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

  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御筵上舉杯朝賀,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嘲弄王公**于赤墀之上。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御賜珊瑚玉鞭。我像東方朔一樣,好像是天上的謫仙下凡,大隱于朝堂之內,而世人不識。我又像西施一樣笑顰皆宜,大得君王恩寵。而丑女們卻東施效顰,愈學愈丑。當是之時,我的得意和高興,而今日卻不同了。君王雖仍愛蛾眉之好,但無奈宮中妒女讒毀。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無法在宮中立足了。

  注釋

  玉壺吟:李白自創(chuàng)歌行。據《世說新語·豪爽》記載:東晉王處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賞的一種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果壺口都被敲缺了!队駢匾鳌芳匆源藶轭}。

  烈士,壯士。

  壯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涕:眼淚。泗:鼻涕。漣:流不斷。兩句意為:酒后在秋月下拔劍起舞;忽然內心憤慨,高歌淚下。

  鳳凰詔:據《十六國春秋》記載:后趙武帝石虎下詔時,坐在高臺上,讓木制的鳳凰銜著詔書往下飛。后稱**的詔書為鳳詔。紫泥:甘肅武都縣的一種紫色泥,性粘,古時用以封詔書。謁(yè):朝見。稱觴(shāng):舉杯。御筵:**設的宴席。兩句意為:當初我奉詔入京朝見**,登御宴舉杯暢飲。

  揄(yú)揚:贊揚。九重:這里指**居住的地方。萬乘(shèng)主:這里指唐玄宗。

  謔(xuè)浪:戲謔不敬。赤墀(chí):皇宮中***臺階。青瑣:刻有連瑣花紋并涂以青色的宮門。赤墀、青瑣,指宮廷。賢:指**左右的大臣。

  朝天:朝見**。飛龍馬:古時**有六個馬廄,其中飛龍廄所養(yǎng)的都是上等好馬。這里泛指宮中的良馬。敕(chì):**的詔書。敕賜:**的賞賜。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裝飾的馬鞭。這里泛指華貴的馬鞭。

  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為人詼諧滑稽,善辭賦。后來關于他的傳說很多。他曾說:“古人隱居于深山,我卻認為宮殿中也可以隱居!边@里是以東方朔自喻。

  大隱:舊時指隱居于朝廷。金門:又名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里指朝廷。謫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李白很喜歡這個稱呼,常用以自稱。

  嚬:通“顰”。

  蛾眉:古時稱美女。這里是作者自比。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供奉翰林的后期,賜金還山的前夕。朱諫曰:“按《玉壺吟》者,以篇首二字以為題,白所自為之辭也。是供奉之時,被力士、貴記讒間,將求還山之日歟?”

  創(chuàng)作背景

  清代劉熙載論李白的詩說:“太白詩雖若升天乘云,無所不之,然自不離本位,故放言實是法言!保ā端嚫拧肪矶┧^“不離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尋,而不是任其橫流,漫無邊際!队駢匾鳌肪褪沁@樣一首既有奔放的氣勢,又講究法度的好詩。全詩充滿著郁勃不*之氣。按氣韻脈絡而論,詩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寫憤激的外在表現。開頭兩句居高臨下,入手擒題,刻畫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他壯懷激烈,孤憤難*,像東晉王敦那樣,敲擊玉壺,誦吟曹操的名篇《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傲沂俊、“壯心”、“暮年”三個詞都從曹詩中來,說明李白渴望建功立業(yè),這一點正與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畢竟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而自己卻至今未展素志,不覺悲從中來,憤氣郁結。三杯濁酒,已壓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劍而起,先是對著秋月,揮劍而舞,忽又高聲吟詠,最后眼淚奪眶而出,涕泗漣漣!昂鋈弧眱勺职言娙诵念^不可自已的憤激之情寫得十分傳神。四句一氣傾瀉,至此已是盛極難繼。兵家有所謂“以正合,以奇勝”的說法。這四句正面書憤,可說是“以正合”,下面別開一途,以流轉之勢寫往事回憶,可說是“以奇勝”。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兩句,如異峰突起,境界頓變。詩人一掃悲憤抑郁之氣,而極寫當初奉詔**、**賜宴的隆遇。李白應詔入京,原以為可施展抱負,因此他傾心酬主,急于披肝瀝膽,輸寫忠才!稗頁P”兩句具體描寫了他在朝廷上的作為。前一句說的是“尊主”,是贊頌**,后一句說的是“卑臣”,是嘲弄**!俺鞌祿Q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寫出了他受**寵信的不同尋常!帮w龍馬”是皇宮內六廄之一飛龍廄中的寶馬。唐制:學士初入,例借飛龍馬。但“數換飛龍馬”,又賜珊瑚“白玉鞭”,則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從得意處著筆!傍P凰”兩句寫*步青云,“揄揚”兩句寫宏圖初展,“朝天”兩句寫備受寵渥。得意之態(tài),渲染得淋漓盡致。詩人騁足筆力,極寫昔日的'騰踔飛揚,正是為了襯托時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勢。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睎|方朔被漢武帝視作滑稽弄臣,內心很苦悶,曾作歌曰:“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保ā妒酚洝せ袀鳌罚┖笕擞小靶‰[隱陵藪,大隱隱朝市”(晉王康琚《反招隱詩》)之語。李白引東方朔以自喻,又以謫仙自命,實是出于無奈。從無限得意,到大隱金門,這驟然突變,可以看出詩人內心是非常痛苦的!笆廊瞬蛔R”兩句,郁郁之氣,寄于言外,與開頭四句的悲憤情狀遙相接應。以上八句為第二段,通過正反相照,詩人暗示了在京橫遭毀誣、備受打擊的不幸。忠憤節(jié)氣,負而未伸,這也許就是詩人所以要擊壺舞劍、高詠涕漣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寫詩人自己堅貞傲岸的品格!拔魇眱删涫钦f自己執(zhí)道若一,進退裕如,或笑或顰而處之皆宜,這種態(tài)度別人效之不得。辭氣之間,隱隱流露出傲岸自信的個性特征。當然,詩人也很清楚他為什么不能施展宏圖,因而對朝廷中那些妒賢害能之輩道:“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這兩句話用《離騷》旨趣,托言美人見妒,暗寓士有懷瑾握瑜而不見容于朝的意思,蘊藉含蓄,寄慨遙深。

