌〗Y(jié):西湖無論何時,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引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艹鍪竞笕嗽u價語,感悟蘇軾比喻之妙。(“道盡西湖好處!薄俺齾s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二)《望洞庭》。

  1.學習第一、二句——欣賞風景的美

 、俪鍪驹娋,朗讀,交流:寫到的兩樣好景致(板書:湖光秋月)

 、陂]上眼,聽音樂,想象畫面。(師描述:夜幕剛剛降臨,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顯得那么*靜,那么悠閑。抬頭,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把它皎潔的光輕輕柔柔地灑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

  睜開眼,想說點什么嗎?

 、垩矍暗暮馇镌聢D,讓人感受到美好、舒暢,詩人劉禹錫用一個字把種感覺寫了出來。(和)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和”:

  出示字典中“和”的7種解釋,理解此處“和”的意思;

  齊讀“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的美妙;

 、苡^微課知“鏡未磨”(播放微課視頻)

  原來是像一面銅鏡,而且是還沒有磨亮的銅鏡。 (板書:銅鏡)

 、葑x好兩行詩。

  2.學習第三、四句——感受想象的妙

  過渡:好一個湖光秋月,好一個鏡未磨。詩人一邊看,一邊想像,看得美,想得奇,難怪這首詩能流傳千年。接下去,詩人接著看,恐怕,會看到更美的景,帶來更神奇的想像了吧。

  ①讀讀后兩句,想想詩人看著洞庭的山水,又想到了什么?(板書:像銀盤)

 、谝龑Э此姆鶊D,畫的都是洞庭美景,哪一幅是根據(jù)劉禹錫的詩句畫下來的。(全班選擇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相機補充君山資料

 、坌蕾p如此美麗秀氣的山水,你一定想到一些形容這山水的詞了。(青山綠水山清水秀等)

  四、誦讀積累,拓展延伸

  1.引讀全詩:喜歡洞庭湖嗎?喜歡這像銅鏡一般的洞庭湖嗎?(個別讀)喜歡這像白銀盤一樣的洞庭湖嗎?(個別讀)

  2.引導背誦:喜歡洞庭的人,肯定喜歡這首詩(課件:填空式____女生讀)喜愛這首詩的人也肯定會愛上洞庭湖(課件:填空式___男生讀)

  3.全班背誦:喜歡到了極點,就是詩已經(jīng)不見,但是只要一看到湖詩句就冒出來了(看畫面全班背誦)

  4.拓展: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另4首

  李白《游洞庭》

  板書設(shè)計:

 。裕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shè)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11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流利地背誦詩文。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1、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1、感悟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1、老師課前查閱有關(guān)洞庭湖的有關(guān)資料。

  2、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

  3、制作剪貼畫。(藍天、湖水、秋月、倒影、青螺、船只、樓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洞庭湖在我國湖北省岳陽市,號稱八百里洞庭。這里水面寬闊,煙波浩淼,水天相接。白天,陽光灑滿湖面,金光閃爍。湖面上漁人撒網(wǎng)捕魚,漁歌飄蕩;夜晚,圓月高懸,湖面寧靜,引人遐想。著名詩人劉禹錫寫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一詩,贊美了這月光下的湖光山色,F(xiàn)在我們共同來欣賞這首古詩,好嗎?[一段優(yōu)美的導語,加上老師生情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強烈欲望。]

  二、欣賞詩文,交流感受。

  1、放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老師范讀。學生閉眼欣賞,聆聽。

  2、學生各自交流聽后的感覺。[優(yōu)美的詩句,動聽的旋律,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入了詩的境界。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詩意做了很好的鋪墊。]

  3、老師相信大家通過學習,也一定能讀得很好。[簡單的話語,倍增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輕讀詩文,自學字詞。

  1、學生各自輕讀詩文。要求要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布置學習任務(wù):自學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工具或聯(lián)系詩文弄懂字意。二類生字要多讀讀?凑l讀得快。

  3、學生自學。

  4、學生匯報。請學生**當小老師,寫寫、讀讀、說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改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

  5、對于他的講解,你有什么意見?[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四、理解詩句,拼貼圖畫。

  1、指名讀詩文。老師、學生加以評點。

  2、再次默讀,想想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用筆畫出來。

  3、老師拿出單獨的景物圖片,請同學**拼一拼,貼一貼,注意它們應在什么位置。并且說說為什么這樣貼。[將月夜洞庭美景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4、貼完后,學生加以評點。指出帖得不對的地方;在進一步讀讀詩文;進行分析,改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團結(jié)合作的重要途徑。]

  五、整體賞圖,精讀感悟。

  1、分小組討論:你在這幅圖畫中,看到了什么?學生看圖對畫面進行描繪。力求把話說完整,說生動。[有機地將詩句、圖畫聯(lián)系起來,走入詩畫意境。教學形式活潑,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2、老師加以點撥、評點。

  3、大家在一起互相議一議,該怎樣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老師見機指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

  4、派**范讀。并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有什么感覺?[學生聯(lián)想豐富,生趣盎然。詩中美好的意境就活動在學生腦海中,從而深深感到古詩魅力。]

  5、學生評點。[培養(yǎng)學生感受、評價能力。]

  6、同學們,詩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這美景,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詩興大法,寫下了《望洞庭》。乘著興致,小小詩人們,讓我們一起來吟誦一番吧!(配樂朗讀)

  六、積累內(nèi)化,遷移練習。

  1、背誦古詩。

  2、和學過的古詩比較一下,說說此首古詩和別的古詩描寫有什么不同?[拓展思維空間,增加積累,加深體驗與感悟。]

  教學隨筆:

  老師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4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關(guān)知識,并知道他寫本詩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涵虛、太清、徒等。

  2、要求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意和主題,體會詩歌的語言和節(jié)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詩,以此收集和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古詩詞。

  3、通過學習本詩,要求學生學習詩人的“自我推薦”的勇氣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并且培養(yǎng)學生欣賞、鑒賞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思路和方法指導:

  一、課前預習

  (教師布置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wù))

  1、準確熟練地朗讀本詩,對照課文注釋或資料書疏通詩意。

  2、查找、收集相關(guān)資料: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解題。

  4、文言詞語解釋:涵虛、太清、濟、端居、恥、坐觀、徒有。

  二、課堂學習

  導入語設(shè)計:

  1、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后讓各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朗讀水*。(教師作評價和朗讀點撥),(多**播放朗讀錄音,學生欣賞)

 。2)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關(guān)文學知識?(讓學自薦發(fā)言,教師提供資料作補充)

  2、多**展示相關(guān)資料:

  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之一,與王維并稱“王孟”。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后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張九齡荊州幕。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隱逸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終老的詩人,但他不甘隱沒,常為得不到進仕的機會而苦惱。他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為主題,恬淡孤清。我們學過他的**作《過故人莊》。留給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為大家指出并解釋詩中重要的詞語?

 。ㄗ寣W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歸納、整理并補充解釋)

  3、多**展示相關(guān)詞語解釋:

  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騰。

  撼:撼動。濟:渡過。端居:閑居不仕。

  恥:有愧于。坐觀:旁觀。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解釋題意?

 。ń處熞龑骄颗c提示):這是一個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短語,由“望洞庭湖”和“贈張丞相”兩個述賓短語構(gòu)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詩歌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著重于“望”,是以描寫景物為主。后半部分是“贈張丞相”,著重于“贈”,是以表達意愿為主。那么,詩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幫助整理并提供參考資料)

  4、多**展示相關(guān)資料:

  關(guān)于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案芍]”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干祿”詩。

  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講述詩歌大意?

 。ㄗ寣W生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展示詩歌大意:

  首聯(lián):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用寬廣的*面襯托湖的浩瀚]

  賞析: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水裝得滿滿的,水面與湖岸相*。[近看]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與天空相接,混而為一,是水?是天?已經(jīng)分不清了。開頭兩句,將洞庭湖描寫得極為雄渾,**浩淼,那潤澤萬物,容納百川的磅礴氣勢令人驚嘆,使人視野極為開闊。

  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用窄小的立體來突出湖水撼動天地的氣勢]

  賞析: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霸茐魸伞笔枪糯囊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波撼”襯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虛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為水面蒸發(fā)出來的水氣,將整個云夢澤都籠罩了,湖水豐厚的蘊積,使周圍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郁郁蔥蔥,草木繁茂。而搖撼動蕩的湖水極富氣勢,澎湃動蕩,波濤洶涌,撼天動地,震撼著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是觀賞洞庭湖的勝地],使這座湖濱城市瑟縮在自己的腳下,是何等的豪邁!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無邊,煙波浩淼,云氣繚繞,而且充滿活力,濤聲震天。[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

  頸聯(lián):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過渡]

  賞析:面對洞庭湖,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來做事,卻苦于無人推薦。[《書、說命上》中有“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對方]在太*圣世時,閑著不做事,有愧于**,對不起這個時代。表明雖然歸隱田園,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沒有機會,無人援引,對于出仕做官自己還是心所向往的。同時也有身在盛世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引用典故]

  賞析:表達自己空有羨魚的感情,只能坐觀“垂釣者”[當朝做官的人,這里指張丞相。]這兩句話,詩人巧妙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釣”與“湖水”照應。稱頌對方不留痕跡,有求與人,希望自己得到**者的賞識,卻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懷,含蓄委婉,不落俗套,與寫景中表達感情,恰倒好處[明明求人引薦,卻無一句求薦的話]表達出自己的感慨與渴望。[后來得到張九齡的賞識,收為幕僚但依舊沒有作官,最終依然失意而歸]。

  教師問題設(shè)置:這首詩中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贈”的目的是什么?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jié),給出參***)

  6、多**展示參***:

  詩人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教師問題設(shè)置: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都把詩歌背誦了嗎?誰來試試?(學生自薦背誦,教師適當表揚和鼓勵,并提出背誦要求)

  7、自主學習小結(jié):

  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更多的關(guān)于孟浩然的`相關(guān)知識,并且大部分同學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詩歌,初步把握了詩歌的大意和主題。我們下一步的學習將是在品析詩歌的基礎(chǔ)上來欣賞、鑒賞詩歌。

  8、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詩

 。ń處熢O(shè)置學生探究的問題,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

  ①詩歌的前四句詩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練、簡潔的文字來概括這幅畫面嗎?

  ②請你對“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這句話作簡要的賞析。

  ③望著滾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請你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④詩歌的后四句中,詩人所要表達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嗎?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⑤在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自我推薦的方式呢?

