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談人生與我》閱讀練習及*
第1篇:朱光潛《談人生與我》閱讀練習及*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16分)
談人生與我
朱光潛
(1)我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里,我把自己擺在前臺;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自己放在后臺。
(2)站在臺前時,我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樣,不但和旁人一樣,而且和鳥獸蟲魚諸物類也都一樣。人比其它物類痛苦,就因為人類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重要。人類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痛苦,就因為這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比方穿衣吃飯是多么簡單的事,然而在這個世界里居然成為極重要的問題,就因為有一部分人要虧人自肥。再比方生死,這又是多么簡單的事,無量數(shù)人和無量數(shù)物都已生過來死過去了。一個小蟲被車輪壓死了,或者一朵鮮花讓狂風吹落了,在蟲和花自己都決不值計較或留戀,而在人類則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個苦字。這無非是因為人們希望造物主宰待他們自己應該比草木蟲魚特別優(yōu)厚。
(3)因為如此著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蟲魚的儕輩,草木蟲魚在風甘露中是那樣活著,在炎暑寒冬中也是那樣活著。像莊子所說的,他們“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得。”他們時而慶天躍淵,欣欣向榮,時而含葩斂翅,晏然蜇處,都順著自然所賦予的那一副本*。他們決不計較生活應該是如何,決不追究生活是為著什么,也決不埋怨上天待他們特薄,把它們供人類宰割凌虐。在他們說,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從草木蟲魚的生活,我覺得一個經(jīng)驗。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如果問我,人們應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說,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
(4)我拿人比禽獸,有人也許目為異端邪說。其實我如果要援引“經(jīng)典”,稱道孔孟以辯護我的見解,也并不是難事?鬃铀^“知命”,孟子所謂“盡*”,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經(jīng)義文,做我的護身符。然而我覺得這大可不必。我雖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賢的聲威。
(5)但我平時很喜歡站在后臺看人生。我只覺得對著這些紛紜擾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圖畫,好比看小說,件件都有趣味。
(6)我有時看到人生的喜劇。前天我遇見一個小外官,她的下巴光光如也,和人說話時卻常常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腮邊捻一捻,像有胡須似的。他們說這是官氣,我看到這種舉動比看詼諧畫還更有趣味。許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氣憤地向人說:“如果我是個女子,我至少已接到一尺厚的求婚書了!”偏偏他不是女子,這已經(jīng)是喜。缓螞r他又麻又丑,縱然他幸而為女子,也決不會有求婚書的麻煩,而他卻以此沾沾自喜,這也算得喜劇中的喜劇了。這件事和英國文學家高爾司密的一段逸事一樣有趣。他有一次陪幾個女子在荷蘭的小橋上散步,看見橋上行人個個都注意同行的女子,而沒有一個人睬他自己,便扳起面孔很氣憤地說:“哼,在別的地方也有這樣的人看我!”如此類等的事,我天天都見得著。在閑靜寂寞的時候,我把這一類的小事件從記憶中召回來,尋思玩味,覺得比抽*飲茶更有味。老實說,假如說這個世界中沒有曹雪芹所描述的劉姥姥,沒有吳敬梓所描寫的嚴貢生①,生命便不值得留戀了。我感謝劉姥姥嚴貢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謝錢塘的潮和匡廬的瀑。
(7)人生的悲劇尤其能使我驚心動魄,許多人因為人生多悲劇而悲觀厭世,我卻以為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來,不通已極。但是實含有至理。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自然沒有希望發(fā)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
(8)悲劇也就是人生一種缺陷,它好比洪濤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見出莊嚴,在黑暗中見出光*。假如荊軻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給了賈寶玉,也不過鬧個平凡的收場,哪得叫千載以后的人唏噓贊嘆?毛聲山評《琵琶記》②,說他有意要做“補天石”傳奇十種,把古今悲劇都改幾個收場,他沒有實行,總算是一件幸事。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筆勾銷,不說你勾銷不去,就是勾銷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選自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刪節(jié))
【注】①嚴貢生:清人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科舉制下丑陋的儒生形象。②《琵琶記》:元人高明所撰南戲,寫書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清人毛聲山曾評《琵琶記》。
16.“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有哪些不同?請分析作簡要分析。(4分)
答:第一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寫到“小蟲讓車輪壓死”“鮮花讓狂風吹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4)段中加橫線句“我覺得這大可不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為什么同樣歡喜看到人生的喜劇和悲。窟@種看待人生的態(tài)度給你怎樣的啟示?(60字左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4分)第一種方法:站在前臺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鳥獸蟲魚一樣。(2分)第二種方法:站在后臺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生的悲喜劇、悲劇。(2分)
17.(4分)看似簡單的“蟲死花落”的事情,生動地支持了人應平等地視草木蟲魚為儕輩的觀點;(2分)“決不計較”的蟲花們對“死”的態(tài)度,真切地表達了人應順乎自然本*生活的思想。(2分)
18.(3分)當對自己的“見解”充滿自信,而不必援引“經(jīng)典”,來為自己的人當像禽獸那樣活著的“異端邪說”作辯護。
19.(5分)無論喜劇、悲劇,面對的都是紛紜擾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圖畫、小說,都有人生的趣味。(1分)從中或有生命的玩味和留戀,或有人生的價值和希望。(1分)即便悲劇是人生一種缺陷,也能見出莊嚴和光*。(1分)啟示要點:人生同樣需要喜劇和悲劇,喜劇讓生命值得留戀,悲劇讓人生顯得完整等。(2分)
第2篇:朱光潛《談美》閱讀練習題及*