  明代詩論家徐禎卿說:“氣本尚壯,亦忌銳逸!保ā墩勊囦洝罚⿻鴳嵵魅绻晃冻研凼箽,像灌夫罵座一般,便會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這首詩豪氣縱橫而不失之粗野,悲憤難*而不流于褊急。開頭四句入手緊,起勢高,抒寫胸中憤激之狀而不作悲酸語,故壯浪恣縱,如高山瀑流,奔瀉而出,至第四句頓筆收住,如截奔馬,文氣陡然騰躍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轉,筆飽墨酣,以昂揚的格調極寫得意,方以為有風云際會、魚水顧合之美,筆勢又急轉直下,用“大隱金門”等語暗寫遭讒之意。最后以蛾眉見妒作結,點明進讒之人,方恃寵貴盛,自己雖拂劍擊壺,慷慨悲歌,終莫奈之何。詩筆擒縱結合,亦放亦收,波瀾起伏,變化入神,文氣渾灝流轉,首尾呼應。明代詩論家徐禎卿認為,一首好詩應該做到“氣如良駟,馳而不軼”(《談藝靈》)。李白這首詩是當之無愧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閱讀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1)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全不怕一作:渾不怕)

  譯文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

  千、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翻譯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

  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4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翻譯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

  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5

  石灰吟

  于謙〔明代〕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一作:全不怕)

  譯文

  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才得以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渾:全。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潔燒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燒喻,詠石灰即是詠燒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自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燒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zhàn),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全不怕一作:渾不怕)

  譯文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7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簡介

  《石灰吟》是明代***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翻譯/譯文

 。ㄊ^)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偈乙鳎嘿濏炇摇R鳎阂黜。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谇уN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廴舻乳e: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軠啠喝

 、萸灏祝褐甘覞嵃椎谋旧,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渾:全。

  5.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保斎皇侵笩裏捠沂。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于是,12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9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ㄊ^)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0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ㄒ蛔鳎悍酃撬樯砣幌/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2)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

  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御筵上舉杯朝賀,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嘲弄王公**于赤墀之上。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御賜珊瑚玉鞭。我像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賞的一種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果壺口都被敲缺了!队駢匾鳌芳匆源藶轭}。

  注釋

  1、烈士,壯士。

  2、壯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3、涕:眼淚。泗:鼻涕。漣:流不斷。兩句意為:酒后在秋月下拔劍起舞;忽然內心憤慨,高歌淚下。

  4、鳳凰詔:據《十六國春秋》記載:后趙武帝石虎下詔時,坐在高臺上,讓木制的鳳凰銜著詔書往下飛。后稱**的詔書為鳳詔。紫泥:甘肅武都縣的一種紫色泥,性粘,古時用以封詔書。謁(yè):朝見。稱觴(shāng):舉杯。御筵:**設的宴席。兩句意為:當初我奉詔入京朝見**,登御宴舉杯暢飲。

  5、揄(yú)揚:贊揚。九重:這里指**居住的地方。萬乘(shèng)主:這里指唐玄宗。

  6、謔(xuè)浪:戲謔不敬。赤墀(chí):皇宮中***臺階。青瑣:刻有連瑣花紋并涂以青色的宮門。赤墀、青瑣,指宮廷。賢:指**左右的大臣。

  7、朝天:朝見**。飛龍馬:古時**有六個馬廄,其中飛龍廄所養(yǎng)的都是上等好馬。這里泛指宮中的良馬。敕(chì):**的詔書。敕賜:**的賞賜。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裝飾的馬鞭。這里泛指華貴的馬鞭。兩句意為:上朝時經常換乘皇家馬廄中的飛龍名馬,手拿著**賞賜的名貴馬鞭。

