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形象分析
孫悟空的形象分析
《西游記》是我國優(yōu)秀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本浪漫主義色彩較濃的小說,全書塑造了眾多的藝術(shù)形象,突出了戰(zhàn)斗性的主題,同時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了全書首要的地位。
孫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無父無母,他縱身一跳,在那水簾洞中,鐵板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洞天福地,領(lǐng)著群猴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祿,大反天宮,惹了一場災(zāi)難。為消災(zāi)脫難,轉(zhuǎn)拜佛門,終成正果。在困難面前,他機智勇敢,頑強斗爭,善于應(yīng)付各種妖魔鬼怪。西天取經(jīng)路上,他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離了他是寸步難行。在這里我就孫悟空的形象加以詳細分析如下。
一、孫悟空是動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結(jié)合的藝術(shù)典型
1、孫悟空的動物性
《西游記》第一回靈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這里講了孫悟空奇異的誕生歷程: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nèi)孕仙胎。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具備,四肢皆全他跳樹攀枝,靈活好動,菜花食果,走起路來歪歪扭扭,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猴為親,活脫脫一幅猴子相。
在寶林寺,僧官一見他就說真?zhèn)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三十六回)。在黃風嶺王老者家借宿時,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二十回)。這都能說明孫悟空是一只實實在在的猴子。盡管他學會了七十二變,但猴子的自然屬性依然改變不了:一是紅屁股,在唐僧師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變做妖母去救,而八戒一見就道:弼馬溫來了。那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后邊又說: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三十四回)二是尾巴,與二郎神打斗時他變成小廟,他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后面,變做一面旗桿。(六回)。三是猴子的本能,在聽菩提祖師講道時,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開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二回)。這些動作,都表現(xiàn)出他是一只活生生的猴子。
2、孫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孫悟空這一藝術(shù)形象,完全具備了人的性格品質(zhì),心理特點。(1)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奮斗。他歷盡千山萬水,出海訪仙學道,希望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為了不讓閻王老子暗中管著,保持長生永久,他闖進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銷猴類名字,又打出齊天大圣之旗,要做一個與天地山川齊壽的大王,更要做一個與天地神佛齊平的大圣。(2)秉性驕傲,爭強好勝,略顯無賴虛偽。面對如來佛祖的發(fā)問:你除了長生變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宮勝境?他認為十萬天兵天將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來,便道: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斗云,一縱十萬八千里。(七回)殊不知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過是個雕蟲小技。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大鬧天宮的豐功偉績炫耀一遍,再稱對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輩,奈何不了妖魔鬼怪時也容不得別人小看,爭強好勝的性格表露
