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優(yōu)缺點簡短(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優(yōu)缺點簡短篇一
一、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一篇課文,也不僅僅是記住某些知識在課文中出現(xiàn)過,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會發(fā)怵,都能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理解。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過對“竊讀”一詞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詞語的方法。
2、學會梳理文章的脈絡。
3、了解并會區(qū)分詳寫和略寫。
4、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二、教學反思:
這一設計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fā),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目標明確,各環(huán)節(jié)之間層次明顯。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不僅了解了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閱讀的重要性。
三、教學反思: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散文,用比較的手法向我們闡明了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為侶,文章以細膩獨特的筆觸,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具體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fā)了作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針對目前兒童喜歡看漫畫卡通,電視等,本文是一篇極富教育性的課文。因此,我在教學本課,采用聯(lián)系比較策略,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于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松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欲望是從心底迸發(fā)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講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
四、教學反思:
《我的“長生果”》一課,教學中使學生懂得了讀書與作文的關系,通過重點段的閱讀,讓學生明白:一個是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一個是要寫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鑒后要進行嘔心力血的創(chuàng)造,才能夠打動人心,獲得成功。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本中讀出想象來。本節(jié)課,我沒有講得太多,詞語沒用我去解釋,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書也少而精。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閱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正是作者在書里如饑似渴地汲取營養(yǎng),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他們的課堂上,熱烈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他們主動的學習,自覺地學習,才不甘落后,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學習就成了他們的需要,成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活動,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第一組教學后記
本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為主題展開,通過本組學習,學生體會到作者對書的濃厚情感,并從中學到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更是明白了閱讀的重要意義,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還不強,閱讀的習慣還有待于逐步地培養(yǎng),今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讓他們也能愛閱讀、會閱讀,從而終生受益。
五、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古詩,感覺有幾個亮點。
第一、講故事。詩歌中總是包含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一聽說講故事孩子們?nèi)季翊笳。老師將那幾千年前的故事娓娓道來,學生也在故事中慢慢的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起詩歌來事半功倍。
第二、在教學《泊船瓜洲》時我?guī)ьI學生填空()又()江南岸。學生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除了(春風)又(到、至、吹、過)江南岸外,一些學生還對出了(雪花)又(白)江南岸,(江花)又(紅)江南岸,特別是一位學生對出了(秋風)又(落)江南岸。這個“落”字用得很傳神!經(jīng)過推敲,學生們不僅拓展了思路,而且體會到了詩人用詞的精妙與不易。
六、教學反思:
課后,許多學生圍在我身邊,似乎比剛才課堂上的那股熱情更高了。一個學生問到:“老師,為什么外祖父年紀大了就不能回國”另一個:學生說:“我們中國有氣節(jié)的人物還有很多,我還知道??”還有學生說:“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其他的學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討論的氛圍越來越濃。課后,學生還沉浸在求知的氛圍中,主動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甚至關心起我的舉動。雖然有些問題非常尖銳,讓我一時無法回答;雖然學生擠在我身邊,占有了我休息的時間,但我卻從來沒有這么開心、激動過!因為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結果不是冷場,學習的熱情不僅僅只有40分鐘,更多的是學生課后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于表達自己思想的喜悅感!突然,我有一種想法,作為教師在埋頭苦干的同時,不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坐下來和學生平等交流、談心,向我們的教育對象—一學生學習,以求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今天我“放手”了,雖然課談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實!“放手”的課堂,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老師,真實的課!
七、教學反思: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讀,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八、教學反思:
本文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提問讀了作文之后,覺得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回答表達了熱愛、懷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時,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yōu)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于接受,效果很好。
第二組教學后記
本組中的一首首詩詞,一篇篇散文,都是游子們思鄉(xiāng)懷鄉(xiāng)的絕唱。學生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深深地體會到作者的思鄉(xiāng)情緒。通過對比閱讀,領悟到了思鄉(xiāng)的情一樣,但思鄉(xiāng)的方式、寄托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學會了作者通過景物或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因此,在本組安排的習作《二十年后回故鄉(xiāng)》中,學生們運用借景、借物抒情的方法,盡情揮灑了心中情感,對家鄉(xiāng)那濃濃的熱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九、教學反思:
上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我非常激動。激動之余,我也產(chǎn)生了一些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于他們自學習慣的養(yǎng)成。在教學中,我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fā)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其次,本文出現(xiàn)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為陌生。由于這些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shù)臅r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nèi)蘸蟮膶W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后設計的有關鯨的小報,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他們在小報中介紹了抹香鯨、嚙齒鯨、藍鯨??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后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了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qū)W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十、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nèi)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因而在上課前,我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性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通過看課文動畫,加深了學生對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同時明白了文章是從外形、生活習性這兩方面給我們介紹松鼠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學習松鼠外形的美麗的過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松鼠的美麗。如果能夠?qū)φ账墒蟮膱D片,讓學生體會它的外形的美麗可愛,可能會效果更佳。在學習松鼠是怎樣活動的內(nèi)容時通過觀看了松鼠活動情景的動畫,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松鼠的可愛。在學習松鼠搭窩這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劃出課文中表示順序的詞,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復述塔窩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那能力。學習最后一段時,讓學生自讀自悟。