  8、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為人詼諧滑稽,善辭賦。后來關于他的傳說很多。他曾說:“古人隱居于深山,我卻認為宮殿中也可以隱居!边@里是以東方朔自喻。

  9、大隱:舊時指隱居于朝廷。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苯痖T:又名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里指朝廷。謫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李白很喜歡這個稱呼,常用以自稱。

  10、嚬:通“顰”。這兩句是用丑女效顰的典故來揭露當時**庸碌**而又裝腔作勢的丑態(tài)。

  11、蛾眉:古時稱美女。這里是作者自比。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供奉翰林的后期,賜金還山的前夕。朱諫曰:“按《玉壺吟》者,以篇首二字以為題,白所自為之辭也。是供奉之時,被力士、貴記讒間,將求還山之日歟?”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3)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石灰吟 明朝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 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 一作:全不怕)

  《石灰吟》譯文

  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石灰吟》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

  千、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石灰吟》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創(chuàng)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謙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4)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賞析3篇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賞析1

  夢游天姥吟留別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開心顏!

  古詩簡介

  《夢游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色彩。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于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

  翻譯/譯文

  **來的客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吳越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卻矮小得)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倘若使我不能舒心暢意,笑逐顏開!

  注釋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白在長安受到**的排擠,被放出京。745年,李白將由東魯(在今山東)南游吳越,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的朋友,所以也題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經常出海的人談起瀛洲這個地方,都說大海煙波浩渺,瀛洲實在難以找到。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直插天空。橫,直插。

  勢拔五岳掩赤城: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部。

  一萬八千丈:一作“四萬八千丈”。

  對此欲倒東南傾: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因之:因,依據。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淥(lù):清。

  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迷花倚石忽已暝(míng):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天色已經很晚了。暝,日落,天黑。

  熊咆龍吟殷巖泉: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耙髱r泉”即“巖泉殷”。殷,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栗深林兮驚層巔: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栗、驚,使動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旋轉,運轉。

  恍:恍然,猛然。

  覺時:醒時。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賞析/鑒賞

  詩的開頭幾句是寫入夢的緣由。詩人說:海上回來的人談起過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過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時隱時現,也許還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紹興一帶!靶拧,在這里當“實在”講。

  先說“?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這一筆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再說“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轉入正題。以下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痹娙讼饶锰炖焉礁煜啾,只見那山橫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連結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的五座名山,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俺喑恰,是山名,在浙江天**,因為山上赤石列,遠看好像***城,所以叫赤城。接著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臺山為著眼點來寫,說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臺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簡直像要塌倒了。這里的“天臺四萬八千丈”,只是說天臺山非常高,并不是說它實有四萬八千丈。

  在這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怎樣高,卻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地向那夢幻境界飛去。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入了夢境。從這里到“失向來之煙霞”一大段,寫的都是夢境,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間飛過紹興大都市的鏡湖,又飛到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里淥水蕩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謝公”,指的是魏晉貴族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

  接著,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边@里的“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特制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齒,上山就去掉前齒,下山就去掉后齒,這樣走著省力些。“天雞”,是古代傳說里的一種神雞,相傳住在東海桃都山頂的一棵大樹上,天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起來。詩人說:他穿著謝靈運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云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涌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樣,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頂,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幻,夢境一步步開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引向幻想的**。正面展開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在千回萬轉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倚靠著巖石,迷戀繽紛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fā)抖。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煙霧。寫得有聲有色。這里采用了楚辭的句法,不僅使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而且使讀者聯想到楚辭的風格,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突然間景象又起了變化:在我們面前,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且看:“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边@里作者接連用四個四言短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節(jié)奏參差錯落,鏗鏘有力,把天門打開時的雄偉聲勢,充分地寫了出來!傲腥薄本褪情W電。

  在天門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而天門打開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這樣,前者就對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詩的氣勢上,形成了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為神仙的出場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著,神仙出場了:“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許多神仙紛紛走出來,穿著彩虹做的衣裳,騎著風當作馬,老虎在奏樂,鸞鳳在拉車。夢境寫到這里,達到了最高點,詩人的幻想真像“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任意奔馳。讀著這些迷人的詩句,好像是在欣賞色彩鮮艷、變化莫測的童話影片一樣,是那樣富于魅力,那樣引人入勝。使人讀了心往神馳,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夢不長:“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毙捏@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剛才的煙霧云霞哪里去了?詩在夢境的最高點忽然收住,急轉直下,由幻想轉到現實,仿佛音樂由響徹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轉入低音,使聽者心情也隨著沉靜下來。讀詩,尤其是讀古體詩,全篇的波瀾起伏是應該注意體會的。

  詩人由夢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這一段由寫夢轉入寫實,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意思。這首詩是用來留別的,要告訴留在魯東的朋友,自己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訪道。這一段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幾句詩里,表現了詩人的內心矛盾,迸發(fā)出詩人強烈的感情。他認為,如同這場夢游一樣,世間行樂,總是樂極悲來,古來萬事,總是如流水那樣轉瞬即逝,還是騎著白鹿到名山去尋仙訪道的好。這種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tài)度,表現了李白思想當中消極的一面。封建社會里屬于封建**階級的知識分子,在**上遭受挫折的情況下,對人生抱消極態(tài)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評價這首詩里所表現的李白的思想,決不能只看到這一面,還要看到另一面,更強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當中,和“人生無!毕喟槎鴣淼模皇菍θ松那,不是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而是對上層**者的蔑視和反抗。他的求仙訪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為了滿足無窮的貪欲,而是想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正像詩的結句所說:“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開心顏!”哪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是曲折復雜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積極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賞析2

  1夢游天姥吟留別詩詞原文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開心顏!