無遺。入住水簾洞后,眾猴們都陶醉于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這種名至實歸的背后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在日值功曹化作樵夫告訴他平頂山妖怪厲害時,孫悟空暗想:且等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去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三十二回)可見他有時怕戰(zhàn)不過妖怪,壞了自己的名聲,不惜犧牲別人的名譽,內(nèi)心的虛偽大大超越了兄弟之間的情義。孫悟空靠著潑皮膽量掌管著許多虎狼獐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他和真正的市井無賴一樣不愿接受任何約束。在龍宮索要如意金箍棒后,又要披掛一副,龍王說沒有時,他卻說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當龍王讓他到其他地方尋尋,他又道:走三家不如座一家。,真?zhèn)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三回)本來受人寶貝,就該說聲謝謝,可孫悟空不但不說,反而索不到還要動粗,渾然一個無賴形象。()聰明機智、勇敢調(diào)皮。在對付妖怪時,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鉆到妖怪肚子里,打滾、踢腿、上竄下跳,疼得妖怪滿地打滾,不停求饒。等他決定出來的時候,知道妖怪乘機要咬,便機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門牙,使它無能為力,束手就擒。這些都活脫脫地展現(xiàn)了悟空的機警和聰明,悟空的這些性格特點都體現(xiàn)了人調(diào)皮的本性。
《孫悟空的形象分析》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孫悟空的神性
孫悟空是神,他戰(zhàn)勝困難,克敵制勝,大都是憑借著七十二般變化,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還有他那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他蔑視貌似強大的天國威嚴,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稱老孫,叫玉帝為老官兒;為報復王母娘娘不請他參加蟠桃大會,就來了個亂蟠桃,還因酒醉誤入兜率天宮,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萬天兵天將,打爛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又是一場大鬧,使得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大天王無影無蹤;甚至白骨精變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戲耍唐三藏,都沒能逃過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識破。這些事情,決不是一個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著神通,孫悟空才能鬧得天宮,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經(jīng)。
所以,孫悟空是一個猴、人、神三者完美結(jié)合的藝術(shù)典型。猴,表現(xiàn)了他的動物性;人,表現(xiàn)了他的社會性;神,表現(xiàn)了他的傳奇性,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神話英雄。在取經(jīng)路上,悟空與妖魔的斗爭,不僅憑的是神通,還憑借著機警和聰明,反映了勞動人民要鏟除世上一切惡勢力的美好理想和強烈愿望。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他這個形象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二、孫悟空是一個不畏神權(quán)、有著頑強斗志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統(tǒng)治權(quán)威桀驁不馴
1、孫悟空對天神們常常出言不遜。在冥府,他使十殿閻王躬身作揖。對慈悲的觀音菩薩,孫悟空敢罵她憊懶,咒罵她該她一世無夫!在應(yīng)允觀音菩薩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時,要求答應(yīng)他叫天天應(yīng),叫地地靈。他還罵如來佛是妖精的外甥。因此,在取經(jīng)途中,他經(jīng)常驅(qū)遣山神土地,四海龍王,值日功曹前來效勞,若稍有拂逆就嚷著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有時僅為欺騙兩個小妖,他便要玉帝閉天,若有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所以,連玉帝也無可奈何地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終于默認他犯上的要挾。
2、孫悟空不承認神的王國的任何權(quán)威。見了玉皇大帝竟然躬身不拜,自稱為老孫。因封了個弼馬溫的虛銜而大鬧天宮,奮起反抗,與玉皇大帝論高低。天庭的大兵壓境,他仍不屈服,最后提出他的最高綱領(lǐng):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叫玉帝讓出天宮,并稱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后來,眾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他投進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來燒煉。七七四十九天,卻煉得他火眼金睛,還蹬倒了八卦爐,把老君摔了個倒栽蔥,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雖然最終孫悟空還是跳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
被壓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一一泡猴尿,褻瀆了威嚴的神佛。
