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論文3篇
音樂教學論文3篇
第一篇:高校音樂教學法課堂改革途徑
摘要:音樂是一種靈魂的傳遞,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音樂的教學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是學生自身對音樂的領悟與見解。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展現(xiàn)在舞臺當中并且受到了大眾的歡迎,近年來更是達到了一種空前的高度,但是不管是什么藝術,其傳承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如果音樂這門藝術的形式永遠都是一種模式的話,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關鍵詞:音樂演唱;多元化;實踐
音樂是一門藝術,當今我國各大高校對于音樂這門課程都有著不同方式的教學,隨著如今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藝術的的鑒賞眼光也越來越獨特,所以對于音樂的教學也應當進行相應的改變,雖然在我國各大高校的音樂教學體系當中,對于音樂的教學方式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改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音樂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改革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了幾個類別,它們分別是流行音樂,美聲音樂還有民族音樂三大主科,而在教學的時候則是分班教學模式,這樣的方法或許會讓學生對于音樂教學中的某一種音樂形式比較擅長,但是這樣不利于學生未來長遠的發(fā)展。不但對于學生自身天賦的激發(fā)產生阻礙,同時也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我們不妨試一試音樂科目類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就是說在教他們流行音樂的同時還給他們傳授美聲和民族風的音樂知識,從學生自身音樂風格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音樂教學,讓學生在所有的音樂種類中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音樂風格,傳授學生的不是如何唱的更好而是學會如何唱出自己的風格,這樣不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讓他們在音樂這條路上可以走的更遠。
二、音樂演唱能力的多元化改革
現(xiàn)在各高校的音樂教學方式大多都是在學生們學習了基礎的音樂知識之后選定自己的學科,然后每天早上的開聲和專業(yè)課的發(fā)聲練習鍛煉學生的發(fā)音方式和肺活量,這種方式的有利之處在于學生日復一日的練習之后會對學生的聲帶形成一種肌肉記憶,讓自己每一次發(fā)聲就找到當初那種練習之后的聲音,基本功也會學得特別的扎實,而且練出來的并不是功力而是功底,這種功底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后都不會忘卻的,所以每一個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功底都非常的深厚,這點毋庸置疑。但是這種功底的練習方法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很難能夠突破自我,因為它形成的是一種生理上的肌肉記憶,這也是為什么如今的歌手演唱的風格很難改變的原因。如果一個歌手的演唱風格被人們所接受的話還好,但是如果暫時不被人所接受的話那么這個歌手就很難在這條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所以我們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多元化的改革,在音樂教學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注重對學生基本功的練習,應該更多的是傳授給學生音樂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方法,必要的基本功的練習是需要的但是我們更多的是把教學的方向從聲帶轉變到腦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練的不僅僅是功力而是功夫,功夫是可以瞬息萬變的而功力只是自己內部的一種敏感記憶。當我們很喜歡一個歌手的時候是喜歡他的聲音,但是無論是多么優(yōu)美的音色,長時間的欣賞總會產生審美疲勞,這個時候我們則期待他對自己的聲音做一些風格上的改變。
三、音樂演唱能力教學類型的多元化改革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類型大多是民族音樂,美聲音樂,流行音樂等,種類其實很多,學習的方向也很多元化,看起來好像沒有需要改變的必要。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更是源遠流長。音樂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絕對不可能只有這么幾大類,有很多古老的音樂文化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比如說纖夫的號子,西北山區(qū)的信天游,勞動人民在勞動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小曲等,甚至被很多所謂的音樂學家稱之為上不得臺面的東西,藝術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但是并不代表在生活中摸索出來的就不能稱之為藝術,我覺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才是音樂歷史上最有資歷的創(chuàng)作人,他們的音樂才是對生活最真實的抒發(fā),才是對感情最真實的表達,這些是當今的音樂人一直苦苦追求的東西但是卻被人摒棄在音樂的門外。所以我們應該進行音樂教學類型的改革,將那些傳統(tǒng)的藝術更好的更大方的展現(xiàn)在世界的舞臺上,否則終會有一天我們會厭倦當今的這些流行的音樂,會對當初那些最樸實的音樂充滿無限的向往。然而那個時候那些傳統(tǒng)文化會像它們的創(chuàng)作者一樣消失在歷史的記憶當中。
四、音樂教學環(huán)境的改革
如今受歡迎的歌手大多數(shù)都是專業(yè)的音樂學院畢業(yè)。其實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前輩就說過最美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如今的音樂培養(yǎng)方式都是學校制培養(yǎng),而高考這種制度會將很多音樂愛好者拒之門外,這種方式的不利之處在于它會失去一些具有音樂天賦但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不如更早的杜絕這個弊病,音樂學院的教學應該是面向大眾的,索然也有文化課考核但是我們可以直接設立一個系或者一個班,專門用于培養(yǎng)那些正在迷途當中的歌手,每一個歌手都有他的特點,各種特點的結合對音樂學習者演唱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