詩和其他藝術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極原始的一種要素。人在理智未發(fā)達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發(fā)達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驅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動,其中有許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個人所特有的成分。這就是說,情感一方面有群*,一方面也有個*,群*是得諸遺傳的,是永恒的,不易變化的;個*是成于環(huán)境的,是隨環(huán)境而變化的。環(huán)境隨人隨時而異,所以人類的情感時時在變化;遺傳的傾向為多數(shù)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變化之中有不變化者存在。
藝術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和個*的分別,它在變化之中也有不變化者存在。比如單拿詩來說,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絕、詞的交替是變化,而格律則為變化中的不變化者。變化就是創(chuàng)造,不變化就是因襲。把不變化者歸納成為原則,就是自然律。這種自然律可以用為規(guī)范律,因為它本來是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而無個*,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chuàng)造,也就不能產(chǎn)生藝術。末流者忘記這個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變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經(jīng)過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這是事實,但是這決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格律不能束縛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詩人,格律會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詩人,有格律他的詩固然腐濫,無格律它也還是腐濫。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都從格律入手。藝術須寓整齊于變化。一味齊整,如鐘擺搖動聲,固然單調;一味變化,如市場嘈雜聲,也還是單調。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從整齊入手,創(chuàng)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會使作者在整齊之中求變化以避免單調。從變化入手,則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于單調。
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后來都做到脫化格律的境界。他們都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賴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wǎng)球,打到嫻熟時雖無心于球規(guī)而自合于球規(guī)。在不識球規(guī)者看,球手好像縱橫如意,略無牽就規(guī)范的痕跡;在識球規(guī)者看,他卻處處循規(guī)蹈矩。姜白石說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則在神髓風骨。
孔夫子自道修養(yǎng)經(jīng)驗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道德家的極境,也是藝術家的極境!皬男乃,不逾矩”,藝術的創(chuàng)造活動盡于這七個字了!皬男乃闭咄坝饩亍,“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追蜃拥娇煲赖臅r候才做到這種境界,可見循格律而能脫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編自朱光潛《談美》)
6、下列關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格律是詩歌中的不變化者,體現(xiàn)的是整齊、規(guī)范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齊而無變化,只有因襲而無創(chuàng)造,格律就會變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經(jīng)過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過,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c.格律不能束縛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風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詩歌也仍然腐濫。
d.古今大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活動都從格律人手,但后來都達到了脫化格律的境界;是創(chuàng)造的本能和特別情境的需要使他們在整齊之中求變化,避免了單調。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情感是心理中極原始的一種要素,它先于理智而產(chǎn)生,但在理智發(fā)達之后,情感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
b.藝術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和個*之別,講究寓整齊于變化,但由整齊到變化易,由變化到整齊難。
c.詩歌從四言、五言到七言,從古、律、絕到詞,體現(xiàn)的是形式的變化,但它們又都講究格律,體現(xiàn)的又是詩歌的共同特點。
d.“從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對矛盾,藝術家要打破這個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脫化格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動,它一方面有群*,一方面也有個*。群*由遺傳得來,不易變化;個*則成于環(huán)境,會隨著環(huán)境而變化。
b.作者認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網(wǎng)球,旨在說明將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時,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縛而達到自由的創(chuàng)作境界。
c.作者認為一味變化也還是單調,所以他不主張從變化人手,認為變化之上不能再有變化,本來是求新奇而結果卻仍還于單調。
d.“從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藝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這也說明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lián)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
*:
6.d(以偏概全,不是“都從”,而是“大半”從格律入手)
7.a(chǎn)(理解錯誤,“情感又會受到理智的驅遣”錯誤,應該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驅遣者”。)