3、對人間之王,他更是蔑視。他對烏雞國國王說:老孫若肯做皇帝,天下萬國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國國王生病,他用馬尿和藥丸給國王治病。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體現(xiàn)了孫悟空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孫悟空眼里,都比他高貴不了多少,他和他們沒什么高低貴賤。
(二)勇于斗爭、堅忍不拔,有著頑強的斗志
他在西天取經(jīng)路上面對重重困難,頑強不屈,百折不回,直到最后勝利。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的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擻精神,強行索戰(zhàn)。在小雷音寺群神被擒,他卻孤軍深入,被關(guān)在妖怪的金鐃中險些悶死,仍舊與惡魔相斗;在車遲國與三位充當國師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等,都充分體現(xiàn)了悟空遇到困難從不氣餒、從不服輸?shù)亩窢幘。他不象唐僧那樣動不動涕淚交流,也不象八戒那樣愛說喪氣話,動不動就分行李、散伙。在五莊觀,由于孫悟空偷吃了人參果,推倒了人參樹,師徒四人接連兩次被鎮(zhèn)元大仙擒住,進行嚴刑拷打,并要下滾油鍋。孫悟空樂呵呵的,不當回事兒,以游戲的態(tài)度和手段對付這酷刑。當師徒四人被青毛獅子怪、黃牙老象和大鵬雕擒住以后,唐僧、八戒、沙僧都放聲大哭,而孫悟空卻笑容滿面,沒有一點悲觀情緒。在第六十五,六十六回中。唐僧師徒誤入黃眉老佛假設(shè)的小雷音,遭了難。孫悟空為救出師-父、師弟,完成取經(jīng)的大業(yè),幾次三番與黃眉怪較量,戰(zhàn)斗失敗,失敗再戰(zhàn),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實踐表明:跟妖怪斗爭的次數(shù)越多,他的戰(zhàn)斗欲望就越強烈;他跟妖怪糾纏得越久,斗爭的經(jīng)驗就越豐富,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戰(zhàn)斗意志和充沛的戰(zhàn)斗熱情。
三、孫悟空是一個愛憎分明、有膽有識的江湖好漢形象
他仇恨一切興妖作怪,殘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對受苦受難的群眾和一切善良的人們卻有著深厚的感情。正如車遲國的眾僧所稱頌的:專秉忠良之心,鏟除人間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他為車遲國的五百名無辜和尚解除了災(zāi)難;在比丘國,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的性命;在隱霧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貧窮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滅了火焰山的大火,既開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當?shù)厝嗣竦睦Э唷K麑μ粕偸俏笕,哪怕是自己受盡委屈,對取經(jīng)的事仍然竭忠盡力,對唐僧也一如既往地愛護關(guān)心。對豬八戒,他雖然不時挖苦諷刺,有時也捉弄一番,卻是善意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取經(jīng)隊伍團結(jié)。可是他對害人的妖精,卻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時,盡管唐僧念緊箍咒使他頭痛難忍,甚至用斷絕師徒情義的手段來阻止,仍然動搖不了他除惡務(wù)盡的決心。孫悟空形象這一特點,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徹底鏟除邪-惡勢力的強烈愿望,表達了廣大人民要求團結(jié)斗爭爭取自身解放的.堅強決心。
《孫悟空的形象分析》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其次,孫悟空還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頭腦,有膽、有才、有識。在菩提祖師處學得了七十二變和翻筋斗的高明本領(lǐng),在太上老君的煉爐中,煉就了火眼金睛,在龍王處討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但他不因為自己神通廣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動腦筋,相反他能夠在異常復雜的情況下敏銳地發(fā)現(xiàn)疑點,尋根究底,揭穿妖魔的偽裝。他善于觀察了解,經(jīng)常找當?shù)厣缴裢恋夭樵兦闆r,或用火眼金睛觀察動靜,或變成各種小飛蟲到魔洞內(nèi)部去探聽虛實。他還善于運用各種巧妙的戰(zhàn)術(shù)來戰(zhàn)勝妖魔,或鉆進妖魔肚皮,或變成妖魔的親友,或奪取他們的法寶,或搗毀他們的巢穴。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畫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詭計孫悟空都不懼怕。盡管這些妖魔形態(tài)不一,變化多端,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背景,最終還是被孫悟空憑著那雙煉就的火眼金睛識破他們,被打的落花流水。他的膽量是超人的,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隱洞暗穴,他都是視若等閑。他在比丘國,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藥,而悟空卻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藥,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孩子的性命;在隱霧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貧困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滅了火焰山的大火,開通了西行的道路,