  2 夢游天姥吟留別翻譯

  海上來客,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那里的天姥山,盡管云霞或明或暗,間或可見。

  天姥山高聳入云,象橫臥天際,高超五岳遮蓋赤城,其勢無比。

  天臺山,傳說高達四萬八千丈,面對天姥山,象拜倒東南偶下。

  我想游天姥,因而夢游了吳越,一夜飛越,夢里見到鏡湖明月。

  明月清輝,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當年謝靈運的住處,至今猶在,清波蕩漾猿猴長啼,景致凄凄。

  我腳穿著,謝靈運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巒,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

  山中盡是巖,道路千回萬轉,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

  熊吼聲龍吟聲,在巖泉間震響,深林為之驚,峰巒火之抖顫。

  烏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蕩漾,湖面騰起云煙。

  閃電劃破長空,一聲驚雷巨響,山丘峰巒,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門,在隆隆聲中打開。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日月交相輝映,照耀著金銀臺。

  云神們以彩虹為衣,以風作馬,他們踩踏祥云,紛紛飄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著車駕,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

  忽然令人膽顫,不由魂飛魄散,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嘆。

  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席,方才美麗煙霞,已經無影無跡。

  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一般。

  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

  暫且放養(yǎng)白鹿,在那青崖之間,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

  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3 夢游天姥吟留別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4 作者簡介

  夢游天姥吟留別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出生地是現今吉爾吉斯斯坦,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xiāng)),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大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又稱為“詩仙”。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度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注釋: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直插天空。橫,直插。

  ”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部。

  一萬八千丈:一作“四萬八千丈”。

  ”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因:依據。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淥(lù):清。

  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迷花“句: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天色已經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

  ”熊咆“句: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耙髱r泉”即“巖泉殷”。殷,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栗深林“句: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栗、驚,使動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旋轉,運轉。

  恍:恍然,猛然。

  覺時:醒時。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且放“二句: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痹娨婚_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生所經歷的**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崩^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zhàn)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的氛圍。前面是浪漫**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倍刺旄5兀诖顺霈F。“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跋芍速饬腥缏椤!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fā)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肮艁砣f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tài)間”的屈辱地位!罢垩币辉~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yōu)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5)

——晨風原文、翻譯及賞析

晨風原文、翻譯及賞析1

  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櫟,隰有六。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隰有樹p。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注釋 (1)(yù):鳥疾飛的樣子。晨風:鳥名,即r(zhān

  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櫟,隰有六。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隰有樹p。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注釋

  (1)(yù):鳥疾飛的樣子。晨風:鳥名,即r(zhān)鳥,屬于鷂鷹一類的猛禽。

  (2)郁:郁郁蔥蔥,形容茂密。

  (3)欽欽:朱熹《集傳》:“憂而不忘之貌!

  (4)苞:叢生的樣子。櫟(lì):樹名。

  (5)隰(xí):低洼濕地。六駁(bó):木名,梓榆之屬,因其樹皮青白如駁而得名。駁即“駁”字。

  (6)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實色紅,如梨。

  (7)樹:形容p樹直立的樣子。p(suí):山梨。

  原文翻譯

  r鳥如箭疾飛行,飛入北邊茂密林。意中人兒未望見,憂心忡忡情難*。怎么辦呵怎么辦?你竟把我忘干凈!

  山坡櫟樹真叢錯,洼地梓榆真斑駁。意中人兒未望見,憂心忡忡難快樂。怎么辦呵怎么辦?你把我忘實在多!

  山坡長滿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意中人兒未望見,憂心忡忡似醉迷。怎么辦呵怎么辦?你已把我全忘記![1]

  作品賞析

  一個女子癡心地渴望著,等待著重新見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傷。其實那位“君子”,恐怕壓根兒已將她忘個罄盡。這首詩的內容實有揶揄嘲弄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況味。朱熹《詩集傳》說此詩寫婦女擔心外出的丈夫已將她遺忘和拋棄,這比起《毛序》“刺秦康公棄其賢臣說”、朱謀瑋《詩故》“刺棄三良說”、何楷《詩經世本古義》“秦穆公悔過說”等,相對而言較為通達,可作參考。