總之,我覺得還有許多不到之處,比如抓重點詞語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學生回答完問題應該注意適當?shù)囊龑。如果讓學生課前再搜集一些有關松鼠的資料,對松鼠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許效果會更佳。
11、教學反思:
為了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推出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訓練內(nèi)容,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對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調(diào)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驗儲備,進行“自我建構”,把新知識組織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剛才,我們通過學習討論,大家已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覺得這些玻璃有沒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優(yōu)點,加工成另一種更實用、更受人們歡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又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吸熱玻璃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應該再重新設計,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設計進去,做到既能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溫度,又能消除噪音!庇械恼f:“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雖然可以防盜,但如果又能有變色玻璃的功能,自動調(diào)節(jié)陽光的強弱,改變顏色的深淺,那么,它一定更會受銀行老板、珠寶商的喜愛。因為,銀行里的工作人員會感到舒服,同時,一些珠寶的色彩一定會更迷人!钡诙䝼環(huán)節(jié):由最后一段“在現(xiàn)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著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們將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的世界中放飛自己的想像,發(fā)揮創(chuàng)新的潛能。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能否設計出一種更新的玻璃,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跡來填補玻璃發(fā)展史上的空白?”這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又被激發(fā)出來了,通過相互討論,又設計出了許多種新型玻璃,有音樂玻璃、防火玻璃、談心玻璃(由電腦控制)、凈化空氣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這些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注重了兩個過程,即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在這兩個過程中實現(xiàn)的。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交流,他們沒有感覺任務威脅,卻時時迎接挑戰(zhàn)。這樣的學習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12、教學反思:
《假如沒有灰塵》是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說明有序,淺顯易懂。選編這篇課文有一個重要意圖就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這也是本篇文章的教學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我是這樣教學的: 課前我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預習課文,并且搜集關于灰塵的資料及人們對灰塵的不同看法。
導入課題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接著我在班里進行了一場辯論賽。正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有害的,反方是認為灰塵對人類有益的。這場辯論賽開展得很激烈,正方說得頭頭是到,資料主要從課外書中搜集來的;反方也說得有理有據(jù),他們主要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來說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雙方在辯論中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灰塵的優(yōu)缺點。
最后我對這場辯論賽進行了總結,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huán)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因此我們看事物要看到它的兩面性,全面地分析,趨利避害,為我所用。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面性,學生舉了好多例子,如人類生活離不開水,但洪水泛濫,給人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威脅;網(wǎng)絡為我們搜集資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又不利于身心發(fā)展??
一場辯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不少知識。身為教學的組織者,何樂而不為?
單元后記
本組教材編排了4篇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說明文,《鯨》和《松鼠》介紹了有關動物的一些知識,向?qū)W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新型玻璃》介紹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使學生感受科學技術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沒有灰塵》揭示了科學家們的重大發(fā)現(xiàn),闡釋了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本組教材的學習是對以前所學習的說明性文章的延伸與發(fā)展。選編本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13、教學反思:
在《釣魚的啟示》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猜老師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生,然后概括總結:“認真聽講、誠實守紀、積極動腦、聰明乖巧??的都喜歡,但最喜歡‘敢問敢答’的學生,特別是‘問錯答錯’的同學!币源讼龑W生的拘束,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直奔課文中心(亦難點)時,巧妙地將其“轉化”為一段名言來出示,然后師述:“這段名言,雖然只有兩句,但有點兒難理解,是不是?不懂的,有問題的,可以向我提出來。大膽問吧,想知道什么就問什么?不怕問錯!”我是先站在學生的角度承認難度,再鼓勵學生思考后大膽質(zhì)疑問難。實踐證明,這節(jié)課,正是因為營造了一種理解、真誠、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圍,所以學生能處于一種精神放松、思想自由的狀態(tài),師生真正互動起來,雙方的交流活躍,信息的傳輸暢通,教師教得很愉快,學生學得也輕松,課堂生動活潑,教學效果很佳。
14、教學反思: 這一份教案在開課引入部分和二、三兩段的教學設計上有了較大的改動。在“作者所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這一產(chǎn)生冷場問題上,我預設放寬了要求,學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從文中找到的詞語,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機引導,關注到課文中的關鍵詞。在改進了教案之后又一次試教。上課之前,我擔心時間的問題,又把引入部分舍去,直接揭題開課。在這次試教后,又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
第一,時間不夠。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教學容量太大。在一課時中既要梳理主要內(nèi)容,概括段意,又要完成近千字的文章的研讀,學生“吃不下”,所以這一次試教又沒有完成教學內(nèi)容。原因之二是自己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不強。針對學生游離問題之外的發(fā)言,自己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而是讓其完全自由的言說,在一生發(fā)言之后,覺得學生講得不夠到位,可是沒有及時的明確問題或加以引導,繼續(xù)指名學生發(fā)言。因此,課堂教學無效時間太多。
第二,教材的特殊性。這是一篇譯文,作者是美國的作家伊爾莎·斯奇培爾莉。由于國外作品語言比較活潑,跳躍性太大,情感性不強,因而,對學生的理解產(chǎn)生了一定的障礙,表現(xiàn)在課堂上的現(xiàn)象是學生對文中“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理解不夠深入,因為文中所舉的兩個例子沒有層遞性,都是從自身的事業(yè)上的成功之處入手寫的,這是學生造成了思維定勢,認為通往廣場的路就是通往成功的路,兩者是等同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改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同學都同意把題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使教學環(huán)節(jié)再次出現(xiàn)“斷節(jié)”。當然,這一失敗中肯定也有自身設計的原因,我認為是前面教學鋪墊不夠。另外,這篇教材是人教課標版中五年級上冊的課文,我的教學對象是學習浙教版教材的五年級上冊的學生。學生的閱讀積累與新課標教材要求的層次也有一定距離,所以,學生學得比較疲憊。
根據(jù)這些情況,我打算把這一篇文章的教學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概括主要內(nèi)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這些任務;第二課時則重點研讀文章的二、三兩段,并對父親的話作進一步的解讀,讓學生從中尋求對自身的啟發(fā)。
15、教學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nèi)容。四年級這幾位老師執(zhí)教時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nèi)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本堂課有幾個優(yōu)點:
一、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堵浠ㄉ芬徽n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笔侨牡狞c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nèi)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么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么意思”并點撥學生聯(lián)系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啟發(fā)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熏陶。