 、拚堈?wù)勀愕淖晕彝扑]的經(jīng)歷或者感受。

 。ㄗ寣W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見,后小組推薦或自愿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作引導、提示,最后歸納總結(jié),達成共識。)

  多**展示歸納總結(jié)的參考意見:

  ①浩瀚無邊,澎湃動蕩。

  ②這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湖的豐厚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和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安ê场眱勺址旁凇霸狸柍恰鼻懊妫r托湖的澎湃動蕩極為有力,氣勢磅礴。

  ③洞庭湖波瀾起伏、動蕩廣闊,激發(fā)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jīng)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么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④詩人的心愿是:渴望能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薦的方式。

  ⑤我們除了要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還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在今天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社會里已不再那么合適。我們需要的是"毛遂自薦"的精神和勇氣,我們應該更直接、大膽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謂“亮劍”精神。請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隨時隨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華,你才能抓住機遇,高奏成功的凱歌。

 、蘼

  教學反思

  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的學習有如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課堂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聽眾”,他們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

  2、教師的教學重心由“教”轉(zhuǎn)變?yōu)槿绾我龑W生“學”,由傳統(tǒng)的“授之于魚”變?yōu)椤笆谥跐O”,教與學互利互惠。

  3、教學中,我設(shè)置了課堂“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法寶就是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通過練習和測評提高學生的學而致用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就會不斷得到肯定和加強。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5

  教材分析:

  《望洞庭》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官之后,途經(jīng)洞庭湖時所作,描寫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朧秀美的景色。月夜里,不見洞庭湖的浩瀚氣勢,迷蒙之中只見風*浪靜,波光粼粼,月光柔媚,與湖水相映。遠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那白銀盤里托著的青螺髻,呈現(xiàn)出一派秀麗的景色和一種寧靜**的氣氛,使人感到清心神怡。由此也可以看出詩人雖然遭貶,但是他并不失意傷感,表現(xiàn)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寬廣豁達的胸懷。詩句寫景細致優(yōu)美,比喻形象新奇,體現(xiàn)了作者想象的豐富。

  教學目標:

  1、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寬廣豁達的胸懷。

  教學重點:

  通過比喻理解景色的特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ㄒ唬┙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出示)

  相:相互。和:**、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里/ 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jié):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相關(guān)資料: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畢生從政,曾官至監(jiān)察御史,后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卻為他后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chǔ)。唐文宗大和**(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穩(wěn)。晚年任**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7)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菁選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是把教學原理轉(zhuǎn)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shè)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

  教材分析:

  《望洞庭》,四年級上冊第四課古詩二首其一,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被貶途徑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詩篇。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了一些積累,本詩并無生僻之字,學生基本可以通過通過查閱字典等工具書理解詩的表面之意,在頭腦中模糊出現(xiàn)詩中之景。但這畫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可能對他們難度稍大。因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有限,與作者經(jīng)歷及相隔年代遙遠,所以很難將詩人與詩聯(lián)系起來,將想象中的詩歌的意境表達出來,為本詩教學時的一個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螺”,掌握“庭,潭,鏡,磨,螺”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之美”,體會詩的靜態(tài)美,為下一首《望天門上》的動態(tài)美做好鋪墊。

  設(shè)計理念:

  學古詩注重積累,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煉,意境的優(yōu)美。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閱讀,促使每個學生在多重對話中自行建構(gòu)文本意義,讓學生對課本獲得自我感悟和獨特體驗。

  課前交流:背誦積累學習過的詩,(用相機照下原課文圖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詩字跡,幫助回憶。)

  1、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這些寫景的詩嗎?

  《江南》《春曉》《離離原上草》《游園不值》《春日》《詠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絕句(杜甫)》《山行》《望廬山瀑布》

  2、課余時間你還積累過哪些寫景的詩呢,說出題目來大家一起背吧。

  如《登鸛雀樓》《鹿柴》《江畔獨步尋花》《飲湖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錢塘湖春行》等

  教學流程:

  一、欣賞詩中景

  (一)解題“望洞庭”,初讀求通順。

  生解題,師補充。讀古詩,要求讀通讀順。

  (二)討論詩意,初理詩脈。

  欣賞古詩與所配的插圖,通過查閱工具書,以學生匯報為主初步理解詩意,指導朗讀,讀出詩中的“寧靜”之美。

  1、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些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句子或詞語知道的?

  2、還有哪些字詞不太理解?

  3、查找工具書,或根據(jù)課前查找的資料,解決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

  4、每解決一個小知識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詩句。

 。ㄒ鼓唤蹬R,靜靜的天空升起一彎新月,月光傾瀉在湖面,輕紗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水面*靜得似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君山碧綠如翡翠,山點綴著水,水環(huán)抱著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銀似的盤子里放進的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設(shè)計意圖: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究詩文的興趣,吸引并引導學生通覽全詩,直面作品,自主讀書,探究閱讀,把與文本對話的**還給學生!

 。ㄈ┚劢咕吧,豐富畫面。

  不同的人讀同一首詩,看同一處景感受也會不一樣,再讀讀詩,看看畫,說說自己看到的詩中的畫面,這是一副什么樣的畫面?從哪里看出來?(寧靜、美麗、**)

  1、抓住兩個比喻句,體會作者描寫之巧妙。

  潭面無風鏡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無風,波*如鏡;也可以理解成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白銀盤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個白銀盤,里面的君山像個青螺。

  2、圍繞字眼“和”感受畫面美。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是一種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著青山,是一種融和之美。作者雖然被貶,可是依然樂觀豁達,作者的心與這景之間的*和之美。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設(shè)計意圖:一首詩就是一幅畫,通過想象畫面,豐富古詩內(nèi)容,體會古詩的用字簡明卻意境深遠,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讀!

  二、感悟詩中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我們透過這首詩來了解一下作者。

 。ㄒ唬┯米约旱脑挵涯闼鸭降挠嘘P(guān)作者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1、作者的才學

  2、**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結(jié)合本詩感受作者雖然被貶卻依然滿眼美景,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和心態(tài)。)

 。ǘ┤肭槿刖车腵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著讀出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試背誦。

  【設(shè)計意圖:透過古詩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這首詩,還原作品,既品出本詩的寫作之美,又悟出作者為人之美,實現(xiàn)學生、文本、讀者的多角度對話!

  三、欣賞多姿多彩的洞庭湖

 。ㄒ唬┩扑]給學生拓展閱讀的古詩句,從多個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借助圖片課件,師生同讀詩句,教師簡介詩意或詞意,旨讓學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睂懗隽硕赐ズ乃畡莺拼螅蹅验!扒叭酥鰝湟!闭f明洞庭湖吸引過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

  2、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额}君山》唐·雍陶

  (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氨躺珶o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當然是只見翠山不見碧湖了。三、四句將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 “一螺青黛鏡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鏡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詩寫出了洞庭湖的*靜與柔美,與我們今天學的《望洞庭》有異曲同工之處。)

  3、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虾迫弧杜R洞庭贈張丞相》

 。ò嗽碌亩赐ズ,水勢盛漲,幾與岸*;天容水色,渾然一體。那湖面上滾滾蒸騰的云氣,一片彌漫,籠罩著整體云夢巨澤;那浩渺無邊的波濤,洶涌澎湃,巍峨的岳陽城也震動了,這是何等的氣勢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韓偓《洞庭玩月》

  5、白水連天暮,洪波帶日流。風高云夢夕,月滿洞庭秋!疃恕端薅赐ァ

 。ǘ┛谡Z表達:我眼中的洞庭湖,課件配洞庭湖圖片循環(huán)放映。

  【設(shè)計意圖:每篇課文的學習都僅僅是一個原點,如何讓這個原點生發(fā)一個面積較大的圓,讓它成為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有效區(qū)域,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課文進行拓展,以詩中“洞庭湖之美”這一主題,為原點向外畫圓讓學生感受眾多詩人筆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環(huán)節(jié)就是基于此而設(shè)計的。】

  四、書寫洞庭湖

  1、每人發(fā)一張印有洞庭湖圖案的書簽或扇面,要求學生將古詩默寫在上面,寫之前先仔細的看看本課生字,歸類記憶“庭,磨”半包圍結(jié)構(gòu),撇要寫長。“潭,鏡,螺”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2、寫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賞,品評。

  【設(shè)計意圖:精美的卡片利于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益于激發(fā)學生把字寫好的愿望。關(guān)注學生寫字的姿勢和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這必須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持久注意提醒、糾正,才會逐漸養(yǎng)成習慣!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场⒛苡懈星榈乩首x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獨坐敬庭寺》

 。薄⒈痴b。

 。、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xiāng)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交流有關(guān)洞庭湖的資料。

 。、師小結(jié):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無數(shù)名篇佳句。

 。、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jīng)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板書:由題入手,了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ò鍟航柚匆,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1、和:**

  2、山水色: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理解時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1、學生說。

 。ò鍟豪斫庾忠,串講詩意(想象))

  2、師小結(jié):

  是!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么情感?

 。、贊美之情。

  4、練讀,感情讀。

 。ò鍟后w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1、短短28個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讓我們試著把它背誦出來。

  (板書:背誦、默寫)

  七、小結(jié)古詩學法

 。、由題入手,了解背景。

 。病⒔柚匆,讀通讀順。

 。、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怠⒈痴b、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齊讀。

  2、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有什么不同之處:

  小結(jié):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贊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凄涼、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nèi)パ凶x、去體會。

  九、作業(yè)

  默寫兩首詩

  十、家庭作業(yè)

  回家寫出第二首詩的意思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3

  教材分析:

  《望洞庭》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詩先寫“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灑在湖面上,水*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沉靜、**、秀美的景色!疤睹鏌o風鏡未磨”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放眼遠望,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如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生動形象。全詩純?nèi)粚懢埃扔屑氈碌拿鑼,又有生動的比喻,詩人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設(shè)計理念: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gòu)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忽視對意境的感悟。對于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

  《望洞庭》這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shè)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shù)品,玲瓏剔透。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力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shè)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diào)”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后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lǐng)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fā)誦讀經(jīng)典興趣,引導學生積累絕妙佳句。本節(jié)課設(shè)想做到三抓:⑴?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⑵?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⑶?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緊扣我校經(jīng)典詩文誦讀實驗的課題”經(jīng)典詩文名句的教學研究”設(shè)計教學)

  教學目標:

  1、學會《望洞庭》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義。

  2、通過品讀,想象《望洞庭》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3、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懷。背誦《望洞庭》。

  4、拓展吟誦洞庭美景的名句,達到深化和積累的目的。

  教學重點:

  理解“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二、讀準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借助插圖、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再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讀到有所感覺時把你的手舉起來。

  ☆美讀古詩,想象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ㄒ龑W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如: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師生評價)

  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一層薄薄的輕紗——

  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小結(jié):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2、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ㄖ灰獙W生講出讀的理由符合詩意即可,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或驚訝或贊嘆等,讓學生練習讀互相聽,聽出什么感覺,告訴同學。)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zhì)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通過對比,欣賞比喻的巧妙

 。1)談話引出詩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2)學生自讀,感悟詩意,品味語言的形象生動。

  (3)師讀,要求同學閉上眼睛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反復引讀這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的比喻生動和所描繪的美。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詩人不由贊嘆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女,楚楚動人如——

  4、配樂朗讀古詩一和補充材料

  5、體會詩人寬廣、豁達的胸懷。

  6、背誦古詩。

  四、欣賞名句積累名句(10分鐘)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

  1、還記得我們學習〈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2、出示6個名句,提出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并品味詩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并想詩句的意思,品味詩句。

