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篇一
“面對問題,要探究”
“研究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
翻開《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些點評文字標題活潑地躍入眼簾,除了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更有一種震撼心靈的喜悅。狼吞虎咽一番,心中不覺一陣竊喜,我沖動地低聲告訴自己:教育智慧從研究中來。生怕出錯,我又一次走進書中,仿似與王曉春老師晤談,一同思考這些教育問題,不覺生發(fā)出好些的思考與共鳴。
啟發(fā)一,教育智慧倡導“幫助式的教育”。案例中的“幫助式的教育”是相對“干涉式的教育”提出的。王曉春老師在評析中一針見血講到: “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干涉式教育屬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不需要多少專業(yè)知識,靠條件反射就可以實施了! 例如:面對一個不講衛(wèi)生的學生,作為老師的我們也許會脫口而出:“你太臟了,快去洗洗。”語氣或是直率,或是委婉,或是嚴厲,或是溫和。這種先評價指責后指手畫腳的教育就是“干涉式的教育”。讀著王老師對此教育方式的“定義”,真叫人不寒而栗。我心有余悸,冥冥之中那話語仿似說與我聽、批露與我,直刺我的心窩。是的,身為一個老師媽媽的我,也屢屢犯下采用這種低科技含量的教育進行著家庭教育。那我算什么?多半時候還真像一個農(nóng)村主婦,專業(yè)知識低得可怕!恐慌之際,我得讓自己的教育變得專業(yè)一些、智慧一些。我的目光像一匹餓狼涉獵著新的教育方式。王老師指出:“幫助式的教育是隱蔽的教育,學生甚至可能沒感覺到老師在教育他,可他是已經(jīng)受到了教育了!蓖趵蠋煼浅Yp識案例7的fangqiong,面對不講衛(wèi)生的牛牛,沒有簡單評價粗暴指責,而是設計了一個“擁抱情境”,讓牛牛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鼓勵牛牛改正,并高度評價說,是愛心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催生了fangqiong如此美麗的教育智慧。
我靜靜地品析著王老師對“幫助式的教育”的“定義”以及他給予fangqiong的評價,在它們的背后,我強烈地感受到了一道燦爛的光,照亮了對教育真諦真切解讀的心扉,我觸摸了fangqiong的思想,幾多興奮,幾多感動。在她的思想里,教育被理解為幫助,這種幫助是和諧的,而且是充滿親切感的,是平等的幫助。于是她微笑著蹲下身子、親切地伸出雙手準備去擁抱“小花貓”似的牛牛。她對牛牛的教育就像一個姐姐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先知,幫助弟弟進步。姐姐比弟弟懂得多些,因為她年長幾歲,早一些時日獲得一些知識和能力,早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和做人的規(guī)矩,但本質上,姐姐和弟弟沒有不同,都是母親的孩子,是平等的。一個好姐姐,她總是期盼著弟弟能出人頭地,能勝過自己,這就是我們所理解和盼望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fangqiong的教育里,我清晰地聞到了充滿溫暖的味道,這種教育(幫助)是真誠的,清澈的,平等的,是不帶任何雜質的“平等中的首席”。
啟發(fā)二:教育智慧來之于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研究和思考。一個善于思考,能深入了解學生的老師,其身上一定閃動著智慧的靈光。智慧的靈光來自于教師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之中!睹孛芗s定》這個案例講了一個學生頻頻舉手,給老師的印象是“不懂裝懂,隨意舉手,欺騙老師”。一般老師可能會冷落,甚至譏諷他?墒切|萍老師經(jīng)過深入了解后卻認定他有一顆“好勝、上進的心”。學生的一些看似缺點的表象一下子成了優(yōu)點。正是因為有了肖老師對學生問題的思考和研究,學生才擁有健康成長的土壤,老師的教育智慧也得以滋長,瞧,老師的視角變了(學生是活生生的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邏輯),想法變了(事出有因,應該蹲下身來,和他們一樣的高度面對問題),老師的觀念變了(尊重、平等、民主)。而這些似乎耳熟能詳?shù)淖盅墼谶@里顯得如此珍貴,當我閱讀感悟至此的時候,我不禁想到自己多
年來在家庭教育的愚鈍:
我是有兩個孩子的老師媽媽,孩子爭執(zhí)的時候特別多,每每遇到他們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我總在一旁束手無策,干著急。很多時候那場即將爆發(fā)的“爭斗” 多是在我的暴力之下平息的,而平息之余我再來一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教育,他們兄弟倆也會因此淚流滿面,承認錯誤決心悔改,而我自以為大功告成,可不,“戰(zhàn)犯”屢屢,我擁有兩個孩子的幸福之外也少不了如此的辛辣煎熬。多年以來困惑,在今天的閱讀中我才恍然大悟:我對孩子的教育是“認錯教育”“無研究的教育”,是純屬“看到現(xiàn)象——進行教育——達到目的”的教育思路。我是何等的愚昧,不加思考。我到底是孩子的媽媽老師,對于孩子的成長史、家庭教育現(xiàn)狀、學習生活狀況等,我真的用心反思過成與敗嗎?我為什么就不能采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促使成長”的教育思路對孩子進行教育?質問中王老師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遇事“三思而行,不忙于下結論”,“成功的關鍵不在于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尋找答案!睂ふ掖鸢傅囊话闼悸肥牵
1、盡可能周全的了解情況,占有材料;
2、根據(jù)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試試了,于是采取措施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干預;
3、再根據(jù)反饋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說,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循環(huán),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步得到解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了解情況時,要習慣于了解學生的成長史和考察家庭教育的特點,有利于搞清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
先了解情況,了解是解決的前提。思考就是研究!了解和思考過程蘊涵科學的探究,才能有切合實際的問題解決的結果。相信我這位媽媽老師,面對孩子的問題不再措手不及。
啟發(fā)
三、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王老師對案例6作了題為“面對問題,要探究”的 點評。評析中他談到,面對“爬樹**”,黃玫瑰老師開始雖“不滿”,但他很快的壓住自己的不滿,而且成功地把這種不滿迅速轉化為“探究”,去尋問孩子為什么爬樹,之后教育他下次遇到同類事情的時候“不這樣做”。這樣的教育是源于“面對問題要探究”“能多角度看世界”,是智慧的。案例中,我不僅感受到“化敵為友”的曼妙,還收獲著“面對問題要探究”所帶給的啟迪,甚至我能從中讀懂的黃玫瑰老師個人的魅力:
黃玫瑰老師是視“敵”為“友”的。在他的心中,成長著許多的“小人”,他理解、寬容這些“小人”難免因為簡單而淳樸的想法而忘記紀律,違反紀律,于是他的教育就不是簡單的批評和紀律的重申,而是想辦法讓這些“小人”下次遇到同類事情的時候“不這樣做”。
黃玫瑰老師是善于 “化敵為友”的。他善于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和認知觀念使之科學、用科學的精神,研究的心態(tài)面對問題、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甚至從樹木的角度看世界,“立足點多元化”解決問題,把麻煩釀成快樂。
黃玫瑰是熱愛教育事業(yè)、善待學生、心理健康的老師。他深知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yè)成就和人格發(fā)展;他深知教育行為不健康的老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
教學
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yè)萎縮產(chǎn)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培養(yǎng)兒童心理健康的前提。因此,他的教育行為充滿冷靜、尊重、平等,意味深長。相反,一些老師面對“爬樹**”,心里想的就是“違反紀律”“和老師作對”,不知覺中就把矛頭指向自己,結果讓學生來一番“承認錯誤”“制造了敵人”。此番教育直叫人“觸目驚心”,正所謂“教師的素質不同,理念不同,人生哲學不同,教育就會呈現(xiàn)不同的效果。”我敢斷言,這樣的教師心理是不健康(或是亞健康)的。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的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了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的心靈,教育的智慧就會因為教師心理不健康而消失殆盡。
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關愛教師的心理健康,讓教育充滿智慧,我在心底熱切的呼喚: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把脈,為增進教師的心理健康會診吧!
駐足于一百個案例,生動、具體、真實,淺顯中教人返觀自我悄然思量。走出《教育指智慧從哪里來》,我不再茫然,我高聲對自己說,在閱讀中我滋長了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從哪里來?