二、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體驗。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老師沒有抑制學生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認同我的想法,按原計劃一步一步進行教學(即引導學生學習花生的默默無聞,不炫耀,不張揚),而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即: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樣,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善于表現(xiàn)自己,像人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16、教學反思:
1、以情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感受中學習。
本教學一開始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設質(zhì)疑情境,誘發(fā)學生大膽質(zhì)疑,生成問題。然后再圍繞學生生成的重點問題,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在體驗中學習。
本教學十分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
單元后記
本組課文由《釣魚的啟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課文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jié),也沒有華麗動人的辭藻,但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課文圍繞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生活中的啟示”,分別告訴我們:道德判斷也許很簡單,但實踐起來卻很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做人不能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于去讀它。
本組所選的四篇課文,情節(jié)性強──孩子愛讀;語言質(zhì)樸簡潔──孩子能讀;而含義深刻──也許會影響孩子一輩子,可他們不一定能真正讀懂,這正是本單元課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好在每篇課文,特別是兩篇精讀課文,都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我們可以憑借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僅讀懂課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fā)現(xiàn),得到啟示──這也是本單元重點要培養(yǎng)的語文能力和需要落實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總結全課
同學們,大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會了制訂活動計劃,我們還通過搜集大量的學習資料,感受到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我們的收獲真大.大家還想繼續(xù)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步了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嗎?好,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總結回顧,布置任務
教師總結:通過上面“閱讀材料”的學習,我們不僅增長了更多的漢字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識,而且更增進了對漢字的了解,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大家在學習中有了很多收獲.布置任務:下節(jié)課,我們將圍繞這些方面的內(nèi)容,制定活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總結回顧:同學們,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學習中去.拓展延伸: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漢字的探究并沒有結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繼續(xù)探究漢字的相關問題,可以參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學習.單元后記
本組教材圍繞著“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fā)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遨游漢字王國”分成“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希望學生根據(jù)這些建議的提示,按照當?shù)貙嶋H情況自主地開展活動!伴喿x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對于了解必要的知識、啟發(fā)思路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于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補充提供。這是學生第一次開展較長時間的綜合性學習,為保證活動的效果,活動前要制訂計劃;活動結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動成果。每個板塊后有一些要求認讀的字,讓學生結合閱讀學會認讀,也可以在活動結束后集中認讀。
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開展的活動主要有:(1)小組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2)舉行猜字謎游戲;搜集有漢字諧音特點的歇后語、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3)搜集漢字字體特點及變化的資料,了解漢字的歷史;進行社會用字調(diào)查,寫簡單的調(diào)查報告;搜集書法作品,舉辦書法展覽。(4)用多種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17、教學反思:
一、沒有完成第二課時計劃。如教學設計中的小練筆等環(huán)節(jié)沒有進行。
二、教學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實現(xiàn)預設教學目標。如不能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受到感動;不能達到讓學生領悟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這個效果等。
三、不能體現(xiàn)“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似乎課堂上是學生的思維被我拉著走。我講的比學生多。學生一講不出來的問題我就會很著急,然后就會拼命地引導學生往正確的地方想,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這很不好。但我不知道要如何解決。沒有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
四、朗讀指導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8、教學反思: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小說《母親》里的片段。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xiàn)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感情,在閱讀中“披文以入情”。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對表現(xiàn)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交流,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感悟慈母情深。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而且,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營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生成了課玫鬧魅,学习掉[魅恕?
2、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句子,來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fā)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3、課文記敘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難以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對理解課文帶來了障礙。為了能讓現(xiàn)在這些孩子體會到課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補充了梁曉聲的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理解課文,更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
4、盡管補充了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旨在幫助學生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從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與當時反差較大,在加上課堂上指導朗讀得還不夠細致,學生讀的得還不夠多,因而學生讀得還不夠生動,投入,致使氛圍不夠,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20、愛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表揚(滿懷信心)
(沉重)批評
(慈愛)母親
我 父親(嚴肅)
寫第一首詩
教學反思:
1、忽略感情朗讀。這節(jié)課,學生自由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踴躍、激烈地匯報自己獨特的見解中,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
2、學生的“悟”不夠深刻。當孩子們自由匯報關于愛,兩股風,幸運三個問題后,用心讀第二部分時,孩子們此時已興致高漲,我沒有抓住契機,應讓他們聯(lián)系學校,家庭,談談自己的體會。
20、教學反思: 課堂上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母親的情感,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體驗中。即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吃透課文,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個體思維,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課也有不足之處,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可在教學中學生并沒有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深刻體會,今后要加強對學生的說話訓練。