  4、集體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詩,采用指名講,講后讀,同學補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齊讀。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總結(jié)

  六、作業(yè)

  背誦剩下的名句,默寫《望洞庭》。

  板書設(shè)計:

  望洞庭

  光、色和(柔)形

  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雍陶《題君山》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二)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

  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

  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三)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一)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二)學習一下生字詞: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三)再讀一讀,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

  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四)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1.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 和的意思是指**。

 、 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2.白銀盤里一青螺: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jié)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

  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

  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

  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xiàn)實中

  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yè)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品讀詩句,體會意境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師生共同介紹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句

  3、觀察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師: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4、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

  教師范讀課文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ɡ、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1)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2)教學“潭面無風鏡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指導朗讀: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3)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

  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指導朗讀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4)指導朗讀

  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5)寫話

  秋天的一個夜晚,假如你來到洞庭湖邊,你看到什么美麗的景色?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6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關(guān)知識,并知道他寫本詩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涵虛、太清、徒等。

  2、要求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意和主題,體會詩歌的語言和節(jié)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詩,以此收集和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古詩詞。

  3、通過學習本詩,要求學生學習詩人的“自我推薦”的勇氣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并且培養(yǎng)學生欣賞、鑒賞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思路和方法指導:

  一、課前預習

 。ń處煵贾谜n前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wù))

  1、準確熟練地朗讀本詩,對照課文注釋或資料書疏通詩意。

  2、查找、收集相關(guān)資料: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解題。

  4、文言詞語解釋:涵虛、太清、濟、端居、恥、坐觀、徒有。

  二、課堂學習

  導入語設(shè)計:

  1、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后讓各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朗讀水*。(教師作評價和朗讀點撥),(多**播放朗讀錄音,學生欣賞)

  (2)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關(guān)文學知識?(讓學自薦發(fā)言,教師提供資料作補充)

  2、多**展示相關(guān)資料:

  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之一,與王維并稱“王孟”。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后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張九齡荊州幕。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隱逸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終老的詩人,但他不甘隱沒,常為得不到進仕的機會而苦惱。他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為主題,恬淡孤清。我們學過他的**作《過故人莊》。留給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為大家指出并解釋詩中重要的詞語?

 。ㄗ寣W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歸納、整理并補充解釋)

  3、多**展示相關(guān)詞語解釋:

  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騰。

  撼:撼動。濟:渡過。端居:閑居不仕。

  恥:有愧于。坐觀:旁觀。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解釋題意?

 。ń處熞龑骄颗c提示):這是一個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短語,由“望洞庭湖”和“贈張丞相”兩個述賓短語構(gòu)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詩歌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著重于“望”,是以描寫景物為主。后半部分是“贈張丞相”,著重于“贈”,是以表達意愿為主。那么,詩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幫助整理并提供參考資料)

  4、多**展示相關(guān)資料:

  關(guān)于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案芍]”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干祿”詩。

  教師問題設(shè)置:誰來講述詩歌大意?

 。ㄗ寣W生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展示詩歌大意:

  首聯(lián):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用寬廣的*面襯托湖的浩瀚]

  賞析: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水裝得滿滿的,水面與湖岸相*。[近看]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與天空相接,混而為一,是水?是天?已經(jīng)分不清了。開頭兩句,將洞庭湖描寫得極為雄渾,**浩淼,那潤澤萬物,容納百川的磅礴氣勢令人驚嘆,使人視野極為開闊。

  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用窄小的立體來突出湖水撼動天地的氣勢]

  賞析: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霸茐魸伞笔枪糯囊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安ê场币r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虛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為水面蒸發(fā)出來的水氣,將整個云夢澤都籠罩了,湖水豐厚的蘊積,使周圍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郁郁蔥蔥,草木繁茂。而搖撼動蕩的湖水極富氣勢,澎湃動蕩,波濤洶涌,撼天動地,震撼著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是觀賞洞庭湖的勝地],使這座湖濱城市瑟縮在自己的腳下,是何等的'豪邁!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無邊,煙波浩淼,云氣繚繞,而且充滿活力,濤聲震天。[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

  頸聯(lián):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過渡]

  賞析:面對洞庭湖,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來做事,卻苦于無人推薦。[《書、說命上》中有“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對方]在太*圣世時,閑著不做事,有愧于**,對不起這個時代。表明雖然歸隱田園,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沒有機會,無人援引,對于出仕做官自己還是心所向往的。同時也有身在盛世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引用典故]

  賞析:表達自己空有羨魚的感情,只能坐觀“垂釣者”[當朝做官的人,這里指張丞相。]這兩句話,詩人巧妙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釣”與“湖水”照應。稱頌對方不留痕跡,有求與人,希望自己得到**者的賞識,卻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懷,含蓄委婉,不落俗套,與寫景中表達感情,恰倒好處[明明求人引薦,卻無一句求薦的話]表達出自己的感慨與渴望。[后來得到張九齡的賞識,收為幕僚但依舊沒有作官,最終依然失意而歸]。

  教師問題設(shè)置:這首詩中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贈”的目的是什么?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jié),給出參***)

  6、多**展示參***:

  詩人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教師問題設(shè)置: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都把詩歌背誦了嗎?誰來試試?(學生自薦背誦,教師適當表揚和鼓勵,并提出背誦要求)

  7、自主學習小結(jié):

  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更多的關(guān)于孟浩然的相關(guān)知識,并且大部分同學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詩歌,初步把握了詩歌的大意和主題。我們下一步的學習將是在品析詩歌的基礎(chǔ)上來欣賞、鑒賞詩歌。

  8、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詩

  (教師設(shè)置學生探究的問題,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

  ①詩歌的前四句詩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練、簡潔的文字來概括這幅畫面嗎?

 、谡埬銓Α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這句話作簡要的賞析。

  ③望著滾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請你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茉姼璧暮笏木渲校娙怂磉_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嗎?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菰谌瞬艥鷿偁幖ち业慕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自我推薦的方式呢?

 、拚堈?wù)勀愕淖晕彝扑]的經(jīng)歷或者感受。

 。ㄗ寣W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見,后小組推薦或自愿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作引導、提示,最后歸納總結(jié),達成共識。)

  多**展示歸納總結(jié)的參考意見:

  ①浩瀚無邊,澎湃動蕩。

 、谶@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湖的豐厚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和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前面,襯托湖的澎湃動蕩極為有力,氣勢磅礴。

 、鄱赐ズ懫鸱、動蕩廣闊,激發(fā)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jīng)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么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茉娙说男脑甘牵嚎释転槌⑿Я,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薦的方式。

 、菸覀兂艘蕾p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還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在今天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社會里已不再那么合適。我們需要的是"毛遂自薦"的精神和勇氣,我們應該更直接、大膽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謂“亮劍”精神。請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隨時隨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華,你才能抓住機遇,高奏成功的凱歌。

 、蘼

  教學反思

  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的學習有如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課堂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聽眾”,他們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

  2、教師的教學重心由“教”轉(zhuǎn)變?yōu)槿绾我龑W生“學”,由傳統(tǒng)的“授之于魚”變?yōu)椤笆谥跐O”,教與學互利互惠。

  3、教學中,我設(shè)置了課堂“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法寶就是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通過練習和測評提高學生的學而致用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就會不斷得到肯定和加強。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ㄒ唬┙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出示)

  相:相互。和:**、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里/ 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評析。

  1.注重遷移、積累、感悟,習慣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學法,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們從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美感,產(chǎn)生樂學感。

  2.在操作過程中重情趣。

  古詩詞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觀的畫面中,學生有針對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識,既回憶起了以往學過的“風清月明”、“風月無邊”,又把握了詩文審美韻味與內(nèi)涵。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chǔ)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白銀盤里一青螺”一句低調(diào)處理,更顯示了學生能觸類旁通地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寫不止半壁江山,兩根柱子一條龍之說,提升了習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學合理化。在課堂上強調(diào)課文對生活的熱愛和練說練筆的積極性。將課后的習題設(shè)置成“岳陽樓上望洞庭”的情境練說,有的學生進入了角色,在與劉禹錫的朋友話別;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資料介紹了《題君山》的詩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把對景色的描摩,詩意的外化活用糾個性的表達中,不正是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嗎?而課首的成語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學以致用。

  4.《望洞庭》古詩解讀。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歸納一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主要有三:

  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字的讀音一共有四種,但與這一語境的意思相關(guān)的讀音有兩種:一是讀hé。二是讀hè。細細揣摩,我以為:此處之“和”還是讀作第二聲(hé)為妥。其理由有三:

 。1)從“和”的字義來看,它最初是“相應”或“諧”的意思。許慎的《說文解字》有云:“和,相應也!薄稄V雅釋古三》也說:“和:諧也!焙髞恚隇楹湍、協(xié)調(diào)。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diào):“古唱和字不讀去聲!庇纱瞬浑y發(fā)現(xiàn):“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聲音相應而來的。它應讀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讀為“去聲”。如今的第四聲讀法是后來隨著字義地不斷延伸與擴大,分化出來的。再從“和”字的現(xiàn)代解釋看,此處之“和”也不應讀作hè!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認定:當“和”字讀作hè時,一是指“**地跟著唱”;二是指“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但不管哪種解釋,都有“跟從”與“依照”的'意味。聯(lián)系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如果將“和”字讀作hè,解為“跟從”與“依照”,那就與詩句的意思不合了。

 。2)從此詩的格律來看,此詩當為首句入韻。我們知道,按照詩詞格律的規(guī)定,七絕的格律類型大體有四。

  其一:⊙*⊙仄**仄,⊙仄**仄仄*。(韻)

  ⊙仄⊙**仄仄,⊙*⊙仄仄**。(韻)

  其二:⊙*⊙仄仄**,(韻)⊙仄**仄仄*。(韻)

  ⊙仄⊙**仄仄,⊙*⊙仄仄**。(韻)

  其三:⊙仄⊙**仄仄,⊙*⊙仄仄**。(韻)

  ⊙*⊙仄**仄,⊙仄**仄仄*。(韻)

  其四:⊙仄**仄仄*,(韻)⊙*⊙仄仄**。(韻)

  ⊙*⊙仄**仄,⊙仄**仄仄*。(韻)

  與上述格律比照,此詩應屬七絕的類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須押韻,而且應為*聲。

 。3)從上下文來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將“和”字讀作hé,解為“應”或“諧”,才能與上文“相”字的意思貫通。如果將此字讀作hè,那就會使“和”字涂上“跟從”或“依照”的色彩。這樣做,顯然與詩人筆下的情景不合。

 。4)“鏡未磨”究竟應作和解釋?