從關注教育現(xiàn)象中來,從冷靜思考中來,從潛心體會中來,從積極地反思中來。
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抗災自救,交通知識,食品安全,預防疾病等 文明在我心中關心別人,快樂自己
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篇二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心得
(推薦)“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是專家王曉春老師的立說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
有學生因為特殊原因課落下了,我會利用業(yè)余時間給他們補課,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尋找解決辦法。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贊,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斗嘴絆腳,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fā)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獲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并不陌生,卻又那么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二、批評不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式 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啟示。
三、教育智慧是一門藝術
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蘊藏著許多智慧。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fā)生在我身邊,也曾經(jīng)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jīng)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著、忙著、拼搏著。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jīng)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為什么,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著他們的行為,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于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tài)中來??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tài)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了化,你可以發(fā)現(xiàn):
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松又愉悅!
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一書,我發(fā)現(xiàn)了真正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啟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篇三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主要是寫給小學教師的,所選案例都是小學發(fā)生的事情,但是也有若干案例是發(fā)生在中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參考!《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边@話一點不假!督逃腔蹚哪睦飦怼愤@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辟點評,真是受益匪淺。
書中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每個學生都具有很大的潛能,我們教師的作用就是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細節(jié),不去用愛的眼光看待他們,你就不可能把他們的潛能徹底挖掘出來,學生的才華就不可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點點滴滴,如對學生寬容、理解、尊重、呵護、希望等等都是促進學生思維快速成長的催化劑。
事實上,我們很多教師,整日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從沒有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這是一種教育的悲哀。這樣的老師永遠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也永遠不會成功。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將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學生看作魔鬼,那你將生活在地獄里。如果你不熱愛你的職業(yè),不把自己的愛灑向學生,就不可能在這個職業(yè)中獲得樂趣。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一個熱愛自己職業(yè)的教師,一個心中充滿愛的教師會去仔細挖掘這個職業(yè)當中的快樂,從而獲得事業(yè)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忘記外面的世界,忘記生活的煩惱。
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課堂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一些事先沒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師該用什么樣的語言和態(tài)度來處理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對學生充滿想象的回答,教師用貌似溫柔的話語給否定了,總是有意或無意地以成人的思維為標準來評價、引導孩子,教育、制約孩子,那么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何而來呢?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發(fā)展。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開放的問題、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多種思維不僅得到了呵護,而且在老師的理解、寬容下,孩子心靈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師愛。
所以,我認為:理想的教師首先就是要有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才會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的獻給孩子,獻給自己的教育事業(yè)。但僅僅有“愛”就足夠了嗎?并不是這樣的。
愛心對教師來說很重要,但愛不是萬能的。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有時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基礎而已,并不能解決具體的學習問題,就像醫(yī)生與病人關系好并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再說,家長對孩子的愛不比老師的少吧,但他們卻常常要求老師幫忙,希望老師多多教育他的孩子。其實他們?nèi)鄙俚牟皇菒,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讓“智慧”與“愛心”同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契入點。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所謂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斷的能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有善于觀察,才能創(chuàng)造型地開展工作。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一、智慧是靠“想”出來的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學生的見識、感悟也在變,我們也應該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堅信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二、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除此之外,還要多讀名師的教育日記,時常進行案例分析。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思路,并幫助我們學會如何采用適當?shù)乃季S方式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
三、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教師的教學一般是單獨完成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八街,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于激發(fā)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chǎn)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后,討論有助于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自身的不斷努力,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雖然這很難,但作為教師,我們還是應該把成為“智慧型教師”作為我們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2專家王曉春老師曾用“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作為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
有學生因為特殊原因課落下了,我會利用業(yè)余時間給他們補課,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尋找解決辦法。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贊,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斗嘴絆腳,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fā)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獲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并不陌生,卻又那么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批評不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式
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啟示。
教育智慧是一門藝術
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蘊藏著許多智慧。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fā)生在我身邊,也曾經(jīng)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jīng)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著、忙著、拼搏著。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jīng)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為什么,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
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著他們的行為,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于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tài)中來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tài)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了化,你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松又愉悅!