解救了當?shù)厝嗣竦睦Э啵辉趯毾髧,黃袍怪的兩個兒子年紀雖小,但悟空認為長大后必定會成為妖怪,像黃袍怪一樣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們,既是為降服黃袍怪,也是除惡務(wù)盡,斬草除根。他總是無往而不勝。孫悟空的斗爭藝術(shù),凝結(jié)著古代人民豐富的斗爭經(jīng)驗和卓越的智慧。
孫悟空除妖要么是因為妖怪阻礙了取經(jīng)道路,要么是因其危害百姓,悟空就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所以他與妖怪的斗爭是正義的,也是生動、積極的。八戒稱他聽見說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在烏雞國,他聽說國王的魂魄前來伸冤,十分興奮:分明是照顧老孫的一場生意;可見,悟空掃蕩妖魔鬼怪,不僅是為了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也是為一方百姓除害,這種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所作所為,給讀者樹起了一個典型的江湖好漢形象。
四、孫悟空形象對后世的深遠啟發(fā)
《西游記》的成功得益于孫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孫悟空身上最閃光之處集中在英雄性格這一內(nèi)在靈魂之上,是時代精神與社會現(xiàn)實碰撞的產(chǎn)物。孫悟空雖是一個神話式英雄人物,但這是作者理想在現(xiàn)實中的超越,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富于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個時代人民群眾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因而這神話外衣的內(nèi)里或多或少地集中了人民群眾自身的力量與智慧。
在市場經(jīng)濟之旗高高飄揚的現(xiàn)代社會,商潮翻滾,金錢飆升,各種腐朽的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加上西方文化思潮的滲透,浸入,體制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各種邪-惡勢力猖獗,賣毒,販毒,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等等丑惡現(xiàn)象彌漫于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道德的滑坡,精神的貧血,理想的缺失,也呼喚孫悟空這樣的英雄形象的再生。通過研究可以給我們后世很多啟示。
首先,他有英勇果敢、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可以作為永遠鼓舞我們前進的力量。在他身上反映了人民征服自然困難的頑強的意志、無窮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孫悟空這個形象的可貴,在于他總是鼓勵人們永不停息地與自然災(zāi)害和妖魔鬼怪惡勢力進行斗爭,摒棄唐僧、豬八戒一類人身上的缺點,給人以鼓舞,值得人們喜愛。
其次,他敢于同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同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時,一方面既要與之嚴格劃清界限,特別是思想上要劃清界限,保持高度警惕,既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爭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孫悟空在除妖降魔的過程中經(jīng)常與豬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尤其是人民群眾的力量不能忽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打擊邪-惡勢力。一方面又要與之作堅決,徹底斗爭,無所畏懼,不能屈服妥協(xié)。對于他們我們既要準備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爭中求得勝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第三,他有著高度的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這對于從事任何事業(yè)的人來說,都是富有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孫悟空真正的熱情,是傾注在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掃蕩一切妖魔鬼怪,實現(xiàn)他那國泰民安的社會理想和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上。這才是他之所以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的思想基礎(chǔ)和力量源泉。孫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積極動腦筋,戰(zhàn)勝妖魔。只有像孫悟空那樣,有為國為民除害的高度事業(yè)心和頑強的斗志,才能求得生存和前進,才能擔當起完成偉大事業(yè)的重任。他那種高度的事業(yè)心、頑強的意志和不惜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引為借鑒。