單元后記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兜卣鹬械母概c子》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時,一位父親在廢墟中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兒子的傳奇故事!洞饶盖樯睢分v述了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滿足了我讀書的強烈愿望。《“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記敘了父母親對一個七八歲孩子寫的第一首詩的不同評價,以至于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故事!秾W會看病》中的母親,為了培養(yǎng)孩子將來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時讓他自己上醫(yī)院,學會了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習作”,緊扣“父母之愛”的專題安排,讓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
在本組教材的教學中,要緊緊扣住“父母之愛” 這一專題,整合全組教學資源,把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語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習課文,應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品讀文本,再現(xiàn)情境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谡Z交際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習作應在聯(lián)系生活,表達真情上下功夫,讓習作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通過習作加強與父母的溝通。
21、教學反思: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內(nèi)容都已消失,無法再現(xiàn),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從眾心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xiàn)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在引導學生扎扎事實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這時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課件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課件的應用及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沉浸在圓明園的輝煌中時話鋒及轉,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被毀滅了,是誰毀滅了它?為什么會被毀滅?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學習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組織學生通讀課文,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有的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對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22、教學反思: 本課的導入,我力求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使學生在了解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事跡的同時,進一步體會五壯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由本課導入設計反思使我想到:雖然我們已經(jīng)站在了新課程改革的最前沿,但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jīng)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guī)蹈矩地牽著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反思這節(jié)課后,后來的課文教學我都試著根據(jù)文章的特點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結果效果非常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極高,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尤其是在25課《珍珠鳥》的教學中,學習居然抓住了我心中已設計好的板書要點,我驚訝、折服。
23、反思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如何利用本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呢?回顧課堂,我感覺自己做得比較成功的是以下兩點:
一、激趣導入,在歌曲中感受愛國之情
上課伊始,我首先播放了mtv《七子之歌---澳門》,接著,又讓學生聽(看)了《我的中國心》這一首愛國歌曲。雖然學生聽不見,但是通過字幕學生完全理解了歌曲的意思。在聽完《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后,又專門讓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在學生的談話中,我不但進行了語言的訓練,而且更主要的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那赤誠的愛國之情。這種初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緊抓主線,讀中激情。
為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決定拋開煩瑣的講,而是抓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課文中的三次不同意義的出現(xiàn),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這樣的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樣的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涌動;這樣的讀,使語文課升華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課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隨著我與學生共同表演“參觀小禮堂”,隨著學生一把握著我的手,隨著學生的一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的淚不能自禁,奪眶而出。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獲取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多的是對祖國的銘心之愛,這種體驗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讀,使學生受到了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再回眸整節(jié)課,我還有些遺憾:上課的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fā)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的感情的發(fā)展的程度,以至于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作為老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具備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應該學會大膽取舍。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優(yōu)缺點簡短篇二
不做“軟柿子”課后反思
一、課程結構
1、導入
以謎語“身體圓圓沒有毛,不是橘子不是桃,掛在樹上像燈籠,軟軟甜甜好味道”的謎底為柿子展開教學,呈現(xiàn)青柿子和熟柿子的圖片,讓學生回答,一般喜歡吃哪種柿子,得出大家一般喜歡吃軟柿子,進而讓學生思考一般用“軟柿子”形容哪一類人,引出課題“不做軟柿子”。
2、不做“軟柿子”
(1)熱身游戲——捏捏軟柿子
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以同桌為隊友,聽到柿子一詞便捏對方的胳膊,先下手得先機,后下手的只能等下次機會。通過游戲讓他們體會捏別人的感受以及被別人捏的感受,得出玩游戲的最大體會,進而明白“不做軟柿子”的必要性。
(2)案例展示
通過展示案例以及結合自身經(jīng)歷,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有的人會成為“軟柿子”以及成為“軟柿子”帶來的后果,讓他們明白“不做軟柿子”的重要性。
(3)小組討論——找到不做軟柿子的方法
小組思考討論,找到既能保護自己,又能避免再次受欺負的好方法。再由小組分享答案。
(4)思考以暴制暴是好方法嗎?
先由學生回答以暴制暴是不是好方法,再用學生干部打人判刑的案例以及打人女漢子的案例講述以暴制暴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還會激化矛盾。
3、教學總結
教師對整堂課的知識進行總結,強調(diào)學生受到欺負時,應該直面欺負,積極應對,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不做“軟柿子”。
二、教學反思
1、成功之處:整堂課比較流暢,沒有出現(xiàn)大的問題。知識點講述清楚,將不做“軟柿子”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講述得清楚明了。同時使用經(jīng)典且切合學生實際的案例對以暴制暴這一方法和學生進行了深刻的討論,讓學生明白以暴制暴不是個好方法。
2、不足之處:
(1)課前準備:沒有處理好電腦的問題,上課前沒有清點學生。
(2)課堂講述:對于學生的回答引導不夠;案例講述不夠清晰明了;用“你們”回答學生的問題,有一定的距離感;回答問題階段,學生自主回答少,自己講述過多。
3、改進設想:
(1)課前準備一定要更加充分。
(2)課堂講述:對于學生的回答做到更好的引導,不能“唯學生作答”;案例講述時語言更加精煉,實在不行就將案例放在ppt上;用“我們”或“大家”回答學生的問題,將自己和他們的距離拉近;更多的引導學生自己作答,避免自己一味的說教。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優(yōu)缺點簡短篇三
我上了一節(jié)課是《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二)——光耀千古的文學藝術》。此課按照備課中的教學設計進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本課學習主題,然后通過啟發(fā)與探究完成學習目標,最后是思維拓展、達標檢測。反思此課,我感覺最大的遺憾是學生學習的情緒由高漲走向平靜最后陷于低落。
一開始,我通過一段影音資料引出了本課的主題。在講第一個問題“詩歌的黃金時代”時,我提出問題“你知道的唐代詩人有哪些?”同學們興致很高,爭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然后我又分別讓他們欣賞了三位重點詩人的圖片,介紹,并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背詩和畫中尋詩的活動。同學們非常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踴躍舉手。當講到第二個問題“光彩奪目的散文”時,我就讓學生閱讀教材回答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學生馬上開始平靜的看書,用書上的話來回答問題,沒有了興高采烈的神情,沒有了爭論、沒有了問題、沒有了質(zhì)疑,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
