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自我評價
客觀的自我評價(精選20篇)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
我是一個誠實、上進的小姑娘,待人隨和、有禮貌,熱愛班集體、關心他人。遵守學校及班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熱愛學校生活。愛勞動,講衛(wèi)生。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自主能力和書寫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與班級還有一定的距離,雖然由于我的某些行為(如上課不專心)受到了老師的批評,但我能正確對待,并且積極改正。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增強自信心和主動性,敢于質疑解難、大膽發(fā)言、盡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彌補不足,盡快融入集體的懷抱,在集體中鍛煉成長。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2
二年級很快就過去了,在這學期里,我尊敬師長,關心,團結同學。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課,不講小話。平時有同學求助我時,我會耐心的給他講解。在學校里,我愛護公共衛(wèi)生,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便采摘花草。但是,我也有很多缺點:如上課時我沒有積極發(fā)言,那是因為我怕說錯被同學笑話。但有時我勇敢地舉手,就是舉慢了。還如老師教的題我都會做,可就是沒有仔細檢查,結果有很多錯誤。粗心就是我最大的毛病。所以我決定,下學期我要努力學習,改掉粗心和不積極發(fā)言的壞毛病。
我覺得我很不錯,因為我的優(yōu)點多,缺點少。優(yōu)點有:
1書寫比去年認真。
2不玩鉛筆。
3上課專心聽講。
4不踩花草。
5不進小花園。
6上課發(fā)言積極。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3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 之內(nèi),咸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傅玄:“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yè),事得其機,入無余力,出有余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zhèn)之。”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shù)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郭沖:“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yè)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張輔:“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
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余泣。”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4
公元264年,已經(jīng)是亡國之將,62歲的姜維依然不死心,制定了閃耀三國的復國大計。他利用鐘會的野心,鼓動鐘會做第二個劉備。于是鐘會誣告鄧艾謀反,接管了鄧艾的部隊。鐘會與姜維稱兄道弟,互相利用。
姜維忽悠鐘會殺死手下不愿反抗司馬氏的將領們。而這些將領的家屬都在司馬氏手中,當然一個都不會反抗司馬氏。這其實就是要借鐘會之手除掉自己這么多年都沒機會收拾的魏國中堅力量,為下一步殺死鐘會、蜀漢復國做準備。在給劉禪的秘奏里,姜維說:”愿陛下忍數(shù)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5
王羲之:“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于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jīng)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shù)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崔浩:“夫亮之相劉備,當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fā)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踦?區(qū)之地,僣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謂壽貶亮非為失實。且亮既據(jù)蜀,恃山崄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出兵隴右,再攻祁山,一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復攻城,更求野戰(zhàn)。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zhàn)屈之。知窮勢盡,憤結攻中,發(fā)病而死。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
所謂既得隴,復望蜀,在蜀漢方面,獲得隴右不僅可以打破曹魏對蜀國的包圍,還可以居高臨下俯視關中。反之,隴右控制在曹魏手中,不僅可以屏護關中,還可以從側翼包圍漢中,并且直搗蜀漢腹地。(鄧艾滅蜀,正是以隴右為基地,蒙哥攻蜀,也是從甘肅隴山出發(fā))
所以,從諸葛亮北伐開始,雙方的主要戰(zhàn)場就是隴右。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6
鐘會堪稱一代俊杰,但幸福來得太突然,他滿腦子都是當劉備第二,而這就離不開姜維的支持,而且姜維的復國大計空前絕后、匪夷所思,就是司馬懿再世也難以識破。于是鐘會對姜維言聽計從,一步步陷入姜維的陷阱?上х姇罋⒅T將的計劃不慎泄漏,眾將拼死一擊,鐘會與姜維都死于亂軍之中。姜維的妻子兒女都被殺光,他的遺體也沒得到保全,如今只留下一座衣冠冢。在蜀漢的最后時刻,為其奉獻得最為徹底的竟然只有這位魏國來的降將,讀史至此,怎能不令人唏噓不已?在司馬懿眼中,諸葛亮是個十分可怕的對手,他用兵出神入化,讓人防不勝防。但萬物相生相克,諸葛亮的在進攻方面很厲害,可司馬懿的強項卻在于防守。他一次次頂著巨大的壓力,硬是靠走了諸葛亮,可每一次都守得尤為辛苦。諸葛亮曾在出祁山的時候分為三寨,并以此來混淆司馬懿的視線。司馬懿再三思量之下,派郭淮等人去陰平駐守。他本以為這是一條上策,結果卻正中諸葛亮的埋伏。郭淮在半路就被蜀軍抱抄,無奈之下狼狽逃命,結果諸葛亮輕松就拿下了陰平。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7
漢武帝逐漸發(fā)覺了巫蠱的虛妄,“吏民以巫蠱相告言者,案驗多不實。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知道了太子當時采取非常行動確實出于不得已,于是“焚蘇文于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后族”把圍捕太子的官員全家殺光,算是給太子出了口氣。“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天下聞而悲之”悲劇已經(jīng)釀成,所謂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不過是一種安慰。
漢武帝必須重新考慮自己身后事宜,最終他選擇了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可是劉弗陵很小,必須有心腹大臣輔政,于是想到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霍去病死后,這奉車都尉的職務一直是霍家人連任,從霍子侯到霍光,奉車都尉相當于“中央辦公廳主任”和中央衛(wèi)戍部隊總司令,絲綸出納,職居密務,當然得是皇上信任的人!
