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我讀《李姬傳》
第1篇:《李普曼傳》讀后感
首先簡單說一下我關于《李普曼傳》這本書的切身感受,其實我并沒有跑到圖書館去借閱這本書籍,因為個人的的確確不怎么喜歡看書。但是當老師布置了關于這本書的作業(yè),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去看這本書。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室友桌上,厚厚的一大本,我其實是被這本書的封面吸引的,封面上的李普曼眼神深邃,長得也沒有老師上課給我們描述的那么胖,甚至這個照片看起來都無法想象他本人是一個矮胖之人。發(fā)際線特別高,這也是能理解的,有幾個搞學術的不是少頭發(fā)就是*頭的,所以這樣一個腦袋里到底裝了些什么,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由于這本書有522頁,所以也讓我在很多時候都是跳著讀。但是我依然過目不忘的是封面對李普曼的介紹是:“他一生活了85歲,其中持續(xù)寫作60余年,創(chuàng)作1000余萬字,他并不指揮千*萬馬,然而他卻有左右輿論的巨大力量,他是美國時代最偉大的新聞記者!弊鳛樾侣剬W院學生還是知道一些新聞界的偉人,但是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所以這次既然這門課程《輿論學》和李普曼這個人物關系這么大,更加激發(fā)了我對李普曼生平的好奇。
好了,正式切入主題,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以為這本書只是子啊簡單的介紹李普曼的個人的一篇傳記,其實縱觀全書以后才發(fā)現不僅僅如此,這本書還是對一個世紀來美國的*,經濟,社會和外交事務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載,也正是因為李普曼擁有這種巨大的輿論力量,才對美國造成了如此深遠的影響,也對新聞界產生了世界矚目的影響力。關于李普曼偉大的一生可能已經有過很多的說法,那我就談一下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地方。
說實話,我一般看書都是開始看的比較認真比較仔細,所以第一章節(jié)我記憶是最深的。對于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章節(jié)是《獨生兒子》,李普曼從小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所以有著從小被接受高等待遇的機會,也就為他后來的學習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雖說李普曼得童年依舊活在一個戰(zhàn)亂顛沛流離的時代,這也正將他的思維提升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層面。李普曼自小就很崇拜意志堅定膽大之人,這也能看出來小時候的李普曼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強人*格。所以那個時候的他總是以優(yōu)秀之人為榜樣,并一步步確立自己的目標,朝著自己定的方向前進。這也正是現在我們很多人缺乏的地方。還有當李普曼在面臨一些自己內心的恐懼時,他坦然承認自己的害怕和恐懼,并且利用自己的理*去克服這一恐懼。僅僅從這些小的細節(jié)就足以使我們感受到李普曼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即使他的生活無法自己去*縱,即使他不能左右身邊的一切事物,甚至很多決定*的事情都不是本人自己去選擇的,這就好像生活就只是一個舞臺劇,臺上的演員的角*都已經被安排好了,就連生死的命運都已經被安排就緒,只是中間的表演過程可以自行發(fā)揮,期間的放任和駕馭能力只能靠自己去琢磨。也許那個時候的李普曼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在這個”表演“期間,竭盡全力的去弄懂自己想懂的東西,去追逐生活背后的東西。
偉大之人最偉大的地方往往就是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一下與常人與眾不同的思維,也與自身的成長環(huán)境息息相關,但也逃脫不了自身的努力。關于李普曼的一生,根本就不是一本書能寫完的,他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就,能對新聞界乃至美國產生巨大影響,還得對李普曼的一生再多加了解,也許當我們完完全全讀懂了李普曼的一生,可能會對我們未來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吧。
第2篇:李鴻章傳讀后感
我讀了<李鴻章傳>頗有感觸,不禁贊嘆梁啟超國學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讀者在了解李鴻章生平的同時,也使人對當時國民*和國人的劣根*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開始并未直接給李鴻章蓋棺定論,而是要讀者樹立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其為非常之奸雄與為非常之豪杰姑勿論,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尋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燭照而雌黃之者也。?我個人覺得這個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評價一個人并不能單純的說他是好或者壞,而是應該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處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人。以前在我對李有粗略認識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賊一個,然而看了此書之后覺得李的內心是愛國的,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沒幾個人可以超越。雖然也知道李也有過錯,但是李確實是可稱為一代豪杰人物。
