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無字證明
勾股定理是幾何學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滿魅力,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證明趨之若騖,其中有著名的數(shù)學家,也有業(yè)余數(shù)學愛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貴的政要權貴,甚至有國家總統(tǒng)。也許是因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簡單,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復被人炒作,反復被人論證。1940年出版過一本名為《畢達哥拉斯命題》的勾股定理的證明專輯,其中收集了367種不同的證明方法 。實際上還不止于此,有資料表明,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已有500余種,僅我國清末數(shù)學家華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種精彩的證法。這是任何定理無法比擬的。
在這數(shù)百種證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簡潔,有的因為證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 。
首先介紹勾股定理的兩個最為精彩的證明,據(jù)說分別來源于中國和希臘
2
劉徽在證明勾股定理時,也是用的以形證數(shù)的方法,只是具體的分合移補略有不同.劉徽的證明原也有一幅圖,可惜圖已失傳,只留下一段文字:“勾自乘為朱方,股自乘為青方,令出入相補,各從其類,因就其余不動也,合成弦方之冪.開方除之,即弦也.”后人根據(jù)這段文字補了一張圖。大意是: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以勾a為邊的正方形為朱方,以股b為邊的正方形為青方。以盈補虛,將朱方、青放并成弦方 。依其面積關系有a^+b^=c^.由于朱方、青方各有一部分在弦方內,那一部分就不動了。 以勾為邊的的正方形為朱方,以股為邊的正方形為青方。以贏補虛,只要把圖中朱方(a2)的I移至I′,青方的II移至II′,III移至III′,則剛好拼好一個以弦為邊長的正方形(c的平方 ).由此便可證得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 這個證明是由三國時代魏國的數(shù)學家劉徽所提出的。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 263 年),劉徽為古籍《九章算術》作注釋。在注釋中,他畫了一幅像圖五(b)中的圖形來證明勾股定理 。由於他在圖中以「青出」、「朱出」表示黃、紫、綠三個部分,又以「青入」、「朱入」解釋如何將斜邊正方形的空白部分填滿,所以后世數(shù)學家都稱這圖為「青朱入出圖」。亦有人用「出入相補」這一詞來表示這個證明的原理。
3
這個定理有許多證明的方法,其證明的方法可能是數(shù)學眾多定理中最多的。路明思(Elisha Scott Loomis)的 Pythagorean Proposition一書中總共提到367種證明方式。
有人會嘗試以三角恒等式(例如:正弦和余弦函數(shù)的泰勒級數(shù))來證明勾股定理,但是,因為所有的基本三角恒等式都是建基于勾股定理,所以不能作為勾股定理的證明(參見循環(huán)論證) 。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證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證明
有許多勾股定理的證明方式,都是基于相似三角形中兩邊長的比例。
設ABC為一直角三角形, 直角于角C(看附圖). 從點C畫上三角形的高,并將此高與AB的交叉點稱之為H。此新三角形ACH和原本的三角形ABC相似,因為在兩個三角形中都有一個直角(這又是由于“高”的定義),而兩個三角形都有A這個共同角,由此可知第三只角都是相等的。同樣道理,三角形CBH和三角形ABC也是相似的。這些相似關系衍生出以下的比率關系:
因為BC=a,AC=b,AB=c
所以a/c=HB/a and b/c=AH/b
可以寫成a*a=c*HB and b*b=C*AH
綜合這兩個方程式,我們得到a*a+b*b=c*HB+C*AH=C*(HB+AH)=c*c
換句話說:a*a+b*b=c*c
[*]----為乘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