漢武帝決定傳位給劉弗陵,但是他也決定處死劉弗陵的親生母親鉤弋夫人,理由是“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住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絕不給鉤弋夫人仗著太后身份干涉政治的機會!“殺其母而立其子”皇權的絕對權威面前,人的感情再一次一文不值!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8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欲發(fā)動政變推翻司馬師,消息走漏,被司馬師血腥報復。魏國一時之間出現(xiàn)動蕩,魏國狄道縣縣長舉全城向姜維投降。姜維白撿了一塊戰(zhàn)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大受鼓舞從狄道向前推進。魏將徐質發(fā)動偷襲,殺死了身患風濕,連走路都需要拄拐的蜀將張嶷(音通膩)。不久,徐質被姜維斬殺。雙方互有勝敗,姜維從魏國搶了不少人口之后撤軍。
公元255年,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疼死于許昌。姜維再次北伐。魏國雍州刺史王經(jīng)忠于曹氏,與司馬氏麾下諸將不和,被斬敵過萬,成就了姜維最大的一次勝利。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志得意滿。與之前幾次趁著魏國出狀況才出兵不同,這次他約上鎮(zhèn)西大將軍胡濟,發(fā)動強攻。但胡濟沒有按時趕到,姜維被鄧艾擊敗,損失慘重,遭到百姓怨恨。姜維自貶三級,以衛(wèi)將軍頭銜代理大將軍工作。
公元257年,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公開反對司馬昭,引爆淮南三叛。吳國派兵給諸葛誕撐腰。這樣絕好的機會,姜維自然不會錯過,出兵秦川,而魏軍堅守不戰(zhàn),雙方長期對峙。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9
班固說“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yǎng)民,至于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jīng)》,遂疇咨海內(nèi),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shù),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渙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對漢武帝的評價有些過高!
司馬光的評價則比較適中“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nèi)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嘗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指出了漢武帝的過失,和秦始皇作了比較,“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確實是評價漢武帝的客觀考語!
不管怎么說,送走了漢武帝,西漢的一段光輝歲月也走到了盡頭,漢宣帝中興只是回光返照,西漢后世之君沒有一個達到漢武帝的高度。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后面的西漢歷史基本上沒有這么精彩和華麗,我們不得不告別一段輝煌,也告別西漢的黃昏。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0
公元263年,被夏侯霸稱為吳蜀兩國心腹大患的鐘會被任命為對蜀作戰(zhàn)的主將。姜維上書劉禪,請他做好防御準備。劉禪咨詢黃公公,黃公公咨詢跳大神兒的,跳大神兒的說放心吧沒事,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劉禪是信了。這一年,魏國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面對魏國大軍壓境,兵力至多不超過六萬的姜維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只好以放棄漢中為代價,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鐘會,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鐘會奪了諸葛緒兵權、觸怒其直屬領導鄧艾之后已經(jīng)打算撤軍。誰知鄧艾竟然從蜀軍毫不設防的陰平小路翻山越嶺而下,在綿竹擊殺諸葛瞻,兵臨成都。蜀地世家大族四十年來受蜀漢朝廷的打壓,巴不得投入偏向豪門大族的魏國懷抱。成都雖然還有三萬軍隊但人心已散,劉禪也沒有國君死社稷的決絕,選擇向鄧艾投降,并傳命要姜維向鐘會投降。此時的鐘會已經(jīng)有了爭奪天下的大志,所以對姜維十分尊重,讓他繼續(xù)統(tǒng)領本部人馬。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1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漢朝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在位五十四年。
