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600字
羅星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得意之作。這部著作在我國的文學(xué)地位可以與我國的四大名著相媲美,由此可見《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學(xué)造詣究竟是有多高。但是就是這樣一部俄國文學(xué)的代表得意之作卻為何要給文章主人公安娜安排一個慘死于車輪下的悲劇結(jié)局呢?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感情糾葛?安娜的死究竟是誰之過?
卡列寧、伏倫斯基、社會、安娜這四個點。同樣,我覺得安娜的死與這四個方面或多或少都有關(guān)系。
那么首先來說說卡列寧,卡列寧是安娜政治意義上的丈夫。安娜出身貴族,按照當(dāng)時貴族和教會的婚姻制度嫁給了卡列寧?袑幈劝材却蠖畾q,但是官運亨通。他虛偽冷酷,野心仕途,是個十足的做官機器。而安娜卻同他正好相反,她熱情善良,生氣蓬勃,但在與卡列寧結(jié)婚后,她的生氣被死死地壓抑住了。所以安娜并沒有得到丈夫應(yīng)有的愛,她對此感到很失望,因此便會有了優(yōu)倫斯基。
其次,伏倫斯基是安娜心目中真正的丈夫,但是用一個準(zhǔn)確的描述來說更應(yīng)該是“情夫”。安娜對伏倫斯基一見鐘情,賽馬時伏倫斯基的受傷。也讓安娜痛心不已。但也因為卡列寧對安娜沒有愛,安娜對卡列寧列是毫無感情可言,所以安娜將自己的愛都傾注到了伏倫斯基身上,有一句話叫“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當(dāng)安娜覺得伏倫斯基不愛她了以后,看到了火車,便撲向車輪底下,結(jié)束了自己的年輕歲月。
社會是一個復(fù)雜的群體,當(dāng)社會的輿論遣責(zé)加在一個弱不禁風(fēng)的女子身上,可想而知她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緊張,多么的痛苦。
安娜與一個“丈夫”生活在一起,她一點也不快樂。但她為什么沒有權(quán)利可以去尋找自己的真愛?當(dāng)然,安娜沒有能夠與卡列寧離婚,也一定是迫于社會教皇的規(guī)定。
安娜的臥軌自殺四個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責(zé)任。但總的來說我自己認為是安娜自己之過。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600字
戚茸妍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小說的開篇便表明了書中的主旨——幸與不幸的家庭。列文同吉娣是這個腐朽時代里的清流,他們經(jīng)歷坎坷后幸福的生活著,而安娜是一個悲劇,她的勇敢追求卻為她釀就了悲慘的結(jié)局。
小說開頭安娜到達莫斯科時,她初遇伏倫斯基還有那個被火車軋死的看路工。那時安娜感到十分害怕,而伏倫斯基在她面前作出一幅慈態(tài),給安娜留下了好印象。而后,舞會上的第二次見面就使伏倫斯基拜倒在她的裙下,深深地迷戀安娜,追隨她到彼得堡,不顧身份體面地追求安娜,盡管安娜表明自己已有家庭。而安娜,她渴望愛情,也厭倦了卡列寧的虛偽、功利,最終還是接受了伏倫斯基。
她愛上了伏倫斯基,伏倫斯基成了她的全世界。她為了追求和伏倫斯基的愛情,拋下丈夫兒子,被整個上流社會所嘲笑、厭棄,可她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從未后悔過自己愛上伏倫斯基。
可安娜卻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伏倫斯基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早前他勾引吉娣,卻不曾想過要結(jié)婚,只滿足自己享受樂趣,一點也不顧忌吉娣的感受,被安娜吸引后便拋下了吉娣,且沒有一點自責(zé)之心。安娜早就該明白,伏倫斯基并不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人。他自私自利、花心,是注定不會給安娜幸福的,他所能給的只有那么一段時間里的“深愛”罷了。安娜早該想到吉娣的遭遇,早該認清伏倫斯基的。她在伏倫斯基身上寄予的期待越大,后來被厭棄受到的打擊失望就會更大。
安娜本身對伏倫斯基的依賴及她的沖動加上伏倫斯基的毫無責(zé)任感是造成安娜悲慘結(jié)局的絕大原因。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死了,可她勇于追求的精神卻永遠活著,托爾斯基傳遞出的對腐朽時代的抨擊精神也永留心間。