  全詩三章,章六句。首章用r鳥歸林起興,也兼有賦的成分。鳥倦飛而知返,還會回到自己的窩里,而人卻忘了家,不想回來。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兩句,很可能是杜甫《望岳》中名句“決{入歸鳥”所本。從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蒼茫的黃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憂傷苦澀。再細細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辦呵怎么辦?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話的質樸語言,表達出真摯感情,使人如聞其聲,如窺其心,這是《詩經》語言藝術的一大特色。從“忘我實多”可以揣測他們間有過許許多多花間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負得深,這位“君子”實在是無情無義的負心漢。不過詩還是表達得相當蘊藉的,細細咀嚼方能品味。五代馮延巳膾炙人口的《鵲踏枝》詞“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當系從此詩翻出。

  “山有……隰有……”是《詩經》常出現的起興成句,用以比況物各得其宜。上古時代先民物質生活尚不豐富,四望多見山巒坑谷正是歷史的必然。那J望著的女子瞥見晨風鳥箭樣掠過飛入北林后,余下所見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櫟樹和洼地里有樹皮青白相間的梓榆。三章則換了兩種樹:棣和p。之所以換,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換韻腳。萬物各得其所,獨有自己無所適從,那份惆悵和凄涼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詩在表達“憂心”上是層層遞進的!皻J欽”形容憂而不忘;“靡樂”,不再有往事和現實的歡樂;“如醉”,如癡如醉精神恍惚。再發(fā)展下去,也許就要精神崩潰了。全詩各章感情的遞進軌跡相當清晰和真實可信。

  朱熹為了自圓其說,《詩集傳》還特意舉了例證說:“此與《(眼移)》之歌同意,蓋秦俗也!薄陡琛返谋臼率沁@樣的:百里奚逃亡后當**秦相,宴席時廳堂上樂聲齊奏。有個洗衣女傭說自己懂得音樂,于是操琴撫弦而奏,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今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聽后詢問,方知是失散的妻子,于是夫妻團圓。朱熹用秦俗來證秦風,也頗有說服力。不過詩無達詁,見仁見智,也不必泥于一說。方玉潤《詩經原始》說:“男女情與君臣義原本相通,詩既不露其旨,人固難以意測。”說得很圓通,讓人自己去心領神會。高亨《詩經今注》云:“這是女子被男子拋棄后所作的詩。(也可能是臣見棄于君,士見棄于友,因作這首詩。)”這后面兩個“也可能”,補充得很有意思!俄n詩外傳》和《說苑-奉使篇》載趙倉唐見魏文侯時引及此詩,還用來表達君父忘記臣子之意。因此,關于此詩的主題,還是有繼續(xù)發(fā)掘的余地的。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6)

——梁甫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梁甫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玉衡固已驂,羲和若飛凌。

  四運循環(huán)轉,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時暮,迢迢天路征。

  招搖東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風無絕響,玄云互相仍。

  豐水憑川結,零露彌天凝。

  年命特相逝,慶云鮮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順焉足憑。

  慷慨臨川響,非此孰為興。

  哀吟梁甫顛,慷慨獨撫膺。

  翻譯

  時節(jié)在變換,北斗星的斗柄改變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陽也好像飛到了高空。四季在循環(huán)運轉,寒暑相互接替,F在的年時和日暮,就是天象運行的明證。剛才招搖星還指向東北,時值二月,轉瞬大火星就從西南升起,到了秋季。時節(jié)的變換真是很迅速。悲風一直在吹,沒有停歇的'時候,烏云一直在接連不斷地飄飛。到了冬季水面都結冰了,天氣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結了。人生的歲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想按正道而行,實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孔子在水邊的嘆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發(fā)的嗎?在梁甫山頂上想到這些,我不禁也悲憤地撫膺嘆息。

  注釋

 、儆窈猓罕倍菲咝堑牡谖逍。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隨著時節(jié)的變換而改變方向。

 、隍墸厚{三匹馬。

  ③羲和:日神,這里指太陽。

  ④凌:升高。

  ⑤四運:指四季。

 、蕹校航犹。

  ⑦冉冉:逐漸。

 、嗵炻罚禾煜蟮倪\行。

 、嵴袚u:即北斗第七星。招搖指向東北,時節(jié)是農歷二月。

  ⑩大火西南升:大火星從西南方升起。這里是指世界變換迅速。仍:接連不斷。慶云:一種吉祥的云氣。履信:實行忠信的道理。思順焉足憑:指按正道而行卻又哪能靠得住。臨川響:指孔子在水邊的嘆息。

  賞析

  梁甫是個地名,為泰山腳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賦予《梁甫吟》悲涼的葬歌體特征。這首詩中陸機是在感嘆歲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雖然行為正直,仍然不免有種種憂患。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7)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1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

  憨厚農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ㄕ。

  婚后三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yè)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暗拋。

  當年發(fā)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叵肷贂r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注釋

  氓:《說文》“氓,民也!北玖x為外來的百姓,這里指自彼來此之民,男子之代稱。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憨厚、老實的樣子。

