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的故事【通用14篇】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yǎng)的人。下面這14篇中國科學家的故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范文模板,歡迎查閱參考。
諾貝爾 篇一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視發(fā)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yè)后,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茍,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臺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yǎng)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fā)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么發(fā)射圖像也應(yīng)該是可能的!边@使他受到很大啟發(fā)。貝爾德決心要完成“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wù)。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并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制電視機上,最后,完成了電視機的設(shè)計工作。
要把設(shè)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臥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zhàn)斗,餓了吃面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shù)次失敗之后,貝爾德終于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yè)務(wù)。30年代以后,貝爾德又轉(zhuǎn)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二
中國科學家錢人元的故事
錢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蘇省常熟縣湯家橋。江蘇常熟人。
1931年,在蘇州中學化工科學習。1935年,化工科畢業(yè),進入浙江大學化學系學習。1939年,化學系畢業(yè)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1940年,在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員。1943年,赴美國留學,在加州理工大學化學系學習。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1947年,到依阿華州立大學化學系學習。1948年,回國,在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授級講席。1949年,到浙江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3年起,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會理事、常務(wù)理事、理事長兼高分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等。1977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任所長。1985年,當選為國際純粹與應(yīng)用化學聯(lián)合會高分子部聚合物表征和性能委員會委員。1990年,當選為太平洋高分子協(xié)會理事。
錢人元研究領(lǐng)域:
物理化學家、高分子物理學家,開拓了中國的高分子物理與有機固體電導(dǎo)和光導(dǎo)的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并結(jié)合實際在丙綸纖維的開發(fā)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錢人元作品:
主要著作有《無規(guī)與有序:高分子凝聚態(tài)的基本物理問題研究》、《有機晶體中的電子過程》、《高聚物的`分子量測定》等。
愛迪生 篇三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fā)明家。他小時候因為家里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jié)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疖嚿嫌幸还(jié)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藥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聾了。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fā)明了電燈。后來, 愛迪生又發(fā)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fā)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四
有的時候他太忙,或辛苦了一天覺得太累,不教他,他就不高興甚至哭鬧,爸爸只好依他。結(jié)果,在竺可楨三、四歲時,就已認識兩千個左右的字。
他的老師章先生很喜歡竺可楨的。聰明,但更喜愛他的勤奮好學,對他的要求也格外嚴格。他經(jīng)常找一些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詩詞,講解給竺可楨聽。
竺可楨不僅愛讀書,而且更愛思考。竺可楨讀了《愛蓮說》后,就想:我要愛蓮花,更要愛蓮的莖和藕。他把自己讀《愛蓮說》后的感想告訴了章先生。章先生很為竺可楨小小年紀就這樣思考問題,而且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所感動。他教導(dǎo)竺可楨說,藕雖埋沒于污泥只中,但它將自己的全部營養(yǎng)貢獻出來,使蓮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爛泥污染,這是非?少F的,而且藕本身也是潔白的,你要學習藕這種純潔堅貞的品格。
竺可楨聽了這番話,印象很深。他后來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藕舫”,就包含了記取章先生的教誨的意思。
竺可楨愛讀書愛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影響了他以后的學習和研究,為他在我國氣象學、氣候?qū)W、地理學等學科取得卓越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五
中國科學家故事: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實驗小組利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質(zhì)子加速器尋找質(zhì)量在1.5×109eV~5.5×109eV之間的長壽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質(zhì)量約為質(zhì)子質(zhì)量3倍(能量為3.1×109eV)的'長壽命中性粒子。在公開發(fā)表這個發(fā)現(xiàn)時,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取名為J粒子,"J"和漢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國人發(fā)現(xiàn)的粒子。
與此同時,美國人里希特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粒子,并取名為ψ粒子。之后人們就把這種粒子稱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質(zhì),其壽命值比預(yù)料值大5000倍。這證明它有新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不能用當時已知的3種味夸克來解釋,而需要引進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來解釋。Jψ粒子的發(fā)現(xiàn)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fā)展。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六
錢學森一片丹心向祖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在美國呆了近20年的錢學森異常興奮。在新中國誕生的第6天,錢學森夫婦就萌發(fā)了一個強烈的念頭:回到可愛的擔國去,為新生的共和國貢獻自我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國道路充滿著的曲折和艱辛,是錢學森始料未及的,這位“無論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學者,在已將科學書籍和自我的研究工作筆記裝好箱,交給美國搬運公司啟運回國時,卻遭到美國移民局的'刁難。他們對中國的這位愛國學者百般恐嚇,并把他關(guān)進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極太限制。
整整5年時間,他幾乎過著被軟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難并沒有泯滅錢學森夫婦回到祖國的堅強意志,他們收拾好箱子,天天準備隨時搭乘飛機回國。1955年,飽受磨難歸心似箭的錢學森向祖國發(fā)出了求救的呼聲,中國政府出面經(jīng)過談判設(shè)法營救他回國。最終在這年9月,經(jīng)過長達5年多斗爭的錢學森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居里夫人 篇七
達爾文小的時候, 一次跟媽媽到花園里為小樹培土。媽媽說: “泥土是個寶, 小樹有了泥土才能生長。別小看這泥土, 是它長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們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 我們才有飯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寶貴了。”
達爾文問: “媽媽, 那泥土能不能長出小狗來?”
“不能呀! ”媽媽笑著說, “小狗是狗媽媽生的, 不是泥土里長出來的!
達爾文又問: “我是媽媽生的, 媽媽是姥姥生的, 對嗎?”
“對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誰生的呢?”