武帝16歲即位時,漢王朝經(jīng)過漢初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亂(從東周末年始)殘破凋敝的社會經(jīng)濟已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由于平定了吳楚七國的叛亂,同姓諸侯王的割據(jù)勢力已大為削弱。漢武帝在這樣有利的歷史條件下,為鞏固統(tǒng)一的封建國家和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在內(nèi)政方面,漢武帝采取了一些措施,進一步限制諸侯王結黨營私,嚴禁欽臣分附諸侯,內(nèi)外勾結,使列侯的勢力日益衰落。為加強皇權,強化了中央常備軍,并錄用人才,參與政事,以裁抑丞相的權力。
在軍事方面,武帝派大將軍衛(wèi)青率軍出擊匈奴,收復了失地,又派大將軍霍去病幾次攻擊匈奴,迫使其殘部遷徙漠北,從此無力南下騷擾,又派張騫為使聯(lián)系西域,溝通了西漢與西域各國各族間的經(jīng)常聯(lián)系。他還派使者和出兵,說服和平定了西南夷地區(qū),使之成為漢的郡縣。并因朝鮮王派兵襲殺漢遼東都尉,派兵分海陸兩路攻入朝鮮。
武帝還推行財政改革,實行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經(jīng)濟統(tǒng)制措施,重視興修水利,促進了財政狀況的好轉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
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統(tǒng)治期間,以漢族為主體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得到了鞏固和發(fā)展,在當時世界上是文明程度最高,最富強的一個大國。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2
漢武帝是資治通鑒全書第一次集中筆墨刻畫一位歷史人物,雖然身死可必須討論身后評價與影響。作者認為漢武帝一生豐富多彩也極富爭議,文藝青年與多情皇帝之余,前半生偃文修武,劍鋒所指,睥睨天下,何等英雄氣魄!晚年倦勤,囿于群小,為巫醫(yī)、黃門和弄臣所撥弄,加之自己窮奢極欲,好大喜功,追求長生不老,后半生行藏始終局限于宮闈之間,不復大漠狼煙的胸襟!終其一生,確實和秦始皇相似,算是一個功過分明,敢愛敢恨,真性情的漢子! h武帝統(tǒng)治時期,由于采取了中央集權、反擊匈奴的措施,使得西漢王朝空前強盛,這充分展示了漢武帝敢于開拓進取的雄才大略,為我們?nèi)A夏國家和民族的統(tǒng)一和強盛奠定了初步的基矗而在他之前的文景二帝,只知守成,“沒有什么可稱道的”。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3
蜀國滅亡時,只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平均七戶養(yǎng)一吏,九人養(yǎng)一兵,“民皆菜色”。
此外,姜維重攻不重守,將主力置于沓中,造成漢中空虛,他又撤去漢中外圍據(jù)點,使得鐘會直插平川,迅速攻陷漢中。
這也成為蜀國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不過,我們不能以成敗定人,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一心拱衛(wèi)蜀漢,最后兵敗主降,仍然想用奇計恢復,盡管計泄身死,但他的成就同樣值得尊敬,南宋胡三省就感慨姜維道,“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
曹操病逝之前,早就看出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由于愛惜其才華,加上兒子曹丕的勸說,并沒有除掉司馬懿,只是一直防著他,不對他予以重用。曹操死后,曹丕成了曹魏的一把手,司馬懿才有了出頭之日,官職也逐漸提升,混的是風生水起,成為朝廷重臣。
然而,雖然曹丕識人用人的眼光不如父親曹操,但他能力也不錯,且謹記父親生前的教誨,從而使得司馬懿不敢表現(xiàn)出任何不臣之心。曹丕臨終前,司馬懿才迎來了仕途上的春天,成為托孤大臣,輔佐新皇帝曹睿。此時大將軍曹真、曹休還活著,他們手握實權,且是曹氏家族成員,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而司馬懿只能算是外人。
估計是司馬懿注重養(yǎng)生,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在把曹真等人熬死之后,縱觀整個曹魏,再也沒人能牽制司馬懿。若是諸葛亮不進行北伐行動,或許司馬懿就沒機會掌控兵權,從某方面來說,諸葛亮無意間幫了司馬懿一把,也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對手。
在與諸葛亮對陣之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就認真研究過諸葛亮的用兵之道,力求做到知己知彼。當看到蜀軍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斗志昂揚,司馬懿頓時產(chǎn)生了敬佩之心,并且對諸葛亮作出這樣一句評價:“真乃天下奇才也!”此番話是發(fā)自肺腑的,也是相當?shù)目陀^。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4