靜靜地思考,我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出現(xiàn)了偏差:只考慮了“我應該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樣學”,課堂上完全按照備課時預設的進行,雖然備課時也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給學生留出自主活動的空間,只是把學生當成了我事先編好的程序中的對講器,師生像“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我問你答,雖然答出了所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掌握了教師安排好的知識。當我和教研組長及其他老師交流時,他們提醒我,你沒有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讓他們沿著自己的思路繼續(xù)前行,即沒有讓學生自己從身邊的、熟知的知識談起到引出未知知識,也沒有給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質(zhì)疑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情緒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話使我更加明確了本課失敗點所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的活動留下空間,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時刻把握著“學生想怎樣學”。不能用自己的問題牽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根本沒有自我思考活動的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后把“發(fā)球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學、提問、爭辯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種開放、寬松的環(huán)境中思維也很活躍,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外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這節(jié)不太成功的歷史課,讓我體會到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時,要真正做到教師、學生的角色換位:如果我是學生我想怎樣去學,我想知道哪些問題……而非按教師的預設只考慮自己怎樣教、怎樣問、學生能答出教師的問題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我認為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次的偏差,還是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相脫離,教學設計中雖然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又不知不覺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師為主的做法中,這也是今后我應該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地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而不是只掛在口頭上。
通過這節(jié)課,我悟出一個道理: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停止了告訴,學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學中只有給學生一片空間,學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發(fā)現(xiàn)
歷史八年級復習課教學反思
作者:admin 資源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學習的最終結果就是為了更好。在八年級歷史的期末復習中,我重要是注重了學法指導。讓學生不感到歷史考試難,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最后時跟上老師,具有信心。
八年級歷史下冊在中考中占得比例較大,所以在復習時一定要重視。我們教研組在復習時先開個小會,認真研究復習方法,做好復習計劃。然后按著復習計劃去做。
開始時做的是單元復習。每一單元做知識歸類,交給學生學習方法。按時間,事件,人物等歸類。一個單元就會很快完成。然后強調(diào)人名地名一定不能寫錯別字。
之后開始做單元練習。每一節(jié)課發(fā)一個練習,先說明要求,寫出此題在書中的頁數(shù),然后寫出答案。學生們不理解,我告訴他們做3套后就會手熟,眼熟。不費力氣了。結果確實如此。都能不去翻書就知道在那一頁了。當然這是指導了記住頁數(shù)的方法。如臺灣是66頁希望順利回歸;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五大都在48—50頁。就說國家要發(fā),只有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等等學生們一下就記住了。同時也會自己去應用了。
會找頁數(shù)做題省了不少時間,但是沒有準確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的辦法是做綜合卷。要求一節(jié)課做一張,先是自己獨立完成。30分鐘做完的加5分。之后的15分鐘提出在做題時感到猶豫的題。答疑。同時交給學習方法。抓關鍵詞。如不正確的選項只有用排除法。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一定要每一題寫出時間。材料題要先讀問題,看好分值,回頭再看材料,做答。綜合探究題要審好主題要求。在答題。啟示題要有什么說什么。如改革:就是改革是強國之路。如共產(chǎn)黨的就是: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也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發(fā)展中國等。
最后交給了怎樣用答題卡答題考試。因為是初次所以認真指導了同學們。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復習,學生們不再感到歷史難了。最后讓他們自己定出目標。我想會實現(xiàn)的。因為相信就是力量。
,《辛亥革命》一課的教學,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活動為主線,以評價激勵為主要動力,以情境體驗和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手段,以落實“三維目標”為追求,盡管忝獲此次比賽一等獎,但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
1、對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沒有把握好,導致該課后段略顯匆忙并拖堂2分鐘
原因有二:(1)教學設計不盡科學合理,活動設計多,頭緒紛繁;加之《辛亥革命》一課知識點、重點、難點又多,故教學時間緊迫;(2)課堂駕駛能力仍有欠缺。盡管我在該課中有個細微幾處應機處理較好,表現(xiàn)出一定的教學機智,但在課堂的宏觀管理上沒前瞻性。在“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積極性剛被調(diào)動,舉手發(fā)言此起彼伏,我欲罷不能,只好一一滿足,用去了較多時間。而此環(huán)節(jié)不是教學重點,應及時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不必作過深的挖掘。故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應更多地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動腦筋;在課堂教學中,應提高課堂調(diào)控管理能力,必要時適當調(diào)節(jié)教學進展速度。
2、未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合作或探究學習
本課以情景體驗學習、自主學習為主。盡管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其余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缺乏深度挖掘,故課堂缺乏立體感。如何保持學生學習歷史昂揚持久的興趣?讓歷史教學更多地體現(xiàn)歷史學科特色?恐怕還得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狠下功夫。例如:在現(xiàn)有大班制條件下,如何有效開展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對我來說還是一個較陌生的課題。
3、歷史教學中的對比聯(lián)系有欠缺
例:辛亥革命與戊戌變法性質(zhì)的對比;袁世凱先后在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中的表現(xiàn)對比;辛亥革命歷史意義與戊戌變法歷史意義的對比等,都是引導學生加強新舊知識對比(聯(lián)系)建立知識網(wǎng)絡的好素材,但我在教學中因時間匆忙,可惜忽略過去。
水平所限,該課中更多不足有待同仁提出批評指正。雖然課堂允許出錯,但不可以課后無反思。我愿意在不停的教學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優(yōu)缺點簡短篇四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 孫建香
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曾說過: 閱讀教學要抓住文本的“ 領”,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在《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中,我認為文本的“ 領”就是這個句子:談遷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正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 才有這樣三個階段:(1)經(jīng)過20 多年的奮斗,6 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 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 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2)(《國榷》被偷后)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3)新寫的《國榷》共104 卷,428萬4千字,內(nèi)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教學時,我從文本的“ 領”———“ 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切入,引導學生品讀以上三個重點句,在品讀中加深對“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這個信念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做到在品讀中感受文本語言,感受人物品格,感悟文章中心。下面結合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談談我的實踐體會。
一、抓好感悟的“動情點”。
古語云“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在閱讀過程中,文本是“物”,感悟是“辭”,兩者之間的紐帶就是情感。情感是閱讀的動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品讀語言文字動了情,才會有所感嘆。因此,要學生自主感悟,必須“動之以情”,要抓好感悟的“動情點”。
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想象畫面”的方式讓學生積蘊情感。因為談遷離我們這個時代十分遙遠,那些為編《國榷》,歷盡艱辛的動人場面我們無法親眼目睹,那就無法由衷地感受到談遷那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因此,我讓學生讀讀句子,想想畫面,將語言文字讀到心里去,用心去看文本呈現(xiàn)的感人畫面。如在教學談遷第二次編寫《國榷》時的情景,我就讓學生充分品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把文字轉化成畫面,描述出來。有的學生說:“他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備、準確,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四處奔波、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我仿佛看到了談遷四處奔波、忙碌的身影。”有的學生說:“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弊x這句話時,我看到了談遷穿得很破舊,背著包袱,吃力地在風沙中行走!