一開始李投奔于曾國藩門下,在圍剿?義和團?戰(zhàn)斗中其*事才能嶄露頭角,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還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和常勝*,且其品德氣量也為人所道,故作者評論說:?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為文也,詔會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懷嫉妒于薦主,其德量有過人者焉。名下無虛,非茍焉已耳。?后來又寫李興辦洋務,實乃為了救國圖存而已。他所辦的洋務,主要在*事和商務兩方面。然最主要的還是*事,他創(chuàng)立北洋水師艦隊,成為*水*的主力。作者也說中日*午戰(zhàn)爭之后代表*簽訂了<馬關條約>就是李?兵事上之聲譽終,而外交上之困難起。?從此李的外交生涯開始,然而這也是他人生的失敗之處。后人多因此事而罵李之*,?李鴻章之外交術,在*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雖然李之外交確實不夠英明,然而這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要知道?弱國無外交?。試想當時*之處境,李之舉措實在是迫于無奈,后人也應該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閑時代,在朝中沒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義和團?起,李又被重用。實在是說明李在當時*的重要*。最后作者客觀地把李同許多歷史名人相比較,李也是有長有短,說明作者治學嚴謹,也說明李雖為當時英雄,也有缺點。從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李,看待歷史。
我對于李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我還是十分佩服他的。他盡力維護*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落后的現實。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圖有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當時的*實在是無*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這樣吧,當時國民的愚昧麻木,實在是讓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卻安于現狀不愿改變現狀,這實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個想救國的人,然而黑暗的社會終究不能讓他實現心中的抱負。
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終究是好事,為了國家的強大而拼搏也是讓人敬佩的情*,因此不管怎樣我還是敬重李的,至少我們也應該向他一樣樹立自己的理想并且為之奮斗。
李鴻章傳讀后感(二)
讀了梁啟超著的<李鴻章傳>,因為梁啟超與李鴻章屬于兩個*派別,所以感覺本書應該相對公正,起碼不會過分褒獎李鴻章。
本書中的李鴻章與中學歷史教材中的明顯不同。教材中的李鴻章是一個賣*、封建衛(wèi)道士。但本書中的李鴻章卻是一個中心報國的?英雄?(更多的是在他自己心中)。李鴻章懷著一顆報國的心,在曾國藩的提攜下,再加上各種機遇,先后評定了太平天國運動和捻*,成為了大權在握的權臣。他推進洋務運動,訓練新*,組建北洋艦隊,周旋于西方各國列強之間,成為*外交第一人。但是他始終超越不了自己的思想局限,他的思想觀念決定了他注定是一位封建制度的守護者。盡管他內心深處想幫助國家富強,但是他始終意識不到,*的落后是有落后的封建制度所決定,而不知道*為何物,更不知道**為何物。他只能在封建統治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而封建保守派的阻撓,他更加難以施展拳腳。
外交中,李鴻章先后代表清*與各國列強簽訂了諸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因此,他被冠以賣*的稱號?墒窃诋敃r的情形下,諸多條約的簽訂都是無法挽回的,無論哪位外交家去談判,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李鴻章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列強從*攫取的權利。中日*午海戰(zhàn)后,李鴻章在一本與伊藤博文商議<馬關條約>的過程就能說明這一切。當時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進行多次商討,一直難以達成一致,李鴻章在回旅館的路上遭遇*擊,傷勢嚴重,但依然堅持商討玩條約條款,日本方面處于歉意,在條約中做出一定讓步,最終雙方達成共識。弱國無外交,沒有國家實力作為后盾,外交實力必然軟弱。如果當時換做他人,未必就強過李鴻章。
所以,個人覺得不能全面否定李鴻章這個歷史人物。從主觀角度講,他應該屬于一個正面人物,只是他的思想局限*決定了他的失敗。
李鴻章傳讀后感(三)
李鴻章是我們都熟知的近代著名歷史人物,梁啟超先生對他的評價應當最公正。他的評述方式不同于*傳統的名人列傳。根據他對李鴻章認識的基礎上,本人再次對李鴻章進行了簡單的評議。
李鴻章是權臣?
我們都知道*主義*制度是以皇權為中心的權利分配體系,古代歷史上,由于在法律上沒有規(guī)定*平衡的權利分配原則,當皇權的威望喪失的時候,一般很容易讓外戚、大臣或者宦官、伶人等接近皇權*中心的力量掌控。但是隨著*主義*集權制的發(fā)展和完善,掌控國家*大權的大臣受到各種*力量的制衡,已經不可能出現踢開皇帝自己干的情況。李鴻章是個典型的例子,李鴻章在*近代史上位極人臣,但是他不能主導*歷史命運,他的那些頭銜其實只是些幌子。所以,但凡稱他為權臣,應當只是個表面現象,近代史上李鴻章種種*行為不過是皇權的旨意。但必須承認,這位不是權臣的權臣比歷史上那些貪戀權力的權臣起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作用。
李鴻章*?
李鴻章被梁先生認為是有蘇秦張儀之辯才的外交家,但是作為不幸時代之*大臣,*缺乏強大的國家綜合力量,其外交行事便不得不以妥協來求得*安寧。其主張可以被理解,但大多數國人并不恥于此,往往詬病于李。李的外交思路固然可取,但是往往拘泥于此而不敢有所突破,以至于出現不敗而敗得慘事。但是李鴻章不能主導整個*的行政大事,即使他對洋務運動傾注心血,力圖改變*國運,但是往往遭受集權力量的牽制,有志而不得伸。同樣,李鴻章簽*條約其實無外乎西太后懿旨,李能做到的也只能是盡量減少*的損失。
李鴻章是兵家?