8.d(無中生有,“道德與藝術常常是相關聯(lián)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境界”文中無處體現(xiàn)。)
第3篇:朱光潛美感與快感閱讀練習及*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2分)
美感與快感
朱光潛
①拿一幅畫給小孩子或是未受藝術教育的人看,他總是說“很好看”。如果追問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說:“我歡喜看它,看了它就覺得很愉快!蓖ǔH怂^“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許多文藝批評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為一件事。英國學者羅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座希臘女神雕像有一位血*鮮麗的英國姑娘的一半美!睆挠淇斓臉藴士矗笳咭T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覺得一位姑娘“美”和覺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時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顯然是兩件事。一個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個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羅斯金的錯誤在把姑娘的引誘*做“美”的標準,去測量藝術作品。藝術是另一世界的東西,對實際人生沒有引誘力,所以他以為比不上英國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別呢?有些人見到快感不盡是美感,替它們勉強定一個分別來,卻又往往不符事實。英國有一派主張“享樂主義”的美學家就是如此。他們所見到的分別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說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膚、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嘗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則只能嘗到快感。有人說引起美感的東西可以同時引起許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東西則對于這個人引起快感,對于那個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快感沒有普遍*。這些學說在歷史上都發(fā)生過影響,如果分析起來,都是一錢不值。拿什么標準說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來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們?nèi)绾稳シ謩e?“客去茶香余舌本”,“*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等名句是否與“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說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話更不足為憑。口腹有同嗜而藝術趣味卻往往隨人而異。陳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稱贊它美的,一般人卻不能欣賞后期印象派的圖畫。我曾經(jīng)聽過一位很時髦的英國老太婆說道:“我從來沒有見過比金字塔再拙劣的東西!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別的。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诳蕰r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饑時要吃飯,吃了飯也就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飽食暖衣的快感同為實用的,并不是起于“無所為而為”的形象的觀賞。
⑤美感經(jīng)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會神之中我們既忘卻自我,自然不能覺得我是否歡喜所觀賞的形象,或是反省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們對于一件藝術作品欣賞的濃度愈大,就愈不覺得自己是在欣賞它,愈不覺得所生的感覺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覺得快感,便是由直覺變而為反省,好比提燈尋影,燈到影滅,美感的態(tài)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當時都不覺得,到過后才回憶起來。比如讀一首詩或是看一幕戲,當時我們只是心領神會,無暇他及,后來回想,才覺得這一番經(jīng)驗很愉快。
⑥這個道理一經(jīng)說破,本來很容易了解。□□許多人因為不明白這個很淺顯的道理,遂走上迷路。近來德國和美國有許多研究“實驗美學”的人就是如此。他們拿一些顏*、線形或是音調來請受驗者比較,問他們歡喜哪一種,討厭哪一種,然后作出統(tǒng)計來,說某種顏*是最美的,某種線形是最丑的。*的顏*和畫中的顏*本來不可相提并論。在藝術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體,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東西也不一定就美。他們的錯誤是很顯然的。
1.簡析第①②段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引用一位很時髦的英國老太婆的話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2分)
3.根據(jù)文意,區(qū)分美感和快感的基本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⑥段空格中應填的關聯(lián)詞語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4分)
a.作者認為,“低等感官”只能嘗到快感而不能擁有美感。
b.“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指的是審美過程是“無所為”的、無功利的,而正是在這種純粹的境界中才達到了“審美”這一“有為”目的。
c.“直覺”就是“忘卻自我”,是意識不到自己在欣賞,是“不覺得所生的感覺是愉快的”。一旦覺得自己是在欣賞了,感覺到快感了,那么這便是在“反省”了。
d.作者以“提燈尋影”為喻,提著燈是尋不到影子的,燈光達到的一剎那就是影子消失的那一刻,那么由反省變?yōu)橹庇X的時候也就是美感態(tài)度失去的時候。
e.文章最后強調,個人好惡并不是評價美的準則,“實驗美學”犯的就是這一類的錯誤,由此強調美感不是快感。
*: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2分)
1.(2分)列舉人們把美感和快感混為一談的現(xiàn)象(1分),引出下文對兩者之異的思考與分析(1分)。
2.(2分)口腹有同嗜而藝術趣味卻往往隨人而異(意近即可)
3.(2分)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于實際要求的滿足;美感經(jīng)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共兩點,每點給1分)
4.(2分)但是(或:“然而”等)(1分)理由:上句的“很容易了解”與下句的“不明白這個很淺顯的道理”(1分)意思相反,形成轉折(1分)。
5.(4分)ad(a:在第①段中作者認為“客去茶香余舌本”,“*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等名句中提到的味覺、觸覺等低等感官也能產(chǎn)生美感。d:應是“由直覺變?yōu)榉词 保?/p>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