  貿:交易。抱布貿絲是以物易物!胺藖怼

  二句:是說那人并非真來買絲,是找我商量事情來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結婚。

  匪:通“非”。

  即:走近,靠近。

  謀:商量。古音咪(mī)。

  淇:衛(wèi)國河名。今河南淇河。

  頓丘:地名。今河南清豐。

  丘:古讀如“欺”。

  愆:過失,過錯,這里指延誤。這句是說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

  將:愿,請。

  無:通“毋”,不要。

  乘:登上。

  垝垣:倒塌的墻壁。垝,倒塌。垣,墻壁。

  復關:①復,返。

  關:在往來要道所設的關卡。女望男到期來會。他來時一定要經過關門。一說“復”是關名。 ②

  復關:衛(wèi)國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淚;

  漣漣:涕淚下流貌。她初時不見彼氓回到關門來,以為他負約不來了,因而傷心淚下。

  載:動詞詞頭,無義。

  爾卜爾筮: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體:指龜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結果。

  咎:不吉利,災禍。

  無咎言:就是無兇卦。

  賄:財物,指嫁妝,妝奩(lián)。以上四句是說你從卜筮看一看吉兇吧,只要卜筮的結果好,你就打發(fā)車子來迎娶,并將嫁妝搬去。

  沃若:猶“沃然”,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時期比自己戀愛滿足,生活美好的時期。

  于嗟鳩兮:于:通“吁”本義為表示驚怪、不然、感慨等,此處與嗟皆表感慨。

  鳩:斑鳩。傳說斑鳩吃桑葚過多會醉。

  耽:迷戀,沉溺,貪樂太甚。

  說:通“脫”,解脫。

  隕:墜落,掉下。這里用黃葉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黃:變黃。

  其黃而隕:猶《裳裳者華》篇的“蕓其黃矣”,蕓也是黃色。

  徂:往;

  徂爾:嫁到你家。

  食貧:過貧窮的生活。

  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

  漸:浸濕。

  帷裳:車旁的布幔。以上兩句是說被棄逐后渡淇水而歸。

  爽:差錯。

  貳:“貣(tè)”的誤字。“貣”就是“忒”,和“爽”同義。這里指愛情不專一。以上兩句是說女方沒有過失而男方行為不對。

  罔:無,沒有;

  極:標準,準則。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為前后不一致。

  靡室勞矣:言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余。

  室勞:家務勞動。

  靡:無。“夙興”

  二句:就是說起早睡遲,朝朝如此,不能計算了。

  夙:早。

  興:起來。

  言既遂矣:“言”字為語助詞,無義。

  既遂:就是《谷風》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經實現。

  咥:笑的樣子。以上兩句是說兄弟還不曉得我的遭遇,見面時都譏笑我啊。

  靜言思之: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

  言: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躬自悼矣:自身獨自傷心。躬,自身;悼,傷心。

  “及爾”二句:當初曾相約和你一同過到老,偕老之說徒然使我怨恨罷了。

  隰:低濕的地方;當作“濕”,水名,就是漯河,黃河的支流,流經衛(wèi)國境內。

  泮:通“畔”水邊,邊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邊際,而自己愁思無盡。言外之意,如果和這樣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無邊了。

  總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時把頭發(fā)扎成丫髻,稱總角。這里指代少年時代。

  宴:快樂。

  晏晏:歡樂,和悅的樣子。

  旦旦:誠懇的樣子。

  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不曾想過會違背誓言。

  反是不思:違反這些。是,指示代詞,指代誓言。是重復上句的意思,變換句法為的是和下句葉韻。

  已:了結,終止。焉哉(古讀如茲zī):語氣詞連用,加強語氣,表示感嘆。末句等于說撇開算了罷!

  通假字

  蚩蚩(氓之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是忠厚的樣子

  匪(匪來貿絲) 通“非”,不是

  于(于嗟鳩兮) 通“吁”,嘆詞,表感慨

  無(將子無怒) 通“毋”,不要

  說(猶可說也) 通“脫”,解脫

  泮(隰則有泮) 通“畔”,邊

  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今義:表示到達某種程度。

  耽,古義:沉溺;今義:耽誤。

  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泣涕,古義:眼淚;今義:眼淚和鼻涕。

  賄,古義:財物;今義:用財物賄賂。

  宴,古義:快樂;今義:宴會。

  三歲,古義:多年;今義:指年齡。

  詞類活用

  黃(其黃而隕):變黃(形容詞作動詞)

  二三(二三其德):經常改變(數詞作動詞)

  夙(夙興夜寐):早起(名詞作狀語)

  夜(夙興夜寐):晚睡(名詞作狀語)

  貧(三歲食貧):貧困的生活(形容詞作名詞)

  貳(士貳其行):不專一,有二心(數詞作動詞)

  明句式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賓語前置句)

  賞析

  《衛(wèi)風·氓》是一首上古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說了其情變經歷和深切體驗,是一幀情愛畫卷的鮮活寫照,也為后人留下了當時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沖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后的生活應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愿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經濟的不*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系上的不*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婚約的**!笆紒y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后世讀者的共鳴。