第四,他有大志,有情操,不為狹隘物欲所囿,有堅定的信念。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會有無比的動力,才能激發(fā)自身的潛能。但任何理想的實現(xiàn),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jīng)受住時代與社會的考驗。有時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血的代價(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時,差點送命),有時要抵擋住各種誘-惑,特別是權(quán)勢,美色,金錢,要做到堅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沒有堅強的意志與超人的毅力是辦不到的,這就需要調(diào)整自我,改變自我,戰(zhàn)勝自
我,超越自我,不斷修身養(yǎng)性,完善升華自己的人性與人格。我們要靠一種心靈之美,精神之光去贏得自己的未來與生活,贏得社會的重視。
第五,孫悟空的思想和行動,在歷史上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他的政治理想,如反對輕賢,要求任人唯賢;反對昏君,要求實行賢明政治;反對妖魔魚肉人民,要求除暴安良。孫悟空所反對的,也是當時廣大人民所最痛恨的,帶有符合廣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成分。同時,孫悟空能識破神佛與某些危害人民的妖魔有密切的聯(lián)系,揭穿他們之間存在著種種骯臟的罪惡關(guān)系,從而跟神佛展開適當?shù)亩窢,這是孫悟空很了不起的地方。這也是懲治社會腐-敗現(xiàn)象所需要的。
此外,孫悟空形象的典型意義還有著多方面的、極為豐富的內(nèi)容。例如他那機靈、樂觀、詼諧、英勇、豪邁的性格,既可以給我們以思想上的啟迪和教益,又能夠使我們從中得到生動的愉悅和美感的享受。
總之,孫悟空的形象不愧為我們偉大民族力、智、勇的結(jié)晶,《西游記》堪稱是我們偉大民族無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的寶藏?梢哉f不但在我國文學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孫悟空也是具有永久魅力的偉大的藝術(shù)典型。
注釋
1.吳承恩,《西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西游記》原著第一回。
3.王強,《中國古典文學卷》下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1041頁。參考文獻
《西游記》,吳承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史》,游國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4月。
《中國古典文學卷》,王強,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作者:原珍珍
時間:2017年4月1日
孫悟空的形象分析 [篇2]
電視劇《西游記》為多數(shù)觀眾所喜愛,孫悟空一生降妖除魔,幫助師傅唐僧前往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孫悟空勇猛頑強、智慧過人、高超的法技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關(guān)注。此劇也深刻的反映了人們對邪-惡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和平環(huán)境的向往。正是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和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使得它久看不厭、經(jīng)久不衰,接連幾次重拍,無數(shù)次在各大電視臺掀起播放高-潮。
電視劇《西游記》主要以孫悟空的無理、野蠻、狂妄性格的改變和幫助師傅降妖除魔,前往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的經(jīng)過為主要內(nèi)容,劇中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唐僧區(qū)西天取經(jīng)的艱難,在路上孫悟空一次又一次的被師傅趕出師,但卻仍然保持著對師傅無限的忠耿,最終回到師傅身邊,這一方面有觀音菩薩對他的引導、點悟,更主要的是孫悟空本人重新做人的信心。后天的教育、名人的指點也要通過個人內(nèi)心的思想才能起作用。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不怕艱難困苦、勇往直前、團結(jié)協(xié)作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也是后人學習的榜樣。
一 《西游記》主人公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孫悟空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他的出生就給人無數(shù)的懸念,也暗示了他的與眾不同。壓得性格就像他的出生地一樣頑強、倔強、不怕艱難險阻。他的這種性格在他鬧天宮、闖地府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一出生就無父無母,甚至連自己從哪里來都不知道,長的又與眾不同,受到眾人的排斥,這些都是他產(chǎn)生倔強性格的緣由。他尊敬老師,對教過他的老師無論任何時候都謙讓三分。他蠻橫、不講理,只要是他看不順眼的事或是看到得罪過他的人,他最終都要給人家點顏色看看,讓眾人都知道他孫悟空事不好惹的。而對個人得失卻又是那樣的大度,從不計較功臣名利,對官職、吃喝、女人更是毫不看重。