  對第二句中“鏡未磨”的解釋有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搞清楚這一問題的關(guān)鍵是要弄明白“鏡未磨”究竟是什么樣!痘茨献樱憚(wù)訓》上這樣說:“明鏡之始矇然未見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錫,磨之以白氈,則須眉微毛可得而察!币馑际钦f,銅鏡一開始的時,鏡面暗淡無光,還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鏡面敷上一層反光劑氧化錫(或謂水銀),再用白氈打磨(即拋光),才能光潔明亮。由此可見,詩中的“鏡未磨”,當是指銅鏡未經(jīng)打磨暗淡無光的樣子。若簡單地將“鏡未磨”解釋為水面無風,波*如鏡,突出的是湖面的*,就與古代的銅鏡尚有*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多種形制的事實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為,“潭面無風鏡未磨”一句還是理解為“無風的湖面就如同未經(jīng)打磨的鏡面一般暗淡無光”為妥。這樣解釋,既與當時湖面上光線不足,水波不興的情境相合,也與詩人置身于特殊的觀察位置——岳陽樓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見相符。

 。5)“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兩種說法。有人說,“青螺”是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所用;也有人說,“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應當肯定,不管是那一種說法,它們都是以“青螺”的形象來比洞庭湖中的君山,這一點是肯定的。比較以上兩種對“青螺”的說解,我以為,后一種說法更為直接,更加具有原創(chuàng)性。

  為什么人們會把“青螺”釋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的用品呢?這很可能是受神話傳說的暗示。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常被惡浪吞沒,當?shù)厝嗣窨嗖豢把。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結(jié)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說來也巧,雍陶也曾寫過一首《題君山》,其詩曰: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讀雍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于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與劉禹錫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說,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劉禹錫的《望洞庭》是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而雍詩則是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們說,對比之下,細微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清楚。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8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lǐng)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游覽一番(播放課件)。相機請去過的同學做小導游簡略介紹。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皓月當空、月明星稀、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一)知作者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關(guān)于劉禹錫,你們了解多少?(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作:《烏衣巷》、《陋室銘》。)

  (二)明詩意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xiàn)出一派**之美!扮R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蒙之美!般y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三)悟詩情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描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边@些詩句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劉禹錫本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F(xiàn)在,給大家見識兩首同題詩(課件出示),我們來對比誦讀一番。

  題君山

 。ㄓ禾眨

  (方干)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wù)f君山自古無。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2、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shù);丶液,請感興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9

  課文內(nèi)容分析:

  《古詩三首》一課由《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詩組成,都是描繪祖國山河美好,贊美大自然美麗風光的古詩!锻扉T山》寫的是天門山與江**,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讹嫼铣跚绾笥辍吠ㄟ^描寫西湖在不同氣候下顯現(xiàn)的不同風姿,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锻赐ァ芬暂p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三首詩都是寫景的,有共同之處,可以重點教學第一首古詩,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另外兩首。

  學情分析:

  第二學段的孩子對古詩的學習有興趣,也有初步的方法積累。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古詩學習時提出的要求是不做過多的解釋,了解詩意為主。所以,指導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想象與聯(lián)系生活場景中理解詩的內(nèi)涵、感受語言文字背后優(yōu)美的畫面,由景入情,由情促讀是古詩教學的重點。本單元提出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guān)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圖文對照等多種方式理解詩句中關(guān)鍵詞的意思,從而達到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楚、斷”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

  3.能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教學重點:

  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感悟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孩子抓住關(guān)鍵字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感受詩歌的意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第1首古詩《望天門山》,借助抓關(guān)鍵字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2.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讀、背誦、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詩文。

  (一)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齊背。

  (二)唐玄宗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他乘船順著長江東下,被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天門山》。

  (三)齊讀課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二、抓關(guān)鍵字,了解詩題。

  (一)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

  方法引導:抓住關(guān)鍵字,理解題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

  2.地點——天門山:長江上;

  3.誰——誰乘船順著長江東下:李白。

  (二)現(xiàn)在誰能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三)李白常常在寫詩題的時候會告訴我們一些寫詩時的背景,帶著理解再讀詩題。

  (四)小結(jié):了解詩題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讓我們——熟讀古詩。

  三、讀熟詩文,想象畫面。

  (一)學習第一句詩——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讀第一句,這句詩里,寫到了兩個景,分別是什么?

  (板書:天門楚江)

  2.結(jié)合插圖、字理理解“斷”“開”

  (1)出示“斷”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講解斷的意思。指導書寫“斷”

  (2)結(jié)合詩句,插圖,“斷”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句意,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洶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門山**,現(xiàn)在天門一開,就像萬馬奔騰一樣,一起噴涌而出。

  4.小結(jié):這一句看是寫山,實際上是借山勢寫出了浩蕩東流的楚江勇往直前,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指名讀,齊讀第一句。)

  (二)學習第二句詩——感受水的壯闊。

  1.繼續(xù)讀詩,指名讀第二句。

  2.想象畫面:第一句中的“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斷的壯麗畫面,那么,這一句中的哪一個字也向我們展示了獨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聯(lián)想:讀到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3.交流畫面,讀悟結(jié)合。

  這一句主要寫什么?(長江水)什么樣的水?借水又襯托什么?(天門山)什么樣的山?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來,盡管能夠?qū)⒋笊經(jīng)_開,但是它卻不得不在天門山腳下放慢了腳步,被迫回旋,在山腳下發(fā)出了震天的響聲,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這一句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4.小結(jié):古詩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是一副優(yōu)美的'畫面,我們這樣邊讀邊想象畫面,你就能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再現(xiàn)詩的意境,F(xiàn)在讓我們走入詩的境界,通過誦讀再現(xiàn)這“山阻水回”的畫面吧。

  5.齊讀一、二兩句。

  (三)學習三、四兩句——品味“出”的靈巧。

  1.出示三、四兩句,**誦讀。

  2.圈畫景物,交流并板書:青山孤帆紅日

  3.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4.辯一辯:“出”字用得對嗎?

  (1)小組討論:天門山會動嗎?不動的話應該是“立”的,應該是“**青山相對立,孤帆一片日邊來!弊髡邊s用“出”對嗎?

  (2)交流,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看到原本靜立的事物會“出”?

  (3)想象“日邊來”:詩人感覺自己不是乘著帆船而來,而是駕著云朵從天邊而來,在這無比壯觀的自然景象面前,詩人全然不覺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們相提并論了,這就是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李白。

  5.出示李白資料,你感受到什么?讀出把李白內(nèi)心的激動讀出來,聲音高昂一些。

  四、小結(jié)寫法,誦讀積累

  1.回顧全詩,小結(jié)學法:

  讀——讀準,讀通;看——插圖,注釋;想——詞意,句意;說——詩意,作者情感。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誦讀古詩。

  3.總結(jié):剛才我們細細品味,大膽想象就欣賞到了李白的作品,我們古代還有許多詩人對祖國山水也情有獨鐘,本課的第2、3首古詩給我們展現(xiàn)的就是另一番別樣的美景。請大家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預習,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去感受吧。

  五、書寫生字,默寫古詩。

  “斷、楚、至、孤、帆”。

  板書設(shè)計

  (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用上節(jié)課學的古詩學習方法繼續(xù)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兩首古詩。

  2.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詩句中重點字詞意思,理解詩句,想象畫面。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背誦《望天門山》

  2.回憶學法

  3.揭示課題,正確朗讀詩題。

  4.抓關(guān)鍵字,解詩題。

  (1)題目告訴我們詩寫了祖國哪里的河山?(西湖和洞庭湖)

  (2)題目還告訴我們什么?(飲:喝酒,初晴后雨:天氣變化)

  5.出示背景資料

  二、運用學法,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要求:

  1.**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準節(jié)奏;

  2.作者在西湖和洞庭湖看到哪些景物呢?用“ ”劃出,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用圈圈出;

  3.運用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生活、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詩中美景,描述詩中描寫的畫面。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多音字:淡妝濃抹鏡未磨

  2.認讀:瀲滟亦洞庭白銀盤

  3.分小組匯報交流兩首詩意。

  三、抓重點字詞,品味美景

  (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過渡:如果想把古詩讀得更有韻味,我們還需好好地品讀詩句的意思。

  1.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風景之美

  找一找:哪一句寫的是“初晴”,哪一句寫的是“后雨”。(板書:晴、雨)

  (1)走進晴日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樣的?你是通過哪個詞讀懂的?

 、俪鍪驹~語“瀲滟”,根據(jù)注釋理解: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②圖片欣賞(出示西湖晴日美景圖片)。說話練習:

  中午,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____________。

  傍晚,夕陽西下,西湖睡眠金光閃閃,又像________________。

  ③揣摩詩人心境。猜猜,詩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會說些什么呢?

  詩中蘇軾只用了3個字就道出了這層意思——晴方好。(換詞理解“方”:正)

  (2)走進雨日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①賞圖讀詞。圖文一起出示:朦朦朧朧、山色蒙蒙、云霧彌漫、煙雨蒙蒙

 、诳粗@些景,讀著這些詞,雨中的西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說說?

  理解“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出示注釋)

 、**:置身在這樣煙雨朦朧的西湖之上,你會有怎樣奇妙的感覺?帶著這感覺再讀。

 、芾斫狻耙唷保耗阒涝娋渲小耙唷钡囊馑紗?(也)結(jié)合《三字經(jīng)》“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笨鬃用浴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詞語“人云亦云”加深理解。

 、葜笇Ρ壤首x:下面,我們也來一次人云亦云,讓我們用上這個“亦”字一起來夸夸晴雨西湖。(師:水光美!生:山色亦美!師:水光瀲滟妙!生:山色空蒙亦妙!師:我看,晴是景。生:我看,雨亦是景。師:我看,水光瀲滟晴方好。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2.探究比喻之巧,感受西湖風韻之妙

 、龠^渡質(zhì)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鏡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則像一幅圖畫。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讓我們來猜一猜,但猜要猜得有理有據(jù)。

  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請你美美地讀一讀。)

  理由二:它們的名字里都有一個“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施,西湖,好巧啊,被蘇軾這么一比喻,西湖從此就多了一個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書:西子湖。)

  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妝濃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

  ②引導對話,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師:如果說,晴天的西湖是濃妝;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妝。師:如果說,冬天的西湖是淡妝;那么——生:夏天的西湖是濃抹……)

  ③小結(jié):西湖無論何時,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引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④出示后人評價語,感悟蘇軾比喻之妙。(“道盡西湖好處。”“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二)《望洞庭》。

  1.學習第一、二句——欣賞風景的美

 、俪鍪驹娋,朗讀,交流:寫到的兩樣好景致(板書:湖光秋月)

 、陂]上眼,聽音樂,想象畫面。(師描述:夜幕剛剛降臨,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顯得那么*靜,那么悠閑。抬頭,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把它皎潔的光輕輕柔柔地灑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

  睜開眼,想說點什么嗎?