第 1 頁
共 11 頁 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烈日下,汗水濕透了談遷的衣服。我還看到了下雨的時候,道路泥濘,談遷走在路上,一步一滑!痹谙胂蟮漠嬅嬷,讓我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談遷一次次艱難跋涉、奮筆疾書的情景,學生的情感更是由于這具體而形象的畫面逐漸積淀,慢慢滲透到對文本的研讀中,這樣的閱讀感悟是多么真實、自然而又貼切。
我還適時采用了“體驗角色”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以利于更加有效地閱讀感悟。如我在教學“茶飯不思、夜難安寢”這兩個重點詞語時,就讓學生說說“談遷在思什么,想什么呢?”再如,“如果讓你形容此時談遷的心情,你會用哪個詞語?”將學生置于談遷當時的情境中,站在談遷的立場上思考,體驗角色的情感,從而從內(nèi)心感受到談遷當時受到的“致命的打擊”,準確而深刻地感悟到文本內(nèi)涵。
二、巧用感悟的“銜接點”。
“渾然天成”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教學藝術,“水到渠成”的閱讀感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學目的,那么到底如何做到“水到渠成、渾然天成”,我想首先要做到自然有序的銜接。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主導”得親切自然,層層深入,將學生帶入一個完整而深刻的閱讀過程。
首先,我認為“銜接點”要順其自然。我在教學時,精心設計了每一部分的過渡語。過渡語不僅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更能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在這樣一種自然的學習情境中,學生能輕松自由地進入到課文每一部分的學習。真正走入課文了,才能用心去品味,完整地感悟文章內(nèi)容。
其次,我認為“銜接點”要層層遞進。如我教學談遷第二次編寫《國榷》時,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充分體會到談遷付出的艱辛,從而進一步體會談遷那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本來感悟到這一層面也是可以了,但是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一個重要教學資源,即“更加翔實、精彩”,為什么比第一次的更加翔實精彩,離不開談遷越來越艱辛的付出,越來越堅定的信念。于是我利用這個短語巧妙地設計了這樣一個銜接:你看,同樣是400多萬字,第一次用了20多年,這一次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內(nèi)容卻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第一次編寫,是50多歲,而這次是近60歲了。如果把這些
第 2 頁
共 11 頁 數(shù)字聯(lián)系起來,你又會有什么感慨?通過朗讀,學生從兩段描寫中感悟到談遷第二次確實是更加地艱辛刻苦、堅定不移,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談遷一次比一次堅定,有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由此可見,層層遞進的“銜接”能帶來步步深刻的感悟。
三、精設感悟的“抒發(fā)點”。
“有感而發(fā)”是閱讀教學的自然生成,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就應該讓學生“有感而發(fā)”。但是,究竟何時而發(fā),何樣而發(fā),都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精心設計感悟的“抒發(fā)點”,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對課文中心的把握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抒發(fā)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朗讀、自由交流等。我在教學時,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寫閱讀批注來實現(xiàn)有效的感悟。課堂上,由于時間的限制,不可能人人發(fā)言,這樣學生容易產(chǎn)生思維的惰性,認為反正不一定要自己回答。長此以往,學生思維發(fā)展就有欠缺。所以,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提出的要求是:默讀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劃出最打動你心靈的句子,寫下你的感受。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己的閱讀感悟?qū)懴聛怼?/p>
再如,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齊讀了作者發(fā)出的感嘆,然后不失時機地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信念的感人故事。學生相繼交流了法國作家卡萊爾重寫《法國大革命》,法國作家雨果5個月內(nèi)完成巨著《巴黎圣母院》,賈平凹20年來始終堅持寫作,侯寶林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抄錄10萬字的書等動人故事,并發(fā)表了簡短的感言。雖然文字不是特別精致典雅,但卻是那樣真誠確切。學生對文章中心的把握深入到內(nèi)心,上升到理論,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從教學的實效來反思,我的問題設計還略顯瑣碎,完全可以大膽地整合,進一步開放思維的空間,開闊交流的視野,讓學生的閱讀感悟更靈動,更深邃。
如果說閱讀教學是一幅畫卷,那么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有效感悟就是這畫卷中最和諧、最絢爛的色彩,閱讀教學因有效感悟而生機勃勃。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經(jīng)典、品味人生。
第 3 頁
共 11 頁
星期四,在荷地鎮(zhèn)小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內(nèi)容為蘇教版五年級的第20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文章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本課的人文性很強,讓學生談談這些人文性的東西并不難,但是也輕易落入虛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說教之中。因此,我在教學中力求凸顯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立足語言,確保語言,通過語言文字的賞析品位,感悟談遷的堅強,使這一課上出濃濃的語文味,得到了理論指導師教研室吳文慶主任的大力肯定,也受到了荷地鎮(zhèn)小聽課領導老師及同學的一致好評。
1、行云流水的教學主線 “行云流水”這個詞是教研主任評課時對我課的一個總結詞。語文課堂該簡就簡。我通過認真研讀教材,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特點,確定了簡明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味和揣摩,體會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質(zhì)。通過研究教材,我沒有按照課文的邏輯結構按部就班地展開教學,而是:圍繞第三自然段的“新寫的《國榷》共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采用品讀感悟的學習方式,緊扣三嘆,升華情感,深化認識。其中一扣艱難;二扣“新寫”,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人物意志;三扣彩”,粗讀第四自然段,進一步體會談遷打不垮的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清楚的主線,對教師的主次分明教和學生脈絡分明大有益
原先”、““原先4 頁
共 11
卷,500萬字,內(nèi)容比原先”這句話組織教學!、“更加翔實、精彩”,一詠”,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編史“更加翔實、精
104“新寫第 頁處。課后荷地鎮(zhèn)小的吳思滿校長是這樣評價的:“好久沒有這樣認真地聽課了,這回聽課聽得動了情,頭一回很想?yún)⑴c到這氛圍中來。感覺教師上課猶如輕松地玩電腦。重點句就像是電腦上的桌面,老師從這個句子走進去,到各個包里搜集資料似的,然后又回到這個?桌面?上!
