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從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鹵,民病遠汲,幾浚渠引水注城中。役興,客曰:"自郭汾陽城此州,茍外水可釃,何待今日?無為虛費勞人也!"幾不答。未幾,水果至,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孫沔薦其才堪將帥,換如京使、知寧州。俗喜巫,軍校仗妖法結其徒,亂有日。幾使他兵伏壘門以伺,夜半盡禽之。加本路兵馬鈐轄、知邠州。
儂智高犯嶺南,幾上書愿自效,以為廣東、西捉殺。道聞蔣偕、張忠戰(zhàn)沒,疾馳至長沙,見狄青曰:"賊若退守巢穴,瘴毒方興,當班師以俟再舉。若恃勝求戰(zhàn),此成擒耳。"賊果悉眾來,大戰(zhàn)于歸仁鋪。前鋒孫節(jié)死,幾以右軍搏斗,自辰至巳,勝負未決。幾言于青,出勁騎五千,張左右翼搗其中堅,賊駭潰。
進皇城使、知涇州。陛見,辭以母老,丐復文階歸養(yǎng)。仁宗諭之曰:"涇,內地也,將母莫便焉。"命特賜冠帔。領循州刺史,遷西上閣門使,再歸郎中班。曾公亮薦之,復以嘉州團練使為太原、涇原路總管。
夏人寇周家堡,轉運使陳述古攝渭帥,幾移文索援兵,不聽,率諸將偕請,又不聽,乃趣以手書。述古怒,移幾為鳳翔,且劾生事。朝廷以總管非轉運使所得徙置,遣御史出按,述古黜,幾亦改鄜州。召判三班院。邊吏告夏人趨大順,英宗問幾。幾曰:"大順天險,非夏人可得近,正恐與趙明為仇爾。"帝曰:"明之子奔馬入城,幾為所掩,卿料敵一何神也。"以為秦鳳總管。
神宗即位,轉四方館使、知保州,治狀為河北第一。逾六年,即請老,還為秘書監(jiān)致仕。元豐三年,祀明堂,大臣言幾知音,詔詣太常定雅樂。幾曰:"古樂備四清聲,沿五季亂離廢,請增之。"樂成,予一子官。
幾得謝二十年,放曠嵩、少間,遇唐末異人靖長官者得養(yǎng)生訣,故益老不衰。間與人語邊事,謂張耒曰:"比見詔書禁邊吏夜飲。此曹一旦有急,將使輸其肝腦,此平日禁其為樂,為今役者不亦難乎?夫椎牛釃酒,豐犒而休養(yǎng)之,非欲以醉飽為德,所以增士氣也。"耒敬識其語。再加通議大夫,卒,年八十一。
幾篤于風義,推父遺恩官從兄,已得任子,必先兄弟子之孤者。其議樂律最善,以為:"律主于人聲,不以尺度求合。古今異時,聲亦隨變,猶以古冠服加于今人,安得而稱。儒者泥古,致詳于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故求于器雖合,而考于聲則不諧。"嘗游佛寺,聞鐘聲,曰:"聲澌而悲,主者且不利。"是夕,主僧死。在保州,聞角聲,曰:"宮微而商離,至秋,守臣憂之。"及期,幾遇疾。然所學頗雜鄭、衛(wèi)云。
劉濤,字德潤,徐州彭城人,后唐天成中,舉進士,釋褐為鳳翔掌書記,拜右拾遺,賜緋。時太常丞史在德上章,詞理鄙俗,仍犯廟諱。濤上言請正其罪,雖不允,時論是之。出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判官,召為左補闕,遷起居舍人。
晉天福初,改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遷工部郎中,賜金紫。歷度支、職方二郎中,掌左藏庫。時少帝奢侈,常以銀易金,廣其器皿。李崧判三司,令上庫金之數。及崧以元簿較之,少數千鎰。崧責曰:"帑庫通式,一曰不受虛數,毫厘則有重典。"濤曰:"帑司常有報不盡數,以備宣索。"崧令有司劾濤,濤事迫,以情告樞密使桑維翰,乃止罰一月奉。漢初,宰相蘇禹珪薦為中書舍人。