 、垩矍暗暮馇镌聢D,讓人感受到美好、舒暢,詩人劉禹錫用一個字把種感覺寫了出來。(和)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和”:

  出示字典中“和”的7種解釋,理解此處“和”的意思;

  齊讀“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的美妙;

 、苡^微課知“鏡未磨”(播放微課視頻)

  原來是像一面銅鏡,而且是還沒有磨亮的銅鏡。 (板書:銅鏡)

  ⑤讀好兩行詩。

  2.學習第三、四句——感受想象的妙

  過渡:好一個湖光秋月,好一個鏡未磨。詩人一邊看,一邊想像,看得美,想得奇,難怪這首詩能流傳千年。接下去,詩人接著看,恐怕,會看到更美的景,帶來更神奇的想像了吧。

 、僮x讀后兩句,想想詩人看著洞庭的山水,又想到了什么?(板書:像銀盤)

  ②引導看四幅圖,畫的都是洞庭美景,哪一幅是根據(jù)劉禹錫的詩句畫下來的。(全班選擇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相機補充君山資料

 、坌蕾p如此美麗秀氣的山水,你一定想到一些形容這山水的詞了。(青山綠水山清水秀等)

  四、誦讀積累,拓展延伸

  1.引讀全詩:喜歡洞庭湖嗎?喜歡這像銅鏡一般的洞庭湖嗎?(個別讀)喜歡這像白銀盤一樣的洞庭湖嗎?(個別讀)

  2.引導背誦:喜歡洞庭的人,肯定喜歡這首詩(課件:填空式____女生讀)喜愛這首詩的人也肯定會愛上洞庭湖(課件:填空式___男生讀)

  3.全班背誦:喜歡到了極點,就是詩已經(jīng)不見,但是只要一看到湖詩句就冒出來了(看畫面全班背誦)

  4.拓展: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另4首

  李白《游洞庭》

  板書設(shè)計:

 。裕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一片**。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扮R未磨”寫出了浩闊的湖面,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全詩構(gòu)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因此,我覺得教學詩歌應該抓好三點:抓字眼:明確詩的意思。抓想象:領(lǐng)悟詩的意境。抓吟誦: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chǔ)上,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思路:1、導入揭題。2、**教學,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lǐng)悟詩情。3、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大致分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wù)。

  接下來說說我預設(shè)的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后,解題,了解詩人。**讀詩,讀準字音。

  2、精讀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首先,指名學生讀好這句詩,指導學生從“和”中感受──**、協(xié)調(diào)。從“秋月”中讀出時間,即秋天的夜晚。結(jié)合看插圖,了解詩人當時看到的景物,明確“兩相和”的“兩”指的是湖光和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潭面無風鏡未磨”中的“潭面”指的是洞庭湖面,“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這里隱藏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銅鏡。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詩:湖光/ 秋月/ 兩相和,潭面/ 無風/ 鏡未磨。

 、平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學生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指名讀,想象:白銀做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詩中的“白銀盤” 、“一青螺”指什么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通過朗讀,請學生說說這句詩中又把什么比作什么,這句詩中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山比作青螺。整句詩的意思就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詩:遙望/ 洞庭/ 山水色,白銀/ 盤里/ 一青螺。

  3、積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⑴ 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彼麄兊奶攸c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請學生讀讀比較一下。

  課后: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1

  【教材分析】

  《望洞庭》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風景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夜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那么**,*靜的潭水,如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學情分析】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詩詞,對學習古詩詞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教學的程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像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的步驟進行。另外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注意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在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課件、配套朗讀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詩句接龍”的小游戲,老師說詩的上半句,看誰能最快說出詩的下半句。(“明石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飛流直下三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保┐蠹一卮鸬谜姘!那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游戲中這些詩句有哪些特點呢?

  生:山水詩

  2、揭題釋題

  詩人游歷了名山、名水之后,詩興大發(fā),為了留住眼中的美景,于是寫下了這些山水詩,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看看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吧。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

  3、了解詩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以律、絕為主,樂府小章尤為著名。有“詩豪”之稱。

  主要作品:《陋室銘》《浪淘沙》《石頭城》等。

  4、介紹洞庭湖

  師:通過題目有誰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里的景呢?

  生:洞庭湖

  師:那洞庭湖在哪呢?

  生:湖南省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由書上的注釋知道的。

  師:孩子們真是善于搜尋有用的信息,真棒!

  師出示PPT尋找湖南省,并介紹洞庭湖。

 。ǘ赐ズ挥诤鲜,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T展示洞庭湖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晚霞、湖水、山、鳥……

  師:那你們能用一些詞形容一下你看的景物嗎?

  生:波光粼粼、夢幻迷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月色朦朧……

  師送一組詞,出示PPT水天一色、湖中有山、水*如鏡、朦朦朧朧、水鳥翱翔

  二、初讀古詩

  1、**讀詩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首先請大家**讀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

 、胖该x,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覺得他的字音讀準了嗎?

 、浦该u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3、讀出節(jié)奏

 、盼覀冏x詩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還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下面請看黑板,請大家**練讀,邊讀邊試著畫畫小斜線吧。指生讀。

 、朴幸粋人,她很厲害,很會讀詩,同學們想去見識一下她的本領(lǐng)嗎?請大家仔細傾聽。出示朗讀音頻。同學們有信心比她讀得好嗎?先**地練習一下吧!指生讀,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自讀自悟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式,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詩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上問號。(聯(lián)系插圖;串聯(lián)詞意;發(fā)揮想象;反復讀詩)

  2、交流反饋

  看著大家剛剛激烈的討論,肯定有不少收獲,那么誰來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請同學們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3、古今對比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描述得可真美,來,我們一起將這美麗的景色吟誦出來。出示PPT

  古文今文

  女生:湖光秋月兩相和男生: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襯

  潭面無風鏡未磨湖面風*浪靜,如同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銅鏡。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里托著一只小小的青螺。

  四、感悟詩境

  師:整首詩以精煉的語句向我們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那么劉禹錫在《望洞庭》這首詩到底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學生上黑板畫)

  1、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生:讀

  師:詩人是在什么時候欣賞的洞庭湖美景的呢?生:秋天的夜晚

  師:你是從哪知道的?生:從“秋月”一詞。

  師:詩人看到了什么?生:湖光、秋月

 。ò鍟汉拢

  師:那是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呢?生:水*如鏡的湖面,銀色朦朧的秋月。

  出示圖片:請你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風*浪靜,水天一色……)

  師:是哪個字把這種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之美表現(xiàn)出來的?生:和(板書:和)

  師:來,我們一起讀出這寧靜**之美。(齊讀)

  2、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在這湖光秋月寧靜**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樣寫的?

  生: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師:是什么讓詩人聯(lián)想到是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生:水*如鏡的湖面。

  師:把湖面比作鏡子似乎沒有什么奇特之處,同學們在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述,可是作者卻別出心裁的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為什么要強調(diào)沒打磨過的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白天,陽光照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此時,天上的白云,岸邊的樹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師:再想想,夜晚,月光沒有陽光那么亮,灑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呢?(湖面看起來朦朦朧朧、迷迷蒙蒙。)

  師:這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湖面能像一面鏡子一樣*滑嗎?

  師:那這是一面什么樣的銅鏡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是什么樣子吧。(出示銅鏡圖片)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模糊,朦朧)

  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沒有打磨過的銅鏡一樣。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板書:觀察)

  來,我們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朧美吧。(齊讀)

  3、遙望洞庭山水翠

  師: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誰能把它讀出來?(生讀)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么景物?(生答)(板書:山水)

  師: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你能用詩中的哪個字眼來概括出來?(翠)

  師:在皎潔的銀輝之下,山愈顯青翠,水愈顯清澈,山水相互映襯,渾然一體,這也是一種**之美。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山水之美?(指名一列讀)

  4、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師:你覺得這句詩妙在哪?(生答:……比作……)

  師:這是多么精妙絕倫的比喻啊,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

 。ㄔ娙丝吹皆鹿鉃⒃诤嫔希娌ü怍贼,想到了……)

 。ㄔ娙说囊暰又從廣闊的湖面集中到君山這一點,君山在這湖中就好像…)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是怎樣一幅美景吧。(出示圖片)

  師:詩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師: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寫下這句詩,你感受到詩人對洞庭湖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呢?(喜愛、贊美、對大自然的喜愛)

  5、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讀

  師:一只晶瑩剔透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詩人筆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精妙絕倫的工藝品,給人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詩人可真浪漫!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精妙的比喻讓人感受到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真不愧被稱為“詩豪”。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考一考

  看到

  聯(lián)想

  比喻

  五小組合作

  1、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讀給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

  4、小小書法家:請將《望洞庭》整齊地書寫在你的方格紙上。

  六、交流展示

  小組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布置作頁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劉禹錫的《望洞庭》,詩人把美麗的洞庭湖描繪出來,讓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還有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請同學們下去搜集一些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分享交流。

  八:教學板書: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月和

  觀察

  山水翠

  想像

  九、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短小,卻感情深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復引導學生朗讀,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聽完老師的泛讀之后,讓學生再讀詩。在理解詩意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方法同桌交流,并進行了古今對比讀。在感悟詩境這一塊我采取的逐句分析,并重點解釋了鏡為磨的含義,并引導學生掌握詩人整首詩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比喻句的應用。最后安排的小組合作展示孩子的喜歡的方面。把空間時間留給孩子。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課堂上,點撥引導的太細,應再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由于時間關(guān)系,小組合作中有的孩子還沒能夠完成自己的作品。處理的太過匆忙。以后還得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爭取一次比一次進步。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2

  【教學內(nèi)容】

  內(nèi)容一《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第一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詩。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詩先寫“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灑在湖面上,水*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沉靜、**、秀美的景色!疤睹鏌o風鏡未磨”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放眼遠望,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如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生動形象。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詩人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設(shè)計理念】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gòu)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忽視對意境的感悟。對于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

  《望洞庭》這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shè)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shù)品,玲瓏剔透。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力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shè)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diào)”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后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lǐng)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fā)誦讀經(jīng)典興趣,引導學生積累絕妙佳句。本節(jié)課設(shè)想做到三抓:⑴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⑵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⑶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緊扣我校經(jīng)典詩文誦讀實驗的課題”經(jīng)典詩文名句的教學研究”設(shè)計教學)【教學目標】

  1、學會《望洞庭》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義。

  2、通過品讀,想象《望洞庭》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3、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懷。背誦《望洞庭》。

  4、拓展吟誦洞庭美景的名句,達到深化和積累的目的。 【教學重點】理解“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二、讀準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要求:(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借助插圖、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ㄒ唬┰僮x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讀到有所感覺時把你的手舉起來。

  (二)美讀古詩,想象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ㄒ龑W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如: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師生評價)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一層薄薄的輕紗——

  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小結(jié):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2、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只要學生講出讀的理由符合詩意即可,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或驚訝或贊嘆等,讓學生練習讀互相聽,聽出什么感覺,告訴同學。)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zhì)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通過對比,欣賞比喻的巧妙(1)談話引出詩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2)學生自讀,感悟詩意,品味語言的形象生動。(3)師讀,要求同學閉上眼睛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復引讀這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的比喻生動和所描繪的美。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詩人不由贊嘆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女,楚楚動人如——