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一書,我發(fā)現(xiàn)了真正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啟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
總結
、反思和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今年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一書。該書為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所著,其中匯集了100個小學教師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作者積40余年教學經(jīng)驗,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管理問題"這五個部分,就當前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書中的案例真實,極其貼近教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文章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鑒的操作經(jīng)驗;案例點評注重科學,深入淺出,入情入理,讀后令人深受啟發(fā)。
王曉春老師在這本書中反復提倡的是教師的科學精神與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則案例中,一個學生不講衛(wèi)生,教師對他進行個別教育,通常會采取兩種方式,"告訴他:你太臟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蛘咭笏耗惚仨毎炎约赫蓛簦▏绤柕鼗蛘邷睾偷兀。""第一句話是向孩子耳朵里輸入教師評價。第二句話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輸入教師指令。"這兩種方式,王曉春統(tǒng)統(tǒng)稱之為"干涉式教育",并且評價說,"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師一張口,教育架勢就擺出來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屬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不需要多少專業(yè)知識,靠條件反射就可以實施了。像上面兩句話,普通的家庭主婦也能說得很流利。"那么怎么辦呢?王曉春老師結合案例說,"幫助式教育"才是科學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辦法。
王老師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告訴我們,老師光有愛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正如醫(yī)生與病人的關系好,但缺乏醫(yī)術的話,并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要治好病人,醫(yī)生還需要有專業(yè)能力,能對癥下藥。教師也一樣,面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光靠愛心,還應在愛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深入具體地分析他的心理問題是什么,他的智力類型是什么,他的思維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難到底在什么地方,從何處突破可以見到成績,可以建立信心。事實證明解決教學中各方面的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以為愛能包治百病,其實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愛心更重要,起碼也和愛心同等重要。因此,我們教師應克服工作方法簡單、思維方式單一等問題,練就一身教的好本領,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智慧來幫助學生,讓智慧與愛心同行。
王老師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師非專業(yè)化的反應,比如碰到釘子就急躁,遇到失敗就沮喪,稍不稱心就埋怨,怨氣沖天,顧影自憐,工作情緒化。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正是一線老師的寫照?在王老師看來,一個專業(yè)化的班主任遇到難題,首要的任務是了解情況,進行分析,鎖定問題性質,然后才可以根據(jù)性質進行干預。萬不可上來就管,那樣容易下錯藥。王老師分析了解決問題的兩種思路,一種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成長",一種是"看到現(xiàn)象——進行教育——達到教師目的",然后提出:"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先要盡可能周全地了解情況,占有材料(否則根本無法研究,因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腦子不能空轉),然后根據(jù)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假說),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試試了,于是采取措施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干預。再根據(jù)反饋回來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說,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巡回往復,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漸得到解決。"
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篇四
用智慧啟迪智慧 用心靈感化心靈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心得交流
襄礦子弟學校
宋麗娜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我能坐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我讀的這本書《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該書為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所著,其中匯集了100個小學教師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讀后感受很深,回顧自己以前所謂的成功教學案例,總好象是在凸顯自己的成績。其實說句心理話,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蒼白無力。
現(xiàn)在,我就書中的一個案例,談談自己的做法及感受。
坐在這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不寫作業(yè)的孩子快樂嗎?答案顯而易見,不快樂!