李鴻章乃團練淮*起家,曾力挫太平*和捻*,兵鋒所指,無所不破,力挽大清于狂瀾,但是李與曾國藩一樣,雖然能運籌帷幄,但是往往有謀略,而無戰(zhàn)略眼光。李家之淮*雖不同于綠營、八旗之輩,但其*隊仍然不是近代*隊,士兵缺乏*事素養(yǎng),也不懂愛國保家之責任。當然也可以認為李鴻章的淮*雖掛名清*兵勇,但實際上是私人豢養(yǎng)的*隊。清**并未視其為嫡系,雖然重用,但是時時防范。中日*午戰(zhàn)起,清**本應當傾全力支持淮*與日*一戰(zhàn),但是西太后出于權利平衡,以維系其*權威之考慮,竟然隨意挪用北洋海**費,以致海*設備無法更新。而李鴻章自然也不是堅決愛國之英雄,視北洋海*為其私人財產,竟然不讓海*與日*決死一戰(zhàn)。李鴻章越是老去,其心態(tài)越趨保守,結果武備盡失,京畿難保。被迫簽定城下之盟。
李鴻章的洋務時代
李鴻章與各洋務大臣起辦洋務,原來也是以消滅太平*與捻*的手段,而且近代以來外患不斷,必然需要加強*事武備,以備國防。故而起辦以*事工業(yè)為主的重工業(yè)。這種情形使*近代海防開始進入現代化的行列,應當說李鴻章功不可沒。但是洋務運作并不采納西方制度,其生產效率低下,后來因為*事洋務沒有足夠的*費,被迫開展經濟洋務,從而把洋務運動推向高潮。這次大規(guī)模的引進西方科技的做法使得*重新了解世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開始重視西學。但是這次應當舉國參與的運動并沒有使大多數國人能夠清醒的認清世界形勢,仍然有許多保守派不愿意改革。()這樣,洋務運動步履維艱。而洋務派也沒有足夠的主觀意識認識到向西方學習是一場深刻的社會*,僅僅將皮毛轉送到***手里。但李鴻章就是那個時代最為進步的改革者,但是他的改革卻是小心翼翼,進展十分緩慢。
梁啟超先生對李鴻章的褒揚和批評都揭露了一個事實,李鴻章既不是一個純粹的*者,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民族英雄。他對*的進步有貢獻,一個是消滅了違背*傳統倫常的太平天國,另一個是興辦洋務,但是晚清帝國官僚統治機構的*也使李鴻章不可能完全脫離官場的頹靡之風,所以,*之巨,仍然令人側目。但是無論是他糟糕的*記錄還是他慘淡的外交業(yè)績,李鴻章等人的存在徹底改變了清代官僚機構重用滿族貴族而少用漢官的*結構,也由此使得安徽之地的官員順利進入清**機構,成為后來*時期皖系*閥的源頭。梁先生的介紹也徹底改變了我們先前對于李鴻章的認識,由此比較*近代歷史之人物,李鴻章的確是偉大的開拓者。其歷史的悲哀一方面在于**,一個方面在于*國運的不幸。
第3篇:《李世民傳》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傳記——《李世民傳》。本書記錄了李世民從幼年到老年的輝煌業(yè)跡。本書告訴了我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說只要意志堅定,事情一定能夠辦成。李世民就是這樣一個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他幼年熟讀兵書,立下理想;少年投身行伍,出謀劃策;青年發(fā)動玄武兵變,從此君臨天下。他一生心系萬民,勤奮工作。李世民靠韜略謀定大局,靠理想開創(chuàng)盛世。李世民雖然只活了53歲,卻帶給歷代皇帝一個又一個道理。他的一生可以分為五部分:少年英發(fā)、南征北戰(zhàn)、同室*戈、貞觀之治、從善如流。李世民從小就勵志做皇帝,并救了父親右驍衛(wèi)將太原守備李淵。李世民廣招天下豪杰,勸父起兵反隋。二十歲時為父登上皇位,自已被封為秦王,創(chuàng)立了唐朝。大唐立國后,四周并不安寧,許多*閥都想成就帝業(yè)。李世民為了剿平各路*閥勢力,南征北戰(zhàn),終于統一天下?衫钍烂癫粷M足于封為秦王,想起了他偉大的理想,終于他的兄弟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想殺了他,不料李世民卻先發(fā)制人,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之后,他成為了皇帝,年號為貞觀,開創(chuàng)了絕前的盛世——貞觀之治。李世民到老年時,卻仍能從善如流,真是難得的一代明君。
李世民以理想為目標,因理想而堅持,最終取得勝利,這是我從《李世民傳》中得到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不能“胸無大智”而“枉活一世”,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勵志成才。只要你努力去追尋理想,就一定會成功的,正所謂“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記住有志者事竟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