五、音樂教學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繼承民族文化成為了我國當今社會的主題之一,并在2002年“世界遺產年”召開會議,正式將民族文化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入高校藝術教育課堂中。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俗藝術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對于民俗藝術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核心。(一)積極利用地域民俗藝術進行教學。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都孕育著不同的民俗文化,而每一個學生對藝術形式的興趣是不一樣的,高校的音樂教育可以通過對每個地方不同的民俗藝術形式進行統(tǒng)一分類。將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音樂形式進行整合,組成一個綜合性強、設計范圍廣的音樂教學體系。(二)使民俗和非民俗音樂相融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兼容性。對于高校的音樂教育不必把民俗音樂與非民俗音樂太過于分開,那樣局限了學生對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通過對兩種文化的理解與摸索對兩種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豐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比如民族音樂與現(xiàn)代音樂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民族音樂與現(xiàn)代音樂的特點,再對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音樂形式。(三)積極選取適合的民俗音樂形式。對于民族文化我們要推陳出新、取長補短,對于民俗音樂也是如此,民俗音樂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雖然雅俗共賞是在音樂教育時的追求,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文化繼承的科學性,在高校民俗音樂教育中我們要堅持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對于有關封建迷信思想的民俗音樂形式適當?shù)母镄禄蛘呱釛墶?/p>
六、結語
音樂本身是一門藝術,對于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而言,首先要注重學生自身天賦的激發(fā),將學生從固定的教學內容中解放出來,然后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行音樂學習。在高校音樂的課堂講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結合。
作者:孫鷺 單位: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曾宏華.讓桂西北少數(shù)民族音樂舞蹈走進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課堂———以河池學院為例[J].歌海,2011(4):108-110.
[2]朱媛媛.高校音樂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重慶文理學院為個案[D].西南大學,2011.
[3]朱飛曄.認知學習理論視角下高校音樂課題教學及實踐研究———評《新課程音樂教學法———音樂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J].新聞與寫作,2016(9):后插20.
[4]王韻.“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雪蓮,2015(35):93.
[5]李東靜.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9).
[6]王明飛.當代音樂學科的發(fā)展與高校音樂教學改革[J].黃河之聲,2011(22).
第二篇: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深入實施,我國各個小學都開始重視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對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進行接收的第一階段就是小學,只有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引導,保證其走的道路的正確性,才能將其未來學習的基礎打好。作為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和思想方面音樂教學的作用無法取代。在新課改實施的當下,各個小學對小學音樂教學也有了不一樣的要求,對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進行激發(fā),從而使其變?yōu)橐魳方虒W中的重要教學目標。本文圍繞著怎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對策
作為初級教育中的必修課程,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培養(yǎng),其激揚的節(jié)奏以及優(yōu)美旋律能夠使得學生進行享受,還能對學生的情操、邏輯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
一、當前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方向偏離。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對音樂技巧的聯(lián)系和閱歷知識的學習過于強調,將過多的音樂符號和樂譜知識灌輸給學生,進而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丟失。另外,教師一味地學生的要求進行迎合,從而使得課堂中充滿了流行歌曲,沒有對學生的樂理知識進行提升,站在音樂審美,將適合學生、積極向上的歌曲教給學生,因此也無法將學生的潛質激發(fā)出來,對學生的生活情趣以及樂感進行培養(yǎng),其教學目的和質量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二)不夠重視音樂課程。許多學校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不夠重視音樂教育。教學資源受到限制,課程也沒有足夠的有效進展,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培養(yǎng)不夠重視,其課前準備也不夠,在教學方法上也缺乏創(chuàng)新,一塵不變。由于教學資源缺乏,教師也沒有對樂趣進行應用進行教學,因此也無法調動課堂氣氛,因此很難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三)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不夠重視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及其家長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都不夠重視,學生不具備簡單的樂理知識、唱歌技巧以及識譜能力,且其音樂素質缺乏,這些都會對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許多學生都無法完整的結合歌詞、節(jié)奏以及樂譜,在伴奏缺乏的情況下無法將演唱歌曲繼續(xù)下去,學生為了對考試進行應付,還會死記硬背,這些無法使得學生將樂曲的意義和內涵真正領會,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也使得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負擔變重,使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受到阻礙。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對策