(出示圖片二)——班級案例
從去年接手四(1)班開始,每次檢查作業(yè),都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張雅輝同學,不是少做,就是不做,而且作業(yè)臟兮兮的,于是我開始自認為聰明的采取夸獎、批評、說服、請家長??一直延續(xù)了兩個月,結果作業(yè)還是老樣子。
(出示圖片三)——懲罰的獎勵
后來我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中的第35個案例“懲罰的獎勵”后,我采用了案例中的方法。即:在他某天沒有完成作業(yè)時,我說:干脆獎勵你一個星期不寫作業(yè)吧!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無奈與失落。
(出示圖片四)——一張小紙條
第二天他悄悄的給我寫了一個紙條,紙條上說:“老師,當你獎勵我一個星期不寫作業(yè)時,我感到了孤獨,我不想讓你放棄我。在一二年級時,我每天早早寫完作業(yè),感到很快樂,很開心,老師也很喜歡我。可是現(xiàn)在的我并不快樂,我現(xiàn)在知道了只有按時完成作業(yè),我才能真正的快樂。老師,您再給我一次機會吧!”的確,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學生寫作業(yè)時很難快樂;但若不寫,更不快樂。很多老師都有一種誤解,以為人家寫作業(yè)他不寫,他一定快樂。其實不然,當一個孩子變成異類的時候,他是會感到孤獨的。
(出示圖片五)——用智慧換回童心
在上面我的班級事例中,我所采用的案例的高明之處在于,老師不是一味地加大檢查和懲罰的力度,而是用自己的智慧“以退為進”退了一步,使孩子的“逆反”一下子失去了對象。這時候他的心才能沉下來,他才可能比較冷靜地反思自我,才能發(fā)現(xiàn)原來不寫作業(y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從而認識到寫作業(yè)的重要性。
(出示圖片六)——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這是王曉春老師這本書中的精華所在,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示圖片七)——反思型教師和智慧型教師
總之,作為一名老師,擁有愛心重要,但是智慧和愛心同等重要。就讓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在嘗試中不斷地顯現(xiàn)和積累教育智慧,逐步成長為新一代的反思型教師和智慧型教師吧!
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篇五
《家教智慧從哪里來》讀后感
王金萍
起初選擇讀這本書,其實是有點私心的,因為覺得自己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經(jīng)常遇到不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處理總是無濟于事,因此想從這本書里尋找難以解決的答案。然而當我讀完它時,我覺得這本書不但適合千萬個學生家長,它更適合于我們這些遇到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面對個別教育案例時卻一籌莫展的教師們。
本書的作者是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跟蹤指導家庭教育實驗研究”課題組的指導教師王曉春和孫陽立。他們是在對北京9個區(qū)縣小學一年級、四年級、初中一年級和高中一年級的239名學生進行跟蹤研究,然后針對個別問題進行診斷,本書主要從五個方面對家庭教育個案進行診斷:即什么是家庭教育診斷、孩子問題的診斷方法、家庭問題的診斷方法、不同年齡段孩子的主要問題、家長的常見問題。其中從孩子問題和針對家長方面的問題闡述非常詳細,這些案例都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的類似問題,如很多中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很不了解,因為他們看學生時總是戴著一副“任務眼睛”,介紹學生情況時,總是那幾個方面: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是否遵守紀律、是否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是否熱愛班集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些其實都是和教師能否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密切相關的,其實從這種平面的視角當然難以看清他們的全貌。在第三章中,重點提到了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如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家
長之間的關系、家長對老師的態(tài)度和要求,無不影射著他們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影響和作用。
那么既作為教育者又是家長雙重身份的我,使我在教育生活中頗受鼓舞,它讓我懂得了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讓我學會了很多道理:
一、家庭教育診斷的必要性
通過解讀第一章,我首先了解了“非診斷型”家庭教育的弊病,當前,多數(shù)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非診斷型”的。不是沒有“判斷”,而是沒有“診斷”。在我自身也存在這樣的誤區(qū),經(jīng)!芭袛唷焙⒆由砩系膯栴},而不去懂得如何來診斷,其實二者是有區(qū)別的,診斷是要有一套科學的思路和方法,判斷則不需要訓練,誰都會判斷,而我們甚至會不加思考就做判斷。很多時候,教師和家長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籠統(tǒng)判斷恰好是和他們的辦法簡單相一致的?梢哉f,正因為他們的判斷簡單,所以他們的解決辦法也只能簡單;也可以反過來說,正因為他們沒有多少辦法,只好對問題原因做最簡單的判斷。
二、尋找恰當?shù)姆椒ń鉀Q孩子的問題
我的孩子現(xiàn)在正在四年級,書上列舉的這些例子近乎都是我的孩子易犯的錯誤。比如說某學生厭學,上課不好好聽講,下課不好好完成,對待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等等。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其實是很復雜的,至少可以分成智力原因和非智力原因兩大類。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每當學生厭學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對原因的判斷都是一些非;\統(tǒng)的老生常談:“貪玩” “不想學習”“胸無大志”??這些話誰都會說,毫無專業(yè)氣息。讀完第二章,我更了解了如何通過多種方法診斷孩子的問題,可以采用談話的方法、問卷調查和游戲觀察的方法。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診斷孩子自身問題的良藥。記得有一本書叫做《12歲之前,教育孩子只看他的優(yōu)點》,我們多關注孩子本身的優(yōu)點,讓其在生長過程中健康地伸展蔓延??