篇三: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600字
董海婷
我所在的國家是一個富強的國家,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和平的時代。那些歷史上黑暗的封建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那些混亂國家里腐朽的思想已被淡忘。但那時作家筆下的文字不會被時間磨滅啊,它們引導(dǎo)著我們走近一段段沉封的故事。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翻開書,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句話,書中的主人公名叫安娜,她便是那眾多不幸家庭中的一員。
安娜作為政府高官卡列寧的妻子,一位俄國上流社會的婦女。有著她們具備的一切外表和風(fēng)韻,還有著她獨特的魅力。安娜與其他貴夫人不同之處,最是她的眼睛,那雙深藏在濃密睫毛下閃閃發(fā)亮的灰色眼睛里,有一種使人吃驚和傾倒的,時而嚴肅時而憂郁的神情,以及忽而通過微笑透露出的勃勃生氣和洋溢著的過剩的青春。而正是這雙美麗的眼睛,才使伏倫斯基在初遇安娜時就被驚艷。
生得如此美麗迷人的安娜結(jié)局卻十分悲慘--臥軌自殺。而導(dǎo)致她選擇死亡的,是她的感情,她與丈夫卡列寧是典型的“政治聯(lián)姻”。丈夫大她二十歲,并且古板,虛偽。她本就不愛丈夫,在這樣壓抑的八年中,安娜仔細收好自己對愛情的向往和憧憬,照顧兒子謝遼查,過著索然無味的生活。終于,這一切在伏倫斯基的出現(xiàn)后被打亂--他重新喚起了安娜對愛情的追求。他們相遇后迅速的不顧一切的愛上對方?砂材纫褳槿似扪剑谥磺竺u不在乎妻子的不忠的卡列寧,和喜新厭舊,濫情的花花公子伏倫斯基中,她痛苦著,掙扎著,但最終選擇了同伏倫斯基一起。
她知道,一旦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她就會失去所有,甚至被罵被唾棄,被兒子看不起。她做好了一切心理準(zhǔn)備面對自己的一無所有,可她卻沒想到自己唯一擁有的,全部的信仰伏倫斯基,是一個追求上流社會,喜新厭舊的沒有責(zé)任心的花花公子。如今的安娜成了伏倫斯基的牽絆,他不再愛她,漸漸厭倦她。就這樣,一直以來承受著輿論的壓力,情人的冷漠,內(nèi)心的痛苦的安娜,最終,選擇讓呼嘯的火車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安娜是美麗的,勇敢的,自由的,她追求著自己憧憬的愛情,可她也是天真的,沖動的,盲目的,她把那個時代想象得太過簡單,甚至看不清心上人的真面目,任由殘酷的現(xiàn)實將自己折磨得遍體鱗傷。
讀完這本書,故事背后隱藏的問題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讓安娜落得如此下場?安娜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卡列寧只在意名與利;伏倫斯基對安娜愛與不愛都是他的自由--誰都沒有錯,錯就錯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和那些腐朽的思想。
感謝這本書,是它帶我認識了一個如此美麗勇敢,如此生在泥濘里的嬌艷玫瑰一般的女子,讓我有幸分享她的一生。
篇四: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600字
體芮
小說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這句話也恰好暗喻了安娜的這一生。
安娜是奧布朗斯基的妹妹,安娜只身來找奧布朗斯基,故事的情節(jié)也是從這里開始的。
在火車站,接妹妹的奧布朗斯基魚伏倫斯基相遇,并介紹安娜與伏倫斯基認識,伏倫斯基被安娜可愛的臉上溫柔的笑所打動,回到彼得堡后,安娜也經(jīng)常會與伏倫斯基在各種社交場合相遇,伏倫斯基對安娜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安娜也漸漸為之所動,他們不顧外界的非議,公然同居,使得安娜原本的丈夫卡列寧擱不下臉面。在安娜有了伏倫斯基的孩子后,分娩時,她一再請求丈夫的原諒,丈夫由于是教徒便答應(yīng)了。分娩后,她便與伏倫斯基逃到了國外,回國后,安娜又涉足上流社會社交圈,但物是人非,誰也不歡迎她,她未得到丈夫的離婚許可而伏倫斯基也不;貋怼T谝淮慰诮侵,安娜選擇了她初來俄國火車站看到的一幕——臥軌自殺,安娜最終悔恨的死去?梢哉f安娜這一生命運跌宕,雖然出身貴族,但卻沒有獲得自己的幸福,最終選擇了自殺。