媽媽答不上來了。她對達爾文說: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個謎, 你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吧, 這些謎等待你們?nèi)ソ忾_呢! ”
達爾文自幼喜歡花草樹木、鳥雀蟲魚。上學以后, 他仍然保持著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他騎馬、打獵、釣魚、采集礦石、捕捉昆蟲、鉆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習性。對達爾文來說,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常常邊觀察邊沉思, 甚至忘記了危險。有一次, 達爾文在一個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動著緩慢的腳步, 突然一腳踩空, 從城垛上跌了下來。這時候, 達爾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頭腦還在思考。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八
在東漢時期,中國出現(xiàn)了一位創(chuàng)制天球儀、候風儀、地震儀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陽,家境貧苦。但他自幼喜歡讀書,成年后曾在南陽郡做了幾年文官,之后辭職回鄉(xiāng),潛心天文研究。中國漢朝先后出現(xiàn)了三種關(guān)于天體運動和宇宙結(jié)構(gòu)的學說,這就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個半圓形的罩子,大地像一個倒著的盤子!薄皽喬煺f”主張?zhí)焓菧唸A的,日月星辰會轉(zhuǎn)入地下,早期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平的',改善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球形的!靶拐f”認為天沒有必須形狀,而是無邊無際的充滿氣體的空間,日、月、星辰都飄浮在氣體中。張衡根據(jù)自我對天體運行的認識和實際觀察,認為“渾天說”比較貼合觀測實際。他還制作了一個能夠精確演示渾天思想的“渾天儀”。
張衡的另一發(fā)明是制作了水運渾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fā)動的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實際上是個天文鐘,經(jīng)過它的等速旋轉(zhuǎn),能夠報告時刻。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也是這位古代科學家發(fā)明的。張衡還在《靈憲》等天文著作中,闡述了無限宇宙的思想,解釋了月亮反射陽光和月食發(fā)生的原因。他對2500顆恒星的觀測記錄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計算結(jié)果,和近代天文學十分接近。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九
華羅庚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yōu)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最終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貒,他不僅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并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qū),用數(shù)學解決了很多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shù)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fù)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十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被稱為導(dǎo)彈之父。
錢學森3歲時就有非凡的記憶力,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大家稱他為“神童”。
5歲時,他已可讀懂《水滸》了。他對爸爸說:“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也能夠做英雄了。”爸爸說:“你也能夠做英雄?墒,必須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知識,貢獻社會”。
在小學低年級時期,男孩子最喜歡玩用廢紙折的飛鏢。每次比試,總是錢學森扔得最遠,投得最準。同學們不服氣,撿起他折的飛鏢仔細研究,原先他折疊的飛鏢有棱有角,異常規(guī)正,所以投起來空氣阻力很。煌度訒r又會利用風向風力,難怪每回都數(shù)他投得最遠最準呢!小小年紀的錢學森居然領(lǐng)悟了某些空氣動力學的`常識,這不僅僅使同學們,并且使教師也驚嘆不已。
20多年后,錢學森果然成了國際知名的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家。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第十一篇
中國科學家故事:曾呈奎
曾老有一次去美國參加學術(shù)活動的時候,接到50年前在美國讀書時一位教師的邀請。
見到90多歲的老教授后,曾老驚喜萬分,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老教授是否真的`還記得自我。“怎樣不記得你呢你就是那個晚上從來不睡覺的中國學生嘛!”原先,曾老在美國讀書時的用功和勤奮在當時是全校最出名的,“當時你的勤奮在學校里無人不知!”老教授慈祥地回憶道。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第十二篇
幼兒科學故事:魯班造鋸子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fā)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guān)他的故事,一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傳說,有一年魯班理解了一項很大的任務(wù)——建筑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可是工程限期很緊。
魯班的徒弟們每一天都上山砍伐木材,可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僅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并且徒弟們每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wù)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里十分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
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么這樣鋒利
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能夠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yīng)當能夠鋸斷大樹吧。
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忙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fā)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能夠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fā):實踐出真知,鉆研出智慧。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第十三篇
陳嘉庚
愛國華僑陳嘉庚,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jīng)商,慘淡經(jīng)營,終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貴而歸鄉(xiāng)的陳嘉庚決心在家鄉(xiāng)興辦學校,先后辦起了小學、中學、師范。對于英國人的刁難,他堅定地表示:“企業(yè)能夠收盤。學校絕不能停辦!彼冑u家產(chǎn),堅持要把學校辦下去。
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為,陳嘉庚給予進取支持。他曾籌款20多萬元,幫忙光復(fù)福建?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又盡可能多地為抗戰(zhàn)供給財力和物力的幫忙。從1937年到1940年,陳先生為抗日募捐的?倲(shù)達30億元之巨。
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布衣。臨終時,他把遺產(chǎn)300多萬元全部獻給了國家。
幾十年來,陳嘉庚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第十四篇
愛國華僑陳嘉庚,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jīng)商,慘淡經(jīng)營,終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貴而歸鄉(xiāng)的陳嘉庚決心在家鄉(xiāng)興辦學校,先后辦起了小學、中學、師范。對于英國人的刁難,他堅定地表示:“企業(yè)能夠收盤。學校絕不能停辦!彼冑u家產(chǎn),堅持要把學校辦下去。
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為,陳嘉庚給予進取支持。他曾籌款20多萬元,幫忙光復(fù)福建?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又盡可能多地為抗戰(zhàn)供給財力和物力的幫忙。從1937年到1940年,陳先生為抗日募捐的總數(shù)達30億元之巨。
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布衣。臨終時,他把遺產(chǎn)300多萬元全部獻給了國家。
幾十年來,陳嘉庚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上面的14篇中國科學家的故事是由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范文范本,感謝您的閱讀與參考。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