周廣順中,坐令子監(jiān)察御史頊代草誥命,左遷少府少監(jiān),分司西京;頊亦貶復州司戶。顯德初,就改太常少卿,俄拜右諫議大夫。四年,再知貢舉。樞密使王樸嘗薦童子劉譜于濤,濤不納,樸銜之。時世宗南征在迎鑾,濤引新及第人赴行在。樸時留守上都,飛章言濤取士不精。世宗命翰林學士李昉覆試,黜者七人。濤坐責授太子右贊善大夫。恭帝即位,遷右詹事。濤性剛毅不撓,素與宰相范質不協(xié),常郁郁不得志,遂退居洛陽之清化里,杜門以書史自娛。
太祖素知濤履行,開寶二年召赴闕,以老病求退,授秘書監(jiān)致仕。年七十二卒。
清泰初,中書舍人盧導受詔主文,將鎖宿,濤力薦薛居正,以為文章器業(yè)必至臺輔,導取之,后果為相。世稱其知人。
頊子晟,晟子訥、譚,并進士及第。晟至屯田員外郎,訥為殿中侍御史。
邊光范、字子儀,并州陽曲人。性謙退和雅,有吏材。父仁嗣,忠武軍節(jié)度副使。光范,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為殿中丞,賜緋。長興四年,改太常丞。丁內艱。晉天福初,服闋,授檢校戶部員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二年,拜太府少卿。上書曰:"臣聞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則知此官實系治亂,必須得人。今則刺史或因緣世祿,或貢奉家財,或微立軍功,或但循官序。實恐撫民無術,御吏無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賜鮮矣。望選能吏以蘇民瘼,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俄為冊秦王李從〈日嚴〉副使。張從恩以外戚為河南尹,奏授判官。遷秘書監(jiān)兼御史中丞,入拜大理少卿。
少帝尹京,改衛(wèi)尉少卿,充開封府判官,又改光祿少卿,廣晉府判官,賜金紫。少帝即位,拜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事,遷給事中。會蝗災,遣使亳州括借軍糧,稱為平允。時與契丹失歡,河朔連兵,命光范出使修好。會契丹復南入,光范行至趙州,召還。開運元年,權知鄭州,拜左散騎常侍。二年,入為樞密直學士。少帝以光范藩邸舊僚,待遇尤厚。因游宴,見光范位翰林學士下,即日拜尚書禮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仍直樞密院。
漢初,改檢校刑部尚書、衛(wèi)尉卿。上言:"伏見朝廷除刺史,不限年月,或未及期年,又聞除代。往來跋涉,豈暇撫懷。望慎選良牧,立定年限,以責輯綏之效。"疏入,不報。乾佑二年,連使宋州虞城、汝州襄城,按視民田之傷稼者。是冬,為吳越加恩使。
周廣順初,出知陳州,遷秘書監(jiān),俄召拜御史中丞,賜襲衣、銀器、繒彩、鞍勒馬,復為禮部侍郎。時禮部侍郎于貢部或掌或否,光范拜官,將及秋試,乃言于執(zhí)政曰:"單門偶進,何言名第。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辭;若處文衡,校閱名賢,品藻優(yōu)劣,非下走所能。"執(zhí)政曰:"公晉末為翰林、樞密直學士,勿避事也。"及期,光節(jié)辭疾不出,乃以翰林學士承旨徐臺符掌之,時論多其自知。
世宗即位,改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府,俄遷戶部。顯德三年,命往大名檢民田。五年,遣使普均租稅,光范詣宋州。時韓通掌禁兵,領宋師修汴堤,訪郡民,皆言光范均平之狀,乃具以聞,世宗嘉之。
宋初,征澤、潞,命光范為前軍轉運,計度鄭、洛、汝、孟、懷芻糧。秋,拜太常卿。時張昭為吏部尚書,朝議以其耆老,令光范簽判選事。
