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姓氏大典檀姓
百家姓姓氏大典檀姓
檀伯達之后代子孫,有的以祖名檀為姓,稱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檀氏。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收集整理好的百家姓姓氏大典檀姓 ,歡迎閱讀本文!
一、姓氏源流
檀(T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殷商時期的檀伯達之后,以祖名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蘇忿生、大臣檀伯達受封于河內。檀伯達之后代子孫,有的以祖名檀為姓,稱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檀氏。
2、出自姜姓,為春秋時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三》引《風俗通》所載:“檀氏,齊公族有食丘檀城,因以為氏。” 春秋時期,有齊國公族食采(封地)于瑕丘檀城(今山東省滋陽縣城北,一說今山西省昔陽縣),其子孫有的以邑名為姓,稱為檀氏。另一說為姜子牙助周武王滅商有功,所以,周武王賜檀木杖一根,賜姓檀。其后代遂有的以檀為氏。戰(zhàn)國時的檀弓,即是此支檀氏的后裔。
3、出自古代鮮卑族中有檀氏。據《魏志》所載,鮮卑族檀氏。
二、遷徙分布
(缺)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蘇忿生、檀伯達受封于河內,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齊國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孫以檀為氏。其三,古代鮮卑族姓氏。當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閩始祖是檀滿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閩,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孫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
三、歷史名人
檀 子:戰(zhàn)國時期齊國名臣。魏惠王與齊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獵,談到關于國寶的事,魏惠王問齊威王:“齊王有國寶嗎?”齊威王回答:“沒有。”魏惠王說:“我們魏國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能前后照耀十二輛車的`大珠十顆。怎么齊國這樣的大國竟沒有寶?”齊威王說:“我衡量寶物的標準與大王的不一樣,我有一名官吏叫檀子,讓他鎮(zhèn)守南城,楚國因此不敢來犯;泅水北面十二個諸侯都來我國朝賀;我有一名官吏叫肘子,讓他守高塘,趙國人因此不敢來河的東面打魚;我有一名官吏叫黔夫,讓他守徐州,燕國人因此在北門祀神,趙國人因此在西門祀神,搬遷到我們齊國的就有七干多家;我有一名官吏叫種首,讓他防范盜賊,因此,道不拾遺。這四名官吏光華照千里,豈止照耀十二輛車!”魏惠王聽了羞愧不已。
檀 弓:又稱檀公,戰(zhàn)國時人。亦為《禮記》篇名,古人注:“名曰檀公者,以其記人善于禮,故著姓名以顯之。姓檀名弓,今山陽有檀氏。”著有《檀弓篇》。
檀 固:字以忠,北宋池州建德人,熙寧年間進士,紹圣初年,上書批評朝廷罷免宰相范純仁、呂大防及門下侍郎蘇轍,又彈劾章享、曾布、蔡卞三兇。
檀 萃:清代詩人,字默齋,山西省高平縣(祖籍安徽省望江縣)人。乾隆年間舉進士,曾任祿戲(在今云南省元謀縣)知縣。詩集頗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檀萃督運滇銅進京,看到北京皮黃演出的盛況,曾詠下“絲弦竟發(fā)雜敲梆,西曲二黃紛亂忙。酒館旗亭都走遍,更無人肯聽昆腔”的詩句。著有《楚庭稗珠錄》、《滇海虞衡志》十三卷、《穆天子傳·注疏》六卷等。
檀道濟:南朝宋名將。高平金鄉(xiāng)(今屬山東省)人。東晉元興三年(404年),從劉裕起兵京口討桓玄,又轉戰(zhàn)各地,所向摧破,為太尉參軍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進攻后秦,道濟為前鋒,與龍驤將軍王鎮(zhèn)惡率步軍進攻許昌,所至克捷,收復洛陽,釋放應戮俘囚4000余人,一時歸附者眾多,為中原人士所稱道。不久,進兵潼關,平長安。宋朝建立,以元勛封永修縣公,后又出為鎮(zhèn)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年)宋派右將軍到彥之北進,與北魏交戰(zhàn) ,到彥之先勝后敗,黃河以南土地盡失。道濟遂任都督征討諸軍事,與魏軍激戰(zhàn)30余次,多獲勝利,至歷城(今山東省濟南)糧盡,不敢進擊,設計阻延魏軍追逼,領全軍而返,進位司空,還鎮(zhèn)尋陽(今江西省九江)。因道濟功高,部下諸將身經百戰(zhàn),諸子又有才氣,為宋朝所疑忌。十三年,宋文帝患重病,彭城王劉義康執(zhí)政。義康怕文帝一死,道濟不聽命,矯詔召其入朝,與子8人并戮于建康。
檀武臣:字以忠,號思吾,明代建德縣(今安徽省東至縣)人。檀父早亡,少時好學,善讀兵法。明隆慶元年(1567年)中武魁,次年科進士,被任為宣州衛(wèi)鎮(zhèn)撫,后升任楊州掘鎮(zhèn)守備。萬歷元年(1573年),倭艘入侵掘港,檀武臣提偏師打敗倭寇,并追逐至海上殲滅,親擒賊首二人。神宗降旨褒獎,升為德州游擊,繼又升參府,治兵于楚。又因“征苗”取勝,被召輔京營,授北京神樞營參將。因年老無子,遂不赴任。他有大將風度,富于方略,善于知人,為官清廉,克勤克儉。他晚年后得一子,長期在家閑居,跨驢攜酒,縱游山水,自尋娛樂。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清河郡:①漢清河郡治清陽(今河北省清河東南)。東漢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省臨清東)。歷代均置。北齊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為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縣,在今江蘇省淮陰西南。后屢因河患遷移。清乾隆時移治清江浦。民國為淮陰縣。今為淮陰市、淮陰縣。
2、堂號(缺)
〖檀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南城保障;
東魯名賢。
——佚名撰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時檀子為齊國臣,齊威王使守南城,楚人不敢為寇。下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時檀弓,善于禮,著有《檀弓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