(一)對學生的音樂水平進行提升。1.對學生的音樂知識進行充實教師在將課本上的音樂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可以在課堂之外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感知音樂的傾向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對一些音樂知識進行拓展,拓展的過程中可以涉及到國內外各種曲風、類型和種類的音樂,讓學生欣賞這些各不相同的音樂,從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2.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旋律感、和聲聽覺、節(jié)奏感以及音高感等都屬于樂感的一部分,其中節(jié)奏感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律動是音樂的靈魂,節(jié)奏則是律動的基礎,因此要想讓學生將音樂學好,就必須讓其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感。教師若想對學生的節(jié)奏感進行培養(yǎng),就需要讓學生對打節(jié)拍進行學習,在放音樂的同時對其進行聯(lián)系,如果學生還無法對其進行感悟,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之外對其進行指導。3.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教師可以對學生予以鼓勵,讓其通過應用音樂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腦海中的聲音,如將其用樂器進行演奏或者直接哼唱出來,進而幫助學生對音樂水平進行提升。(二)對音樂實踐予以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通常都需要對一些樂器進行介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學校的教學條件為依據,將相同或相似的樂器拿出來,讓學生進行感觸,如果學校條件無法滿足,就可以將身邊的資源利用起來,對所介紹的樂器的'聲源進行模仿,將主要使用該樂器的音樂播放給學生聽。教師還可以對多媒體進行應用,將與樂器相關的名人故事或樂器歷史播放給學生觀看,教師還可以簡單的闡述樂器的使用方法,并進行模擬。例如,在對小堂鼓進行介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筆模仿敲打小堂鼓的姿勢和動作敲擊桌面,讓學生參照著模仿。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其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部分學生如果音感或節(jié)奏感較差,反應較慢,教師就需要有耐心的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將音樂的技巧盡可能的進行掌握,避免批評和責怪學生,防止學生厭惡音樂。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音樂學習,對教學的開展十分不利,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也十分不利。學校和班級可以將音樂比賽經常開展,從對學生的熱情進行提升。在音樂比賽中不論輸贏,學生只要參與就能夠算作成功。學生在對比賽參與的過程中,相互之間會相互肯定并進行自我肯定,從而充實自己的身心,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三)設置音樂教學的情境。作為學習的主場,課堂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如果能夠將課堂教學把握住,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提升,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提升和培養(yǎng)。音樂教學應該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對教學情境進行巧妙的設置,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例如,在對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月光下的鳳尾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葫蘆絲這種特殊樂器的魅力進行感受,對其節(jié)奏特點進行了解,了解葫蘆絲和簫的區(qū)別,從而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對云南的雨林、石林以及竹樓等風光進行展現(xiàn),還可以配上典型的葫蘆絲音樂,讓學生對葫蘆絲音樂風格進行感受。這種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對音樂全情投入,感受云南葫蘆絲音樂的圓潤、甜美和清晰的演奏風格。
三、結語
本文就怎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討,首先介紹了當前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現(xiàn)狀,隨后提出了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對策。音樂教師對音樂知識進行傳授,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對音樂的魅力進行感受,對其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提升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提升。教師應該對教學觀念進行改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對豐富、積極的教學手段進行應用,對多媒體設備進行應用從而進行情景化教學,以教學實踐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學習過音樂之后,能夠促進其能力和品質的提升,從而使其成長為對國家有所貢獻的具有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
作者:蔣悅 單位:臨沂濱河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陳少杰.淺論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的措施[J].音樂時空,2013,(12):129.
。2]耿國喜.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J].求知導刊,2016,(08).
。3]王亞玲.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求知導刊,2016,(13).
。4]莊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黃河之聲,2014,(07):58.
。5]宋祖年.用音樂創(chuàng)造力點燃課堂教學的生命之火———淺談農村小學音樂課堂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6,(05):228.
。6]韓曉明.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教導刊,2016,(03):136-137.