三、家長問題解決的策略
這本書的絕妙之處在于他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指導我們?nèi)绾谓鉀Q問題,在書中的后三章有詳細闡述。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校學生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沒轍就打電話向家長告狀;家長沒轍就對孩子武力解決;武力解決不了,就用錢收買;再解決不了,只好干瞪眼了。其實此時教師和家長是都有問題的,我們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根本問題,那么作為教育者本身,我們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你首先要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隨后和家長共同商討如何診斷相應出現(xiàn)的問題,那么作為家長的角度,這時就需要協(xié)助教師診斷學生的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這種情況,在得知孩子身上出現(xiàn)問題性質及時和老師溝通,找到解決問題的直接途徑和方法。
讀完此書,讓我懂得了在家庭教育中,不是盲目地“管孩子”,要學會對孩子問題和家庭教育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診斷;又讓我學會了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要和他的家庭緊密聯(lián)系,再對問題進行科學地評價和診斷。我希望我的學習和感悟能更加深入地滲透到我的雙重角色中。
智慧課堂教學的收獲與體會篇六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心得
丁雅芬
最近讀了王曉春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一書,這本書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來闡述教育方法及教育智慧。在讀這些案例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案例都是我們?nèi)粘=逃虒W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這為教育教學工作中案例的解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這本書中所引出的案例都是網(wǎng)絡上一線教師向王曉春老師發(fā)出的求助、疑惑等,而王老師根據(jù)案例幫助老師們解決困惑。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只是簡單記錄下教育事件,一方面發(fā)泄心中的情緒,另一方面記錄自己的疑惑。事后卻置之不理了,王曉春老師在本書中對很多案例的分析中都指出:現(xiàn)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練就一身過硬的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來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提高素養(yǎng)。而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獨具慧眼,不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重在發(fā)現(xiàn)和研究,積極探求學生表現(xiàn)的背后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成為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優(yōu)化的“研究者”,就如同醫(yī)生要能對癥下藥。教育智慧起碼也和愛心一樣重要!同樣,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見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師是這樣想事情的,剛說過不能怎么樣,學生就公然違反,“頂風作案”是明擺著與老師對著干。于是火冒三丈,處理起來“簡單、粗暴”,一頓訓責,學生在高壓之下似乎也立竿見影。可以說這是教師在使用權力壓制學生——“拼力氣”,學生是否真的服氣很難說。也可以說這種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敵人”。而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時候體現(xiàn)在教師能否“化敵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敵為友,教師要有科學的精神,研究的心態(tài),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師說;“人有研究的心態(tài),他是不會向研究對象發(fā)脾氣的??恰恰相反,你得想辦法使自己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對方的現(xiàn)實狀況。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蔽蚁,人的寬容度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靜的面對意外情況,舉重若輕,把麻煩釀成快樂。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對于教師的我們都深懷“愛生”之心,但是“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萬能的,“愛”只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工作品質,但是很多時候學生的教育問題來源于教師的智慧。而教師的智慧并不是簡單地能從書籍的閱讀中獲得的,而是要在教育生活中不斷反思、研究教育案例,在一次次解決教育問題中不斷積淀教育智慧。
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研究才是教育智慧的源泉活水!
經(jīng)典語錄:
1、愛不屬于專業(yè)能力(雖然它對于教師是必須的,非常重要)。愛,誰不會?家長對孩子的愛,難道比教師對學生的愛少嗎?為什么他們反而常常求老師教育他們的孩子?他們?nèi)鄙俚牟皇菒,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2、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的障礙。
3、成功的關鍵不是知道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尋找答案。
4、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先要盡可能周全地了解情況,占有材料(否則根本無法研究,因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腦子不能空轉),然后根據(jù)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假說),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了,于是采取措施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干預,再根據(jù)反饋回來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說,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循環(huán)往復,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漸得到解決。
5、我們把習慣“審視自己思維方式”的教師稱之為“反思型教師”。反思型教師才是名副其實的專業(yè)人員。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