2、關注對話,多元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話交流——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師和學生的對話、自我的對話。對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既為領悟文本服務,也為發(fā)展學生語言服務。對話的過程也是思維碰撞的過程,其間閃現(xiàn)出無數(shù)的聰明火花和獨特的個性。在文本語言訓練點的落實上,我?guī)状魏屯n異構的胡衛(wèi)榮老師共同解讀共同探討,思考將練筆放在什么地方最好。最后選擇談遷面對厄運的痛苦掙扎的這一情景,創(chuàng)設了這個多元話的語言訓練點:談遷最好的朋友談遷說些什么呢?就是談遷,心中會是怎么想怎么做呢點,可以多元話地有效幫助學生感受到談遷在厄運面前的痛苦和打不垮的信念,又利于學生語言發(fā)展的訓練。而學生的理解感悟也是多元的。在交流中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孩子,書丟了,別太難過!身體重要。鴣G了,但生命還在,還可以再寫!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談遷,還是放棄了吧,你已年老體弱了,生命沒有太多的時間了。有的學生這樣寫:不,我不能就這樣放棄,我要堅強,我還可以再寫!學生精彩的發(fā)言,我!”那踴躍的發(fā)言,如林的小手舉起,讓我真想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說話的,目睹他憔悴的面容?第 5 頁
共”,會如何安慰他呢11 頁 ,你會對?如果你課堂的實質(zhì)就是對談遷的家人因為這個訓練點既是文章的教學重“我!我!機會。這也使得該501班的語文老師等我一下課,就迫不及待地和我說:“我這班學生平時上課時都從來沒有這么的積極舉手,真得是老師引導的好啊!等會評課時我一定要說我的感受了!蔽倚χf,那肯定是有你老師背后的努力,才有這些學生的精彩,所以是這些學生幫助了我。
3、品讀感悟,層層深入
這一次的“領雁”培訓,收獲最大的莫過于文本的解讀和處理上,我學會了理解和運用語文的工具性,學會了在語言的品讀感悟中,要像農(nóng)民挖地那樣,一層挖了再挖,再深挖,這樣的精耕細作,自然而然學生也就品讀感悟出了語言的美,文本的內(nèi)涵了。這句話是帶領我們這組的理論指導師教研室主任吳文慶常說的。就是在實踐和理論的指導師的帶領下,我在這次教學設計中,我在三個重點句子上進行了精耕細作。例如:師:你從哪里讀出厄運帶給談遷很大的打擊?生圈畫,指名讀,課件出示句子: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a:他茶飯不思,思的是什么?他夜難安寢,想的是什么?他熱淚流淌,哭的又是什么?
b.同學們,你自己心愛的東西是什么什么感受?
c:談遷呢?他的痛苦怎么樣?生說,師:可是他和我們不一樣啊,他已是50多歲的老人了,其實我們先前用法形容他的這種苦痛,d: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共同體會厄運給談遷帶來的沉重打擊。
”
?如果你不小心將它弄丟了,你有“痛不欲生、滅頂之災”等詞語都無 頁
共 11 頁
第 e:人生最痛苦的時候,莫過于此時在承受厄運打擊時的艱難抉擇,此時談遷最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他自己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掙扎的過程。啃【毠P出示: 談遷最好的朋友,你會對談遷說些什么呢? 談遷的家人,目睹他憔悴的面容,會如何安慰他呢? 如果你就是談遷,心中會是怎么想怎么做呢? 學生練筆。
f、交流學生的寫話: 在回來的車上,吳主任還談到了我第三自然段的那幾個重點句教學,他說這里也處理得挺好。我是這樣安排的::師:為了讓這部巨著更加翔實、精彩,談遷是怎么做的?閉上眼睛,聽老師告訴你們,請你們在頭腦里描繪出一幅幅畫面吧
3、師范讀: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
4、交流想象的畫面
5、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學生齊讀。
6、師:是什么支撐著的信念)是什么支撐著他一襲破衫終日在風沙中奔波?(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又是什么支撐著年老體弱的談遷在孤燈下奮筆疾書?念)
59歲的談遷四處尋訪,親自考察?(厄運打不垮第 7 頁各指名說。
(厄運打不垮的信11 頁
(朋友的、家人的、談遷自己的想法)
共 就是這樣的精耕細作,在指導老師們的精心指導下,我聽見了自己拔節(jié)的聲音,我開始了一點點的成長,我開始學會了在文本上的勞作,這是我這“領雁”學習來最大的收獲了!