第三篇:傳媒科技對音樂教學的影響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越來越多。在當代傳媒科技中,計算機、電視等傳媒科技已經在人們的工作學習中不斷得到應用,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當代傳媒科技對我國音樂教學的影響也日益顯現(xiàn)。
[關鍵詞]傳媒科技;音樂教學;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觀念轉變?yōu)橐运刭|教育為目的教育,音樂教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當前,傳媒科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使得當前的音樂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音樂受環(huán)境的影響更為嚴重,受到的傳媒科技的影響更為深遠。傳媒科技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概述一般情況下,傳媒科技在當前教育中的應用通常是指計算機、電視、多媒體等在當前教學課程中的使用。傳媒科技在當前教育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并且對教學的影響較大,對教學質量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尤其是對當前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較大幫助。然而,雖然傳媒科技能夠對當前的音樂教學有較大的影響,但不僅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
傳媒科技對音樂教學的正面影響
1.改變音樂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教授的音樂知識往往來自于教師本身具有的音樂水平以及教學課本,而此種方式容易造成音樂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極易使教學內容以及方式固有化。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傳媒科技,不但能夠增加教師的教學內容,更能夠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比如,手風琴教師在制定相關教學方案時,可以利用計算機查詢更多與手風琴相關的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學內容不再具有局限性;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制定相關PPT教學方案,在課堂中運用生動有趣的圖片或手風琴演奏視頻等,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
2.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于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僅需要對學生講解音樂相關理論知識,更需要對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對學生的訓練進行相關指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樂教學工作較為繁瑣,教學周期過長,最終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而傳媒科技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具體的訓練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再者,學生在課后訓練手風琴、小提琴等,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利用電視、計算機、手機等學習訓練一些方法以及技巧,完善教師教學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提高教學質量
在音樂教學中添加傳媒科技,能夠使教師教授的音樂內容不再具有局限性,并且使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再受學校的教學設施的影響,最終使教師教學內容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全面,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者,傳媒科技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音樂知識越來越廣泛全面,更能使學生課后學習的音樂知識更加豐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音樂教學質量往往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關,因此,傳媒科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傳媒科技對音樂教學的負面影響
1.教師教學熱情降低
由于音樂教師本身的音樂水平有限,并且教學方法太過于單一,給學生教授的音樂知識具有局限性,導致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會依靠傳媒科技所具備的音樂知識進行教學。再者,以往教學方式的單一性也會導致教師運用傳媒科技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但是,當教師過分依賴傳媒科技,不注重其本身綜合能力的提高,會使教師的教學熱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教師應當注意傳媒科技帶來的依賴性,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將傳媒科技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和工具。
2.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力難以發(fā)揮
雖然,在音樂教學中添加當代傳媒科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但是,當學生對傳媒科技中的音樂知識只懂得學習而不懂得創(chuàng)造時,最終會導致學生學習音樂具有功利性,而不具有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避免學生利用傳媒科技對音樂知識進行改編,使學習到的音樂知識不具有學習價值。
3.干擾學生的學習
當代傳媒科技不僅僅具有學習運用功能,更多的則是具有娛樂性質。雖然,在課堂中運用傳媒科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學習音樂知識的接受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在另一層次上,也教會了學生運用傳媒科技,使學生對當前的傳媒科技比較感興趣,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干擾。再者,學生在課后運用傳媒科技并不一定會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而可能是運用傳媒科技玩游戲、看電視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習內容的本質,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傳媒科技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正確對待及運用傳媒科技由以上對傳媒科技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影響的分析中可知,教師在運用傳媒科技進行教學時,應當選擇有利的方面進行教學,避免傳媒科技對教學造成的負面影響。所以,一方面,教師不能過度運用傳媒科技進行教學,因為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交流,在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造者和指揮者,其具有的引導作用,將會給整個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帶來直接性的影響。因此,不管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還是運用新的傳媒科技,教師的授課技巧都是吸引學生的關鍵因素,特別是運用新的傳媒科技授課后,教師除了要熟練地運用該教學系統(tǒng),精心準備,合理地教授,切記不要過于依賴傳媒科技教學,也不能平淡地解說各種樂譜,要做到有輕有重,有精有粗,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否則,盡管滿堂課使用傳媒科技教學,也未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從當前的傳媒科技中找出有效的、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音樂教學的相關知識,并運用傳媒科技進行輔助性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就此,教師在運用傳媒科技時,應當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傳媒科技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進而有效地利用傳媒科技,并且,教師在使用傳媒科技進行教學時,應當規(guī)范使用的時間和使用的次數(shù),精選傳媒科技的教學內容,適當播放一些視頻和音頻以及圖片等內容,然后形象地進行解說,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因此,傳媒科技在教學中作為一種輔助性手段,應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科技發(fā)展對人們生活水平影響較大,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科技,而音樂教學更是不能缺少傳媒科技。傳媒科技在當前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影響較大,尤其是受環(huán)境影響的音樂教學更是如此。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運用傳媒科技,正確認識傳媒科技帶來的影響,找出運用傳媒科技的有效方法,避免傳媒科技對教學中的負面影響,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高水平的音樂人才。
作者:吳媚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參考文獻
楊曉峰.文化傳播中的中國音樂電視[D].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
劉興紅.我國教育技術觀念的變遷和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13.
王伶俐.當代傳媒科技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影響[J].學園,2014(28).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