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
這一周,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水滸傳》一書十分真實的反映了在當時農民起義從興到衰的過程,揭露出了古時候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以及階級統(tǒng)治者們的丑惡嘴臉。這本書以杰出的藝術方式,表現(xiàn)出了在當時社會中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官逼民反”。
《水滸傳》主要寫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由于不同的原因,在路途中先后聚義,后又同被逼上梁山,從此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一同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
在整本書中,各色人物齊聚一堂,性格色彩鮮明,各有不同之處,卻又有相似之處。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梁山相聚,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朝廷的腐敗。
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見義勇為,卻又不會“見義智為”。他為民女金翠蓮打抱不平,拳打鎮(zhèn)關西,卻又由于下手不知輕重而失手將人打死,后為避罪而出家,卻又因醉鬧五臺山一事投奔東京。魯智深這一人物,說他粗魯,確實如此;但說他精細,又未嘗不可。
《水滸傳》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一人,他不是一百零八位好漢之中的一位,而是在腐敗王朝中奸臣形象的代表——高俅。高俅心胸狹隘,為人陰險狠辣。但其實,他與一些梁山好漢的出身類似,卻因個人心性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讀完《水滸傳》后,我意識到,亂世出英雄,也出奸臣。就如高俅,他有著與幾位梁山好漢相似的出身,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其實身處亂世之中,能否成為英雄,全憑自己的心境,出身、童年經歷,都只不過是因素之一,不起決定性作用。在現(xiàn)在的社會,即便沒有奸臣當?shù),我們也面臨著許多誘惑,能否成為“成功人士”,也要靠自己的心境能否做到堅定不移——這個誘惑頗多的社會,又何嘗不是“亂世”,而我們又何嘗不是身處亂世之中?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