  4、配樂朗讀古詩一和補充材料

  5、體會詩人寬廣、豁達的胸懷。(八百里洞庭在詩人的眼中是——

  6、背誦古詩。

  四、欣賞名句積累名句(10分鐘)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

  1還記得我們學習〈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2、出示6個名句,提出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并品味詩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并想詩句的意思,品味詩句。

  4、集體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詩,采用指名講,講后讀,同學補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齊讀。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總結(jié)

  六、作業(yè)

  背誦剩下的名句,默寫《望洞庭》。板書設(shè)計:望洞庭

  光、色

  和(柔)形

  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

  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lǐng)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游覽一番(播放課件)。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ㄒ唬┲髡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簡介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作:《烏衣巷》、《陋室銘》。)

 。ǘ┟髟娨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xiàn)出一派**之美!扮R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蒙之美。“銀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ㄈ┪蛟娗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shù)。回家后,請感興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六、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充分還給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洞庭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和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筆下一瀉千里的廬山瀑布!八鉃囦偾绶胶茫缴彰捎暌嗥妗笔翘K軾眼中無論晴雨,依舊美麗動人的杭州西湖……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的美詩佳句。今天就讓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湖南的洞庭湖去看看。(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2讀詩要先學會讀題,你從題目了解了一些這首詩的什么信息?(“望”:遠遠地看)

  3、簡單介紹作者和洞庭湖

  二、讀準全詩

  1、**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師生共評)

  3、古詩啊光讀正確了還不夠,還要讀出它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

  4、指名讀,標停頓。

  5、有節(jié)奏地齊讀。

  6、哇!聽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可是,徐老師并不滿足于此,我還想走進古詩好好地享受一番,你們想嗎?

  三、詩中尋畫

  1、同學們,借助下面的注釋和課文中的插圖,你能讀出自己初步的感受嗎?試試看。

  2、誰來說說這首詩帶給你的初步感受。浚▽庫o、美、**……)

  3、小組合作:都說詩中有畫,你能夠在詩中讀出畫面嗎?請你們再讀一讀,看看我們能在詩中尋到怎樣的畫面。(板書:詩中尋畫)

  4、交流:“我從……這句詩中,看到了……的畫面!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a.“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扮R未磨”: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b.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洞庭湖湖面朦朧之美。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a.連用兩個比喻,將洞庭湖比喻成白銀盤,將君山比喻成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b.詩意: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讓生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

  5、秋夜的`皎皎明月映照在澄澈的湖面上,澄澈的湖面反襯著嬌嬌明月,水天一色,玉宇無塵,而更加清澈、寧靜、**的是人的內(nèi)心。被放逐的詩人遠離了“紫陌紅塵”,卻親近了高曠清超,明月和清風陶冶著他的襟懷的氣度,艱難困苦淬煉著他的境界與品格。怪不得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貶之后,內(nèi)心依舊能如這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一般寧靜**。

  6、配樂朗讀

  四、吟誦古詩(時間允許)

  1、孩子們,你們那投入認真的模樣,那字正腔圓的朗讀聲配上這柔美的音樂,真是一派**的景象,真讓人陶醉。

  2、那你們想聽聽古人是怎么讀這首古詩的嗎?

  3、師簡單介紹吟誦的方法(*長仄短,入短韻長,*低仄高,二四六位置上,*聲字要拖長)

  4、師帶讀,師生共吟

《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15

  教學任務(wù):

  1、理解《望洞庭》詩意,并寫出詩意。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誰能來述說詩意,并有感情地背誦?

  2、說說對劉禹錫的了解:劉禹錫,唐代詩人,洛陽人,其詩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3、介紹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湖中有君山,名勝很多。指名說。

  4、指名背。

  二、回憶學法,引導自學。

  1、指導回憶《峨眉山月歌》的學法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2、串講詩句的意思。

  3、看圖想象。

  朗讀體會。

  運用學法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自學情況。

  檢查生字:磨洞潭螺

  三、流匯報自學情況

  1、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銀光閃閃,湖水與月亮叫相互應的那么寧靜、**,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沒有磨拭過的銅鏡一樣。

  交流:

  1、字詞意思:相:相互

  和:**,協(xié)調(diào)

  鏡未磨:未曾擦拭過的鏡子。

  2、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3、三、四句的`意思:遠遠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個白銀作成的盤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銀盤里的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

  遙望;遠望。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引導思考討論:

  1、詩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

  2、”湖光山色“為什么會”兩相和“?

  3、文中的餓”鏡“、”白銀盤“、”青螺“分別指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

  1、看圖想象,思考討論。

  2、交流。

  四、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課文掛圖或幻燈。觀察,用文中的詞句來描繪圖意。

  2、觀察圖,朗讀詩句。

  指名描述意境。

  指導朗讀、背誦。

  1、師范讀

  2、評讀,指點停頓方法和重音。

  以贊美的語氣來讀。

  1、生聽讀。

  2、**練讀。

  指名讀、背。

  指導生字練寫生字。

  作業(yè):想象《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意境,并寫下來。


《望洞庭》讀后感3篇(擴展8)

——《望洞庭》教案菁選

《望洞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望洞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洞庭》教案1

  一、[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詩詞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突破方法:通過朗讀,結(jié)合注釋,收集資料,結(jié)合畫面來感知詩詞大意,通過質(zhì)疑,小組計論,解決疑難問題,體會作者的熱愛、贊美之情。

  難點:領(lǐng)悟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突破方法:聯(lián)系詩詞中所描寫的景物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邊讀邊想象,在朗讀中體會。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學生朗讀、看圖、看注釋,理解詩詞的大意,重點訓練學生有感情吟誦,并在讀中體會、理解。

  學法:自讀,小組交流,邊讀邊想,背誦。 [教學準備]

  1、預習這首古詩,了解劉禹錫的生*及詩作。 2、收集并積累有關(guān)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自然詩1—2首。 3、課文插頁的掛圖。 4、洞庭湖的錄象資料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2、**教學,

  3、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像意境,領(lǐng)悟詩情,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

  3、[教學過程預設(shè)]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游覽了西子湖,領(lǐng)略了西湖晴天雨天各有所妙的美景,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有誰知道洞庭湖呢?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

  (位于湖南北部,岳陽市附近,方圓八百里,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教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詞語?

  4、引出課題

  從古至今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所吸引,寫下了許多洞庭的美詩佳句。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來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途經(jīng)此地陶醉于其中,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篇千古傳頌的佳作。

  板書: 望洞庭

  二、讀出情感,感悟意境

  1、初讀

  **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tán ) 磨(mó) 螺(luó)

  4

  2、指導朗讀,指名讀。 (1)、“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是誰與誰? (湖光和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之美!

 。2)、“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浪靜。 (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5、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之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掛圖,說說感覺。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里,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觀看錄像,聯(lián)系詩句,品味詩人的情感。 5、積累內(nèi)比,遷移運用。 (1)、朗讀,背誦

 。ㄖ该懈星樽x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比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之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3)、再次觀看洞庭湖美景錄像 說一說你所見到的用一句話寫下來。 三、[作業(yè)設(shè)計]

  抄寫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6附:板書設(shè)計

  望 洞 庭

  湖光秋月 兩相和 潭面無風 鏡未磨 寧靜** 洞庭 山 (美) 白銀盤 青螺

《望洞庭》教案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洞庭湖風光的多**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說一說。

  學生發(fā)揮想象,**描述。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范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yè)。

  1、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抄寫書后第三項詞語兩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反思:

  《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

  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

  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望洞庭》教案3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病W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ń處熛鄼C評價)

 。、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3、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學習一下生字詞:

  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再讀一讀,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⑴ 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

 、 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 白銀盤里一青螺: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jié)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xiàn)實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yè)】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五,古詩詞三首,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洞庭》教案4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3、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shè)情境,寫出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準備:查閱洞庭湖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伎寄,下面的圖片是介紹哪個地方的?(用上學過的詩句或好句)

  出示圖片:

  (1)景:廬山瀑布 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景:大明湖 詩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景:昆明湖 句子: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

  師:今天我?guī)Т蠹业蕉赐ズ咭蛔。有誰知道洞庭湖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介紹得真不錯,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二、初讀感悟。

  1、多**出示詩,師配樂朗誦!蹲x

  2、咱們也來讀一讀。

  同桌互讀 抽讀檢查(5-6人)

  3、檢查自學效果:

  A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B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字詞,也可以把不理解的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洞庭 湖光 秋月 和 潭面 磨 遙望 白銀盤 青螺)

  3、大家預習的很好,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洞庭湖的美景吧。(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

  師:送你們一組詞語,幻燈片出示:

  山青水秀 水天一色 湖光山色

  水*如鏡 銀光閃閃 波光粼粼

  備注:培養(yǎng)學生積累字詞的習慣,為下面的寫作作鋪墊。

  三、細讀體會,理解詩句意思。

  師:洞庭的美景配上劉禹錫的詩句那一定是有聲有色,下面把你最喜歡的詩句讀一讀,說一說你的理解。

  (一)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結(jié)合詩句你看到了什么景象?感受到了什么?

  生: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

  師:看到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樣形容的?(鏡未磨)

  師:講解“鏡未磨”的意思。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師:這里藏著什么修辭方法?

  生:比喻的修辭方法。把(無風的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師:同桌互相把這兩句美美地讀出來?并談?wù)勛约旱睦斫狻?同桌互讀,一個讀,一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二)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出示)

  師:遠遠望去,在*靜的湖面上,我們還看到了什么?他像什么?(圖片出示君山)

  師: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介紹的君山的?(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

  師:你覺得它美在哪里?(翠、白、青,描寫的有聲有色)

  師:這句詩中,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了洞庭山水,你讀出來了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里/ 一青螺。

  (三)誦讀或背誦全詩。

  師: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讓我們閉上眼睛再去感受一下這寧靜**的'洞庭湖。(給學生配樂誦讀)

  四、品讀詩句,理解作者感情。

  師: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是用什么心情去讀的?(愉快、高興)其實,這首詩是作者劉禹錫被貶之后途經(jīng)洞庭湖,夜晚站在岳陽樓上看到如此寧靜**的美景,寫下了這首詩,我們再來讀一讀,你能讀出什么?(小組合作,互相說一說)

  備注:學生讀完,說一說這樣讀的原因。老師要在感情變化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者的感情,體會作者開闊的胸襟,廣闊的胸懷。

  五、說寫結(jié)合,感受詩句之美。

  1、師: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請結(jié)合劉禹錫的詩,展開豐富的想象,描繪一下美麗的洞庭湖。

  2、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都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這樣的美景又引來了一位大詩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懷,寫下了《望洞庭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課下,同學們還可以搜集更多有關(guān)洞庭湖的古詩,相互交流。

  3、最后,我們讓我們和著動聽的音樂,美美地背一背這首詩。

  望 洞 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和:**,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潭面:指湖面。

  青螺: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預習提示:

  1、 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下面字詞。(把不理解的做出標記)