  詩中雖以抒情為主,所敘的故事也還不夠完整細致,但它已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來,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時而夾以慨嘆式的議論。就這些方面說,這首詩已初步具備*式的敘事詩的某些特征。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后二千余年的敘事詩,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詩的結構,是和它的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敘述時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的。全詩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詩經》其他各篇采用復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運發(fā)展的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它以賦為主,兼用比興。賦以敘事,興以抒情,比在于加強敘事和抒情的色彩。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便淚流不止;既見復關,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保ā对娊浽肌罚┮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朱熹《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過!吧V绰洌淙~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吧V湟樱潼S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保ǔ炭∮ⅰ对娊涀g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果得到了一條教訓: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对娂瘋鳌丰尨硕卧疲骸吧w*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闭f女主人公“*奔”,固不足;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生的內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墒撬未老時就產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原始》)是的,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藝術成就

  (一)現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

  《氓》詩是詩人現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詩人不自覺地運用了現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實的作用。《氓》是民歌,是口頭創(chuàng)作。最初廣泛地流傳于民間,經過無數勞動人民的反復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在這樣的完整詩篇。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于戀愛婚姻方面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現實性。詩中女主人公所敘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經歷,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在階級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詩人善于把握題材的各種復雜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權的**人,他們從夫妻關系而變?yōu)?*與被**的關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權**的社會現實。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是以夫權為中心的思想和棄婦孤立無援的現實。她抓住自己內心的矛盾:婚前沒有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見了氓就開心,不見氓就傷心,如何解決見與不見的矛盾呢?這些錯綜復雜的矛盾,結成詩的主要矛盾——封建禮法**與婦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這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顯著和普遍的現象。其次,《氓》詩人善于塑造人物現象!睹ァ吩娭杏袃蓚形象比較鮮明。一個是狡詐負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氓是從別處**到衛(wèi)國的一個農民,“抱布貿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地假忠誠。他用虛偽的**,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結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過去是指天劃日地賭咒,現在是“二三其德”地變心;過去是有說有笑地溫存,現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確切。氓的形象,是夫權**的產物,是商人唯利是圖的產物。詩中又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yǎng)蠶繅絲的家庭副業(yè),所以有些積蓄。她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怨,秋以為期”。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敢于無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結婚以后,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務勞動一齊挑起來。她堅貞,當家境逐漸好轉,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被棄以后,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堅決地和氓決絕。她從一位純潔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的棄婦。她性格的發(fā)展,是隨著和氓關系的變化而發(fā)展的。此詩通過氓和女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丑,是很清楚的。當時男女不*等的社會真實面貌,如在目前。所以說,《氓》的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現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周揚說:“有文學就有創(chuàng)作方法。‘神話傳說’是浪漫**的淵源,《詩經》是現實**的淵源。”他這段概括的話,是符合*文學史的實際情況的。

 。ǘ┍群团d的藝術手法

  詩人是農村婦女,農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想,便歌唱起來。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第三章的“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六章的“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三)對比的表現手法

  這是由于現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吧V绰洹迸c“桑之落矣”的對比,“不見復關”與“既見復關”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的效果。2。前后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態(tài)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偽的本質。

 。ㄋ模┙璐揶o

  詩是形象思維,不是抽象的說教,要用具體的事物,抒寫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語言,容易引起讀者想象、共鳴,增強詩的魅力。《氓》詩人用氓住的地方“復關”**氓,用“總角”**幼年。以送行之遠、乘垣望關表多情。以車來賄遷表同居,以“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大歸。以“三歲”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復。這和《采薇》詩人用“楊柳依依”代春,“雨雪霏霏”代冬,性質是一樣的。收到語言雋永,耐人尋味的效果。

  (五)頂真修辭

  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說:“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修辭法!边@種修辭,多見于歌曲。這可能由于集體歌唱,口耳相傳,此唱彼和,互相銜接,便于記誦所產生的一種句式。如“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以望復關,不見復關”,“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詩中的頂真句。蟬聯詞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加強詩的音樂性。

 。﹪@辭的應用

  詩人抒發(fā)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時候,經常用一種呼聲或感嘆辭來表達。如當她追敘婚前戀愛生活的時候,感情比較穩(wěn)定,沒有使用嘆辭。第三章轉入抒情,感情激昂,連用兩個“于嗟”(哎呀),三個“兮”(。┳,兩個“也”(呀)字。第四章對“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訴說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譏笑,情緒最激動,連用六個“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氣。最后一章對氓表示憤慨和決絕,加強了語氣,拖長了音調,堅決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連用,就像歌劇幕終,使人有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之感。

  (七)呼告的表現手法

  由于詩人感情的強烈,對所愛者或所憎者,雖不在面前,但覺得如在面前,向他陳訴或斥責,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詩中用得最普遍!睹ァ吩姷谌略娙藬⑹鏊谋粭,心情憤激,把個人的命運和當時一般女子的命運聯系起來,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訴她們,在戀愛過程中,要警惕男子將來會變心,自己將難擺脫禍害:“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幾句呼告,唱出了對男女不*等社會現象的強烈悲憤。第六章又轉為呼告的形式,“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時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責他的誓言是個欺騙。接著以少時兩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襯氓今日的負心。悲憤之情,又達到了**。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發(fā)出斥責,是不足以解恨的。