反思這一堂課,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板書的設計上需要突出重點,我只是板書出“艱難著書----書稿被偷----從頭撰寫”這樣一條主線,我原先以為,板書簡潔清晰是最重要的,但這次也讓我明白了我今后要努力改進的方向。
2、字詞的落實上還需要加強力度字,結果卻遺漏了這一過程。還有學生在想象話畫面中說到了襯衫。在考察歷史的墳墓”時,我卻沒有及時捕捉到這一信息,錯過了結合本課重點詞語“一襲破衫”的有效玩味,很是遺憾。還有沒能很好抓住生成及時教學。
3、微笑要常掛臉上。雖然有了激情,自己感覺隨著課文情感而做到了抑揚頓挫,但是可能其余時候就很嚴肅了。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本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學家談遷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厄運,編寫成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充分表現(xiàn)了談遷面對厄運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談遷自幼刻苦好學,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經(jīng)過20多年的奮斗,完成了明朝編年史《國榷》;第二自然段,講談遷面對書稿被偷的厄運沒有被打垮,下決心重新編寫《國榷》;第三自然段,講談遷
第
。在預設中,我需要指導學生學會寫“誕”“穿著一件破“奮筆疾書”等詞語也
文章記敘了明末清初的史 頁
共 11 頁
不顧年老體弱,更加艱辛地付出,終于編出更加翔實、精彩的《國榷》;第四自然段,作者抒發(fā)了自己的感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充滿希望,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首先從認識談遷這個人物形象入手,從課文找出了十個四字詞語,讓學生綜合運用,簡單介紹自己所認識的變遷。這樣既使學生積累了詞語,得到了語文素養(yǎng)的訓練,又使學生對談遷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個初步的把握。接下來,該怎樣讓學生對談遷有深入的了解,從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呢?一般的方法就是去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如果這樣的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被動了,也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去感受談遷。
談遷的事跡這樣的感人,這樣的震撼人心,老師的講解多了,反而干擾了學生自己獨特的體會。于是,我設計了“圍繞‘厄運’,走進談遷”和“悟讀‘打不垮’,讀懂談遷”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讀文感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引領學生反復品讀詞句,透過文本語言,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張揚閱讀個性,升華情感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語言有兩大特色:運用數(shù)據(jù)和大量的四字詞語,因此在教學中抓住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抓住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字的理解,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體會艱辛,讀出艱辛,使學生走進人物內(nèi)心。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四字詞語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描寫談遷為使新《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艱辛時連用了好幾個四字詞語:“四處尋訪”、“廣泛搜集”、“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年老體弱”、“奮筆疾書”等,引導學生讀書要把文字想像成畫面,比如從“終日奔波”一詞中我們可以想象到談遷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艱辛,進而感受到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撐著他。我認為語文味是品出來的。品出“信念對人生的支撐”,就是本課的語文味!
第 9 頁
共 11 頁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反思
這組課文有四篇:一《天火之謎》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三《諾貝爾》四《滴水穿石啟示》,應當說這個主題單元,主題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撓——謳歌了一組不屈不撓、持之以恒、不斷進取的偉大人群像”。
其中,《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后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簡單地介紹了談遷的志向以及他為寫成《國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體寫談遷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運后,重新奮斗最終寫成《國榷》的事。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談遷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為下文揭示有關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個強有力的伏筆。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點明題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過一個真實的事例向?qū)W生傳遞:信念能夠讓我們永遠心懷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們成功。
一節(jié)課的實踐讓我頓悟,語文教學理應注重:
1.強化體驗,走進內(nèi)心。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次人性積淀的過程,是一次豐富人生閱歷的過程,而這樣一種過程需要閱讀主體真切的感受和體驗。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一次次讓學生研讀文本,走進人物內(nèi)心,體會人物的真情實感。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創(chuàng)設了年邁的母親,賢惠的妻子,多年的摯友在談迂書稿遺失后和談迂對話的情境,旨在讓學生體驗談迂滿腔的悲憤、難過,甚至是絕望。在談遷下定決定從頭撰寫《國榷》時,我又一次創(chuàng)設情境,以反面追問:你一天里還能再走一百多里路嗎?你還有多少個二十年,你在有生之年能完成得了嗎?你已不像二十年前那樣年輕力壯,你還是放棄吧。”引領學生感受談遷不向厄運屈服的堅定信念。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通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說說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感悟談遷在實踐中不怕一切艱難困苦,堅定治學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體驗的同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朗讀和語言把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出來。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是把自己放在了文本的對立面,不是一個冷靜的閱讀者,而是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了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成為了文本主義的創(chuàng)造者,課堂賦予學生的是豐富的過程體驗。2.激發(fā)情感,凸顯主體。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感情,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讓學生在體驗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讀出各自的體驗,釋放學生的情感,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讓學生的個性在誦讀中飛揚。同時,老師激情的話語風格,也為課堂詩化情感的營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架。由此可見,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真正可以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過程既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趨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教學伊始,教師就曾問學生什么是“厄運”,學生只是憑借個人理解或查閱工具書,知道其意:不幸的命運,困苦的遭遇。五年級的學生很少經(jīng)歷過厄運,教師從“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jīng)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入手,抓住“二十多年”和“體弱多病”,體會“厄運”,再上下勾連,讓學生抓住數(shù)字:100多里,20多年,6次,50多歲,500多萬字等談感受,激發(fā)學生情感參與時,找準了切入點,讓學生走進談遷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到他20多
第 10 頁
共 11 頁 年來經(jīng)歷過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這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特感受!這就是重視文本的價值取向,教會學生學習,學會做人。
當學生再次朗讀“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jīng)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時,心跟隨著主人公由喜極而泣到悲痛欲絕,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進而深刻領悟到談遷遭受的厄運,在認識上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為后面學習談遷重新撰寫《國榷》做了很好的鋪墊。
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研讀文本和實施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找準突破口,激起學生的靈感和激情,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第 11 頁
共 11 頁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