建隆四年,襄州節(jié)度慕容延釗征湖南,以光范權知州事,路當沖會,餉饋無闕。是冬郊祀,召還。會延釗卒,復知襄州。大軍數萬由陜路討蜀,出漢上,光范復當供億,人不知勞。嘗舉本鎮(zhèn)判官李楫為殿中侍御史,后坐事除籍,光范左遷太子賓客,仍知襄州。
五年,兼橋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輩,一使所調發(fā)民皆數百人,吏緣為奸,多私取民課,所發(fā)不充數,而道益不修。光范計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給器用,役不淹久,人以無擾。詔書褒美。開寶四年,復判吏部銓曹。御史中丞劉溫叟卒,以光范判御史臺事,數月,真拜中丞。六年,以疾解銓曹任。卒,年七十三。
光范性至孝,謙退和易,雅有吏干。母病疽,光范嘗吮之。景德中,錄其孫易從同學究出身。
劉載,字德輿,涿州范陽人。唐盧龍節(jié)度濟之六世孫。父昭,下蔡令。載,后唐清泰中舉進士。晉初,解褐校書郎,遷著作佐郎,賜緋,拜左拾遺、集賢殿直學士。漢初,為殿中侍御史,丁內艱,服闋,復拜舊官。判西京留臺,改倉部員外郎。嘗著五論,曰《為君》、《為相》、《為將》、《去讒》、《納諫》,頗為文士所稱。
周世宗初,擢知制誥。顯德三年,拜右諫議大夫,與右拾遺鄭起、尚書博士李寧同校道書。遷給事中,使許州定田租。俄賜金紫,為魏王符彥卿加恩國信使。
宋初,浚五丈河,自陳橋達曹州之西境,命護其役。建隆四年,貝州節(jié)度使張光翰來朝,遣載權知州事。光翰歸鎮(zhèn),載還,知貢舉。乾德初,掌建安榷貨務。六年,就為江南國主生辰使,召還,令知鎮(zhèn)州。
開寶四年,坐與何繼筠不協(xié),改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十年不召,嘗受詔權點檢州事。太平興國初,復入為給事中。三年,出知襄州,六年,代還。告老,改工部侍郎致仕,乃賜一子出身。八年,卒,年七十一。
載尤好學,博通史傳,善屬文。嘗受詔撰明憲皇后謚冊文,又作《吊戰(zhàn)國賦》萬余言行于世。雅信釋典,敦尚名節(jié)。
子宗言,至比部郎中。宗望,景德二年進士及第。大中祥符四年,其孫介以載文集來獻,以為試將作主簿。
程羽,字沖遠,深州陸澤人。少好學,能屬文。晉天福中,擢進士第,授陽谷主簿。歷虞鄉(xiāng)、醴泉、新都令,皆有政績。開寶中,選為兩使判官,入對,太祖詢以時事,敷奏稱旨,擢著作郎,出知興州。逾年,改知興元府。囗囗囗囗。八年,詔歸闕,以本官領開封府判官。
羽性淳厚,蒞事恪謹。時太宗尹京,頗以長者待之。及即位,拜給事中,知開封府。未幾,出知成都府,為政寬簡,蜀人便之。入朝,拜禮部侍郎。上欲優(yōu)以清職。故事,端明殿設學士二員,居翰林學士上,專備顧問,馮道、趙鳳始居是職,累朝因之。及是,即殿名以羽為文明殿學士,位在樞密副使下,且即泰寧坊營第以賜之。
太平興國五年,典試貢士,御試得人居多。六年,以老疾求解職,拜兵部侍郎,未幾致仕,仍給全奉。雍熙元年,卒,年七十二。贈禮部尚書。
子希振,以蔭至尚書虞部員外郎。大中祥符元年卒。其子適,賜同學究出身。從孫琳,別傳。
論曰:五季為國,不四、三傳輒易姓,其臣子視事君猶傭者焉,主易則他役,習以為常。故唐方滅即北面于晉,漢甫稱禪已相率下拜于周矣。君子傷之,此《雜臣傳》所繇立也。李谷、邊歸讜、竇貞固、李濤輩,或在廟堂,或侍帷幄,世主之所寵任,社稷之所倚賴,而更事異姓,不能以名節(jié)生死,倫義廢矣。且谷以籌策自名,乃不能料藝祖有容人之量,及受李筠饋遺,懼其見殺,遂以憂死,又何繆耶?嗚呼,魏范粲、齊顏見遠,宜見褒于前史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