對安娜,我既同情又憎恨,同情她原本的善良,她美麗的面容,卻最終含恨自殺,同情她沒有收獲一份可以攜手到老的感情。憎恨她打破了自己原本安寧的生活,違背婦道與伏倫斯基出軌。這無疑是給丈夫安了頂大綠帽子,她也未曾想到,丈夫是個男人,男人的面子該往哪擱?憎恨她不顧外界的勸阻,執(zhí)意與伏倫斯基私奔逃走。正是因為伏倫斯基的不常回家使安娜與他發(fā)生口角而最終選擇了一條讓她走向死亡的路。
伏倫斯基的“風(fēng)流,花花公子”使得安娜選擇走上身敗名裂,含悔而死的路。作者的感情似乎與我一樣,他對安娜也是就贊美又譴責(zé)。贊美在作者描寫陶麗、吉娣看到安娜時目光突出了安娜的美麗,也從對哥哥感情的安撫,突出安娜的善良。譴責(zé)在安娜違背婦道,禁不住誘惑,最終使自己身敗名裂,對于伏倫斯基,作者也用譴責(zé),抨擊的態(tài)度描寫這個風(fēng)流的花花公子,可以說是安娜所有的優(yōu)點與伏倫斯基的缺點相映。作者也用大量筆墨描寫了伏倫斯基為了政治利益和安娜在一起,這樣的婚姻是不幸的。
作者借安娜的命運多舛,引出了上流社會的蕓蕓眾生,抨擊了他們腐朽的精神與沒落的生活方式,使我頗有感觸。
篇五: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600字
葛宇博翱
1877年問世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小說所處時代,正是俄國國內(nèi)階級矛盾尖銳化時期,資產(chǎn)階級思想對社會的沖擊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對宗法家庭的破壞上。不幸的家庭矛盾占據(jù)了小說中心,安娜所處的家庭及其遭遇就是小說的主線之一。
故事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風(fēng)度翩翩、舉止優(yōu)雅的有夫之婦。出身上流社會,17歲時因政治聯(lián)姻,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卡列寧,這便預(yù)示了安娜一家不行的結(jié)局。其兄奧勃朗斯基與妻子鬧翻,安娜在為其調(diào)解的過程中結(jié)識了弗倫斯基,之后兩人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愛情泥沼中。為了愛情,安娜不惜與丈夫和整個上層社會決裂,甚至離開了她的兒子。在備受外界壓力下,安娜將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寄托于弗倫斯基身上,但伴隨著弗倫斯基對名利的欲望以及對安娜的不滿,漸漸冷淡了她,而安娜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了臥軌自殺……
這部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情感細膩豐富,而凄慘的結(jié)局,令人感到十分痛惜和深切的同情。我對小說中安娜自殺前的心理描寫、動作刻畫逼真、動人,令我印象深刻。“在那里!我要懲罰他,我一定要擺脫一切人,同時也要擺脫我自己。”之后,安娜跳了下去,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jié)束了……
安娜的死看起來只是一時沖動,安娜本人應(yīng)負全部責(zé)任。但我不這么認為:安娜的自殺行為雖是她自己決定的行為,但促成其這么做的還有其他三方面原因:弗倫斯基、卡列寧和兒子以及社會。為什么這么說呢?促成這樁悲劇發(fā)生的,主因是安娜“出軌”與弗倫斯基私奔才導(dǎo)致這個事情的發(fā)生。
有人說,如果后來弗倫斯基不變心,安娜也不會自殺。對于這一點我是不認同的。首先,弗倫斯基同樣有追逐愛情的權(quán)利,不能因安娜的死便譴責(zé)弗倫斯基冷酷無情。相反,正是因為安娜太過在意和依賴弗倫斯基,在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雙重打壓下,脆弱得只得將自己全部情感交付給弗倫斯基,所以當(dāng)安娜感覺弗倫斯基也背叛了她時,她感到痛苦、悲憤和絕望。這些使她無法自拔,最終選擇了臥軌自殺?袑巹t站在當(dāng)時道德的制高點上,雖然他追求名利,對安娜毫無感情,但他面對安娜的背叛,已采取了極大限度的寬恕,并且卡列寧也并不是促成安娜自殺的直接原因。對于社會而言,安娜不恪守婦道,這在當(dāng)時的社會是大多數(shù)人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安娜必會遭受社會的唾棄和辱罵,這自然也是造成安娜之死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無論如何,安娜敢于追求真愛并勇敢地向封建宗法挑戰(zhàn),雖然結(jié)局十分凄慘,但她畢竟十分努力的去追求。所以,安娜也是幸福的。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