  洞庭 湖光 秋月 和 潭面 磨 遙望 白銀盤 青螺

  2、 課下查閱洞庭湖的相關(guān)資料。

  3、畫出你認為描寫優(yōu)美的詩句或你不理解的詩句。

《望洞庭》教案5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并能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復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jié)奏美,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3、了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shè)想

  1、學生說說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注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并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水*如鏡、湖水*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云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涌、波濤洶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么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么?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的理由。(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案芍]”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關(guān)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之一,與王維并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游于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737 ),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jié)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復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yè):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于“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yōu)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歌鑒賞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皻庹簟本鋵懗龊呢S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象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qū)別:上句用寬廣的*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zhuǎn)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岸司訍u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fā)出呼吁!按贯炚摺卑抵府敵**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shù)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教案6

  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詩人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性的湖光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讓洞庭湖的寧靜、**之美躍然紙上,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

  學習目標:

  1、會認識本課的生字,并會讀寫遙望、銀盤、青螺“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會通過看注釋等途徑,邊讀邊想象畫面,感知古詩的大意,并體會詩人喜愛洞庭湖之情。

  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法、學法

  師生的雙邊活動,會使課堂產(chǎn)生靈動和智慧。本節(jié)課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體會詩人對洞庭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教師導學,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識詩人揭詩題

  1、談話導入: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我們從一年級到四年級跟隨著教科書的作者欣賞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喜愛富饒的西沙群島,喜歡風景迷人的黃山,贊嘆壯觀的錢塘潮,驚嘆“飛流直下三千尺”廬山飛瀑,最愛“淡妝濃墨總相宜”的西湖,今天我們將走進祖國的另一處山水。(播放視頻)

  2、播放畫面敘述: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它在湖南省北部,號稱“八百里洞庭湖”。那里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水天一色,真是絢麗迷人。

  3、(播放洞庭湖風光課件后),說:“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許多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詩人劉禹錫看到洞庭美景,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板書:望洞庭)(注重書寫“庭”)(田字格出示)

  4、簡單了解劉禹錫。

  今天,我們就隨著劉禹錫一起去欣賞他眼中的洞庭美景。

  二、初讀正音,感受詩的韻律美

  1、學生自己練讀。(時間兩分鐘)

  (要求:能讀多少遍就讀多少編,每讀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能讀正確了,就試著讀流利,能讀流利了就讀出節(jié)奏,能讀出節(jié)奏了,就要求自己背誦。)

  小結(jié):孩子們,你讀書時的模樣、讀詩的聲音,都將給我?guī)砻赖母惺。?/p>

  2、檢查反饋。(出示節(jié)奏)

  三、探究展示,感受詩的意境美

 。ㄒ唬┝私獗尘,為蓄情做準備。

  了解學古詩就要了解相關(guān)背景知識,你對洞庭湖、詩人有什么了解呢?(總結(jié)學法:了解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并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整理,轉(zhuǎn)換為自己的語言,為學詩而準備。這是學詩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ǘ┳x詩句,賞畫面之“和”

  欣賞詩句所呈現(xiàn)的畫面美,從反復讀詩句入手:

  一邊讀,一邊畫,詩人都望到了哪些景物?借助注釋,結(jié)合詩句,你望到了怎樣的景像?自主思考后小組交流,合作匯報。

  1、兩相和

 。ㄔ陆o了水清輝滿懷,水給了月靈動無限,月色與水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2、鏡未磨

  (這里的鏡指古代的銅鏡,(出示課件)古時候使用的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而未磨的鏡面,*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在月色下,像一面沒有打磨的鏡子,看上去模模糊糊,朦朦朧朧。再加上洞庭湖面,略帶水霧,在月色的映照下,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用銅鏡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這句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3、“望洞庭”

  A什么是盛靑螺的白銀盤呢?(出示插圖)

  B浩瀚無際的洞庭湖,那湖中翠綠的君山,為何濃縮為精致小巧的白玉盤,一青螺呢?

  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初步欣賞洞庭湖的畫面的**之美。

 。ǘ┲娨,品自然之“和”

  1、品讀前兩行詩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別看這首詩僅僅27個字,但是如果你細細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詩句描繪了一幅美好生動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幅生動的畫面:

  學生讀前兩行詩,想象畫面,進行交流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用你的聲音來表達你的感受。

  師:是呀,正是月下湖面的*靜,朦朧,才讓我們感受到湖光、月色的**。這份**的美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W生試讀)

  引讀:

  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一層薄薄的輕紗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下,湖面上泛起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潔的,秋水是最*靜的,盡管劉禹錫接連被貶,但他并不傷感,秋月、湖光融合成為他心中最美麗的`畫面——

  教師小結(jié):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板書:和)

  2、品讀后兩行詩。

  月光下的洞庭湖,雖然比不上甲天下的漓江,也比不上淡妝濃墨總相宜的西湖,但在詩人的眼中,此時,它就是最美的。讓我們繼續(xù)來欣賞洞庭湖的其他美景。

 。1)(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你從哪里感受到“和”字?

 。2)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怎么讀出感受?

 。ㄗR記生字“螺”)

  真美,月夜下洞庭湖面變成了白銀盤,君山變成了小青螺,看起來多么精致呀?你打算怎么讀這兩句?

 。ㄖ该x,評價。讓我們美美地讀好這兩行詩,齊讀)

  誦讀過詩后,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敘述畫面)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讀: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詩人不由贊嘆到——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子,楚楚動人如——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是呀,陶醉在美景中的劉禹錫,只覺得自己身輕如燕,飄飄欲仙。他忽發(fā)奇想,如果能夠飛上云端,鳥瞰洞庭山水,那八百里月光閃爍的湖面,像一只晶瑩剔透的銀盤!而湖中碧玉般挺立著的君山,不恰好是白銀盤中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嗎?——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完成板書簡筆畫部分)

  (三)品意境,悟人景之“和”

  遠望洞庭八百里,詩人眼前定是無遮無攔,興許還是登高而望,才能“遙望山水”,盡收眼底,也才會生出“白銀盤里一青螺”的奇思妙想。這與其說是真實的山水之景,不如說是作者此時內(nèi)心的情緒的寫照,詩中訴說著怎樣的心情?

  1、尋找“和”字背后的故事,探尋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

  這首詩的詩眼是“和”字,在“和”字背后,隱藏著什么耐人尋味意境呢?(出示資料)

 。***歲踏上仕途的劉禹錫,三十三歲成為**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進行了半年便以失敗告終,劉禹錫接連被貶。四十二歲奉召回京,次年寫詩得罪**,外放為連州刺史,后又擔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歲從和州召回洛陽。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zhuǎn)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jù)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可見本詩是**和州經(jīng)過洞庭湖所寫。)

  小結(jié):劉禹錫看到洞庭美景,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他忘掉了被貶的痛苦,忘掉了四處奔波的辛酸,只感覺心曠神怡,如飲美酒,請你再讀讀整首詩——(配樂)

  2、請你用喜歡的方式來向大家展示這首古詩?(展示)

  小結(jié):你們讀出了情,把靜止的畫面讀活了。我們還可以用歌聲演繹對洞庭湖的喜愛,(放歌曲)

  (四)拓展延伸,感受詩的情感美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孟浩然、雍陶有名的詩句。

  1、拓展詩:《望洞庭贈張丞相》《題君山》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洞庭美景,分享了詩人寧靜淡泊的情懷,課后讓我們繼續(xù)了解洞庭湖與劉禹錫。

  拓展作業(yè)

  背一背《望洞庭》

  畫一畫洞庭湖的美景

  讀一讀關(guān)于洞庭湖的文章

  賞一賞劉禹錫的詩作

《望洞庭》教案7

  【文本細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詩人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很多詩人寫洞庭湖,都著眼于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首詩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明白如話,卻意味雋永。以語言輕俏,意境靜美而著稱。

  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沉靜、**、秀美的景色。今夜為何如此靜謐?因為“潭面無風”,風*則浪靜,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扮R未磨”形象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jīng)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著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么,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古時小婦人的青螺髻了!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教學目標】

 。薄⒅R與技能目標:

 、 認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⑵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 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薄W生準備:

  搜集有關(guān)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2、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wù)勛约旱竭^哪些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向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讀詩。

 。、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詩句:

 、 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 學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

 、 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 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⑸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2、讀著詩句讓你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jié)合資料進行說明。

 。础⒆x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望洞庭》教案8

  【教材閱讀】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薄杜R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扮R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gòu)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教學理念】

  1、把握好兩點:

 、拧伴喿x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啤伴喿x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2、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抛プ盅郏褐荚诿鞔_詩的意思。

  ⑵抓想象:旨在領(lǐng)悟詩的意境。

 、亲ヒ髡b: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lǐng)悟詩情;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

 。场⒋笾路侄n時。

  【教學過程預設(shè)】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后背《望洞庭》:

 。、解題,了解詩人:

 、虐鍟n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guān)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

 。▽懙氖嵌赐,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平榻B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病⒊踝x:

  **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

 。ㄇ锾斓囊雇恚骸扒镌隆保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ê馀c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之美!

  ⑵“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浪靜。

 。ㄎ矗簺]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ò选疤睹妗北茸鳌般~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恰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積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⑴朗讀、背誦。

  (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chǔ),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彼麄兊奶攸c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⑶課后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ㄕn上說課后寫)

  【作業(yè)設(shè)計】

  抄寫第3題詞語,并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望洞庭》教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2.揭題釋題

  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介紹洞庭湖。

  二、閱讀理解古詩

  1.一讀,讀準

 、**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茩z查字音,指名讀,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2.二讀,讀好----讀出節(jié)奏

 、**練讀,邊讀邊試著在書上畫斜線。出示節(jié)奏,指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

  ⑵聽范讀。**地練習。指生讀,評價。齊讀。

  3.三讀,讀懂----理解詩意

 、沤涣骼斫庠娋湟馑嫉姆椒: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插圖;串聯(lián)詞意;發(fā)揮想象;反復讀詩。

 、谱宰x自悟,四個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饋,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三R讀古詩。

  4.四讀,讀美----讀出意境

 、哦赐ズ吧利悾窃娙藚s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俸馇镌聝上嗪

  湖光、秋月,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個“和”字表現(xiàn)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之美。(板書:和)

  讀出這寧靜**之美。(齊讀)

 、谔睹鏌o風鏡未磨

  在這湖光秋月寧靜**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樣寫的?這里詩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詩人為什么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板書:觀察)(指生讀,師評價)

  讀出洞庭湖的朦朧美。(齊讀)

  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襯,顯出一種**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③遙望洞庭山水翠

  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么景物?(板書:山水)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翠)

  讀出**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馨足y盤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這句詩妙在哪?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讀出喜愛、贊美之情。(齊讀)

  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讀讀吧。▋删湓婟R讀)

 、菩〗Y(jié)全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shù)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吧。R讀)

  5.五讀,讀熟----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z

  1.欣賞有名的詩人為我國的名勝寫下的經(jīng)典名篇。

  2.布置作業(yè):

  (1)小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背給父母、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選做)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美景吧。(選做)

  板書:

  望洞庭

  觀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望洞庭》教案10

  一、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詩三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第一首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解題。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僮x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jié)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ㄋ模┎贾米鳂I(yè):熟背《獨坐敬亭山》。

  二、學習《望洞庭》

 。ㄒ唬⿲虢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出示洞庭湖的畫面。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ǘ┚x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ㄈ┛偨Y(jié):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ㄋ模┳鳂I(yè):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三、學習《憶江南》

  1、背誦前兩首詩。這一首描寫怎樣的景致呢?怎樣的心情呢?