二 孫悟空性格中展現(xiàn)的儒家文化心理
儒家講陽剛,雄強,文質(zhì)彬彬!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一出生便是好強、倔強,他多次求藝,但最終都是由于他的好強、倔強、拿技法不做好事最終被趕出師,以致于各個師傅致死都不想見他,并叮囑他不許說是誰的徒弟。孫悟空天生聰明,悟性非凡,以致于在學藝德過程中他是一點就通,而且再被趕出師門之后呀仍然可以憑借自己的天資而自學到許多高超的技法,并且他在取經(jīng)的路途中還不斷修煉,跟著師傅學做人的道理,從中他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取經(jīng)之前他待人毫無禮貌,在東海龍王那里他又是拔龍王胡子,又是跳蹲在龍王寶座上,毫無約束,毫無顧慮,而后來他跟隨唐僧去西天的路上,唐僧教他做多的也就是做人。唐僧經(jīng)常會對他說“休得無禮!”,慢慢地孫悟空的一言一行倒是有了很大的改變。跟人交談之前也常常會向人行一個佛禮說“阿彌陀佛”,似乎有了些文質(zhì)彬彬的特點。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孫悟空自從出生就十分好學,追求無限的技法,似乎他天生就有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決心,以致于在取經(jīng)造福于人這件事上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他都從未想過退縮,而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法一次又一次的排除艱難險阻!段饔斡洝分械膶O悟空本來就是一個倔強、蠻橫的人,而自從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孤獨的生活,似乎也磨滅了他的許多倔強、蠻橫的個性,后來在取經(jīng)路上有無數(shù)次受到唐僧,觀音菩薩的指點,從而使得儒家文質(zhì)彬彬的做人之道在孫悟空的內(nèi)心里有了萌芽。
三 孫悟空性格中展現(xiàn)的道家文化心理
道家講究“無為而無不為”的樸素辨證哲理!盁o不為”的思想貫穿《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一生。他一出生便是天不怕地不怕,人間的規(guī)矩,天宮的法規(guī)他都是毫不放在眼里。別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別人不敢說的他敢說,別人不敢想的他敢想。他大鬧天宮、地府,稱呼玉皇大帝為“皇帝老兒”,他擾亂天宮原秩序,撕毀地府文書,擅改生死冊,大打東海龍王之子,得罪龍王,他敢在佛祖手上撒尿,敢私闖觀音菩薩的修身之地,敢拔龍王的胡子,就是在五指山下他也沒有停止反抗試圖逃出五指山,他從來沒有怕過誰。這都是他的“無不為”。在取經(jīng)路上他的“無不為”受到唐僧的許多管制,但只要是他認為對的,哪怕師傅的極力反對,“無不為”的思想在他心里還是占主要地位!叭虬坠蔷本褪菍O悟空“無不為”思想的極力體現(xiàn)。道家“無為”的思想在孫悟空身上也是有體現(xiàn)的。孫悟空對師傅唐僧非常忠耿,只要是師傅說的話他都極力聽從,雖然有時不聽師傅的話,但也都是為了唐僧的安危,師傅的安排他每次都照辦不誤,孫悟空的勤奮、大度無私也是人們喜歡他的一個方面。他從來不再師傅面前討功論賞,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唐僧眼里孫悟空是他最好的徒弟是不容說的,不僅技法高超,而且辦事牢靠。
四 孫悟空性格中展現(xiàn)的禪家文化心理
禪家追求“空、靜、淡”!岸U”即是佛的中心思想,禪意之內(nèi)涵講的就是一個“空”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事物的外形,色即是有,“有即是空,空即使有”。孫悟空的出生便是空的產(chǎn)物,無父無母,他對佛對萬事萬物的悟性是非凡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會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不在乎別人怎么認為,只要是他自己想做的,他便會排除一切雜念奮力去做,直到成功。從表面上看他對人間的認識是空的,他似乎沒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但實際上他對宇宙萬物,他對天地又是十分了解的。孫悟空竭盡全力保護唐僧取經(jīng),但他從來不曾考慮自己的得失,淡泊名利,即使受到師傅的冤枉,對師傅的忠心也未曾改變,只是靜靜的走自己的路——保護唐僧抵達西天之路。
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是儒、道、禪三家思想的統(tǒng)一產(chǎn)物,三家思想深深影響著孫悟空的為人處事。總之,孫悟空的性格,為人處事的變化是三家文化思想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作者創(chuàng)造孫悟空這一勇敢頑強、聰明機智、正直無私、愛憎分明、堅韌不拔、積極進取、追求光明、樂觀開朗、幽默詼諧,再加上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除惡務(wù)盡,是妖必斗,斗則必勝的藝術(shù)形象,充分反映作者和當時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渴望,他們希望現(xiàn)實生活中也同樣有一個這樣的能人能把社會推向一個理想的境界。
1. 李耳 《道德經(jīng)》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5
2. 劉城準 《佛話經(jīng)典》 湖南長沙出版社 1996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