  這首詩音調鏗鏘自然,富有真情實感。詩中用了不少“蚩蚩”、“漣漣”、“湯湯”、“晏晏”、“旦旦”等疊字形容詞,它們不但起了摹聲繪貌的作用,且加強了詩的音樂性!对娊洝访窀璧恼路ǎ喟胧钳B章復唱的。由于《氓》詩作者感情復雜,敘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復唱,這在《國風》民歌中是少見的。

  層次結構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可是這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便淚流不止;既見復關,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同上)一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過。“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白晕裔逘,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保ǔ炭∮ⅰ对娊涀g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果得到了一條教訓: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詩集傳》釋此段云:“蓋*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闭f女主人公“*奔”,固不足;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生的內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墒撬未老時就產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原始》)是的,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8)

——清人原文、翻譯及賞析

清人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譯文

  清邑**駐在彭,駟馬披甲真威風。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閑庭。

  清邑**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邑**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注釋

  1.清人:指鄭國大臣高克帶領的清邑的士兵。清,鄭國之邑,一說衛(wèi)國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

  2.彭:鄭國地名,在黃河邊上。

  3.駟(sì)介:一車駕四匹披甲的馬。介:甲。旁旁:同“彭彭”,馬強壯有力貌。一說行走、奔跑貌。

  4.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車子兩邊。重(chóng)英:以朱羽為矛飾,二矛樹車上,遙遙相對,重疊相見。重,重疊。英,矛上的纓飾。

  5.翱(áo)翔:游戲之貌。

  6.消: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7.鑣(biāo)鑣:英勇威武貌。

  8.喬:借為“鷮(jiāo)”,長尾野雞,此指矛上裝飾的鷮羽毛。

  9.逍遙:閑散無事,駕著戰(zhàn)車游逛。

  10.軸: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11.陶陶:和樂貌。一說馬疾馳之貌。

  12.左旋右抽:御者在車左,執(zhí)轡御馬;勇士在車右,執(zhí)兵擊刺。旋,轉車。抽,拔刀。

  13.中軍:即“軍中”。一說指古三軍之中軍主帥。作好:容好,與“翱翔”“逍遙”一樣也是連綿詞,指武藝高強。一說做好表面工作,指裝樣子,不是真要抗拒敵人。

  賞析:

  鑒賞

  這是一首辛辣的諷刺詩。在此詩作者眼中,高克帶領的部隊,戰(zhàn)馬披甲,不可謂不雄壯;戰(zhàn)車插矛,不可謂不威武?墒乔逡氐氖勘鴧s不是在為抵御敵人隨時可能的入侵而認真?zhèn)鋺?zhàn),卻在河上***逛,耍弄刀槍;身為將帥的高克也閑來無事,只是以練武來消磨時光而已。此詩諷刺的對象是高克,而最終深深斥責的是**公的昏庸。

  至于為什么說諷刺的矛頭最終是對準**公,古代有一位論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生殺予奪,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退之可也。愛惜其才,以禮馭之亦可也。烏可假以兵權,委諸竟上(邊境),坐視其離散而莫之恤乎!《春秋》書曰:‘鄭棄其師。’其責之深矣!”(朱熹《詩集傳》引胡氏語)?傊,在抵御外敵之時,**公因討厭高克反而派他帶領清邑士兵去河邊駐防的決策是完全錯誤的。

  全詩共三章,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的種種表現。表面上是在稱頌他們,說他們的披甲戰(zhàn)馬如何強壯,奔馳起來又如何威風;戰(zhàn)車上裝飾著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壯盛;軍中的'武士也好,主帥也好,武藝又是如何高強。而實際上他們卻是在河上閑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畫龍點睛,用“翱翔”、“逍遙”、“作好”等詞來揭出本相,其諷刺的手法是較為含蓄的。從詩的章法上說,三個章節(jié)的結構和用詞變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與前兩章不同處較多。作者采用反復詠嘆的手法,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和表現力,從而達到其諷刺的效果。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9)

——蓮葉原文、翻譯及賞析

蓮葉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蓮葉初生南浦,*綠楊飛絮。

  向晚鯉魚風,斷送彩帆何處?凝佇,凝佇,樓外一江煙雨。

  譯文:

  南浦上蓮葉初生,江流*樹上柳絮飄散。傍晚時分,你那夾雜著鯉魚腥味的風,要將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著,凝立著,只見樓外江面上煙雨紛紛。

  賞析:

  賀鑄本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曾在和州(今安徽和縣)、泗州(今江蘇盱眙)、太*州(今安徽當涂)等處任職。這些地方,均近江臨淮,晚年又退居蘇州,長居水鄉(xiāng),在他的詞集中,便有不少寫水鄉(xiāng)風光與生活的作品,《憶仙姿》即其中一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