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傳統(tǒng)戲出年畫的畫面特點
淺議傳統(tǒng)戲出年畫的畫面特點
摘要:戲出年畫的畫面具有記錄性、靈活性、獨特性、裝飾性特點,是對戲曲藝術的圖解和固化,反映的是大眾對于理想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別具一格的風貌。
關鍵詞:記錄性;獨特性;裝飾性;靈活性
一、戲出年畫概述
戲出年畫是描繪戲曲舞臺畫面的年畫。在戲曲藝術行話中,一個獨立劇目稱為“出”,年畫中所呈現(xiàn)的戲曲故事,正是某劇中的一出,“戲出年畫”因此得名。
在過去,戲曲是人們的主要學習、娛樂形式,過去大多數(shù)百姓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幾乎都來自于廟會戲曲、茶館評書等通俗文藝活動的熏染,而且這種熏染往往是從幼年就開始的,影響人們的一生,因此戲曲在人們生活中占有者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國戲曲資源豐富,幾乎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地方戲和民間傳說,許多神話傳說、演義小說等也借戲曲這種表現(xiàn)形式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戲曲名段,因此戲出年畫的表現(xiàn)題材也極為豐富,常見的有《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封神演義》、《楊家將》、《紅樓夢》、《牛郎織女》、《白蛇傳》、《精忠全傳》、《隋唐演義》、《西廂記》等。戲出年畫將年畫所擅長的二維平面造型與戲曲所擅長的三維空間表演相結合,不但充滿情節(jié)性、趣味性,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更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使居室內平添喜慶氣氛,成為繪畫藝術與舞臺藝術的完美結合體,因而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大眾青睞。
二、戲出年畫的起源
戲出年畫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從存世繪本和出土文物來看,“戲出年畫”的說法并不準確,其更偏重于“戲曲繪畫”,繪本并不多見,多存在于磚雕、壁畫中,流傳較為廣泛,繪畫重點在于對演出實況的摹寫。元代雜劇盛行,戲曲繪畫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壁畫和山西芮城縣永樂宮舊址出土石槨上的《元人雜劇圖》最具有代表性,這時的戲曲繪畫較之宋代更加生動,人物表情各異,色彩鮮艷。明代南戲、傳奇以及當時木版畫和戲曲插圖藝術的繁榮,推動了戲出年畫的成型與發(fā)展。清代道光年間,京劇逐漸興起并得到迅速發(fā)展,咸豐之后,京劇成為風靡全國的流行曲種,戲莊、戲園林立,京劇名家輩出,曲目繁多,戲出年畫借此得到了迅猛發(fā)展。這一時期的戲出年畫品類、印數(shù)之多,刻印技術之高,制作之精美,成為年畫史上最為燦爛的一頁。
三、戲出年畫的特點
戲出年畫以戲曲形象為創(chuàng)作題材,忠實地記錄了當時戲曲舞臺面貌。例如清末楊柳青的戲出年畫都是作坊老板聘請一些畫師到戲園中看戲作畫的。畫師將戲中最精彩的場面現(xiàn)場草草勾出,后期再進行整理加工而成。舞臺上的臺柱楹聯(lián)、戲班海報,甚至舞臺上的一些“歌舞升平”、“千古”等字樣都會被收入畫面之中,對我們研究當時的戲曲舞臺形象有著極高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時期的戲出年畫的這種記錄性,探尋當時戲曲藝術的發(fā)展與變革。
另一方面戲出年畫也在演出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例如“馬”的形象在戲曲舞臺上是不存在的,僅靠馬鞭和演員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而目前所見的戲出年畫多有將“馬”的形象搬上紙面,在戲曲實況的基礎上加入了獨特的韻味。同時,戲出年畫還會將一出戲中幾個不同時出場的典型人物集中到一個畫面中,借此突出戲曲沖突;同理,戲出年畫藝人有時也會將舞臺上的一些次要人物省略掉,在強化主要人物的同時也無損畫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有時,還可以將多幅戲出年畫組合表現(xiàn),可分可合,分開是一幅幅單獨的戲出年畫,合起來為多條屏。這種改動,在不損傷戲曲韻味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需要自由變換表現(xiàn)形式,靈活性非常高。
戲出年畫內容豐富,范圍寬泛,地域文化色彩濃重,有著很強的獨特性。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都有各自相對應的文化地理空間,每個文化地理空間里都有著該文化形態(tài)影響下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集從。文化集從是指“在一定的空間、時間當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并作為一個文化單位發(fā)揮作用,在功能上是一組互相整合的文化特質從體”①。戲出年畫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也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羅伯特・萊頓在《藝術人類學》一書中也指出:“藝術的地理分布方式可能反映了不同傳統(tǒng)下知識控制的不同方式。”②
戲出年畫內容大多取材于當?shù)貜V為流傳的戲曲種類,例如滑縣戲出年畫多取材于當?shù)卮笙覒、大平調、豫劇等曲種,朱仙鎮(zhèn)戲出年畫多取材于豫劇,武強戲出年畫多取材于京劇和河北梆子等,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每個劇種都是在一個獨特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與之緊密相連的戲出年畫更是這種獨特地域文化環(huán)境的直觀表現(xiàn)。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各方面都會對戲出年畫的表現(xiàn)產生巨大影響。離開了這種獨特地域文化環(huán)境,則戲出年畫的獨特性無從談起。
戲出年畫還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以楊家埠戲出年畫為例,當?shù)貞虺瞿戤嫸嗳〔挠诰﹦,畫面風格重寫實,重視舞臺效果的完整性,人物描繪細膩優(yōu)雅,墨色線板手工著色,線條干凈利索,善于將工筆畫的工筆重彩技法運用其中,色彩豐富,暈染自然。楊家埠的戲出年畫構圖以人物為主體,服飾、動態(tài)、臉譜等均保留完整的戲曲特點,善于利用色彩的均衡分布來尋找視覺上的平衡。同時,注重對戲曲人物個性程式化特點的描繪,在人物旁邊還多附有角色名字,以便觀眾識別。
戲出年畫與其認為是戲曲藝術載體的移植,不如說是對戲曲藝術的圖解和固化,反映的是大眾對于理想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別具一格的風貌。
注釋:
、偬萍衣.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tài)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14.
、诹_伯特萊頓(英).藝術人類學[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參考文獻:
[1]唐家路.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tài)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潘魯生.民藝學論綱[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3]羅伯特萊頓(英).藝術人類學[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楊連啟.戲出年畫考述[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4).
[5]張道一.年畫論列[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1).
[6]王東明.淺談清代的戲曲年畫[J].西北美術,1998(03).
[7]凌清.明清戲曲年畫初論[J].東南文化,1996(04).
[8]楊連啟.戲出年畫考述[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4).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