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撤軍,恢復大將軍職務。自從費祎死后,姜維每年都出兵,不僅成效不大,反而弄得民生凋敝、怨聲載道。姜維改變戰(zhàn)略,不再輕易出兵,專心經(jīng)營漢中的防守。他改變蜀漢一直以來采用的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做法,設計出放敵軍進入陽平關,集中力量堅守城池,并設置游擊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拉長敵人補給線并疲憊敵軍,逼敵撤退,在敵軍退兵時一起出擊以全殲來犯之敵的防守反擊戰(zhàn)略。簡單地說就是冒著削弱防御能力的風險以增強攻擊力。
順便一提,當年對蔣琬愛答不理的楊戲先生在這一年因為對姜維大將軍的冷嘲熱諷而被免職,畢竟不是誰都像蔣琬那么好脾氣啊。
公元262年,姜維最后一次北伐,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zhàn)。鄧艾抓住姜維勞師遠征,戰(zhàn)線長,給養(yǎng)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占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zhàn)后,魏軍發(fā)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
成都朝中,黃公公和諸葛亮獨子諸葛瞻這一對政敵竟然聯(lián)合反對姜維,誓要罷免他的兵權。一生都沒獲得開府治事資格的姜維在朝中完全孤立。他試著要求斬殺黃公公,劉禪自然不肯。于是姜維不敢回成都,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避禍。此后,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御態(tài)勢。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5
姜維北伐的主要經(jīng)過:
第一次,公元247年,姜維率軍出隴西,與魏軍戰(zhàn)于洮西,涼州胡王白虎文等率眾來降,維“居之于繁縣”,就是安置到蜀國。
第二次,公元249年,姜維進攻雍州,圍困洮城,鄧艾守城不出,無功而返。
第三次,公元250年,姜維出西平,打算聯(lián)系羌胡進攻,最后無功而返。
第四次,公元253年,姜維圍攻南安,不克。
(這一年,長期節(jié)制姜維,每次只給他不超過1萬軍隊的大將軍費祎,被刺殺身亡。費祎死后第二年,蜀漢加姜維督內(nèi)外軍事,又隔了一年,姜維被升為大將軍。)
費祎的死對姜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此后,姜維開始大舉伐魏。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6
重點,還是隴右。
第五次,公元255年,姜維出隴西,曹魏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繼而進圍襄武破徐質軍,乘勝“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第六次,公元255年,姜維復出隴西狄道,大敗魏雍州刺史王經(jīng),殲滅魏軍數(shù)萬人。
第七次,公元256年,姜維與鎮(zhèn)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合軍,結果胡濟沒有遵守約定,姜維被魏將鄧艾大敗于段谷,死者甚眾。
姜維于是上書后主劉禪,自貶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
第八次,公元257年,姜維得到魏國發(fā)生諸葛誕叛亂的消息后,乘著關中軍隊東調(diào)淮南平叛的時機,率大軍出駱谷,魏將鄧艾、司馬望等人堅守不出。
不久之后,諸葛誕叛亂失敗,姜維撤軍。
第九次,公元263年,姜維進取秦州,為鄧艾所破,撤軍。
綜合來看,姜維九次北伐,兩次大勝,一次小勝,一次大敗,一次小敗,相拒不克四次。單就軍事成就而言,勝敗大致相當。但如果考慮魏國與蜀國綜合實力對比的話,姜維面對強大的魏軍,不僅能堅固防線,而且多次重創(chuàng)敵軍,已經(jīng)非常難能可貴。
評價:姜維繼蔣琬、費祎之后獨力支撐蜀漢,但是連年征伐吸引曹魏注意力,而且也消耗了蜀國有限的人力物力,使得蜀國兵疲民困,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滅亡。(曹魏本來是先滅吳再取蜀,公元263年,司馬昭發(fā)兵滅蜀,在詔書中寫道“蜀,撮爾小國,土狹民寡,而姜維虐用其眾,曾無廢志”)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7
公元前 87 年,漢武帝病重,做出了身后的人事安排,“詔立弗陵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受遺詔輔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nèi)床下”,這幾位算是輔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的恩怨情仇后面再說,但是這時候還算同心協(xié)力,準備輔佐少主!