  2、帶著問題讀詩、看圖理解意思。

  3、指讀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

  4、說詩意,并誦讀。

  5、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收獲。

  6、作業(yè):背誦《憶江南》

《望洞庭》教案11

  教學任務(wù):

  1、理解《望洞庭》詩意,并寫出詩意。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誰能來述說詩意,并有感情地背誦?

  2、說說對劉禹錫的了解:劉禹錫,唐代詩人,洛陽人,其詩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1、3、介紹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湖中有君山,名勝很多。指名說。

  2、指名背。

  二、回憶學法,引導自學。

  1、指導回憶《峨眉山月歌》的學法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2、串講詩句的意思。

  3、看圖想象。

  朗讀體會。

  運用學法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自學情況。

  檢查生字:磨洞潭螺

  三、流匯報自學情況

  1、

  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銀光閃閃,湖水與月亮叫相互應的那么寧靜、**,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沒有磨拭過的銅鏡一樣。

  交流:1、字詞意思:相:相互

  和:**,協(xié)調(diào)

  鏡未磨:未曾擦拭過的鏡子。

  2、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3、

  三、四句的意思:遠遠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個白銀作成的盤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銀盤里的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

  遙望;遠望。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引導思考討論:1、詩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為什么會”兩相和“?3、文中的餓”鏡“、”白銀盤“、”青螺“分別指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

  1、看圖想象,思考討論。

  2、交流。

  四、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課文掛圖或幻燈。觀察,用文中的詞句來描繪圖意。

  2、觀察圖,朗讀詩句。

  指名描述意境。

  指導朗讀、背誦。

  1、師范讀

  2、評讀,指點停頓方法和重音。

  以贊美的語氣來讀。

  1、生聽讀。

  2、**練讀。

  指名讀、背。

  指導生字練寫生字。

  作業(yè):想象《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意境,并寫下來。

《望洞庭》教案1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3.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課前準備:

  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對劉禹錫和洞庭湖的了解。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

  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相查讀,力爭人人過關(guān)。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理解。

  (2)小組內(nèi)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

  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 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jīng)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nèi)練說,讓*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zhì)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shù)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翠,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里一青螺。白銀盤里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理解的基礎(chǔ)上,同位交流。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四、延伸讀,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君山

  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

  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

  一螺青黛鏡中心。

  題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見麻姑,

  聞?wù)f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

  海風吹落洞庭湖。

  2.**練讀后,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君山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常被惡浪吞沒,當?shù)厝嗣窨嗖豢把。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ぃY(jié)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五、多樣作業(yè),表現(xiàn)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xiàn)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shè)計:

  看到聯(lián)想比喻

  湖面鏡未磨→把湖面比作銅鏡

  銀盤→把湖面比作銀盤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熱愛

  教學反思:

  我在古詩教學中努力實踐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誦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diào),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

《望洞庭》教案13

  教學目標 :

  1、 背《望洞庭》,積累古詩,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 閱讀短文《為銀杉保險》,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3、 看圖作文。

  4、 歡慶***,自辦小報。

  教學重點

  閱讀短文《為銀杉保險》,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 :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前準備:搜集、交流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背誦古詩《望洞庭》。

  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短文,了解有關(guān)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

  一、 讀一讀、背一背

  望洞庭

 。ㄌ疲﹦⒂礤a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反復吟誦,讀出詩的韻味。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下來。

  三、朗讀《為銀杉保險》,理解內(nèi)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 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 討論交流:

 。1) 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你還知道那些有關(guān)保險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資料、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看圖作文。

  教學重點:有順序地觀察圖畫。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過程 :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圖作文,作文要符合圖意。

  二、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nèi)容。

  三、再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學生可以寫從書中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寫從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有序觀察,看懂圖意;

  合理想象,豐富畫面;

  編寫故事,符合圖意。

  四、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五、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習作、設(shè)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搜集資料、閱讀、習作、設(shè)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篩選搜集到的資料,辦有特色的小報。

  教學過程 :

  一、激發(fā)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辦小報,迎國慶。引導學生關(guān)注祖國的發(fā)展變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指名讀《實踐活動》中的辦小報,迎國慶。

  三、全班討論,明確辦特色小報活動的程序和方法。

  1、 起報名。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

  2、 版面安排。美觀大方,圖文并茂,錯落有致。

  3、 書寫工整,盡量不寫錯別字。

  四、展示小報,互相學習。

《望洞庭》教案14

  一、礎(chǔ)性診斷與矯治。

  1、復習背誦《峨眉山月歌》。

  2、介紹作者:劉禹錫。

  3、總結(jié)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1)自瀆全詩,初步體會全詩意境;

 。2)圖文對照,理解詞義;

 。3) 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4) 領(lǐng)會作者思想感情;

 。5) 熟讀成誦。

  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生根據(jù)學習方法自學古詩。

  2、學后小組交流體會。

  3、集體交流:(1)抓住“湖光”、“秋月”、“鏡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優(yōu)美的意境;(2)抓住“白銀盤”、“青螺”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和描寫的`形象。(3)朗讀,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三、發(fā)展性練習。

  1、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種形式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3、練習說話:結(jié)合插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4、寫字指導,強調(diào)“螺”的結(jié)構(gòu)。

  四、拓展延伸。

  1、集體背誦兩首古詩。

  2、課后搜集描寫山水景色的古詩進行閱讀,開展古詩閱讀交流會。

《望洞庭》教案15

  一、教材依據(jù)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3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途中經(jīng)洞庭時所作。

  二、設(shè)計思想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學生要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lǐng)悟內(nèi)容。”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在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大學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完成了對傳統(tǒng)智力理論的批判與建設(shè),本節(jié)課將以此理論為支撐,通過有效的教學設(shè)計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優(yōu)勢智能的培養(yǎng),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六、教學準備:

  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七、教學過程:

 。ㄒ唬┱w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⒂礤a,唐代思想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guān)。

  (注:介紹劉禹錫生*和洞庭湖考察學生課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讀詩的欲望。正所謂“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讀古詩,人人過關(guān),是下步教學的良好開端。)

 。ǘ├斫庾x,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理解。

  (2)小組內(nèi)研討。

  (3)全班交流。

 。ㄏ啵合嗷ズ停**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

  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jīng)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fā)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nèi)練說,讓*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

  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zhì)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shù)之美。

 。ü旁姶笠猓呵镆梗赐ズ宄和该,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ㄗⅲ涸娭杏挟,讀詩要想象重現(xiàn)詩中的畫面;畫中有詩,讀詩要欣賞詩中精妙語言對畫面的描述。如詩如畫,品詩賞畫,古詩詞文字精簡,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通過啟發(fā)學生想象,填補了詩句的含蓄和跳躍,豐富了詩句的語言和畫面。學生邊讀詩,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ㄈ⿲Ρ茸x,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色,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里一青螺。白銀盤里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理解的基礎(chǔ)上,同位交流。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ㄗⅲ涸娍裳灾,亦可傳情。古詩是語言的濃縮,而往往濃縮就是精華。作為**獨有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讓學生意識到古詩語言的精煉與美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熱愛。)

 。ㄋ模┭由熳x,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君山題君山

  雍陶方干

  煙波不動影沉沉,曾于方外見麻姑,

  碧色全無翠色深。聞?wù)f君山自古無。

  疑是水仙梳洗處,元是昆侖山頂石,

  一螺青黛鏡中心。海風吹落洞庭湖。

  2、**練讀后,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君山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shù)厝嗣窨嗖豢把。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ぃY(jié)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后趕來,船被風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于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xiàn)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xiàn)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云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倍诙骨,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lián)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jù)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jù)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么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4、再讀兩首《題君山》,洞庭湖與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腦中升華。

 。ㄗⅲ涸娭杏性,詩外有詩,以詩帶詩,以詩比詩,把相關(guān)的詩詞優(yōu)化組合,既加深對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悟出了學習古詩要運用對比的方法。美麗的傳說自然勾起學生的幻想,演繹精彩的朗讀。這是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亦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階梯。)

 。ㄎ澹┒鄻幼鳂I(yè),表現(xiàn)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xiàn)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學生的興趣是有差異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作業(yè)難以迎合所有學生的口胃,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

  八、教學反思

  崇實·唯美·益智

  ――《望洞庭》教后反思

  崇實。課堂教學著重體現(xiàn)“三實”!叭龑崱奔凑鎸、樸實、扎實。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牢記一個“實”字,遵循詩教規(guī)律,以人為本,關(guān)注生命,引領(lǐng)學生一步一趨地進入詩的意境,走進詩人的生活。充分挖掘課內(nèi)外資源,有效地**學生的學習活動,關(guān)注學困生,課堂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機會。如初讀古詩,人人過關(guān),全部達到正確、流利;組內(nèi)交流古詩意思,讓學困生先說等。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面向全體就要照顧到學困生,他們一般語言智能較弱,讓他們“大聲思維”,讓他們意識到課堂是因他們而公*存在著的,必會揚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自然無須揚鞭自奮啼。

  唯美。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惫旁娛俏赖乃囆g(shù),《望洞庭》堪稱美的經(jīng)典。詩中融入作者大量的想象,是現(xiàn)實與幻想的結(jié)合,正因如此,給這首古詩增添了一些神奇的色彩,美侖美奐,亦真亦幻,作者對洞庭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躍然紙上!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而入境!甭勔欢嘁舱f,既然是詩,就得有“詩的藝術(shù),詩的想象,詩的情感,在詩的王國里,寧可多一點貴族精神,也萬不可提倡什么*民風格”。學生要想達到美讀成誦,必然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就需要發(fā)揮想象,潛心涵詠,洞察詩人內(nèi)心世界,感悟古詩的意境。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學生學習,整體讀、理解讀、對比讀、延伸讀、布置多樣作業(yè),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課內(nèi)到課外,無不在循序漸進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美讀、讀美的學習環(huán)境。

  益智。多元智能理論賦予了智能全新的定義,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地擁有8種智能,并至少擁有一項優(yōu)勢智能,優(yōu)勢智能可以帶動弱勢智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課堂中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不同智能優(yōu)勢的學生獲得喜歡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看圖,培養(yǎng)學生自然觀察者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讓學生到臺前解說,培養(yǎng)語言言語智能;讓學生想象畫面,培養(yǎng)視覺空間智能……

  總之,我在古詩教學中努力實踐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誦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diào),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