其中,霍光尤其突出,20xx年小心謹慎,終于得到今日地位,通鑒說“光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祥審,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設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日在上左右,目不忤視者數(shù)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上欲內(nèi)其女后宮,不肯;其篤慎如此,上尤奇異之”;艄獾闹赜霉倘皇亲约号椭斏,當然也有霍去病的原因。此時擔任大司馬大將軍,成為首席輔政大臣,劉弗陵年幼,霍光掌握了全部大權!
公元前 87 年“丁卯,帝崩于五柞宮;入殯未央宮前殿”漢武帝在歷史舞臺上終于謝幕!劉弗陵即位,就是漢昭帝。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8
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進,與操遇于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
———《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
史書的記載只是平鋪直敘地記述了事件的經(jīng)過和結果,并沒有對周瑜進行褒譽式的評價。整個赤壁之戰(zhàn),各個傳記中對劉備的記載好像還要多于周瑜,和曹操作戰(zhàn)時都還在周瑜的前面;兩家聯(lián)合,劉備好像還是主導方面。我們當然要肯定周瑜的巨大功勛和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但其聲勢,其威力,其影響,史書未著一字,最少可以說比不上關羽的北伐。
———夷陵之戰(zhàn),也是三國史上一次以少勝多、新生力量戰(zhàn)勝老軍事家的著名戰(zhàn)爭,它決定了劉備集團難以實現(xiàn)遠大戰(zhàn)略目標的悲劇結局。關羽犧牲后,劉備舉全國之力,伐吳復仇。東吳舉國震動,欲獻荊州之地以求和解而不得。這時周瑜、魯肅、呂蒙幾個統(tǒng)帥級別的人物已死,東吳方面只好推舉沒有什么名望和資歷的陸遜統(tǒng)兵。面對強大的蜀漢和老資格的軍事家劉備,陸遜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相持日久,捕捉戰(zhàn)機,最后火燒連營,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僅帶領少數(shù)護衛(wèi)逃離,再沒有回到成都,死于白帝城。這次夷陵之戰(zhàn),史書的記載是這樣: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陸遜為大都督,假節(jié),督……五萬人拒之。……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等首,破其四十余營,……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shù)。備因夜遁,……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三國志》絕五十八,吳書,陸遜傳第十三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9
這樣一場巨大的勝利,記載也是如實敘事,毫無褒譽。莫非史書書寫有這樣的考慮:劉備當然也是大軍事家,但這時候連失關張二弟,復仇心切,心智迷失,指揮難免失當;內(nèi)部意見又極不統(tǒng)一,加上諸葛亮、趙云這些高級別的軍事策劃和戰(zhàn)場宿將都沒有參加戰(zhàn)斗,陸遜的勝利就要打點折扣?陸遜的軍事指揮能力就要打點折扣?
———還有一位軍事統(tǒng)帥及其指揮的一次戰(zhàn)役,與關羽有些可比性,即張遼指揮的合肥守衛(wèi)戰(zhàn)。曹操陣營中,除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相當于副帥,下來就要數(shù)張遼了,和關羽在劉備陣營地位也相仿佛。有意思的是,他們在各自陣營的官職也完全一樣。關公于赤壁之戰(zhàn)后,封蕩寇將軍,張遼也是蕩寇將軍;劉備稱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而張遼在曹操為魏王后也已是前將軍;關羽假節(jié),張遼也假節(jié)。孫權進攻合肥,張遼即是合肥的主要守將。在這場孫權親自統(tǒng)兵的戰(zhàn)役中,張遼以其驍悍智勇書寫了自己軍事生涯的光輝一頁: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20
羽攻仁于樊。操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队饌鳌吩疲毫、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呂思 勉:《呂思 勉講 秦漢 帝國》,第十一章,后漢亂亡;第十二節(jié),孫權取荊州
……關羽鎮(zhèn)守江陵,許昌以南擁漢反曹的人往往起兵響應。關羽威震華夏,據(jù)說曹操曾議遷都避關羽。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七節(jié),漢國
威震華夏,成為歷史的定評。
威震華夏,是對一場戰(zhàn)役和一個軍事統(tǒng)帥的最高評價。
二十年的艱苦奮斗,二十年的千里奔波,二十年的積聚準備,二十年的矢志不移,直到這時,劉備集團的扶漢抗曹事業(yè),終于揚眉吐氣,取得了輝煌勝利。是關羽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是關羽取得了這一史無前例的軍事成就。
還有哪一場戰(zhàn)爭,歷史有過這樣的評價呢?
縱觀三國時期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戰(zhàn)爭,這樣的評價是絕無僅有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